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中国课题研究论文

中国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课题研究论文

研究对象的1年代2时代背景3在什么前提下研究的4从哪个方面找材料5论点是什么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数学是整个小学 教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弱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

1、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 教学 方法 的案例研究

2、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4、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6、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7、激发兴趣对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影响的研究

8、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9、《几何画板》在小学平面图形上的教学应用研究

10、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11、培养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2、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研组建设调查研究

14、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评价任务的认识研究

15、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

16、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小学 四年级数学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

18、农村小学 三年级数学 体验式教学调查与实验探究

19、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0、小学课堂环境改善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 儿童 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 创新思维 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1、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33、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4、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35、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6、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37、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38、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39、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40、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41、不拘一格育“鸣凤”

4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44、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45、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46、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47、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8、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49、《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50、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1、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52、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53、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54、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55、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56、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5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5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59、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最新小学数学论文题目

1、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中国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

2、中美职前小学教师教育中数学课程的比较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为例

3、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

4、基于数学 文化 观的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研究

5、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历史文化向度的思考——以竖式乘法为例

6、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初等数论课程例题和练习题的几点思考

7、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8、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教学突出专业特点的研究

9、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高数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

10、高师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

11、小学教育专业理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12、用初等数论知识巧解小学数学题

13、Floyd算法在中心小学选址上的应用

14、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研究

15、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学教育专业有效高等数学教学的探讨

17、关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课程目标的思考

18、整合数学类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19、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核心课程体系探析

20、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个例

21、浅谈微积分学习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作用

22、基于数学文化观的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研究

23、论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思维上的相通性

24、高师小学数学微格教学的 反思 与实践

25、新建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教学初探

26、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7、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探索

28、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29、师范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30、五年制师范小学教育专业《高等代数》教材初探

31、实践取向小学教育理科方向高等代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先出版

32、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的链接点

33、学习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改革小学数学教学

34、小学教育专业微积分教学设计探讨——以《微分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

35、高等数学与小学数学相关性的研究

36、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的思考

37、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审查说明

38、对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

39、小学职前教师概率课程教学研究

40、试论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小学生数学论文题目与选题

1、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浅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3、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4、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5、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6、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7、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8、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9、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0、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1、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2、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3、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4、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5、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6、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7、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8、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9、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20、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2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2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3、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24、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5、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2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7、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8、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9、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30、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31、“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3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3、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34、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35、创新从习惯抓起

3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7、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38、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39、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0、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41、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

42、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43、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44、提高元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45、“圆的面积”的教案

46、圆柱的认识

47、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48、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

49、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0、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51、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5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53、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4、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55、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56、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57、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58、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59、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60、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2)

★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论文范文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小学数学应用题论文(2)

★ 小学数学课题方案

★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 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

★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中国研究课程论文题目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 作文 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 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 说明文 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 网络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 财务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 企业管理 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51、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5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54、作文教学研究

55、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56、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57、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58、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59、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60、学科教学中 发散思维 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有关教育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 季来了,社科系的毕业论文选题是个技术活,我们应当重视社会科学类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一)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 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 经验 的调查研究。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 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中华 文化 ,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4.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5.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6.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二) 1. 高校社科学报名刊研究 2. 社科类社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完善分析 3. 清末西方社科名著汉译研究 4. 英汉社科翻译变体研究 5. 论社科学派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价值 6. 我在人文社科通识类读物插画创作中的思考 7. 信息网络化对河南社科科研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8. 大学人文社科研究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9. 英汉社科学术的体裁对比分析 10. 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改革创新问题研究 11. 人文社科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命题中的问题与对策: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 12. 设计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13.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14. 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研究 15. 吉林省高校社科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16. 项目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7. 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科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口语教学研究 18. 社科联在我国民间智库发展中的功能分析 19. 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20. 后现代高校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21. 不良 广告 的合理评判与防范对策 22. 吉林省高校社科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 中国本科护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模块构建研究 24. 黑龙江社会科学类社团生存能力研究 25. 地方高校省级优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 26. 中文博士学位结论部分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语类研究 27. 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研究 28. 社会科学项目综合价值分析与软件开发 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三) 1.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政策和事件调查研究。 2.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和效果典型调查研究。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6.社会融合问题的调查研究。 7.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8.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9.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0.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11.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4.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5.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6.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7.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8.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9.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20.城市中务工人员医疗 保险 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猜你喜欢: 1. 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2. 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如何取题目 3. 发展社会学论文题目 4. 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 教育 学的论文应该如何进行选题呢?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我国综合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挑战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航海教育发展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4、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机制

5、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探析

6、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7、基于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8、浅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9、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0、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初探

11、浅析初中生主体性教育

12、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3、在师德建设中催生教育正能量

14、浅析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5、优化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生命 安全教育 的探讨

16、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影响研究

17、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浅析

18、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日本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连接

20、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21、初中德育教育研究

22、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3、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24、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

25、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

26、多 渠道 全方位 开展学校环境教育

27、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研究

28、全面开展阳光招生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29、强化工程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30、职业教育科技园无界化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31、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32、浅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命教育

33、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的合理化

34、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

35、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36、网络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的应用

37、基于Moodle平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8、“三互补”助推“四联动”远程教学凸显实效

39、明清时期民间医学教育探讨

40、元代医学教育初探

41、浅谈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

42、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43、运用智能手机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职外科护理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

44、美术鉴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5、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46、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47、多媒体时代下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研究

48、动漫、游戏等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影响

49、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50、论军队院校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

51、法庭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52、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 措施 探讨

53、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改革

54、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55、教育经费监管法律政策依据问题研究

56、C++程序设计课程群互联网教学改革探究

57、国外开放教育模式资源比较与启发

58、教育促进主流价值人性的形成

59、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60、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

教育硕士论文题目

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2、中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3、中小学数学估算的教与学

4、培养中专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5、中美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的比较研究

6、 高中数困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7、高一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实验 研究

8、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新课标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正迁移的研究

10、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中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特点研究

12、TI-92技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算法教学中的应用

1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价值

14、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15、全国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相关性研究

1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17、职高《数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培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21、初中生数学思维过程的研究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高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23、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的改革

24、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5、高一学生函数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

26、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27、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28、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中数学新课程《球面上的几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30、数学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研究

31、开展初中“ 反思 性数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32、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33、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34、技校兴趣缺乏型数困生的现状及教学研究

35、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6、数学交流探究

37、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38、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9、中学数学教师评价研究

40、五年一贯制师范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41、 高二数学 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解题策略比较研究

42、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

43、新课程标准下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4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45、数学历史名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46、普通高中几何课程体系实施研究

47、中学数学中非语言表征的应用研究

48、现代教育装备条件下校长管理方式新探

49、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开拓新局面

50、谈做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

51、权变理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的选择

52、权力差距维度下透视英国教育管理权力架构

53、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初探

54、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搞好高等学校外专外教管理

55、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6、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刍议

57、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

58、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管理之中

59、谈谈高职教育中的班级管理

60、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有效路径--基于院校研究的思考与分析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发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写作时间:90 分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1.浅析洋务运动 2.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3.浅析辛亥革命 4.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小组...中国近代史论文 6页 免费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4页 4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选取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2、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 3、中国近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题目 1、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最终没能使...2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及要求A(236)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A 卷)教学站 学号 开卷 100 分 姓名 手机号 成绩 考试题目: 试论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课题论文桂林摩崖石刻在我国碑刻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 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进 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抗战历史中反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2页 免费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页 1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对近代史一个选择方向进行...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一场引 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研究课题中国论文800字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今天的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同时又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批判。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精美绝伦的乐舞,风格多样的戏剧,卓越的中医中药,源远流长的茶、瓷文化等共同构筑成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你了解它们辉煌的历史和现在的地位吗?那么就让我们从“唐装的由来”进入此课题的研究吧!“唐装”的兴盛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未的中式着装,“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 “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了。“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握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在20世纪,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就是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D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如果“唐装”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戏曲脸谱又如何呢?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它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有人曾说过:“新娱乐,和谐文化新浪潮。”是呀!我们要共同努力不仅是继承,而且要批判地继承,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创新地发展,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包容性与发展性的民族文化,才能够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保存本民族珍贵的传统,将其中的精华奉献给世界。让世界也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创造和谐文化,让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新娱乐。也许有人会认为把传统文化看成是一种新娱乐,新浪潮不好,因为现代的人们大多数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特别是年轻人,所以我们要想走在时代的前面,对全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首先要让别人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一种兴趣,有了兴趣,接着就会产生好奇,不断的想对中国这一个民族有更多的了解,就会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入手,人们不是常说:“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知道这个国家的文化。”那么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变得更有趣呢?当然是在不完全抹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要靠我们现代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以及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例如:唐装将民族的丝绸与现代气息相融合,但又不是一味地复古,在古典中渗透着现代的服装理念,利用时尚元素,使色彩更流行、款式更新颖、工艺更先进,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走向世界。唐装将会更加贴近国际化,唐装面料与牛仔的结合表现街头的清新与传统的优雅,传统款式的中式唐装选择大胆而时尚的色彩搭配。还有现代标志设计是设计者根据传统的造型艺术提供的思维路径,并且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他所创新出来的东西也不同,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股热爱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但身为中国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这股热爱永远保持着,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走在进货的前面,然而有些人却不爱惜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游览中国的文化景点和参观中国的古物馆时,随意的在某处做记号,证明自己来过等等这些行为是身为中国人所不允许的,因为这些景点和古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这个国家的财富以及鉴证了中华五千年来的文明史实。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强盛都表现了这个时化国家的强盛。在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和政治改革日浙深入的今天,中国文化也处于关键性的选择与变革时期,面对历史的厚重沉积和现代文明的新月异,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正经历空前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向未来,中国文化将在挺立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与充分吸收西方文化之优长的基础上,通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综合创新”而成就与“传统”相对应的,超胜于西方式的,更为合理的“现代性”。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重建理解为“回归传统”而是恰恰相反,要以开放的心态,以现代的观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重新阐释,其着眼点应该是现代与未来,而不是过去。其次,不应该画地为牢,以传统、现代或民族、国际之类的二元对来看待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而应该以一种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来对待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苟如此,人就是新人,文化也是新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又是国际的。

严重的失衡已经影响到了快速前进的经济列车的运行,已经到了必须校正的关键时刻。失衡来自于片面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主义,来自于支撑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校正一系列失衡,使中国经济健康平衡可持续地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重要对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以使人们能够更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收入差距。 关键词:地区差距 贫富差距 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奋斗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因素,有转型期的特定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要想正确的理解中国的收入差距,必须对中国收入差距类型及原因有着很好的理解。现在中国收入差距大体可以分解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不正当收入差距。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以及对出现此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地区差距现状 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1981年至1999年,按现价折算,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倍,中部地区增长了倍,西部地区增长了倍,以中部地区收入为1,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改变为,中西部与东部的收入绝对差额由79元,8元扩大到1999年的2299元和1844元,分别扩大了29倍和231倍。 城填居民人均收入地区差距变化[1] 针对这种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有人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即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放到全球来认识,按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美元值,可划分为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深圳。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上海和北京两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中上等收入地区,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六省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第三世界是下中等收入地区,包括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26%。第四世界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低收入地区。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790美元),人口约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 二、地区差距原因 1.历史因素 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 *** 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 2.政策因素 中国 *** 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 *** 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分布于中部地区,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3.贸易因素 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上升到,出口依存度从—,中部地区贸易依存度从下降到,出口依存度从下降到,西部地区贸易依存度则从到,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左右徘徊。[4]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之间的差别。 4.教育因素 随着教育的发展,它会拉大受过教育者与未受过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据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这种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构成了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5.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从地理区位上讲,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码头、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并且与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相比邻,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同时,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适宜生产及生活,这些都使得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一种比较优势,从而能够先行一步。 三、结束语 上述是对中国现阶段存在地区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出现收入差距是在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但有些差距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理性看待贫富差距的两重性,客观分析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区分正常因素与非正常因素。2005年中国两会的召开,代表们就收入差距提出了好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中国 *** 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中国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农民负担的减轻,一定能够消除各种不正当收入,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使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论文天下

假的。 中国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势力的妥协。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国际上陷入空前孤立,与苏联交恶,发生小规模战争,苏联威胁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中国“深挖洞,广积粮”将工业移向西部山区。美国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向中国伸出援手。 将中国发展成为邪恶而强大的国家是计划的既定目标。 要强大到足以征服世界,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这就是经济改革的外在动力。 而中国老百姓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幸福生活,知识分子羡慕西方的民主制度,这就是经济改革的内在动力。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18年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转化为强大的军事机器,足以发动世界级的战争后,目标达成,与西方进入分裂状态。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 哲学 。 目前 在 社会 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一)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中国保险业需要和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磨合一段时间,最少要20年做保险难是因为我国社会制度,个人收入,和传统的观念,很多因素呢我们总举着外国的例子,可是外国跟我们国家不一样,你朋友躲着你是正常的,你想想看,你和他们在一起没事就谈到保险,谈到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公司灌输给你的,你说你朋友买还是不买,买吧,你朋友感觉没什么用,而且你朋友也不是非常有钱,不买呢,还不好,其实你不是故意谈到的,但是,你知道保险公司为什么有那么多培训吗?你已经潜移默化的接收了,有些融入到你生活中去了。内勤。有的保险公司是打着内情的旗号去招聘外勤人员的,真正的内勤保险公司一般不怎么招聘或者在那些外勤里面调合适的来做。如果是属于公司的内勤,那么就是开会。培训员工,如果是经理的内勤,那么就帮经理打打要约访的客户,给新来的面试,或者打陌生电话。

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还是十分不平衡的国度,谈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难题。但是,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就你提到的规划、就业、环保、治安等一糸列的方面,我以为最最重要的首先是解决国民素质问题。这方面不能很好地解决,上面提到的方方面面都不能真正得到解决的,就算说是通过一些手段来改变现状,我想也是短暂的,不能持久的。因此我认为国家必加大对国民教育的投入。让人民的文化素质、道德观念、科技水平都 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城市的发展也好,农村的发展也好,才能有真正的实质性的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三十多年了,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是不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旧的政治体制已经与新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问题、矛盾正在出现和发生,并且有日益激化的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基础变更,必然导致政治体制的变革。如果不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社会矛盾将会更进一步激化。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 :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建立科学的政治体制是我国改革成功,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科学保证。

这些年,改革的方案,先后出台了好几套。 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 根本原因急功近利,光抓定型的成年队,不重视培养后备力量 这一次的方案,主要看落实情况 依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毕竟是总体方案,不知道具体措施和落实的强制措施怎么样,所以有待观察,因为总体方案大多数有喊口号的感觉

愿望是好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实施起来还是难度挺大,但我们相信中国足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从科研论文的格式来说,第一部分应该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和应用的方法说明等等。所谓流水账,实际上是老师叫你把研究过程构想说清楚。第二部分及其后面,就进入实质研究,假如是历史名人研究,就可以分析该名人的贡献或成就,为什么作这样的判断,理由何在,推出结论等等。你可先列好提纲,然后收集调阅文献,看多了,你就自己产生自己的判断了,把这些判断记录下来条理化,就是论文了。 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教学内容有着极大的多元性。除了教材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史料、观点。这些史料、观点,既可以是教材史料、观点的补充、扩展,也可以是有别于教材角度的另外一种阐释,还可以是教材观点的修正甚至否定。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时,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时,共同搜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历史课题或专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能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历史课题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设计创设或者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研究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历史课题,亲身实践历史研究的过程,探索历史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内化历史知识的体系。在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同时,逐渐形成一种对历史能够主动地探求,并且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和认识。这时中学历史的课外史料则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广大空间。一、通过运用课外史料,激发学生研究历史课题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历史教材外的不少史料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比如,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正义的防御战争,而英国则是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战争中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仍然有着许多的爱国将领和人民群众积极的抗击外来侵略;而发动战争的英国则在战争中处于一种相对的劣势,但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中国战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迪?面对着这种课题,许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里教师便可指导去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借阅图书搜集了大量的课外史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编写历史故事,编写历史小报,撰写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经过学生仔细分析查找重新组合历史史料,得到下列相关的认识: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进而导致以后在战争之中两国的胜负之分。鸦片战争前两国政治上的差异: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了封建生产方式。对外政策;中国,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英国,进一步对外殖民掠夺,蓄谋侵略中国。上述差异,导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再如有位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一篇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文章,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明朝历史,产生一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中国长达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他为主几位同学组织了一个明史研究组,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明史--太祖本纪》中找到了史料,证明明太祖之所以要废除宰相制度正是从当时的皇权高度集中的角度出发,废除宰相权分六部使得皇帝的权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进而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明史研究组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相继写出了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对其观点进行了精辟的论证。二、让学生寻找课外史料,扩大学生研究课题的知识面。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教材中的史料作为学生对某一历史课题研究的资料,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事件。这就既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又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史料增加了解。这样便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在研究课题时知识面更加广阔。例如,在教材《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教材中提供了一则史料,即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读过这则史料,不少学生认为在教材之中只能从抗俄这方面来了解左宗棠。要全面了解他,则显得略有不足,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查询另两则能反映左宗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史料。如:一则为,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曾国藩、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另一则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德俄又各以船炮相互矜耀,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踏瑕,无所不至,此时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不可。"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在此基础之上就很容易形成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再如哥伦布西航是高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内容。那么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就将有关哥伦布的生平简介、第一次西航日记的部分内容、李隆庆所著《哥伦布全传》的部分章节,印发给了同学。要求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在下一节课阅读、分析这些资料。待正式上课后,首先,用"课件"将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及哥伦布等航海家们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进行了展示。其后,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及影响,特别是对哥伦布西航的评价,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中,让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板书于黑板之上。由于学生有了比教材更多的资料,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的结论不仅涵盖了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超越教材内容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说,哥伦布西航,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意义、价值不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有的学生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洲际大移民"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美国文化"这样的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等。三、 合理指导学生探究史料,发散思维,增加课题的深刻性。课外史料特别是文献史料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具有主观性。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史料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阅读各种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观点和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直接探究,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通过在课后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总之,现在历史教学之中比以往更重视课外史料的应用,而这些课外史料基本上都是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运用课外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通过指导学生参阅大量的课外史料,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通过探究史料,对史料的质疑问难,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研究历史的能力。

中国美学史论文课题研究

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 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保守着这种"自尊"、"自大"的好国民性。今日的中国,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 单论美术这一项,其发达之古,创造之精,莫说东方,就是世界上也难寻其匹。日本还在请中国人办外交主政事的时候,我们已把西域的美术精华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辉之花。埃及是最古不过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画,和我们三代的玉器铜器比上一比,若根据他的遗物,他就发展到与三代同一时期也办不到的。"铜器时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壮伟大神妙不可言状的宝贝?虽一二遗留,它的价值,除供考古学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没有什么,然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了最伟大最先进的创造是无疑的。虽然有许多学者,硬说我们古代那批宝贝,某种是间接学自波斯的,某种又是直接从印度偷来的,总而言之,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然而这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宝贝太高贵,把他们吓得没有什么可说。眼见中国如何贫弱,所以他们还要这样说:"中国何德何能?龟甲铜器,《春秋》三传,完全是伪造,你汉人尚能做什么呢" 虽然,他们尽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们一个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证他脑筋中起不可思议的作用,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这又是从英吉利法兰西偷来的么? 展开东方艺术系统图来看一看,所谓"古代系"、"希腊系"、"印度系"、"中国系"的四大系中,实际上只中国与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华民族不负起吸收、融化和创造的责任,到现在朝鲜有美术么?日本有美术么?"印度系"又走得几步路呢?关于这些理论,姑且不论。总之我们就是说:中华民族曾经包办东亚的美术,是东亚美术名正言顺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 我中华民族特别的长处,是不但能够闻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别的民族文化见见面,就会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术史学者,他们把中国自三国至五代(约西纪二○○--一○○○年)的一个时期,定为"佛教艺术时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时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艺术攫取时代"(日人伊东忠太氏),述说当时以后的美术,完全没有独自的发展,而决定中国的中世美术史。我可以举一个极简单的例,来证明这种述说的不确。诚然,中国的美术,受了不少印度的影响。但是要明白,这些影响,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华民族聪明的脑袋将它化得干净。譬如说,张墨顾恺之的《维摩变相图》,陆探微载安道的《无量寿佛》则学印度的么?印度有没有?云岗龙门巩县等佛窟两足交叉的弥勒像,又是学印度的么?印度的弥勒像,是否两双脚交叉还是并垂呢?像这种例,举不胜举,一二学者,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从佛教经典内,拖出中国佛教艺术的前身来。似乎带哭带骂地说:"中国真聪明!印度没有的东西也会造!你看呵!菩萨头背后那道圆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们并不否认人家如此地讥评,这正是我们所欣慰的事。美术是什么?佛教美术又是什么?朝鲜日本的古美术,都是中国美术的儿孙,然不能说朝鲜日本便没有它自己的美术。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在美术上特殊的伟大的表现!是世界美术史上最光荣灿烂的一页! 只是创造,创造得不高明是不行的;只是吸收,吞进去受不住也是不行的。中华民族,有无量成绩做本身最高度文化的证明。纪元前一千年的工世,能作出就是现在五千年后也还是奉为标准的"形式"和"纹样"。葡萄花纹,就说是外国货,然"云纹"、"雷纹"、"蟠纹"、"饕餮纹"总是本号自造!并且形体周备,意匠完美,会在砖瓦头上刻字描画!会将一双雀子,站在乌龟背脊上做灯盏!檐会飞!柱会雕!凡是与生活有关系的器物,哪一样不施以美的设计?秦始皇为防胡人而筑的万里长城,其雄伟盖世的气慨,又谁不咋舌吃惊? 绘画较工艺发达稍迟一点。古书上,舜皇帝的妹子,以及"苍颉作书,史皇作画"等等传说,姑不信它。在今日可得见的古代绘画作品,汉朝的已有很多了。孝堂山武梁祠的石刻画,固然不是二十世纪图案最发达的欧洲画家可以"便化"得出来,就是一块汉画像砖上的人物,也够使现代东西方的人物画家惊异。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橱内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那画上的人物,态度优美而庄重,线条遒劲,布置闲雅,第四世纪的东西,我们不知道那时候欧洲的人物画如何?再说唐代的阎立本,它的驰名世界的《历代帝王像》,听说尚有十三张在福建林氏家中(一说梁鸿志君所)。这稀世的宝物,它的唐代初期绘画的黄金时代,充分表示无遗。日本帝室御物有一张《圣德太子像》,中间画圣德太子,左右画山背大兄王和殖栗王。这张画,他们的确经过许多人研究,据旧法隆隆寺《寺传》上说,是百济国阿佐太子到日本画的。许多人不以为然,说《圣德太子像》的服制全是"本邦的古仪"!但是除此以外,可没有第二张和这画逼肖的作品。是天上掉下来的么?实事求是的先生们,不得不怀疑了,不得不恭维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了。因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也是中间画皇帝,两边画侍臣侍女的。于是《圣德太子像》的本源(布置或笔法),便牵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上。 经晚唐五代而至宋徽宗的花鸟,即今日还原色印在日本寻常小学生的画帖上。不过不说是中国的,但说"距现在有八百多年一个叫做宗的皇帝"而已。绘画到了徽宗时期,无论花鸟,山水,一切部门,都有杰出的大家,彪炳史乘!南渡后,刚刚一百二十年,霹雳一声,蒙古人打定了天下,可怜当时那班画家们,忍着精神上的痛夺,拼命向笔墨间抒其抑郁之孤愤幽绪!黄公望,他叫出"寄乐于画"的口号,以刺激那些利欲熏心的分子。倪云林也曾说过"余之画,不过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耳"!这种艺人的本色,也是当代社会的反面。我们看倪云林的山水,存着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元四大家中,王蒙为了母舅的关系,做过一下泰安知州,在画史上,虽然他的挥洒高妙,有时也逃不了峻刻批评。至明代则文沈唐仇是适合当时代的产物,谨严之中,复邃幽趣。至于清初的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他们的行径和笔墨,又岂独在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之间?尤其石涛的诗,"梅花"、"遗民"可说是常常应用。我们在三百年之后,应不应该向这些民族艺人表示诚恳的敬意? 雕刻的遗迹,随便说吧,如云岗巩县天龙山等多数的佛窟,真不知接受了几何人的瞻仰和崇拜。东方固是第一大艺术,西方也未见得有出其右者。我们要知道,这成千成万的石佛,都是先民一刀一刀,一尊一尊,累月经年所造成,若说是没有伟大力量的民族办得到,那现在也不让云岗独霸一部东方雕刻史了。 这无量数的遗宝,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唯有这些遗宝,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上始值得自豪,值得人家不远万里费长久时间,来研究我们一张纸或是一块石头。 然则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这可分做两方面说:一方面,以异民族的关系,突然接触"形式"、"色彩"与自己绝对不同的美术品,自然产生一种奇异。或者本来存有某种用意(如对于工艺品),因之有些人,拼命地研究。这些人,是把中国美术推崇得真比天还要高不可攀。一方面,就美术品的评价上,中国美术品,大至开山打洞,小至一把扇子、一个酒杯,都具有不可形容的独特境界。这种境界,是中华民族的境界,是东方的境界,也即是世界两种境界之一的境界。因此,与欧洲美术,显然划清了路线,而此辔齐奔。 他们的绘画,是"色彩"和"面"的结合;中国的绘画是"线条"和"点"的交响乐。过惯了都市文明的他们,现在也需要枯淡清冲的刺激,在绘画上,已有相当的证明。不过以欣赏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欢喜唐宋的谨严,有的欢喜元人的淡逸。 他们的雕刻,是不穿衣服的多;中国的雕刻,则多穿衣服。人体的曲线固属美妙,而衣服飘举,隐约如见,又何尝不美?他们的材料,多用金属,用石头;中国的材料,多用木,用泥,用麻,用漆,这是种种环境造成的分歧当不因此显其轩轾。 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东晋有顾恺之的《论画》,南齐的谢赫的《六法论》。当第四五世纪,即有如此完善的绘画理论,可说是惊人的成功。如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完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彻合理呵!本来美术不像科学,不一定读熟了理论才去制作,也不一定有理论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术史家们,常常贬人而誉已。我以为这些精湛的论著,是值得特笔大书,任他们存着怎样的偏见,也绝不能稍稍摇动。 在另一种情形之下,"中国美术"这个名词,稍稍费解。它的含义,似乎加了一层限制。欧美人所谓"中国美术",至多包括到嘉道以前。那时候,足迹到过中国的还不多,仅仅从一些布教师或商人的手中,得受中国美术的洗礼。日本人就根本不说出"中国美术"四个字。虽然是一本一本图谱或论著,自序文至版权页都是中国的美术品或研究,但总名之曰"东洋",或名为"支那古代美术",置于印度朝鲜之间。我们自己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明白西洋人与日本人的中国美术观,在可能内,他们是以不提起为妙的。此中道理,非常简单。 那种中国美术在世界上,不是被人轻视么?当然!在现在民族竞争的时代,谁肯对我们中国人说出半个好字?事实上,我们早知道有若干的"中国通",在贩卖中国的美术,在靠谈谈中国美术吃饭!更说具体一点,中国美术实在好得使一切不愿谈的人而又不得不谈,更不得不把中国美术似通非通地来利用。美国大来公司邮船上所印的旅客单,也装饰了中国六朝的佛像,江西不值钱的樟木箱子,到了支加哥会变成无上的美术品。日本不必论,著是不相当研究过中国美术,想做美术家是很困难的事。近年上田恭辅氏的《支那美术工艺骨董图说》,翻开封面便是"震惊世界的支那工艺美术"十一个大字。这点,也可见中华民族美术在世界的力量和地位了。 中华民族美术的进展,恰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条线,随美术的部门而曲折不同,同时随民族意识的强弱而曲折不同。我们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迹,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后民族美术建设的参考。 美术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它的发生,成长,或是灭亡,都有它背后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顺着而同一步骤,同一进退。前面说过,中国美术发达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一一合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绘画上黄金时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艺,育成吴道子李思训阎氏兄弟(立德立本)许多凌铄古今的大画家,山水画之勃兴,佛像画之转变,这不都是玄宗的功劳么?宋代更是值得我们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扩充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并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绘画,当时的文臣武臣,有几个不能伸纸挥洒的呢?基于这种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绘画,人材之多,发达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两晋六朝又哪能相提并论?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优崇佛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至于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奖进,那中国美术史可以划明代为最后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所资为最丰富最可靠的美术参考资料,大部分是这三朝的成绩。 现在我们足以相信,相信中华民族美术的建设,是在先负起时代的使命,而后始有美术的可言;是在造成统一的倾向,而后始有"广大"、"庄重"、"永远"的收获。我们过去的痕迹,很明白地呈在眼前,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的中国美术,时代的使命是什么?统一的倾向是怎样?前者可以把近几十年的美术看一看,自然可以发觉我们应该走的大道,后者就是审度目前的缓急,决定这些大道,走哪一条?如何走法?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学术界大致存在着两种基本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史。最早,李泽厚、刘纲纪就在其主编的《中国美学史》中提出这一看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研究,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以至社会风尚的审美意识进行全面的考察。所谓狭义的研究,则以哲学家、文学家或文学理论批评家着作中已经多少形成系统的美学理论或观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种观点还认为,广义的研究虽然重要,但限于条件,目前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还是应该从思想家和批评家着作的有关美与艺术的言论观点入手。[1](P4-6)敏泽也认为,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最根本的一点是研究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的历史,但由于条件限制,他所写的《中国美学思想史》则把基本的和主要的范围放在有关美学思想的理论形态的着作中。(P1)叶朗的看法与上面所说的稍有不同,但也是把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的历史表现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形象的系列,一个是范畴系列,研究形象系列的是各门艺术史,研究范畴系列的是美学史。“美学史就应该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P4)张法先生的新着《中国美学史》,也仍然把美学史看成是美学理论和思想的历史。他认为,所谓中国美学史,指的就是从远古到清代末期的审美理论史。它的主要任务是显示中国美学由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基础,显示中国审美的独特风貌,显示中国思维在审美上的独特把握方式和理论形态。(P6)第二种思路则以审美文化、审美风尚、审美艺术实践为主要研究和考察的对象。宗白华最早提倡这种研究。他认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应该要注意表现为理论形态的着作,而且尤其要重视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宗先生的这一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许明、尤西林等人则提出审美风尚史和审美形态史的研究问题。提出这种研究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要摆脱美学思想史的束缚,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中国美学史的研究。陈炎新近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则把审美文化史看成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真正成熟的形态。该书认为,国内迄今为止的美学史着作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形而上”的审美思想史,一种是“形而下”的审美物态史(像诸多版本的《中国陶瓷》、《中国书画》、《中国青铜器》等),前者不考察先秦时代究竟存在着哪些审美风尚和审美活动,而旨在分析孔子说过什么,庄子说过什么,即要从古代文献和古代哲人的理论表述中发现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发展到什么程度;后者则着重分析陶器的形状、书画的风格、青铜器的线条与制作等。而审美文化史则介于其间,它将二者统一起来,包容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内容,并标志着美学史研究形态的真正成熟。 美学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与美学研究方法相联系的。把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确定为美学思想,以一些已经形成系统的美学理论和观点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看法,其研究方法主要受到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西方美学史家们明确地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他们主要是运用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思想相互渗透的方法来研究美学,他们所追寻的美学思想和意识最早起源就是在古希腊时期的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的言论中。鲍桑葵说得很明确:“如果‘美学’是指美学的哲学的话,美学史自然也就是指美的哲学的历史。”(P5)他所写的《美学史》是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所提出的三条原则:道德主义原则、形而上学原则、审美原则——写起。(P24)而西方另一部美学史名着,即吉尔伯特和库恩所撰的《美学史》则以古希腊有关诗与哲学的争论为美学史的开端。西方美学家的这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学家有很大影响。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他们所写的中国美学史,以先秦理性主义思潮为起点,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开端,讲述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并得出儒家思想为主,儒道互补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基本轨迹的结论。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也很重视这种方法。不过,他把美学史的起点定位为老子而非孔子,极大地突出了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虽不是以某个哲学家、某种思想为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起点,而是强调史前审美意识对中国美学思想形成的意义,强调追溯中国审美意识产生的源头。但就其具体研究方法来说,仍然十分重视哲学思想向美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把美学思想家的着作和观点作为研究重点。 而重视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审美艺术实践的人们,则更多地考虑中国美学研究的特殊性,并试图在方法论上摆脱西方哲学美学方法的影响。宗白华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写成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要了解西方美学的特点,也必须从西方艺术背景着眼,但大部分仍是哲学家的美学。在中国,美学思想却更是总结了艺术实践,回过来又影响着艺术的发展。”[10](P392)在《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对象与方法问题》一文中,林同华先生则提出了要以审美文化与审美理论相印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美学史,他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宗白华先生所倡导的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法,即充分注意到中国审美文化和审美理论的特殊性,注意到东西方美学的根本差异,即西方美学史,是一部以审美哲学为主体,审美心理学、审美艺术学、审美技术渗透其中的审美范畴、命题、理论的发展史,东方美学史(包括中国美学史),则是一部由审美文化与审美理论相互印证的历史。如,东方许多艺术建筑:金字塔、长城、泰姬陵、吴哥古迹等都没有相应的美学理论系统予以阐发。又,中国舞蹈、建筑、园林、雕塑、音乐、陶器、青铜、玉器文化都十分发达,却无相应的美学理论予以阐发。所以,只有以印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所谓印证,依林同华先生的解释,就是一种不立文字、不依言语就可以作出的审美决定,一种直觉式的审美决定。许明则认为审美风尚史的研究根本有别于美学思想史,它不是现成的美学史上关于什么是美的论断,而是从大量材料出发得出的理论性结论。它包括的范围也很广阔,有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美学理论四个研究层面。[11]陈炎则倡导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研究,从方法论意义上说,综合并超越了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研究,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思辨推理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实证分析,而是一种建立在思辨成果和实证材料基础上的解释和描述。[12] 我认为,以上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立,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都是适用的。但若各执一端,则是不完全和片面的。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来说,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和哲学美学方法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美学史研究有着学科的共性,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哲学思辨性不如西方,就轻视这种研究。因为哲学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心灵表现的核心,艺术和审美的问题最终也应追踪到哲学问题上来。试想,我们如果不了解中国基本的哲学观念,如道、气、象、和、仁、有无、虚实等,不了解儒家、道家、禅宗所代表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又怎样能了解中国美学精神和美学意识的构成?而现有的中国美学史着作的研究成果也说明,这种研究是卓有成效的。目前已出版的中国美学史着作中,我认为真正称得上成功的,有创见的,还是应该首选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几部美学史,即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哲学上寻求到理论支点,或者以儒家哲学思想为主线,或者突出道家哲学的意义,或者强调儒、佛、道三家的融合。这些以哲学美学思想为主干的美学史,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美学史的面貌,对中国美学史学术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开山作用。另外,以哲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美学,把一部中国美学史看成是哲学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避免了把美学史简单地等同于知识史或者说知识形态的研究。在《知识考古学》中,针对历史学研究的思想介入,福柯提出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他认为考古学的研究是对历史学研究思想史方法的摒弃,是“对它的假设和程序的有系统的拒绝,它试图创造另外一种已说出东西的历史’”。[13](P175)我国有研究中国美学史的学者亦认为:“美学史应该研究审美意识的原始记录和理论概括。”[14]我认为这些看法隐含着把美学史的研究变成纯客观的知识形态,而抹去美学史研究的思想光辉的危险。黑格尔说:“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15](P7)哲学史也罢,美学史也罢,它所展示的都应该是人的精神和心灵发展的历史,它不应该变成原始记录和纯客观描述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研究主体就必须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但是,在运用哲学方法研究中国美学史,考察作为理论形态的哲学美学思想史演变的同时,我们切不可以忽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美学史不仅是哲学美学思想史的研究,而且也是审美艺术史的研究。宗白华先生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理论形态的着作,而且尤其要重视中国几千年来的艺术创造,要在中国古代各部门艺术的美感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中研究中国美学史[16](P26),这一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在于,中国美学的构成形态不同于西方美学,相对西方美学来说,在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思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美学着作多以感悟性、品鉴性形态出现,多是就具体艺术门类所谈的看法,是艺术家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还在于中国美学自原始社会始,就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审美实物(如彩陶、玉器等),后来,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类。宗白华先生之所以反复强调中国美学史研究不同于西方美学史的研究,要紧密结合中国艺术实践展开,也是基于中国美学史的这一基本事实。林同华先生提出用审美文化与审美理论互相印证方法来研究中国美学史,也是符合中国美学史的实际的。中国美学有一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所面对的审美形态和艺术形态特别丰富,不仅诗、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历史悠久,而且建筑、雕塑、陶瓷、玉器、青铜器艺术审美形态也很发达,但它们在美学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和阐发,这就需要用印证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比如,要确认先秦美学为什么崇尚“大”,汉代美学为什么有一种厚重、恢弘的气象,魏晋时期崇尚“清”,宋元之后为什么走向世俗,归于平淡和俗艳,这都不是美学思想家、理论家所提出的观点和范畴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联系同时期丰富的艺术审美形态和现象来印证。审美艺术史的研究,实际上也就是用艺术审美文化来印证美学理论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不过,在提倡印证方法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轻视理论本身的价值,不能以审美直觉、体验、感悟的方法去代替审美哲学分析和理论概括的方法。因为,美学史考察的对象虽然广泛,不仅是理论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包含大量的形象形态、作为艺术审美实物而存在的东西,但它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建立起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的历史。所以,我们提倡以印证的方法去把握中国美学史,同样离不开美学理论史和思想史自身发展的线索。不然,我们的美学史研究就成为一般的艺术史研究,而失去美学史研究应有的理论和精神内涵。宗白华先生在这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比如,他用《考工记》中的“梓人为笋”的工艺实例来说明“虚实结合”的思想,用《易经》的“贲卦”来说明文质关系,用《易经》的“离卦”来说明中国美学中“附丽为美”的观念,都是很好地运用印证的方法解决了审美理论和观念史研究的一些问题,而没有把审美艺术史的研究变成一般的艺术史的研究。 第二,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对把握中国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不可能只存在于美学家、思想家、文艺批评家的理论着作和观点中,它也存在于社会礼仪、风俗习惯、文化制度和文化心理中,存在于与这些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相关的艺术审美实践中。审美文化和风尚史的研究,对扩大美学研究的领域,更深入地把握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审美意识和精神本质,都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研究先秦美学和中国上古时期的美学,中国文化性质怎样,原始宗教和神话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什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方式怎样,是一个中心还是多个中心,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革关系怎样,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还是剧烈变化,原始汉字、礼制文化、饮食文化对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等等,弄清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又比如,许多人在谈到中国美学时,都很重视先秦典籍中,如《周易》,和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人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美学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化缺乏更深的了解,不能从更宽广和深远的文化背景,如从远古神话宗教、生殖文化和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和饮食文化等来观照它,我们也不可能追溯到这种生命美学意识真正的根源。再如,要了解儒家美学精神,了解孔子的仁和礼的学说对中国美学的影响,若对夏商周三代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原始巫觋文化如何演进为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历史进程缺乏了解的话,也是不可能的。同样,要说明道家哲学美学思想和思维特征,对中国原始思维特征和南方楚文明及巫史文化缺乏了解,也是很难说清的。 所以,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对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研究领域的扩大,也意味着研究方法和研究形态的成熟。不过,我们在强调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研究的同时,不能简单地把中国美学史还原为审美文化史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因为,美学史研究的最重要目的还是在于揭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并使其获得理论和思想形态。而从方法论意义看,审美文化史、审美风俗史的研究又需要美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如果没有这种指导,审美文化史、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实际上也很难进行。所以,即使我们重视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史的研究,也不能忽视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史的研究,不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割裂或者对立起来的。相比较起来,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处于更重要的地位。审美风尚史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只有在充分凸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和思想内涵时,才具有普遍意义。有的学者提出审美风尚的研究可以称为审美民俗学的研究,认为审美风尚的研究包括了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美学理论四个层面。[11]这种概括就不恰当地扩展了审美风尚史的研究范围,它把美学理论的研究看成是风尚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研究对审美风尚史研究的指导意义。还有学者提出,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从内容和方法上都包容并超越了审美思想史和审美物态史的研究。[12]这在笔者看来,也是不够妥当的。因为,依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多个层面,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注于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结果,属于精神文化的领域。审美文化虽不排斥物质文化的东西,但它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领域。而思想价值又属于精神文化领域的核心层次。所以,审美文化史的研究只能指向而不可能包容与超越审美思想史的研究,它只有在充分凸现美学史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时,才真正具有意义和价值。

国培课题研究论文

语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汇报1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国培学习即将结束,回顾走过的历程,我觉得自己要学的太多,但遗憾的是培训学习时间太短,不免有些遗憾。这次培训,能与各位专家、 教育 同仁,一起学习、探讨、交流,我深感荣幸。在为期短短的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并积极参与了网上听课、答题、评论、浏览、推荐和交流(包括专家交流)等活动,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国培个人研修 学习总结 如下:

一、提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为期将近两个月的培训学习里,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提升,真是“一训”惊醒梦中人,我深深地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这次培训,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和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并对中学语文教学思想、 方法 进行了探讨,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 反思 研究。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充实理论学习,不断应用实践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打破教学常规,创新教学艺术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 经验 ,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 教学方法 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第一,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第二,教学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教学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 兴趣 爱好 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四、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不同程度的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丧失前进的勇气和热情,甚至形成可怕的变态心理。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当教师能够做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时,他就可以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与欣赏。当师生能够相互尊重时,一种崭新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悄然建立,并开始为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作用了。

五、赏识每一位学生,和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由于个性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一样。但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我们多留一份“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一定会发现一些亮点。在发现了学生的亮点之后,及时地鼓励他们,将亮点适当放大,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循循善诱、提出充分的道理,是教师教育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沟通的重要手段。说理是沟通的桥梁,以理服人,就是说教师要用道理去启迪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思想与观念,从而产生一种自觉克服不良行为的动力。在与学生沟通,做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教师应该摒弃自己的“特权”,不施压高压政策。要力求以理服人,采取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说服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心甘情愿的接受和领悟老师的教诲。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改正错误,奋发向上;这样,原本健康、正常的师生关系才不会被破坏,甚至还会得以发展。

六、不断给自己充电,提升专业水平,争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八、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提高评价学生的艺术性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言谈、举止、学习等方面所做的客观性判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考试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改是评价、学期的总评是评价、个体的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是评价等。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做人的过程中起这种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学生要全面而不偏颇。只有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才能给学生注入积极的动力,使他们力求进步,这样就会全面增进师生关系。

我以为,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并摩擦出情感火花;要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知道他们的喜怒乐,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使师生间才会呈现出更为和谐的局面。

总之,通过了这次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这次远程培训,很辛苦、很累、很充实、很愉快。“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的学生,怎样让我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正如正如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所说——-走向名师,我们一直在路上。

语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汇报2

通过这几天的网络研修,我受益匪浅,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本次研修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构建了一个很好学习的 平台。这几天有幸和一些优秀的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我收获颇多。我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通过交流,有些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在这次研修过程中,大家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这次研修,教会了教师怎样去面对困难,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研修,并且要肯下苦工夫,勤于砖研,才能有所收获。这次远程研修,教会大家敢于面对困难并和困难进行斗争的不屈精神。让大家认识到,其实教学过程也是一样,要想在教育领域里有所砖研有所贡献,你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并进行不屈的努力,你才会有所成就。

三、这次研修,教师们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学员在的作业的留言里的那些鼓励的话语,让教师更加的明白:其实,友谊是需要鼓励的,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赏识的。我们总是被这些鼓励的发自内心真实的声音所感动着。

总之,教师们在这次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教师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语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汇报3

我是带着疑问打开网络进行研修学习的,想着这次的研修能不能像焦作集中学习那样实用实在;想着这次的研修能不能解决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想着我的美术理论知识积累能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当我打开网络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能在网络学习中聆听到如此“精彩的,‘大家’的”课。我都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描述我雀跃的心情了。现将我此次学习的感受倾吐一下:

首先,专家所讲的课突出一个“新”字,无论是从理论学习,还是美术老师所关注的专业课的呈现都突出了一个新字。

《乡村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现代教育理论与学生为本》,《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与方法》等等理论的学习,去除了以往的干巴巴枯燥无味的,不好理解的理论知识讲解,变成了理论加实际例子,浅显易懂,易于掌握。美术专业课,秦华博士以其渊博的学识征服了我。《从美术课程的性质理解‘欣赏与评述’》他以孙子兵法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娓娓道出教师的课堂要想达到‘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样的场面,就必须做到:

1、以正合,教师对自己所授的课程必须进行深刻的全面的分析与了解;

2、以奇胜,教师要学会用各种巧妙的方法达成你的教学目标。

其次,专家所讲的课突出了一个“实”字。南京师范大学秦华博士、浙江湖州实验中学的徐军老师等,他们所讲的课图文并茂,理论融于教学实际浅显易懂。徐军老师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就《美术欣赏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有效的,一一详细的讲解。并将其延伸到 其它 美术鉴赏角度。

接着就是专家讲课突出一个“细”字,这次的授课很系统,全面。专家讲授加与听课教师的互动交流,讲课的全面弥补了老师在授课中的缺陷,尤其是专业课。我的 国画 课因为在大学只学了工笔,没有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解少之甚少。油画就更别说了。近段时间由于专业的需要,我的国画虽在学习之中,但只是停留在绘画表面上,理论知识匮乏。,可是这次的网络研修国画却使我大开眼界,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好幸福。以往美术课讲到油画,因为不理解油画,也只是对油画的作者进行简单的讲解,可网络研修的学习彻底颠覆了我的美术课。我要重新审视我的美术课,还学生一个幸福课堂。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中国画的听觉意识,这使我耳目一新,单纯的以为被推翻,学生在一届一届地变,我们教师的知识,尤其是我们的专业知识是不是也应该不断更新,世代在变,一个老师不改变行吗?所以,我深深地感谢,感谢国培如此的精彩、精心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汇报4

参加骨干教师国培初中语文的学习研修,这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后劲的关爱和期待。20--年6月,我结束了国培初中语文培训研修第一阶段的培训学习后,又投入到紧张的为期二个月的在职研修阶段,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现就自己在岗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计划贯彻情况

网上培训学习后,就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国培 工作计划 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在岗学习研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详尽的在岗学习研修计划。学习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在岗学习研修要求,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在岗学习研修工作。

二、把国培精神贯彻到在岗学习工作中

在岗学习研修工作中,我认真地把国培精神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语文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发扬我们现阶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在国培中所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张旗鼓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教学中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的知识讲授和学科的趣昧性教学。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学情趣、初步的文学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认真完成了在职期间的研修任务

二个月的在职研修,我认真地完成了六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

(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

(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培训触动了自己的思维,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我觉得受益颇多。从网上的经验交流中,我看到了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创新的意识;从教授们的讲座中,我领略了初中语文最前沿的理论,学习了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活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深知,安排一次学习研修不容易,安排一次全国的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更不容易。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经常自主到网上查看各种资料,收集各种教学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在网上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使我成了自觉的学习者、积极的参与者。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事业的激情,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不断取得新成绩。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语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汇报5

我的初中语文远程国培研修即将落下大幕,对这次远程研修我非常珍惜也万分重视。在研修过程中,我感慨良多收获颇丰:通过观看专家视频案例,在线答疑解惑,阅读文本资料、简报和相关 文章 ,拜读同仁们的作业 心得体会 ,完成自己的作业和总结,我的师德师风已无限高尚,驾驭“课标”的能力明显增强,知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第一、百年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我是一个有22年教龄的教师,由于惯性使然,在教学上还是“满堂灌”的老一套,陈旧的教学方式一直没有改变。几个月研修使我明白:是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了。通过听专家视频课或看文章,让我看到了差距。这差距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缩小。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我的“寄生虫”思想,“做和尚撞钟”的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举动,同样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永葆青春,永远充满着活力。

第二,正确看待和处理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学其道。教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本身也是隐性的课程资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巨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我认为:关系重于传授,心态重于知识,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第三、专家引领,思想振荡。无论是专家的视频授课,还是同仁的见解都让人耳目一新。专家学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的教学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的独特见解。在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更勿论着眼于教育的发展远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方面实在太欠缺了。通过培训,我将奋起直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矣!

第四、同行交流,共同成长。本次培训,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视频授课,并且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与其他学员交流,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案例研究设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对教学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对“课标”的再认识。“课标”可以说是学校教学上的“宪法”。以前,

我在教学中对“课标”不闻不问,只是凭着感觉走,凭着经验蛮干,常常是出力不讨好,功夫没少下,效果不佳。现在究其原因,原来是“离纲背本”,抓不住重点,因而也就破不了难点,教学难有成效。通过这次国培,让我找到了错误源头,让我明确了经后努力的方向,对我的教学帮助可以说是天大的。教学上我将主抓“五字”方针。基础知识主抓一“用”字,现代文阅读主抓一“活”字,古文教学主抓一“熟”字, 作文 教学主抓一“情”字,口语交际主抓一“实”字。我经后的教学将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我对我的教学生涯充满自信,谢谢这次国培了!

第六、更可喜的一点是,通过国培,学校给我配置了电脑,通过培训学习,我的电脑操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对于这一点我是很高兴的。我再一次感谢国培,使我的办公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我觉得这次培训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最有效的,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使自己不断成长,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汇报5篇相关文章:

★ 教师研修个人工作总结5篇

★ 2020教师国培研修心得体会精选5篇

★ 语文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0篇

★ 2020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精选5篇

★ 2020年国培研修总结范文五篇

★ 教师培训总结5篇精选

★ 关于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 最新教师研修学习总结范文5篇

★ 语文国培研修总结范文精选

★ 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总结最新【5篇】

研修日志是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学习记录,内容主要有个人学习的点滴感悟、收获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后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的设想。下面是我整理的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

国培仿佛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梦。专家们的知识美和人性美时时撞击我的心坎,润泽我的心灵。回顾学习培训,我感受颇多。

一、参加研修带来的收获

1.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观看专家的讲座视频,文本阅读资料,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完成练习,不断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在学习中成长自我。

2. 这次研修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如赵镜中老师讲的“教课文不是教语文的全部,只是一部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课文也要教给学生阅读能力。有时,学生 需要老师的帮助,并不是光光理解一篇文章。”教语文,不仅仅是教学生理解课文,更是用教材作为一个载体,教学生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能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 获得知识,所以阅读是一种生活,所以应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一种乐趣。

3.这次研修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崔峦教授的“在阅读中学会阅 读”,帮我解决了不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更是帮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一次“美丽的转身”,让我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了自 身职业道德素质。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创新,向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师方向前进。

二、参加研修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教 育需要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只有有智慧的校长才能带出有智慧的学校”。作为教师,作为班 主任,我今后在工作中不能仅凭热情,仅凭经验去处理,我将在工作中更多地加入智慧作料。智慧来自知识。我的知识储备还很欠缺。国培给了我不竭的动力,激励 我不断去探索。

国培研修的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在这里,我增长了知识,忘记了辛苦;增添了欢乐,抛弃了烦恼;增强了自 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次培训是我教学生涯的“加油站”和“新起点”。我也相 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篇二: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

国培之路即将接近终点,我已把一路上的精彩收入行囊,这行囊鼓鼓的装着汗水,泪水,快乐和幸福。因为有收获,所以在前行的道路上才会兴致勃勃,在接受盘点的时候才会问心无愧,我愿意打开我的行囊与大家分享我在校本研修路上的苦与乐。

一、思想表现

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学习是因为我渴望进步,进步还需要在一步一步的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我很珍惜这次校本研修的机会,即使会遇到困难,也在所不辞,即使很辛苦,也不埋怨,不退缩。为确保研修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一开始就制定了研修计划,在研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不管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小组的任务,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尽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从不因为私事而耽误研修的进展。

二、团队共进

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的队伍不是很庞大,但大家是同心协力的,每次的集体活动都不可缺一,我当然不会拉队伍的后腿,在团队活动中,我从不迟到或早退,与组员认真商讨每次的活动方案,并主动承担组里难度大的任务,每项任务的落实都很得力,我作为主讲的两次校外公开课都得到了所有组员的帮助,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中进行了智慧的碰撞,给我明亮的火花,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一间教室,一个课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灵感,收集智慧,是我的幸运。

三、个人发展

(一)听课评课

作为一项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一项工作。每周八节听评课记录,我都按时完成,整个研修阶段听评课共97篇。

(二)公开课

公开课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只有你真正经历课堂教学的磨练,才能发现许多预设的完美是与你的课堂没有交集的,从而更能深刻地让自己习得经验教训,成长起来。公开课的剖析是促进专业成长的良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众多听课的老师对你的课堂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建议时,你会感觉有很多的失落,但也会有更大的欣慰,因为你会从中得到改进的方法。我的公开课是经历着这样的过程的。但我没有因为要承受失落而放弃,而是想获得欣慰而坚持。每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整个研修阶段共上公开课6节。

(三)及时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四)在线研修

在线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交流经验,获取知识,交流环境轻松自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研修方式。在校本研修阶段,第五期提高班的在线研修也搞得如火如荼,我每次都积极地参加交流研讨,不管是自己认同的观点还是不认同的观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得到了其他热心人士的跟帖,非常之兴奋,在在线研讨的平台上,我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大的好处是吸取了其他老师很多有用的经验。

(五)个人读书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六)教研论文

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七)博文发表情况

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地记录了我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其中有教学后记,读后感,教学论文,杂文小记,诗歌,集体活动过程等内容,研修期间的原创作品累积32篇,博文被阅读3000多次,被评论300多条。我不仅积极撰写博文,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我所发表的评论有200多条。

(八)基本功训练

不可不承认的是,在多项任务的压力下,我对基本功的训练没有那么用功,粉笔字只是在课堂上书写时才当作练习,钢笔字在家里也只是偶尔才练几次,但我觉得我的硬笔字应该不会那么差,这跟以前在校时打好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普通话的训练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刚开始很认真地练,读单音节双音节词及下发的美文,也曾背熟了一两篇,后来因为任务的繁重就渐渐放一边了,背熟的美文也已遗忘,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不充分的。

四、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两个月的研修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学上有着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艰巨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培育茁壮的一代,同时,我也会一如继往地把自己的汗水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篇三: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

几个月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在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得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明白了多方位了解现在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指导,让我获益良多。

因此,我认识到,对待孩子不能只用自己的思维想问题,应该多换换角度,换换别的方法。孩子 “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能磨灭它,我已经开始让学生“从玩中学、玩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纪律方面,在发现纪律问题时,我已经开始注意并着重落实,课后师生可以是朋友,课堂就是老师。通过这次小学体育的培训,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专家的指导,我深深地体会到:转变观念,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模糊,特别是农村小学,因为体育器材缺乏,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做做操。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研修期间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感受很深,收获很多。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和视频,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认真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和方法。

培训是紧张而忙碌的,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讲座我都认真聆听,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想法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就应该加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多学习和掌握体育方面和与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总之,通过观看视频、专家点评以及网上相互交流,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课改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增长了个人智慧;通过阅读班级和课程简报,我分享到了学友们的研修成果和专家们的课改成果;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步。

篇四: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

国培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国培给我们提供了平台,使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国培研修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专业发展创造了条 件。做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新课 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经过这次国培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一、 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

使自己在师德 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 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要以这次国培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 通过这次国培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对 于这次的国培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提高,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并且这样一种国培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 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很难有机会倾情 表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研修平台共同与专家团队、指导教师、班主任、所有在线的上万同仁们,一起进行交流、研讨。同行们身上的闪光点也会时刻鼓励着我, 不断进取,永不停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将本次国培研修所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 到实处,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

篇五: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观摩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小学音乐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语文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争取能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总之,国培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我会以国培学习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国培中收获很多,使我不断提高,不断充实。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篇六:国培个人研修日志内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国培又过去一个月,国培个人研修总结。在近一月的培训中,聆听了专家们的视频培训,感觉到专家们培训时的亲切感,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授给每个参培教师。回顾学习培训,我有几点收获。 首先、在研修方面的收获在视频学习中,我认真观看专家的讲座,认真阅读文本资料,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完成课后练习,不断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我,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加这次培训研修解决了我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克服了以往的呆板教学,用现代媒体教学演示动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共边不共高、共高不共边的情形等,从而增加学生发挥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这次参培研修中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运用“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帮助学生解决了不少在数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进行了一次“美丽的转身”,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学习台阶,同时让我牢固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工作总结《国培个人研修总结》。更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新课改理念的指领下,在数学教学中学会不断地创新,向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育方向前进。

其次、在参加研修带来的思考和启示教育需要智慧的耕耘,更需要有智慧的教育者培养出智慧的人才,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仅凭热情,仅凭经验去处理,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共性去教学,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国培给了我不竭的动力,激励我不断去探索创新。

最后、在国培研修的平台上,国培似一座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在这里我增长了许多新知识,忘记了熬夜学习的辛苦,工作的繁忙;增添了欢乐,抛弃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次培训中感谢专家的指导,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努力学习,为偏僻而遥远的山区教育事业而奋斗。

  • 索引序列
  • 中国课题研究论文
  • 中国研究课程论文题目
  • 研究课题中国论文800字
  • 中国美学史论文课题研究
  • 国培课题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