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压力
压力是滂沱秋雨,可雨后也许能看见彩虹;压力是漫漫黑夜,可漆黑过后必从地平线处升起黎明。
压
压,厂子头盖住一堆土,不知从哪里踏过来一只脚,要把土往下压,压紧实点。有点喘不过气来。
就着微光,起床,洗漱。走出酒店,踏上征程,阳光洒在身上,格外沉重,格外忧伤。热身,检录,比赛,成绩统计,公布排名。被给予厚望的我,排在倒数。心中很是不爽,孤独坐在台阶上,一个人反思,一个人忧伤。
图一
回到酒店,闭上眼,睡不着,倒数的排名浮荡在眼前,对手的欢笑在耳边回旋,没有飘扬的校旗耷拉着头,格外沉重,格外忧伤。
力
力,刀字出头,像刀被拔出了鞘。
向死而生,沉住气,磨炼,突破,改写排名,让校旗挺胸抬头,迎风飘扬。
力,利刃出鞘,寒光耀眼,斩断荆棘,开天辟地。
最后一个项目,最后的希望,没有退路,想象校旗飘扬的样子。
热身,检录,出发……最后的希望,没有退路。一步,一步;一秒,一秒……终点,冲!
成绩统计……担心“厂“把我盖住,担心不知仍踏过来一只脚,把土往下压,压紧实,担心又是那恐怖的排名,担心校旗失去最后的飘扬之机。
公布成绩:第二!第二!第二!
图二
校旗挺胸抬头,迎风飘扬起来,我心中给它配上了猎猎的声响。
压力
有一种压力无形却有力,把你推到悬崖边上,有一种压力叫置之死地,有一种压力叫触底反弹,有一种压力叫不负众望。
你要从压力中顶住痛苦,扛起团队荣誉,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喷出成吨的汗水,还要为自己搭起心理建设的高墙,动力才能爆发成无限潜力,把压力翻转成力压,力压群芳,力压自己,笑傲人生竞技场,扫荡秋雨,悬挂彩虹;把黑夜涂成绯红的黎明……
昨天,画画群里又起波澜……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能量场,每个群有每个群的能量场,这些,做为采编记者的我,在几十个郁金香群里,对于这些味道,一点也不陌生。 谁的能量高?谁的能量低?谁的爱无条件?谁的爱有条件?群里气氛是轻松还是紧张?一闻便知。界限感,对方有没有?懂不懂? 于是,我果断决定,我来做这个画画群群主,尽管,仍然引来很多质疑和不理解。再次让我懂得,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光靠激情,能量层次和方式方法也非常重要。 撤出画画群,却发现潍坊一群刚进来的新人口口声声闹自杀。因为抑郁症,无力学习,又不甘心就此休学,而爸爸妈妈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更让他心灰意冷,他想用死来告诉他们:他死于抑郁症。 要到他妈妈的电话,打过去,听得出来,妈妈也在情绪里。或者,她,太累了。 她做的是烧烤买卖,还有几个孩子。可想而知,生存的压力有多大?她辛辛苦苦挣的钱,都不够给儿子买药。“我们看不起心理医生,我们进不了大医院。光顾他,我的这些孩子,咋办?” 是啊,咋办?我也不知道。 可是,我也告诉他了,我们既然选择生下他,就有责任照顾他。 妈妈说了,我没有不管他,他吃的,穿的,都比其它的孩子好。 好在,孩子在很多志愿者的陪伴下,慢慢平静下来,他承认自己刚才情绪化了。 是啊,我们的孩子不仅仅是只有肉体,他还有灵魂。当爸爸妈妈疲于奔命时,谁有能力有时间去看到他的心灵?倾听他的声音?当活着都已经很辛苦时,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他想吃药,是因为他太难受; 他玩手机,是因为太痛苦无处可诉; 他想休学,是因为他已失去学习的功能; 他不甘心休学,是因为怕自己再也回不来…… 多少纠结?多少无奈?多少呐喊? 刚刚写完阿卡西疗愈师静一的第一篇文章。 太忙了,意识到写她的故事会花很多时间,我想到了拒绝。因为,目前,我只想一心一意地学习心理学,哪怕是我自己的自传,也要在几年后续写的。 可是,静一说,她不急,她希望我能帮她写下来,她喜欢我的文字。 是啊,还有什么比知音难觅呢?我爱我的文字,别人也爱我的文字,这种感觉是快乐的,是欣慰的。朋友易得,知音难寻。 写她的故事,我要有足够的同理心,我需要把她的故事变成我的故事。无形之中,我做了一个替身,一个全新的角色。 茫茫网络,最不缺的就是故事,同样,也不缺事故。静一的故事,再次诠释了这样一句话“每一次蜕变成蝶都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对于我而言,永远有写不完的素材,永远有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每天的我,都是新的。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著作有康复故事书《回到人间》发表。 微信号:Y2223991106
生,在人的心中是天使,死,在人的心中是魔鬼。死真的那么可怕吗?我并不那么认为。我认为死也是天使,它只不过是把你送向天国是天使,生,是把你从天国接出来的天使。如果要说死是魔鬼也行,它只是一个吓人的魔鬼,你怕它,它就可怕,你不怕它,它就对你毫无威性。总而言之,你把死看成天使,它就是天使,你把它看成魔鬼,它就是魔鬼。我坚信有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能造出地球,造出生命。平这个,就不应该怕死。我认为,别人只是陪“我”生活的“道具”,没有了“我”,那还有价值吗?就像一部电影,没有主角,那还有什么可看的?所以作为这个“主角”就不应该怕“消失”,因为“消失”了还会出现。死,也是你人生的转折点。如果你以前的富有的,那你下辈子不一定富有。如果你以前是贫穷的,那你下辈子就会富有。因为,上帝不会偏向一些人。所以,富有的要多多关照那些贫穷的人们,因为他们也有富有的一天,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我们来谈谈生。生,虽然在人们的心中是好的,但也不一定好,如果你不认为死是好的,那生也是不好的。因为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生。看看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也是经过死,才出生的,生了后,又要经过死。我认为生与死只是一种上帝创造的自然现象。所以有人生,必有人死,不要为那些死的人伤心,也许这样是他们为了解脱的选择。的我这样说完,你是不是觉得生与死在你心中是一样的呢?我们要微笑面对生与死,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多姿多彩,更美妙!
生与死生与死,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熟悉是因为它的平常——平凡而正常;陌生是因为它现实得残酷,真切得凝重. 我们已习惯了生,生得自然而轻松.降临世间,就竞争到了生的权利.活着、生长,这些都无可争议,也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似乎忘了,这种生之权利终有一天会从我们指尖滑落.生命宝石并不能永恒,它终会有风化的时候,那便是生的另一端——死!多么可怕、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如果说,生是一种偶然,那么死则是一种必然.可是对于冥冥中出生、恋恋中离世的我们,生与死,我们都无法选择.我们只有去面对,去承担.当生之希望得以实现,死也就不可避免要到来.死,在生命的另一端,默默地等着,静静地看着人们向它走去.没有任何表情,漠然而冷酷,也没有任何提醒,沉寂而无言.一想到死,我们不免想到黑色的祭坛、黑白的遗像、令人压抑的灵堂和催人泪下的哭声.同时,我们还会想起临危不惧的英雄、抛洒热血的烈士,甚而想到王昭君的青冢、周总理的骨灰.凡人也好,伟人也罢 ,当那“善歌的歌醉了皓空明月;善舞的舞低了杨柳轻风;善于敛聚的盈握了珠宝玉器;善于作战的踏遍了大漠荒烟.人的归宿总是一介抛向黄土的肉身”,随历史流逝化为乌有.但是,死不是生命的句号,而是一串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那只有让后人评说了.有人认为,人从出生起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不!这太消极了.我认为人从生下一刻起就是不断与死亡作斗争.固然最后的死无法抗拒也无从更改,但在这赤裸裸的来去之间,在这匆匆的生死之间,我们应珍惜活着的每一刻并竭力使之更为光彩动人.生是一种责任,而死并非是解脱,它应成为完成这责任的标志.生命是漫长的跑道,无论你在途中跌倒多少次,只要你努力过并坚持下来,终点线上迎接你的就会是鲜花和掌声.即使是无色的花,那也是感动的泪;即使是无声的言语,那也是赞许的目光.生命之火的熄灭并不意味着灵魂也黯然消沉了.为什么有的人生得肮脏,死得龌龊;有的人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为什么有的人死不瞑目;有的人死而无憾;有的人含恨逝世;有的人安然辞别?其实,有什么样的生,就应有什么样的死.生是死的序幕,死是生的尾声,故死是不足为惧的.我们无法选择死的时刻,但我们可以选择生的姿态和意义.唯有这样,才会使精魂在肉体消失后生生不息,让生命在死后永远延续……“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确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死.从尘土来,最终将归与尘土.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就好比一次旅游一样.可当真正死亡来临时又有谁能坦然面对呢? 生与死的选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对项羽的写照.当阵阵秋风从项羽吹过,这位曾经雄霸一方的霸主就这样死了,仅仅是因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可他曾想过,他这一死是解脱了一了百了,但那江东的父老可怎么办? 拥有雄心壮志的他可曾听说过“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他想过可他放不下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死.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由他嘴中说出来.“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无颜见的是自己的失败.过高的要求自己使他走向了那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为人走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甫志高就是一个从狗洞中爬出的人.他为了自己能苟延残喘几载,他选择了从狗洞中爬出来生存.他可曾想过他的几栽是他拿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自古中国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失去了他的尊严失去了,他的信仰,失去了他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生他选择了别人的死,以别人的死来换取他的生.还不知悔改的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笑的理由.他将被万人所唾弃,被后人所憎恨. 冤屈之屈原兮,如今汝之安否 汩罗江江面上有你的诗歌,黔中郡的山中有你的身影,陵阳的大地上有你叹息.你的一生是那么的悲屈,一生为江山社稷操劳换来的却是满腔的悲屈.无力回天的你怀着满腔的悲屈跳下了汩罗江中. 也许你的死是对你对楚国的一种解脱.楚国的人们记住了你的好,忘却你的不得志,如今的端午节就是因你而来的.如果当初你不悲愤的投江而去如今的人们可能不你是谁.如今的你在得知也许会含笑九泉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我读文天祥的这句诗时,我才明白什么才是生与死的选择——生要无愧于心,死要无愧于地.这才是正真的生死之道.死要死的其所,生要生的无愧心.
1、人民教师谭千秋那一天,他跟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准时到学校,跟平时一样,出现在讲台上,就着粉笔在黑板上发起熟悉的声音开开始了跟平常一样的生活,只是,当他发现课在摇晃的时候,大声的要同学们赶快跑出去,不要拿任何东西跑出去。
只是,那致命的几秒中,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要坍塌的瞬间,他把离他最近的四个同学,塞在桌子底下,然后,俯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护孩子们的性命。
当救援人们找到他们时,四个孩子平安无事,只是,谭老师的后脑,因为被巨大的石块砸中,整个已经凹下去。
2、2014年5月27日,为救轻生学生,37岁教师朱长海在两三秒快速坠楼的生死关头,用身体托住了学生,学生得救了,他却牺牲了。
3、2019年4月12日下午,在福建厦门环岛路上,一名男子驾驶SUV冲进海里欲轻生。此时海水正在涨潮,SUV在海水里已经处于漂浮状态……见到前来救援的特警,男子却打开车门一头向海里扎去。生死关头,特警队员来不及穿救生衣,冲进海里顶着风浪拼命将男子拽回……
4、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
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5、地震开始前,北川县擂鼓派出所民警李国林正在擂鼓镇召开辖区企业稳定工作会议,突然有一只狮子狗冲进四楼的会议室,朝着大家狂吠,还咬住李国林的裤管朝门外拖。突然,大楼晃了两晃,李国林明白了:有地震!他大声呼喊,与会的八个人全部涌向大门边的厕所,逃过了一劫。
自救成功后李国林赶到了北川中学,儿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层教学楼变成了三层楼,原来的一楼和二楼都不见了。
呼唤中出现了儿子的求助声:“爸爸,我在这儿,快救我!”可是当时儿子被压情况较重,李国林要求幸存人员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的。至当日中午,儿子声息渐无,李国林却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
生死抉择 无悔人生历史的江河奔涌东逝,卷起千堆雪,卷轴了名利,卷走了虚无,却卷不走那些站立的风流人物;浪淘万粒沙,淘尽了繁华,淘尽了荣辱,却淘不尽那些明亮的不朽灵魂。是他们在生与死中坚毅地选择,或死而不朽,或生而伟大,如流星一般在历史的天空中炫然一现,成就的是自己的无悔人生,留给后人的是永久的精神之光。滔滔江水,如时光流逝。在那美丽的漓江水边,是屈子傲然的身影。鞠躬尽瘁,竭忠尽智,谁料月明多被乌云妨,人清总被世俗污,忠信却遭疑忌,正直反遇诽谤,穷苦倦极,忧愁幽思,怨生《离骚》。当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抱负终不得施展时,他选择了那清清的江水,来保全自己的高洁,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远离污浊。因为爱国之心赤诚热烈,不愿国家落入谗臣之手,所以选择忠言直谏;因为高洁之情坚定不移,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所以选择独立于世;因为不愿向敌人屈服,所以选择以死示志,因为不愿苟且偷生,所以选择随水而逝。屈原的死是用肉体的消亡来获得灵魂的永生,是用不朽的精神见证自我的价值。他如一只断线的风筝,悠然地栽入水中,精神之光却在后人的纪念中传递。时光流逝如滔滔江水,有人可以死的不朽,就有人可以生的伟大。太史公司马迁志在完成《史记》,于是他身陷囹圄,依然选择笔耕不辍;屡遭挫折,依然选择坚持不懈;遭受极刑,依然选择忍辱负重,用一根傲骨,支持着不倒下,不屈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选择的不是懦弱,而是坚强;不是卑微,而是伟大。因为他的理想还未实现,所以他选择忍辱负重;因为他的作品还未完成,所以他选择坚强地活。让那些流言蜚语在时间的分解下消融,让自己的作为在时间面前无悔。时间证明了一切,后人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个选择了生,一个选择了死,是巧合还是必然。答案不言而喻。他们虽然一个选择了生,一个选择了死,但他们却共同诠释了坚定不屈,在人格的魅力面前,生与死都同样显示了伟大,“站着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面不朽”,这正是他们无悔人生的写照,激励着后人将这种精神传承。
生命的礼物一个美国青年在—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骨脏分别移植给当地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睛给两个失明了的人作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4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便他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为天下人谋永福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他从小就立志要为天下人谋幸福,要推动满清王朝。因此,他从14 岁就积极投身革命,并当众宣称:“中国非命无以自强!”后来,他到了日本留学,并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11年,他回到故乡福达,召集同志赴广州参加起义,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不幸中弹受伤而被捕。在狱中,尽管受到严刑拷打,却表现得坚贞不屈,还积极宣传革除景政,建立共和,为公众谋取幸福的主张。敌人对他无可奈何,决定把他杀害。林觉民早就做好牺牲的充分准备,临刑前,他谈笑自若,英勇就义,年仅25岁。林觉民的—生是短暂的,但是,我们却从中看到一位革命者的高尚情怀。他在《与妻书》 中曾经这样写道:“……汝楼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性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可见,他是把“为天下人谋永福”看做人生的目标,并为此乐于奉献出自己的—切,乃至宝贵的生命。生命的真帝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细菌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一次,巴斯德听说有一艘船上乘客想了黄热病,就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一种细菌。有人劝阻他说:“你这样去是有危险的。”巴斯德毫不迟疑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实验。”并说:“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说完这些,他义无反顾地奔向了细菌流行的船只。
【我为什么登山】英国一名着名的登山家这样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对于登山家来说,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把登山运动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全力以赴。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人类才不断进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寻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南极探险中悲壮的一幕】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几乎同时开始了对南极的征服,当阿蒙森胜利班师后五个星期,斯科特才到达南极。虽然斯科特在向南极的进军中他已经知道了阿蒙森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将成为失败者而停止前进。在返回时因遇上南极早到的冬季被围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奥茨冻坏了双脚,行动艰难,为了不拖累大家,夜里独自走出帐篷,消失在暴风雪中。最后仅存的三位探险家体力严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无情的暴风雪让他们在又冻又饿又累中活活死去。临死前,斯科特还在写他的探险日记,他们至死都没有抛弃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标本。茨威格曾赞道:“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荆棘鸟的传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创来换取……【每条鱼都在乎】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过的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最近,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朋友说:我存在,并不仅仅意味着我活着,而应拥有生命质量;如果失去了生命质量,我选择死,就像安乐死一样,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结束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种选择死亡的方式是基于严肃的思考并能给生命带来升华,至少,它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我讨厌那种遇到些许压力就结束生命,这是逃避。更有甚者,以自杀作为要挟手段。这种人了结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带给他们的痛苦。挫折和愤怒是一种痛苦。结束它的最好方式是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死于谁手】江西萍乡的烟花作坊爆炸、焦作歌舞厅大火。四川合川沉船、武汉客机失事、多佛尔偷渡客惨死、江门烟花厂爆炸。河北霸州派出所长杜书贵当街掏出枪杀人还未终审,河南禹州的公安指导员刘德周又开枪杀死三人而后逃窜。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两幢摩天大楼成为一片废墟,阿富汗人家的墙壁上布满了像筛子眼一样密集的弹洞,还有杰宁难民营散发恶臭的一具具腐尸。【生命有价】姚丽,建行大庆分行的一名女营业员,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在报警无效的情况下,为避免被抢去更多的款额,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万多元钱。虽然事后她立即主动补交了这笔钱,单位还是对她实行了“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该行说得分明:“姚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最后,经过仲裁委裁决和法院判决,在舆论压力下,单位总算开恩为:开除党籍、记大过、赔偿损失。生命有价,最终自然演变成生命无价而不值分文,在各种各样美妙的旗帜下,肆意践踏、凌辱甚至扼杀生命。生命有价,骨子里反映的是一种漠视乃至无视生命的意识。【不残鸟雀】苏轼年少时,他的母亲不让儿童婢仆捕取鸟雀,因此,鸟也不怕人。几年间鸟雀筑巢在低枝,人可以低头看到巢中的雏鸟。又有四、五百只珍异的桐花凤鸟翔集其间。有人说鸟雀筑巢去人太远,就会招致蛇鼠老鹰的掠杀;人既不杀,自然接近人了。善待生命,能够取得异类的信任。【墓志铭也是文化】沈从文的墓没有气派的墓道、遮风档雨的墓亭,也没有坟包。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大块不规则的五彩石头,矗立在杂草丛生的地上。只见石头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隔了十来米的土坎上,是大画家黄永玉的题词:“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人性的光芒】在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一座史前时期的房址内,考古工作者新近发现了聚集着的14位死者,房址西南部死在一起的5人,其中有一年长者似用双手护卫着身下的4人;东墙壁下的一对母子,母亲倚墙跪坐在地上,右手撑地,左手将一婴儿搂抱于怀中,脸颊紧贴在婴儿头顶上。【梭伦为何哭泣】一位腐儒看见梭伦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说:“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么,那么,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这位圣者回答说:“就是因为不能挽回什么。”【琅玡柳】桓温北征时,经过金城,见到以前自己担任琅玡太守时所种的柳树,都已长到十围粗,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注解生命的文本】再平常的生命也包含着一个最重大的悬念:死亡。死亡永远与生命同在,没有死亡的虚无,就没有生命的丰盈。死亡使人世间平淡无奇的一切显得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优美。站在死亡的边缘,我们往往会更加眷恋生命,渴望生活。紧张与焦灼,幸福与忧伤,透彻与痴迷,恍惚与清醒,怀念与遥想,丰富的体验,奔流的思绪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盘旋,生命中的此时此刻是那么独特,那么无法逃避,那么惊心动魄!雨果在遗书中写到:“上帝、灵魂、责任,这三个概念对于一个人足够了。我抱着这个信念生活过,我也要抱着这个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义、良心,这就是上帝。”牛顿的遗言非常简洁,他对自己的最终评价是在浩瀚的真理之海面前拾到几枚贝壳的孩子。爱因斯坦不希望把自己的办公室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我的一切都将随着我一起死去”。但丁的临终遗言只有一句话:“转动太阳和地球的是爱”。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从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从创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于承受苦难和悲剧,生命便挣脱了自身的局限【歌德之死】歌德患有死亡恐怖症,他总是避免谈“死”这个词,他不能看殡葬事宜,如果有灵车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就会发怒。然而,他自己倒不怕死。一个春天的傍晚,他与爱克曼同看落日,对朋友说:“人活到75岁有时不免想到死亡。我想到死亡时心里倒非常平静,因为我相信我们的生命是不可毁灭的,会在来世延续下去。生命就像太阳一样,我们以为看见它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它仍在放射光芒。”在咽气以前,他叫道:“光明……再多一点光明!”最后,他紧紧抓住儿媳奥蒂莉厄的手不放,呼吸微弱地说:“不,小女人,就让我再抚摸一会儿你这只温柔的小手吧!”【契诃夫最后的话】契诃夫去黑林山的目的本想寻求身体的康复,结果却找到了死亡。施沃勒大夫让人把香槟送上楼来,契诃夫接过递给他的酒杯,转向他的妻子奥尔加:“我已很久没有喝香槟了。”他慢慢喝光杯里的酒,然后躺下,平静地死去【卢梭谈死】有一次,狄德罗到蒙莫朗西去看望卢梭,后者指着一个池塘说:“这就是我一再想跳进去结束自己生命的地方!”“你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狄德罗问“我把手伸进水里,但是我感到它太凉了!”他回答说【“那边真美”】1931年8月始,爱迪生生命垂危。临终前,他曾清醒过一会儿。“那边真美!”他说。【金圣叹的悲伤】金圣叹童年时在井边玩耍,随手将一颗石子扔进了井里,回到家里号啕大哭起来,大人问他原因,他说:有颗石子被丢进井里,想到它再也出不来了,所以痛哭。他的绝笔诗:“衙鼓催人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旅馆,今夜是宿谁家?”临刑前说:“杀头有如风吹帽。”【伊壁鸠鲁《关于死亡》】你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死亡的渴望中解放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一切罪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不存在了。【“我活过来了”】曾撰写《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的法国教士、宪法理论家西哀耶斯,被人们问及:1789年大革命时期做了些什么?他回答说:“我活过来了。”活过来,这是从一碗菜汤、半间席棚开始的琐屑的事情,还有活下去的愿望,有时强健有时纤微,然而她一直继续着。活过来的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他负有活过来的人的责任,上帝只能把此后的使命交给生者【红炉一点雪】有个深蕴禅机的句子,色彩鲜明,充满美感:红炉一点雪。雪花飘舞。有一片刚好落在火红的炉子上。在还没落下去之前,先把它“定格”。我们便发现它是“存在”的,虽然一瞬间,它立即融化,归于空寂无有。人的生命,不论长短,有像是这片雪花。它自天上洒下来,历程千万里,可以称为“长”;但飘落堆积姿态快速,不可能回头,也没时间仔细思考,便已经面临消失,故亦可以视作“短”。--一两秒?百数十载?熊熊炉火,不由分说,便吞噬它了。它存在过,却来不及留下任何痕迹当片片雪花你挤我攘地,争着投向艳色,也不过是场无谓的追逐。美,这倒是真的。【等待漂泊】生命为理想而存在生命不与平庸为伍这是怎样的诱惑!生命是自己手中一支笔理想是自己心中最美的歌,在广瀚的天宇上纵情地书写纵情地吟唱!悲壮而美丽!这是怎样的诱惑?【走向远方】生命也许就是一些年龄的经历。年龄的不同使我们有了生命的不同阶段,使我们的生命像一棵棵树木,有了年轮与四季,有了根与果实,有了幸福与痛苦。在每个生命的开端,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和可能性,而过了成长期以后,生命力就开始衰弱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希望与可能性都会越来越小。非洲的大象衰老了,会在象群不远处找一个地方自动躺下来。一头大象一天是要食掉好多水草的,躺下来的大象便不再食用周围的水草。它要把它们留给后代。它已经十分衰老了。衰老得奔跑不动了,蚊蝇在它的眼角处恣意飞舞,它疲惫的眼睛望着欢腾着生命景象的象群,看象群经过它的身边。年幼的象会用鼻子抚触它们的老祖父或老祖母的身体,仿佛在向它告别,然后它们从它的身边走远了。【生命的美丽】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理,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九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以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空,奄奄一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这是一个连上帝也祈求的统一。【回望生命灿烂依然】一扇完全失去窗框的水泥窗台上,一盆正在竞相绽放的秋海棠,在风里姹紫嫣红的摇曳。我默默注视着,良久,骤然醒悟,哦,这便是灿烂的生命,或许很快在冬季到来的某个早晨,就凋零了,可曾经生机勃勃在这世界上生存过,这便是生命的美丽。生命是脆弱的,人拥有了生命的同时,也拥有了苦难。于是,便有了嫣然好看的人生。偶尔,弯下脚去,去看那片被虫啄透的叶子,阳光毛茸茸透过生命的脉络,清晰的印衬出岁月痕迹,那种感动有着肺腑之痛。这便是生命的美丽。即使是残缺的人生。【一生有多长】生命其实是无法预知长度的,因为不可测,谁也说不清究竟是一百年还是几年几十年。我们可以设计人生目标,却不可以设计人生的长度,生命只有宽度,亦即质量值得我们去思量盘算。我们只有在它的宽度里发挥弹性,做有价值的人,生命就提高了倍数。【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其痛苦的生--接受宫刑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有异,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与个人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作是民族大生命的一环。舍小取大,故有欣慰之感。【人生当做一棵树】不痛苦就是快乐。这就是安乐死的社会一般意义。然而我想说,不痛苦并不意味着必然快乐。相对于死来说,活着才是快乐,哪怕活着的时候充满痛苦,人们也愿意选择痛苦地活着而不愿选择快乐地死去。就此我想多说一句:与其说安乐死,不如说安然死。安然是一种面对死亡痛苦的无奈选择;而安乐则是活着的人们毕生的一种主动追求。因此,我以为,人们在欣赏和肯定安乐死的时候,更应该欣赏和肯定安乐活。因为真正的坏了的前提,首先必须是活着;其次,就是活得要尽可能多一些快乐,而不是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好死不如歹活着。死,固然应该好死;活,为何就不能好活乃至更好地活着呢?少一些牢骚,少一些气盛,少一些虚妄的欲望,少一些俗事的干扰,少一些算计的烦恼,少一些无聊的虚荣,把人生就当作一棵树,有生就有死,有荣就有枯;扎根大地,只索取自己该索取的养料;;寒来暑往,默默接受大自然的安排;清风玉露,于它是痛快的洗礼;予绿荫于路人,养颐期于天年,如此大树,如此人生,其不安也乐哉!【名人的临终遗言】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被耳聋的痛苦折磨了二十多年,临终前只留下了这样一句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英国诗人济慈把他最后的思想表达在诗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长满了野菊花。”英国诗人拜伦已经厌倦了生活,并且因发高烧及长久未进食而消瘦无力,他轻声说道:“现在我想睡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看到大家都围绕在他身边哭泣,便大声说:“为什么哭?你们以为我是长生不死的吗?我原以为死亡要比这难受得多呢!”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死得很安详面对死神,他说:“我已经准备就绪。”法国着名戏剧家拉伯雷临死时说:“拉下帷幕吧,喜剧结束了。”《挪威的森林》: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我们无论怎样力图忘掉它都归于徒劳这点便是实证。因为在17岁那年5月一个夜晚俘获了木月的死,同时也俘获了我【美丽一次】在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及收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的花。让人惋叹的是,这种及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的工夫,它随母株一起香消玉碎。依米小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知识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只有一次,美丽只有一次一次,便足矣!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轰轰列列,一次的无悔人生……一次,仅一次,却需要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进取和力尽艰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尽一个人一世的光阴,毕生的精力!人生的路途远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漫的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不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生死之门】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生存着一种小鸟,叫莺鸟。莺鸟以一种叫蒺藜的草籽为食,但这种草籽浑身是锋利的硬刺,果肉被一层深深的内核包裹着,莺鸟要啄食到里面的果肉,可不是一件易事。它必须先把草籽顶在地上,又咬又拧,然后顶住岩石,上喙发力,下喙挤压,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壳弄掉,吃到果肉。许多啄不开草籽外壳的莺鸟被活活地饿死,只有少部分的莺鸟顽强地生存下来科学家对这种莺鸟做过研究,只有喙长达到11毫米的莺鸟,才能啄开草籽的外壳,求得生存;而喙长10。5毫米以下的莺鸟,因无法啄开草籽而活活地饿死。原来,莺鸟的生死之门,相隔仅仅是毫米!这使我想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成语,人生的命运和成败也是由细微差别决定的:一位考生,差0。5分,可能由此而落榜;一位运动员,差0。5秒,可能由此而与冠军无缘……如果说,莺鸟的喙长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生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既然我们知道生死之门有时相隔仅仅0。5毫米,我们何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使我们的生存之“喙”长一点,再长一点。它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的一生啊!【死亡暗示】非洲刚果有个黑人青年在朋友家作客,朋友准备了一只野鸡作为早餐。黑人青年的部落严禁吃野鸡,他就问朋友,早点是不是野鸡。朋友答,不是野鸡。黑人青年便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数年后,他们二人再次见面。那位朋友问他想不想吃野鸡,青年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巫师郑重警告过他绝不可以吃野鸡。朋友听了哈哈大笑,接着告诉他那次早餐吃的正是野鸡。谁知青年立即全身发抖,不到24小时便死去关于暗示使人致死的原因,曾有人从生理上加以解释,认为极度恐惧与极度愤怒引起的生理反应相似,两者都会使肾上腺素增加,并且减少身体某些部位的血液供应。由于血液供应减少时,红血球输送的氧也会相应地减少,毛细血管如果缺氧,血浆就会较容易地渗入血管周围的组织。倘使恐惧或愤怒状态延续过久,全身的血液流通量便会减少。这样会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血压降低会严重影响那些负责维持血流循环的器官的功能,于是血液流通量再减,进一步降低血压,任其发展下去便可致命
生死抉择 无悔人生历史的江河奔涌东逝,卷起千堆雪,卷轴了名利,卷走了虚无,却卷不走那些站立的风流人物;浪淘万粒沙,淘尽了繁华,淘尽了荣辱,却淘不尽那些明亮的不朽灵魂。是他们在生与死中坚毅地选择,或死而不朽,或生而伟大,如流星一般在历史的天空中炫然一现,成就的是自己的无悔人生,留给后人的是永久的精神之光。滔滔江水,如时光流逝。在那美丽的漓江水边,是屈子傲然的身影。鞠躬尽瘁,竭忠尽智,谁料月明多被乌云妨,人清总被世俗污,忠信却遭疑忌,正直反遇诽谤,穷苦倦极,忧愁幽思,怨生《离骚》。当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抱负终不得施展时,他选择了那清清的江水,来保全自己的高洁,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远离污浊。因为爱国之心赤诚热烈,不愿国家落入谗臣之手,所以选择忠言直谏;因为高洁之情坚定不移,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所以选择独立于世;因为不愿向敌人屈服,所以选择以死示志,因为不愿苟且偷生,所以选择随水而逝。屈原的死是用肉体的消亡来获得灵魂的永生,是用不朽的精神见证自我的价值。他如一只断线的风筝,悠然地栽入水中,精神之光却在后人的纪念中传递。时光流逝如滔滔江水,有人可以死的不朽,就有人可以生的伟大。太史公司马迁志在完成《史记》,于是他身陷囹圄,依然选择笔耕不辍;屡遭挫折,依然选择坚持不懈;遭受极刑,依然选择忍辱负重,用一根傲骨,支持着不倒下,不屈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选择的不是懦弱,而是坚强;不是卑微,而是伟大。因为他的理想还未实现,所以他选择忍辱负重;因为他的作品还未完成,所以他选择坚强地活。让那些流言蜚语在时间的分解下消融,让自己的作为在时间面前无悔。时间证明了一切,后人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个选择了生,一个选择了死,是巧合还是必然。答案不言而喻。他们虽然一个选择了生,一个选择了死,但他们却共同诠释了坚定不屈,在人格的魅力面前,生与死都同样显示了伟大,“站着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面不朽”,这正是他们无悔人生的写照,激励着后人将这种精神传承。
【我为什么登山】英国一名着名的登山家这样回答:“因为山在那里。”对于登山家来说,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把登山运动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全力以赴。人类不断探险的精神是永恒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探险精神,人类才不断进步,才有今天的文明。许多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对后来者,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意义。一个具备探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寻求新的征服目标,不断寻求人生的新境界和高度;相反,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南极探险中悲壮的一幕】1991年,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几乎同时开始了对南极的征服,当阿蒙森胜利班师后五个星期,斯科特才到达南极。虽然斯科特在向南极的进军中他已经知道了阿蒙森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将成为失败者而停止前进。在返回时因遇上南极早到的冬季被围困在冰雪之中,好友奥茨冻坏了双脚,行动艰难,为了不拖累大家,夜里独自走出帐篷,消失在暴风雪中。最后仅存的三位探险家体力严重透支,食物短缺,燃料不足,无情的暴风雪让他们在又冻又饿又累中活活死去。临死前,斯科特还在写他的探险日记,他们至死都没有抛弃所搜集到的35磅岩石标本。茨威格曾赞道:“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意志。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荆棘鸟的传说】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巨创来换取……【每条鱼都在乎】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过的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最近,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朋友说:我存在,并不仅仅意味着我活着,而应拥有生命质量;如果失去了生命质量,我选择死,就像安乐死一样,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结束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她的看法,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种选择死亡的方式是基于严肃的思考并能给生命带来升华,至少,它是对生命尊严的一种维护。我讨厌那种遇到些许压力就结束生命,这是逃避。更有甚者,以自杀作为要挟手段。这种人了结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带给他们的痛苦。挫折和愤怒是一种痛苦。结束它的最好方式是给痛苦一个去处,而不是给生命一个归处。【死于谁手】江西萍乡的烟花作坊爆炸、焦作歌舞厅大火。四川合川沉船、武汉客机失事、多佛尔偷渡客惨死、江门烟花厂爆炸。河北霸州派出所长杜书贵当街掏出枪杀人还未终审,河南禹州的公安指导员刘德周又开枪杀死三人而后逃窜。9•11事件中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两幢摩天大楼成为一片废墟,阿富汗人家的墙壁上布满了像筛子眼一样密集的弹洞,还有杰宁难民营散发恶臭的一具具腐尸。【生命有价】姚丽,建行大庆分行的一名女营业员,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在报警无效的情况下,为避免被抢去更多的款额,被迫向歹徒交出了一万多元钱。虽然事后她立即主动补交了这笔钱,单位还是对她实行了“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该行说得分明:“姚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应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最后,经过仲裁委裁决和法院判决,在舆论压力下,单位总算开恩为:开除党籍、记大过、赔偿损失。生命有价,最终自然演变成生命无价而不值分文,在各种各样美妙的旗帜下,肆意践踏、凌辱甚至扼杀生命。生命有价,骨子里反映的是一种漠视乃至无视生命的意识。【不残鸟雀】苏轼年少时,他的母亲不让儿童婢仆捕取鸟雀,因此,鸟也不怕人。几年间鸟雀筑巢在低枝,人可以低头看到巢中的雏鸟。又有四、五百只珍异的桐花凤鸟翔集其间。有人说鸟雀筑巢去人太远,就会招致蛇鼠老鹰的掠杀;人既不杀,自然接近人了。善待生命,能够取得异类的信任。【墓志铭也是文化】沈从文的墓没有气派的墓道、遮风档雨的墓亭,也没有坟包。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大块不规则的五彩石头,矗立在杂草丛生的地上。只见石头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隔了十来米的土坎上,是大画家黄永玉的题词:“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人性的光芒】在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一座史前时期的房址内,考古工作者新近发现了聚集着的14位死者,房址西南部死在一起的5人,其中有一年长者似用双手护卫着身下的4人;东墙壁下的一对母子,母亲倚墙跪坐在地上,右手撑地,左手将一婴儿搂抱于怀中,脸颊紧贴在婴儿头顶上。【梭伦为何哭泣】一位腐儒看见梭伦为了一位死去的孩子而哭泣,就向他说:“如果哭泣不能挽回什么,那么,你又何必如是哭泣呢?”这位圣者回答说:“就是因为不能挽回什么。”【琅玡柳】桓温北征时,经过金城,见到以前自己担任琅玡太守时所种的柳树,都已长到十围粗,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注解生命的文本】再平常的生命也包含着一个最重大的悬念:死亡。死亡永远与生命同在,没有死亡的虚无,就没有生命的丰盈。死亡使人世间平淡无奇的一切显得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优美。站在死亡的边缘,我们往往会更加眷恋生命,渴望生活。紧张与焦灼,幸福与忧伤,透彻与痴迷,恍惚与清醒,怀念与遥想,丰富的体验,奔流的思绪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盘旋,生命中的此时此刻是那么独特,那么无法逃避,那么惊心动魄!雨果在遗书中写到:“上帝、灵魂、责任,这三个概念对于一个人足够了。我抱着这个信念生活过,我也要抱着这个信念去死。真理、光明、正义、良心,这就是上帝。”牛顿的遗言非常简洁,他对自己的最终评价是在浩瀚的真理之海面前拾到几枚贝壳的孩子。爱因斯坦不希望把自己的办公室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我的一切都将随着我一起死去”。但丁的临终遗言只有一句话:“转动太阳和地球的是爱”。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从痛苦和不幸中分娩出思想,从创造和超越中享受生命的力量,生命敢于承受苦难和悲剧,生命便挣脱了自身的局限【歌德之死】歌德患有死亡恐怖症,他总是避免谈“死”这个词,他不能看殡葬事宜,如果有灵车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就会发怒。然而,他自己倒不怕死。一个春天的傍晚,他与爱克曼同看落日,对朋友说:“人活到75岁有时不免想到死亡。我想到死亡时心里倒非常平静,因为我相信我们的生命是不可毁灭的,会在来世延续下去。生命就像太阳一样,我们以为看见它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它仍在放射光芒。”在咽气以前,他叫道:“光明……再多一点光明!”最后,他紧紧抓住儿媳奥蒂莉厄的手不放,呼吸微弱地说:“不,小女人,就让我再抚摸一会儿你这只温柔的小手吧!”【契诃夫最后的话】契诃夫去黑林山的目的本想寻求身体的康复,结果却找到了死亡。施沃勒大夫让人把香槟送上楼来,契诃夫接过递给他的酒杯,转向他的妻子奥尔加:“我已很久没有喝香槟了。”他慢慢喝光杯里的酒,然后躺下,平静地死去【卢梭谈死】有一次,狄德罗到蒙莫朗西去看望卢梭,后者指着一个池塘说:“这就是我一再想跳进去结束自己生命的地方!”“你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狄德罗问“我把手伸进水里,但是我感到它太凉了!”他回答说【“那边真美”】1931年8月始,爱迪生生命垂危。临终前,他曾清醒过一会儿。“那边真美!”他说。【金圣叹的悲伤】金圣叹童年时在井边玩耍,随手将一颗石子扔进了井里,回到家里号啕大哭起来,大人问他原因,他说:有颗石子被丢进井里,想到它再也出不来了,所以痛哭。他的绝笔诗:“衙鼓催人急,西山日已斜,黄泉无旅馆,今夜是宿谁家?”临刑前说:“杀头有如风吹帽。”【伊壁鸠鲁《关于死亡》】你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死亡的渴望中解放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一切罪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不存在了。【“我活过来了”】曾撰写《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的法国教士、宪法理论家西哀耶斯,被人们问及:1789年大革命时期做了些什么?他回答说:“我活过来了。”活过来,这是从一碗菜汤、半间席棚开始的琐屑的事情,还有活下去的愿望,有时强健有时纤微,然而她一直继续着。活过来的未必是最优秀的,但他负有活过来的人的责任,上帝只能把此后的使命交给生者【红炉一点雪】有个深蕴禅机的句子,色彩鲜明,充满美感:红炉一点雪。雪花飘舞。有一片刚好落在火红的炉子上。在还没落下去之前,先把它“定格”。我们便发现它是“存在”的,虽然一瞬间,它立即融化,归于空寂无有。人的生命,不论长短,有像是这片雪花。它自天上洒下来,历程千万里,可以称为“长”;但飘落堆积姿态快速,不可能回头,也没时间仔细思考,便已经面临消失,故亦可以视作“短”。--一两秒?百数十载?熊熊炉火,不由分说,便吞噬它了。它存在过,却来不及留下任何痕迹当片片雪花你挤我攘地,争着投向艳色,也不过是场无谓的追逐。美,这倒是真的。【等待漂泊】生命为理想而存在生命不与平庸为伍这是怎样的诱惑!生命是自己手中一支笔理想是自己心中最美的歌,在广瀚的天宇上纵情地书写纵情地吟唱!悲壮而美丽!这是怎样的诱惑?【走向远方】生命也许就是一些年龄的经历。年龄的不同使我们有了生命的不同阶段,使我们的生命像一棵棵树木,有了年轮与四季,有了根与果实,有了幸福与痛苦。在每个生命的开端,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和可能性,而过了成长期以后,生命力就开始衰弱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希望与可能性都会越来越小。非洲的大象衰老了,会在象群不远处找一个地方自动躺下来。一头大象一天是要食掉好多水草的,躺下来的大象便不再食用周围的水草。它要把它们留给后代。它已经十分衰老了。衰老得奔跑不动了,蚊蝇在它的眼角处恣意飞舞,它疲惫的眼睛望着欢腾着生命景象的象群,看象群经过它的身边。年幼的象会用鼻子抚触它们的老祖父或老祖母的身体,仿佛在向它告别,然后它们从它的身边走远了。【生命的美丽】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理,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九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以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空,奄奄一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这是一个连上帝也祈求的统一。【回望生命灿烂依然】一扇完全失去窗框的水泥窗台上,一盆正在竞相绽放的秋海棠,在风里姹紫嫣红的摇曳。我默默注视着,良久,骤然醒悟,哦,这便是灿烂的生命,或许很快在冬季到来的某个早晨,就凋零了,可曾经生机勃勃在这世界上生存过,这便是生命的美丽。生命是脆弱的,人拥有了生命的同时,也拥有了苦难。于是,便有了嫣然好看的人生。偶尔,弯下脚去,去看那片被虫啄透的叶子,阳光毛茸茸透过生命的脉络,清晰的印衬出岁月痕迹,那种感动有着肺腑之痛。这便是生命的美丽。即使是残缺的人生。【一生有多长】生命其实是无法预知长度的,因为不可测,谁也说不清究竟是一百年还是几年几十年。我们可以设计人生目标,却不可以设计人生的长度,生命只有宽度,亦即质量值得我们去思量盘算。我们只有在它的宽度里发挥弹性,做有价值的人,生命就提高了倍数。【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其痛苦的生--接受宫刑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有异,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与个人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把自我的小生命看作是民族大生命的一环。舍小取大,故有欣慰之感。【人生当做一棵树】不痛苦就是快乐。这就是安乐死的社会一般意义。然而我想说,不痛苦并不意味着必然快乐。相对于死来说,活着才是快乐,哪怕活着的时候充满痛苦,人们也愿意选择痛苦地活着而不愿选择快乐地死去。就此我想多说一句:与其说安乐死,不如说安然死。安然是一种面对死亡痛苦的无奈选择;而安乐则是活着的人们毕生的一种主动追求。因此,我以为,人们在欣赏和肯定安乐死的时候,更应该欣赏和肯定安乐活。因为真正的坏了的前提,首先必须是活着;其次,就是活得要尽可能多一些快乐,而不是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好死不如歹活着。死,固然应该好死;活,为何就不能好活乃至更好地活着呢?少一些牢骚,少一些气盛,少一些虚妄的欲望,少一些俗事的干扰,少一些算计的烦恼,少一些无聊的虚荣,把人生就当作一棵树,有生就有死,有荣就有枯;扎根大地,只索取自己该索取的养料;;寒来暑往,默默接受大自然的安排;清风玉露,于它是痛快的洗礼;予绿荫于路人,养颐期于天年,如此大树,如此人生,其不安也乐哉!【名人的临终遗言】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被耳聋的痛苦折磨了二十多年,临终前只留下了这样一句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英国诗人济慈把他最后的思想表达在诗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长满了野菊花。”英国诗人拜伦已经厌倦了生活,并且因发高烧及长久未进食而消瘦无力,他轻声说道:“现在我想睡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看到大家都围绕在他身边哭泣,便大声说:“为什么哭?你们以为我是长生不死的吗?我原以为死亡要比这难受得多呢!”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死得很安详面对死神,他说:“我已经准备就绪。”法国着名戏剧家拉伯雷临死时说:“拉下帷幕吧,喜剧结束了。”《挪威的森林》: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不是生的对立面。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我们无论怎样力图忘掉它都归于徒劳这点便是实证。因为在17岁那年5月一个夜晚俘获了木月的死,同时也俘获了我【美丽一次】在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及收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的花。让人惋叹的是,这种及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的工夫,它随母株一起香消玉碎。依米小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知识自然万千家族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只有一次,美丽只有一次一次,便足矣!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轰轰列列,一次的无悔人生……一次,仅一次,却需要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进取和力尽艰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尽一个人一世的光阴,毕生的精力!人生的路途远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漫的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不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生死之门】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生存着一种小鸟,叫莺鸟。莺鸟以一种叫蒺藜的草籽为食,但这种草籽浑身是锋利的硬刺,果肉被一层深深的内核包裹着,莺鸟要啄食到里面的果肉,可不是一件易事。它必须先把草籽顶在地上,又咬又拧,然后顶住岩石,上喙发力,下喙挤压,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壳弄掉,吃到果肉。许多啄不开草籽外壳的莺鸟被活活地饿死,只有少部分的莺鸟顽强地生存下来科学家对这种莺鸟做过研究,只有喙长达到11毫米的莺鸟,才能啄开草籽的外壳,求得生存;而喙长10。5毫米以下的莺鸟,因无法啄开草籽而活活地饿死。原来,莺鸟的生死之门,相隔仅仅是毫米!这使我想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成语,人生的命运和成败也是由细微差别决定的:一位考生,差0。5分,可能由此而落榜;一位运动员,差0。5秒,可能由此而与冠军无缘……如果说,莺鸟的喙长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生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既然我们知道生死之门有时相隔仅仅0。5毫米,我们何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使我们的生存之“喙”长一点,再长一点。它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的一生啊!【死亡暗示】非洲刚果有个黑人青年在朋友家作客,朋友准备了一只野鸡作为早餐。黑人青年的部落严禁吃野鸡,他就问朋友,早点是不是野鸡。朋友答,不是野鸡。黑人青年便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早餐。数年后,他们二人再次见面。那位朋友问他想不想吃野鸡,青年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巫师郑重警告过他绝不可以吃野鸡。朋友听了哈哈大笑,接着告诉他那次早餐吃的正是野鸡。谁知青年立即全身发抖,不到24小时便死去关于暗示使人致死的原因,曾有人从生理上加以解释,认为极度恐惧与极度愤怒引起的生理反应相似,两者都会使肾上腺素增加,并且减少身体某些部位的血液供应。由于血液供应减少时,红血球输送的氧也会相应地减少,毛细血管如果缺氧,血浆就会较容易地渗入血管周围的组织。倘使恐惧或愤怒状态延续过久,全身的血液流通量便会减少。这样会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血压降低会严重影响那些负责维持血流循环的器官的功能,于是血液流通量再减,进一步降低血压,任其发展下去便可致命
知与行
言出必理。过去有一句话叫“言出必行”,师父现在对你们要求不高,言出必理,就是说,我今天讲出来的话,你们必须去理它,虽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记在心上,所以,让人可以接受,让人觉得你有信用,无懈可击,没有让人家觉得你在说 谎、吹牛,你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人家。
一个人如果改掉自己身上的恶 习,来弘扬自己身上的善行,那么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善。如果这个人不懂得改掉自己的恶 习,那么你的善行会越来越少,恶 行会越来越多,以后你就会成为一个恶 人。一个人如果不绮语,不偏,就会让智人所爱。
师父跟你们讲,要懂得无有虚妄,就是永远不要虚啊,虚假的虚啊,妄就是吹牛,空头支票。又是虚伪,又是妄语,这种人会有人天威 德吗?一个家长也好,一个做 官的也好,整天吹牛,哪有什么德啊?你看看我们澳大利亚,竞选的时候这个说,如果我当选了州长,我马上开通这条铁路线,选上了,可是铁路线开通了吗?还是没有开通。他有威信吗?没有威信,被人家轰下 台了。所以,政 客被人家看不起,因为政
客常说 谎啊。
要懂得,把智慧用在生活当中,你就即得如来真 实语。就是说,你只要在生活当中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讲话,我今天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我做错了我就承认,你就即得如来 真 实语。菩萨是不是说真话的?如来就是你本来的佛性。说真话的人是不是自然啊,小孩子为什么容易得到大人的谅解?因为他真 实啊,做错事情,爸爸妈妈说:没有关系,下次当心一点好了。他就恢复他的如来本性。
师父跟你们讲,要珍惜不坏身。如果你经常珍惜自己的一点一滴,不说 谎,不做恶 事,不做坏事,无人能够加害你啊。你为什么看见警 察就害怕?因为你闯了红灯啊,那是因为你的心中平时有恶 习。师父教你们要懂得,要保证不坏身 体,无坏的意念,不说 谎 话,就不会有人能够害你了。被抓进去的人,你去问他:是谁害了你?他最后一句话说:是我自己害死了自己。对不对?那你为什么会自己害自己呢?不是谁都是很自私的吗?
因为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了,你才会害自己。师父希望你们坐在下面的每个人都听进去,你就能接受菩萨的智慧,接受菩萨的能量。要认识到,我不能再做坏人了,我们过去做过太多的坏事,我们过去做过太多的错事,你们女的做了太多的坏事,你们男的做了太多的恶 事,你们今天跟着师父如果还要动坏脑筋,还要整天地妄语,你们是跟菩萨在开玩笑啊。明白吗?
所以,一个人不坏身,无人能害你,你就不会害眷属。师父跟你们讲得很深啊,什么叫害眷属?夫 妻两个,一个经常吃活鱼,一个不吃,最后一个早死,一个还活着,死的人是不是害了活着的人啊?你是不是害了眷属?如果你经常讲妄语,经常做坏事,你受报了,你生了癌症,对方要照顾你、伺候你,你是不是害了家人?你以为你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所以,你要好好地学佛,好好地做善人,没有人能够害你,没有人能够破 坏你的家人和睦。你只要在家里实实在在地过日子,没有人会破 坏你的家庭。很多人就是因为家里天天吵架,人家才会进你的家庭,对不对啊?讲到底,还不是你自己害了你自己的家庭吗?
要有信 誉,还本性,业才能清。什么叫还本性?你把本性拿出来了,实际上就是还给你了,等于找到了本性,本性还给你之后,你的业就清了。举个简单例子,你有一笔钱存在海外,你在澳洲已经欠人家的钱了,你千方百计地想把海外的这笔钱取出来,你取不到,你就是一个带业者,就是一个欠人家债的人;等到你找到了这笔钱,你就不欠债了,而且是一个富有的人。你们找到了自己的良心、本性,你们身上所有的恶 习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你找不到这个佛性,你就是一个恶 人,你就是一个带业者。
师父希望你们要生起坚固的心,不要破 坏自心的法喜,就是说,学佛的人要坚定自己的意志;不要破 坏自心法行,就是自己的良心在佛法上的行为,因为你的心在运作着,学佛,佛就是法,“自心法行”,就是我自己在学佛的行为道路上,行为要坚固。我们不能对善知识不恭敬,就是说,如果你不能收敛自己、狂傲,那么,你就会对善知识不恭敬。这个“善知识”指的是你的领路人,你的领航人,你的师父,给你传授正确佛 学知识的人等。
一个善代 表着你没有恶,所以,任何一部大经里面,首先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你们能够做得到吗?这个人只要是善男子,他一定是一点恶都没有的。你们是善女人吗?你们的恶太多了,你们称不上一个善女人啊,一点恶都没有,那才称得上是善。对善知识,比如对你们的师父要尊敬,不要以为自己学了一点佛法,就狂傲,不懂得收敛。
要离开恶口,坚决不能骂人,得言出受益。就是说,你只要自己讲出来的话,你一定要让自己受益,也要让人家受益。师父现在跟你们讲课,师父自己受益了吗?受益了。你们受益了吗?你们也受益了。言出必理。过去有一句话叫“言出必行”,师父现在对你们要求不高,言出必理,就是说,我今天讲出来的话,你们必须去理它,虽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记在心上,所以,让人可以接受,让人觉得你有信用,无懈可击,没有让人家觉得你在说 谎、吹牛,你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人家。
一个人如果改掉自己身上的恶 习,来弘扬自己身上的善行,那么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善。如果这个人不懂得改掉自己的恶 习,那么你的善行会越来越少,恶 行会越来越多,以后你就会成为一个恶 人。一个人如果不绮语,不偏,就会让智人所爱。“智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比如今天老板跟你说:小李,你谈谈你的看法吧?他如果能够谈出来个一、二、三,老板一听,感觉实事求是,好了,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喜欢你,因为你没有绮语,没有偏,本来应该这么说的,你就会被智人所爱。
你们这里很多人讲话就是经常偏的。明明做错了事情,你们以为是好,实际上是害了人家。你们帮助孩子说好话,实际上是害他。你们在观音堂就要指出人家身上的毛病,你们是在帮助他,不是在害他。你们今天所有坐在下面的小青年,如果师父不讲你们的毛病,你们不知道你们都是有很多坏习惯的人,就是因为师父整天讲你们的毛病,改正了,你们才会被人家看成是好人。师父讲话是留有余地的,被人家看成是好人,也就是说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以智慧回答和众生结缘,就是要用智慧来回答问题,来跟众生结缘,得人天威 德最甚。一个人有威信,就是因为他不说 谎。这个人不说 谎,才会有威信啊,过去说 谎的人,谁有威信?如果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说 谎吹牛的人,这个人会有威信吗?天上会给他威信吗?人天威 德没了,没有这个威 武,没有这个德性。犹如一个长辈整天吹牛,小孩子会对他不尊敬:爸爸,你不要吹牛了。——你哪来的威 德啊?
师父跟你们讲,要懂得无有虚妄,就是永远不要虚啊,虚假的虚啊,妄就是吹牛,空头支票。又是虚伪,又是妄语,这种人会有人天威 德吗?一个家长也好,一个做 官的也好,整天吹牛,哪有什么德啊?你看看我们澳大利亚,竞选的时候这个说,如果我当选了州长,我马上开通这条铁路线,选上了,可是铁路线开通了吗?还是没有开通。他有威信吗?没有威信,被人家轰下 台了。所以,政圌客被人家看不起,因为政
客常说 谎啊。
师父希望你们真心实 修地学,不要浪费自己的慧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打妄语,人身上 任何一个小毛病可能都会害了我们一生。师父上次说,一位爸爸一个耳光把孩子的耳朵打聋了,就是这个小孩的妄语让她父亲一辈子后悔。有时候真的不能乱讲话,情愿少讲话,也不能乱讲、瞎讲,嘴巴的话一出来,代 表你这个人几斤几两啊。很多女孩子长得漂漂亮亮的,站在那里不讲话,人家男的就想引她讲话,你知道为什么吗?他要掂掂你的份量啊。嘴巴里话一出来,代 表你这个人有没有份量。
师父天天跟你们讲人间法 理,就像一个父亲一样,不停地给你们指出身上的毛病,你们要懂得感恩 师父,要懂得师父是真正地帮助你们,是为了你们好,如果你们不改身上的毛病,你们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吗?任何一个小小的毛病都可能置人于死地,也就是说,身上不能有毛病,任何一个小毛病都可能引发一个大毛病。师父看你们左不对、右不对,师父讲出来,你们一定要接受。实际上师父讲的这个毛病对你来讲不一定很严重,但是时间长了就危险了,可能会产生大毛病。
而且师父在讲你的时候,就是在培养你们能够忍辱精进,现在这个社 会没有人肯讲人家缺点的,因为没有人肯接受人家意见。
这个世界太复杂,这个世界太不完美,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奈,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烦恼,不修心怎么改啊?举个简单例子,风沙太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你不把自己的眼镜戴上,不把防沙的围脖戴上,你就会沾染上风沙。你在这个社 会当中,你不让自己干净、学佛,你就会沾染上很多的恶 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能改,没有第二条路。就像开车一样,我们在往前开的时候,为了不开错路,我们只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向,一会儿左一点,一会儿右一点,才能开到彼岸,没有一条路是近道。
你们去看看,走近道的最后还是远道。我们开车时常常想,这条路没有走过,从这里走过去可能会近一点,我们经常会想当然,最后越开越远,而且可能还找不到路。你们每一个人比师父都更有体会,有时候越着急,时间越不够,非要找一条路,结果找到一条死胡同。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
他就想找一条近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这条近路害死他。人生难道不是这样吗?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师父希望大家要常生感恩心,谢谢观世音菩萨。
凡事都有其意义所在,旅行也是如此。所谓“行而知之”,道出旅行的旨趣,似乎并不是在于繁荣的街区、豪华的酒店、高档的商品,以上种种皆无法称之为旅行的意义;旅行的旨趣,仿佛是只有行走于那片土地时,方能感受到的独一无二的气息,或许这才是旅行意义,行而知之。 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因如此,我去过不少地方旅行。其中一次,我去了敦煌。 到达时已经是八点左右,天却是刚要暗下来。踏上敦煌土地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大漠吹刮来的尘埃,夹杂着包含厚重历史的沙粒,席卷着沉淀千年艺术的碎石,弥漫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气息。从绘满飞天的灯罩里散发出缕缕幽光,犹如在追逐西沉的太阳,那么轻描淡写,就好像历史一样。我从未见过哪个城市是同敦煌般,于是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它。 在此处,处处可见千佛与飞天,但这些都不是令我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最独一无二的东西——那比这更加美妙。 沙洲夜市,简直和故事中描述的斯卡布罗集市别无二致,琳琅满目的商品比比皆是。我和妈妈流连在这里,不觉来时的路,便在夜市上四处转悠,找人询问。正巧看见一个卖瓜摊位,其中有许多是我至今叫不出名字的。当时是酷暑,即便到了晚上依旧火伞高张,我们便想买个瓜带回旅馆。 “老板,这瓜多少钱一斤啊?”妈妈随手拿起一个瓜,用手拍了拍。 “不按斤卖,按个卖的!”老板笑呵呵地答道,“你拿的那个品种还没到季节呢,现在不甜,这个时候这种才甜!”说着抱起一个白白净净的瓜给我们看。 “哎?这是什么品种的瓜啊?”望着那没见过的瓜,我不禁脱口而出。 老板看着我笑道:“外地来的吧?这是银帝白兰瓜,甜得狠呢!” 妈妈看起来似乎不太相信老板的话,目光还停留在那些我们认识却不应季的瓜上面。瓜摊的老板则是仔细地浏览每一个银帝白兰瓜,半晌,似是精心地挑出了两个,选了一个切下两块;然后又从妈妈看着的那种瓜里挑了一个出来,同样切下两块,对我们说:“来尝尝,我不人的!”于是,我和妈妈拿起瓜一尝,银帝白兰瓜果然奇甜无比,就打算买一个。本以为老板会把那个切过的卖给我们,结果那却拿出原先挑出来的那个完整的瓜,以15元卖给了我们——没有算切过的那两个瓜的价钱! 这对于我来说,基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曾我经听过某广告的词说:“山美水美,人更美。”事实上,敦煌就给我这样的感觉。这是踏上这片土地以前前所未有的感受。 行而知之,行走于这片土地你才能知道它,感知这片土地独特的气息……
思想与行为好久没有给书室添砖加瓦,要不,也不会感到这段日子过得是极其的乏味和空虚呢?昨天晚上去余秋雨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他最近写的一篇关于小时候阅读的故事.当时我留下的评论是"也许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不妥,但如果没有那时就有的一份对书的执着,又何来今天的余秋雨呢?"今天在同学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学校的书店.本打算看看就走,因为真的好久都没有买书的概念了.书架上的新书固然很多,熟悉的陌生的,国内的国外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虽然现在学的是与文学有些偏歧的专业,但还是难以说服内心的那份初衷.<<人性的优点>>就是我最后决定请回来的新朋友.同学说,你刚开始不是要买那本与这相反的<<人性的弱点>>吗?我给他的回答是,也许看那本书容易让人萌生悲观的情绪,还是看积极一点的好.当然,戴尔.卡耐基的书,我也没有看过,也不知道他在里面表达是怎样的思想?之所以选择奥格.曼狄诺,是他的一句话感动了我:希望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一个人若是没有希望,他绝对不会去计划做任何事,最后也必然一事无成.行为是思想的花,欢乐与悲伤是思想的果;一个人到底能收获甜蜜的果实,还是收获苦涩的果实,都取决于播下的种子.说得太好了.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等你长大以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长大的以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事实证明父亲的忠告.中午朋友在电话里说,生日就要到,问我要送什么礼物?这个生日很特别,过了这个生日,她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我也不知道送什么好?也许不能给她太大的惊喜,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好了.曼狄诺说;人是自己品质的培养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运的构筑者.这是一个明白无误的道理.自古国人就讲内在的修养,先贤孔孟还有那么多集大成者,无不是从自身修养做起.更何况我们这些文化精髓的追寻者呢?
在我生长的时代,如果人们谈到一个人说他爱做白日梦,那便是再糟糕不过的评价了。所以人们耻于做白日梦,更有不屑于这些梦想家的习惯,人们视这些梦想家为社会的蛀米虫,视那些白日梦为遥不可及华而不实的泡沫。而我想说的而偏偏与此背道而驰,生活中需要会做白日梦的人,他们恰恰能拯救被现实所抛弃的最重要的东西。首先,最可贵的一点会做白日梦的人一直守着梦想。谈到梦想这种东西,大部分的中国人是不明晰的,有的说什么是梦想,有的人则装出一副很懂这一词汇的样子,告诉我他的梦想是两年内买房三年内买车,五年内娶媳妇,我说得了吧,那才不是梦想,充其量只是一个目标罢了,中国人早已忘记了梦想,视一种华而不实糜烂的生活叫做梦想。69岁爱做白日梦的菲兹杰拉德,知道是什么是梦想。她从一个社会基层的超市收银员摇身变成了英国文学奖的获的者,这让人们很是吃惊,当人们询问她如何做到如此,老太太的回答却简短极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在做超市收银员之前做过书店的理货员,也永远没忘记我想成为一名作家。”这才是我所说的梦想,它是由目标堆积而成的,即使你说你确信找到了梦想,也不要因为功成名就而遗忘了菲兹杰拉德的白日梦,一切在近期看来非常遥远并不是二年三年五年可以达到的梦想就都是白日梦罢了。梦想会指引一个人奋斗,是一个人心灵充实而不被糊涂的现实主义打垮,但那么远几个人会坚守梦想,于是出现了太多太多梦想成为歌手中的人去当了商人;梦想成为作家的人当了语文老师。会做白日梦的人却有一种坚持,他们傻却坚持可望不可即的事,即使人们讽刺了他们的梦想,即使所有的鲁迅都拿着锋利的笔写着孔乙己,他们的坚持总会有营造奇迹的一天,到那天所有人又回过头来惊讶赞叹视他们为励志达人,那不过是他们忘了如何做白日梦,忘了坚持一直守着白日梦罢了,人们抱怨自己未有成名成家,抱怨,生活与梦想背道而驰,那不妨做做白日梦。再者,会做白日梦的人有信仰,他们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他们知道什么污秽。他们在不断寻找一种理想的生活。我一辈子不会忘记川端康成写的《伊豆的舞娘》。小舞女的这种身份卑贱随时会被社会中的各种人污染,而作者却把她写得如此干净,干净到仿佛山野里初开的百合花,又仿佛下雨天刚落下的一滴晨露。一切都太美好,一切都太虚假,生活中不会有任何一个舞女的妈妈如此正直的去捍卫一个纯洁的童话,不会有任何一个那个时代的学生不嫌弃游行艺人。总之,作者在做白日梦,他塑造了一个过于干净的世界,但正因为这样一个美好的塑造,现实中人们渴慕这样一个身份平等的世界,追寻着正义的舞女的妈妈,也想再见一次,在现实社会中再见一次被吞没的天真的小舞女。做白日梦的人在启发人们寻那样理想的世界,挽留他们从现实的黑暗中过来停一停,做白日梦的人还尚有良心,还尚懂得什么是美好的。他们的世界不犯罪,于是他们也不犯罪,没有人去打破白日梦,这便让人希望多一点,哪怕多一个人也好,难道你不想吗?不妨做做白日梦,让每个人都有信仰,明事理,也就没那么多奸邪的事发生,黑暗便会远离。最后一点,做白日梦的人乐观,不会被挫折打倒。在前不久的伦敦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决赛上世界排名后第一的丁宁因为裁判的不公委屈的哭了,她说裁判影响她的发挥,她说从来没想过第一次奥运会会如此。然而在过后不久,男子乒乓球决赛结果也出来了,参加了奥运会三次的王皓仍然拿了银牌,十二年的努力未有成果,他却不哭,当了千年老二的他也不哭,还笑着说:实力还有差距,但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战胜他的。既然是裁判不公,那你自然有下一个四年以后,而现实主义的人不愿等待,他们也许想和未来对手会变强吗?未来我会遇到那样的裁判吗?没有人在此刻仍向王皓那样做白日梦吗?他幻想十二年之后还有, 四年,再然后还有四年,那又为什么要哭,为什么要像所有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人一样。不妨做做白日梦,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生活也没必要让你哭泣。这便是你们所不屑的梦想家,那些做的白日梦的人,他们有着目前无比的困难的梦想,但他们有着你们这群现实压垮的人所没有的东西,他们坚持梦想,他们有信仰,他们乐观面对挫折,他们还在改变世界。不妨做做白日梦,因为此时我们面对的现实没了这些白日梦才是华而不实,才是腐化的泡沫。
赵括的纸上谈兵
漂亮得并不见得是善良的,丑陋的也并不见得是善良的,不能因为一面的容貌而确定它是好的还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