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惩戒教育议论文的题目

惩戒教育议论文的题目

发布时间:

惩戒教育议论文的题目

近期,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影响教育教学的中小学生,可以进行适度惩戒。这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人们各执一词。我认为惩戒学生无可厚非,但要掌握一定尺度。 什么是惩戒? “惩戒”一词可拆分为“惩罚”和“告诫”。惩戒的目的,一来对犯错者的行为进行纠正,使其付出代价;二来对犯错者本人及旁人进行有力告诫,防止下一例的出现。 自“国家”这一概念出现起,便伴随着法律,监狱等管理措施的形成。无法律不成方圆。惩戒是维护内部安定的有力武器。同样地,在学校,在课堂上,教师拥有的惩戒权,正是规范课堂秩序的有力武器。 为什么要惩戒?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里也要有法度,也需要有惩戒加以辅助。荀子说:人性本恶。因此,这个世界需要法规来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 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处于年少懵懂的年龄,心智尚未成熟,行为习惯正处于培养的阶段。老师的惩戒权可以直接地有效地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不正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吗? 往小里说,对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老师给予适度的惩戒,可以维护课堂秩序,保证教学的推进。往大里说,适度的严厉会使教师的威信度更强,更利于今后的班级建设。 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环境的形成,一定伴随着惩戒制度的'落实。因为有规矩,有法度,才能成方圆。遥想当年的秦帝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法度严密,赏罚分明。当然,这一系列的刑法制度,离不开李斯的发明。 该如何惩戒? 当今社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思潮的传入,人权的呼声愈来愈高。在教育界,舆论宣扬更多的是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使得很多教师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对学生进行惩戒。其实,惩戒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惩戒。 首先,惩戒应注意内容。不能过度体罚,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但又不能太轻,那样就达不到惩戒的效果。我认为,像罚跑圈、罚抄写课文等,就比较合适。 其次,惩戒应注意方式。惩戒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成长,促进教学高效完成。我觉得,循循善诱,事后谈心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最后,惩戒应形成完善的体系。各项惩戒制度,应该有明文规定,而不应该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和好恶随意进行惩戒。只有依法惩戒,才能让班级内部遵规守规蔚然成风。 总之,惩戒在中小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具体方式,应科学合理地选择。惩戒的尺度和力度,更要认真思考,仔细拿捏。只有这样,才能使惩戒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该拿他怎么办? 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思考,教育是否有惩戒权?惩戒的范围有多大?谁来给惩戒作裁判?一系列问号摆在了面前。健康的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偏失具有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因为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教育环境对学生失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是与非,道德与非道德标准的判断与取舍,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品位的确立。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或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 但是批评和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因此,惩罚教育自身的原则和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和不足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在教育中,赏识教育有它独到的地位和作用:

《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有没有好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事业已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有的老师,甚至奶的学校,在国家教育厅的制定方案上,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教育秘笈”,对中学生进行“严管,严教,严治,严惩”。他们声明,中学生只有在“严”的教育上,才不会越轨,才会学有所成。他们的这一“严”教,已引起了中国教育界各方人士的关注。其“严惩”的重要表现在:作业完不成要加倍惩罚。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觉得作业完不完成要加倍惩罚没有好处。 第一,作业完不完成加倍惩罚严重地浪费了我们中学生宝贵的时间。有一些老师,当他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哪位同学不完成,就得加倍惩罚。他说,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要加倍惩罚。在完成上次作业的基础上,再重抄一遍。如果再不完成者,那么,再加倍重抄百遍。让你们好好地记住这个教训。还说,这样对学生有好处,勤多手熟嘛。其实,这样只会浪费我们中学生宝贵的时间。我们做一道题,我们懂做了,理解了,记住了,也就可以了,何必要再重抄十遍,甚至百遍呢?如果把被罚的那些时间来看看别的科目的书,扩广我们的知识面,这对将来来说也许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 第二,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当我们做完一道题,重抄,重抄,就会固定了我们的思维,只会套这么一条老思路,没有创新或别的解题方法。 第三,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增加我们的压力。就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九个科目,每一科都要学,每一科都有练习和作业,能做完那些练习已经不错了,而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加倍惩罚,只会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增加了我们的压力。 第四,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引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据一报道,某中学一男生,成绩在班里面是名列前茅。有一次,他没能完成作业,结果被老师加倍惩罚,罚他抄多十遍。过后,他又没能完成,老师便在教室里面当众骂他。从此,他便憎恨这位老师,也讨厌了这个科目。当高考完后,他落榜了,就是因为他在这个科目上考砸了。所以,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引起中学生的憎恨心理,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如果严重的话,会毁掉了一个中学生美好的锦绣前程。 世类万物,因物而异形,也因人而各异。这些东西都不能说是绝对的,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罢了。但总的来说,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没有好处。

惩戒教育议论文800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话题优秀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猜”是个神秘的字眼,它令人捉摸不透,却又像磁石一般吸引人,还能给人带来激动,紧张等无法言表的乐趣。

我上四年级时,我们所在的班级的任课老师有些调整,语文,数学老师全换了,但我们不知道到底是要换哪个老师。于是在五年级升六年级的那个暑假,每个同学几乎都在猜:“是哪些老师来教我们呢?”当然,我们最关注的是语文老师,因为我们已经得知语文老师来当班主任,那么这位老师是谁,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他关乎着我们的“生死存亡”。我们都极力的期盼着,憧憬着。对于我来说,我希望教我们的老师是个温柔的,和蔼的,留作业不要特别多的,最好是长头发的……

猜了整整一个假期,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反校,“再有二十分钟,真相就要浮出水面了。”我班的“侦探”保持着他一贯冷静的口吻说道。当然,其他同学可少有他这份冷静。这不,才一会儿就叽叽喳喳地嚷嚷开了:

“喂,你知道新老师是谁了吗?”“我消息又不灵通,我哪知道呀。”“你也不知道呀!唉…紧张死了,如果要是个‘残暴’型老师,我都不敢看她了,那该怎么办呀!”“我不也很紧张吗?你就别在这诉苦啦。再说了,倒霉事不一定都让我们摊上,如果碰上个教得好,很和蔼,留作业适中的老师不就好了吗?到时候嫉妒死别的班的学生。”“说得也对哦!不过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哎呀!你真是个悲观主义者!凡事都往坏处想,到时候要真是个厉害老师我可找你算帐!!”“怎么又怪我了,明明是……。”争论越来越激烈,教室里的声音越来越大,简直能把房顶掀了。

这时……“都把嘴闭上!”这句话一定在100分贝以上,只见一位短头发的女老师大步走向讲台,我们的猜测到此停止……

猜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令人激动,令人紧张,它潜藏在你的生活中,给你平淡的生活添加最绚丽的色彩,给你记忆的脑海中,留下一道最深的刻痕。“猜”带给所有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让人一生都忘不了!周记大全

光阴如水向东流,岁月随风悄然离开。时光在无声无息中从指尖滑过,跨过无数羁绊,向前方走去。

时光无情,总是在前行时也带走了记忆。多少故事在岁月的燃烧中化作飞灰散去,多少梦随着星辰去往远方的天堂,又有多少快乐随着清风、伴着明月,只剩余一份孤独、寂寞,只剩余一声在漫长黑夜中的悠悠长叹。

星月光华交相辉映,如水波般荡漾的银光驱散了大地的喑影,也照亮了无尽的黑暗。仰望苍穹,傲立于山岳之巅,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曾经的辉煌,往事在脑海中闪烁,那么虚幻,一切的记忆似乎都在这虚无中渐渐消散,唯有精神于灵魂深处不屈的自信意志永远不落。

自信,如同一团火焰,在漫漫长夜中燃烧,极致的光明不停地冲击着黑暗,每一次的拼斗、碰撞,光焰就会缩小一圈,但它的亮度从未减弱。刺目金光对上邪恶黑暗,骄傲的意志、必胜的信心从未随失败而怯弱,却更加英勇顽强。

这就是自信,这就是信念。

我知道自信的力量。有了自信,那些丑陋的毛毛虫最终破茧化蝶;有了自信,生命中的艰难可以铺成湛湛晴空;有了自信,人生路上的寂寞可以绽放成满园鲜花;有了自信,他人的冷嘲热讽可以化为轻风飘过;有了自信,落魄于艰难中也可以拥有执著与热诚。

一瓣一瓣,那是自信的花瓣,每一瓣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芳香。你是翠绿,也是深蓝,你是清白,也是玄黑,你是田黄,也是珊红……世间一切的色彩,也无法描绘自信的图画。正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一样,自信的光芒也随着精神与意念的不同而变化。

侠士立于天地之间,对强敌而不畏缩,这就是自信;凡人敢于在他人的眼光中生存,这就是自信;花儿在劲风中顽强抵抗,这也是自信。

自信之光华,照耀天地,驱散黑暗。理想之光环,可辅助你披荆折刺,冲破障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宛如一场独角戏,每个人都是这部戏中唯一的导演,唯一的主角。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越是在困境中,就越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只要这样,才会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和胆略,才会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韧,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够赢得春色满人间。

自信,时光的最好奖品。

人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可是,人类是否将动物真的当成朋友看待呢?有些人为了挣钱,就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如山鸡,穿、山、甲,猫头鹰,青蛙等。他们把这些动物买给个大饭店,外国商贩,活生生的动物变成了饭桌上的“野味”,哎,这是何等的惨不忍睹啊!

那些黑心的人们,你们只知道把自己的腰包填的鼓鼓的,你们哪知道这样做会带来多的的灾难?们有青蛙,谁帮庄稼除掉害虫?没有猫头鹰,谁来捉田里的老鼠?没有穿、山、甲,谁来除掉破坏树木的白蚁?……这些有益动物,给人们贡献了多少力量,难道我们们就这样回报它们吗?难道我们对动物做出的承诺就失效了吗?难道你们就不怕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吗?你们的良知道德,人性又到哪里去了?

朋友们,同学们,动物和我们人类有着相等的生存权利,它们也一样有思想,有儿女情长,也一样有尊严,朋友们,请赶快放下手中的枪,为了挽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珍贵动物们,不要做非法的买卖了!不要在不择手段地伤害危在旦夕的野生动物了,生态灾难不能重演!

美,对于这个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装饰你的生活,点缀你的生命。

美,对于这个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装饰你的生活,点缀你的生命。

对于这个字,谁又能说得清呢?恐怕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解释吧!每种生命对于美的诠释都有所不同,因而也演绎着不同的关于美的故事。

花开的刹那是美,天空的流云是美,林里的啼啭是美,绚烂的春光是美。

成功时的欢笑是喜悦之美,秋天的落叶是苍凉之美,草上的“水晶球”是奉献之美,人间的感情是最纯洁的美。

我们每天都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感受春暖花开,感受阳光普照,美在我们的身体里滋长着,已在不知不觉中扎下了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可能是有时只是未曾发现罢了。读过《巴黎圣母院》,才真正明白美与丑的区别,才知道有一种美是再英俊漂亮的外表都无法替代的,那种美就在我们的心里。

每个人都向往美,向往美好,这是人类的本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上天赋予我们一副身躯,我们便无法改变了,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努力造就人格的美,让它的光芒遮盖住外表,让你的美更加与众不同。

这世界上有无数种美,惟有一种是不可能的,那就是完美。这世上不会存在完美,如果有,那么它就是一种悲哀,哪个人的'一生没有遗憾残缺,如果没有,那便是不完整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接纳与包容那份缺憾美,那份最为悲壮,也最为让我们清醒的美。

你如果爱玫瑰的浪漫艳丽,就必须学会包容它那扎手的利刺;如果你喜欢坐在海滩上看浪,就必须忍受那份孤独的清冷。一个人只能欣赏完美的人,是看不到声边的美的。

草地上数星星的情节是美,童年的发音盒是美,追逐阳光春风的日子是美,我们生命中的一次次艰辛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美丽是短暂的,惟有机缘才能让我们捕捉到永恒的瞬间,如宇宙间轻轻滑过的流星,如雨后的彩虹;美丽又是平凡的,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美的涟漪。美,会升华你的灵魂。

朋友,用心去留意身边的美吧,用美丽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它们变得无处不美。美如此短暂,但我们把它封存在心里,它便永恒了。

长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不善于表扬和鼓励孩子,这使很多孩子缺乏自信,有不少教育专家就呼吁,要学会鼓励孩子!

于是,不知何时起,“无批评教育”成了大家共同膜拜的教育方式。老师被要求尊重学生,不准批评或变相地批评孩子;家长更是将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孩子稍有成就便大加赞扬,甚至有了错误也不敢批评,唯恐打消掉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树大自然直”吗,小时有点错误算不得什么。

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孩子说不得了。

孩子说不得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敢批评了。”一位在教育第一线奋斗了十几年的老班主任感慨道,她向笔者介绍了这样两个案例:

一、上课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学生拿着喷水器对着另一位学生不停地喷洒,老师很生气,于是批评了这位学生,并要没收他的喷水器。然而,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同学竟然一声不吭走到自己的座位,拿起自己的喷水器使劲地往地上一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居然比老师的脾气还大……

二、一名女生没有完成作业,她的班主任简单地批评了几句,没想到中午这名女生就从学校“出走”了,下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陪着家长四处找她。

“经受不起挫折,这是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且年龄越小这个问题越突出。”长期从事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济南一中张桂薇老师感慨道。

“缺少批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张老师接着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强、任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喜欢包办代替,孩子如果想要什么,家长必须立刻做到,这种缺少批评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许多学生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缺少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王美芳教授分析道,“赏识和批评,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每个学生都有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可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孩子没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的生活中有禁区,他们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王教授接着举了几个例子,如毁坏公私财物必须赔偿,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不能跟别人一样参加课外活动,值日不认真就该再来一次,无故逃学、旷课、迟到必须反省改正等等。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才能让他明辨是非。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批评要注意方式

一般来说,孩子获得了成功或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是需要大智慧的,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专家认为,孩子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应当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要充满爱心。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心罚截然不同。如果说一个教师要惩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这个学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响了教师的个人业绩,那么,无论这个教师采用何种教育手段,都是错误的。

二要因人而异。能被孩子接受的惩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针对学生实际、走入学生心灵的方式。比如,同样是犯一种性质的错误,对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罚拼七巧板,对缺乏亲情的罚写一封家书,对不爱体育活动的罚跑步等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纯粹和透明的状态,我们也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坦诚相见,这样能避免许多的纷扰。可是世界并不是完美的,所以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误会存在。存在于夫妻之间、朋友之间,还有同事之间。我们在书上读到的是幸福的婚姻,可我们过着的却都是有些不如人意的婚姻。提到夫妻之间的误会,也许许多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误会到不想再解释,疲惫到不愿再继续。说起来有点残酷,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你误会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误会过吗?冰释前嫌是不是非常的赚人眼泪?还有很多的误会最后变成了仇恨,但也有很多的误会在解开的那一刹那,两人变成彼此的朋友。我们希望所有的误会最终都能够冰释,但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误会组成的,也一点都不为过,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误会别人和被别人误会的频率都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伴随着成长,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像透明的水一样,一眼就让人看穿。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我们安生立命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伪装。太过纯粹的人总是在最开始就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为了避免伤害,于是就给自己披上非常厚重的伪装,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纯粹不那么透明,这无疑也给被别人误会增加了许多的风险。

怎么样让自己免于误会呢?成长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城府,但是成长也让我们的伪装过于繁荣。于是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被自己内心当中最重要的人彻底地理解,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加深自己被误会的概率,这无疑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活实际上和其他很多的人处在一条平行线当中,我们彼此能够看到对方,却永远触碰不到对方。围起我们的是什么呢?围起我们的也许真的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我们同向指向那个目标,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携起手来共同进退。

关于误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体验,人生在世被误解是必然的,因为根本没有完全的理解。我们所说的理解更大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态度,不可能是一种认知。即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比如说父母、比如说爱侣,都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我们的内心。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大人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我们翻看自己喜欢的书,听自己喜欢的歌,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时候,有些问题就不能和父母谈了。那个时候我们突然之间开始拥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私密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当中,我们可以触摸到生命的本质。而这些问题,也许无法和自己以外的人进行沟通,即便是同样的一个人处在相同的位置,面对同样的对象都不可能做到理解的一致,因为时间的流逝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对象理解不一致真的是太正常不过了,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两个人所看到的是没有办法完全重合的,我们之所以还能相互理解,是因为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事物总会有一些重合的部分,而想象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只是我们在态度上达成的一致。

我们为什么会被人误解呢?一种情况是她误读了你,她对你的理解是错误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她根本就没有试图去理解你。误读意味着读了一些相应的内容,或者说了解了一些相应的情况,但是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原因不能准确地去认知。而根本就没有试图去理解的人,在这个时代往往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

近期,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影响教育教学的中小学生,可以进行适度惩戒。这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人们各执一词。我认为惩戒学生无可厚非,但要掌握一定尺度。 什么是惩戒? “惩戒”一词可拆分为“惩罚”和“告诫”。惩戒的目的,一来对犯错者的行为进行纠正,使其付出代价;二来对犯错者本人及旁人进行有力告诫,防止下一例的出现。 自“国家”这一概念出现起,便伴随着法律,监狱等管理措施的形成。无法律不成方圆。惩戒是维护内部安定的有力武器。同样地,在学校,在课堂上,教师拥有的惩戒权,正是规范课堂秩序的有力武器。 为什么要惩戒?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里也要有法度,也需要有惩戒加以辅助。荀子说:人性本恶。因此,这个世界需要法规来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 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处于年少懵懂的年龄,心智尚未成熟,行为习惯正处于培养的阶段。老师的惩戒权可以直接地有效地告诉学生们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不正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吗? 往小里说,对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老师给予适度的惩戒,可以维护课堂秩序,保证教学的推进。往大里说,适度的严厉会使教师的威信度更强,更利于今后的班级建设。 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环境的形成,一定伴随着惩戒制度的'落实。因为有规矩,有法度,才能成方圆。遥想当年的秦帝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法度严密,赏罚分明。当然,这一系列的刑法制度,离不开李斯的发明。 该如何惩戒? 当今社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西方思潮的传入,人权的呼声愈来愈高。在教育界,舆论宣扬更多的是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使得很多教师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对学生进行惩戒。其实,惩戒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惩戒。 首先,惩戒应注意内容。不能过度体罚,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但又不能太轻,那样就达不到惩戒的效果。我认为,像罚跑圈、罚抄写课文等,就比较合适。 其次,惩戒应注意方式。惩戒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成长,促进教学高效完成。我觉得,循循善诱,事后谈心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最后,惩戒应形成完善的体系。各项惩戒制度,应该有明文规定,而不应该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和好恶随意进行惩戒。只有依法惩戒,才能让班级内部遵规守规蔚然成风。 总之,惩戒在中小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具体方式,应科学合理地选择。惩戒的尺度和力度,更要认真思考,仔细拿捏。只有这样,才能使惩戒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教育惩戒论文

试析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论文摘要: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必须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惩戒的价值和局限性,教师惩戒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应当果断而明确地行使惩戒权,并在惩戒的过程中秉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论文关键词:教师惩戒;原则;自我教育;宽容 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拥有的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的权利。随着教师在法律上被赋予了惩戒学生违规行为的权利,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便从“教师敢不敢惩戒学生”转变为了“教师会不会惩戒学生”,即当教师拥有了惩戒的权利之后,他们是否能够恰当地运用这项权利,从而达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明确和遵循行使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整体而言,行使教师惩戒权必须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一、正确认识惩戒的价值和局限性 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惩戒措施的使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它的使用应该远远多于奖励,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在道德领域,惩戒应当优先于奖励而存在。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而言,他们都应该遵从最基本的社会规范,而这种遵守并不会受到表扬或是奖励;我们所关注的重心,是那些未能遵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的成员,我们通过舆论或是其他措施对其进行惩罚。在学校教育中,遵守学校各项规范的学生也不应该受到表扬,否则他们所形成的是对表扬的依赖而不是对规范的尊重,在没有表扬刺激的情况下会出现不遵守规范的情况;但违反学校规范的学生则必须受到惩罚,否则规范的权威性便会受到削弱。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惩戒是有局限性的,它并不总是能够产生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教师惩戒权的使用并不必然带来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指出,惩罚越频繁,越强硬,自我教育的成分就越少。当儿童经受了与惩罚相伴随的震撼之后,为人的本性所注定的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就会在心里衰减。“惩罚,特别是其正当性大可怀疑的惩罚,会使人的心灵变得粗野、凶狠、残暴。一个在儿童时代遭受过惩罚的人,少年时代就不会害怕什么儿童收容所、法庭、劳教所。” 在教师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指导者而非控制者。惩戒的最佳效果应该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把已经造成的损失和过错做最好的处理或弥补。比如,如果学生把水弄洒了,这时最好的处理不是把他的名字记到黑板上,而是由他把地板清理干净。如果两个学生正在打架,最好的处理办法也不是把他们送到校长室去训话,而是让他们彼此冷静下来,待怒气消除之后再写一份报告,说说有没有比打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罗杰斯和弗雷伯格所言,在学校受教育本是令人高兴的事,但自从老师让犯错的学生放学后单独留下来,待在学校就变成了惩罚,这给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是合理的结果。 二、教师惩戒应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师惩戒学生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惩戒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内在认识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倾向,即追求能够使自己得到满足的事物而逃避令自己不快的事物。当学生意识到某些行为会导致教师的惩戒的时候,出于这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会努力逃避惩戒,即避免做那些可能招致惩罚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从内心中认可了相应的规范。正如洛克所言,“他现在只是爱好更大的肤体的快乐,惧怕更大的肤体的痛苦而已。用这种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儿童的动作和行为,结果是什么呢?”洛克认为,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因自己做了错事而感到羞愧,而不是让他惧怕痛苦。洛克将这种靠惩罚来维持秩序的做法称为奴隶式的管教,他指出,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只能是奴隶式的脾气,就是在有教鞭威胁着的时候,儿童会表现出屈服、顺从的姿态,而一旦没有教鞭的威胁、没有人看见、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就会放任自己内在的倾向,从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因而,教师的惩戒必须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即在惩戒的同时让他们认识自己错误的根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并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规则。“这使学生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有运筹帷幄的感觉。当学生参与决策时,他们会更加愿意遵循这些决定,他们努力的方式也有助于改进学习和对学校的态度。当他们发现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情也会对个人有益时,他们就会事先倾向于朝着使班级变得更好的方向努力。”让学生参与规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违规时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地接受惩罚、实现自我教育。 当然,教师惩戒应该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把一切都交给学生去决定、让学生承担起生活和学习的全部责任,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畏缩,最终重新回到教师的庇护之下,给人一种“学生远远无法实现自主”的印象;事实上,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生活中逐渐累积、发展的过程。自律应该是随着个体的成长一点点培养起来的,若用一节大课来讲授自律根本起不到作用。培养自律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其中一部分,由外部纪律转向内部的自我约束,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自由来培养自律,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新的尝试难免有风险。因而,教师应该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尝试给学生一点自由,然后再根据学生和自己的适应情况,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学生能够承受的自由逐步交给学生。

《浅议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

摘要: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可以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惩罚,能让幼儿形成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的意识。本文认为,适时、适度、与环境相宜的批评和处罚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创造教育契机,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批评与惩罚;适时;适度;适宜

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然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出现责任心不强、不能接受批评,甚至有些幼儿在听到批评后,会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批评和惩罚,成为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批评和惩罚教育的适宜性界定

(一)批评和惩罚。所谓批评,就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对缺点和错识提出意见。所谓惩罚,就是处罚;〔1〕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惩罚是通过使人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其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如此诠释过惩罚:“孩子,我打你,是让你认识到你必须为错误付出代价。”〔2〕当然,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我是坚决反对用武力来征服来惩罚幼儿。

(二)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内涵

1.批评惩罚和表扬鼓励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惩罚,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批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异。幼儿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批评和惩罚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批评和惩罚,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批评和惩罚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批评惩罚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时运用批评和惩罚,创造教育时机

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批评惩罚,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同样要抓住时机,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时机把握得准是批评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善于发现和选择时机。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先扬后抑地给予批评和惩罚,这样幼儿就会欣然接受。

(二)善于创造教育契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发展水平较快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在提供成功体验的同时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惩罚,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适度运用批评和惩罚,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

“凡事有个度”。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幼儿表现不好就给予“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与惩罚。这样的批评和惩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批评和惩罚这个“度”的意识。

(一)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批评和惩罚,也是善意的,对幼儿言过其实的批评和惩罚,会使幼儿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二)批评和惩罚,应恰到好处。批评与惩罚的频度太低,或程度太轻,或许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过于频繁或过于强烈,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饱含爱的批评和惩罚。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惩罚绝不是体罚,应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为目的。

四、批评和惩罚应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在对幼儿进行批评和惩罚时候,要强调方法在具体情况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以最终达到增强幼儿自信心为目的。

(一)批评惩罚时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批评惩罚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健康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在批评惩罚过程中对幼儿自尊心的保护,那么,幼儿失去自尊心后,他就会变得不知羞耻,这对其是有害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面指出幼儿的错误行为。针对幼儿所犯的错误行为,家长应正面指出。

2.批评惩罚幼儿时要注意场合。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在没有第三者的场时进行。

3.要就事论事批评幼儿。批评幼儿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以偏概全。

4.批评和惩罚幼儿时,成人应保持平和而理性的心态。

(二)帮助幼儿理解批评与惩罚。我国的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

1.让幼儿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笼统模糊。笼统模糊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因为你真正不满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避免破坏性的批评,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责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在对幼儿进行责罚时,必须教给幼儿做事的正确方法。最好是给幼儿做些暗示,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作出判断。

聪明的老师会避免破坏性的批评并善于聪明的惩罚,因此我们在惩罚中一定要讲求艺术,注意及时性,强度适当,最好奖惩并用及指出避免惩罚的途径。

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7.

[2] 毕淑敏.幼儿,我为什么打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教育惩戒为主题的论文

教育惩戒分析论文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作用

1. 教育惩戒的内涵。

教育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以激发其悔改上进之意,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对学生身体上给予感到很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违法失德的侵权行为,是封建野蛮专制的产物,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师德规范严格禁止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2.教育惩戒的作用。

教育惩戒具有教育警示作用,惩戒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事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纪意识,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学生的是非观念;惩戒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有效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惩戒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了应有的羞耻感、荣誉感;惩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果学生早期经历过错后受到惩戒的体验,必然会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对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1.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有两种德育形式影响人的社会化。一种是正强化,表扬和奖励;一种是负强化,批评和惩戒。体罚、变相体罚同人性的解放及教育本质背离,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体罚学生,但对教育惩戒也都作出了明文规定并予以了保留。现代教育的规模化、制度化及其活动,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然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过程中也无法全然排除外来的强制性影响,在其走向自律之前,他律往往是必经途径之一。教育惩戒正是教师以社会代言人身份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引导和矫正的权利,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化也符合教育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对违规者予以必要惩罚与处分,既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又需要纪律、制度的严格约束,使其由自然人逐渐发展为社会人,这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脆弱、不负责的教育。所以,夸美纽斯指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有需要的时候就应该责备、惩罚或斥责”。

2.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关爱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倡赏识和鼓励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占多数,许多学生对人不关爱,对己不约束,对物不珍惜,对事不尽责,单纯强调权利忽视义务,只讲自由,不要法规纪律,蔑视传统做人品质的培养。当学生有了问题,有了错误,如果一味的“宽容”、“等待”和“迁就”,就会让学生习惯了世界为他让路,习惯了“接受型”的生活方式。这种对学生的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做法,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教育渎职行为。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3.教育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惩戒权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不等于禁止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惩戒权的肯定。所以,从法律角度看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依法对学生的不合规范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避免其不断发生,以促进其合乎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权力,是一种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相对强制性权力。

三、教师使用教育惩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惩戒须合法且要有教育性

依法执教是教师的首要师德修养,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和执行校纪、校规的时候,要以法律为依据,把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年幼、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低等原因,他们有时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处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己的错误,使之在受到惩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如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胰岛素发明者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一心想看狗内脏的模样,有一天他将校长的爱犬抓住宰杀了观察,校长知道后十分气愤。但校长在搞清原因后,罚他画一副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如果做的好免除其他纪律处分,结果校长和老师对麦克劳德画的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很满意,现在这两副图保存在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这种赏识性的教育惩戒经典案例值得我们每一为教师深思和借鉴。教育惩戒其目的不在于“惩”,而在于“戒”,“惩”只是“戒”的手段,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补过失,防患于未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学生的做法,不尊重学生的权利,为“惩”而“罚”,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对抗、逃学、轻生或犯罪等不良后果。

2.教育惩戒须适“度”,讲究公正、合情、合理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对教育惩戒权行使中缺乏“度”的控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学校,学生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极易受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对待。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慎防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以致惩戒失去公正性;或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断,致使惩戒不合情理。在教育惩戒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状态、家庭状况及具体的违规情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对同一性质的违规行为施以同样的惩处,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戒,从而保证违规学生受到的惩戒公正、合情、合理。

《浅议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

摘要: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可以让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惩罚,能让幼儿形成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的意识。本文认为,适时、适度、与环境相宜的批评和处罚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创造教育契机,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批评与惩罚;适时;适度;适宜

幼儿的是非正误认知及其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导向和激励。然而,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出现责任心不强、不能接受批评,甚至有些幼儿在听到批评后,会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批评和惩罚,成为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批评和惩罚教育的适宜性界定

(一)批评和惩罚。所谓批评,就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对缺点和错识提出意见。所谓惩罚,就是处罚;〔1〕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惩罚是通过使人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其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如此诠释过惩罚:“孩子,我打你,是让你认识到你必须为错误付出代价。”〔2〕当然,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我是坚决反对用武力来征服来惩罚幼儿。

(二)批评与惩罚教育的适宜性内涵

1.批评惩罚和表扬鼓励并重互为调节。立足于深层次的爱,从事实出发,是非分明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惩罚,使二者互为调节,互促互动,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2.批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异。幼儿有近似的共性特点,也有和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运用批评和惩罚是既要注意某些共性特点,也不可忽视个性特点,因人因事不同,就应进行不同的批评和惩罚,在运用时,仔细斟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批评和惩罚要选择相宜的环境。如有的宜在集体面前进行,有的宜在个别谈话中体现,有的可在游戏、劳动、参观等活动中渗透,有意识地启发,使教育者的批评惩罚隐含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时运用批评和惩罚,创造教育时机

所谓适时,就是要抓住理想的教育时机,及时地给予批评惩罚,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同样要抓住时机,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时机把握得准是批评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善于发现和选择时机。对于平时就多动调皮的幼儿,就要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先扬后抑地给予批评和惩罚,这样幼儿就会欣然接受。

(二)善于创造教育契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启发幼儿扬长避短,有意为某些发展水平较快的幼儿创造行动体验的机会,在提供成功体验的同时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惩罚,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适度运用批评和惩罚,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

“凡事有个度”。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度”的意识。有些家长和老师,幼儿表现不好就给予“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与惩罚。这样的批评和惩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应该强化批评和惩罚这个“度”的意识。

(一)一切从幼儿的客观实际出发。批评和惩罚,也是善意的,对幼儿言过其实的批评和惩罚,会使幼儿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形成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一旦这种认识与现实生活中他人恰当的评价发生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二)批评和惩罚,应恰到好处。批评与惩罚的频度太低,或程度太轻,或许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但过于频繁或过于强烈,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饱含爱的批评和惩罚。批评的语言要富于亲切感,具有激励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惩罚绝不是体罚,应以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为目的。

四、批评和惩罚应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在对幼儿进行批评和惩罚时候,要强调方法在具体情况中要力求做到用之有方,行之有效,以最终达到增强幼儿自信心为目的。

(一)批评惩罚时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批评惩罚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健康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在批评惩罚过程中对幼儿自尊心的保护,那么,幼儿失去自尊心后,他就会变得不知羞耻,这对其是有害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面指出幼儿的错误行为。针对幼儿所犯的错误行为,家长应正面指出。

2.批评惩罚幼儿时要注意场合。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在没有第三者的场时进行。

3.要就事论事批评幼儿。批评幼儿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以偏概全。

4.批评和惩罚幼儿时,成人应保持平和而理性的心态。

(二)帮助幼儿理解批评与惩罚。我国的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人。

1.让幼儿明白所犯的过失与后果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笼统模糊。笼统模糊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因为你真正不满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避免破坏性的批评,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责罚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在对幼儿进行责罚时,必须教给幼儿做事的正确方法。最好是给幼儿做些暗示,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作出判断。

聪明的老师会避免破坏性的批评并善于聪明的惩罚,因此我们在惩罚中一定要讲求艺术,注意及时性,强度适当,最好奖惩并用及指出避免惩罚的途径。

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惩罚要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家园联系等渠道,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只有使家园教育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7.

[2] 毕淑敏.幼儿,我为什么打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诗句 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诗句 1. 有关惩罚的诗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网:天道之网。 恢恢:形容非常广大。疏:指网眼稀疏。 这两句大意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之网广大无边,虽然它的网眼稀疏,但任何罪恶它都一点不会漏失。~意谓天道公平,任何犯罪作恶,都要受到天的惩罚;现多写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以形容作恶多端的坏人,不管他多么奸诈和狡猾,显赫和不可一世,到头来都难逃人民的法网和正义的惩罚。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刑赏之本,在乎助善而惩罚。 惩罚名言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这两句大意是:惩罚与奖赏的根本,在于奖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31威人们作好事,惩处那些作恶事的人。此二句点出刑赏的本质同题是劝善惩怒。 因为“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见荀悦《申鉴·政体》).而“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因而必须注重刑赏。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德国哲学家 天文学家 伊曼努尔·康德傲慢者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的惩罚。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 关于惩罚的名言英国作家 瓦谢尔人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 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 托·霍布斯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美国法学家,律师 英格索尔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法国小说家 朱尔·勒纳尔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惩罚名言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宽恕,对于一个自知犯错的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 武侠小说家 古龙 《游侠录》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如果无序是你必须遵守的法则,你就会因谋求秩序而受到惩罚。 法国诗人 瓦雷里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 关于惩罚的名言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我宁可坚持正确的东西而得不到丝毫谢忱,也不愿意不受惩罚地去犯任何错误。 古罗马作家 大加图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英国作家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躯体是对灵魂的折磨;它是地狱,是命运,是负担,是粗壮的锁链,也是难忍的惩罚。帕拉达斯心里仍然保持犯罪的意识,但兑掉了惩罚的暗暗得意,不管多么微弱,总是十分甜蜜的。 惩罚名言法国小说家、戏剧家 杜伽尔如果一个人受到侮辱损害而又没有力量对罪人直接施行惩罚,这实在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 毛姆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坏的职工队伍。 史蒂格虚荣是母亲,做作是女儿;虚荣是罪恶,做作是惩罚。前者可谓自爱之根,后者可谓自爱之果。 英国政治家 哈利法克斯疼痛并不是惩罚,活着也不是奖赏。同理,死亡也不是失败。 这都是人生的必然,你只有安然接受,寻找出暗淡中的色彩,并长久地保持美丽的荧光。 关于惩罚的名言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 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人生三件事:学会关门、学会计算、学会放弃。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学会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学会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专家、民众都在呼吁讲真话,并坦承讲真话的不易,这就很耐人寻味。真话的反面,不仅有假话,还有大量的空话、套话与为自己利益脱口而出的奉承话。 大家之所以不说真话,是怕有人不爱听,对自己不利,归根结底,是“利”字在作怪。曾经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会改变一切,可突然发现,在现实的压力下,现在的弟弟妹妹也能很自然地使用这套话语。 一想也没办法,爷爷爸爸都这样,你能指望孩子们脱胎换骨吗?毕竟还要相信遗传。而实际上,并不是大家不知道真话是什么,可长此以往,常识也就在人群中退避三舍了。 记得到《新闻1+1》之后,有人采访我:“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不是要特有思想?”我乐了,“思想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就像真理一样简单,并没有多到满地都是的地步,好的思想也如此,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缺了这三样,你毫无价值;而这三样,我想都与常识有关。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努力地去发明常识,而是捍卫常识。”1+1=2,这多简单。 没压力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1+1=3会得到好处,都不要说。 2. 有关教育的诗句大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流.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3. 关于教育的古诗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4. 关于“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 释义: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所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释义:选择别人的优点来学习 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来改正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释义: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6.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释义: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7.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大戴礼记•保傅》 释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秉性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 8. 爱之必以其道。——《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释义: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9.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思辨录辑要》 释义: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10.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古文观止》 释义:受宠的孩子没有不骄横的,骄横的孩子没有不失败的。 5. 为什么要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光明日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近年有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体罚当然不好,但是过度渲染,让老师对学生完全不敢教育,孩子一点儿挫折都不能受,这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今,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陈舒认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谈及权力,笔者不禁忆起2009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本来是学校和教师天经地义的教育权力,却需要文件来落实,教师一片无奈地哀叹。数年已过,教师教育孩子的权力再被提及,说明师生关系之尴尬依然未解。 现在,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早已被取消、禁止,“戒尺在手,学生俯首”已成往事,这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教学中的教导需要教育的秩序与教师的权威。没有惩戒,秩序和权威必然渐被消解。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并不等于权力相同,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与惩戒也并非对学生权利的侵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放眼世界,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国家不在少数,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它们的教育很是欣赏。可是,欣赏其现状,却摒弃其保障,岂非悖论? 近年来,“爱的教育”之热潮席卷教育界,赏识教育成为主流。这固然与媒体导向有关,其根源却在“中国式家庭”。孩子是“掌中宝”“小皇帝”,“2+4”模式的家长呵护,在家锦衣玉食、温言软语相伴。孩子一言不合,即成学校里的“熊孩子”“小霸王”。赏识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家长主张学生权利的利剑,老师不敢管、不能管,职业领域渐渐缩成了“授业”这一角天空。 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书本知识、应对考试只能算是授业解惑,是排在教孩子为人处世的“传道”之后的。赏识也得有是非标准,人本更指尊重人格。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并不相悖,奖惩分明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璞玉雕琢的过程虽苦,成器之后却是熠熠生辉。北宋丞相丁谓衣锦还乡时特地看望授业先生,称“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梗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 当然,惩戒要有尺度、有爱意、有温度。尺度便是依法、依理;爱意是指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不能简单粗暴;温度是给予学生温暖,惩戒结束后的沟通和观察需要持续。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需要时刻警醒、更加理性,慎用惩戒权。 教学行为的效果需要师生共同作用,“教不严”固然可能因为“师之惰”,但如果变成“教得严,师之错”,那也不是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听之任之,老师于心不忍;管之束之,家长于心不安。从何寻求一条平衡发展之路,社会、教师、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界定上须作出新的探索。 6. 应该如何看待教师惩戒权 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师就是这个人,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惩戒学生的责任,并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 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有“惩戒教育”。如果说赏识是阳光,孩子在赏识的阳光下可以自信而快乐的成长,那么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练,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7. 形容教育的诗句 无题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8. 有关教育的古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关于教育惩戒议论文素材

《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有没有好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事业已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有的老师,甚至奶的学校,在国家教育厅的制定方案上,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教育秘笈”,对中学生进行“严管,严教,严治,严惩”。他们声明,中学生只有在“严”的教育上,才不会越轨,才会学有所成。他们的这一“严”教,已引起了中国教育界各方人士的关注。其“严惩”的重要表现在:作业完不成要加倍惩罚。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觉得作业完不完成要加倍惩罚没有好处。 第一,作业完不完成加倍惩罚严重地浪费了我们中学生宝贵的时间。有一些老师,当他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哪位同学不完成,就得加倍惩罚。他说,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要加倍惩罚。在完成上次作业的基础上,再重抄一遍。如果再不完成者,那么,再加倍重抄百遍。让你们好好地记住这个教训。还说,这样对学生有好处,勤多手熟嘛。其实,这样只会浪费我们中学生宝贵的时间。我们做一道题,我们懂做了,理解了,记住了,也就可以了,何必要再重抄十遍,甚至百遍呢?如果把被罚的那些时间来看看别的科目的书,扩广我们的知识面,这对将来来说也许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 第二,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当我们做完一道题,重抄,重抄,就会固定了我们的思维,只会套这么一条老思路,没有创新或别的解题方法。 第三,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增加我们的压力。就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九个科目,每一科都要学,每一科都有练习和作业,能做完那些练习已经不错了,而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加倍惩罚,只会增加了我们的负担,增加了我们的压力。 第四,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引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据一报道,某中学一男生,成绩在班里面是名列前茅。有一次,他没能完成作业,结果被老师加倍惩罚,罚他抄多十遍。过后,他又没能完成,老师便在教室里面当众骂他。从此,他便憎恨这位老师,也讨厌了这个科目。当高考完后,他落榜了,就是因为他在这个科目上考砸了。所以,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会引起中学生的憎恨心理,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如果严重的话,会毁掉了一个中学生美好的锦绣前程。 世类万物,因物而异形,也因人而各异。这些东西都不能说是绝对的,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罢了。但总的来说,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没有好处。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素材积累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梦,梦想,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梦想,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梦想是什么?相信你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曾问过我这个问题,我那时是这样回答的:梦想就是梦里想的东西吗?当时爸爸听了,便不禁笑了,之后,他告诉了我答案:梦想不是梦里想的东西,梦想就是你长大要干什么,做个怎样的人,梦想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可以给人很大的力量。哦,我明白了。过了一会儿,我又问,那梦想能给人多大的力量呢?这就要你自己去找答案了。爸爸又一次对我说。

后来我渐渐懂得了父亲所说的梦想的力量了。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州,它给绝望带来生机;梦想是高山上的流水,它给沉寂的大自然带来激情;梦想是阳光雨露,它给干渴的禾苗带来希望;梦想是照亮人生旅途不灭的明灯,它引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前进。

梦想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我们需要去把它追回,并再次把它送上蓝天。

追梦,试问什么时候最适合追梦?试问有什么时候会比青春这段时间更适合追梦?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最生气磅礴,最年少轻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失败,我坚信:青春无畏!青春不言败!人生是不断挑战的过程,我们不能屈服于一次的失败,因为只要我们爬起来了,我们汲取经验了,下一次,就是成功!青春是无畏的,是不言败的精神。

追逐梦想吧,去追寻金色的希望。每一次扬风帆去远航,难免都会有阻挡一只要梦想在鼓掌,未来就充满着希望;每一次张开翅膀去飞翔,难免会受伤,只要有梦想,在心中埋藏,发觉它已经慢慢走开,给人们带来希望、光明和心灵的洗净。

青春如一场梦,一场朝气蓬勃的梦。梦里,我们放着理想的风筝,坐着梦想之车,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梦活动。

追吧,追梦吧!在这仲夏夜里,让我们一起去追那让人充满斗志的梦想,追那让人不怕困难的梦想,让我们携手梦想,一起飞翔!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1.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

2.写作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3.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崇高行为之后,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富有快感地流过,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4.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5.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6.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而恰恰是轻与柔。

7.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8.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9.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我们的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而这一切与日月同在。

10.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是我们得以升华的动力。

11.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

12.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

13.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生活情调。没有情调的人生,是一种质量低下的人生。

14.人的一世间都伴随着苦难,这是人的悲剧性的本质,只有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人生质量。

15.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面对苦难,我们应学会抱有感恩的心。

16.既然造物主把伟大的想象力给了你,那么写作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17.书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你只须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你可怜的生活圈域,而走入一个无边的世界。

18.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就一切都不会丢掉。

19.只有你读了有文脉的书,那种语言才会流淌。这种书当然会成为你人生的底子。

20.如果读一本书,找不到一些词、句子、段落,使你想抄下来,记下来,那么这本书基本就是一本没有文脉的书,那么就让它到它该去的地方吧。

21.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

22.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23.我们的社会骨子里还存在着很深的重理轻文的偏见,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失衡的。与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还不如首先提高目前中国学生并不乐观的语文素养。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24.网络带给我们的并不是文学的革命,它带给我们的是民主、平等和公平。

25.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美的力量更巨大。

26.受苦是人生的本质,我们不该对孩子隐瞒这个事实,而应该告诉他们,面对苦难要怀有感恩之心、保持优雅风度!

27.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才是儿童文学!快感不光是喜剧的快感,还包括悲剧的快感!孩子也需要忧伤的文字。

28.幽默是一种境界。

29.自然世界如此浩瀚,它自身构成的是一本奥义书。自然风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文学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让小孩去读那些没有风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30.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会在意写作的对象,而在意写的内容。对于别人给我儿童文学作家的评价,我更乐意别人说我是写了小孩子能看的书的人。

31.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安徒生、没有格林?安徒生活着的时候也没有人觉得他伟大,相反他还很不乐意别人叫他儿童文学作家。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待于时间去检验。

【素材解读】

英雄出自平凡,壮举来自瞬间。肖卿福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虽是垂暮之年,他仍是人间不老的松,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可贵品质,是一种古已有之而今也没有失传的大爱之举,是一种足以感动中国、值得所有人学习的高尚情操。

【适用话题】

高尚、仁者、医者仁心、心中有爱、平凡与伟大、美丽的心灵

我的爸爸,父亲节快乐

结束了杭州的一年高复生活,又踏入高考考场的三天里脑子里没有了去年那么多冗杂的事情,全身心地考试。

记得同桌说,她老爸给她发了条信息,“只要你的脚还踩在这片土地上,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轻。”心里也被波及到一些感动,父爱如山,沉稳而默然。我的老爸虽然平日里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正经时刻却能字字珠玑,能力敌万军。不曾关心过我何时可以拿到第一,不曾把我的奖状裱起来炫耀却总是在我失落的时候敏锐地嗅到我的难过,默默地宽慰我。不曾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不曾让人觉得是一副厉害的男人的样子,却在路上与凶横的东北男人打架,挂了彩他只说,他看不起打女人的男人。

这是我从小就认为一无是处的爸爸,不会做生意,因为不会撒谎;不会当官,因为不喜谄媚;不会教书,因为喜欢自由。换了一个个的工作,真得不合适。所以妈妈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强人,赚钱,奔波,费尽口舌地辛苦着。

他只是个书呆子。

可是大事妈妈都会交给爸爸,虽然她会在家里骂他没有用,可是所有人夸奖爸爸是个好人,一等一的好人。妈妈是有福气的,嫁给他这样好脾气的人。妈妈每次生气发火,他就倒好水怕她渴着,烧好饭怕她饿着,默默听她数落,从不回口。有人说他是懦弱,可是,这明明就是爱啊!

也曾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考虑老爸的意见,他像是个不在生活中的人,是这个世界上忙碌的人们中一个例外。妈妈只是笑笑,鱼尾纹堆在眼角,“女儿啊,他是我的天。”这才惊觉,他们分明是老天配好的一对,在这尘世中相依偎。

如今,没了经济烦恼,没了房贷压力,他们要好的连我都会嫉妒,一起出门,一起进门,无论多晚爸爸都会去把妈妈接回来,无论,她在哪一家打牌,无论,多远。

我怕黑,爸爸总是给我点着灯,等我入睡再帮我关掉。后来他们去了北方经商,他就给我买了走马灯。彻夜不灭陪着我。

听着你们两个总是会讨论我以后嫁人的问题,傻二老,我才二十呢。可是,亲爱的爸爸,倘若有天我真得要嫁人了,他会不会像你对我那么好呢?

你和妈妈,才是上天赐给我今生最美丽的礼物。

我爱你们。爸爸,父亲节快乐。

1、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重点的字是“过”和“教”。“过”的意思不仅仅是过错,更多的情况是违反,改动的意思,违反改动的是什么呢,叫做"正常的规律"。“教”指的是一个过程,意思包含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到现在“教”的含义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还是指父亲对孩子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内容包含道德,礼仪,技能,励志等;所以“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的教孩子,如果作为孩子的父亲没有这样做的话,就违反了正常的规律。

2、新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养不教,父之过”新的含义:“生养了孩子,如果只是给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质生活,却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如果出现的问题,那么父母都要承担责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齐心协力,共同给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发展的更好。

3、教不严,师之惰。惩戒归根结底对学生起到的只是一个震慑,警戒的作用,当教师连惩戒的权利都失去之后,剩下的只能是对学生一昧的迁就跟隐忍。在学生最应该明白规矩重要性的成长期,给他一个没有规矩的环境,是很难保证该学生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孝敬父母,诚实处理,守规矩的人的。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4、教育是个严肃的事业。孩子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老师当然要教要管。屡教不改只能是进行惩诫……这种严肃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支持。因为这种担当这种责任是塑造灵魂,传承文化……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家长是养分,培育根系的成长,根枝强壮,树叶繁茂。老师是园丁,不断地修理枝叶,成形成材……老师,家长和学生是一种塑选生命和灵魂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5、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如果不对违反纪律、不爱学习的孩子进行惩戒,只是单纯地与孩子口头讲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许会把教师、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让孩子遇到一个心中有爱、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师,这是所有家长的期盼。作为家长,我们也必须要支持老师的工作,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教育惩戒是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怀着关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以警示学生。

7、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目前,一方面,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在教育界颇为盛行,遏制体罚、禁止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师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稍微归纳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发现最难的莫过于无东西可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吃过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采百花才酿成的,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样,那就是要先博采百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文时才会做到下笔如有神。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该如何积累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便可使写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们常说:“太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变化”。然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善于写作的同学而言则不尽然,他们对生活中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尽收眼底,他们有意识地打量生活,通过自己眼睛的仔细观察生活来积累知识,这样积累得多了,只要一见到作文题目,各种生活场景尽奔笔下,文思泉涌,手到擒来。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训练自己的眼睛。例如:关注生活环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变蓝?小河里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强?关注季节变化——花草树木四时不同,田间道边随季节的变化,穿着也在更新;关注周围人与事——朋友、同学,他们每天也都会有丰富的内容。因此,积累写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睁大我们的眼睛,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几年,一篇学生作文中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学前,母亲都要忙着炒菜,一边往瓶里装,一边叮嘱:“这菜上半瓶可以给别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问母亲,母亲解释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养人啊!”这一细节,写出了贫困的农村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非常感人。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是写小作者有一次到厨房看母亲煎鱼,看到那只鲫鱼在锅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贴着锅底,母亲把它翻了几次都是这样,母亲奇怪了,把鲫鱼拿到案板上,剖开肚子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剖开一看,呆住了:这是条母鱼,肚子里面全是鱼卵!母亲哭了,没有吃那条鱼,把它埋了。这一细节,表现了动物界中尚有伟大的母爱,令人类感叹不已。这些动人的细节是编不出来的,是小作者用眼睛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的,这样的生活情景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可是能写进作文中去的又有几人呢?由此可见睁开明亮的眼睛,观察精彩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二、思

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纷繁复杂,让我们迷惑不解的事要多进行思考,让我们喜悦、愤怒、忧伤的情境也要思考,通过思考才能加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时我看到一篇习作:秋天,枣子都还没有红的时候,总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枣树权梢有一些枣子红得透亮晶莹,小作者便嚷着要吃,可姐姐总是说,孩子,别看它多么红,它不是熟透的红,而是这些枣子里面有虫子吃心,是坏枣才红的,可他不信,非让打下来吃不可,结果,打下后剥了一个又一个,真有小虫子正在里面蠕蠕而动。原来这些枣子正如奶奶所说,是被虫咬心后才变红的。由此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致判断失误,通过这一件小事,认识了一个道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缜密的思考,主题的开掘才有深度,所以观察生活不仅要用我们的眼睛,还要带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问

今年暑假,我读到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父亲是个平和慈爱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题错了一个小数点,父亲竟大发雷霆。作者认为父亲太小题大做了,为此,父子俩产生了一些隔阂,后来与她妈妈谈及此事,才解开谜团,原来父亲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所工作,在参与一项研究工作时,因他负责计算的数据点错了一位小数点而导致实验失败,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他也因此被发配到地方上班。这时,小作者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培养孩子严谨的学风,不让孩子重蹈覆辙。

这个情节给了我们的写作以启发,我们平时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现象背后,说不定就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对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发掘出平常现象或者反常现象背后的秘密。比如,现在许多家长对子女要求又严又高,弄得子女颇多反感,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家长多半是因为想在子女身上弥补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缺憾,让子女有一个较为完美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够与父母沟通一下,就有可能读懂父辈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痛楚——这样珍贵的素材是很难用眼睛看到的,也是凭空想象不出来的。因此积累写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层面上,还要问,要多与人交流,发掘表面现象背后的故事,以弥补看和想的局限,为我们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内容。

四、记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的,想到的内容都要记下来,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实留意一下我们自己作文的成功体验,不少精彩的细节和思考很多来自于自己秘不可宣的日记。记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记、周记的,有的用材料手册或作文手册的。我倾向于用日记的方式积累材料,每天一记,可长可短,可严谨或随意,当然留下的都是当天最有意义最精彩的江西,周记因周期矿长,难免要遗忘一些精彩的细节,至于材料手册与作文手册,虽然目的明确,但在记录时有些事件我们可能因暂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而传诵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认识这一材料时,当时的情境又成了过眼去烟难以追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我清楚地记得一篇习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与父亲进城卖西瓜,中午酷热难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亲左挑右挑找出一个小瓜,剖开后小作者吃了个精光,忘了给叫卖了半天的父亲留下一块,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却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残留的红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灵从此懂得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与那朴实感人的父爱。这则材料就出于小作者平时所写的日记里。可见,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迹还是很多的,它需要我们一双敏锐的眼睛与一双勤劳的手。

我们常讲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内涵就是要看、思、问、记,要做到这四点就必须“勤”,这恰如蜜蜂采花酿蜜的过程。蜜蜂不辞辛劳遍尝百花才酿出蜜来,我们写作文也要博采生活之花,才能酿出作文的甘甜之蜜。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素材积累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重点的字是“过”和“教”。“过”的意思不仅仅是过错,更多的情况是违反,改动的意思,违反改动的是什么呢,叫做"正常的规律"。“教”指的是一个过程,意思包含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到现在“教”的含义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还是指父亲对孩子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内容包含道德,礼仪,技能,励志等;所以“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的教孩子,如果作为孩子的父亲没有这样做的话,就违反了正常的规律。

2、新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养不教,父之过”新的含义:“生养了孩子,如果只是给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质生活,却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如果出现的问题,那么父母都要承担责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齐心协力,共同给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发展的更好。

3、教不严,师之惰。惩戒归根结底对学生起到的只是一个震慑,警戒的作用,当教师连惩戒的权利都失去之后,剩下的只能是对学生一昧的迁就跟隐忍。在学生最应该明白规矩重要性的成长期,给他一个没有规矩的环境,是很难保证该学生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孝敬父母,诚实处理,守规矩的人的。一位面对熊孩子唯唯诺诺的老师,绝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4、教育是个严肃的事业。孩子不听话,不完成作业,老师当然要教要管。屡教不改只能是进行惩诫……这种严肃背后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支持。因为这种担当这种责任是塑造灵魂,传承文化……老师不管,孩子就学不好;老师太温柔,孩子就不学好。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家长是养分,培育根系的成长,根枝强壮,树叶繁茂。老师是园丁,不断地修理枝叶,成形成材……老师,家长和学生是一种塑选生命和灵魂的和谐的社会关系。

5、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如果不对违反纪律、不爱学习的孩子进行惩戒,只是单纯地与孩子口头讲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许会把教师、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让孩子遇到一个心中有爱、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师,这是所有家长的期盼。作为家长,我们也必须要支持老师的工作,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教育惩戒是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怀着关爱学生的态度对犯错或违反规定和规则的学生实施否定性的批评、处罚等,以警示学生。

7、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由来已久,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目前,一方面,赏识教育和关爱教育在教育界颇为盛行,遏制体罚、禁止变相体罚学生在社会上的呼声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师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一)名人名言

1. 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3.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4.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6.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9.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0.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1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2.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

(二)妙语集锦

14.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15. 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6.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17. 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一点也不违反它地生活着。

18. 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19.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20. 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21. 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22. 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否则,他不是毁在鲜花中,便是毁在流言中。

23. 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24. 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信,但如果没有这一点,它就有变为高傲自大和无根据地过分自恃的危险。——伏龙芝

25. 除了人类和蝗虫,很少有一种动物能在观光一个地区时把它弄得乱七八糟。

——马长山著《思路花语》

26. 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著名作家王蒙论学习

(三)事例类

名人事例

福特的修养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创始人是福特,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梦,梦想,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梦想,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梦想是什么?相信你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曾问过我这个问题,我那时是这样回答的:梦想就是梦里想的东西吗?当时爸爸听了,便不禁笑了,之后,他告诉了我答案:梦想不是梦里想的东西,梦想就是你长大要干什么,做个怎样的人,梦想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可以给人很大的力量。哦,我明白了。过了一会儿,我又问,那梦想能给人多大的力量呢?这就要你自己去找答案了。爸爸又一次对我说。

后来我渐渐懂得了父亲所说的梦想的力量了。

梦想是沙漠中的绿州,它给绝望带来生机;梦想是高山上的流水,它给沉寂的大自然带来激情;梦想是阳光雨露,它给干渴的禾苗带来希望;梦想是照亮人生旅途不灭的明灯,它引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前进。

梦想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我们需要去把它追回,并再次把它送上蓝天。

追梦,试问什么时候最适合追梦?试问有什么时候会比青春这段时间更适合追梦?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最生气磅礴,最年少轻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失败,我坚信:青春无畏!青春不言败!人生是不断挑战的过程,我们不能屈服于一次的失败,因为只要我们爬起来了,我们汲取经验了,下一次,就是成功!青春是无畏的,是不言败的精神。

追逐梦想吧,去追寻金色的希望。每一次扬风帆去远航,难免都会有阻挡一只要梦想在鼓掌,未来就充满着希望;每一次张开翅膀去飞翔,难免会受伤,只要有梦想,在心中埋藏,发觉它已经慢慢走开,给人们带来希望、光明和心灵的洗净。

青春如一场梦,一场朝气蓬勃的梦。梦里,我们放着理想的风筝,坐着梦想之车,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梦活动。

追吧,追梦吧!在这仲夏夜里,让我们一起去追那让人充满斗志的梦想,追那让人不怕困难的梦想,让我们携手梦想,一起飞翔!

我的爸爸,父亲节快乐

结束了杭州的一年高复生活,又踏入高考考场的三天里脑子里没有了去年那么多冗杂的事情,全身心地考试。

记得同桌说,她老爸给她发了条信息,“只要你的脚还踩在这片土地上,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轻。”心里也被波及到一些感动,父爱如山,沉稳而默然。我的老爸虽然平日里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正经时刻却能字字珠玑,能力敌万军。不曾关心过我何时可以拿到第一,不曾把我的奖状裱起来炫耀却总是在我失落的时候敏锐地嗅到我的难过,默默地宽慰我。不曾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不曾让人觉得是一副厉害的男人的样子,却在路上与凶横的东北男人打架,挂了彩他只说,他看不起打女人的男人。

这是我从小就认为一无是处的爸爸,不会做生意,因为不会撒谎;不会当官,因为不喜谄媚;不会教书,因为喜欢自由。换了一个个的工作,真得不合适。所以妈妈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强人,赚钱,奔波,费尽口舌地辛苦着。

他只是个书呆子。

可是大事妈妈都会交给爸爸,虽然她会在家里骂他没有用,可是所有人夸奖爸爸是个好人,一等一的好人。妈妈是有福气的,嫁给他这样好脾气的人。妈妈每次生气发火,他就倒好水怕她渴着,烧好饭怕她饿着,默默听她数落,从不回口。有人说他是懦弱,可是,这明明就是爱啊!

也曾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考虑老爸的意见,他像是个不在生活中的人,是这个世界上忙碌的人们中一个例外。妈妈只是笑笑,鱼尾纹堆在眼角,“女儿啊,他是我的天。”这才惊觉,他们分明是老天配好的一对,在这尘世中相依偎。

如今,没了经济烦恼,没了房贷压力,他们要好的连我都会嫉妒,一起出门,一起进门,无论多晚爸爸都会去把妈妈接回来,无论,她在哪一家打牌,无论,多远。

我怕黑,爸爸总是给我点着灯,等我入睡再帮我关掉。后来他们去了北方经商,他就给我买了走马灯。彻夜不灭陪着我。

听着你们两个总是会讨论我以后嫁人的问题,傻二老,我才二十呢。可是,亲爱的爸爸,倘若有天我真得要嫁人了,他会不会像你对我那么好呢?

你和妈妈,才是上天赐给我今生最美丽的礼物。

我爱你们。爸爸,父亲节快乐。

在红尘滚滚中遇到她,在时光漫漫中告别她。漫长的岁月里,她能带给我想不到的惊喜与无尽的欢乐。每每忆起时,嘴角总会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夜色不经意间笼罩了天空,当最后的一缕阳光悄然而逝,心中的欢乐仿佛要溢出,没有一幅画能描绘我此时的快乐,没有一个词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今夜注定了不寻常,因为有一位时光的匆匆过客将经过此地方。夜色渐渐深了,那位“过客”也即将到来。我静静地望着夜空,心中更加激动。

啊!流星!漫天划过的星星显出了她独有的美丽,岂是一个“美”字所能形容?我闭上眼,双手合拢,默默许愿。望着空中快速划过的流星,我的脑海中什么也没有浮现,只想把这美丽的画面存入心底,将它保留到永远。

多么美啊!一颗颗流星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辉,留下了束束珍珠般的光泽,它们就仿佛是一个个拥有绝色容颜的精灵,匆匆飞过夜空,照亮了这夜。点点的光芒将幽深的夜点缀地无比绚烂。但却太短暂了,可那抹惊艳的感觉却一直存留在心头,不可计数的颗颗流星从夜空中划过,那种场面若非亲眼见过的人,寻常人是无法想象的画面。我紧张地看着愈发少的流星,虽面上波澜不惊,但那握紧的拳头却泄露了我此时的心情。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少了。我却无法挽回那一瞬的美,任由它像黄沙一般从掌心流逝。

直至最后一颗流星飞逝,我心中怅然若失,仿佛有什么东西失去似的,那时我只以为是流星消失给我带来的感觉。今天,我才明白,逝去的不仅仅是流星,还有我那宛如流星般的童年。

翻开历年的中考优秀作文,不难看出考生在选材方面所下的工夫,大家在鲜活、新颖、真实、感人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具匠心。但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很多同学一提到选材,就会感觉为难:“作文题目千变万化,哪有那么多新鲜、生动的素材?”其实,中考作文素材不能见了题目“临阵抱佛脚”,必须是在训练中经过日积月累,在考场上面对题目才能“精挑细选”出最恰当的材料。例如: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接受过无数次的考试,今后我们走向生活,步入社会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对人生的挑战与考验,一句话,人生无处不考试。请你以“考试”为题写一篇作文。面对这一考场作文题目,如果同学们在日常训练中,写过《超越自我》,必然会积累一系列有关接受挑战和考验的材料;如果写过《为自己喝彩》,必然会积累战胜自我,体验成功喜悦的若干素材。当有这些素材做铺垫的时候,审题《考试》,就可以在自己的素材库中任意调用,自如选择。

精挑细选作文素材,注重日常积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积累材料要熟悉且能打动自己

具有“真情实感”是天津市中考作文的一个传统性要求。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因为只有“熟悉”,才会有切身的体验,也才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生活中写作素材“百花齐放”,但不熟悉的材料同学们把握起来一定不能得心应手,而只有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人、情、事、景、物才能写出细腻、动人的内心情愫,也只有选择那些能够触及自己灵魂,拨动自己心弦的材料,才能引发读者也随之怦然心动。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对于所积累的材料,最好是以“我”为主人公,这样才有助于呼唤出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达到“以我心写我文”情真意切的写作效果。

(二)积累材料宜“小”不宜“大”

由于考场作文时间、篇幅都有严格限制的特点,日常作文素材积累宜从“小”入手,因为“小”更容易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而“大”材料就很容易写成泛泛而谈的“介绍性”文章,内容空洞而缺乏重点。特别提醒注意的是,选材切入点“小”并不意味着“立意狭窄”,因此中考作文的素材积累,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主题,从而表现生活,在生活中深入思考,感悟成长的主题深度。例如:写作《留住那份纯真》这篇作文的时候,可以从“歌颂单纯而美好的人、景、物、情”这一“大”方面入手,再缩小为“纯真的感情”“纯真的想法”等小范围,进而具体选材为“纯真的友情”“纯真的追求”“纯真的理解”“纯真的心灵”等内容。这样,自己素材库中有关“宽容”“真诚”“互助”“朴素”“诚信”等内容就都可以调用出来提供选择了。

(三)积累材料重“新”忌“旧”

在中考作文素材的准备过程中,同学们要经常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推新替旧”的调整。作文素材,时间越“切近”就越鲜活,记忆也就越清晰深刻,写起来想说的话自然就很多;相反,时间已经“久远”的材料,不仅缺乏时代感,而且很容易凭模糊印象出发,叙述起来怎能会熟悉亲切,生动形象?

积累新颖素材还可以从“转换构思角度”入手,使“旧”材料重新穿上“新”外衣,通过新的角度来引申表现新的主题,实现耳目一新的写作效果。例如:在《第一次尝试》一文中,有一位同学选择的材料是“第一次尝试学习焖米饭的`经过”,这属于学习“做家务”类型里的素材,学生主题定位在“第一次尝试焖米饭,成功后妈妈夸奖我学会做家务,可以帮她排忧解难了。”在运用给“旧”材料穿“新”衣的选材原则修改后,这位同学把作文材料修改为“三次焖饭,第一次水多米少没成功,第二次米多水少也没成功,第三次米水比例恰当终于成功。”主题也随之修定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在作文素材积累过程中,同学们要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对于那些能引发自己感悟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挖掘,日积月累,在中考时就一定能拥有新鲜的素材“珍宝”,而下笔如有神。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辞退了一个叫高缭的人。

辞退顺从自己的人

说起这个高缭,三年前的时候来投奔晏子,做起事来认真仔细,凡是晏子吩咐的事,没有一件做得不让人满意的,如今见晏子要辞退他,一些人就觉得莫名其妙,有点想不通。

晏子解释说: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我要做一件精美的器具,可是我手里只有一些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怎么做呢?高明的木匠往往会把这些木头用斧头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一番 精心打造,一件让人满意的器具就做成了。我这个人呢,就像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需要各位给我挑毛病、提建议,就像木匠一样,该锯的锯,该劈的劈,该刨的刨,该削的削,而高缭呢,来了三年,从来没有向我提过建议,也没有当面指出过我的缺点,一直唯命是从,对我改进不足之处没有什么帮助。

玉不琢,不成器。人无完人,这就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完善,而顺从自己的人,是提不出建议的。

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多学习多做笔记。哪怕只是浅浅翻阅相关杂志报刊等。因为如果你为了积累素材而去看书,恐怕就算手抄得万分艰辛也未入心里几分。如果你刻意想分门别类去整理,恐怕时刻都在担忧和犹豫这个素材怎么用。而经过我亲身体验,你看完书后记得最牢的,是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也是你考场上能信手拈来的那部分。还有切忌只看好词好句!积累素材主要是人物+事例+意义,应试作文不需要你多华丽的辞藻!

我个人喜欢阅读经济类杂志或诸如Vista、人物周刊这种很方便买到,内容比较精悍的杂志,非常有意思,材料也鲜活。若是文科生,也推荐中国自然地理这种,不过比较厚可能难阅读。若是理科生,也可关注科技类杂志。为什么主要推荐杂志呢,因为读起来省时间,内容也浓缩呀今后有时间了万万不可轻视名著阅读哦!

再举一个我堂弟的例子。他语文不好,可是作文还行而且从来不愁素材,为什么?因为他爱篮球!球星及其成长故事等都记忆深刻信手拈来!他和我说过,他可以天天不重样地用这些素材。可见兴趣的力量!

另外,我的老师经常印发一些哲理文章或者时政热评,也让我们订了《中华活页文选》。说实在的,后面那本杂志开始我实在看不上,现在倒觉得挺有趣,也有很多好素材。

[文题]

狼常到一个牧场去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令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女袭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不知为何,羊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他只好请专家来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原来狼的存在,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在人类社会中,也许有了对手便有了活力。

请以“寻找对手”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文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寻找对手

在生活中充满竞争,不管是森林里的动物,职场上的员工。还是学校里的学生,每天都在你追我赶,担心别人追上,这就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竞争。正是因为竞争的存在,整个社会才会往前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对手。(修改后,文从字顺,并能开门见山,让中心论点一目了然。)

对手是我们不断追逐并想超越的对象,他们能促使我们激发潜能,让我们变得更强,从而不断超越自己。费德勒是网球界的王者,技术全面稳定,举止温文有礼,他拥有ATP单打世界排名第一连续周数最长——237周的纪录。而他的对手纳达尔也战绩骄人,世界第二在位时间达创历史纪录的160周。无疑,他们就“男子网球最伟大的一对对手”。

有人说费德勒老了,不再是那个昔日的“费天王”,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费德勒依然活跃在场上,并和纳达尔多次会师决赛。他们之间的对战创下无数精彩,亦产生许多神话纪录。近几年,尽管费德勒输的场次稍多一些,但我们看不到他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有纳达尔这样的对手存在。他才能不断激励自己,他才会不断超越自己,和他的对手一起给我们带来无数精彩的对决。这就是对手,我们追逐并想超越的对象,他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催化作用。让我们找到内心那个大的自己,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这两段选择了新的事实论据,加强了对论据的阐述分析,深挖其中的内涵,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而没有对手的存在,会让自己放松警惕,满足于独占鳌头的快感,最后反而被对手超越。微软作为电脑界的巨头,在十几年前凭借与英特尔合作生产的模式占据整个市场,并利用自己掌握的专利技术垄断市场,让对手无法顺利成长。但微软总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缺少了忧患意识,放慢了前进的脚步。之后苹果出现了,苹果用其独特的营销模式以及不拘一格的产品开发理念迅速赢得了市场。最近几年,苹果的产品几乎横扫全球,而微软的市场份额被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大块大块地吃掉,微软已不再是昔日的那个王者了。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对手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只有对手才能让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永不懈怠,进取不止;只有对手才能逼使我们树立远大目标,忍辱负重,勇往直前。(这两段对原来的事实论据加以阐述分析,挖掘出论据与论点一致的本质内涵;同时锤炼字句,让文章的语言有了亮色,增加发展等级的得分。)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我们正是那块等待磨炼的铁,而对手则是我们等待的烈火与冰水。因此,我们要善于寻找对手,寻找那些远远强于自己的对手,以此来激励自己、逼迫自己、磨炼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实力,超越自己,战胜对手,赢得未来。(这一段增加名人名言、对偶句与四字句。使文句有表现力,增强了气势和韵律感,结尾处强劲有加。这样的修改会在发展等级“有文采”项上增分。)

  • 索引序列
  • 惩戒教育议论文的题目
  • 惩戒教育议论文800字
  • 教育惩戒论文
  • 教育惩戒为主题的论文
  • 关于教育惩戒议论文素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