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西北史地陇右文化研究
我本人就是《中国证券期货》杂志社的编辑,首先要确认和你联系的是否为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编辑部,如不是只能和他们协商能发就修改修改让他们发,不能就只能退款了,如是杂志社给你录用通知,该哪期发表一般就会哪期发表了,最多偶而推迟一期。
你可通过其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其学报查到杂志的联系电话、地址,去电话和信件查询。这样才能知道是否你找对了地方(给他们编辑部打电话问问啊! 网上有些投稿的是人的,小心啊!) 你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你的文章是不是确实投稿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如果是代理,就有点不好办了!你先联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编辑部,是否有你的文章投稿!一般情况下,投稿被录用,是可以查稿的。
一、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天水师范学院简介 天水师范学院始建于1959年,1988年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2000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2013年开始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思路与目标】近年来,学校秉承“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谋发展”的精神,立足自身实际,紧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趋势,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等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明确了立足陇东南、服务甘肃省、走向全中国的办学定位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提出了利用2年时间从“转型到基本定型”、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从“基本定型到高水平”的建设步骤。 【机构设置】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64个教学系(部),3个教辅单位,23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19个校属科研机构,30个院属科研机构;有1个教育部备案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0个省级及地厅级科研机构(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创新基地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67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32万册,中外文期刊1313种,数据库40种;教学仪器设备值亿元,固定资产亿元。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14人(其中专任教师721人),有教授(研究员)103人、副教授274人,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67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0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10余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飞天学者、师德标兵、园丁奖获得者、教学名师、四个一批人才、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80余人。 【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612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754人,研究生244人,继续教育类学生1024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100人。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获奖励,如本科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甘肃赛区比赛成绩连续6年名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旋鼓舞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大赛获金奖,女子曲棍球队6次蝉联全国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女子甲组冠军等。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中国史、生态学2个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群,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和数学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有5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科学研究】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4项,省(部)级项目316项;先后有50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107项;出版专著、教材85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主办的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国际交流】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及台湾地区的多所高校签署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已选派100余名优秀学生赴国外及台湾地区高校和教育机构学习。自200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5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官网入口地址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官网: 天水师范学院是民办还是公办 天水师范学院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天水师范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天水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天水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天水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天水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
监督电话
咨询电话
天津体育学院(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位于天津市,是天津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与天津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为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国体育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
学校成立于1958年8月,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而成。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7年11月,天津体育学院团泊新校区投入使用。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团泊校区占地面积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约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9千余万元,纸质文献馆藏总量万册,纸质期刊851种,电子图书总量400万余册;设有12个教学单位,有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594人,全日制在校生65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39人,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1274人,来华留学生67人。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大道68号,邮编为300381、联系邮箱为。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学校代码13659)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文化艺术与传媒类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按照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在全国招生,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学校设有20个本科专业,覆盖了艺术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年招生人数1500余人。
学校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盘山脚下,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京津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同为北京现代艺术传媒教育集团旗下的姊妹学校。
学校地处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根据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天津作为北方文化之都的城市文化定位,学校将以教育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应用型、复合型、型人才培养为特色,逐步形成具有地域优势和文化产业特征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艺术与传媒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较大影响力、特色突出的高等艺术院校。
学校下设七院一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目前,专业学科的建设趋于成型,构建了艺术与传媒教育的基本框架。2018年计划招生的专业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舞蹈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影视摄影与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影视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动画(动画与游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教育、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
贵州省级报刊有: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民族报,法制生活报等。
省级的报纸和报刊一般指的是省级别的单位以及相关省级别的行业或者相关的省级部门主管发行的报纸
贵州省级报刊登报公示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办理流程以‘登天下’为例,流程如下:
登天下是一个线上办理报纸公告声明公示的登报平台,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登报业务。
登报声明的费用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登报声明的字数有一定关系,刊登的遗失声明字数越多费用越高。
二、和选择刊登的报纸有关系,每个地区都有比较便宜的登报报刊
报纸在我们的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媒体,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覆盖区域大,读者稳定的特性,报纸公告声明登报是指通过传统的报纸作为载体,在报纸的上刊登需要向公众进行公示或者告知的一直方法。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学院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路育才巷19号 邮编:553004联系电话: 信箱:六盘水师范学院(原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座落在凉都·六盘水市美丽的明湖之滨,响水河畔。是伴随六盘水市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于1978年建立的隶属于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的一所地方普通师范高等学校。六盘水师范学院建校29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78年建校初期,名称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学校分散在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三处办学,各教学点隶属于各特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学、人事、财务等方面保持相对独立,学校规模较小,开设的专业不多。 1980年,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分散在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的教学点,集中到原水城特区朝阳新村(即现钟山区职业中学)办学,名称仍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学校开始转变为统一领导、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后勤服务的整体。1982年搬到现办学地址:六盘水市明湖路育才巷19号。1984年,六盘水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1985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一时期,学校的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逐步建立了党委、行政各工作部门,开设了政史、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 2003年,根据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发展的要求,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六盘水市师范学校并入六盘水师专,同时撤销六盘水市师范学校建制,2006年,又将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之后相继批准了六盘水师专校园建设详细规划、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方案,为学校征地420亩,将教学主楼工程列为2005年市委、市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强了六盘水师专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学校凝聚了“厚德、博学、范行、求真”的校训,增加了历史与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美术、音乐、体育、地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2009年,经教育部评估,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 目前,学校设有思想政治、历史、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科、体育、艺术、教育十二个系,开设语文教育、思想政治、历史学、法律文秘、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初等教育(文科、理科方向)、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美术、音乐、体育、煤化工、生物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地理教育等28个专业,已经形成了本科与专科、中专并存,师范与非师范并举,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5000人,成教学生3320人,留学生5人的办学规模。办有《六盘水师专学报》、《六盘水师专报》两种刊物。图书馆藏书40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770余种,报刊1000余种。现有教职工455人,其中专任教师31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7名,副教授107名,硕士学位教师79人,外籍教师2人,博士3 人及特聘博士20人,讲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120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优秀教师2人,省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12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4人,首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创业奖1人,六盘水市“十大杰出青年”4人,市级人民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4人,首届科技兴市奖2人。 学校占地总面积亩(平方米),建筑面积101105平方米。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及六盘水市级生物与技术开放实验室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生均4029元;全校配备了计算机近300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257台,建有局域网,设有实验中心,有多媒体和语音室座位数1272座。校图书馆阅览座位400多个,藏书38万多册,中外文期刊500余种,有电子图书20万册(种)。自2004年起在市内分四个特区(县、区)建立了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39个、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学校建筑用地、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及专用绿化用地三大指标合计为185742平方米。 在保证以教
六盘水师范学院的代码为:4152010977。
学院简介:六盘水师范学院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管理体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六盘水师范学院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专科班;1985年,组建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2006年,六盘水市师范学校、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先后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
地理位置
六盘水师范学院地处有“中国凉都”之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属川滇黔桂结合部,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年均气温15℃,气候舒爽,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月照机场开通六盘水直达北上广等十多个城市的航线。六盘水多元包容,不仅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更是集古夜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宜居文化、旅游文化等于一身的生机城市。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310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被誉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2014年被授予全省“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被评为“全省文明校园”。各类馆藏图书174余万册,全校教职工938人,其中正高87人,副高254人,博士88人,硕士48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核心专家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市管专家5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学院名誉
学校2009年由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列为贵州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被列入贵州省“十三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8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并于2021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目前与辽宁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台湾大叶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17所国(境)内外高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土木与规划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教育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近年来,承担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等45项,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获批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期重点建设(培育)专业1个、一流课程4门;获批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有省级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重点学科、重点支持学科7个。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个、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7个。升本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4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3项。有六盘水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11个学术研究机构,17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是贵州省省级教师发展中心、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秉持“厚德博学,范行求真”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倡导“团结实干,创新超越”的校风、“勤勉治学,立德树人”的教风、“勤学善思,健体强能”的学风,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各级专门人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强优势学科、发展重点学科、突出特色学科。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180项,省部级奖项430项,获授权专利8项。2012年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2018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银奖和公益创业赛铜奖各1项;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勤”字步梯、各类景观石、“中华魂”“科技之路”文化浮雕墙、《长征·七律》文化浮雕墙、印园、孔子像、王阳明像、党史教育基地等一批批文化阵地;校史馆是贵州省优秀文化育人基地,建成教职工之家。2014年学校被贵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教育厅授予全省“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被评为“全省文明校园”;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宣传单位,获高校优秀传播奖;2019年8月,在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检查中荣获优秀等次;2020年获全国高招服务创新奖(本科)、全国院校品牌影响力奖。
特色学科及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采矿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1个):采矿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2门):植物生理学、植物学
省级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培育)(1个):矿业工程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采矿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1个):采矿工程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4个):动物学、植物学、采矿工程、物理与电子
校史溯源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前身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创建,学校分散在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三处办学。1980年,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分散在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的教学点,集中到原水城特区朝阳新村(即现钟山区职业中学)办学,名称仍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1984年,六盘水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1985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六盘水市师范学校1984年,六盘水市为整合教育资源,撤销三个特区师范学校,集中在六盘水市明湖路(原六盘水市机关子弟学校)办学。1993年,学校搬迁至松坪南路(现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六盘水师范学院附中)办学。2003年9月,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六盘水市师范学校并入六盘水师专,同时撤销六盘水市师范学校建制。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1979年,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建,时称“体师班”。198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中专班)。2006年9月,将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型发展:六盘水师范学院2009年3月,经教育部评估,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12月,被贵州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2016年10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11月,学校新增为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期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截止2020年7月,学校与辽宁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大连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科研平台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个,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3个;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5个。升本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有六盘水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学术研究机构,10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是贵州省省级教师发展中心、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贵州省煤炭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个):中国凉都国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中国凉都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工程中心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验室省级科研实验平台(1个):贵州省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科研实验平台省级合格实验室(4个):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六盘水市野生油茶资源调查及良种采穗圃改建产学研基地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煤炭绿色开采及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市级产业研发中心(1个):六盘水市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贵州西部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光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2011协同中心(1个):贵州省煤炭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校级2012协同中心(1个):乌蒙山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科研机构(9个):贵州科学院六盘水分院、贵州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六盘水中药材研发中心,六盘水师范学院乌蒙山发展研究院、地域文化研究所、布依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中心、“三变”改革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升本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473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篇,被SCI、EI、CSSCI、ISTP、CSCI等检索工具收录27篇;获国家授权专利460项;独立完成专著、编著13部。2016年6月,该校国资处俞家海老师申报的《缅泰稻米产业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获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宣传部张武桥老师申报的《暴恐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风险放大效应研究》获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2015年10月,该校艺术系常亚恒老师申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获批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项目立项。
社团文化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文学学术、实践服务、艺术文化、爱好兴趣、体育运动等各类学生社团33个。学校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学社开展的“高原风杯”有奖征文大赛,教育科学系学生美术作品集《教科苑》,学校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活动月,诗歌朗诵、合唱、演讲等大赛。
学校荣誉
2014年被贵州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教育厅授予全省“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文明校园”;201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全国优秀单位、全国优秀新闻宣传单位、高校优秀传播奖;2019年8月,学校在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检查中荣获优秀等次。2021年11月16日,入选六盘水市第七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公示名单。2022年4月,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安全工程2018级团支部被评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附属机构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附属机构(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创建于2006年,是一所受六盘水市教育局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双重领导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市直属全日制高级实验中学。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9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有馆藏文献总量16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9万册,电子图书镜像78万册;中文报刊643种。拥有CNKI中国知网期刊、CNKI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读秀数字云图书馆以及大量专家学术视频等大量资源。馆藏文献已基本涵盖了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兼容、多载体并存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学术期刊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六盘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科学、化学工程、地质学、矿业工程、矿山安全工程、体育学、地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文学语言研究、政治哲学历史研究、图书情报编辑档案研究、法学研究、教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物理学研究、课程改革研究。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交流或进修。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和台湾地区7所高校(环球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等)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华北科技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对口帮扶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池州学院学报投稿退改时间可以在官网进行查看。在池州学院官网提交过你的稿件后,在经过池州学院学报负责人的审核后,可以登录官方网站查看稿件是否被采用。《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
可能是刊期还未定。如果着急的话可以去咨询一下相关负责人。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04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硕士学位5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 、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 、朱子春、谭甲文 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名称带头人获评年份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吴小贻2010年 基础英语教学团队方瑞芬2013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红2014年 翻译理论与实践本科教学团队汪东萍2015年 质量工程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新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历史学、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统计学类 、学前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广播电视编导 省级新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基础英语、高分子化学、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分析化学、英语写作、无机化学、微积分模块教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概论、民法学、土地法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环境科学、土地法学、教育学 、古代汉语、英语教学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模块选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学材料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学研用一体化IT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数字媒体实验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化工类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创新实践基地 、水处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旅游管理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 、卓越城镇学前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改革与创新计划 、应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学生成绩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中,学校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英语竞赛等20项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756人次。 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20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池州傩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非金属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诗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学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区域产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与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交叉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6月30日,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图书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并与国内外50余所高教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古籍文献主要收藏《四库全书》、《四部备要》等,特色文献资料有《大藏经》、《中国佛教学术全刊》、《禅宗全书》、《宋藏遗珍》、《太虚大师全书》、《民俗曲艺》等傩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资料。电子文献资源拥有:读秀中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西外文电子图书、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党建期刊文献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ALLS电子教学参考书数据库、EBSCO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种实用学习光盘和随书附赠光盘等;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有:读秀学术搜索、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非书资料资源中心、职业全能培训库、方略学科导航、e线图情、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法律法规等。 学术期刊 《池州学院学报》前身为《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特色栏目有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池州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随着旅游 教育 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范文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历经了起步、发展以及深化这三个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入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整个旅游行业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下,其管理体制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 政策法规 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 经验 ,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信访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旅游行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予以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行为,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符合实际的行业协会。通过上述措施来保障我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 市场营销 、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 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兼职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3. 2016旅游管理论文 4. 2016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5.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6.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李峰摘 要: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遇到新问题,主要是沿用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对智障儿童数学接受能力进行分析,旨在为教材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以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81-01培智学校数学教学遇到新问题,主要是当前中重度智障儿童增多,而沿用的教材是为轻度智障儿童编写的,这就产生了不适应性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智障儿童数学可接受能力进行分析,为教材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一、智障儿童数学教育发展及问题智障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目前,全国智障学校有近千所,还有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智障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数量大有超越其他特殊教育之势。智力残疾儿童按照残疾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重度、中度和轻度,不同程度弱智儿童的特点、潜能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重度弱智儿童约占智力残疾儿童的30%,约有140万。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以来,轻度智障儿童已基本在普通学校就读,这导致培智学校中重度智障儿童比例明显上升。目前一项调查显示,中重度智障儿童约占培智学校总人数的82%。培智教育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生存教育,由于学生智力差异明显,当前所用数学教材明显不适应他们的智力水平,教材改革势在必行。二、智障儿童数学接受能力分析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发展具有有限性,其抽象性思维不足。因此,无论数学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都需要遵循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特点。就接受能力而言,中重度智障儿童既需要在数学知识中掌握一些生活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又需要在生活实际中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从而使特殊教育能真正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起到治疗和矫正的作用。对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教师所教知识的系统性不一定很强,应是一种生存教育。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践本领。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满足他们未来生活和劳动需要,同时加强学科融合,使数学真正生活化,让生活化的数学成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所用数学教材,重学科知识,轻学科之间的联系,重逻辑性和系统性,缺少实践性和联系性,很多知识超越了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要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注重以生活为中心,将数学模块化和范畴化;要采取删减内容、降低难度和增加生活知识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要重新编排教材顺序,使数学教材内容更加浅显、易懂,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贴近中重度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三、智障儿童生活数学教材改革建议1.删减内容相应删除一些数目过大、步骤复杂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删除一些意义不大、生活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器的普及应用,教材中用算盘进行万以内加减乘除运算的内容可以全部删除或部分删除,把这一内容作为数学史的一部分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在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一些不常用的内容也可以考虑删除。2.降低难度有些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和教学要求。对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一些有关几何度量的知识,只做一般了解即可,计算也要控制在百以内,三位数以上的可以用电子计算器辅助计算。随着电子秤的普及,重量单位(克、千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不做过高要求,学生只要学会看电子秤就可以了。对天平、磅秤等工具只要有所了解即可,不要求都会使用。有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要适当降低难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降低难度,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多反复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可将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与钟面结合,用24小时计时法来表示和记录,并且每天习用,不断强化。关于时分秒的换算,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教学,对其他学生不做要求或降低难度。综上所述,对于某些内容可以从降低难度、减小坡度、减缓进度、延伸维度等方面来考虑,对教材进行改革。3.增加知识点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程度的加快,在培智生活数学学科中还需要增加一些有关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科教材与时俱进。例如,货币的存取方式、银行存款的操作过程、信用卡的使用方法、超市购物现金交易的流程,甚至个人理财的管理与使用等内容都可以进行适当增加或扩展。四、结语培智学校在读的中高年级的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年龄一般偏大,集中在14岁~19岁之间,教师应当在生活数学学科中加大对他们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力度。只有对教材进行改革,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张苏华,刘晓丽.培智学校教学数学的新尝试——走班制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03(07).[2]岑宏洁.数学教学中培养生智障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
学者,散文学家,教育理论家,大学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绥化师范专科学校任教。现为《绥化学院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外国文学教学协会理事等职。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
《绥化学院学报》,原名《绥化师专学报》(1994-2004),创刊于1980年,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绥化学院主办的双月刊。属于大学学报种类教育期刊杂志,是绥化学院主办的大型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