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总结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总结

发布时间: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总结

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日趋庞大,功能完善且独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论文5000字 范文 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在办公以及管理方面已经大范围实行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路可以进行信息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关于单位的机密信息都会录入到电脑中,而在计算机网络面临安全问题时,就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泄露,由此对单位的发展造成不利。所以对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安全维护 措施 ,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事业单位;管理

计算机网络由于办公自动化程度高,运行速度快,所以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在事业单位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通过单位的内部网络,可以详细的获取单位所有信息。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并且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方式,所以对事业单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网络信息泄漏,不仅会导致客户信息的泄露,同时企业内部的各种机密信息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会严重损害到个人以及单位的切身利益。所以应该加强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从制度建设到实际操作执行,都需要有健全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单位内部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主要特征,在资源共享下才能够加深各部门之间的联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正是因为资源共享性才为攻击者提供了破坏安全的技术,因为在单位内部的信息资源准许外部服务请求时,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获取单位内部信息。

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参与到网络中来。并且随着网络信息网的功能逐步扩大,在网络上要想获取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将更加容易。比如网络中使用的人肉搜索,可以通过全体网民的参与,或者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已经和现实社会直接关联。

网络 操作系统 的漏洞

网络操作系统是进行网络信息运行的主要形式,通过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够实现各种网络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协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缺陷和漏洞,这是目前还无法彻底解决的安全问题。

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

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合理的网络设计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不合理的网络设计则会成为网络的安全威胁。

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面临的最重要的安全问题,黑客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利用木马病毒等手段入侵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从而恶意篡改或者窃取单位内部信息,为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黑客恶意攻击的行为,随着黑客水平的提高,其入侵的成功率就越高,对于一般性的事业单位其防范能力较弱。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或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单位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当一个网络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

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再次,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相对于防火墙技术而言,数据加密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则显得比较灵活,尤其是对于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防范具有较好的效果。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在面对外部攻击时,能够及时的检测出攻击行为,并且给予相应的保护,而对于被动攻击,则能够有效的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密钥”的方式来完成,密钥只能是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掌握,可有效的保护信息安全。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是根据单位内部的信息机密程度而对访问者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单位根据信息的机密程度将其分为若干个安全等级,然后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可以访问相应等级的信息,一般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双重防护方式来实现。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此外,还有防病毒技术,主要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加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提升网络主机的操作 系统安全 和物理安全,为防火墙技术的发挥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功能异常强大,但是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网络信息被篡改或者窃取,那么将会对单位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在单位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了确保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需要加强全体人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且使用先进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做好全面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为单位的高效运行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翔.加强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5,1.

[2]谭人玮.浅谈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8.

[3]周伟.试论当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15.

试论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 方法

摘要:本文就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注重把握涉密系统的安全保密工程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密建议。

关键词:涉密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策略

涉密系统的安全保密工程较为复杂,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涉密系统的保密方案,通过保密方案的有效设计,满足涉密计算机实际需要。本文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从保密方案设计、安全保密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一、安全保密方案设计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无线移动平台三个部分,涵盖的内容较多,并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对使用人员的权限进行认证,通过身份识别后,才能够登录系统,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了授权、控制USB、网络接口以及授信涉密终端的访问,通过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控制和监测,避免系统内部重要信息遭到泄露,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一般来说,在进行保密方案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一)服务器安全:服务器安全问题涉及到了服务器与通信端口的链接和加密操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身份认证。同时,服务器安全保密方案设计还应该涉及到管理权限的控制,并利用USB令牌密码,实现控制目的。

(二)客户端安全:客户端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了文件的传输保护,包括了传输进程、注册表、远程接入监控等相关内容。客户端安全需要避免客户端代理出现被破坏的情况,并且需要采取双向的保护措施,从USB接口、I/O端口、本地硬盘等进行加密操作,保证客户端安全。

(三)管理安全:管理安全主要在于对管理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认证,通过USB令牌,可以使管理人员获得管理权限,进行计算机系统管理。

二、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的解决方法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问题的解决,要考虑到涉密系统与非涉密系统的区分,在涉密系统内部对安全域进行划分,并能够针对于重要文件信息进行重点管理,从而提升涉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所示:

(一)划分涉密系统与非涉密系统。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方案的应用,要对涉密系统和非涉密系统进行区分,能够使二者之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限,这样一来,可以对涉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涉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进行国际联网,应该采取物理层的区分方式。同时,结合安全保密技术,对涉密系统进行重点管理,对非涉密系统采取基本的管理方式即可,对保密费用进行合理划分,降低保密成本。涉密系统保密过程中,还需要对涉密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予以明确,从而保证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一般来说,涉密系统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定密太严和定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安全保密成本增加,也使得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遭到忽略,不利于涉密系统的安全工作。针对于这一情况,明确定密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在具 体操 作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保密措施,提升系统安全性。

(二)加强安全域的划分。

涉密系统内部设置了相应的安全域,安全域包括了安全策略域和保护主客体两个部分。系统内部在进行安全域划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局域网、逻辑子网等网络结构,从而对涉密系统内部安全域划分问题予以有效考虑。安全域结构组成,需要针对于信息密级和重要性进行划分,并且融入VLAN、域等理念,保证安全域划分与实际需要保持一致性。

(三)注重加强管理。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保密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导致系统安全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这样一来,针对于技术缺陷,可以通过管理对问题予以弥补。一般来说,涉密计算机系统安全系统保密的管理与技术比例为7:3,管理对于涉密计算机安全性重要程度更高。在保密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工作,实现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的紧密结合,从而提升保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关键点在于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系统遭受非法入侵几率。但是由于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安全问题影响到了涉密计算机系统,针对于这一情况,要注重对涉密系统与非涉密系统进行分离,并对涉密系统内部的安全域进行有效划分,加强管理,以保证重要信息不被泄露,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俞迪.基于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解决方案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03:35.

[2]刘勇.基于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解决方案的分析[J].信息通信,2014,02:92.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论文

摘要: 入侵检测技术是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分支,入侵检测技术是能更加迅速及稳定地捕捉到网络安全的弊端,并通过相关算法对网络安全加以保证。

关键词: 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应用

1引言

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快速发展,而后又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以及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也作为一种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所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网络资源的获取以及利用过程,高效的资源获取会给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也会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安全以及管理者对入侵者管理,使网络安全工作更加的入侵检测技术化和科学化。与以往的人工记录不同,入侵检测技术有着以下优点:高效的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准的准确性。通过从入侵者的名称、分类、安全量进行查找,不仅快速,而且准确率高。人们不在局限于必须去网络馆分门别类的寻找入侵者,只需要在入侵检测技术中输入自己需要的网络或根据类别查询相关详细信息即可实现,便于安全,减少了人工劳动量,大大节约了成本。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通过快速查找入侵者然后保护网络安全,查询自己的安全信息状态,管理者能更方便的管理入侵者的状态,对用户的安全行为进行高效的管理。节约了时间,带给人们更大的便捷。

2可行性分析

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入侵检测技术是否能在现有的技术、经济以及人员等各方面条件下,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分析是否值得解决。通过对用户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接下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考虑以现有的技术能否使入侵检测技术的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满足开发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是入侵检测算法,它们具有容易开发、操作简单、稳定等优点,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都属于当前流行的开发技术,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技术开发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运行可行性

入侵检测技术在数据收集,处理方面都是基于入侵检测技术,属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且这种模式以及入侵检测技术都属于比较常见的软件技术,在操作方面应该可以很快学习和上手,在用户的操作方面都使用了简单明了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完全符合用户快捷方便安全的应用,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运行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是否合理,判断此项目能否符合用户的切身利益。入侵检测技术的建立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应用硬件和软件都容易获取,因此开发成本低。而在后台入侵检测技术的运行以及维护等方面,由于入侵检测技术由管理人员操作,完全可以由管理者在入侵检测技术上进行管理,减少了传统的人工作业,省出了一笔费用并且可以用于更好的建设入侵者安放及保护,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此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3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应用概述

总体目标入侵检测技术能解决当前一些网络仍然靠人工作业带来的效率低、检索速度慢、病毒的统计工作量大、没有算法除去等问题。该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两种用户类型的使用:1.用户在入侵检测技术中可以根据算法进行查找和详细查找,对入侵者进行算法除去,修改自己的信息,能够查询安全信息情况,查看入侵者的详细信息。2.管理者能够方便的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删除或者添加操作,对病毒进行除去,并根据安全情况进行管理,以及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算法信息进行相关的添加或者修改。用户类型入侵检测技术的控制用户主要有两种:网络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权限。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查找自己所需要安全的级别,然后进行算法除去和保护询,也可查看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以管理员的身份进入到管理界面后,对入侵者和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

应用模型

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的高效安全算法,方便查询相关入侵者,管理者能方便有效的对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相应的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功能:1.登录。登录分为两种:普通用户的登录和管理员身份的登录,经过入侵检测技术的验证之后,用户和管理员才能进入入侵检测技术。2.查询功能:有两种身份的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类别找到相关的入侵者,也可通过输入具体的入侵者名称和类型找到,还有查询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可以查询用户的安全情况和入侵者情况。3.管理功能:管理者主要是对入侵者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用户的算法除去请求进行审核和管理用户状态。4.算法除去功能:用户登陆后选择要算法除去的网络,由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方可隔离此病毒。安全功能应用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可通过入侵检测算法来找到安全的网络,用户的信用良好且此病毒在病毒库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能算法除去,在设定隔离病毒的时间之后即可完成病毒除去操作。通过入侵检测算法的实现,用户的安全情况可由管理员操作。管理员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管理员主要是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管理。入侵者管理包括对相关信息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入侵者的具体详细信息进行修改;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的算法除去入侵者请求进行审核,对用户的正常或冻结状态进行管理,查看用户的安全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算法结构进行修改和添加操作,也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参考文献:

[1]胡天骐,单剑锋,宋晓涛.基于改进PSO-LSSVM的模拟电路诊断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06)

[2]李仕琼.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分析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4)

[3]胡秀.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01)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浅析入侵检测技术 摘 要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入侵检测 信号分析 模型匹配 分布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的、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但又面临着由于入侵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传统的安全防御策略( 如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技术等)均属于静态的安全防御技术,对网络环境下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段缺乏主动的反应。由于静态的安全技术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促发了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新的探索,从而引出入侵检测这一安全领域的新课题的诞生。入侵检测是动态安全技术的最核心技术之一,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入侵检测系统( IDS) 执行的主要任务 所谓IDS就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IDS 执行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对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 入侵检测的步骤 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入侵检测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以下4方面: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 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授权的对网络硬件的连接;二是对物理资源的未授权访问。 信号分析 对上述4 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 一般通过3 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做出响应, 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响应一般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两种类型。主动响应由用户驱动或系统本身自动执行, 可对入侵者采取行动、修正系统环境或收集有用信息;被动响应则包括告警和通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陷阱和插件等。 3 常用的入侵检测方法 基于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的入侵检测方法 这种入侵检测方法是基于对用户历史行为建模, 以及在早期的证据或模型的基础上, 审计系统实时的检测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情况, 根据系统内部保存的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进行检测, 当发现有可疑的用户行为发生时, 保持跟踪并监测、记录该用户的行为。 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入侵检测。因此, 这种方法对用户行为具有学习和自适应功能, 能够根据实际检测到的信息有效地加以处理并作出入侵可能性的判断。 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 该技术根据安全专家对可疑行为进行分析的经验来形成一套推理规则, 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专家系统, 由此专家系统自动对所涉及的入侵行为进行分析该系统应当能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利用其自学习能力进行规则的扩充和修正。 4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 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 同时不同的IDS 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智能化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 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 需要对智能化的IDS 加以进一步地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IDS 系统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IDS 检测范围、系统资源占用、IDS 系统自身的可靠性。从而设计通用的入侵检测测试与评估方法和平台, 实现对多种IDS 系统的检测已成为当前IDS 的另一重要研究与发展领域。 与其它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 结合防火墙、PKIX、安全电子交易SET 等新的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技术,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保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从网络安全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 入侵检测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就可以看出。在国内, 随着上网的关键部门、关键业务越来越多, 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入侵检测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途径来讲, 除了完善常规的、传统的技术( 模式识别和完整性检测) 外, 应重点加强统计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入侵检测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途径, 对网络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研究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IDS 系统将成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耿麦香.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6). [2]王福生.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9). [3]蒋萍.网络入侵检测技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3). 看了“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2.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3. 论文网络病毒检测技术论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总结范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措施 ,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网络安全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一 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摘要]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无限机遇,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通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本文重点介绍影响到网络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多种信息数据的威胁,包括对信息数据的非法修改、窃取、删除、非法使用等一系列的数据破坏;二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攻击。致使系统网络紊乱、瘫痪,乃至设备遭到损坏。 1.网络结构和设备本身安全隐患 现实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是集总线型、星型等多种拓扑结构与一体的混合型结构,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使用不同的网络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相应的安全隐患,每种网络设备由于本身技术限制,也存在不同的安全缺陷,这都给网络带来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2. 操作系统 安全 操作系统直接利用计算机硬件并为用户提供使用和编程接口。各种应用软件必须依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软件基础,才能获得运行的高可靠性和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同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网络中各主机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和漏洞,就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操作 系统安全 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 3.病毒和黑客 病毒可利用计算机本身资源进行大量自我复制,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的正常运转,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黑客主要通过网络攻击和网络侦察截获、窃取、破译、修改破坏网络数据信息。病毒和黑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对原有的明文或数据按照某种算法,置换成一种不可读的密文,然后再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密文获得者只有输入相应的密匙才能读出原来的内容,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加密的算法和密匙的管理。 加密的算法通常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就是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匙。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解密速度快,加密强度高算法公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匙,用加密密匙加密的数据只有相应的解密密匙才能打开。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数据安全可靠性高,密匙不易被破译。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网络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进入内部网络,保护内网资源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防火墙部署在不同网络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防火墙通过检测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等信息来匹配预先设定的访问控制规则,当匹配成功,数据包被允许通过,否则就会被丢弃。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火墙多为状态检测防火墙,即深度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无法防止内部网络用户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的程序和文件。 3.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收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数据包等相关信息,寻找可能的入侵行为,然后采取报警、切断入侵线路等手段,阻止入侵行为。网络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它只对数据信息进行监听,不对数据进行过滤,不影响正常的网络性能。 入侵检测 方法 主要采用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两种。异常检测根据系统或用户非正常行为和计算机资源非正常情况,检测出入侵行为,其通用性强,不受系统限制,可以检测出以前未出现过的攻击方式,但由于不可能对整个系统用户进行全面扫描,误警率较高。误用检测是基于模型的知识检测,根据已知的入侵模式检测入侵行为。误警率低,响应速度快,但要事先根据入侵行为建立各种入侵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 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是对主机系统和本地用户中的历史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进行监督检测,以便发现可疑事件,其优点:入侵检测准确;缺点是容易漏检。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一定的规则从网络中获取与安全事件有关的数据包,然后传递给入侵分析模块进行安全判断.并通知管理员。优点:节约资源,抗攻击能力好,可实时检测响应。缺点:数据加密限制了从网络数据包中发现异常情况。 4.防病毒技术 网络病毒技术主要包括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病毒预防技术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控制权,监视、判断病毒是否存在,防止病毒的扩散和破坏。病毒检测技术通过侦测计算机病毒特征和文件自身特征两种方式,判断系统是否感染病毒。病毒消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感染程序的逆过程,根据对病毒的分析,安装网络版查杀病毒软件,杀灭病毒。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研究历经了通信保密、数据保护两个阶段。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企业网络安全解决办法主要依靠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网络防病毒技术。但是,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应该加强f64络安全方面的宣传和 教育 。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才能使网络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晓薇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证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2]安录平 试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3]邢文建 Exploration of ARP virus defens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DI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二 试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大量的信息交换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时也有很多重要信息储存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中面临的威胁,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也同时方便了生活和工作。在人们对信息网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的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进行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Internet的的两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和共享性,这也是导致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随着对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安全机制、安全策略和网络安全工具,保障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事实上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 网络技术 、密码技术、通信技术、数论、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论等多种不同学科。网络安全防护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保护系统中的数据,使其免受恶意的入侵、数据更改和泄露、系统破坏,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连续运行,网络不被中断。 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误操作、人为的攻击和破坏等都是网络面临的威胁。 自然灾害 计算机网络也是由各种硬件搭建而成,因此也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计算机安放空间都缺乏防水、防火、防震、防雷、防电磁泄露等相关措施,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发生剧烈变化时都会破化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结构。 网络自身脆弱性 (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就是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运行的基础和保证。然而,操作系统尽管功能强大,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但也有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容易被忽视,但却危害严重。除操作系统外,其他软件也会存在缺陷和漏洞,使计算机面临危险,在网络连接时容易出现速度较慢或 死机 现象,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2)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为攻击带来了可能。开放的网络技术,使得物理传输线路以及网络通信协议也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目标,这会使软件、硬件出现较多的漏洞,进而对漏洞进行攻击,严重的还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严重瘫痪。 (3)计算机的安全配置也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防火墙等,一旦配置出现错误,就无法起到保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很容易产生一些安全缺口,影响计算机安全。加之现有的网络环境并没有对用户进行技术上的限制,任何用户可以自由的共享各类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的安全防护难度。 很多网民并不具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上的账户密码设置简单,并且不注意保护,甚至很多重要账户的密码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被窃取,威胁账户安全。 人为攻击 人为的攻击是网络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威胁。人为的恶意攻击分为两种: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前者是指采取有效手段破坏制定目标信息;后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或阻碍重要机密信息的传递,在不影响网络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窃取、破译。这两种攻击都会导致重要数据的泄露,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危害。黑客们会利用系统或网络中的缺陷和漏洞,采用非法入侵的手段,进入系统,窃听重要信息,或者通过修改、破坏信息网络的方式,造成系统瘫痪或使数据丢失,往往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开发的可执行程序,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可触发性和严重破坏性的特点。一般可以隐藏在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不会被轻易发现,也就使计算机病毒的扩散十分迅速和难以防范,在文件的复制、文件和程序运行过程中都会传播。触发病毒后可以迅速的破坏系统,轻则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则破坏、删除、改写文件,使数据丢失,甚至会破坏系统硬盘。平时在软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的使用中都会传播病毒。近年来也出现了的很多恶性病毒,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等,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除病毒之外,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等也会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计算机安全。 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手段 计算机安全防护手段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病毒防范等。总的来说,提高防护手段,主要是从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物理安全两方面着手。 计算机网络安全,首先要从管理着手,一是对于使用者要进行网络 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二是要依靠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网络执法,打击不法分子的网络犯罪。另外,要加强网络用户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减少恶意攻击,同时传播网络防范基本技能,使用户能够利用计算机知识同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相抗衡。 物理安全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物理安全主要是网络的物理环境和硬件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网络的机房和相关的设施,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要遵循。还要控制物理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有目的的破坏或篡改网络设施。 完善漏洞扫描设施 漏洞扫描是一种采取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通过扫描主要的服务端口,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来收集一些特定的有用信息。漏洞扫描主要就是实现安全扫描的程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查出系统的安全脆弱点,从而为系统的程序开发者提供有用的参考。这也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新的应用会不断产生,网络安全的研究也必定会不断深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技术,降低网络使用的安全风险,实现信息平台交流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J].上海工程技术学院教育研究,2010,(03):65-66. [2]刘利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分析[J].华章,2011,(34):83-84. [3]赵海青.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性问题的防护策略[J].青海教育,2012,(04):45-46. [4]郑恩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问题与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58-158.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篇三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对策。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但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运行环境也复杂多变,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性不容忽视。病毒、黑客、木马等的恶意攻击,使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受到破坏,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保证网络传输的正常运行。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系统缺陷 虽然目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安全漏洞,这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问题,给一些黑客利用这些系统漏洞入侵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可乘之机。漏洞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弱点,这个弱点可能是由于软件或硬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可能是由于系统配置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问题。因为操作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就会被黑客加以利用,绕过系统的安全防护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从而达到侵入他人计算机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 病毒是破坏电脑信息和数据的最大威胁,通常指能够攻击用户计算机的一种人为设计的代码或程序,可以让用户的计算机速度变慢,数据被篡改,死机甚至崩溃,也可以让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泄露,让用户受到巨大损失。典型的病毒如特洛伊木马病毒,它是有预谋的隐藏在程序中程序代码,通过非常手段伪装成合法代码,当用户在无意识情况下运行了这个恶意程序,就会引发计算机中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手段,破坏力很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甚至崩溃。普通用户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发现计算机病毒,即使发现也很难彻底将其清除。所以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尤其包含一些重要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一定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让计算机运行环境更加健康。 管理上的欠缺 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网络系统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很多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如使用脆弱的用户口令、不加甄别地从不安全的网络站点上下载未经核实的软件、系统升级不及时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在防火墙内部架设拨号服务器却没有对账号认证等严格限制等。为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网络安全管理队伍 技术人员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通过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与用户的共同努力,尽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对于故意造成灾害的人员必须依据制度严肃处理,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得到保障,可靠性得有效提高,从而使广大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健全网络安全机制 针对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表明政府已经重视并规范网络安全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需要重点抓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 等各行业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加大投入,加大重要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同时,要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培训和普及,增加人们网络安全教育,拓展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这样,才能让网络安全落到实处,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加强网络病毒防范,及时修补漏洞 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计算机病毒传播和扩散的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病毒也变得越来越高级,破坏力也更强,这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计算机必须要安装防毒杀毒的软件,实时对病毒进行清理和检测,尤其是军队、政府机关及研究所等重点部门更应该做好病毒的防治工作,保证计算机内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当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及漏洞时,很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因此要对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首先要了解网络中安全隐患以及漏洞存在的位置,这仅仅依靠管理员的 经验 寻找是无法完成的,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应用防护软件以扫描的方式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对网络安全问题做出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修补和优化,解决系统BUG,达到保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3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是指对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再使用编译方法进行还原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机密文件、密码口令等重要数据内容进行加密,使非法用户无法读取信息内容,从而保证这些信息在使用或者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原理根据加密技术应用的逻辑位置,可以将其分成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三个层次。 链路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下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端点加密是对网络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节点加密是对协议传输层以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根据加密技术的作用区别,可以将其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密钥管理技术以及数据完整性鉴别等技术。根据加密和解密时所需密钥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即对称加密(私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钥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所需要的密钥相同,如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志(DES);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相同,该种技术所需要的解密密钥由用户自己持有,但加密密钥是可以公开的,如RSA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对数据信息安全性的保护,不是对系统和硬件本身的保护,而是对密钥的保护,这是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设置防火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防火墙技术是隔离控制技术的一种,是指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以定义好的安全策略为基准,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保护屏障。 (1)包过滤技术。信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以事先规定的过滤逻辑为基准对每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源地址以及端口进行检测,对其进行过滤,有选择的通过。 (2)应用网关技术。通过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将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应用该软件对要保护网络进行隐蔽,保护其数据免受威胁。 (3)状态检测技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网关处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引擎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对有关信息数据进行抽取,实现对网络通信各层的实施检测,一旦发现某个连接的参数有意外变化,则立即将其终止,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一道屏障,不仅可以限制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可以反过来进行权限。它可以对一些不安全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隔离,防止其对计算机重要数据和信息的破坏,避免秘密信息泄露。 身份认证 采取身份认证的方式控制用户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这是维护系统运行安全、保护系统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按照用户的权限,对不同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是防止不法分子非法入侵的关键手段。主要技术手段有加密控制、网络权限控制、键盘入口控制、逻辑安全控制等。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多 渠道 的防护体系,既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来抵御病毒及黑客的入侵,同时还要采用 规章制度 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我们只有正视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健全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 4. 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论文

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日趋庞大,功能完善且独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论文5000字 范文 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在办公以及管理方面已经大范围实行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路可以进行信息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关于单位的机密信息都会录入到电脑中,而在计算机网络面临安全问题时,就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泄露,由此对单位的发展造成不利。所以对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安全维护 措施 ,对于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事业单位;管理

计算机网络由于办公自动化程度高,运行速度快,所以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现阶段,在事业单位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通过单位的内部网络,可以详细的获取单位所有信息。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并且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方式,所以对事业单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网络信息泄漏,不仅会导致客户信息的泄露,同时企业内部的各种机密信息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会严重损害到个人以及单位的切身利益。所以应该加强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从制度建设到实际操作执行,都需要有健全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单位内部信息资料的安全性。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主要特征,在资源共享下才能够加深各部门之间的联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正是因为资源共享性才为攻击者提供了破坏安全的技术,因为在单位内部的信息资源准许外部服务请求时,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获取单位内部信息。

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参与到网络中来。并且随着网络信息网的功能逐步扩大,在网络上要想获取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将更加容易。比如网络中使用的人肉搜索,可以通过全体网民的参与,或者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已经和现实社会直接关联。

网络 操作系统 的漏洞

网络操作系统是进行网络信息运行的主要形式,通过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够实现各种网络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协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缺陷和漏洞,这是目前还无法彻底解决的安全问题。

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

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合理的网络设计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不合理的网络设计则会成为网络的安全威胁。

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面临的最重要的安全问题,黑客通过高超的技术手段,利用木马病毒等手段入侵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从而恶意篡改或者窃取单位内部信息,为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黑客恶意攻击的行为,随着黑客水平的提高,其入侵的成功率就越高,对于一般性的事业单位其防范能力较弱。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或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处于单位或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的权限。当一个网络接上Internet之后,系统的安全除了考虑计算机病毒、系统的健壮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

防火墙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再次,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降低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相对于防火墙技术而言,数据加密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则显得比较灵活,尤其是对于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防范具有较好的效果。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在面对外部攻击时,能够及时的检测出攻击行为,并且给予相应的保护,而对于被动攻击,则能够有效的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密钥”的方式来完成,密钥只能是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掌握,可有效的保护信息安全。而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是根据单位内部的信息机密程度而对访问者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单位根据信息的机密程度将其分为若干个安全等级,然后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可以访问相应等级的信息,一般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双重防护方式来实现。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此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此外,还有防病毒技术,主要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加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提升网络主机的操作 系统安全 和物理安全,为防火墙技术的发挥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功能异常强大,但是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网络信息被篡改或者窃取,那么将会对单位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在单位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了确保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需要加强全体人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且使用先进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做好全面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为单位的高效运行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翔.加强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5,1.

[2]谭人玮.浅谈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8.

[3]周伟.试论当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维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15.

试论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 方法

摘要:本文就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注重把握涉密系统的安全保密工程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密建议。

关键词:涉密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策略

涉密系统的安全保密工程较为复杂,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涉密系统的保密方案,通过保密方案的有效设计,满足涉密计算机实际需要。本文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从保密方案设计、安全保密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一、安全保密方案设计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无线移动平台三个部分,涵盖的内容较多,并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对使用人员的权限进行认证,通过身份识别后,才能够登录系统,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了授权、控制USB、网络接口以及授信涉密终端的访问,通过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控制和监测,避免系统内部重要信息遭到泄露,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一般来说,在进行保密方案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以下几点:

(一)服务器安全:服务器安全问题涉及到了服务器与通信端口的链接和加密操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身份认证。同时,服务器安全保密方案设计还应该涉及到管理权限的控制,并利用USB令牌密码,实现控制目的。

(二)客户端安全:客户端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了文件的传输保护,包括了传输进程、注册表、远程接入监控等相关内容。客户端安全需要避免客户端代理出现被破坏的情况,并且需要采取双向的保护措施,从USB接口、I/O端口、本地硬盘等进行加密操作,保证客户端安全。

(三)管理安全:管理安全主要在于对管理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认证,通过USB令牌,可以使管理人员获得管理权限,进行计算机系统管理。

二、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的解决方法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问题的解决,要考虑到涉密系统与非涉密系统的区分,在涉密系统内部对安全域进行划分,并能够针对于重要文件信息进行重点管理,从而提升涉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所示:

(一)划分涉密系统与非涉密系统。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方案的应用,要对涉密系统和非涉密系统进行区分,能够使二者之间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限,这样一来,可以对涉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涉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进行国际联网,应该采取物理层的区分方式。同时,结合安全保密技术,对涉密系统进行重点管理,对非涉密系统采取基本的管理方式即可,对保密费用进行合理划分,降低保密成本。涉密系统保密过程中,还需要对涉密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予以明确,从而保证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一般来说,涉密系统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定密太严和定密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安全保密成本增加,也使得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遭到忽略,不利于涉密系统的安全工作。针对于这一情况,明确定密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在具 体操 作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保密措施,提升系统安全性。

(二)加强安全域的划分。

涉密系统内部设置了相应的安全域,安全域包括了安全策略域和保护主客体两个部分。系统内部在进行安全域划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局域网、逻辑子网等网络结构,从而对涉密系统内部安全域划分问题予以有效考虑。安全域结构组成,需要针对于信息密级和重要性进行划分,并且融入VLAN、域等理念,保证安全域划分与实际需要保持一致性。

(三)注重加强管理。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保密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导致系统安全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这样一来,针对于技术缺陷,可以通过管理对问题予以弥补。一般来说,涉密计算机系统安全系统保密的管理与技术比例为7:3,管理对于涉密计算机安全性重要程度更高。在保密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工作,实现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的紧密结合,从而提升保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关键点在于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系统遭受非法入侵几率。但是由于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安全问题影响到了涉密计算机系统,针对于这一情况,要注重对涉密系统与非涉密系统进行分离,并对涉密系统内部的安全域进行有效划分,加强管理,以保证重要信息不被泄露,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俞迪.基于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解决方案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03:35.

[2]刘勇.基于涉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解决方案的分析[J].信息通信,2014,02:92.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浅析入侵检测技术 摘 要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入侵检测 信号分析 模型匹配 分布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的、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但又面临着由于入侵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传统的安全防御策略( 如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技术等)均属于静态的安全防御技术,对网络环境下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段缺乏主动的反应。由于静态的安全技术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促发了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新的探索,从而引出入侵检测这一安全领域的新课题的诞生。入侵检测是动态安全技术的最核心技术之一,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入侵检测系统( IDS) 执行的主要任务 所谓IDS就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IDS 执行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对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 入侵检测的步骤 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入侵检测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以下4方面: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 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授权的对网络硬件的连接;二是对物理资源的未授权访问。 信号分析 对上述4 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 一般通过3 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做出响应, 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响应一般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两种类型。主动响应由用户驱动或系统本身自动执行, 可对入侵者采取行动、修正系统环境或收集有用信息;被动响应则包括告警和通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陷阱和插件等。 3 常用的入侵检测方法 基于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的入侵检测方法 这种入侵检测方法是基于对用户历史行为建模, 以及在早期的证据或模型的基础上, 审计系统实时的检测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情况, 根据系统内部保存的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进行检测, 当发现有可疑的用户行为发生时, 保持跟踪并监测、记录该用户的行为。 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入侵检测。因此, 这种方法对用户行为具有学习和自适应功能, 能够根据实际检测到的信息有效地加以处理并作出入侵可能性的判断。 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 该技术根据安全专家对可疑行为进行分析的经验来形成一套推理规则, 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专家系统, 由此专家系统自动对所涉及的入侵行为进行分析该系统应当能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利用其自学习能力进行规则的扩充和修正。 4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 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 同时不同的IDS 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智能化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 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 需要对智能化的IDS 加以进一步地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IDS 系统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IDS 检测范围、系统资源占用、IDS 系统自身的可靠性。从而设计通用的入侵检测测试与评估方法和平台, 实现对多种IDS 系统的检测已成为当前IDS 的另一重要研究与发展领域。 与其它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 结合防火墙、PKIX、安全电子交易SET 等新的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技术,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保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从网络安全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 入侵检测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就可以看出。在国内, 随着上网的关键部门、关键业务越来越多, 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入侵检测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途径来讲, 除了完善常规的、传统的技术( 模式识别和完整性检测) 外, 应重点加强统计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入侵检测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途径, 对网络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研究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IDS 系统将成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耿麦香.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6). [2]王福生.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9). [3]蒋萍.网络入侵检测技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3). 看了“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2.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3. 论文网络病毒检测技术论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入侵检测技术的论文

计算机 毕业 论文是有一定难度的论文,如果不懂一定要参考别人是怎么做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优秀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计算机类论文范文 【摘 要】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信息共享、信息交互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同时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使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以及传输数据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成为信息时代的首要问题. 【关 键 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 前言 计算机诞生之初功能较为单一,数据处理相对简单,而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发展,计算机功能的多样化与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网络的出现,将过去时间与空间相对独立和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构成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化的信息处理与使用方式,极大的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但会对重要的信息资源造成损坏,同时也会给整个网络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焦点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 措施 也在不断更新. 2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技术因素,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首先要确定导致网络威胁的因素来源,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除,从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完整性、秘密性与可用性. 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用户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经常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用户将 泄露或 设置过于简单的情况下,非法用户很容易侵入网络系统,对网络内的数据信息进行使用或篡改、删除、破坏等.因此,由于合法用户人为保护程度不够而导致的网络安全威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常见的隐患之一. 人为的恶意攻击 人为的恶意攻击是目前最为常见同时也是威胁力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病毒与黑客就是人为恶意攻击的体现.恶意攻击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破坏程度较大,不仅能够截获、窃取和破译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够对信息数据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对其的可用性与完整性进行损坏(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论文.木马程序是人为恶意攻击的代表性手段之一,它可以伪装成系统程序或其他可执行文件来诱使用户启用,从而为恶意攻击者提供端口信息,为实施进一步攻击带来可能.由此可见,人为恶意攻击的存在使计算机用户很难防范,特别是一般用户遭到恶意攻击的几率要大大高于一些高端用户. 软件本身的漏洞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多样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成千上万的代码构成的逻辑指令,再由繁杂的逻辑指令构建成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软件功能,其中程序漏洞的存在在所难免.黑客就是针对这些漏洞来对网络进行攻击的,软件的漏洞甚至可以造成致命的网络打击,黑客的攻击与软件的不断完善是一对长期伴生的矛盾,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网络安全隐患.免费论文下载中心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点对策. 物理安全维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还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首先,物理安全是针对物理介质层次而言的,明确物理安全范围的界定,对构建物理安全体系非常必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设备物理损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硬件设备损毁,都属于物理安全范畴.因此,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上,既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同时更要注意人为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硬件存储设备中的数据造成损坏. 防火墙过滤措施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目前所使用的防火墙具有双层式结构,外部防火墙可以实现数据包过滤功能,内部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的一条安全通道.防火墙位于计算机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了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划分为不同权限.任何接入因特网的用户,开启防火墙进行数据包过滤与内部防护非常重要.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针对计算机 系统安全 而设计的检测程序,启动入侵检测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并向管理员 报告 系统中存在的未经授权的入侵或异常状况.入侵检测系统不仅可以发出入侵警告,同时也可以及时做出应对反映,对入侵源进行及时的切断,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的抗病毒入侵能力. 计算机漏洞扫描措施 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功能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与网络复杂性的日益增加,都增添了计算机漏洞的产生几率,依靠人为的漏洞查询显然不切实际,那么如何对计算机漏洞进行查找并改进,就成为了困扰软件开发者的一个核心问题.安装计算机漏洞扫描系统就可以及时查找与发现系统漏洞,并对该漏洞进行威胁等级评估,同时提出修改建议.利用这种扫描工具,可以通过及时安装补丁来完善软件程序,弥补系统漏洞,从而消除安全隐患.计算机漏洞扫描不仅保护了系统的完备性不受侵害,同时也促使软件开发者不断关注软件漏洞,并及时修正程序,是一种促使计算机系统不断完善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4.结语 构建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当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共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支撑点,就是强大的网络安全保障,因此,针对各种安全隐患而采取的网络安全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引起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因特网都同样存在信息数据的保护问题,在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干扰下,如何实现信息数据的最大化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应当更加全方位的针对各种安全隐患,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威胁的特点来实施,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保护网络信息数据完整性、可用性与保密性的目标,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继续完善,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讨的核心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玮.小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2]王永刚.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5) 如何做好档案网站建设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增长以及网络的成熟和发展,网站的设计也开始从以技术为中心,即以追求技术的新颖性和技巧的网站设计思想,逐渐发展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网站的可用性及易用性等逐渐成为了网站能否吸引访问者的要点。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不仅仅满足于每天数十人次的访问量和下载量,而是思考如何让网站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认同网站的价值。为此笔者综合考虑了我国档案网站现阶段的情况以及以往学者专家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1提高档案网站的服务,完善档案网站建设 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差异化,他们不再满足一视同仁的信息内容,而是要求网站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体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档案网站的服务要立足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除了强化档案网站的现有的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查询的服务外,档案网站应不断推出更多的特色服务、个性服务。这一方面是档案网站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档案网站提高自身存在价值的良好机遇。 首先,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推动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利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为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主动加强与各涉民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胜互动;主动了解群众需要,围绕民生需求,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加大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大胆创新服务机制,切实加强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 其次,增强与用户的交互,利用多种形式与访问者进行广泛的互动,如:①网站论坛,档案网站可以组织网站的访问者(尤其是网站的固定访问者)针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②标签,利用标签,用户可以链接到相同或相关标签的网站、网页,并且对网页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和分类,这样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共享。③档案博客,可以附加评论的个人网页,以个人或群体按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博客这种形式给档案馆馆员与用户之间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使档案网站的服务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不仅改善了利用E-mail方式互动中的沟通延时和不透明的弊端,而且这种透明式的互动方式,让关注同样问题的其他用户在浏览时便可以获得解答,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效率。在线实时交流,专家答疑等。档案网站可以嵌入类似于QQ或MSN等聊天的工具,由专门人员负责在线回答用户提问,解决用户在查询、索取信息时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让用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快速的解决方案。另外网上调查可以让档案馆更好的了解用户对于档案网站的需求。 最后, 生活类 相关的服务。对于一个专业档案网站来说,如果提供相关的档案网站链接并不算新奇和特色的话,提供几乎所有与用户生活相关信息查询的网站链接则可以看作是档案网站强烈服务意识的生动体现。档案网站要吸引众多的访问者,需要提供更多与大众生活相关的服务,不仅包括与大众利益相关的现行公开的文件的查询,还包括实时的便民信息,生活中与档案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类小常识的信息,如各大新闻网站、天气查询、火车航空时刻查询、甚至是股市动态等,当访问者进入一个档案网站,也能够看到熟悉的网站的链接,只需选择点击就可进入相关网站浏览相关信息,这样能够给访问者提供贴心温馨的服务。 2加强档案网站日常维护 网站维护主要内容是网站内容的编辑添加,当网站出现问题能迅速解决,网站有什么活动可以随时美化自己的网站。另外,网站隔一段需要改版,改版是对网站总体风格作调整。包括版面设计,色彩搭配等各方面。改版后的网站不仅会让用户感觉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而且.是档案网站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需要。从档案网站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各地档案部门也意识到了档案网站是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的,如上海档案信息网上设置用户对网站改版的看法调查,四川省档案信息网刚刚经历过一次新的改版等。 3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 档案数字信息安全不仅是保障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档案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数据安全在网站维护中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而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那要从存储安全、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三个方面考虑。只有当三层保护连成一体时,才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保护系统。 首先是信息的存储安全。信息的存储安全常常是被人们所忽视的地方。造成对存储安全疏忽的原因可以归结三个方面:①社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系统认识不足,往往认为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得到保障以后就可高枕无忧了;②部门缺乏对内部非法入侵的认识和重视;③市场上缺少合适的存储安全保护产品。所以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制度、信息调存的管理制度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对策研究和网站信息、编审制度等,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从事档案网站维护的人员信息安全制度的培训,并对相关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即使是合法的用户,也应该有严格的访问控制。杜绝内部泄密的可能。另外要加强相关目录的权限设置,有些目录在系统安装时和安装后,web服务器系统后台进程的权限是不同的,必须及时修改,防止暴露某些重要文件信息,甚至重要数据文件被篡改。尽量选用安全性能高的存储设备,增强信息的保密性。 其次是系统安全维护,其实没有完全安全的 操作系统 ,我们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①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及时装好安全补丁。为了系统安全,必须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或者开源操作系统。要及时使用好操作系统自身的更新机制,还要保证杀毒软件实时更新。②更改系统的默认设置。特别是下载现成的网站系统,下载完成后应该按照程序技术文档说明修改重要信息的路径,尤其是默认的管理员密码、数据库的路径、后台管理页面等信息。③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通过日志分析,管理员可以知道系统受到过哪些操作,以便确定这些操作是否是经过授权的,然后采取进一步的安全策略。④加强登陆过程的强制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并且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再次,加强网络安全维护。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①物理措施,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 规章制度 ,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减少物理方面的隐患。②访问控制,对访问网络资源的用户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③数据加密,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待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解密还原,以防止非法用户拦截后盗用信息。④采用专用的服务器。将论坛、留言板等资源和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分开设置在不同的服务器上。⑤利用网络隔离和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 方法 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在防火墙上可以很方便的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产生报警。网络管理员必须审计并记录所有通过防火墙的重要信息。如果网络管理员不能及时响应报警并审查常规记录,防火墙就形同虚设。 最后,建立档案网站应急机制,为防御自然灾害、战争及日常意外事故,保证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与日常档案业务的运行,必须建立档案资源信息应急恢复备份系统,提供可靠的系统备份、应用备份、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能力,提倡异地备份,保证档案网络工作不间断地运行。当网站出现不可预测性错误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网站恢复到最近备份状态。以保证档案网络系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关 文章 : 1.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篇 2. 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范文 3. 计算机论文范文大全 4. 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浅析入侵检测技术 摘 要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入侵检测 信号分析 模型匹配 分布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的、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但又面临着由于入侵而引发的安全问题。传统的安全防御策略( 如访问控制机制、防火墙技术等)均属于静态的安全防御技术,对网络环境下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段缺乏主动的反应。由于静态的安全技术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促发了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新的探索,从而引出入侵检测这一安全领域的新课题的诞生。入侵检测是动态安全技术的最核心技术之一,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入侵检测系统( IDS) 执行的主要任务 所谓IDS就是一个能够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它能够发现并报告网络或系统中存在的可疑迹象,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IDS 执行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对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2 入侵检测的步骤 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入侵检测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以下4方面: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的不期望的改变; 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未授权的对网络硬件的连接;二是对物理资源的未授权访问。 信号分析 对上述4 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 一般通过3 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 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做出响应, 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响应一般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两种类型。主动响应由用户驱动或系统本身自动执行, 可对入侵者采取行动、修正系统环境或收集有用信息;被动响应则包括告警和通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陷阱和插件等。 3 常用的入侵检测方法 基于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的入侵检测方法 这种入侵检测方法是基于对用户历史行为建模, 以及在早期的证据或模型的基础上, 审计系统实时的检测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情况, 根据系统内部保存的用户行为概率统计模型进行检测, 当发现有可疑的用户行为发生时, 保持跟踪并监测、记录该用户的行为。 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入侵检测。因此, 这种方法对用户行为具有学习和自适应功能, 能够根据实际检测到的信息有效地加以处理并作出入侵可能性的判断。 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 该技术根据安全专家对可疑行为进行分析的经验来形成一套推理规则, 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专家系统, 由此专家系统自动对所涉及的入侵行为进行分析该系统应当能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利用其自学习能力进行规则的扩充和修正。 4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入侵检测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传统的IDS一般局限于单一的主机或网络架构, 对异构系统及大规模的网络的监测明显不足, 同时不同的IDS 系统之间不能协同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与通用入侵检测架构。 智能化的入侵检测 入侵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与综合化, 尽管已经有智能体、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但是这只是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工作, 需要对智能化的IDS 加以进一步地研究以解决其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 入侵检测的评测方法 用户需对众多的IDS 系统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IDS 检测范围、系统资源占用、IDS 系统自身的可靠性。从而设计通用的入侵检测测试与评估方法和平台, 实现对多种IDS 系统的检测已成为当前IDS 的另一重要研究与发展领域。 与其它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 结合防火墙、PKIX、安全电子交易SET 等新的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技术,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保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 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从网络安全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角度出发, 入侵检测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就可以看出。在国内, 随着上网的关键部门、关键业务越来越多, 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入侵检测产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途径来讲, 除了完善常规的、传统的技术( 模式识别和完整性检测) 外, 应重点加强统计分析的相关技术研究。入侵检测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途径, 对网络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研究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IDS 系统将成为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耿麦香.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6). [2]王福生.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9). [3]蒋萍.网络入侵检测技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3). 看了“入侵检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2. 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3. 论文网络病毒检测技术论文 4. 安全防范技术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论文赏析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论文

摘要: 入侵检测技术是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分支,入侵检测技术是能更加迅速及稳定地捕捉到网络安全的弊端,并通过相关算法对网络安全加以保证。

关键词: 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应用

1引言

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快速发展,而后又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以及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也作为一种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所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网络资源的获取以及利用过程,高效的资源获取会给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也会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安全以及管理者对入侵者管理,使网络安全工作更加的入侵检测技术化和科学化。与以往的人工记录不同,入侵检测技术有着以下优点:高效的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准的准确性。通过从入侵者的名称、分类、安全量进行查找,不仅快速,而且准确率高。人们不在局限于必须去网络馆分门别类的寻找入侵者,只需要在入侵检测技术中输入自己需要的网络或根据类别查询相关详细信息即可实现,便于安全,减少了人工劳动量,大大节约了成本。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通过快速查找入侵者然后保护网络安全,查询自己的安全信息状态,管理者能更方便的管理入侵者的状态,对用户的安全行为进行高效的管理。节约了时间,带给人们更大的便捷。

2可行性分析

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入侵检测技术是否能在现有的技术、经济以及人员等各方面条件下,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分析是否值得解决。通过对用户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接下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考虑以现有的技术能否使入侵检测技术的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满足开发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是入侵检测算法,它们具有容易开发、操作简单、稳定等优点,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都属于当前流行的开发技术,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技术开发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运行可行性

入侵检测技术在数据收集,处理方面都是基于入侵检测技术,属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且这种模式以及入侵检测技术都属于比较常见的软件技术,在操作方面应该可以很快学习和上手,在用户的操作方面都使用了简单明了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完全符合用户快捷方便安全的应用,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运行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是否合理,判断此项目能否符合用户的切身利益。入侵检测技术的建立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应用硬件和软件都容易获取,因此开发成本低。而在后台入侵检测技术的运行以及维护等方面,由于入侵检测技术由管理人员操作,完全可以由管理者在入侵检测技术上进行管理,减少了传统的人工作业,省出了一笔费用并且可以用于更好的建设入侵者安放及保护,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此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3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应用概述

总体目标入侵检测技术能解决当前一些网络仍然靠人工作业带来的效率低、检索速度慢、病毒的统计工作量大、没有算法除去等问题。该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两种用户类型的使用:1.用户在入侵检测技术中可以根据算法进行查找和详细查找,对入侵者进行算法除去,修改自己的信息,能够查询安全信息情况,查看入侵者的详细信息。2.管理者能够方便的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删除或者添加操作,对病毒进行除去,并根据安全情况进行管理,以及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算法信息进行相关的添加或者修改。用户类型入侵检测技术的控制用户主要有两种:网络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权限。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查找自己所需要安全的级别,然后进行算法除去和保护询,也可查看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以管理员的身份进入到管理界面后,对入侵者和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

应用模型

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的高效安全算法,方便查询相关入侵者,管理者能方便有效的对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相应的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功能:1.登录。登录分为两种:普通用户的登录和管理员身份的登录,经过入侵检测技术的验证之后,用户和管理员才能进入入侵检测技术。2.查询功能:有两种身份的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类别找到相关的入侵者,也可通过输入具体的入侵者名称和类型找到,还有查询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可以查询用户的安全情况和入侵者情况。3.管理功能:管理者主要是对入侵者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用户的算法除去请求进行审核和管理用户状态。4.算法除去功能:用户登陆后选择要算法除去的网络,由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方可隔离此病毒。安全功能应用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可通过入侵检测算法来找到安全的网络,用户的信用良好且此病毒在病毒库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能算法除去,在设定隔离病毒的时间之后即可完成病毒除去操作。通过入侵检测算法的实现,用户的安全情况可由管理员操作。管理员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管理员主要是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管理。入侵者管理包括对相关信息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入侵者的具体详细信息进行修改;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的算法除去入侵者请求进行审核,对用户的正常或冻结状态进行管理,查看用户的安全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算法结构进行修改和添加操作,也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参考文献:

[1]胡天骐,单剑锋,宋晓涛.基于改进PSO-LSSVM的模拟电路诊断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06)

[2]李仕琼.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分析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4)

[3]胡秀.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01)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showing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eature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expanding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oth internal departments, suppliers or outside the enterprise, affiliates and outgoing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between the corporate headquarters with a fast, secure and stable network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How to establish secur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network betwee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remote access to enterprise branch offices outside the internal network resources, a lot of companies in the current building information network problems to be solvedKeyword: VPN , network , tunnel , safely,IPSec,GRE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计算机 毕业 论文是有一定难度的论文,如果不懂一定要参考别人是怎么做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优秀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计算机类论文范文 【摘 要】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信息共享、信息交互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同时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使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以及传输数据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成为信息时代的首要问题. 【关 键 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 前言 计算机诞生之初功能较为单一,数据处理相对简单,而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发展,计算机功能的多样化与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网络的出现,将过去时间与空间相对独立和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构成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化的信息处理与使用方式,极大的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但会对重要的信息资源造成损坏,同时也会给整个网络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焦点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 措施 也在不断更新. 2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技术因素,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首先要确定导致网络威胁的因素来源,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除,从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完整性、秘密性与可用性. 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用户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经常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用户将 泄露或 设置过于简单的情况下,非法用户很容易侵入网络系统,对网络内的数据信息进行使用或篡改、删除、破坏等.因此,由于合法用户人为保护程度不够而导致的网络安全威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常见的隐患之一. 人为的恶意攻击 人为的恶意攻击是目前最为常见同时也是威胁力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病毒与黑客就是人为恶意攻击的体现.恶意攻击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破坏程度较大,不仅能够截获、窃取和破译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够对信息数据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对其的可用性与完整性进行损坏(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论文.木马程序是人为恶意攻击的代表性手段之一,它可以伪装成系统程序或其他可执行文件来诱使用户启用,从而为恶意攻击者提供端口信息,为实施进一步攻击带来可能.由此可见,人为恶意攻击的存在使计算机用户很难防范,特别是一般用户遭到恶意攻击的几率要大大高于一些高端用户. 软件本身的漏洞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多样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成千上万的代码构成的逻辑指令,再由繁杂的逻辑指令构建成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软件功能,其中程序漏洞的存在在所难免.黑客就是针对这些漏洞来对网络进行攻击的,软件的漏洞甚至可以造成致命的网络打击,黑客的攻击与软件的不断完善是一对长期伴生的矛盾,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网络安全隐患.免费论文下载中心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点对策. 物理安全维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还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首先,物理安全是针对物理介质层次而言的,明确物理安全范围的界定,对构建物理安全体系非常必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设备物理损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硬件设备损毁,都属于物理安全范畴.因此,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上,既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同时更要注意人为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硬件存储设备中的数据造成损坏. 防火墙过滤措施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目前所使用的防火墙具有双层式结构,外部防火墙可以实现数据包过滤功能,内部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的一条安全通道.防火墙位于计算机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了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划分为不同权限.任何接入因特网的用户,开启防火墙进行数据包过滤与内部防护非常重要.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针对计算机 系统安全 而设计的检测程序,启动入侵检测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并向管理员 报告 系统中存在的未经授权的入侵或异常状况.入侵检测系统不仅可以发出入侵警告,同时也可以及时做出应对反映,对入侵源进行及时的切断,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提高计算机的抗病毒入侵能力. 计算机漏洞扫描措施 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功能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与网络复杂性的日益增加,都增添了计算机漏洞的产生几率,依靠人为的漏洞查询显然不切实际,那么如何对计算机漏洞进行查找并改进,就成为了困扰软件开发者的一个核心问题.安装计算机漏洞扫描系统就可以及时查找与发现系统漏洞,并对该漏洞进行威胁等级评估,同时提出修改建议.利用这种扫描工具,可以通过及时安装补丁来完善软件程序,弥补系统漏洞,从而消除安全隐患.计算机漏洞扫描不仅保护了系统的完备性不受侵害,同时也促使软件开发者不断关注软件漏洞,并及时修正程序,是一种促使计算机系统不断完善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4.结语 构建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当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共识,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支撑点,就是强大的网络安全保障,因此,针对各种安全隐患而采取的网络安全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引起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因特网都同样存在信息数据的保护问题,在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干扰下,如何实现信息数据的最大化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应当更加全方位的针对各种安全隐患,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威胁的特点来实施,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保护网络信息数据完整性、可用性与保密性的目标,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继续完善,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讨的核心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玮.小议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2]王永刚.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5) 如何做好档案网站建设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增长以及网络的成熟和发展,网站的设计也开始从以技术为中心,即以追求技术的新颖性和技巧的网站设计思想,逐渐发展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网站的可用性及易用性等逐渐成为了网站能否吸引访问者的要点。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不仅仅满足于每天数十人次的访问量和下载量,而是思考如何让网站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认同网站的价值。为此笔者综合考虑了我国档案网站现阶段的情况以及以往学者专家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1提高档案网站的服务,完善档案网站建设 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差异化,他们不再满足一视同仁的信息内容,而是要求网站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体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档案网站的服务要立足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除了强化档案网站的现有的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查询的服务外,档案网站应不断推出更多的特色服务、个性服务。这一方面是档案网站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档案网站提高自身存在价值的良好机遇。 首先,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推动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利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为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主动加强与各涉民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各系统民生档案的良胜互动;主动了解群众需要,围绕民生需求,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加大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大胆创新服务机制,切实加强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 其次,增强与用户的交互,利用多种形式与访问者进行广泛的互动,如:①网站论坛,档案网站可以组织网站的访问者(尤其是网站的固定访问者)针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②标签,利用标签,用户可以链接到相同或相关标签的网站、网页,并且对网页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和分类,这样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共享。③档案博客,可以附加评论的个人网页,以个人或群体按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博客这种形式给档案馆馆员与用户之间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使档案网站的服务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不仅改善了利用E-mail方式互动中的沟通延时和不透明的弊端,而且这种透明式的互动方式,让关注同样问题的其他用户在浏览时便可以获得解答,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效率。在线实时交流,专家答疑等。档案网站可以嵌入类似于QQ或MSN等聊天的工具,由专门人员负责在线回答用户提问,解决用户在查询、索取信息时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让用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快速的解决方案。另外网上调查可以让档案馆更好的了解用户对于档案网站的需求。 最后, 生活类 相关的服务。对于一个专业档案网站来说,如果提供相关的档案网站链接并不算新奇和特色的话,提供几乎所有与用户生活相关信息查询的网站链接则可以看作是档案网站强烈服务意识的生动体现。档案网站要吸引众多的访问者,需要提供更多与大众生活相关的服务,不仅包括与大众利益相关的现行公开的文件的查询,还包括实时的便民信息,生活中与档案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类小常识的信息,如各大新闻网站、天气查询、火车航空时刻查询、甚至是股市动态等,当访问者进入一个档案网站,也能够看到熟悉的网站的链接,只需选择点击就可进入相关网站浏览相关信息,这样能够给访问者提供贴心温馨的服务。 2加强档案网站日常维护 网站维护主要内容是网站内容的编辑添加,当网站出现问题能迅速解决,网站有什么活动可以随时美化自己的网站。另外,网站隔一段需要改版,改版是对网站总体风格作调整。包括版面设计,色彩搭配等各方面。改版后的网站不仅会让用户感觉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而且.是档案网站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需要。从档案网站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各地档案部门也意识到了档案网站是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的,如上海档案信息网上设置用户对网站改版的看法调查,四川省档案信息网刚刚经历过一次新的改版等。 3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 档案数字信息安全不仅是保障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档案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数据安全在网站维护中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而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那要从存储安全、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三个方面考虑。只有当三层保护连成一体时,才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保护系统。 首先是信息的存储安全。信息的存储安全常常是被人们所忽视的地方。造成对存储安全疏忽的原因可以归结三个方面:①社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系统认识不足,往往认为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得到保障以后就可高枕无忧了;②部门缺乏对内部非法入侵的认识和重视;③市场上缺少合适的存储安全保护产品。所以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制度、信息调存的管理制度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问题,、对策研究和网站信息、编审制度等,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从事档案网站维护的人员信息安全制度的培训,并对相关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即使是合法的用户,也应该有严格的访问控制。杜绝内部泄密的可能。另外要加强相关目录的权限设置,有些目录在系统安装时和安装后,web服务器系统后台进程的权限是不同的,必须及时修改,防止暴露某些重要文件信息,甚至重要数据文件被篡改。尽量选用安全性能高的存储设备,增强信息的保密性。 其次是系统安全维护,其实没有完全安全的 操作系统 ,我们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①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及时装好安全补丁。为了系统安全,必须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或者开源操作系统。要及时使用好操作系统自身的更新机制,还要保证杀毒软件实时更新。②更改系统的默认设置。特别是下载现成的网站系统,下载完成后应该按照程序技术文档说明修改重要信息的路径,尤其是默认的管理员密码、数据库的路径、后台管理页面等信息。③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通过日志分析,管理员可以知道系统受到过哪些操作,以便确定这些操作是否是经过授权的,然后采取进一步的安全策略。④加强登陆过程的强制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并且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再次,加强网络安全维护。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①物理措施,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 规章制度 ,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减少物理方面的隐患。②访问控制,对访问网络资源的用户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③数据加密,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待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解密还原,以防止非法用户拦截后盗用信息。④采用专用的服务器。将论坛、留言板等资源和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分开设置在不同的服务器上。⑤利用网络隔离和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 方法 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在防火墙上可以很方便的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产生报警。网络管理员必须审计并记录所有通过防火墙的重要信息。如果网络管理员不能及时响应报警并审查常规记录,防火墙就形同虚设。 最后,建立档案网站应急机制,为防御自然灾害、战争及日常意外事故,保证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与日常档案业务的运行,必须建立档案资源信息应急恢复备份系统,提供可靠的系统备份、应用备份、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能力,提倡异地备份,保证档案网络工作不间断地运行。当网站出现不可预测性错误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网站恢复到最近备份状态。以保证档案网络系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关 文章 : 1.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篇 2. 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范文 3. 计算机论文范文大全 4. 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

跟以前写的题目一样的不难写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应用力度也逐渐加大,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计算机网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护措施 摘要: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网路应用技术在不断得到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网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网路的安全性已经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怎样解决网路的安全漏洞、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恶意骚扰呢?今天就计算机网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防护作出解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路;网路安全;防护措施 计算机网路已经覆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是,计算机网路技术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同时,计算机的安全性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它可以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所以,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成了计算机网路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电脑保安受到各种威胁,形式多样,攻击行为复杂,造成计算机网路安全方面的防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计算机网路安全存在的问题 现今计算机网路安全主要面临两大方面的问题:技术和管理 1、 计算机网路安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随着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入侵病毒的种类也千变万化,不断增加,据统计,已经有几十万种病毒威胁到计算机的安全了。所以,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网路安全最常见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就像寄生虫,它无法自己传播,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隐匿在计算机的某些程式中,通过程式运转入侵计算机,他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软体、网页访问、FTP档案、硬碟、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病毒具有隐匿、传染、潜伏、破坏等性质,对于计算机有严重的破坏作用,瞬间造成计算机系统的崩溃。 第二、网路软体存在安全漏洞。一些网路软体在程式设计设计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漏洞或缺陷,这些不可避免的漏洞或者缺陷会埋下网路隐患。另外,某些软体的程式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一些软体的程式设计人员都会为自己建立一个后门,为了日后进行修改。这些问题都会给网路黑客的入侵提供方便,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网路的安全。 第三、黑客攻击计算机网路。黑客的含义是专门利用计算机网路系统出现的安全漏洞恶意对他人的资料资讯进行破坏或者窃取的人。对于现在计算机网路资讯保安威胁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黑客。黑客最常利用的攻击手段是拒绝服务、破解密码、入侵系统和监听网路。严重破坏他人的网路资料资讯,导致他人或单位的资料资讯或者机密得到泄露,甚至导致整个网路系统进入瘫痪,严重威胁计算机网路资讯的安全。 第四、网路协议的安全漏洞。TCP/IP是计算机网路中常见的两种网路协议,它本身就存在安全漏洞,IP地址可以证明计算机的所在地址,当然它极易发生改变,假冒或者进行欺。还有一些应用层的网路协议因为缺少相应的认证和保密设施,非常容易遭受威胁或者攻击。 2、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网路系统的程式设计是由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完成的,系统的正常执行也离不开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 第一、网路管理人员对网路资讯保安保护理念不强,导致资料的泄露和丢失。计算机管理人员或者是领导层网路资讯保安的观念陈旧薄弱,没有制定相关的资讯管理制度,大家都比较随意,对于系统的安全密码都懒的设定,就算设定了也比较随意。黑客的攻击就更加容易了,将计算机的网路安全推向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对于计算机的管理不当,如果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是意外事故发生,没有对计算机里的资讯进行备份,造成装置的损坏,资讯的丢失和泄露,所以未雨绸缪是可以采取的也是必须采取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计算机网路安全的防护措施 1、技术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防火墙和防毒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采取的是隔离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前设定的安全访问策略对网路边界通讯实施强制访问的控制。防火墙对网路资料安全性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对安全的资料包中藏着的病毒不能识别和阻挡,还需要其他的防护措施进行补充。防毒墙就是防火墙的补充,它可以弥补防火墙的缺陷。防毒墙对网路传输携带的病毒进一步过滤,有效的阻止了病毒的扩散,从而有效维护网路的安全。 第二、运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针对计算机网路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及时有效的对计算机系统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检测和报告,保证计算机系统和配置安全就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使命,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在入侵危害系统之前就发现危险,并通过相应的警报系统对入侵进行驱赶,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防范安全意识。 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异常检测是通过对审计踪迹进行判别,从而起到监测的作用。误用检测是需要提前设定一个入侵模式,对入侵的行为进行比对和扫描,对收集的资讯来判断是不是真的入侵行为。 第三、采用病毒防护技术。首先,采用对未知病毒进行查杀的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已经将人工智慧和虚拟技术做了有效的结合,可以对病毒进行有效的查杀。另外,智慧引擎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对病毒进行有效的扫描,提高了扫描速度,给后续的阻截增加时间。再者,智慧压缩还原的技术,它一方面可以还原已打包或者压缩的档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病毒 *** 裸的暴露出来。还有嵌入式防毒技术,他的保护物件是病毒经常下黑手的应用程式和技术,通过一定的应用程式来完成防毒。 2、 管理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网路装置进行科学的管理。网路装置的安全管理是提高网路安全的有效的措施,应该对网路设施进行防盗管理,另外要对装置集中管理,将装置管理分配到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第二、加强网路安全管理。出台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限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并且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网路安全管理的培训,增强网路安全管理的专业性。 第三、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恢复设施。如果计算机装置失修,我们可以换一个新的装置,但是,资料一旦丢失和被破坏就不能回复或者是很难恢复,这样一来造成的损失可就没法估计和估量了。所以,一定要建立完整的单位资料备份和相应的恢复措施,以防止网路或者计算机出现问题的时候资料丢失。 结语: 完善的电脑保安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网路入侵事件的发生,通过对网路安全技术问题的发现和研究,采取良好的防范措施,找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性,在网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不断改进电脑保安技术方面的防御手段。为人们的资讯保安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平台。 参考文献: [1]马晓翼.关于计算机网路应用安全问题与策略探析[J].西部大开发,20116 [2]刘宗敏.浅析计算机网路应用安全问题与策略研究[J].商情,20114 [3]何忠.计算机网路应用安全问题与策略研究[J].矽谷,201118 篇2 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应用力度也逐渐加大,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计算机网路在带给人们生活以便捷化的同时,其安全方面也随之面临诸多风险。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旨在加快计算机网路安全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们。 关键词:网路安全;计算机;病毒;黑客;防范措施 1 引言 计算机网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以及工作等方面逐渐朝向便利化、高效化等方向变革和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却日渐突出,这给计算机网路的正常、顺利、安全执行埋下了隐患。故此,对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其防范措施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当前计算机网路安全现状 所谓计算机网路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网路系统的软体、硬体以及相关资料的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则是这样定义计算机网路安全的:为了防止计算机网路资料遭到破坏、篡改等,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技术和建立资料处理系统等方式,为保护计算机网路安全提供出一整套保障,以维持计算机网路的正常、连续、有效、可靠和安全执行。 在当前资讯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网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整个世界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资讯化时代,与此同时计算机网路的安全隐患也呈现了恶性增长的趋势。 据美国有关部门FBI资料资料显示,美国每年由于网路安全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75亿美元左右,全球范围内几乎每20s就会出现一例网路入侵事件。虽然我国的计算机网路技术较之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但是恶意病毒入侵等问题在计算机网路中也极为常见,且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使我国面临严峻的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计算机网路安全现状可谓不容乐观,个人网路遭到病毒入侵后,会导致网路崩溃现象的出现,若个人隐私被泄露,个人安全也同样面临风险。一旦 *** 机关单位网路遭到入侵后,机密档案就可能面临被肆意篡改、泄露和监视等,国家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3 影响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因素 当前,影响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威胁因素、黑客入侵威胁因素以及垃圾邮件因素等,一旦计算机网路受到三者之中的任何一方因素的影响,均会给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病毒威胁因素 病毒威胁可以说是当前计算机网路安全最为普遍的威胁因素之一,它的载体形式一般以恶意程式为主,利用程式码进行表示,经扩散后,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脱离执行。虽然表面上构不成较大威胁,但一旦经软体安装便会影响整个程式程式码,若不被及时发现,便会逐渐蔓延开来,影响其它软体,且潜伏性极高,将其彻底清除有一定难度。黑蜘蛛和Back orifice2000是较为常见的计算机网路病毒。 黑客入侵威胁因素 黑客入侵是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因素中最大的威胁因素。当计算机网路本身存在漏洞时,这些漏洞经黑客发现后,便会入侵到计算网路系统中,迫使资料资料等面临窥视、非法篡改和窃取等问题,会造成重要资料、档案、资讯泄露。一般情况下,黑客入侵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不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以得到想要的资料资料资讯为主要目的。 在实现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选择时多具有针对性,对其网路存在的漏洞进行分析,从而有选择、有目的的深入计算机资料资源库。一方面对计算机网路存在的漏洞,采用搭线或其它相关入侵装置,对机密性资料、档案等资讯进行窃取;另一方面通过对计算机网路资料的破译,对相关资料进行非法篡改,更有甚者,会对计算机网路造成破坏,致使计算机网路无法正常执行,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 垃圾邮件威胁因素 垃圾邮件的存在也是威胁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原始轰炸式的邮件,对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更是构成了较大威胁。垃圾邮件较之于病毒不同,它是不具有蔓延性的,而较之于黑客入侵,也不存在潜伏性高的特点。由于邮件本身具有的公开性,为垃圾邮件的“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可以利用邮件本身具有的公开性,掺入垃圾邮件,从而传送到计算机。一般来说,垃圾邮件的传送数量较大,且进行持续性的传送,迫使计算机使用者进行接收,而这些邮件在开启后,计算机网路系统便面临威胁,一旦计算机网路系统受阻,计算机的控制和正常执行就会受到影响,造成个人数资讯的泄露,使个人隐私和安全受到威胁。 4 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为应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存在的威胁,应采取相关措施,对计算机网路的安全进行保障,主要包括网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 网路加密技术 网路加密技术的应用,使整个计算机网路系统有了隔离威胁的屏障,保护了计算机使用者的资讯、资料和口令等。网路加密技术可以针对入侵者建立一个预警机制,一旦接收到计算机网路被恶意攻击的讯号,加密系统就会对恶意攻击者采取及时驱除,是计算机网路安全的重要保障。就目前而言,网路加密技术主要有公钥加密和私钥加密两种形式。公钥加密包括解密密匙和加密密匙,应用于计算机密集区,速度相对较慢;私钥加密是在原有的密匙上另加一道私人密匙,不会受到场合、地点等限制,虽不具认证性,但在计算机的软体和硬体中较易实现。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基于的是计算机网路IP地址,可通过软硬体系统的设定,实现资讯的过滤、拦截,是计算机网路安全保护中基础保障之一,可见,防火墙体系的完善极为必要。 首先要以安全的计算机软体配置为依托,为高阶防火墙技术打好基础,以减少功能漏洞,实现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可靠;其次,要实现对资讯的过滤,并具扩充性,从而对由不安全访问造成的网路执行异常进行拦截,达到整个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执行。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的应用,针对的是病毒入侵,网路防病毒软体和单机防病毒软体是较为常见的防病毒软体形式。网路防病毒软体侧重于网路自身病毒网路访问中的,当处于网路访问环节时,病毒出现后,网路防病毒软体一经检测到,便会自动对其进行删除;而单机防病毒软体是对不处于本地工作的两个系统之间资讯传送的分析,对存在的病毒进行检测,进而针对恶意病毒予以清除。安装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防病毒软体,并与其它防范措施相结合,才可达到对网路层层保护目的。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还面临诸多威胁,在现行网路技术不断研发和应用的趋势下,只有对层出不穷威胁计算机网路正常执行的威胁因素及时发现和应对,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才可以为计算网路体系的安全执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涛.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2] 赵庆祥,刘自强,金勇杰.资讯时代计算机网路安全探析[J].资讯保安与通讯保密,200908. [3] 于继江.高校计算机网路安全问题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8. [4] 彭琣,高琣.计算机网路资讯保安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01. [5] 胡世昌.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资讯与电脑理论版,201010. [6] 苏孝青,盛志华.计算机网路安全技术发展与防火墙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7] 吴雷.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5. [8] 赵桂玲.针对加强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之探析[J].黑龙江科技资讯,200830.

基于Windows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检测模块设计时间:2010-10-20 12:3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摘 要当今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给全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每年全球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系统被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引 言课题背景及意义当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黑客频频入侵网络,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安全方法是采用尽可能多地禁止策略进行防御,例如各种杀毒软件、防火墙、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这些对防止非法入侵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系统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仅有防御是不够好的,还应采取主动策略。入侵检测技术是动态安全技术的最核心技术之一。传统的操作系统加固技术和防火墙隔离技术等都是静态安全防御技术,对网络环境下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段缺乏主动的反应。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查看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线,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现入侵检测的技术。随后重点介绍了基于Windows入侵检测系统中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即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过程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入侵的来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它可能是企业心怀不满的员工、网络黑客、甚至是竞争对手。攻击者可能窃听网络上的信息,窃取用户口令、数据库信息,还可以篡改数据库内容,伪造用户身份,否认自己的签名。更为严重的是攻击者可以删除数据库内容,摧毁网络节点,释放计算机病毒,直到整个网络陷入瘫痪。用密码编码学和网络安全的观点,我们把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归纳为以下四种:截获(interception):攻击者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中断(interruption):攻击者有意中断他人在网络上的通信。篡改(modification):攻击者故意篡改网络上传播的报文。伪造(fabrication):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这四种威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在上述情况中,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更改信息和拒绝客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在被动攻击中攻击者只是观察和窃取数据而不干扰信息流,攻击不会导致对系统中所含信息的任何改动,而且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也不会被改变,因此被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主动攻击则意在篡改系统中所含信息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及操作。因此主动攻击主要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 网络安全隐患的来源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1)网络的复杂性。网络是一个有众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由于市场利润、技术投入、产品成本、技术规范等等问题,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环节在安全性上不尽相同,使得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成度被限制在安全等级最低的那个环节上。(2)网络的飞速发展。由于网络的发展,提供新的网络服务,增加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必然将更多环节纳入系统中,新加入的环节又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引发了网络的不安定性。(3)软件质量问题。软件质量难以评估是软件的一个特性。现实中,即使是正常运行了很长时间的软件,也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漏洞。现代网络已经是软件驱动的发展模式,对软件的更多依赖性加大了软件质量对网络安全的负面影响。同时,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商家需要更快地推出产品,软件的快速开发也增大了遗留更多隐患的可能性。(4)其他非技术因素。包括技术人员在网络配置管理上的疏忽或错误,网络实际运行效益和安全投入成本间的平衡抉择,网络用户的安全管理缺陷等等。由于存在更多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隐患,能否成功的阻止网络黑客的入侵、保证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和正常的运行便成为网络管理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网络安全技术如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商业公司和政府部门投入到网络安全的研究中,并将此纳入到一个被称为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措施和非密码体制的安全措施,前者包括:数据加密技术、身份鉴别技术等。后者则有:防火墙、路由选择、反病毒技术等。(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网络安全中采用的最基本的安全技术,目的是保护数据、文件、口令以及其他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传输,防止窃听。网络中的数据加密,除了选择加密算法和密钥外,主要问题是加密的方式以及实现加密的网络协议层次和密钥的分配管理。按照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可分为对称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码算法即公钥密码算法两种。对称密码算法有保密度高,加密速度快的优点,但其密钥的分发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比较著名的对称密码算法有:美国的DES和欧洲的IDEA等。在公钥密码中,收发双方使用的密钥各不相同,密钥的管理比较方便。比较著名的公钥密码算法有:ECC、RSA等,其中RSA算法应用最为广泛。(2)鉴别技术鉴别技术可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有效的对抗冒充、非法访问、重演等威胁。按照鉴别对象的不同,鉴别技术可分为消息源鉴别和通信双方互相鉴别,按照鉴别内容的不同,鉴别技术可分为用户身份鉴别和消息内容鉴别,鉴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通过用户标识和口令、报文鉴别、数字签名等方式。(3)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机制,它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决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是否合法。当一个主体试图非法使用一个未经授权的资源时,访问机制将拒绝这一企图,并将这一时间记录到系统日志中。访问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4)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其工作方式是将内联网络与因特网之间或者与其他外联网络间互相隔离,通过加强访问控制,阻止区域外的用户对区域内的资源的非法访问,使用防火墙可以进行安全检查、记录网上安全事件等,在维护网络安全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反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具有极强破坏性的恶意代码,它可以将自身纳入其他程序中,以此来进行隐藏,复制和传播,从而破坏用户文件,数据甚至硬件。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和系统陷阱等。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文件传输、软盘拷贝、电子邮件等。网络反病毒技术主要包括检查病毒和杀出病毒。虽然网络安全已经超越了纯技术领域,但网络安全技术仍然是解决网络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和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安全隐患、现有的安全技术等,强调了入侵检测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入侵检测相关的基础知识、发展趋势等与本文相关的理论。第三部分,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做了概述,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开发及运行环境等。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集成后的运行结果。其中包括检测模块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以及核心代码的分析等。第五部分,是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分析的总结。主要测试了检测模块实现的各种功能。2. 入侵检测基础当我们无法完全防止入侵时,那么只能希望系统在受到攻击时,能尽快检测出入侵,而且最好是实时的,以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付入侵,这就是入侵检测系统要做的,它从计算机网络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正是一种采取主动策略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它从系统内部和各种网络资源中主动采集信息,从中分析可能的网络入侵或攻击,同时还对入侵行为做出紧急响应。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入侵检测的定义可以看到入侵检测的作用就在于及时地发现各种攻击以及攻击企图并作出反应。我们可以给入侵检测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入侵检测就是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即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检测和识别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应能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这就要求对不希望的活动加以限定,一旦当它们出现就能自动地检测。一个完整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具备下列特点:经济性:为了保证系统安全策略的实施而引入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不能妨碍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系统性能)。时效性:必须及时的发现各种入侵行为,理想情况是在事前发现攻击企图,比较现实的情况则是在攻击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检测到。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自身必须安全,如果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首先意味着信息的无效,而更严重的是入侵者控制了入侵检测系统即获得了对系统的控制权。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是机制与数据的分离,在现有机制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对新的攻击进行检测。第二是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不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修改的前提下对检测手段进行加强,以保证能检测到新的攻击。 入侵检测与P2DR模型P2DR模型是一个动态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理论模型。它的指导实现比传统静态安全方案有突破性提高。PDR是Policy(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的缩写,特点是动态性和基于时间的特性。P2DR模型阐述了这样一个结论:安全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地增大保护时间,尽量减少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入侵检测技术就是实现P2DR模型中”Detection”部分的主要技术手段。在P2DR模型中,安全策略处于中心地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安全策略也是制定入侵检测中检测策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入侵检测系统需要根据现有的安全策略信息来更好地配置系统模块参数信息。当发现入侵行为后,入侵检测系统会通过响应模块改变系统的防护措施,改善系统的防护能力,从而实现动态的系统安全模型。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题目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论文

摘要: 入侵检测技术是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分支,入侵检测技术是能更加迅速及稳定地捕捉到网络安全的弊端,并通过相关算法对网络安全加以保证。

关键词: 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应用

1引言

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快速发展,而后又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以及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也作为一种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所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网络资源的获取以及利用过程,高效的资源获取会给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也会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安全以及管理者对入侵者管理,使网络安全工作更加的入侵检测技术化和科学化。与以往的人工记录不同,入侵检测技术有着以下优点:高效的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准的准确性。通过从入侵者的名称、分类、安全量进行查找,不仅快速,而且准确率高。人们不在局限于必须去网络馆分门别类的寻找入侵者,只需要在入侵检测技术中输入自己需要的网络或根据类别查询相关详细信息即可实现,便于安全,减少了人工劳动量,大大节约了成本。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通过快速查找入侵者然后保护网络安全,查询自己的安全信息状态,管理者能更方便的管理入侵者的状态,对用户的安全行为进行高效的管理。节约了时间,带给人们更大的便捷。

2可行性分析

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入侵检测技术是否能在现有的技术、经济以及人员等各方面条件下,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分析是否值得解决。通过对用户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接下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考虑以现有的技术能否使入侵检测技术的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满足开发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是入侵检测算法,它们具有容易开发、操作简单、稳定等优点,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都属于当前流行的开发技术,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技术开发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运行可行性

入侵检测技术在数据收集,处理方面都是基于入侵检测技术,属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且这种模式以及入侵检测技术都属于比较常见的软件技术,在操作方面应该可以很快学习和上手,在用户的操作方面都使用了简单明了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完全符合用户快捷方便安全的应用,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运行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是否合理,判断此项目能否符合用户的切身利益。入侵检测技术的建立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应用硬件和软件都容易获取,因此开发成本低。而在后台入侵检测技术的运行以及维护等方面,由于入侵检测技术由管理人员操作,完全可以由管理者在入侵检测技术上进行管理,减少了传统的人工作业,省出了一笔费用并且可以用于更好的建设入侵者安放及保护,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此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3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应用概述

总体目标入侵检测技术能解决当前一些网络仍然靠人工作业带来的效率低、检索速度慢、病毒的统计工作量大、没有算法除去等问题。该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两种用户类型的使用:1.用户在入侵检测技术中可以根据算法进行查找和详细查找,对入侵者进行算法除去,修改自己的信息,能够查询安全信息情况,查看入侵者的详细信息。2.管理者能够方便的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删除或者添加操作,对病毒进行除去,并根据安全情况进行管理,以及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算法信息进行相关的添加或者修改。用户类型入侵检测技术的控制用户主要有两种:网络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权限。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查找自己所需要安全的级别,然后进行算法除去和保护询,也可查看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以管理员的身份进入到管理界面后,对入侵者和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

应用模型

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的高效安全算法,方便查询相关入侵者,管理者能方便有效的对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相应的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功能:1.登录。登录分为两种:普通用户的登录和管理员身份的登录,经过入侵检测技术的验证之后,用户和管理员才能进入入侵检测技术。2.查询功能:有两种身份的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类别找到相关的入侵者,也可通过输入具体的入侵者名称和类型找到,还有查询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可以查询用户的安全情况和入侵者情况。3.管理功能:管理者主要是对入侵者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用户的算法除去请求进行审核和管理用户状态。4.算法除去功能:用户登陆后选择要算法除去的网络,由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方可隔离此病毒。安全功能应用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可通过入侵检测算法来找到安全的网络,用户的信用良好且此病毒在病毒库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能算法除去,在设定隔离病毒的时间之后即可完成病毒除去操作。通过入侵检测算法的实现,用户的安全情况可由管理员操作。管理员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管理员主要是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管理。入侵者管理包括对相关信息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入侵者的具体详细信息进行修改;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的算法除去入侵者请求进行审核,对用户的正常或冻结状态进行管理,查看用户的安全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算法结构进行修改和添加操作,也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参考文献:

[1]胡天骐,单剑锋,宋晓涛.基于改进PSO-LSSVM的模拟电路诊断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06)

[2]李仕琼.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分析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4)

[3]胡秀.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01)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showing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eature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expanding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oth internal departments, suppliers or outside the enterprise, affiliates and outgoing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between the corporate headquarters with a fast, secure and stable network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How to establish secur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network betwee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remote access to enterprise branch offices outside the internal network resources, a lot of companies in the current building information network problems to be solvedKeyword: VPN , network , tunnel , safely,IPSec,GRE

朋友,直接用百度翻译就行了,根本没人看的。

  • 索引序列
  •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总结
  •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总结范文
  • 入侵检测技术的论文
  •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