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近几年患上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少人会选择做近视手术来治疗,我整理了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欢迎阅读!

近视矫治手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近视患者所做的手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 通过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做的近视矫治手术的方法和类型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探讨未来近视矫治手术的新思路。结果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从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相结合的过程、从角膜激光手术到晶体屈光手术的一个全新过程。结论 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后巩膜加固发展到现在多种制瓣技术与个性化的激光切削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角膜激光矫治到可植入式晶体的全新治疗方式,使近视治疗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时代。

【关键词】 近视矫治手术; 临床; 研究

为阐述近视矫治手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所有近视患者所做矫治手术的方法、类型和病例数进行了总结、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和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从2004年至今所做的所有屈光手术患者,共50080例。

方法 对手术所做年代、手术方式、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及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已做近视矫治手术的历年数据。

2 结果

结果以各种类型术式所占当年所做近视矫治手术的百分比表示。见表1。

由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等个性化的角膜屈光手术以及可植入式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EK类手术逐渐减少,而用上皮刀制作上皮瓣的EPI类手术逐渐增加,超薄瓣的SBK手术也逐年增加,屈光手术向表面切削和更薄角膜瓣的方向发展。

3 讨论

近视矫治手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从最初的对高度且进行性加重的近视,进行后巩膜加固开始,能够有效的缓解近视的发展,但不能完全矫正。角膜屈光手术最早是前苏联1979年开展的角膜板层放射状切开术(PK),其优点虽切口位于光学区外,比较安全,对低度数的近视效果比较可靠,但有术中角膜穿孔、术后视力波动、眩光、视力漂移、外伤性眼球破裂等并发症而被淘汰。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可以矫治散光。角膜基质环的植入术(ICRS),角膜镜片术和表面角膜镜片术来矫正近视,但预测性差和最佳矫正视力差而开展较少。1988年开始,准分子激光的出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也就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但也会因产生术后眼痛、上皮下浑浊、欠矫或过矫、眩光、屈光回退、干眼症、激素性高眼压、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偏心切削、中央岛并发症等原因,而渐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所代替[1]。该方法始于1990年,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将瓣掀开后在暴露的基质层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可矫治近视、远视、散光,手术刺激性小、恢复快、预测性好,迅速在全国世界推广,成为目前屈光矫治手术中开展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完整的上皮层组织、前弹力层组织,术后疼痛刺激症状减轻,视力恢复快,几乎无HAZE形成,且可矫正屈光度数范围远大于PRK。但度数越高,预测性越差,并发症也越多,而且也会受角膜厚度及曲率的限制,其主要的并发症包括碎瓣、纽扣瓣、游离瓣、角膜上皮植入、DLK、角膜扩张症及感染性角膜炎、干眼等。

角膜扩张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近视度数过高、角膜过薄、切削深度过深、保留的角膜基质床太薄以及术前未发现的圆锥角膜等。鉴于上述情况,出现了对角膜薄、度数偏高的,采用制作上皮瓣的方法,即酒精浸泡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该方法始于1999年,其优点在于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了厚的基质床,术后出现角膜扩张的风险远低于LASIK,尤其适合于角膜薄不能行LASIK或从事容易导致眼外伤执业的屈光不正者,其缺点主要为易产生HAZE、刺激症状重、视力恢复慢等[2]。为了避免EK术中的一些缺陷,于2003年出现了微型角膜刀制瓣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镶术(epi-LASIK),其是采用微型角膜上皮刀技术取代乙醇制作角膜上皮瓣,而后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其优点是避免的EK术中乙醇对角膜上皮的化学毒副作用,角膜上皮瓣活性更好,其缺点和EK相同,但程度更轻。近年来又有一种角膜瓣更薄的制瓣方式的角膜刀出现,也就是SBK,使用机械板层刀的方式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来完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那么,为了更好避免因角膜瓣的原因而产生的近视矫正术中的并发症,2002年lntralase公司制造的飞秒激光器用于屈光手术中,可在角膜基质内板层切开制作角膜瓣,大大提高了角膜瓣制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其制作的角膜瓣厚薄均匀,预测性和精确度远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而且瓣蒂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角膜不合适做屈光矫正或本人不能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可以进行晶体屈光手术[3],有房角固定型、巩膜固定型、后房型。现在较推崇的是后房型,又称可植入式接触镜(ICL),是植入后房内固定于睫状体沟的方法,其优点是可折叠晶体由 mm的小切口植入,并植入晶体和自身的晶体之间有一定空隙,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青光眼的发生率低,一般不产生瞳孔变形[4]。

从本院数据统计来看,开始是以LASIK手术为主,只有少数不能接受LASIK的近视者,采用PRK的方法。但是从2004年起,已经开始做波差引导的个性化的LASIK手术,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到2005年明显增加,而从2006年起,开始做酒精浸泡法的上皮瓣,对一些角膜瓣的患者也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同时在2006年9月,引进了飞秒激光机,开创了治疗屈光不正的新纪元,短短4个月,接受该手术方式的占屈光矫治手术的。而在2007年的所有屈光手术里,用板层刀所做的IK类手术占所有手术眼的近。而飞秒激光制瓣占到。同时ICL手术所占比例也达到了。从08年到现在,IK类手术中,用板层刀也制作角膜瓣的比率从下降到现在。从数据来看,IK类手术是逐年下降,但在其中SBK手术所占比率从08年起逐年增加。EK类手术从下降到,而EPI类手术从上升到,说明用酒精制作上皮瓣的表面屈光手术逐渐被能更好保存角膜上皮活力的EPI类手术所替代。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手术由上升至,充分说明飞秒激光制瓣的优势和人们的认知程度在进一步提高,也更好的提示医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手术向安全更精确的方向发展。而ICL也从提高到,说明对于一些高度近视或角膜厚度和曲率受限的手术,也可以更安全更个性化的进行非常符合眼睛生理特点的矫治手术。

综上所述,近视矫正手术的发展不仅从数量、质量、受术者的要求和术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变化,科学而先进的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方法,使近视矫治手术向更安全、更精确、更高精尖端、更个性化发展。近视治疗手术不仅是视力的矫正,方法由角膜到晶体进行,更主要是在术后有更好的视觉质量,并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程振英,李镜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效果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46-247.

[2] 戴锦晖,陈冲达,褚仁远,等.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211-215.

[3] 姚克,徐雯.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2):339-342.

[4] 沈晔,顾扬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J].眼视光学杂志,1999,1(5):146-14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近视手术的学术论文

既往专家共识认为,近视一般认为是遗传、种族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近视可能与眼球发育、年龄、家族史、种族、视觉环境、教育活动以及双眼视等因素相关。《IMI近视的危险因素》一文明确指出,当前大量一致的证据显示,所有因素中仅户外活动时间和学校教育程度是与近视存在强关联,且有因果效应。

更高的教育程度以及更少的户外活动为何会带来更高的近视风险,其中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不过这可能与更多的近距离用眼工作有关。考虑到这两项近视相关的主要风险因素,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工作以及通过更加明亮的光线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将有助于减少父母近视的遗传影响,同时预防和控制近视。在校内开展的干预试验表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增加40分钟-80分钟,可以显著降低近视发生率。

近视的流行要早于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尽管电子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近距离用眼工作,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耗费相似时间的情况下,使用电子设备比传统阅读更危险,对此还需要开展更多研究。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对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可能也伴随着明显缺乏户外时间的问题。如果过度强调电子设备而忽视其他的重要风险因素,反而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

既往认为,近视是可遗传的,种族背景在近视易感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文章指出,在基本先天因素中,父母的近视情况与近视存在强关联,但尚未发现明确的因果效应。需要注意的是,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更高带来的生活影响有关。就基本先天因素而言,除父母近视情况外,性别、出生顺序、出生季节等与近视的关联性均较弱,而不同种族人群近视水平的差异可能与其生活习惯(如户外时间)以及教育影响差异有关。

此外,传统观点认为在昏暗的灯光下、被子里或交通工具中看书,读写持笔姿势不正确以及书中字体过小可能与近视有关,而分析结果认为这些因素均与近视存在较弱的关联性。

一、遗传因素近视眼是一类和遗传有关的眼病。有关近视眼遗传问题的研究开始得很早,说法亦多。如隐性遗传、多因子遗传;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单因子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及少数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理性近视眼为隐性遗传。Duke-Elder很早就提出遗传的作用。1)屈光不正可以遗传;2)遗传特性的传递由多因子决定;3)低度和高度屈光不正的遗传性不同;4)眼屈光性质主要由遗传而不是由环境因素决定;5)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有很重要意义;6)不同种类的屈光有不同的遗传类型;7)<4D近视眼的遗传事实表现为单卵双生子的高度一致性,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人认为隐性遗传。双生子研究发现近视眼遗传率。Zadnik等分析结果表明父母近视眼史与孩子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比儿童近距离工作与其屈光不正的相关性密切。问题在于孩子在继承了眼球大小和形状等遗传因素的同时可能也沿袭了父母的习惯。二 眼部因素1. 视觉剥夺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病变、晶体后纤维增生、视神经病变等,均可诱发近视眼,称为“视觉剥夺性近视眼”。 推论婴幼儿期眼睑遮盖所引起的轴性近视眼是机械效应或热效应的结果,而不是视觉输入异常的结果。2.角膜异常角膜异常和近视眼有明显关系。角膜混浊伴发近视眼是一普遍现象,主要见于早年发病者,且多表现为高度近视眼。角膜散光对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意义也十分肯定。3. 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者为何近视眼居多,原因不明。4. 眼压眼压是保证眼球形状及维护人眼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在眼球的生长过程中影响眼球的轴长,即近视眼与青光眼之间有一定联系。如青光眼出现在婴幼儿期,眼球壁向各方向延展,形成“牛眼”。如眼压升高出现在前部巩膜完全发育成熟后,后巩膜易受压力作用而膨胀,使眼轴变长。David等及Tomlinson研究发现眼压和眼轴正相关。5. 眼的调节和辐辏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为了看清物体,调节不断加强,睫状肌持续收缩,引起紧张或痉挛而引发近视眼。近视眼形成伊始调节力处于低下状态,为看清目标而靠近物体,于是睫状肌功能更趋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使近视眼进一步发展。三、环境因素1. 近距离工作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同胞间屈光度一致性随其年龄差的增加而减小。相差2岁的比数比(OR)为5,相差10岁的只有。因同胞之间无论差几岁,其遗传背景是相似的,对比数比随年龄差增加而减小最合理的解释是,年龄相差小的同胞比年龄相差大的同胞所暴露的环境更相近。2. 营养及饮食饮食对身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不少人认为营养不良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可过早出现正视化,从而容易发展成为近视眼。研究表明素食者近视眼的患病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高糖、高蛋白及某些微量因素缺乏和近视眼的形成可能有关。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发铜及锌含量发现弱视患者、异常眼轴者及远视力差者锌/铜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视力者。另有研究发现发展成为近视眼的儿童在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C、磷、铁和胆固醇等均显著低于未发展成近视眼组儿童。3. 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城市比乡村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4. 照明与阅读姿势关于光线对人眼影响的研究意见不一致。上海曾观察10所重点中学学生使用台灯后的视力变化,指出不良的局部照明方式严重影响视力。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白炽灯对视力的影响要比荧光灯大。也有研究认为照明和近视眼无关。阅读姿势不良亦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距离越近,脖子倾斜度越大。这种姿势使离读者较近的视面受头的遮挡而变暗,引起同侧瞳孔扩大,影响视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能肯定阅读姿势不良是近视眼的原因还是结果。四、戴眼镜配戴眼镜矫正近视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戴镜仍是矫正视力最主要的方法。Parssinen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双焦眼镜或阅读及近距离作业时不戴眼镜,不能阻止近视的发展。总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但两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各占的比例如何尚不明确。遗传因素是内因,是前提;环境因素是外因,是决定近视眼发生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用流行病学有效的方法测量有关的危险因素,用可靠而准确的统计方法排除混杂,就能得出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情况的结果。

那个写论文一般是要钱的你可以去各大教育网去搜搜

艾滋的病因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艾滋病的论文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爱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爱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爱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爱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爱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天猫爱卫唾液收集器不用抽血在家取样,保护隐私。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感染到这种病。就可以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艾滋病的诊断标准(1)病史 有婚外性行为、静脉药瘾、输血及血制品或其母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HIV感染者 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nn 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4)确诊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一个月以上;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卡波济氏肉瘤(KS);明显的霉菌如鹅口疮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或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等①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确诊为艾滋病病人: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小于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来自】

骨折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专业人员进!!!!!!!!!!!!!!!!!!!!!!!!!!!!!!!!!!!!!!!!!!!!!!!!!!!!!!!!!!!! 必须用使用术语 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最好是文档 解析: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一般要闯三关:一是术后感染关,这一关多数患者能闯过,一般是10天左右;二是愈合关,股骨颈部位血运差,大多患者为中老年人,因此愈合起来较为缓慢,一般需要3个月至1年左右,年龄越大愈合越难,不愈合率大约可以达到30%左右。前两关作为医生和患者来讲,都比较重视,而第三关是股骨头坏死关,这一关往往容易被忽视。临床常见的情况是: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复位、内固定、愈合都很顺利,医生患者都很满意,于是不作保护、随意活动,最终造成股骨头坏死,留下终身遗憾。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约为20-40%,其高危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越靠近股骨头,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越高; 2、年龄: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易发生不愈合,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3、负重:过早弃拐活动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普遍原因; 4、错位程度和复位质量:股骨颈骨折轻度错位,股骨头坏死率为,中度错位者为,重度者则为51%,复位质量越好,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越低。 为了防止股骨头坏死应该做到: 1、勤复查X线片,即使骨折愈合,也要追踪3~5年。研究表明约85%的股骨头坏死发生在骨折后3年内,98%发生在5年以内。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疗效的评价,不能仅仅观察到骨折愈合,而应随诊至伤后5年。如发现X线片有钉痕出现,股骨头高度递减和硬化透明带等现象,表明股骨头已有坏死先兆,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2、不宜过早负重。股骨颈骨折单纯从骨折愈合的角度讲12周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负重,但因为股骨头坏死发生较晚,减少负重应一直坚持到1~年; 3、如发现股骨头有早期坏死现象,应采取服用药物、适当手术等措施使病变逆转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专注于代谢性骨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在Am J Hum Genet、J Bone and Miner Res、Osteoporosis Int,Bone、Calcified Tissue Int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现担任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Current Osteoporosis Reports等国内外多个医学杂志的编委,及《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副主编和编辑部主任。曾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主要发表文章: E, Fraenkel L, Bradley E, Xia W, Qu C, Ling L, Insogna K, Li T. Osteoporosis knowledge,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beliefs among chinese men and women with HIV. Ann Rheum Dis. 2014 Mar 1;73 Suppl 1:A62-3. doi: . PubMed PMID: : Hsieh E, Fraenkel L, Xia W, Hu Y, Han Y, Insogna K, Yin MT, Xie J, Zhu T, LiT. Increased bone turnover after switch to tenofovir + lopinavir/ritonavir in chinese HIV + patients. Ann Rheum Dis. 2014 Mar 1;73 Suppl 1:A62. doi: . PubMed PMID: : Chi Y, Zhao Z, He X, Sun Y, Jiang Y, Li M, Wang O, Xing X, Sun AY, Zhou X, Meng X, Xia W. A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in SLC34A3 causes hereditary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with hypercalciuria in a Chinese patient. Bone. 2014 Feb;59:114-21. doi: . Epub 2013 Nov 16. PubMed PMID : Li N, Wang X, Jiang Y, Wang W, Huang W, Zheng X, Wang Q, Ning Z, Pei Y, Li C, Nie M, Li M, Wang O, Xing X, He S, Yu W, Lin Q, Xu L, Xia W. Association of GALNT3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Peking Vertebral Fracture study. Menopause. 2013 Sep 16. [Epub ahead of print] PubMed PMID: : Zhao Z, Pei Y, Huang X, Liu Y, Yang W, Sun J, Si N, Xing X, Li M, Wang O, Jiang Y, Zhang X, Xia W. Novel TRPM6 mutations in familial hypomagnesemia with secondary hypocalcemia. Am J Nephrol. 2013;37(6):541-8. doi: . Epub 2013 May 16. PubMed PMID: : Tong A, Xia W, Qi F, Jin Z, Yang D, Zhang Z, Li F, Xing X, Lian X. Hyperthyroidism caused by an ectopic thyrotropin-secreting tumor of the nasopharynx: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yroid. 2013 Sep;23(9):1172-7. doi: . Epub 2013 Aug 27. PubMed PMID: : Wang O, Wang C, Nie M, Cui Q, Guan H, Jiang Y, Li M, Xia W, Meng X, Xing X. Novel HRPT2/CDC73 gene mutations and loss of expression of parafibromi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poradic parathyroid carcinomas. PLoS One. 2012;7(9):e45567. doi . Epub 2012 Sep 20. PubMed PMID: 23029104; PubMed Central PMCID: : Li M, Zhang ZL, Liao EY, Chen DC, Liu J, Tao TZ, Wu W, Xia WB, Lu YJ, Sheng ZF, Lu CY, Meng GL, Xu L, Zhang WJ, Hu YY, Xu L. Effect of low-dose alendronate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Menopause. 2013Jan;20(1):72-8. doi: . PubMed PMID: : Wang O, Wang CY, Shi J, Nie M, Xia WB, Li M, Jiang Y, Guan H, Meng XW, Xing XP. Expression of Ki-67, galectin-3,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and parafibromin in malignant and benign parathyroid tumors. Chin Med J (Engl). 2012Aug;125(16):2895-901. PubMed PMID: : Zhang D, Lu L, Yang HB, Li M, Sun H, Zeng ZP, Li XP, Xia WB, Xing XP.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compound heterozygous PKHD1 mutations as a cause of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hin Med J (Engl). 2012 Jul;125(14):2482-6. PubMed PMID: 22882926.[1] 李楠,李春霖,夏维波等.UDP-N-乙酰-α-D-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一个新的磷调节蛋白的调磷机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2,05(3):.[2] WANG Ou,WANG Chun-yan,SHI Jie等.Expression of Ki-67, galectin-3,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and parafibromin in malignant and benign parathyroid tumors[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16):.[3] 祁燕,卢琳,顾锋等.第276例 乏力—纳差—低钠血症—颈部肿物[J].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34):.[4] 许建萍,平凡,李梅等.罕见的Proteus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3):.[5] 池玥,夏维波.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J].药品评价,2012,09(19):.[6] 王鸥,王林杰,胡永宾等.骨痛-Fanconi综合征-M蛋白[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 5(2):135-139. DOI:.[7] 孙静,夏维波,李梅等.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及SEDL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2,05(1):.[8] 夏维波.磷稳态的调节与骨骼矿化[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4(4):.[9] 李梅,夏维波,徐苓等.中华医学会第6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4(4):.[10] LI Mei,XIA Wei-bo,XING Xiao-ping等.Benefit of infusions with ibandronate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125(19):.[11] 李梅,夏维波,邢小平等.进行性腰痛、活动困难——胸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4(3):.[12] 孙晓方,张化冰,李新萍等.阿德福韦酯导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13] 韩兰稳,李梅,夏维波等.克罗恩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4):.[14] 陈佳,夏维波,贺良等.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研究[J].北京医学,2011,33(7):525-528.[15] 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联合治疗与序贯治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4(2):.[16] 段炼,朱惠娟,韩桂艳等.第244例阵发性皮肤潮红-心慌-发热-骨痛-腹膜后占位[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2):.[17] 李梅,夏维波,邢小平等.佝楼病——胰、十二指肠、胃部分切除术后[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04(1):.[18] 陈适,曾正陪,童安莉等.Bartter综合征中的高胰岛素血症[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2):.[19] 姜艳,柴晓峰,孟迅吾等.以成骨性骨转移致低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癌[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03(4):.[20] 李森,姜亚芳,夏维波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21] 刘怀成,夏维波,邢小平等.北京地区健康女性跟骨超声速率的正常参考值及其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03(3):.[22] 李梅,夏维波.中华医学会第二次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分会中青年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03(3):.[23] 朱燕,张化冰,卢琳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的肾上腺表现[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4] 姜艳,夏维波,邢小平等.肿瘤性骨软化症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4):.[25] 袁涛,夏维波,陆召麟等.儿童胸腔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致库欣综合征[J].癌症进展,2010,08(4):325-327,.[26] 付勇,聂敏,夏维波等.DAX1/NROB1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0):.[27] 王林杰,王鸥,姜艳等.低磷血症-骨软化-右股骨头占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03(2):.[28] 杜晓京,杜伟,夏维波等.结节性黄瘤伴睑黄瘤1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03(2):.[29] 王春艳,王鸥,聂敏等.散发性甲状旁腺癌一例分子遗传学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30] XIA Wei-bo,JIANG Yan,LI Mei等.Level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in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osteomalacia[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0,123(9):.[31] 李森,姜亚芳,夏维波等.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32] 王鸥,邢小平,孟迅吾等.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3(1):.[33] 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4] 何晓东,夏维波,姜艳等.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患者急性磷负荷对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4):.[35] 徐燕,朱燕,李乃适等.以骨量低下、多发骨破坏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4):.[36] 何晓东,夏维波,姜艳等.Gorham病的发病机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9(z1):.[37] 韩桂艳,王鸥,邢小平等.静脉用双膦酸盐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高钙危象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38] 李梅,茅江峰,邢小平等.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继发性低钾低镁血症1例机制析评[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3):.[39] 裴育,孟迅吾,周学瀛等.北京地区汉族女性Cbfa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3):.[40] 夏维波,苏华,周学瀛等.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3):.[41] 李梅,邢小平,夏维波等.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输注治疗北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疗效[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8):867-871.[42] 王秋萍,于远洋,夏维波等.绝经后妇女代谢综合征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2):.[43] 段炼,袁涛,潘慧等.骨痛、肌无力、PTH水平升高[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2):.[44] 姜艳,夏维波,孟迅吾等.FGF23、MEPE和sFRP4在肿瘤性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9(3):190-192,.[45] 姜艳,夏维波,孟迅吾等.FGF23、MEPE和sFRP4在肿瘤性骨软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5):504-509.[46] 李梅,夏维波,胡莹莹等.第177例枕骨、髂骨骨破坏-X线片见局部骨骼溶解——伊班膦酸钠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4):.[47] 何晓东,夏维波,邢小平等.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4):.[48] 夏维波.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相关的骨质疏松症[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3):.[49] 李梅,邢小平,夏维波等.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两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析评[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1):.[50] WANG Ou,XING Xiao-ping,MENG Xun-wu等.Treatment of hypocalcemia caused by hypoparathyroidism or pseudohypoparathyroidism with domestic-made calcitriol: a prospective and self-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9,122(3):.[1] 黄慧,徐作军,王立等.Gorham-Stout综合征五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2] 夏维波.维生素D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10-413.[3] 孙悦,夏维波.芳香化酶抑制剂与骨质疏松症[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63-465.[4] 阳洪波,李乃适,闵寒毅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致双眼致盲性白内障一例[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8,1(2):.[5] 苏华,夏维波,姜艳等.唑来膦酸盐治疗Paget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8,1(2):.[6] 王鸥,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区汉族青年女性钙敏感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8,1(2):.[7] 裴育,夏维波,邢小平等.VEGF通过MAPK途径上调MC3T3-E1及C2C12细胞中Cbfal基因的表达[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8,1(2):.[8] 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上海医学,2008,31(4):229-230.[9] 庞莉,夏维波,龚凤英等.北京地区汉族人FGF23基因SNP与青年女性峰值骨量和血磷的关系[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8,1(1):.[10] 阳洪波,何晓东,王鸥等.高钙危象、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阴性、甲状腺区囊肿[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8,1(1):.[11] 张卓莉,黄慧,侯勇等.结缔组织病合并艾迪生病七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7):.[12] 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联合治疗与序贯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3] 周学瀛,夏维波.骨转换生化标志物[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0):.[14] 庞莉,夏维波.钙敏感受体激动剂: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新药物[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4):.[15] 王鸥,孟迅吾,邢小平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钙敏感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血钙水平的相关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3(3):.[16] 姜艳,孟迅吾,陆召麟等.库欣综合征病人与正常妇女骨密度比较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7] 陈志科,李伟,王鸥等.库欣综合征、点状色素沉着[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5):.[18] YU Li-yun,PEI Yu,XIA Wei-bo等.Effect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 on Runx2 gene promoter activity in MC3T3-E1 and C2C12 cells[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7,120(6):491-495.[19] 张卓莉,和芳,夏维波等.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例报告[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7,1(1):.[20] 王鸥,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区汉族年轻妇女钙敏感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血钙水平相关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 邢小平,王鸥,孟迅吾等.北京与纽约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的比较[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6):.[22] 宁志伟,王鸥,裴育等.RET基因Cys 634 Trp突变致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6):799-802.[23] 王鸥,邢小平,孟迅吾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骨密度及胫骨超声速率的改变[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6):.[24] 岳欣,顾锋,夏维波等.胰岛素瘤的术前定性及定位诊断99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2):.[25] 于丽云,周学瀛,邢小平等.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绝经前后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26] 王鸥,邢小平,孟迅吾等.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2):.[27] 宁志伟,王鸥,周洁等.第109例发作性低血糖——垂体瘤——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8] 矫杰,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区汉族妇女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4):.[29] 夏维波.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措施[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7):.[30] 周亚茹,曾正陪,张晶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代谢异常[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31] 刘怀成,邢小平,夏维波等.胫骨定量超声速率在检测代谢性骨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1):.[32] 李梅,矫杰,孟迅吾等.阿仑膦酸钠减弱甲状旁腺素片段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善[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33] 李伟,向红丁,戴为信等.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1):.[34] 夏维波.骨重建在维持骨强度中的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35] 夏维波,顾锋,吴韬等.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三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36] 矫杰,李梅,孟迅吾等.人甲状旁腺激素片断1-34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3):.[37] 夏维波,李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其他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1):.[38] 夏维波.运动对骨骼健康的八大益处——选择运动,防止骨松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的解析[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20):7.[39] 徐苓,夏维波.26届全美骨矿盐研究学会年会会议纪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40] 孟迅吾,夏维波.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预防跌倒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41] 李乃适,伍学焱,覃舒文等.胰岛素制剂过敏的临床特征与处理--附7例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5):.[42] 张化冰,潘慧,李方等.奥曲肽显像诊断肿瘤性骨软化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43] 夏维波,王淑雅,孟迅吾等.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原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4] 贾宁,黄程锦,李文慧等.下颌骨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低血磷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3):.[45] 夏维波.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评价[J].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5,28(9):.[46] 夏维波,李梅,孟迅吾等.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47] 裴育,孟迅吾,周学瀛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影响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48] 王鸥,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区汉族年轻妇女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钙敏感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血钙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1):114.[49] 李梅,矫杰,孟迅吾等.甲状旁腺素片段与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转换和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50] 姜艳,孟迅吾,邢小平等.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61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of the astrocytic endothelin system in response to hypoxia, Chin J Clin Neurosci, 2000,8 (supple):97 induces endothelin system mediated morphologic response in cultured mouse astrocytes, Chin. J. Neurosci., 2001,17(supple):144 reverses dibutyryl-cAMP-induced stellation of cultured astrocytes via activation of endothelin system. FASEB J, 2001, 15(7):1227-1229 4.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广东医学,2001;22(5):446-447 5.纳络酮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2002,23(2):28-31 6.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广东医学,2002,23(3):581-243 7.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广东医学,2002,23(6): 12~13 8.内皮素-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初步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3,2(1):44-47 9.应用TCD判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的研究,广东医学,2003,24(3):279-281 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4):314-315 11.高血压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暨南大学学报,2003,24(6):54-58 12.高血压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高血压杂志,2004,12(2):123-126 13.一氧化氮和谷氨酸在ET-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40):288-289 14.病程对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脑动脉病变的影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1):22-24 15.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定量mRNA表达的内部参照标准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 20(5):774-777 16.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20-522 17.高质量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焦作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47-49 18.培养高质量神经病学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4,3(3):43-45 of increased endothelin-1 on apoptosis of cerebral cortex neurons of rats(英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201-203 induces nitric oxide release via endothelin B receptors in cultured rat cortical Neurol Sci,2005,238:S524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of 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eurol 22.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3):206-209 型糖尿病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临床荟萃,2005,20(9):481-483 24.不同浓度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92-94 2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14(4): 241-246. 26.局灶性脑梗死继发逆行性神经纤维变性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2):711-714 prospective study of secondary degeneration following subcortical infarction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7,78(6):554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识别与干预,中国卒中杂志,2007,2(4):318-32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Tn - I浓度分析,广东医学,2007,28(5):786-787 卒中并发感染相关指南解读,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9):34-35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Anterograde and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in the Pyramidal Tract following Pontine Infarction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erebrovasc Dis 2008;25:209–216 .2008年最新高血压研究带给卒中预防和治疗的启示,中国卒中杂志,2008,3(12):875-879 解读《欧洲卒中组织2008缺血性卒中/TIA指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0): 577-580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TIA的预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1):658-662 35.醒脑静对缺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34-35 36.餐后高血糖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吗?中国卒中杂志,2009,4(2):34-38 37.基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分层下的他汀达标剂量,中华内科杂志,2009,48(4):280-283 38.海马内注射内皮素-1导致大鼠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的初步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5):276-279 例中风患者二级预防干预状况调查, 广州医药,2009, 40(3):66-67 40.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3(7):1197-1203 41.控制高血糖防治卒中的临床研究,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杂志2010,5(4):315-318 42.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50-154 最新临床研究带给心源性脑栓塞预防的启示,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5):228-231 .解读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A):6-8 架起指南与实践的桥梁,规范我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国卒中杂志,2010,5(5):429-430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的影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54-56 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策略,中国神经与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2-5 解读美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执行主编, 中国卒中杂志,2011年第1期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抗栓治疗,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 (01): 39-45 .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压管理. 中国卒中杂志 2011 6 (01): 21-26 .Controlling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Prevention: From Guideline to Clinical Cardiology 2011;3(1):30-32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Frontiers in Neurologu, 2011, 2:doi: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不可干预的因素

1、年龄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卒中发生率约增加1倍。

2、性别  男性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的卒中史均增加子女的卒中风险。(约2~4倍)

(2)可干预的因素

1、高血压  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并呈线形关系。研究表明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卒中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

2、吸烟  可以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血管硬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尼古丁还可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吸烟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2倍,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2~4倍。

3、糖尿病  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不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使缺血性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倍。

4、心房纤颤  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有资料显示,其脑卒中风险增加3~4倍。

5、其他心脏病  如心肌梗死、心脏瓣膜修补术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心导管和血管内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等均增加栓塞性卒中的发生率。

6、高脂血症  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每增加1^,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升高25%。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研究较少,无一致结论。然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47%。

7、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脑卒中发生率为每年1%——;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50%——99%)10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5年脑卒中发病率为。

8、镰状细胞贫血  基因异常的纯合子患者,20岁前脑卒中累计发病率超过11%,且大部分在儿童期发病。

9、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  研究显示雌激素加孕激素替代治疗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10、膳食和营养  每天增加摄入蔬菜和水果,脑卒中相对危险度减少。每日维生素C、维生素E及类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脑卒中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低钠、高钾摄入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可能与降低血压有关。

11、运动和锻炼  2003年发表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高强度积极锻炼与低强度积极锻炼比较,可降低脑卒中及死亡风险27%;中等强度积极锻炼较消极锻炼可降低脑卒中及死亡风险20%;高强度及中等强度的积极锻炼(与低强度积极锻炼相比)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性脑卒中同等有效。

12、肥胖和体脂分布  肥胖患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因此增加了卒中的发病风险。

13、其他  包括代谢综合症、酗酒、口服避孕药,以及药物滥用、睡眠呼吸障碍病、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升高、高凝、炎症、感染、血流动力学异常、血黏度增高、纤维蛋白升高级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等。

【脑血管病的预防】

(一)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是指预防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开展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以及控制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危险因素是否已造成相应的并发症、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等,进行分级干预。主要包括:

1、高血压   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食盐摄入量、减少膳食中脂肪含量、减轻体重、适当体育运动、减少饮酒量及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吸烟  吸烟者应戒烟,可用尼古丁替代品及口服戒烟药。提倡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

3、高脂血症  对无心血管事件,但血总胆固醇升高或高脂血症伴有非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者,应积极降脂治疗;血脂正常,但已发生心血管事件或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改变生活方式治疗。

4、糖尿病  理想水平为空腹血糖应小于,可根据情况,通过饮食控制、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5、心房纤颤  合并有高血压和左心功能不全等卒中危险因素时,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于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仍建议华法林抗凝治疗。

6、其他  对于有心肌梗死、颈动脉狭窄、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是指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者,寻找卒中事件病因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目的。

1、 病因预防  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病因预防,基本与一级预防相同。

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对于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常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应用阿司匹林75~150mg/d,对有胃溃疡病史、阿司匹林抵抗或不能受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75mg/d。

3、 抗凝治疗  对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应使用华法林治疗。

4、 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反复TIA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风险极大,所以应积极寻找并治疗TIA的病因。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其中冠心病又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脑组中的原因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结果是脑梗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粥样斑块)。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血管腔明显狭窄或者闭塞,就会导致心脏或者脑血管事件,这些事件包括上面提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人却死亡的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肢体和智力残疾、丧失工作能力、影响生活质量、长期需要治疗和护理,反复住院。心脑血管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生命、健康和物质损失不可估量。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一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病变的进展和发生事件除了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这些不可改变)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有无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紊乱和吸烟。这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不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改变,一句话,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延缓、控制甚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患病后防止再发病,或者说没有事件防止事件的发生,有了事件防止再发生事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就是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疾病和事件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食无节制、运动少本身就是危险因素,或者与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糖代谢失调有关。也就是说,生活方式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疾病的康复与预后。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包括一下几点:1.饮食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以总量控制为主;少吃多活动,以少吃为主。2.对于运动,应该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因地制宜3.管住你的嘴,放开你的腿;少坐楼梯,多爬楼梯;以步代车4.戒烟少酒,劳逸结合5.少有成就,老有所为6.爱人爱己,心理健康饮食应当均衡,营养成分应当适当,讲求杂食,再好的东西不能多。饮食量要掌握一个度,也不能太少,八九成饱就是度。饭前先喝汤也许是个控制食量的好办法。运动不能过量,也不要拘泥于形式,也就是说,不一定都去健身房,也不一定都爬香山,工作间歇、去洗手间、在飞机上都可以利用机会适当活动。我碰到过爬香山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这倒不是说爬上不好,只是不要过度。运动不要勉强,要掌握一个度,就是在活动中不感觉胸部特别难受或者憋闷,不感到呼吸十分困难,不出许多汗;活动后的一天还很轻松,不感觉非常疲劳。少量饮酒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效,尤其是红葡萄酒,但高血压、疾病的急性期和有活动性胃病的患者应当避免饮酒。事业与爱情是人生两大支柱,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事业成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白头偕老无疑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但长期的身体和心理过度劳累紧张、长期超负荷工作也会伤害你的健康,这时忙中偷闲非常重要,要有自己的爱好和发泄的方式,关键是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享受工作的快乐,这样才能享受生活。老年人、退休在家的老同志有时会感到失落和孤独,也容易对现实不习惯,这是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扭秧歌、交谊舞、游泳,晨练、聊天等,还有发挥余热,献出爱心,为家庭多做些事情,热心社区服务,爱才能被爱,爱与被爱中心理就平衡了,千万不能将自己的心理平衡建立在别人心理不平衡的基础之上。眼下心理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下岗或者失业的同志,我不知道称为“下岗综合征”是否妥当。下岗失业的同志不能失去意志,还要调整心态,自强不息,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可以做的事情,如家庭服务业。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没有得到应有的爱、尊重和自我实现,除了忍让、回避外,更多时候需要以豁达的心情对待一切不如意,凡事想开些,最好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第二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真正“软化血管”,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键是抑制病变进展,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不让斑块发生破裂就不会有急性血管事件的发生。严格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服用有效调脂药物,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戒烟。其中血压、血脂和血糖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遵照医嘱规律服药。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生活方式改变一样,应该终生进行。第三在高危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抗栓治疗。高危病人主要指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和有各种危险因素的病人,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比女性早。多数情况下,疗效肯定、价格低廉和容易得到的抗栓药物是阿司匹林,无论心血管还是脑血管疾病,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都有肯定的疗效,但阿司匹林的应用也应当掌握适应症,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某些特殊病人华法林的疗效明显好于阿司匹林,如房颤病人预防发生脑栓塞。新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单用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合用适用于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无论高危还是低危病人、无论是否行导管介入治疗效果都同样好。除了上面提到的抗血栓药物,临床上还有许多种类的口服和静脉注射药物,在此不能一一介绍。但在口服抗血栓药物中,上述三种药物的应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为肯定。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结果,造成供应心脏和脑的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导致心脏和脑组织严重缺血或者坏死。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就是开通已经闭塞的血管和维持血管呈开通的状态,不让心脏和脑组织严重缺血和发生坏死,溶栓、导管介入治疗和抗栓是主要的开通和维持开通手段,其他治疗都是辅助措施。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和康复,下一步的治疗就是防止病变再进展和形成新的病变,防止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二次事件往往致命一击,这就是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最为重要的是继续调整生活方式,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有效抗血栓。无论住院治疗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理想,没有严格的二级预防,疾病还会复发,事件还会再出现。对于疾病的防治正如搞好社会治安,“只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才能保证长治久安;要打防结合,但严打不如严防”。一年输两次液,春秋各一次,是许多患者防病治病、防栓治栓的主要手段,这种做法没有科学依据。且不说药物是什么,疗效又如何,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就算每次输液2周,那剩下的四十八周怎么办,一年输液2次能顶住么?最后,我想再送一句话,可能有些许启示,如果有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病变始于青少年,发病始于中老年;死残在于事件,首犯是血栓;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无心脑血管病时,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为一级预防;得了心脑血管病要积极治疗,改善与防治脑血管病,称为二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有效方法。 1、戒烟、限酒——吸烟促使与加重动脉硬化,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应戒烟;乙醇<30ml/日、相当啤酒720ml; 2、低盐——每日6克以下,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3、控制饮食:避免肥胖,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少吃甜食,可明显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控制热量的摄取量能有效预防与老化相关的疾病。 4、低脂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高脂可加速动脉硬化,有动脉硬化或冠心病者,降脂目标: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胆固醇——应降至以下,甘油三脂——应降至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应降至以下。 4、适当运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 5、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定要认真控制好血压与血糖,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特别要防止血压骤升骤降。 6、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应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与刺激,还应避免寒冷刺激,以免引起脑血管痉挛,诱发心脑意外。 二、药物预防: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家族史,或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易患因素者,除应积极治疗这些易患因素外,可日服阿斯匹林75mg,也可服用活血化瘀活中药如脑心通、心脑康、维脑路通等。

结核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相关资料,如果您口述患有40年结核病、新冠肺炎死亡的病因链,可以表述成:结核病是导致新冠肺炎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该病在经过40年的演变后,终于导致其死亡。

你问的是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因素吧?你百度“结防”,到列出的第一个站上去找

写作思路: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肺结核病,然后告诉大家预防肺结核病有哪些相应的措施,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大家知道肺结核吧!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所以大家要预防这一类的疾病,不要吃一些不卫生食品,要吃一些健康的对有益的食品。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中国就有约500万人得了肺结核,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对这种疾病做好预防措施。

说到这儿,既然要预防肺结核,那应该先认识肺结核的症状。

肺结核的首先症状是咳嗽,咳痰,少数人可能是咯血,少的话是200~300毫升,多的超出1000毫升,那就会对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了。有些人还会出现午后低热或者高热呢!还有一些人会出现夜间盗汗,食欲也会减退的。学了这些知识,就要预防肺结核。

预防肺结核,不要在外面吃饭用餐,而且不可以接近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因为他们可能会传染你。平时也要多运动,增强免疫力,也可以吃一些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如:VC,人参花泡水,雪蛤等食品。

如果真的要吃药,我建议你吃中药,它不会有副作用,很安全。

既然大家真的要预防像肺结核这一类的疾病,那就应该行动起来,按照上面的预防方法去做,或者自己想出来的小方法去预防肺结核。其实病魔来了真的不可怕,只要做好相关的措施,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123123123

  • 索引序列
  • 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 艾滋的病因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 骨折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 结核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