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生态边坡论文答辩题目

生态边坡论文答辩题目

发布时间:

生态边坡论文答辩题目

这是环境保护法的内容。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能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通过的,距今已有16年。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和法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原有的《环境保护法》在大的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理念,也不能应对现在的环境状况。因此,需要对现行《环境保护法》进行全方面的审视和评判,以促成其及时修订。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现行《环境保护法》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意见。在宏观上,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主要存在着价值观、法律地位和基本内容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价值追求上,应该从协调发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第一条叙述了该法的立法目的,即“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这就将立法目的的落脚点放在了经济目的上。既然环境保护的目的就在于经济建设,则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特别是暂时的地方的经济效益相矛盾时,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出于逐利的本性牺牲环境以求得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已经被实践证明代价高昂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因此,该条规定的立法目的有失偏颇。该法在第4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一规定体现的“协调发展观”虽然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但是现在看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在发展上面的主流思想已经是可持续发展。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与接受。中国的执政党也提出了与可持续发展实质一致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已经不仅仅指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也不仅仅是本代人的发展,也考虑后代人的权益和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分决不仅仅是字面的差异,实质上是不同性质的发展观的体现。协调发展虽然也考虑了环境因素,但基本上是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工作,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常进行,而非作为价值性目的,没有认识到环境和生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正因为整个环境法的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才造成了环境保护法在许多具体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实践中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然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致“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当明确宣示可持续发展原则,修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为“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破坏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环境权益,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在《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制度设计中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其次,在基本内容上,现行《环境保护法》基本局限于污染防治,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内容很少且含糊。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内容,在法律条文上体现为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从条文数量上看,只有8个条文;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这些规定都比较抽象和笼统,多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定。只泛泛地规定了主体(该章中主要是政府)应当如何行为,却完全没有规定否定性法律后果。例如,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没有规定政府不负责的处罚措施。因此,属于不完全的法律规则,从法律实施效果上分析的话,几近形同虚设。忽视自然资源保护的弊病还体现在一些环境制度中。例如,目前的“三同时”制度尚仅限于污染防治,不利于整体环境保护。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有同样的局限性。环境和资源本来就是联系紧密的两个要素。在环境科学中,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统一的。首先,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以物质或能量的方式出现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二者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次,环境是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实物载体和组成部分的,是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众多环境要素按照一定自然规则和体系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而自然资源则相应的是自然环境在自然界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自然环境这一整体中的最重要的局部。从该种意义上来说,“环境是自然资源的来源和存在处所,自然资源是环境要素的物质体现。环境就好比是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工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再生产能力的好坏。”因此,将此二种客体融合起来,由同一部基本法进行调整,有利于环境的整体保护。环境保护也决不仅仅是防治污染就能解决的。将二者相统一,还可以从立法层面上防止污染防治和资源保护在执法过程中的相互分离和矛盾,促进环境保护总目标的实现。最后,在法律地位上,现行《环境保护法》的处境比较尴尬。按照《环境保护法(试行)》立法时的设想,当时即将《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据1979年制定《环境保护法(试行)》的立法文献记载,“将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主要是规定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而一些具体的规定,则将在大气保护法、水质保护法等具体法规和实施细则中去解决。” 若充当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既需要在内容上加以体现其“基本”,也需要在形式上保证其基本法的地位。也就是说,《环境保护法》需要具有国家基本法的地位。但是,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并不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而只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这样,它并不属于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基本法,而是普通法。如此,《环境保护法》与本来应属于同一等级的《刑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相比较,就处于低一等级的处境。而与本领域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环境资源保护单行法处于同一效力等级,不具备基本法的形式地位。因此,既无法实现与其他部门法的平等对接,又无法从法律体系上统领环境资源法。将《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项基本法,并不是出于环境法研究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环境保护是整个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基本的关系和问题,属于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特别重要的问题。从立法学上看,已经具备了基本法律的性质。并且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从其内容的重要性上也应当使《环境保护法》具备基本法的地位。因此,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从立法程序上保证其基本法地位。在微观层面上,现行《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环境权确认和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法律实施和救济等方面均存在有待完善之处。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一些基本原则已经过时。《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从字面上即可以看出,该原则仅适用于污染治理领域。而现实的环保工作已经涵盖了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并且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但是,该决定仅仅是一个行政法规的规定,效力等级太低,使得该原则无法作为整个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来指导环境于资源保护工作。第6条略微体现了环境责任原则,但是只是从单位和个人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行为的检举权角度来暗含的,没有明确规定,并且有以下的局限性:限于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而未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行为;主体限于生产者,而未及消费者和监管者。因此,应当整合第24条和第6条的规定的精神,并以当今先进的环境法理念为指导,确定环境责任原则,该原则涵盖了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消费者最终承担、受益者负担和主管者负责等子原则。《环境保护法》第8条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这体现了鼓励参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但是,该规定对于调动公众积极性是十分不够的。应该规定在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基础上全面而切实的规定公众参与原则,其内容应包括:建立环境重大事项公众意见征求制度;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保障;对于社会团体开展环保工作的法律保护机制等。再如前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应该修正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基本制度方面,现行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用面过于狭窄等问题。之所以说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因为现行环境法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主要强调命令加控制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尽管政府的行政控制手段在治理污染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保护部门经费不足、人力资源缺乏、手段单一、程序不完备甚至寻租等。 随着经济发展,污染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已经日益明显,环境保护工作已经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式、事后制裁型的模式进行,而应该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原有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没有将主体的环保努力与其经济利益联系,既不能遏制污染的扩展,又不能驱动主体减少排放量。现行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有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下面就具体的各个制度逐一分析。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实际上实行的是双轨制,即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实行的是排污即收费制度,而对于其他环境因素的排污是超标才收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法律规定跟不上形势需要的情况,也就是立法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如超标排污是否构成违法的问题,我们认为超标排污就是违法,不能以缴费代替。但现在法律规定是超标缴费,并不予以处罚。这就难以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的问题,这就是立法工作跟不上环保工作形势需要”。 而且目前的排污收费仅限于企事业单位,而未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居民家庭征收排污费;收费标准仅有浓度,而无量的标准,不利于环境保护。限期治理制度中,限期治理决定权的归属不合理。环境保护法第29条第2款规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首先,决定权由政府而非环境保护部门行使,会造成政府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执行不力;再者,污染项目不分大小,均由一级政府决定,会造成政府工作量大,而无力及时处理小规模的污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有二:首先,该制度适用范围仅限于污染防治领域,应该扩大到生态保护领域;其次,目前的环评执行时间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而在项目立项之后。在实践中,政府部门一旦立项,并开展了相关工作,出于惯性就很难因为环境保护而取消项目,而从经济学角度,先立项再环评,不通过再撤销,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因此,应该在立项之前就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法第26条规定了“三同时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适用范围过窄;二是未解决分散治理与集中控制的矛盾。应该明确规定项目已执行“三同时”制度,还应参与集资建设集中处理设施。我国现行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没有明确规定环境权。只是在有关法律条文中推出环境权的内容,如现行《环境保护法》第6条和《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等。 环境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和法律规定的新型人权,是公众行使参与权的基础,因为公众行使程序上的参与权,必须有实体法上的环境权的支撑。所以,应该修改《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即公民拥有享有良好、舒适环境的权利和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为保证环境权的实现,同时赋予公民和有关社会组织享有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索赔权。环境知情权包括了解、掌握环境公共信息(如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日报等)和环境个别信息(如某个污染企业的排污数据等,包括国家环保总局要求的污染严重企业公开其环境信息)的权利;环境参与权包括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参与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和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公益性环保活动及对环境管理机关的监督;环境索赔权亦称环境请求权,包括向有权机关请求取消或停止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项目及其运营,并有权向法院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在环境保护法的执行保障上,存在着行政管理权限设置不科学、环境执法强制力不够、政府责任不清晰、环境违法的法律责任规定过轻且不明确环境保护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该条规定实际上对权力的界限的规定十分模糊,也没有规定权力行使的程序,没有部门权力冲突时的解决方案。因此,极易出现有好处的事项各部门争着管辖,反之,则相互推诿的情形的出现,与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法治政府的理念相冲突。环境保护法第7条规定的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可概括为: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即主管;公安、交通等其他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即分管。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容易造成环境监管上的受政府地方保护干扰的情形;且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统一监管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责权限尚未划清,缺乏协调机制。《环境保护法》第45条规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规定得十分模糊。由于未明确规定环境权,因此环境责任制度也不完善。应该明确规定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规定环境法律责任的社会性、公益性判断标准。在环境行政监管方面,环境法没有赋予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与行政处罚权相应的强制权力。由于没有行政强制手段导致执法不力,不能及时排除污染。例如罚款、责令停止建设、生产或者关闭等的执行必依赖于法院,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既费时又不经济,也难以提高办事效率,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为了树立环保执法权威,严格环保执法,必须建立环保行政强制手段。《环境保护法》第5章共11条规定了环保法律责任。但是,这些规定都不具体明确。一般表述为“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等,法律后果十分不明确。法律责任的追究应严格依据法律对责任构成要件的规定,规定不明确的法律责任条款实际上会造成对违法行为难以追究法律责任的后果。该章对法律处罚的规定也过轻。应该修改法律责任这一章,明确规定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在处罚力度上要与行为相符合。综上所述,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及时科学地加以修改。

论文答辩老师一般会提的问题,因为学校不同,老师不同,问题也会不同,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参考与帮助!

1、你的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回答解析先明确指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再结合具体内容讲述,切忌“空洞干瘪”,也不能冗长。

2、论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回答解析用自己的语言高度集中概括论文的核心,做到准确简洁的同时也必须做到全面。

3、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

回答解析结合个人原因与论文写作两个方面展开陈述,语言清晰,逻辑分明。

4、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回答解析用准确的专业术语指出理论基础,可结合具体内容陈述。

5、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回答解析结合现实情况说明本课题的意义与目的。

6论文结论是否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

回答解析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况展开论述,语言平实,不要绝对化。

7、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回答解析突出论文的“创新点”,通过与已有成果结论的对比说明自己论文的创新之处。

老师在拿到你的论文时,肯定就是要找问题的,无论谁的论文答辩,老师都会点出问题。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和老师顶嘴,即使你说的有理也不要硬顶。

答辩后一般老师会给你相关建议,你要准备要纸和笔,至少要给答辩老师留下很虚心的感觉,答辩结束后有礼貌的感谢老师,谢谢老师提出的意见,表明自己会认真采纳等等。答辩一般通过率很高的,即使你写的再差也会让你过。只要态度好,老师认可你这个人,论文基本也会认可了。

论文的构思情况、论文里的名词解释、论文题目选择等等,不过也有光点评不问问题的,甚至还有纯闲聊的,遇到这种教授估计好多同学做梦都会笑醒。

1、对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感谢,大致内容为感谢该导师对于你的教导和对于该论文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内容等的影响和指导。

2、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你提供过帮助的所有老师进行感谢,大致内容为感谢老师们对本论文写作提供的帮助及指导,对论文的完善提出的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3、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你的师长、同学进行感谢,感谢他们帮助你查资料、提供相关资料等。

4、感谢你的家人及朋友,简单表达他们对于你在精神、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鼓励和支持。

高边坡论文题目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学术堂整理了20个土木工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基于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4、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5、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7、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8、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9、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探析10、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探讨11、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12、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探析1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14、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16、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17、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策略探讨1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19、试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20、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篇一 1、论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路面基层的应用 2、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3、公路路堑边坡防护技术研究 4、强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工艺 5、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的几个方面 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7、沥青混凝土场拌质量控制 8、石灰稳定的施工与病害防治 9、冲击压实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10、浅析场拌二灰砂砾参破碎砾石质量控制 11、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基层修筑技术研究 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 13、解决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理论与施工 14、公路桥面铺装早期破坏原因及治理方法 15、市政工程现场施工与质量管理 16、关于风积沙路基施工的论述 17、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8、石质路堑路床整修带来的思考 19、二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20、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 2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22、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23、土方量计算方法 24、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25、公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26、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27、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28、浅谈填石路堤的施工技术 29、路拌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30、SMA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 31、粉喷桩在高填方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32、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 33、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34、大孔隙沥青混凝土路面 35、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探析 36、喷播边坡防护技术初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篇二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探索,不仅能够起到保证桥梁运行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作用,还能通过对桥梁病害的及早发现,规避因整顿大修、关闭交通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介绍道路桥梁外观病害分析方法,总结几种道路桥梁的检测技术,可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 检测技术 外观检测 0、引言 近几年来,受车祸、超载和养护不当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道路桥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其结构损伤、病害的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为保证道路桥梁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检测。道路桥梁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起来。 1、当前道路桥梁在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导致道路桥梁的安全性遭到破坏。 当前, 道路桥梁病害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 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导致不明确的工程施工规划; b)在道路桥梁试运行期间或者试运行以后, 道路桥梁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害,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 c)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按照规范进行, 导致施工质量较差, 使工程完工时没有达到工程预先的设计要求; d)有些桥梁在施工建设时的施工质量比较好, 在试运行期间也达到了良好的状态要求, 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桥梁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 e)对于大跨度桥梁的检测工作可能会存在检测不到位现象, 导致桥梁出现安全隐患, 这类桥梁需要更加高深的检测技术, 而现阶段我国的检测方式还不能达到要求。 2、道路桥梁外观病害分析法 根据部位逐一进行检测 道路桥梁的结构组成可以分为上部、 下部以及其余附属结构。 鉴于不同的结构部位有不同的受力特征, 不同部位也会发生具有一些共性的病害, 对于出现的非常规病害, 检测人员要仔细 研究其病害发生原因, 同时按照不同部位发生的病害程度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估, 然后更换损坏部件以维持正常运行。 根据受力特征确定检测重点 通常情况下, 可以根据桥梁的类型确定检测重点, 这些重点主要集中在跨中区域的裂缝、 剪力缝、 挠度、 桥梁主梁连接部位的安全情况以及道路桥梁的外观质量等。 对材料特性进行检测调查 随着新技术、 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桥梁结构日益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材料和设计应用到桥梁的结构建设中来, 其中使用最广的仍然是钢筋和混凝土结构。 其中钢筋的强度常常是以设计施工中的相关资料为依据的, 检测人员如果发现钢筋质量出现问题或者资料不明确, 在施工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关问题的材料试验。 内部缺陷检测 在道路桥梁的混凝土构架中, 常常出现碎裂、 蜂窝、 分层、环境侵蚀以及钢筋锈蚀等缺陷, 如果单单靠外观检测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缺陷, 因此要借助于其他的检测技术进行相关检测。 当前常用的桥梁检测方法有雷达检测技术、 声波检测法以及超声波探伤法。 结构性能检测 在完成道路桥梁进行整体评价以后, 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相应的验算工作, 在验算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要以实际桥梁为准。 验算完成后, 对于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桥梁可以考虑重建, 对于相对可以利用的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鉴定检测。 桥梁钢筋锈蚀测评 由于混凝土的密实度、 碳化深度、 含水量以及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者开裂损伤等原因而导致钢筋锈蚀的, 可以通过外观检测、敲击检查等简单易行的操作对钢筋锈蚀程度进行检测。 3、道路桥梁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法检测道路桥梁缺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检测仪以及声波换能器, 测量并分析超声脉冲在道路桥梁中的传播速度、波幅、 主频率等参数, 然后以这些参数以及相应的变化为依据,判断道路桥梁出现的缺陷。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又称探测雷达技术, 是一种高精度、 无损检测、 直观、 经济快速的高科技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地质雷达向物体内部发射高频电磁波,然后接受由物体产生的相应反射来判断物体内部的情况。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项精度较高的物理探测技术, 主要应用于工程地质、地基工程、 文物考古、 道路桥梁以及混凝土结构探伤等检测领域。 利用地质雷达仪器进行检测的主要流程为: a)检测人员利用笔记本电脑对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信息; b) 控制单元在接受指令以后, 向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出信号; c)当发射触发信号以后, 向地面发射高频电磁波; d)当探测位置为不均匀介质时, 电磁波就会遇到不同电性的目标和界面, 导致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地面, 然后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并以数据的形式传到控制单元, 返回到笔记本中, 以图像的形式显现出来; e) 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就可以检测出被检测物的内部情况。 声发射法检测技术 由于材料内部结构不均匀或者存在不同性质的缺陷, 局部应力的集中会导致不稳定的应力分布, 材料在产生裂缝、 发生塑性变形以及断裂过程中, 会释放出部分应力, 使之以应力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 即为声发射。 道路桥梁中的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 当变形超出设计要求时, 就会出现裂纹,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运用声发射法对道路桥梁进行检测时, 将声发射器放置在需要检测的部位, 通过检测不同位置收到的声波时间差, 就可以明确缺陷的发生位置。 运用声波发射法进行检测可以详细、 准确、 快速地了解桥梁内部结构的变化。 在分析研究缺陷位置以后, 裂纹的种类、大小、 开裂速度等都可以比较详细地分析出来。 由于此种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周围噪声的影响, 会导致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 此种方法是利用道路桥梁内部缺陷,因此可以进行连续的动态检测。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是检测仪器通过机械冲击器向被检测物体表面发送应力脉冲波, 当压缩波在物体内传播遇到内部缺陷时, 冲击波就不能穿透而发生反射, 当波速固定且选择正确的冲击器时, 就可以通过测试准确地测得缺陷位置, 即便没有缺陷也可以测得物体的厚度。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常为单面反射测试技术, 在检测完一点以后就可以判断出此处是否有损伤, 因此该方法具有方便、 快捷, 测试结果比较直观的优点。此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混凝土或者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纹等缺陷的测定。 另一方面, 此种方法虽然检测简单, 但属于单点测量, 其检测的结果存在不全面的缺点, 实际应用也比较少。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红外线热像检测技术就是运用红外线热像探测仪器检测物体各部分发出的红外线能量, 然后根据物体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物体材料及结构上存在的不连续缺陷。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非接触性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a)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探测焦距可以从20cm到无穷远, 因此更加适合具有非接触性及大范围性无损检测; b)红外热像探测仪只对红外线产生反应, 因此只要道路桥梁的温度高于零度, 就可以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c)由于红外热像检测仪可以取得很高的检测精度, 其温度分辨率可以达到℃; d)检测模式更加灵活, 其摄像速度从1~30帧/s之间变化, 既适合静态检测又适合动态检测。 4、结语 对于道路桥梁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测已经成为了目前道路桥梁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必须建立一套适用于道路桥梁试验相关的检测系统,并且实现对道路桥梁使用安全有效的保障,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智能化,这样就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本身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必须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积极有效地将理论实际进行有效的集合,并且对每一项具体的检测数据进行有效地获取、分析,并且对整个道路桥梁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同时及时有效地将安全隐患进行消除。 看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 2. 道路桥梁工程论文 3.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论文 4.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论文 5. 道路桥梁论文范文

高边坡锚索论文答辩

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泳姿分为哪三种 [跳水游泳

摘 要:根据国电大武口电厂灰场公路滑坡的地质勘探报告,分析了高边坡滑坡形成的原因,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以预应力锚索为主,辅以注浆、排水的边坡治理方案,并对防护参数进行了设计。关键词:高边坡,滑坡,预应力锚索,注浆中图分类号:U417文献标识码:A 本滑坡位于大武口电厂灰场公路K3+060~K3+360段,地处贺兰山腹地。平面形态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线路平行,长约300 m,短轴长150 m,面积约为45 000 m2,总方量达50×104m3,为大型滑坡,于建成1年后发生蠕滑迹象,前缘已形成滑坡舌,目前为尚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古滑动体。1 高边坡滑坡成因分析 滑坡弱面分析该滑坡体上部为第四系残坡积砂性土,厚度 m~ m;下部为白垩统馆头组全、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埋深 m~ m;局部见强、弱风化安山玄武岩,埋深 m~ m。滑坡区节理裂隙极发育,且节理裂隙的倾角较陡,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致相近,各钻孔中均见胶结性差,断层泥发育的断裂构造破碎带,而陡倾角节理裂隙往往成为地表水体下渗的通道,在雨季时,断裂构造破碎带底部较完整的基岩成为相对隔水层,从而导致上覆土层滑动。 地表水的影响滑坡区范围属季风型气候,夏季雨水多,瞬时雨量大,山地汇水大,而滑坡体范围内几乎无植被,地表水的渗入使土体快速增重,软化了滑移构造破碎带,而地下水在滑动带上的渗流作用,使滑动面的抗滑力明显下降,从而诱发滑坡的产生。 人工开挖扰动影响在山坡坡脚(滑坡体前缘),由于人类建房等的开挖,形成人工边坡,坡高一般在3 m~5 m,局部达8 m~10 m,且坡角多大于70°,使前缘坡脚处于临空状态,山体平衡遭到人为破坏,易诱发山体产生局部滑移。 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体重度值采用土岩平均重度22 kN/m3,滑动带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根据现场测定而得,综合分析取C=19 kPa,�=12°。选择主滑剖面为计算对象,滑动面按折线型计算滑坡推力。根据规范,该滑坡体受灾对象为一级,破坏后果很严重,安全等级为一级,则选定滑坡安全系数Ks=。计算结果表明,本滑坡剩余下滑力大,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必须进行治理,才能确保滑坡的稳定性。2 滑坡加固方案设计根据滑坡特征,经计算分析,采取以预应力锚索为主,辅以排水和注浆的综合治理措施。 预应力锚索加固 机理预应力锚索是一种埋入岩土内的受拉杆,其拉力传递给稳定地层,杆体张拉后不仅能提供一定的抗滑力,而且对滑体产生一个正压力,能明显提高潜在滑移面或岩石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由于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尽可能少地扰动被锚固的土体或岩体,并且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加固技术,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参数设计开挖状态下,根据《理正岩土计算程序(版)》采用Bishop法按折线滑动分别计算各级边坡施加约束荷载前后的稳定系数,施工荷载按垂直荷载计,取值为30 kN/m。计算结果表明,除公路右侧第一级边坡开挖时无需施加约束荷载,可满足公路正常使用要求外,其余各级边坡开挖,都需要施加一定的约束。根据计算结果,设计采用拉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倾角25°,锚索工程参数见表1。边坡平台宽度为2 m,在公路左侧第一级、公路右侧第一级台阶,局部采用设计拉力120 kN,长度8 m的系统锚杆,倾角15°;在各级边坡中,为了防止雨水的直接冲刷,采用三维植被网进行坡面防护。表1 锚索工程参数表滑坡体边坡级数杆体材料单根锚索拉力设计值kN单根锚索拉力锁定值kN锚索横向间距m锚索纵向间距m公路左侧第一级第一排8×7Ф5 1 000 1 000 第二排8×7Ф5 1 000 1 000 公路右侧第二级第三级第一排10×7Ф5 1 400 1 400 第二排10×7Ф5 1 400 1 400 第三排10×7Ф5 1 400 1 400 第一排10×7Ф5 1 200 1 200 第二排10×7Ф5 1 200 1 200 第三排10×7Ф5 1 200 1 200 注浆加固滑动带 机理注浆加固法就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固结浆液注入需加固的岩土层中,浆液在岩土层中渗透、扩散和充填,经过一定时间后,浆液凝结固化,把松散或具有大量裂隙的岩土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能力的整体。理论和实践表明,采用压力灌浆加固方法进行软弱破裂带的处理,可以改善软弱破裂带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其抗剪强度[4-5]。 参数设计为提高局部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和滑坡治理后的整体稳定性,要求对控制滑面在内长约100 m公路右侧边坡的滑动带进行注浆处理。根据计算结果,设计注浆孔径为130 mm,注浆孔应伸入滑动带,倾角20°,水平间距8 m,注浆管采用内径为10 mm的镀锌钢管,在孔口要备有封堵装置,注浆用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级公路设计我好些 可以的.

高边坡加固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技术锚索框架梁施工一、锚索的工作原理锚索就是高挖方路段为了减少对原状土的挖方数量,保护生态环境而设计的一种特殊挡防结构。主要解决破裂面至土体临空面之间破裂土体的稳定。其作用原理是:依靠对锚索的张拉预应力,用锚具锁定在桩身上,锚索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桩身传递到破裂土体,使破裂土体在外力作用下稳定。锚索预应力一头靠锚固段框架梁承受,另一头靠桩身承受,中间穿过破裂土体。二、锚索框架梁的布置和结构形式锚索长度~,间距3m,锚固段长10m,锚孔直径为110mm,倾角15°,锚索体一束由3根Φ钢绞线组成,单孔锚固力260KN。锚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截面*。三、锚索框架梁施工工序锚索框架梁施工工序:测量定位→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注浆→框架梁施工→锚索张拉→补张拉及锁定→锚头封闭。四、施工过程( 1 )锚孔测放:边坡施工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用全站仪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 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 0 r a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 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 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2 )搭设脚手架: 采用¢5 Omm钢管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 搭设脚手架必须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 3 )安装钻机、钻孔: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孔位误差不得超过±,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斜度偏差不得超过±2°。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索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 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 钻压、钻速) 、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 灌浆压力 a ) ,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米以上。 ( 4 )清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 l ~ 2 mi n ,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 a ) 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5 )锚孔检验:锚孔钻造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6 )锚索体制作及安装 :先调直、截取钢绞线,其长度为钻孔实际长度+外锚墩厚度+千斤顶长度+工具锚和工作锚的厚度+张拉操作预留量,另外还要考虑截长误差,即多截出50~100mm。截取钢绞线宜用切割机,严禁用气焊和电弧焊切割。将截好的钢绞线平顺摆放好,逐条进行质量检查,对合格者进行登记、挂牌、标记锚索编号(与孔号对应)。按设计量出内锚固段和锚索长度并分别作出标记,在内锚固段范围内每隔1m穿一个对中隔离支架,两支架之间扎铁丝一道。张拉段的钢绞线应放入塑料管内并注入黄油(防锈和形成自由)。在锚索端安好导向帽后,平顺放好待用。将组装好的锚索抬至孔位处(距离较远时可将锚索盘~直径的圆盘,然后运输),经核对确认锚索与孔的编号一致后,先用高压风清孔,然后将锚索缓缓插入孔底,注浆管同锚索一起装入,管口与孔底要保持30~50cm的距离。安装时要注意:①要保持锚索顺直,放送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摆动;②下锚索前,对每根锚索都要进行捆扎质量检查,确保无松动,无锈蚀等不良现象,并核对孔号,以免下错锚索。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预应钢绞线(¢=)。

边坡工程论文题目

边坡工程课程论文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边坡工程课程论文,以供参考!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影响建筑业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边坡支护的施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工程施工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想真正发挥边坡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问题出现的根源出发,通过具体实践,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矛盾点,从而制定出相应措施对边坡支护的实际应用加以补充,保证其发挥作用。本文先就边坡支护技术的类型进行简述,并就其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边坡支护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程质量决定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与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为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基坑作为该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边坡支护技术作为对基坑进行处理的核心技术,必须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工程质量。

1边坡支护技术的常见类型

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边坡坍塌或土位偏移,成为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时,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都加强了对边坡支护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在土木工程施工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边坡支护技术,常见的类型如下:(1)锚杆支护。它利用水泥土墙做为辅助支护,能够稳定边坡的侧向,进而提供充足的支护力,从而对高度低于6米的基坑都有广泛的实用性,这种支护方式也因此被广泛应用。(2)开槽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团队要先根据边坡支护的实际情况,在对基坑内槽进行开挖,并以内部支撑的方式形成边坡的挡体,固定基坑内槽的土体结构,从而保证内槽土体在结构上的稳定。(3)土钉支护,这种支护方式虽然拥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应用情况有较为特定的要求,该技术只能在水位不高的特性土质内进行,往往在基坑低于12米的工程内较为常见。(4)逆作拱墙,施工人员应结合现场施工时基坑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拱墙支护,利用拱墙来进行支护。逆作拱墙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有全封和局部两种,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按照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2边坡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1)地质监测。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地质监测工作,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稳定性,避免工程在日后出现变形甚至坍塌等问题,实现对不利于工程施工过程的地质因素进行及时的整改和排出,从而保证边坡支护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地质监测工作必须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工程环境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证施工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出对边坡支护施工的调整安排。通过不断的地质检测,可以有效的提高边坡支护的质量,发挥边坡支护在工程中的作用。

(2)开挖基坑。在土木工程基坑开挖的过程中,边坡支护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原来的土质条件被破坏,土质变得松散、不牢固,从而极易发生塌陷,给基坑的开挖过程带来困难,甚至出现在挖到一定程度后,原本已经挖好的部分发生错位、变形、塌毁等严重现象。因此,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对实地土质进行精确的观察分析,同时在边坡支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分区的原则。在对基坑进行开挖时,应及时对挖出的槽运用边坡支护技术进行支护,支护工作完成后才可继续开挖,从而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挖掘到大约距边坡支护结构8m远的时候,要改用分段的形式继续开挖,分段的标准为25m,还可以采用跳跃挖坑的方法,大大提高效率。

(3)边坡支护方案的制定。由于不同的施工场地有着不同的施工要求,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结合具体实际做出准确的分析,根据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制定严谨、合理、科学的边坡支护方案,从而确保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提高施工的总体水平。以以某土木工程为例,相应的支护技术方案形成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由于该工程采用土钉支护的方式,为了保障支护的强度达到工程标准,应根据实际要求,在土钉支护的过程中,对土钉深度进行规范,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②对成孔的位置和编号进行标记,便于边坡支护时的识别工作。

③设计拉拔试验,该过程交由第三方完成,对土钉打入的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土钉具备充足的强度。

④对注桨的比例、外加剂的用量以及补桨工作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4)施工管理研究。在对边坡支护技术进行应用时,要做好对支护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①建筑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工程施工操作流程的掌握,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违反施工规定的行为发生,进一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②对于引进的先进和专业机械设备,先要进行专业培训,不能急于投入生产,防止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从而使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③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审查督促、经常性巡视和抽查等手段进行支护施工的安全管理,以便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边坡支护技术,可以施工更加稳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但要使边坡支护技术真正的发挥作用,土木工程施工人员还要做好边坡支护工作,制定有效的支护方案,并且做好基坑挖掘、地质监测和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边坡支护施工质量,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莹.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24):75.

[2]朱文飞.分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J].低碳世界,2016(15):173-174.

[3]王怀理.土木工程边坡支护技术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03):29-30.

[4]白红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57-58.

[5]瞿万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333,335.

[6]杨森.浅谈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J].门窗,2013(04):309.

道路桥梁,一般由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和交通工程设施等几大部分组成。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篇一 1、论石灰土稳定天然砂砾路面基层的应用 2、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3、公路路堑边坡防护技术研究 4、强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工艺 5、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机械化施工的几个方面 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7、沥青混凝土场拌质量控制 8、石灰稳定的施工与病害防治 9、冲击压实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10、浅析场拌二灰砂砾参破碎砾石质量控制 11、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基层修筑技术研究 1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 13、解决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理论与施工 14、公路桥面铺装早期破坏原因及治理方法 15、市政工程现场施工与质量管理 16、关于风积沙路基施工的论述 17、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8、石质路堑路床整修带来的思考 19、二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20、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 2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22、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23、土方量计算方法 24、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25、公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 26、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27、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28、浅谈填石路堤的施工技术 29、路拌法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30、SMA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 31、粉喷桩在高填方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32、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 33、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34、大孔隙沥青混凝土路面 35、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探析 36、喷播边坡防护技术初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篇二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探索,不仅能够起到保证桥梁运行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作用,还能通过对桥梁病害的及早发现,规避因整顿大修、关闭交通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介绍道路桥梁外观病害分析方法,总结几种道路桥梁的检测技术,可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 检测技术 外观检测 0、引言 近几年来,受车祸、超载和养护不当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道路桥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其结构损伤、病害的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为保证道路桥梁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检测。道路桥梁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起来。 1、当前道路桥梁在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导致道路桥梁的安全性遭到破坏。 当前, 道路桥梁病害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 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导致不明确的工程施工规划; b)在道路桥梁试运行期间或者试运行以后, 道路桥梁出现比较严重的病害,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 c)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 ,没有按照规范进行, 导致施工质量较差, 使工程完工时没有达到工程预先的设计要求; d)有些桥梁在施工建设时的施工质量比较好, 在试运行期间也达到了良好的状态要求, 但是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桥梁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 e)对于大跨度桥梁的检测工作可能会存在检测不到位现象, 导致桥梁出现安全隐患, 这类桥梁需要更加高深的检测技术, 而现阶段我国的检测方式还不能达到要求。 2、道路桥梁外观病害分析法 根据部位逐一进行检测 道路桥梁的结构组成可以分为上部、 下部以及其余附属结构。 鉴于不同的结构部位有不同的受力特征, 不同部位也会发生具有一些共性的病害, 对于出现的非常规病害, 检测人员要仔细 研究其病害发生原因, 同时按照不同部位发生的病害程度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估, 然后更换损坏部件以维持正常运行。 根据受力特征确定检测重点 通常情况下, 可以根据桥梁的类型确定检测重点, 这些重点主要集中在跨中区域的裂缝、 剪力缝、 挠度、 桥梁主梁连接部位的安全情况以及道路桥梁的外观质量等。 对材料特性进行检测调查 随着新技术、 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桥梁结构日益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材料和设计应用到桥梁的结构建设中来, 其中使用最广的仍然是钢筋和混凝土结构。 其中钢筋的强度常常是以设计施工中的相关资料为依据的, 检测人员如果发现钢筋质量出现问题或者资料不明确, 在施工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关问题的材料试验。 内部缺陷检测 在道路桥梁的混凝土构架中, 常常出现碎裂、 蜂窝、 分层、环境侵蚀以及钢筋锈蚀等缺陷, 如果单单靠外观检测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缺陷, 因此要借助于其他的检测技术进行相关检测。 当前常用的桥梁检测方法有雷达检测技术、 声波检测法以及超声波探伤法。 结构性能检测 在完成道路桥梁进行整体评价以后, 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相应的验算工作, 在验算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要以实际桥梁为准。 验算完成后, 对于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桥梁可以考虑重建, 对于相对可以利用的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鉴定检测。 桥梁钢筋锈蚀测评 由于混凝土的密实度、 碳化深度、 含水量以及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者开裂损伤等原因而导致钢筋锈蚀的, 可以通过外观检测、敲击检查等简单易行的操作对钢筋锈蚀程度进行检测。 3、道路桥梁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法检测道路桥梁缺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检测仪以及声波换能器, 测量并分析超声脉冲在道路桥梁中的传播速度、波幅、 主频率等参数, 然后以这些参数以及相应的变化为依据,判断道路桥梁出现的缺陷。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又称探测雷达技术, 是一种高精度、 无损检测、 直观、 经济快速的高科技检测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地质雷达向物体内部发射高频电磁波,然后接受由物体产生的相应反射来判断物体内部的情况。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项精度较高的物理探测技术, 主要应用于工程地质、地基工程、 文物考古、 道路桥梁以及混凝土结构探伤等检测领域。 利用地质雷达仪器进行检测的主要流程为: a)检测人员利用笔记本电脑对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信息; b) 控制单元在接受指令以后, 向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出信号; c)当发射触发信号以后, 向地面发射高频电磁波; d)当探测位置为不均匀介质时, 电磁波就会遇到不同电性的目标和界面, 导致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地面, 然后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并以数据的形式传到控制单元, 返回到笔记本中, 以图像的形式显现出来; e) 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 就可以检测出被检测物的内部情况。 声发射法检测技术 由于材料内部结构不均匀或者存在不同性质的缺陷, 局部应力的集中会导致不稳定的应力分布, 材料在产生裂缝、 发生塑性变形以及断裂过程中, 会释放出部分应力, 使之以应力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 即为声发射。 道路桥梁中的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 当变形超出设计要求时, 就会出现裂纹,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运用声发射法对道路桥梁进行检测时, 将声发射器放置在需要检测的部位, 通过检测不同位置收到的声波时间差, 就可以明确缺陷的发生位置。 运用声波发射法进行检测可以详细、 准确、 快速地了解桥梁内部结构的变化。 在分析研究缺陷位置以后, 裂纹的种类、大小、 开裂速度等都可以比较详细地分析出来。 由于此种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周围噪声的影响, 会导致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 此种方法是利用道路桥梁内部缺陷,因此可以进行连续的动态检测。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是检测仪器通过机械冲击器向被检测物体表面发送应力脉冲波, 当压缩波在物体内传播遇到内部缺陷时, 冲击波就不能穿透而发生反射, 当波速固定且选择正确的冲击器时, 就可以通过测试准确地测得缺陷位置, 即便没有缺陷也可以测得物体的厚度。 冲击回波法检测技术常为单面反射测试技术, 在检测完一点以后就可以判断出此处是否有损伤, 因此该方法具有方便、 快捷, 测试结果比较直观的优点。此方法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混凝土或者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纹等缺陷的测定。 另一方面, 此种方法虽然检测简单, 但属于单点测量, 其检测的结果存在不全面的缺点, 实际应用也比较少。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红外线热像检测技术就是运用红外线热像探测仪器检测物体各部分发出的红外线能量, 然后根据物体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物体材料及结构上存在的不连续缺陷。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是非接触性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a)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探测焦距可以从20cm到无穷远, 因此更加适合具有非接触性及大范围性无损检测; b)红外热像探测仪只对红外线产生反应, 因此只要道路桥梁的温度高于零度, 就可以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c)由于红外热像检测仪可以取得很高的检测精度, 其温度分辨率可以达到℃; d)检测模式更加灵活, 其摄像速度从1~30帧/s之间变化, 既适合静态检测又适合动态检测。 4、结语 对于道路桥梁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测已经成为了目前道路桥梁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必须建立一套适用于道路桥梁试验相关的检测系统,并且实现对道路桥梁使用安全有效的保障,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智能化,这样就要求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本身必须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必须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积极有效地将理论实际进行有效的集合,并且对每一项具体的检测数据进行有效地获取、分析,并且对整个道路桥梁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同时及时有效地将安全隐患进行消除。 看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 2. 道路桥梁工程论文 3.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论文 4.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技术论文 5. 道路桥梁论文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20个土木工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基于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4、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5、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研究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7、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8、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9、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探析10、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探讨11、土木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12、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探析1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14、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16、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17、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管理策略探讨1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19、试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20、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

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答辩

说到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现阶段,建筑企业如何进行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梳理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小编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建筑网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为建筑企业人员推荐一本不错的书刊——《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基本概况:《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矿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作者饶运章)系统地介绍了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念、稳定性计算、加固技术、滑坡监测等内容。分析方法主要有刚性极限分析法、有限元模拟、边坡稳定的概率分析。《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基本内容:《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矿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分为11章,主要包括边坡的概念与分类,滑塌模式与识别,边坡稳定性设计流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边坡岩t抗剪强度计算与测试方法,岩基、岩坡、土坡等平面滑动稳定性分析,楔体滑动稳定性分析,圆弧滑动稳定性分析,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废石场稳定性分析,尾矿坝稳定性分析,边坡加固技术,滑坡监测与预报等。本书还以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为例,对最先进的无损健康光纤监测技术也做了介绍。《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基本概况:作 者 饶运章ISBN 9787548704447页 数 153定 价 元出版时间 2012-1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工程界及工程地质界争论已久的一个老问题,至今亦未获得解决。

关于在黄土中修建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国内已有不少人在从事研究。在黄土中修建渠道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基本上与路堑边坡稳定性是相同的。

对已建成的渠道及路堑边坡破坏现象分析得知,边坡破坏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在大气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作用下产生边坡侵蚀及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和施工不合理而破坏了土体平衡条件引起滑坡现象。边坡侵蚀现象可以用施工措施上加以防治(一般采用打光和抹光法处理较有效)。如果设计上发生错误,则滑坡性边坡破坏在施工上是难以防治的。显然,要想保证所建的边坡稳定可靠,必须作出正确的边坡结构设计,即对边坡稳定性作出正确的预报。下面讨论边坡稳定性预测预报,这里所说的边坡稳定性不包括侵蚀方式边坡破坏问题,而主要是指滑坡破坏所产生的边坡破坏。到目前为止,研究边坡稳定性的一般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5种:

(1)根据极限不平衡理论,建立严密的数学力学方程式的数学力学分析法:是由雷金(1857)首创,由前苏联.索柯洛夫斯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此种方法在数学力学理论上是严密的。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展到能够充分地反映天然土层的复杂的基本特性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故在实践中采用的还不多。

(2)假定破裂面,试算边坡土体平衡条件的半经验法:为库伦(1773)所首创,以后有很多的学者继续进行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破裂面的假定。其目的是简化数学力学分析法,便于实践中应用。因各位学者所研究的土质特性不同,故所提出的假定在实用上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如实践中采用最广的圆柱状滑动面的假定,对塑性土体是适用的,对脆性及流性土体便不适用。

(3)根据极限平衡条件,以破裂面作为稳定边坡的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前苏联什利亚平等人提出的。从其基本原理上很容易发现其假定本身是不尽完善的。在实际现象中亦常可以见到滑动面所构成的边坡并不稳定。因此,这种假定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再继续研究。

(4)工程地质条件对比法:是工程地质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值得重视的一种方法。但有时,由于人工条件超越了天然的及已有的工程条件,在运用上常常遇到困难。这一种方法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才有发展前途。

(5)模型试验法:虽然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但此种方法尚处在研究阶段,但从原则上来讲,是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

由上述可见,各种方法中皆有其优点及其不足的地方。故在实践中,往往采用多种多样方法来进行比较、研究。应当指出,在采用某种方法进行工作时,必须对各种方法的运用条件首先弄清,否则必将形成主观性和盲目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亦应防止任意拼凑的现象。

为了解决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问题,我们采用了上述的第(2)种及第(4)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即通过对已有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的考察资料分析,拟定出一种核算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的经验方法,进行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预测。我们除了对已建成的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外,又补充对已建成的天兰路、兰银路路堑进行了考察。考察中着重地注意了3个问题:①不同的黄土层中边坡稳定情况;②黄土边坡破坏方式及破裂面的形状;③黄土的结构构造现象,如构造节理,柱状劈理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对已建成的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情况在渠道考察一文(参看《孙广忠地质工程文选》)中已做了介绍,在讨论边坡稳定性预报原理和方法之前,先来讨论一下路堑边坡稳定性考察结果,路堑边坡考察资料介绍如下:

(1)天兰路路堑主要位于老黄土中。老黄土层上部一般分布有10~20m的新黄土,该线路堑边坡一般为1∶,少数的陡至1∶。

不论路堑所穿过的黄土类型如何,其边坡系数为1∶者,除少数地段(如寒水岔)因地下水活动发生过破坏现象外,一般的皆稳定。而边坡陡于此者则不尽然,有的稳定无事;有的则发生了破坏现象。

图12-1 天兰路几个代表性边坡剖面稳定情况

a—伯阳隧洞口;b—及c—天水东车站东2km处

如图12-1所示,边坡系数为1∶,上覆20m新黄土,下部为老黄土,边坡总高近60m,上部发生了破坏现象,而下部还很稳定。

同一地段附近,路堑边坡系数为1∶者,安全稳定,未发生破坏现象。

(2)兰银路狄家台至兰州段,有如下3种情况(见图12-2):

a.高10~15m的新黄土路堑,其边坡系数采用1∶ 者,多不稳定,而采用1∶者则稳定。

图12-2 兰银路(兰州至狄家台段)路堑边坡稳定情况

a—石洞寺;b—石洞寺南的1km处;c—邵家堂№10号隧洞口;d—同c

b.老黄土构成的路堑边坡,高15~20m,边坡系数为1∶者稳定。高30~40m的边坡,边坡系数取1∶的同样亦稳定。

c.上部为10~15m的新黄土,下部为老黄土,老黄土厚30余米的复式土层结构路堑,上部采用1∶的边坡系数,下部采用1∶的边坡系数情况下,边坡未发现破坏现象。反之,上部新黄土部分边坡则发生过破坏现象(图12-2b)。

应当说明一点,边坡破坏多发生在新黄土层中,但老黄土有时因受上部新黄土的影响,有时亦发生破坏。

(3)永登一带已建成的中小型黄土渠道,考察结果得到如下3点概念:①高10m左右的新黄土边坡,在施工时,边坡系数若采用1∶,稳定性不同,破坏现象多发生在边坡顶部,高度大于15m的新黄土边坡在施工时多不稳定;②高度达30~35m的老黄土渠道边坡,施工时,边坡系数采用1∶,并未发现破坏现象;③渠道通过具有构造节理的黄土层时,构造节理面倾向渠槽,节理面倾角大于40°~54°时,常发现发生破坏现象。

(4)临夏北塬渠考察结果,高达15m的老黄土边坡,施工边坡系数采用1∶时,边坡稳定;当高度达30~35m,边坡系数采用1∶,同样稳定。

(5)天然剖面黄土具有柱状壁理时,边坡常为垂直的。悬崖前常存在有块状黄土堆,此概系剖面上黄土沿着垂直壁理面倒塌所形成的。

在野外工作期间,我们除了对黄土边坡稳定性一般概况进行过调查外,并观察了黄土边坡的破坏方式及其破裂面形状。

黄土边坡破坏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层结构及构造特点。黄土边坡破坏方式有3种方式:①均质的及微成层状黄土(不论新的或老的)边坡破坏时多具有一定的破裂面。边坡破坏时,系沿着破裂面向下滑动;②具有构造裂隙的黄土破坏时,则主要系被节理切割成块状的土体沿着裂隙面向下滑动;③具有柱状劈理的黄土构成的边坡破坏时,则主要是以倒塌的方式破坏。

在工作中发现,黄土边坡破坏时,其破裂面的形状有如下3种(图12-3):

(1)破裂面形状接近于直线形。破裂面倾角多为65°~70°,亦有的小至50°。

(2)破裂面由两段直线组成的折线状,上部直线段远远大于下部直线段(图12-3b)。

(3)其破裂面由两段直线及一小段曲线联成的折曲线状,且上部直线段远远大于其余两部分的组合(图12-3c)。

图12-3 黄土人工边坡破坏形式

上述(2)及(3)两种破裂面的上部倾角一般的为60°~80°,多为70°~75°,底部倾角常为35°~40°。

上述三种破裂面形状中,不论哪一种,其顶部皆存在着一段垂直的悬臂。悬臂的高度随黄土的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新黄土为~,老黄土为~。根据实际考察得知,在边坡高度小于30~40m时,破裂面呈折线状边坡的下部缓倾角折(曲)线部分范围在整个破裂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一般很少超过1/4或1/5。在边坡破坏范围较大或有地下水活动参与作用时,破裂面的实际情况与此大有不同。关于这种类型破裂面的资料还不多,尚不明确。下面我们将着重讨论低边坡的稳定情况。

根据实际观察的资料分析,我们初步得出结论:即黄土渠道低边坡稳定性可以采用直线假定破裂面或平面破裂面的假定来预测。

预测工作中可以采用如图12-4所示的力学计算草图,计算进行黄土边坡稳定性:先假定一定的边坡坡度,在该边坡的不同高度a,b,c等点做不同倾角的假定破裂面,核定其最大稳定高度。如此假定几种边坡系数进行最大的边坡高度核算结果,便得出如表12-1的资料。这个资料经过经验资料校正后,便可作为设计的标准(表12-2)。

图12-4 黄土边坡稳定性核算草图

图12-5 不均质土层边坡稳定性计算草图

黄土层的工程性质计算指标在不同深度处不同。在进行施工边坡稳定核算时,我们建议按图12-5的假定来解决,即假定破裂面上垂直压力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正压力Ni 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抗剪力τi 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剪应力Si 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则斜坡上土体平衡条件可以用式(14-5)来表示,即: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hi为工程性质相同的土层厚度;γi为hi土层内的天然重度;ϕi为hi土层的内摩擦角;ci为hi 土层的抗剪力常数;α为假定破裂面倾角;Li 为具有相同ci的假定破裂面长度Li=hi/sinα。以上便为均质的及微成层状的黄土边坡稳定性核算原理及方法。

利用上述方法,我们将陇西典型地段黄土渠道施工边坡核算结果列于表12-1。

表12-1 陇西地区修筑黄土渠道计算边坡极限稳定高度

表中系选用新黄土的γ=~,w(水)=10%,ϕ=21°,c=22kPa,老黄土的γ=~,w(水)=15%,ϕ=27°,c=35kPa。稳定系数K=的作为极限稳定高度。

与前述资料比较,显然,计算结果与考察中所获得的资料大致相符。陇西地区黄土中修筑渠道边坡稳定系数的参考资料见表12-2。边坡稳定性不仅要保证分台阶的稳定性,同时必须保证总边坡的稳定性。总边坡稳定性系由分边坡系数与分边坡高度及台阶宽度所决定。

表12-2 陇西地区修筑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参考资料

陇西地区新黄土与老黄土常叠覆堆积,形成双层结构的土质剖面。这种双层结构的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是值得注意的,即老黄土层上覆有新黄土层时,边坡稳定性有减低的趋势,结合陇西地区新黄土分布情况,我们对老黄土层上覆10~15m的新黄土层的双层结构土质剖面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核算。结果为双层结构土质剖面的黄土渠道边坡,如果上覆新黄土层部分取极限稳定边坡系数时,则下部老黄土层部分采取相应高度(按总高度)单一土层的极限稳定边坡则不稳定,即其稳定性有降低的趋势。

因此指出,在双层黄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在修建工程时,应当特别地注意研究其稳定性。一般地说,上部如果取极限稳定边坡时,则下部应当采用较相应高度单一土层极限稳定边坡缓一些的坡度,或者放缓上部边坡。究竟以何种方案为宜,应当由经济比较来决定。

老黄土中常发育有交叉的构造节理,它对边坡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发育有构造节理的黄土边坡,破坏时,边坡土体系沿节理面向下滑落。

在野外考察工作中见到,由发育有构造节理的老黄土组成的边坡破坏时,斜坡上土体沿着节理面向下滑落时的节理面最小倾角(表12-3)。由发育有构造裂隙的老黄土构成的边坡,当倾向渠槽的节理倾角大于38°~40°时,边坡即有破坏的可能性。边坡沿着构造节理面破坏的严重性并不在于边坡上被构造节理切割过的小块土体滑落,而问题在于它有可能引起边坡大规模的破坏(图12-6)。

表12-3 由构造节理较发育的老黄土组成的边坡破坏时节理面最小倾角

老黄土中节理面一般多呈轻微胶结的。然而由于开挖、卸载及风化作用结果,常又呈分离状态。从土的抗剪强度观点出发,此时,沿着节理面的抗剪力常数可以视为零,而其抗剪抵抗主要由内摩擦角来承担。

据此,经我们分析的结果,得到裂隙性黄土渠道施工边坡的稳定性与节理面倾角间关系可以简化如式(12-10):

地质工程学原理

式中:K为边坡稳定系数;ϕ为黄土沿着节理面的内摩擦角;α为节理面倾角。

式(12-10)表明在发育有构造裂隙的老黄土中开挖渠道时,其边坡稳定性与边坡的高度关系不大,主要决定于构造节理面的倾角与黄土沿着节理面的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

构造节理发育的老黄土抗剪强度一般都很高,其内摩擦角达35°~40°者并不罕见。而且节理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胶结性,这与上面的观测结果是相符的。

为了工程安全着想,在发育有构造节理的老黄土中开挖渠道时,当裂隙面倾角大于老黄土沿着节理面的内摩擦角时,其边坡角必须放缓至老黄土沿着节理面具有的内摩擦角一致;也可以采用锚固加固,内锚头必须位于穿过构造裂隙面一定深度处。

图12-6 裂隙所引起的边坡破坏

图12-7 发育有柱状裂隙黄土垂直边坡破坏草图

图12-8 具有柱状劈理的黄土倾斜边坡稳定性核算草图

一般地说,陇西黄土的柱状劈理不甚发育,陇东黄土柱状劈理比较发育。

在野外考察时,我们有时见到具有垂直劈理的黄土边坡常呈倒塌式破坏。这种现象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原因是由于黄土柱底部的黄土,在上覆柱状土层自重压力下破坏所引起的。如图12-7所示,具有柱状劈理的黄土垂直的边坡高度为h,上覆土层自重为γ,则作用于其底部土层上的压力(Q)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假定底部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p,则高度为h的具有垂直劈理的黄土边坡的稳定性系数(K)为

地质工程学原理

采用式(12-9),用试算法,可以较容易的求得具有垂直劈理的黄土可能保持的最大的边坡高度。发育有柱状劈理的垂直边坡破坏主要是在底部黄土浸水的情况下,故p应取黄土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如果在发育有柱状劈理的黄土中开挖成斜坡,其稳定性可用图12-8所示的力学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这时柱状劈理底部的黄土抗压强度应采用有侧限抗压强度。

由上述可知,黄土渠道的边坡稳定性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评价黄土渠道边坡稳定性时,只有综合地考虑各种黄土层的特性、结构及构造作用发育情况,确定出正确的预报方法,边坡稳定性才能得到正确的预报结果,否则,将引起不良后果。

黄土渠道边坡一般是低边坡,如果遇到高边坡时,可利用“第四章第二节中所述的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在此不重述。

  • 索引序列
  • 生态边坡论文答辩题目
  • 高边坡论文题目
  • 高边坡锚索论文答辩
  • 边坡工程论文题目
  • 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答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