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佛手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佛手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佛手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佛手香橼是佛手芸香科佛手柑的干燥品。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佛手香橼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疏肝理气,增强体质等功效,佛手柑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佛手香橼中所含的佛手多糖对增强体质有明显的作用,适宜体质虚弱者食用。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李艳如 主治医师 姜 楠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高达70%,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惊恐易怒、心悸失眠、头晕、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属于“郁证”范畴,病因是由于体弱、肾精亏虚,肾水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郁火旺而发病,脾虚痰湿阻滞又使病情加重。治疗多采用疏肝理气和中的方法。在此介绍一款代茶饮,帮助改善症状。 取陈皮6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混合在一起,开水冲泡30分钟后即可饮用。每次味道淡后可更换,每日更换2~3次。 方中,绿萼梅又叫白梅花,归肝、胃经,气味清香,具有疏肝和胃、调畅气机的功效。《百草镜》记载绿萼梅“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擅长各种心身疾病的治疗。佛手自古有“仙果”之称,归肝、脾、胃经,具有疏肝理气、和中化痰的功效,治疗胸胁胀痛、胃脘胀满、不思饮食有良好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佛手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缓心率、降低血压、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陈皮,归脾、肺经,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三者均为理气药,且气味清香,共同发挥疏肝理气和中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明显的更年期人群。 患者及亲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研究显示,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的态度和语言,以及让患者充分宣泄情绪,可以改善更年期诸多症状。适当运动锻炼有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平时可以听听音乐,音乐疗法能舒缓心情,改善焦虑紧张的情绪。

佛手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经;芳香行散。具有梳肝理气,和中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肝胃不和,脘痛胀痛,嗳气呕吐,泻痢后重,咳嗽痰多。

一、佛手的药理作用佛手具有治疗胃痛以及恶心的作用,对于一些常常出现胃痛的患者来说,不妨多吃佛手来治疗胃痛。同时一些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出现胃溃疡的患者,也可以服用佛手来起到解除胃部痉挛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部的疼痛。而一些出现十二指肠部位的痉挛或者是炎症,也可以通过服用佛手达到祛除痉挛和止痛的作用。这一类药物在服用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缓解胃胀胃不舒服的情况,即使是妊娠期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服用佛手也是能够起到缓解恶心的作用。二、佛手的功效1、平喘作用在佛手当中具有柠檬油素,你呢巩固有效地缓解气管收缩的情况,对其有对抗性的作用。能够让患者达到抗过敏的活性,能够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的哮喘。因此一些出现过敏性咳喘的患者,不妨多服用佛手,达到缓解咳喘的作用。2、解除痉挛患者在服用佛手之后,能够有效地解除痉挛。在临床的实验当中,佛手能够有效延长小白鼠惊厥致死的时间,能够有效地抑制小白鼠被电刺激而导致的痛觉的反应,能够减少其扭体反应的次数,有效缓解身体痉挛。3、保护心脏健康适当地服用佛手,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因为在佛手当中有提高人体耐缺氧的能力,能够对心肌缺血具有很不错的保护作用,另外对于一些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适当地服用这一类药物,也是能够使得心脏健康得到保护。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想写好论文,就要从定一个好的题目开始。以下是我分享的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学习吧!

一、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

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X作用的体外研究

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

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

二、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现状论文主要内容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具有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积极探寻符合我国国情,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系统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要课题。

对于肝癌的认识,中医认为属于“症瘕”“、积聚”、“黄疸”、“肝积”的范畴。已有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能有效稳定病情,减轻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另一方面治疗费用相对低廉。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及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脾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结而成积。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合益气健脾和疏肝理气,并与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减毒增效之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柔肝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经常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较多为“有毒”中药及活血化瘀中药。

“有毒”中药与肝癌治疗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因此“以毒攻毒”为重要治疗方法,即用峻猛中药以攻邪。历代医家有颇多论述,如虞抟《医学正传》中“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1],明代罗天益《卫生宝鉴》“凡治积非有毒之品攻之则不可”[2]。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也经常应用,常用的此类中药有、蜂房、全蝎、水蛭、蜈蚣、蟾蜍、守宫、常山、半夏、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附子和乌头等。

活血化瘀中药与肝癌治疗 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候,历代医家常从气血运行失常而致气滞血瘀来探讨肿瘤形成的病机。如《圣济总录》认为“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应投隙,瘤所以生”[3]。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4]。

因此行活血化瘀也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常用中药有丹参、赤芍、三棱、水蛭和等。

中药治疗肝癌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乏与肝癌相关病症的治疗,这些相关病症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对应是否精确还值得商榷。加强文献学的进一步细化整理研究是深入发掘中医治疗肝癌理论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中医治疗肝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2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机制,筛选抗肿瘤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药复方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历代古方中可用于肝癌治疗的中药复方较多,临床上常常根据肝癌的不同证型,选取与之对应的方剂进行加减治疗。如李江等[5]通过研究证实,采用水煎法、梯度乙醇提取法及醇水法从小柴胡汤中获得的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季幸姝等[6]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蛋白及FIEN编码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 kt水平的降低和PT EN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杜标炎等[7]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进一步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 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中药复方治疗肝癌的疗效不可否认,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使其作用机制难以应用单一的药理途径阐明。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个体化诊疗要得到推广,必须进行具有统计学说服力的临床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应使临床研究对象的选取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使中药复方规范化,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中药治疗作用产生的人体综合生物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增强中药治疗肝癌有效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单味中药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药单体能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抗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陈小义等[8]研究发现, mol/L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 772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1wafl/cipl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同时受P21wafl/cipl调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提示中药可通过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和抑制其增殖而发挥抗癌效应。黄应申等[9]以10 mmol/L脂蟾毒配基处理Bel 7402细胞24 h后,发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脂蟾毒配基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Caspase 3蛋白活化,抑制Bcl 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黄炜等[10]探讨了18 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Bel 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揭示二者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魏志霞[11]研究发现,川芎嗪可提高SMMC7721/多柔比星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增强多柔比星作用,表明从中药筛选出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是可能的。

何芳等[12]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g3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明显降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人参皂苷Rg3与As203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罗明等[13]通过采用腹腔注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观察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和血清ALT、GGT、ALP 的变化,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组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ALT、GGT 明显低于模型组(P<)。而 ALP 升高,说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延缓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形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较中药复方研究更为深入,其原因在于相对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对容易确定,其量效关系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较中药复方易进行。目前的问题之一在于此类研究较多采取的是某味中药的提取物。尽管提取物能在某一方面说明该味中药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但表现的生物学效应与该味中药相比有多少差距尚不能明确;另一方面单味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往往是发现了某一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效应或临床疗效,如何将其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肝癌结合起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的科学说服力,这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难。类似于中药药性本质及其临床效应生物学基础的相关研究为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 顾本宇[14]通过观察益气健脾疏肝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的稳定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治疗组 12、18、24 个月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尤建良等[15]通过观察中药调气行水方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发现该疗法能有效控制腹水,改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控制率,提示配合中药能减轻化疗药物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毒副反应。

目前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主要在临床有效性方面,阐述其有效机制的研究尚少,进一步深入研究须说明为什么联合中药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一点须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来寻找中药疗效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这也是今后中药临床有效性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 目前肝癌治疗普遍采用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约30%~40%患者采用此法,肝移植的总体疗效优于手术切除治疗。 现阶段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最佳适应证仍为米兰标准,但由于移植器官不足,对移植适应证的扩大应慎之又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使用药物预防或延迟肿瘤的复发,针对肿瘤生物发生途径中的关键分子进行靶向治疗也可使肝癌治疗发展日趋完善[16]。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如陈立武等[17]通过观察中药全身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协同作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在手术前1周开始复方中药治疗并于术后续行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只作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36 个月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

提示在肝癌围手术期中应用复方中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累计生存率。

中药复方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症候的改善、生存率的影响、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样本数较少;

症候学改善等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未能深入分析其疗效的生物学机制等。进一步的研究须要扩大样本数量,建立症候学统一客观化评价体系,同时深入研究其疗效改善的机制,才能增强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晚期肝癌患者常因伴有明显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难以进行手术治疗。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选择的重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存在的问题为化疗介入药物多可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介入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严重影响中远期的疗效。因此介入治疗中如何减少肝功能损害是治疗的重点。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法结合进行研究,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李琦等[18]进行了去甲素微球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此疗法对大鼠肝癌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栓塞肿瘤微血管,缓慢释放去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下调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相关。

冯敢生等[19]将白及用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与明胶海绵对照。结果表明,白及具有强大的栓塞作用,侧枝循环形成均在6个月以上,介入治疗间隔时间长,肿瘤坏死、缩小率及1、2、3 年生存率均优于明胶海绵。陈武进等[20]研究认为,采用酸钠联合常规化疗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明显降低甲胎蛋白,提高疗效,同时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以上研究表明,中药介入治疗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和促进黏膜修复等作用,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无骨髓抑制,并有升高白细胞等作用。这些优点使中药可能部分或完全取代西药,成为肝癌介入治疗较理想的栓塞剂。

中药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介入治疗能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而且中药资源丰富,经济合理,有利于减轻治疗负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的介入治疗总体上发展仍不够成熟。进一步的研究可从规范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介入治疗药物,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研发抗癌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等方面进行。

其他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药用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除口服和介入注射外,还有许多新的途径可用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也被证明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如胡军和瞿晓东[21]每天1~2次以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进行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及内关注射。内关穴1 ml,其他穴位2~4 ml,4穴位交替进行,能够明显缓解晚期肝癌疼痛。中药瘤体内注射也可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如涂小煌和戴西湖[22]曾应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去甲素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

中药治疗肝癌的方法较多,形式多样,从方法学的角度讲,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的研究须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方法进行合理的推广应用,同时临床疗效的观察还须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以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对于中药治疗肝癌的深入研究,须要更细化更严谨的文献研究为治法用方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运用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出发,探寻中药疗效可能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对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肝癌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药物,规范治疗方案,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深入研发抗癌中药制剂和剂型,充分发挥中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论文丹参现代药理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心脑血管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也逐年升高,人们对 养生 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而心血管良药丹参和三七也算是心脑血管中药届的“顶流”,经常在各种复方制剂中看到它们的身影,例如复方丹参片、丹七片等等。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药物有何区别?可以长期服用吗?

心血管良药丹参和三七,有何区别?能长期吃吗?

1)丹参

丹参虽然名字也有个参字,但其实与人参并不是一个类型的,而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因其表面颜色呈棕红色或暗红色,故称之为“丹参”。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丹参的记载:丹参性微寒,味苦,主要入心包经和肝经,虽有参名,但其补血之力不足,而活血之力有余。有调经活血,止痛祛瘀,凉血除烦,安神静心的作用,用于血瘀之痛,如心绞痛,脘腹疼痛,风湿痹症等。

古人云“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也就是说丹参的活血行血、破气散结作用能与中药“四物汤”相媲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各种丹参酮,可以起到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心肌缺血等方面都有作用。但是也因为丹参性寒,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1-2个月即可。说起丹参酮,笔者倍感亲切,因为笔者读研究生期间,课题就是丹参酮提取物的心血管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2)三七

三七也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中药材,别名山膝、金不换、田三七、田漆、田七、参三七、血参、人参三七、滇三七。三七用于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 历史 ,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医门秘旨》、《跌损妙方》已有记载,因此三七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三七还是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自从70年代,由于发现三七中含有一些与人参相似的化学成分,科学家开始高度重视三七的药理学研究。

而且近年来也流行服用三七粉,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根部,具有活血祛瘀,止血止痛的作用,外敷可用于跌打损伤,我们熟知的云南白药就含有三七。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三七中的三七皂苷等成分,通过利用它活血化瘀的功效,达到改善冠脉的微血管血管,改善心肌耗氧量,同时还有一定的抑制凝血物质聚集的抗凝血作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总结

无论是三七还是丹参,都需要对症用药,适合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辨证施治下服用。而且不能因为自身买了丹参或三七泡水喝,就不吃其他治疗药物了,例如降压药物、降糖药等,也是要在医生的判断下使用。

参考文献:

[1]贾田芊,李兴欢,任丽,孙静. 丹参、三七中6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2018,09:528-534+551.

# 健康 明星计划#

丹参饮出自清《时方歌括》,本方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良方。以心胃诸痛,兼胸闷脘痞为证治要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心绞痛等,由于气滞血瘀所致者。

丹参饮主要成分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其组方比较简单,但是功效不可小觑,下面我们按成分先跟大家一一介绍。

丹参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经,肝经。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本品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

临床常用于治痛经,闭经,腹部肿块,烦热不安,痈肿疮毒等症。 比较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病患,高血压,血栓性病患,月经不调和各类瘀血阻滞证。

现代药理研究: 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功效,有利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 丹参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与镇痛作用,改善神经性衰弱性失眠,并能保护胃黏膜,并可以改善机体的微循环,降低血液的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丹参能保护肝细胞损伤,增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可以改善肾脏功能,增加尿素,肌酐,钠与磷排出。在体外对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用药禁忌:过敏患者,孕妇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檀香

檀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脾经、心经。具有行气温中、开胃止痛。 临床常用治寒凝气滞、胸痛、胃痛食少、心绞痛和冠心病。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具有有较强的抗菌、利尿作用。从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具有清凉、收敛、强心、滋补、润滑皮肤等多重功效, 可用来治疗胆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发热、呕吐等病症,对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症特别有效,古来就是对治皮肤病的重要药品。临床用檀香复方治疗心绞痛、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痛、痛经、乳腺增生等。

用药禁忌: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忌服。

砂仁

砂仁,性温,味辛。归胃经、脾经、肾经。

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道运动;镇痛等。 临床应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理想疗效,并发现将砂仁细嚼后咽下,对治疗呃逆效果良好。

用药禁忌:阴虚有热者忌服。

丹参饮,本方中丹参活血化瘀,檀香调气和胃,砂仁行气调中温胃,全方达调气化瘀,气行痛止之目的。 使用本方辩证要点: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舌淡,苔白,脉弦细。 本方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梗阻、胃黏膜脱垂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搏、胸痹、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痛经、肋间神经痛、痤疮等。

临床应用经验分享:

1.冠心病:丹参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与中成药(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58例随机对照,疗程42日。以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改善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改善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第5期)

2.偏头痛:丹参饮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与中成药(头痛宁胶囊口服)治疗30例随机对照,疗程30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第24期)

3.慢性胃炎: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138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显效88例,有效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临床合理用药》2012年第2A期)

4.消化性溃疡: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丹参饮加味治疗,中成药对照组50例给予胃苏冲剂口服,西药对照组50例给予盐酸雷尼替丁治疗,疗程4周。以胃镜检查结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第1期)

丹参的作用与功效

丹参的作用与功效,很多老年人都是用到丹参的,丹参是一种中药,使用率还是很高的,但是我们对于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分享丹参的作用与功效及相关资料。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4、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1、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丹参食疗作用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丹参这种中药的作用还是很多的,不仅能帮助我们治疗疾病还能帮助我们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如果与其他中药配伍起来使用的话效果会更好,我们可以试试。

丹参的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性状:本品为褐色的片、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糖衣片和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复方丹参片加野木瓜片可治疗腰肌劳损。

成分介绍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

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 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丹参泡水喝的禁忌

丹参的药用价值很高,一般我们常用的就是用它来泡水喝,因为丹参泡水喝的好处很多,能很好的养血安神,但是丹参泡水喝的禁忌很多,我们需要注意不能随意的乱用的。

丹参不能够和酸性的食物一起服用,否则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

老中医告诉我们,丹参具有很好的养血安神以及活血止血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调经止痛以及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以及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如果在身体出现月经不调或者是失眠、跌打损伤、心绞痛等疾病状况时,可以将丹参泡水喝,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丹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并且外表比较像唇形,是一种天然的并且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还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中药,不仅能够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又不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丹参服用之后对于身体好处多多,表面呈现红色,同时浸泡之后出现一种油浸样,根部也是比较的粗壮,同时含有的纤维也比较小,散发出来的味道比较重。不过,虽然丹参具有比较强的滋补作用,但是每次服用的时候仍旧不能够贪多,建议每次服用三到五克左右就可以了,避免过多服用丹参对身体造成副作用。

在日常饮食方面也需要特别的`注意,丹参不能够和酸性食物一起服用,特别是食醋。因为醋属于酸性,同时性酸,而大部分的酸性食物都是属于温热性质的,而丹参性寒,所以具有扩张血管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这两种不一样性质的中药材以及食物一起服用,那就会导致功能不和,所以千万不能够同时服用。

除了不能够和酸性食物一起服用之外,丹参最好也不要和羊肝一起吃。这是因为羊肝中含有的铁离子、钙离子以及镁离子可以和丹参中所含有的酮基氧等发生反应,最后形成络合物。所以说,丹参和羊肝一起服用之后,会降低中药的药效,所以羊肝不能够和丹参一起服用。

丹参主要是妇科丹药,它对于很多的女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是相当好的,所以女性朋友们应该要对丹参这种东西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好的了解,这样对于你们每一个月治疗月经期的疾病是很好的。

现代药理研究,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障碍,中医里丹参是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大量出血的常用药。 丹参可调经镇痛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丹参能祛瘀活血、养血安神,对月经不调有不错的疗效。

古有云,一味丹参功兼四物汤,可见是妇科要药。丹参有调经、消肿、镇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障碍,有抗凝血、抗炎、耐缺氧、抗肿瘤的作用,并能镇静安神。 丹参常用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大量出血等症状,对于烦热、精神不佳、心悸不眠有改善的作用。

现代也常用丹参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早期肝硬化

现代也常用丹参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早期肝硬化、高脂血症、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选购与保存选购丹参时以身干、粗大、色红、无泥、无细根、体结实者为佳。保存丹参时,应放置通风干燥处收藏,预防潮湿。

注意事项丹参不可与藜芦同食,而且有出血不止症状的人也不宜服用,如果服用后出现头晕、口干、无力等症状,应减少用量。 红糖丹参茶材料:丹参1 5克、水150毫升、红糖适量。 做法:丹参加水,煎至1 00毫升,去渣加红糖温服。 功效: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都能改善,且有补气养血、温经活血的功效。 注意事项:正在服用抗凝结药物的心脏病人,不适合同时服用丹参,以免引起严重出血。

对于文章介绍的丹参的功效与作用,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将它收藏起来,这对你们食用丹参是有用的。对于丹参的这种药材,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功效与作用,还要知道它的食用方法以及适用人群,这样才能够避免丹参的副作用影响。

丹参活血调经的好处

【植物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生用或酒炙用。

【药性】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燥。

【应用】

1、月经不调

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其性偏凉,对之证尤为相宜。亦常配川芎、益母草等用药。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学滞者。

2、血瘀心痛

脘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症 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淤血病证。若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治跌打损伤,肢体淤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药同用;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九等祛风湿药用。

3、疮痈肿毒

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等药用。如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4、热病烦躁神昏

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燥。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于热病邪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孕妇慎用。

三七的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论文

近几年来,三七的效果被宣传的神乎其神,有些人有病没病都会吃点三七粉,甚至把它当作万能保健药。这样一来,不仅夸大了三七的药效,也会让它失去本应有的价值。因此,三七不能乱吃,要根据自身的体质辨证分析。

三七又名“金不换”,味甘微苦,性温,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目前全国大部分的三七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能治一切血症”,主要的作用是 补血、活血、止血 。

三七历来被用作“伤科金疮药”,有止血定痛的作用,皆因其富含有止血活性成分的“三七素”。三七块茎入药生用,主要用作治疗各种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出血的症状。

《本草纲目》记载道其可治“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亦主吐血、阳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三七中含有三七总皂苷的成分,擅于化瘀血,可以降低血管中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同时能扩张血管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心肌缺血或脑缺血的发生。

三七化瘀血且不伤新血,同时能补中益气,对于心悸、头痛、胸闷等有很好的效果。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可将三七打粉,以温水冲服。

用来补血的主要是熟三七。熟三七粉的主要吃法以炖汤为主,可补益健体,对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贫血、神疲乏力等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三七粉熟用能使人气色红润,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对于产后、伤后补血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除了三七的根茎为常用外,三七花也具有药用价值。三七花味甘微苦,性凉,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祛痰平喘、美容养颜的效果。三七花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也可以用做菜肴。

需要注意的是,三七花性凉,不具有补血的效果,血虚、贫血的患者不宜食用。

三七为血病常用药,但并非包治百病,食用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三七的功效: 活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治各种出血、咯血、吐血、便血、衄血等;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等病症。

【临床应用】

1) 治疗各种出血: 消化道出血,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和胃癌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和肠癌出血。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肺结核、肺癌咯血。眼内出血、黄斑出血;也能用于颅内出血,蜘蛛膜下隙出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等。

2) 治疗慢性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脑梗死(简称脑梗)后,恢复期血栓尚未完全吸收。心梗和脑梗的急性期,服用三七粉能起到既止血又化瘀的治疗效果。

3) 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4) 治疗骨关节炎、膝关节滑囊积液,加用三七粉有利于消炎止痛和积液吸收。

【临床体会】

1. 关于止血活血滋补

参三七能止血、活血,制熟的参三七还有滋补作用,共有三重功效。这与所含之成分复杂有关。止血的有效成分是三七氨酸,活血的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制熟后,三七氨酸受到破坏,其人参皂苷起到补益强壮作用。所以,临床上急性出血,吞服三七粉,有立即止血效果。受伤后,瘀血疼痛,也是立即吞服三七粉,就有祛瘀消肿的效果。民间参三七蒸鸡,能起到补益强壮功效。

2. 关于止血

三七对各种出血都有止血效果。咯血、上消化道出血、尿血、月经过多等中小量出血都有治疗效果,如大量出血在输血输液维持血容量的基础上,一方面用西药止血,同时服用参三七粉不但会增加止血效果,还有抗休克、抗心衰的效果。

对于每月月经量增多冲经者在行经前服用,开始几个月月经量会明显减少,但几个月以后,在行经前继续服用会引起经量更加增多而冲经。所以三七调经止血要谨慎观察。

对于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的患者,在一定时期内服用三七粉,止血效果很好,长期服用出血会更加增多。

三七的这种双重性作用,在临床上使用时必须引起注意。

3. 关于化瘀

三七活血化瘀,治疗外伤瘀滞血肿骨折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三七粉内服和外敷可同时进行。对不易愈合的骨折,如舟状骨骨折、股骨头骨折有促进愈合效果,对外伤性和药物性股骨头坏死也有促进改善疼痛症状和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三七与鹿角、白芥子等同用,能治疗骨关节炎、膝关节滑囊积液,有消肿止痛,并使积液重吸收的效果。

4. 关于扩管、扩冠、降脂

参三七有扩张血管、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梗死、缩小心梗范围的作用。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都能起到治疗效果。对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过敏性疾病而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可长期服用少量参三七治疗。

参三七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抑制脂肪在肠道的吸收,能降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脂)含量的作用,能减轻主动脉壁脂肪沉着。长期服用少量三七粉,能使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患者缓慢地好转,甚至恢复正常的状态。

5. 关于保肝

对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在中药复方中加入少量参三七粉吞服或煎服,可以保肝、减轻肝损伤、降酶、抗纤维化以及增加蛋白合成,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协助改善低蛋白血症。

6. 关于补益强壮

熟三七含二醇类和三醇类两类人参皂苷,具有人参的补益强壮作用。民间用三七蒸鸡,对病后、产后和老人体虚者进补。可起到抗衰老, 健康 长寿的效果。

7. 关于增强免疫功能

三七与人参同样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自身免疫病活动期,三七有可能与人参一样会激活抗体。所以临床上对红斑狼疮一类免疫病,如治疗股骨头坏死、抗Acl综合征并发脑梗死或血管栓塞伴周围组织溃疡患者,从对症处理需要来看,可以短期使用,有效即止,不主张长期使用。

【保健与食疗】

1. 三七的食用与食疗

三七在西南地区民间又作药物,又作食物。作为药物生用,可治伤,主要为三七皂苷的作用;作为食物熟用,强身,主要为人参皂苷的作用。三七皂苷在煎煮过程中能转化为人参二醇皂苷。

三七味甘,带有苦味。食疗可制作药膳、菜肴、汤肴、火锅、药酒、饮料、糕饼、糖果等。甜、酸、苦、辣四种味道均可相配。

2. 药膳

单味三七可制作药膳菜肴,如与鱼翅、海参、鲍鱼、龙虾、青蟹等海鲜相配制作高档菜肴。也可与西洋参、红参、冬虫夏草、枫斗等相配,或在火锅中放入三七3 9g,制成高档复方菜肴。用以强身。

3. 保健品

(1) 药酒、饮料: 三七颜色、气味均淡,制作药酒、饮料,可用冰糖、蜂蜜等甜味剂矫味,用以治伤,包括新伤、老伤以及老年人风湿酸痛,并能强身。

(2) 保健茶: 三七研末,每日3g,泡茶,三七末部分成分能溶解于水中,将茶水、药末喝掉,茶叶也可吃掉,长期使用,能防治动脉硬化,将动脉中沉积的胆固醇斑块逐渐消除。如有内热,可与金银花、地骨皮、牡丹皮等同用。

说到三七,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或许你不知道三七可是我国独有的中药材(全球独一份的),也是我国较早发掘使用的传统名贵药用植物之一,云南文山的三七最有名。

三七有哪些作用?

1、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衄血、便血、崩漏、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2、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壁弹性、扩张冠状动脉的功效,它的谷甾醇和胡萝卜甙有降血脂功效。

3、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人体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双向调节神经中枢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脑力,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4、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有抗肿瘤、保肝、抗炎、延缓衰老的作用

5、有效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达到强身健体的神奇功效

很多药品中都含有三七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七药物牙膏,在国内已畅销多年,早已为广大消费者津津乐道。多年的牙龈、牙周出血者,长期使用后可以起到有效的止血效果。在妇科用药方面,像宫血宁、妇康宁、田七痛经片等均是含有三七的妇科常用药物。三七兼具止血与散瘀的功效。著名的“南洋理通麝香祛痛气雾剂”、“片仔癀”等药,就以三七为其主要成分。

注意:因为三七药性属于凉性,所以身体属于虚寒之人请注意观察使用,或者不用。女性在月经期间就应该停止服用,孕妇是不能服用的

三七又叫田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以云南、广西两省所产量大质优,为“道地药材”。三七原以广西田阳为原产地,故原名“田七”。

性味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作用。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常用量为3~9克,研粉吞服为1~3克。外用适量。

1、孕妇慎用;

2、有可诱发药物性食管炎、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下阴瘙痒、眼球结膜出血或伴鼻出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1、抗凝血作用;

2、改善心肌缺氧,抗心律失常;

3、对急性肾损伤起保护作用;

4、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5、可使血液、脑、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

6、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1、治气虚出血: 三七10克,人参5克,水煎服;

2、治高脂血症: 生三七粉1克,每日2~3次冲服;

3、治脑震荡后遗症: 三七粉3克,早晚各1次空腹冲服,7天为1疗程;

4、治前列腺肥大: 三七粉15克,西洋参各15克,每日1次冲服,15天为1疗程;

5、高血压、脑中风、脑血栓、心肌梗塞: 田七粉2克,丹参粉2克,西洋参粉2克,每日一次冲服。

1、骨折跌打损伤: 三七10克,田鸡肉50克,盐少许煲汤服用;

2、高脂血症、气虚出血症: 三七10克,西洋参10克,瘦肉50克,盐少许煲汤服用。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汪锦飘提供)

三七又名田七,是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称之为“金不换”的以为中药材。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四十种大宗大药材品种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由于三七独特的明显功效,不断被保健、医疗领域使用。三七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叶、茎、花均可入药。

【营养海贼团】依一:医院营养科工作

三七粉:三七粉就是中药“三七”粉碎后研末的粉,药用价值紧仅次于三七花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三七花:每年6-8月份采摘,是整株三七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三七皂苷含量最高含量高达13%以上,当然年份越长的三七越好,如三年花,四年花等,主要用于降血压、降血脂的治疗。

其实真正体现三七的药用价值一定要与其他的中药配伍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单纯的食用三七粉、三七花而想要降血压恐怕药用效果甚微,那我们食用的三七粉或三七花有什么作用呢?它真的能够降血压吗?

三七单纯对中老年人来说的保健功能也是不错的,三七的保健作用主要因为含有三七皂甙、三七多糖、三七素等有效成分。三七主要的保健作用体现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抗疲劳、抗衰老的作用、另外,三七粉、三七花有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尤其是三七花。

在很久很久的蛮荒时代,人们还不会种植,玉帝派一位仙女来到人间,教人们开垦土地。仙女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时候,一只大黑熊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在就要被扑到的一刹那,勇敢的苗族少年卡组,急中生智,张弓搭箭,直中黑瞎子咽喉,救了仙女。卡相家境贫寒,老妈患病,多年卧床。善良的仙女就对卡相说:“山坡上长有一种草,服后阿妈的病会药到病除。”卡相按示采来,阿妈吃了果真灵验,而且乡亲们纷纷效仿,多年的老毛病都治好了。乡亲们都很惊奇,问仙女这是种草?仙女笑答:“都看看这草的枝叶是几支几叶?”立即有位聪明伶俐的苗族少女叫道:“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三七。”这就是三七的神话传说。

三七,别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等,是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文山、马关,广西等地,尤以云南文山州产的三七 历史 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以下功效:1、具有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功效;2、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3、活血化瘀、止血;4、调节中枢神经,增强记忆力;5、提高机体免疫力;6、调节血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7、消炎、保肝。

对于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的人来说,每日服用三七粉3g,会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强调一点,只是辅助治疗,不是说吃了三七粉,就不需要药物治疗啦!切记!

三七虽好,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的,对于血热出血或对三七过敏者不可服用。

文:广西国际壮医院男科岳增宝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传航主任医师

三七它也叫田七,药用部位是它的根和茎,常说的三七粉就是将根茎碾磨成的粉。三七所含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黄酮、多糖类物质。

一些中成药制剂常含有三七,比如复方丹参滴丸就含有三七成分。中医认为三七能够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增加脑血管流量,说白了就是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其实这些也只是建立在一些初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之上,一些动物实验表明,三七能够调节血小板功能,扩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凝作用。另外一些临床试验表明,服用三七可能有助于减轻心绞痛的症状,但是这些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所以从循证用药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的。

不过有些人非要使用三七,倒也无妨,因为研究发现,三七没有大的副作用。对于凝血功能有障碍,有胃肠溃疡的人是不建议使用的,容易引起出血。另外一些体质敏感的人也需要注意,比如有些人服用可能出现流鼻血的症状。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介绍,中医认为,三七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作用,也就是活血化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可以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从这一角度看,的确有预防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疾病的作用。

很多活血药的作用都是单向的,长期大量服用或有出血的可能,但三七有双向效果,既能活血,又能止血。

常吃活血化瘀的药物,人的正气也会被消耗。比如丹参,它虽然能治疗冠心病,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气虚。

三七这味药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在祛瘀的同时,兼具补益作用。

吃一堆药,不如每天一勺三七粉

1、保养心脑血管

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教授把三七称为“心脑血管终身卫士”,并推荐大家把三七西洋参粉当做心脑血管的日常保养方,做法如下:

原料:等量的三七粉、西洋参粉

做法:

二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一般每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1g即可。

叮嘱:

这个方子如果增加丹参,也是等量,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十分有益。

2、护心脏

三七的价格并不便宜,因此磨成粉比较好。

说到护心,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樊正伦教授推荐三七鸡汤:

准备三七15g,不要研成粉,在炖鸡汤时放进去,适当少加其他佐料,炖至鸡肉软烂即可。吃的时候将三七一起吃下。

3、皮肤祛斑

年过70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陈淑长教授透露,自己保持容颜不老的秘诀,就是每天吃一勺三七粉。

她建议30岁以上人群如果脸上有斑,不妨每天吃1~3g三七粉,混在水、牛奶或粥里,搅匀后服下。

4、治胃炎

广东省中医院药师佘自强曾推荐一个理胃止痛,止血散瘀的药膳方:

原料:莲藕一段,三七3g,鸡蛋1个(此为一人份)

做法:

莲藕洗净,去皮、榨取藕汁约50毫升(1/5碗);

鸡蛋去壳,和三七末一起搅拌,倒入藕汁,隔水炖1小时,加冰糖调味即可。

近年来,三七粉越来越热,就连自己的好多家人即朋友都打电话问能不能服用三七粉。

王医生说:这是药,不是饭呀,就算是饭也不能多吃,肉、油、糖、盐吃多了都会生病,何况是药?

所有的药,之所以称之为药,是因为有治疗作用,何为治疗?有问题才会治疗,也就是有病才会治疗。

又有人说,那作为保健品呢?

王医生说真正的保健品就是六个字: 健康 生活方式!

翻译一下:戒烟戒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开开心心,充满正能量。这才是 健康 的真谛!

当然,三七作为传统医药的瑰宝,确实有很多益处。

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三七总皂苷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 对心血管系统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对脑血管缺血缺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没有必要神话,神话就有炒作嫌疑,当有朝一日摔下神坛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还是尽量冷静,客观的看待三七粉。 1、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粉很难单独降压,必须配合 健康 生活方式或正规降压药,没有人单纯用三七粉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倒是可能,但只是预防,很难起到治疗效果。

2、可以延缓衰老?

实际生活中,没有谁用三七粉来延缓衰老吧,更多的人宁愿相信面膜,其实估计也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延缓衰老是 健康 饮食加坚持运动加好的心情。

3、抗炎镇痛,防止胃溃疡?

几乎在临床都会选择抗炎止痛药物,对于胃溃疡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更加。

部分人不宜服用三七粉:

1、体内虚热的人群不宜吃三七粉。

2、女性月经期间不宜吃三七粉,正常女性经期服用三七粉会导致月经量变大。

3、孕妇怀孕期间也不要长期服用三七粉,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血虚无淤者忌服七粉,由于三七粉活血化瘀力强。血虚,血热妄行者禁用。

5、风热感冒的病人不宜服用三七粉,会导致热感加重。

当然,三七粉肯定有它的长处,但最好在中医大夫指导下,辨证施治。

对于预防血管狭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在中医医生指导下,服用三七粉为主。

中医一直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

现代医学也再强调一级预防,就是不得病而防为主。

王医生还强调,最好的预防不是药物,是 健康 的生活方式才是适合每个人的良药!

一、三七粉的功效能 养生 吗?

三七粉作为一种中药药材,被许多人当作 养生 神器。但有一点可能大家没有明白,就是没有任何一种药材或者保健品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获益。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产品,那么早就已经被相关的指南所推荐,被卫生 健康 委所推崇。事实上无论是保健品还是药品,还是其它食品,我们都不能确保其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价值,都有获益。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直主张三七粉再好,也需要在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使用的道理和原因。所以三七粉即便对某一类人群有好处有益处,也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二、三七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么?

作为食物过量食用也会有坏处,何况是药物。三七粉作为一种中药,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或者在有使用禁忌症的人群中使用,当然也会有坏处。所以在决定是否使用三七之前,个人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中医门诊进行咨询,以决定自己是否能够使用,或者需要使用三七粉。否则使用后还有坏处,那么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三、正确的 养生 方式,再来阐述一遍。

我不止一次的强调, 养生 靠的是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而不是口服某种药物食物保健品。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避免不良习惯,适量运动,控制血压,控制体重,控制血脂等等等等等等,但肯定不包括口服保健品。所以把希望寄托于食物药物或者保健品,不如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来干预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最好的治疗永远都是预防。

一、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提取物不但具有良好的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药理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补血作用,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液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并保持正常水平。

3. 补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和增殖,因而具有显著的造血功能。三七注射液可升高急性失血性贫血大鼠外周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对家兔也有类似效应。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小鼠和大鼠,三七绒根总皂苷有明显升高白细胞作用。三七单体皂苷G2Rb1可以增加人红细胞膜蛋白a2螺旋度比例,即增加膜蛋白的有序性,从而改善红细胞膜功能。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 抗心律失常PNS对几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氯化钡和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 均有明显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拮抗钙的作用而产生。PNS能非竞争性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加速心率作用,且此减慢心率作用不为阿托品抑制,提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不是通过竞争性阻断肾上腺素β2受体或兴奋M2胆碱受体所致,而是与心肌的直接抑制有关。

3. 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研究发现,三七具有很好的调节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其可能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对治疗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4. 降血压:三七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目前普遍认为PNS是一钙通道阻滞剂,其扩血管机理可能是PNS具有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Ca 2+内流作用。

5. 抗休克:三七能降低耗氧量和抗实验性心肌缺血提示其可能具有抗休克和改善休克时心功能障碍的作用。PNS对兔失血性休克及肠道缺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保护代偿期的心脏功能,阻止外周血管阻力的增高,减轻休克时心室负荷,改善脑循环,降低肾血管阻力。三七皂苷Rg1可提高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COXⅡ的表达,对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三、对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1. 改善脑血循环三七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PNS使麻醉家兔股动脉平均血压(BMP) 和脑血管阻力(CVR)下降,也可使麻醉大鼠的BMP和CVR 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但不增加脑血流量,对颈内动脉亦有扩张作用。

2. 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PNS能使大鼠全脑或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PNS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能阻滞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内钙超载,阻断Ca 2+、CAM复合物的形成,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和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脑损伤后血及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对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PNS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性神经症状及海马CA1 区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其机制可能是上调HSP70和下调转铁蛋白。

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 镇静作用三七地上部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PNS、三七单体G2Rb1 均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并能协同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这种中枢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减少突触体谷氨酸含量来实现。

2. 镇痛作用:PNS、G2Rb1对化学性和热刺激性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PNS是一种阿片肽样受体激动剂,不具成瘾的副作用。

3. 益智作用:三七皂苷G2Rb1和G2Rg1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亚硝酸钠及40%乙醇造成的小鼠记忆不良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推测Rb1和Rg1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可能与其对海马突触膜ATP酶及钙调素活性的影响有关。

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三七可增加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促进免疫器官胸腺和脾增重,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2. 对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作用三七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研究表明, PNS可降低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增强机体的全身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外周血中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六、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1. 对糖代谢的影响三七皂苷有升高或降低血糖的作用,且三七皂苷对血糖的影响取决于动物状态及机体血糖水平,因而具有自动双向调节血糖的功能。三七皂苷C1 能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并呈量效关系趋势,与胰岛素的降糖效应无协同或拮抗作用。在促进肝细胞对糖氧化和糖原合成方面较胰岛素作用强。

2. 对血脂的影响三七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和血脂类的作用。三七冠心宁(三七制剂)对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有明显疗效,其降胆固醇作用较安妥明显著,且对肝功能无影响。

3. 对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影响:三七可促进小鼠肝、肾及睾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血清蛋白质和肝脏DNA 的合成也有促进作用;对正常心肌细胞DNA的合成虽无明显影响,但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DNA合成则有保护作用。

七、抗肿瘤作用三七皂苷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使其逆转、增强和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起到抗肿瘤作用。

八、其他作用

1. 滋补强壮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所含皂苷与人参皂苷类似,有滋补强壮作用,可用于气血虚弱等。

2. 抗应激作用PNS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三七绒根总皂苷能提高小鼠耐高温和低温能力,并显著延长小鼠竭力游泳时间。

3. 保肝作用PNS可提高肝组织及血清SOD含量,减少肝糖原消耗,改善肝微循环,减轻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及肝纤维化。

4. 抗肾损害作用PNS可通过保护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缺血再灌流时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有效地防止急性缺血性肾衰的发生。三七可通过多种机制防治肾纤维化。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作用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黄芩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黄芩功能: 清热 燥湿、泻火 解毒 、止血、安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黄芩主治:壮热烦渴、肺热 咳嗽 、 湿热 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医家论药之黄芩  “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著,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本经逢原》)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柴胡苦以发之,散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本草害利》)

“黄芩,得厚朴、黄连止 腹痛 ;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药对》)

“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本草纲目》)

“黄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肺清则痰自理矣;实而细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则肠澼自去。酒炒则肝热可除,而肝胆火熄;生用则实热堪投,而腹痛斯愈。”(《本草求真》)

“黄芩,主治诸经实热。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清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枯者除寒湿,去热于肌表;坚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见柴胡则寒,为少阳之妙剂;君白术则和,乃安胎之圣药。若以猪胆炒之,又能泻肝胆之火也;如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也。酒炒则清头目,盐制则利肾邪。大都治热宜寒,泄实宜苦。黄芩气味寒苦,必真有黄芩症,而后可用。”(《药鉴》)

泻火解毒黄芩的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 生物 作用

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 煎剂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感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 性链球菌、 肺炎 双球菌、 脑膜炎 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醇提物对脑膜炎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效。曾有报道,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其他多种中草药为强。煎剂作喉头喷雾,对脑膜炎带菌者亦有效。煎剂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效,但对豚鼠则无效。煎剂与浸膏,对堇色毛癣菌、犬小芽孢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 10 多种皮肤真菌有抗菌效力。体外实验表明:黄芩煎剂与醇提取物能抑制钩端螺旋体,高浓度时有杀灭效果。煎剂与浸剂在试管内对 流感 病毒 PR8 株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减轻小鼠感染病毒后的肺部损伤和延长存活时间。

2. 解热作用

多数实验证明:黄芩有解热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甙元,作用稍强于安替匹林。对于伤寒混合菌苗引起的发热兔,口服黄芩煎剂(2g/kg )或注射 6%黄芩浸剂(4~6ml),有解热作用。对用酵母人工发热兔灌服煎剂、静脉或腹腔注射黄芩甙亦有解热效果。

以后有人用伤寒混合菌苗发热兔重复实验,大剂量黄芩水煎剂(比上述报道静脉注射黄芩浸剂之量大4~30倍)口服或肌肉注射均未能证实有解热作用,如静脉注射则有轻微解热作用,此情况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样,这种观点认为黄芩没有解热作用。黄芩提取物对正常家兔无降温作用。

鉴于上述报道结果不一致,因此黄芩是否有解热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

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 动物 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表现协同。甙元的磷酸钠盐较硫酸钠盐作用强。黄芩甙元能抑制离体气管及回肠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Schultz-Dale 反应),黄芩甙元的抑制作用较强。每天口服黄芩甙 50mg/kg,连续一周,对蛋清致敏豚鼠再次吸入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保护作用,可使其惊厥前时间明显延长。对豚鼠被动性 皮肤过敏 反应以及豚鼠和小鼠的被动性全身性变态反应,黄芩甙及黄芩甙元均有抑制作用,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抗变态反应的机制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ˉ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离体豚鼠肠实验表明:黄芩甙元有一定的抗组胺与抗乙酰胆碱作用。这两种成分不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但能显著减少致敏豚鼠肺切片与抗原反应时 化学 介质的释放量。黄芩能抑制抗原与 IgE 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成为较好的临床抗变态反应剂。

黄芩甙有类似维生素 P 的作用,能抑制黄疸时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增高。黄芩甙和黄芩甙元对低气压引起的小白鼠实验性肺出血有防治作用。

4. 保肝、利胆、解痉作用

实验证明:黄芩甙有保肝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黄芩甙在体内可水解析出甙元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而后者是已知的解毒、保肝药物。黄芩素也有较弱的解毒作用。

黄芩甙、黄芩素及黄芩乙醇浸膏均有利胆作用,能使实验动物胆汁排泄量增加,尤以黄芩素最为明显。而汉黄芩素则无利胆作用。黄芩甙静注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在1~6小时内胆红素(较对照组)增高,但24~48小时后则使之降低。

5. 对 血脂 及 血糖 的作用

黄芩及三黄制剂(黄连:黄芩:大黄为 1:1:1)对正常家兔血清中总胆甾醇/总磷脂之比值无影响,但能降低喂饲胆甾醇 7 周后家兔的此种比值,亦能降低切除甲状腺家兔的血清中总胆甾醇/总磷脂之比。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对乙醇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黄芩甙元和黄芩甙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实验表明:黄芩对大鼠脂肪组织的脂解有抑制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对肾上腺素能的α-受体,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都有效应,汉黄芩甙元和黄芩甙元显著抑制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汉黄芩甙元、黄芩甙元和黄芩甙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黄芩甙显著抑制多巴胺的脂解作用。

黄芩能抑制从葡萄糖合成脂肪。能使血糖轻度上升。

6. 降压、利尿、镇静作用

【功效】清热燥湿,泄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黄芩抗菌、抗病毒范围较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菌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黄芩有抗病毒的作用,对流感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炎 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 (1)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2)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释放 4、解热 黄芩苷腹腔和静脉注射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5、保肝、利胆 黄芩保肝作用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素等可促进实验动物胆汁分泌,显示利胆作用 6、镇静 黄芩有中枢抑制作用 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黄芩有止血作用。 8、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汉黄芩素,黄芩新素II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黄芩新素II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黄芩素、黄芩苷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 9、抗氧化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对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锌和黄芩苷铜对超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现代应用】 1、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菌痢 3、病毒性肝炎 【不良反应】黄芩水煎剂口服不良反应较少,黄芩苷注射液可引起少数人胃部不适或腹泻。

春兴(武元衡)云(来鹄)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能】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治疗肺热咳嗽、3治.血热吐衄。4.治痈肿疮毒。 5.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 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2.黄芩药对介绍 黄芩伍柴胡 黄芩与柴胡同用的有6首经方。柴胡既能清少阳胆热,又能疏达少阳气机:黄芩为苦寒之品,清肝胆之热,可使肝胆之热从内而彻。黄芩与柴胡为药对,一清一疏,以使少阳胆气郁热,得清得泄,治少阳胆热郁热证。 黄芩伍半夏 黄芩与半夏同用的有12首经方。黄芩配半夏用量比例关系多为三两:半斤,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8。半夏味辛性温,辛散质滑易助热,所以张仲景取苦寒之黄芩制约半夏之温燥,黄芩苦寒易伤脾阳易致痞满,伍半夏以监制黄芩之苦寒。黄芩味苦,能降能泄,两药相伍,辛开苦降,散结气,消痞坚,除胀满,共奏散结除满、宣畅气机之功。 黄芩伍黄连 黄芩与黄连同用的有8首经方。黄芩清热作用则偏于清肝胆之热,黄连偏于清心胃之热。若是治疗脾胃湿热痞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3,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用黄连一两、黄芩三两:若是治疗大肠热利证或胃热脾寒中焦有热、气机痞塞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葛根芩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用黄连与黄芩为各三两,附子泻心汤中黄连与黄芩为各一两;若是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黄连阿胶汤用黄连四两,黄芩二两。从经方配伍来看两药在治疗中焦病证时常相须为用,黄芩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擅清上中二焦之热,两者相伍能增强清中焦湿热之力。治疗中焦有热痞证,黄连偏于清中焦热,黄芩偏于清上焦之热。 黄芩伍白术 黄芩与白术同用的有4首经方。妇人妊娠,阴血下聚于胞宫,热扰胞宫,则胎动不安。盖不知妊娠宜清热凉血,热得清,则胎安。治疗妊娠血虚热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2,如当归散用白术半斤、黄芩一斤,提示用黄芩为丸剂以缓图取效,以清胎热,热去则胎安;白术以健脾燥湿,黄芩以清热坚阴,二者相互为用,共奏健脾养血、清热燥湿、安胎之效。白术与黄芩相伍,若是治疗脏腑气血虚衰,外邪引动内风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侯氏黑散白术十分、黄芩五分,提示重用白术以健脾益气,伍黄芩以清阴虚阳亢之热。若是治疗肝热脾虚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3,如麻黄升麻汤用白术六铢、黄芩十八铢,提示脾虚不任苦寒之品,少用黄芩以清肺热。若是治疗脾阳虚出血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黄土汤用白术与黄芩各3两,提示脾阳虚衰,不任苦寒之药,用白术以固护脾胃,黄芩以止血。以上可知,黄芩与白术为伍,因其主治病证不同,用量配比关系也不同。 黄芩伍干地黄 黄芩与干地黄同用的有2首经方。黄芩与干地黄相伍,既补血、止血、凉血又活血,善于治疗血热所致出血证。黄芩与干地黄相伍,干地黄之滋润制约黄芩之苦燥,使黄芩清热而不伤阴津。干地黄与黄芩相用,若是治疗阳虚出血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黄土汤用干地黄与黄芩各三两,提示黄芩既要用燥湿之性制约干地黄之滋腻,又要苦寒之性制约方中温热药之燥;若是治疗瘕瘕、干血劳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5:1,如大黄磨虫丸用干地黄十两、黄芩二两,瘀久化热,所以张仲景用黄芩逐瘀血兼清血中郁热。《神农本草经》载干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可见张仲景用干地黄是取其逐血痹之功效。 黄芩伍白芍 黄芩与白芍同用的有11首经方。白芍酸寒敛阴,黄芩、白芍相配酸苦相济,是治热利之要药。《伤寒杂病论》中下利涉及的病证极广,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溏薄或完谷不化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包括泄泻、痢疾、霍乱等疾病。又,“利”和“痢”为同音字,经历代沿革,两字含义基本相同,常互用。 黄芩、金银花、连翘(双黄连);抗感染。 3.黄芩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苯乙酮、棕榈酸、油酸、脯氨酸、苯甲酸、黄芩酶、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保护肝脏抗衰老抗病毒脑保护作用抗癌

  • 索引序列
  • 佛手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 论文丹参现代药理研究
  • 三七的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论文
  • 黄芩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