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追溯中国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文化积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多种字体的演变,并由此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引以自豪,而且要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文史类和师范类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广大莘莘学子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将这种文明与思想继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汉语言文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种形态的文学思想皆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玄学等古代哲学密不可分,构成了中国最丰富的古代文化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整体文化,对学习中国古汉字、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具有一定帮助。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该专业注重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与中国社会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90年代全民经商大潮的兴起,文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90后一代更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普及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虽讲述的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影响教师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方式还原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佛学等文化。

除此以外,通过实地考察和开设孔子学院,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是古老而又具有系统性的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通晓中国古今文化的文坛之士。

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全面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身为中华儿女感到自豪。

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时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任务,可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悠久且古老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和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兼容。中国传统文化突出理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它以研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迈情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影响了几千年饱学之士的价值观,成为一双无形的手牵动着文明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人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传统文化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观念,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这又与马克思唯物主义完美契合在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欲望,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是非常可贵的。但我觉得最可贵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筑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团结互助则反应了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时光切换到近现代。鸦片战争失败使国人对自己的器物产生怀疑;甲午中日战争惨败使国人对自己的制度产生怀疑;巴黎和谈的屈辱让国人对自己的思想也开始怀疑!对中国屹然存在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国魂此时经历第一次浩劫。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活生生地存在着,但是就要被我们遗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 自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什么异变呢?其实传统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顶替掉了,而且其残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过程进一点一点扫荡干净。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像儒家这样,影响曾经那么根深蒂固,却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其传承团体荡然无存的情况可谓绝无仅有。但是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是否还活在人们心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经过白话文运动和以拼音文字为目标的简化字异变,再加上民国后禁止在学校中读经,以及语文教学中的西式“科学化”的影响,当今的年轻人极少能够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即能够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并能用古文写作散文和诗词。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呜呼哀哉!看看他国的做法吧,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祖宗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非认定它是落后的根源而务必铲绝?在成年累月地阅读和体会通俗文和英文之后,偶一读到古文,那种领会的透亮、亲切和理解的丰富入微让人如饮仙酿。中文的悠久、丰厚和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摧残它真比砍伐原始森林、变草原为沙漠还充满罪过。最近例如韩国申遗,法国拍卖圆明园文物等事件开始撼动国人的文化大厦。有些人认为端午节本来就是中国自己的文化记号,韩国的申遗滑稽又可笑,但是这些看起来荒谬的做法却是一声警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四面楚歌了。看来,弘扬传统文化迫在眉睫!但是,在高喊抢救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回答一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才有弘扬的必要”这个老问题,也就是传统文化的扬弃。只有对旧事物进行阐释、辨认、甄别、取舍、改造和推进,才能完成对历史垃圾的清除和对文化精髓的弘扬。著名学者朱大可说:“传统文化应当接受普世价值的检验。所谓普世价值,就是被全人类所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像爱、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正义和教养等。凡是符合这些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就可以被继承和弘扬,相反,凡是违背这些价值的,当然要予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博大精深的,想要一下就通晓或者无论是谁都通晓,肯定是不切实际和苛刻的。所以,像近期“京剧进小学”和某专家呼吁的的“论语100遍”之类,才会招来那么大的骂声。所以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广大大学生的积极配合,因为他们才是弘扬和扬弃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相当长时间里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式。单就儒学思想中的“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对培养当今大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是正面而有益的。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就可以用“有道”的思想强化学生对于遵守基本社会生活规范、养成的良好行为及礼节、礼貌习惯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大学生除了养成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外,还可以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可开展如经典诵读、礼仪践行、乐音怡情、丹青妙笔等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它包括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社会与历史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操;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怀和眼光;义利兼顾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宽容合作及互助奉献的精神。大学生正是要树立这样的富有鲜明时代感的文化精神!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地构筑起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始终。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是大多数思想家所一贯追求的。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一个人既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造精神,又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只有“与天地合其德”,才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才是一个21世纪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的境界。我想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路线。要加强宣传扫清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瓶颈。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西方落后意识和价值观的行为,大学生应该在传统文化上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西方浮华思想的诱惑,扬弃传统文化。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认可率。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使得大学生的心胸与眼界也逐渐开阔,中国发生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成长中的大学生看到民族复兴的希望,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被西方同化。要知道国家灭亡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民族失去国魂,失去几千年来相互传承的核心价值体系。拾起国人的精神食粮比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重塑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比GDP增长的高能消耗更有意义;扬弃传统精神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精神,学习老祖宗的优秀品质和天人合一精神比盲目照搬摄取西方文化更有意义!

民俗 文化 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传统文化 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包括民间的 传说 、戏曲、娱乐、技能、信仰、价值观等不同的内容,民俗具有丰富性,并且在传统的民间生活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只有弘扬民俗文化,才能延续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认同感。

在民间,各种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各种优秀的文化,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历史信息链。民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独特的精神,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启迪。民俗文化中承载着具有浓重色彩的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有力的传承。民俗文化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的功能,可以使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保持良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丰富的民俗活动,各种民俗活动的进行,可以让人们寄托民族情感,并且对生活和心理进行调剂。民俗文化中包含了传统的文化资源,是现代社会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我国民俗文化现阶段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推广,从而保证民俗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目前民俗文化存在着变迁与消失的现象,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中,消失和变迁是正常的现象,但是需要对其中变化存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重视和解决。在民俗文化的变迁当中,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着严重的流失情况。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包括有形的和无形两种流失的方面。传统文化无形流失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西方节日 在进入中国后, 中国传统节日 逐渐的被忽视,传统节日淡化,外来节日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价值流失的有形方面体现上,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和活动不断的减少甚至消失,年轻人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使得传统民俗活动越来越落寞。

另外,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很多的开发模式,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对于民俗文化价值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 反思 。

首先,对于民俗文化缺乏有力的保护,并且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不足,民俗文化存在着后继无人的现象,很多保护 措施 的滞后性使得民俗文化难以得到良好的保护。

其次,民俗文化过分的受商业操作的影响,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同事,过分的利用民俗文化作为经济来源的措施,对民俗文化的长期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最后,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化、破坏、伪造等现象。很多地区为了创造经济效益,模仿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并且采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影响了我国社会安定的发展。

民俗文化现阶段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区必须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民俗文化的立法等手段,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法律基础。在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上,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库,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民俗文化失传的现象。另外,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尊重民俗文化的内涵,禁止对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严谨各种基于民俗文化上的模仿、伪造等不良活动的开展。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事,需要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重点的保护,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在对于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上,要提高其各种行为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从而保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民俗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大,只有充分的发展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才可以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加强相关立法,使得保护民俗文化的行为有法可依,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徐载娟,景成,王铁环,刘景慧.托口古镇民俗文化 调研 报告 [J].怀化学院学报,2010(04)

[2]吕红艳.保护与开发: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俗生态旅游[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3]王晓洋.浅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4]王新亮.保护视野下的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浅谈民俗文化市场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的趋向,大众的旅游活动形式已不再限于满足传统的有形的旅游产品,而是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历史内涵,从消费有形的旅游产品转向消费无形的旅游文化。为迎合大众的这种需求,许多区域、城市、景区再次把目光移向曾经被冷落的精神性文化消费领域――民俗文化。

市场上开始出现所谓的“人造文化”,并有泛滥之势,许多学者、人士开始抨击、批判这种旅游文化市场化的行为,呼吁文化回归、保持原始状态。通过对民俗旅游文化现状的一些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文化商品化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正当、适当的商业化手段对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就此探究某些商业化的 市场营销 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内涵

1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开始厌烦喧嚣的城市生活,渴望在闲暇之余呼吸一下清新的乡村空气和恬静特异的民族风情,这种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的回归动力,驱使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去民俗村寻求内心的渴望和满足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这体现了游客的休闲需求,也说明当前民俗旅游文化正是在这种呼之欲出情况下逐渐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之内。

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民俗旅游,在旅游发展的前提下。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避免庸俗化、导致畸形发展,使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成为当前一个值的研究的 热点 。

2民俗旅游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其内涵包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 故事 、民谣、 谚语 等语言民俗。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由此可见优良的民俗文化是对传统民俗事物和现象的梳理和检验后形成的。其表现形式多样,如今年开始实行的法定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在旅游中,民俗文化是很活跃的旅游资源,涉及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的方方面面,由于各地的民俗对异地游客有一新奇感,激发民众的奇心,娱乐性、参与性也很强,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游客为能亲身体验另一地域的文化特征,不惜奔走千里。如西藏香格里拉,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等地正是由于具有特有的民族风情村及少数民族习俗才闻名于世,吸引了广大国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的内涵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温锦英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巴兆祥界定: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韵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民居及其他建筑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饮食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礼仪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喜庆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大型民族风情园景为产品的民俗风情游等六大种类。围绕以上不同类型,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再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古老文、传统习俗,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同、求知的心里需要。因此,简单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

作为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关注的是精神层次的消费,这和观光型景区截然不同。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来说,特有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从而扩充了旅游地的客源和市场需求,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社会收益。

3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旅游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山西民居以及乔家民俗博物馆,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山东日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如今,很多地区将旅游业看作扶贫行业,民俗旅游开发也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手段被滥用。不可否认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激活了一些地区其他的行业,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正是这个原因,有些不具备开发观光型旅游地的地方,基于发展经济为目的,盲目投资建立形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村,大打“民俗文化”牌子。

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

(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过大。

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很多地方不顾自身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致使当地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无序,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长此以往,将损害整个民族旅游资源乃至文化传统传承。

(2)部分优秀的民俗文化庸俗化。

由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应较大,许多旅游景区片面注重对旅游景点的外观和形式的建造,不考虑当地的特色,只是想通过美观的造型来吸引游客的眼球。片面追求经理利益,导致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从而失去了民俗的特色。

(3)特色不鲜明。

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民俗旅游的主要依托。黄金周刚兴起时,国内许多城市对旅游业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地方甚至连像样的景点也没几家。近几年,各地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抓,大抓特抓民俗旅游,民俗活动逐渐趋向同化。你敲锣打鼓,我也敲锣打鼓,你舞龙舞狮,我也舞龙舞狮。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吸引力,民俗旅游正在失去特色。由此,我们务必要保留各

地民风质朴淳厚的特点,才能使民俗旅游项目持续吸引旅游者。

(4)内容肤浅,缺乏内涵。

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一些景区往往仿照那些做得不错的地方,别人有的全部照搬过来,这样,形式上完全一样,再没有其附合本地民情、风俗的内容,过多地附和旅游者的心理,甚至为了猎奇心理,急功近利于一味迎合游客,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失去了内涵。孰不知,来参加民俗旅游的游客关注更多的是这种文化的内涵,这种深层的东西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形式上的做 文章 对文化的传播和本地景点的长远发展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5)缺乏要有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

一些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操之过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如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也十分接近,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云南民族村的建设选址过于匆忙,没有统筹分析,前者处于口岸城市,经济发达,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两个同质景点的不同结局,可见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在开发民俗旅游中必不可少。

(6)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

如果说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根本,科学有效的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则是民俗旅游发展的保障。民俗旅游的发展不能单单从形式上考虑如何去作,去延续,还要从经济效益上去统筹,没有了收入作支撑,民俗的发展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证。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到今天都流失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那些拥有这些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求生存而改从其他行业。民俗文化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市场的手段运作,只是作为一个纯艺术形式也不可能长久存活。我们知道,旅游刚刚起步的时候,民俗旅游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时的民旅风情只是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点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风情村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异地民俗发展开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旅游的带动,从而使其找到了一个生存发展的基本裁体。但今天旅游中的到处泛滥的民俗村要求它自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市运作手段作保障。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我国影视市场成功商业化运作的典范。其“印象刘三姐”,“印象桂林”等系列,让桂林更是驰名中外,也让人们看到了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包装,而且精美的包装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科学正确的商业化会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发展更好。

4结论

总体来说,民俗文化有其地方的独特性,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其发展以旅游业为经济依托,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可进人性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需要注重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营销。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未必能够长久。笔者认为,民俗文化不存在所谓永远的原汁原味,只要社会在发展,民俗文化就在不断演变,也只有不断变化了的民俗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市场化、商品化也是一种在社会前进中的必然现象,不可能人为的去阻止改变,但可以人为的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因此,传统的民俗文化当前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其本身的独特性,市场细分,对一些特色民俗文化进行精美包装,以经济带艺术,以艺术促经济协同发展。这样,也许很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如东巴文化一样发扬开来,再次张现其生命魅力。

米的时候回来吧友圈发红包

3000字传统文化论文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追溯中国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文化积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多种字体的演变,并由此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引以自豪,而且要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文史类和师范类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广大莘莘学子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将这种文明与思想继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汉语言文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种形态的文学思想皆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玄学等古代哲学密不可分,构成了中国最丰富的古代文化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整体文化,对学习中国古汉字、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具有一定帮助。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该专业注重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与中国社会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90年代全民经商大潮的兴起,文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90后一代更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普及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虽讲述的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影响教师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方式还原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佛学等文化。

除此以外,通过实地考察和开设孔子学院,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是古老而又具有系统性的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通晓中国古今文化的文坛之士。

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全面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身为中华儿女感到自豪。

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时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任务,可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悠久且古老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成国学,其实把自己也变成了千古罪人。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议论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这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以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再过不久,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实不只是冬至的饺子,还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龙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维吾尔族优美的舞姿、壮族动听的山歌,这些无数种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今天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崭新的一代,长城让我们更加坚强,黄河在我们身体里流淌,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我们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无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节,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到“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或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民间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优秀传统诗词。同样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写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样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血,为有暗香来。”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未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这些诗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国的对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著名的对联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初次见到这幅对联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是中国人,对联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与有义务学好它,运用它。像这样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漂东坡诗。”相传是东坡与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时,东坡看到河边有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罢立即将东坡的诗稿往河里一丢,说“水漂东坡诗”,我们在叹服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会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我们用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我们祖国的辉煌!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真的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很明显,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神奇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制造的食品现如今都可以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3D打印技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打造了一个精致又实用的物件……如今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点,现代科技有现代科技的优点。那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呢?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墨水只靠手工研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不出墨香独特的气息。所以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现代科技。

就拿书写来说,有些同学书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手机用久了;平时发消息只在手机上发,忽略了书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醒这些同学多注意书写了。这绝不是在否认现代科技,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向现代科技看齐。当我们书写的字迹清楚,再在业余时间用手机打发一下时间,这未尝不可。而且这样也方便我们的生活,一个短信或一通电话就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家人联系上,这样的便利不是很实用吗。

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有木桨,小船将无法向前方航行;只拥有一双木桨,没有小船,那就与拥有一双木棍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拥有船和桨,并且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并肩向前迈进。

让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船,现代科技为桨,向前出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千万里疆野土地之上,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魅力。因地制宜,正是这不同的土地,造就了一个个美丽的民族。有些豪迈,喜欢一展歌喉;有的细腻,有的柔情鱼水;有的好客,热情似火迎接他乡客……中国最大的民族,是汉族。同时它也有着它对周围事物独到的眼光与传统魅力。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因此,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汉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方面都作出过许多伟大的贡献和奠基。汉族也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年龄悠久的民族。截止20xx年,汉族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不但在中国有分布,汉族也在东南亚和北美洲地区也有分布。

汉族的人口不仅多,节日的丰富多彩也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其中,春节是华夏儿女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过年,所有在外面打工赚钱的儿女们都要赶在春节前跟父母一起团聚,吃年夜饭。逢零点钟声一敲响,家家户户都要走到家门口放——开门红,以庆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大吉。贴对联,贴年画,还有寓意独特的“倒福”字,无不体现出了汉族人民对新一年的祈盼和祝愿。除了春节,还有庄重的清明节,浓浓粽意的端午节,祈愿家人团圆的中秋节……都蕴含着汉族人对家,对亲人和朋友之间浓浓的爱意。

除了汉族各具特色的节日外,汉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注重礼仪。一到大家团结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必须要让最年长的的长辈先入位开动,晚辈才能动筷子。这体现了一种汉族人民对尊老爱幼这一词的释义,也体现了汉族而一种团结乐助的美好品德。

除此以外,汉族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从语言文字的演变到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简体字。古人们呕心沥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别样的世界: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哪一件作品不曾被世界赞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那个不是我强大的聪明汉族同胞发明出来的?汉族将被载入史册,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要问这传承下去的是什么?是我们汉族的复兴!繁荣和富强!汉族的传统文化截止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请问,这一个泱泱中华还不足一位伟大的千年历史大族而骄傲吗?我是一名汉族人,作为汉族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统代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代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代化的精髓,传统代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代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代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代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代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代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代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代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好的文化遗产也是流传了下来,戏曲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瑰宝。

弹指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许多人便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确这些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华文化不单单只有四大发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无疑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似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正是因为戏曲从古代便逐渐发展到如今,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结合,戏曲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据网络数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川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剧种。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有戏曲,老一辈的艺术家热衷于戏曲,并将这项中华璀璨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然而这项瑰宝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衰老,现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戏曲也慢慢衰落。

现代文化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传统文化绝不能够抛弃。传统文化是根本,戏曲也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让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保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如今,国家也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璀璨的戏曲艺术将会在世界放出光芒。

作为华夏儿女,中国的文化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可大有讲究。首先是人们对食材的讲究。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猪、牛等牲畜的生长,所以他们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们则偏向于水产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温和,适合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划分,沿海地区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海产品为主,所以当地人们大多都吃海鲜。这些便是对于食材的考究。

更为重要的还是餐桌礼仪。餐桌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当完善是在周代,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对于这些礼仪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为了更好地体现长幼、尊卑之分,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请别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边的座位,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最后才是自己。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随便动碗筷。吃饭时,先请客人动筷子然后请老人动筷子,夹菜的时候要少夹一些。这才能体现出作为主人的文化素养。还有一些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不要随意打嗝,吃鱼或骨头的时候应将鱼刺和骨头轻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张纸巾上。作为主人,可适当调节一下气氛,多和客人谈笑。作为客人,在离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表示下次请他吃饭。这些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了自己的礼貌礼仪,还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之风,使别人对你印象良好。

对于餐具的考究,我国的文化也是很久远的。简单说一下筷子,作为东方的大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吃东西惯用刀叉,而国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筷子的历史十分久远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刀叉的广泛使用却是在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刀叉的历史仅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远得多。在古代,筷子作为方便夹菜的餐具开始广泛使用。到了后来,筷子还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物件。装饰豪华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征了高贵的权利和丰厚的财力。到近后代,筷子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的餐具,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后便是食物的做法,中国人对于食品的做法多达几十种。而不同的做法做出的菜品又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做法就诞生了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个菜系。做法可简单地分为煎、炒、烧、煮、蒸、烤等几种方式。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独特的做法可以称为一绝,菜式中正大气,平和养生,滋补身体,令人叫好。川菜是我国菜式最多的菜系,一般以炒和烧为主四川人善用麻辣辛香的调味料,吃起来又麻又辣,使人充满激情。川菜始于秦汉年代,是特色的民间菜系,有着“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说法。而苏菜和闽菜都倾向于调汤调味,这两种菜的共同点都是口味平和,令人舒适。八大菜系的诞生,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到了顶峰,各种民间美食层出不穷,实乃大国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们留下来的东西,更应该将其永远地传承下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蕴含着华夏智慧,使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还记得儿时妈妈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死记硬背,不久便都忘了,后来大些了,经过学习慢慢了解了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理,以前觉得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就连那些晦涩的段落,也可以轻易记下。

读四大名著时,就是被其中细致的刻画和蕴含的深刻思想所吸引,即使有些内容不能看得很懂,却也能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无数文化精华,再来品读倒又是一番滋味。比如说《西游记》,最初只是觉得这本书看得很有意思,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使我深深向往。现在来看这本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才发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不过比起名著、学术之类的,我更喜欢的还是诗词,那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实属令人陶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的衰败,国都的沦陷,是何等的荒凉凄惨。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又是谁的孤单凄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是属于李白的狂放不羁,这种语言的音乐美是何人可以抵挡的?

还有”四书五经“,在其中我最了解的大概就是《论语》,这里面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可谓是使人受益一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诉我们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这些国学金典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一定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学会运用,它将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一、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了人类最早时期的文明。追溯中国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文化积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多种字体的演变,并由此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引以自豪,而且要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和智慧,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文史类和师范类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让广大莘莘学子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将这种文明与思想继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汉语言文学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各种形态的文学思想皆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玄学等古代哲学密不可分,构成了中国最丰富的古代文化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整体文化,对学习中国古汉字、音乐、舞蹈、宗教等文化具有一定帮助。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建设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早的课程之一,该专业注重学生文学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与中国社会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90年代全民经商大潮的兴起,文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文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少,90后一代更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普及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虽讲述的是古典文化和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影响教师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视频、声音于一体的方式还原当时历史时期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影像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教育、佛学等文化。

除此以外,通过实地考察和开设孔子学院,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汉语言文学是古老而又具有系统性的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学鉴赏、古文阅读等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通晓中国古今文化的文坛之士。

两汉时期的经学、隋唐时期的佛学、宋明时期的理学、清明时期的朴学及近代民主思想等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全面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身为中华儿女感到自豪。

新时代的大学生同时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任务,可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工具,将中国悠久且古老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的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茫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听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个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天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试概括出几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鸣。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把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文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华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不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二要明确方向。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开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个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有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这里还想就国家热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时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学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大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成国学,其实把自己也变成了千古罪人。

民俗 文化 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传统文化 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包括民间的 传说 、戏曲、娱乐、技能、信仰、价值观等不同的内容,民俗具有丰富性,并且在传统的民间生活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只有弘扬民俗文化,才能延续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认同感。

在民间,各种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各种优秀的文化,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历史信息链。民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独特的精神,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启迪。民俗文化中承载着具有浓重色彩的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有力的传承。民俗文化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的功能,可以使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保持良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丰富的民俗活动,各种民俗活动的进行,可以让人们寄托民族情感,并且对生活和心理进行调剂。民俗文化中包含了传统的文化资源,是现代社会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我国民俗文化现阶段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推广,从而保证民俗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目前民俗文化存在着变迁与消失的现象,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中,消失和变迁是正常的现象,但是需要对其中变化存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重视和解决。在民俗文化的变迁当中,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着严重的流失情况。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包括有形的和无形两种流失的方面。传统文化无形流失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西方节日 在进入中国后, 中国传统节日 逐渐的被忽视,传统节日淡化,外来节日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价值流失的有形方面体现上,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和活动不断的减少甚至消失,年轻人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使得传统民俗活动越来越落寞。

另外,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很多的开发模式,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对于民俗文化价值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 反思 。

首先,对于民俗文化缺乏有力的保护,并且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不足,民俗文化存在着后继无人的现象,很多保护 措施 的滞后性使得民俗文化难以得到良好的保护。

其次,民俗文化过分的受商业操作的影响,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同事,过分的利用民俗文化作为经济来源的措施,对民俗文化的长期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最后,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化、破坏、伪造等现象。很多地区为了创造经济效益,模仿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并且采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影响了我国社会安定的发展。

民俗文化现阶段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区必须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民俗文化的立法等手段,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法律基础。在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上,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库,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民俗文化失传的现象。另外,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尊重民俗文化的内涵,禁止对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严谨各种基于民俗文化上的模仿、伪造等不良活动的开展。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事,需要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重点的保护,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在对于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上,要提高其各种行为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从而保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民俗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大,只有充分的发展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才可以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加强相关立法,使得保护民俗文化的行为有法可依,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徐载娟,景成,王铁环,刘景慧.托口古镇民俗文化 调研 报告 [J].怀化学院学报,2010(04)

[2]吕红艳.保护与开发: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俗生态旅游[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3]王晓洋.浅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4]王新亮.保护视野下的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浅谈民俗文化市场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的趋向,大众的旅游活动形式已不再限于满足传统的有形的旅游产品,而是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历史内涵,从消费有形的旅游产品转向消费无形的旅游文化。为迎合大众的这种需求,许多区域、城市、景区再次把目光移向曾经被冷落的精神性文化消费领域――民俗文化。

市场上开始出现所谓的“人造文化”,并有泛滥之势,许多学者、人士开始抨击、批判这种旅游文化市场化的行为,呼吁文化回归、保持原始状态。通过对民俗旅游文化现状的一些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文化商品化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正当、适当的商业化手段对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就此探究某些商业化的 市场营销 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内涵

1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开始厌烦喧嚣的城市生活,渴望在闲暇之余呼吸一下清新的乡村空气和恬静特异的民族风情,这种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的回归动力,驱使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去民俗村寻求内心的渴望和满足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这体现了游客的休闲需求,也说明当前民俗旅游文化正是在这种呼之欲出情况下逐渐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之内。

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民俗旅游,在旅游发展的前提下。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避免庸俗化、导致畸形发展,使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成为当前一个值的研究的 热点 。

2民俗旅游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其内涵包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 故事 、民谣、 谚语 等语言民俗。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由此可见优良的民俗文化是对传统民俗事物和现象的梳理和检验后形成的。其表现形式多样,如今年开始实行的法定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在旅游中,民俗文化是很活跃的旅游资源,涉及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的方方面面,由于各地的民俗对异地游客有一新奇感,激发民众的奇心,娱乐性、参与性也很强,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游客为能亲身体验另一地域的文化特征,不惜奔走千里。如西藏香格里拉,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等地正是由于具有特有的民族风情村及少数民族习俗才闻名于世,吸引了广大国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的内涵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温锦英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巴兆祥界定: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韵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民居及其他建筑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饮食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礼仪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喜庆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大型民族风情园景为产品的民俗风情游等六大种类。围绕以上不同类型,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再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古老文、传统习俗,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同、求知的心里需要。因此,简单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

作为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关注的是精神层次的消费,这和观光型景区截然不同。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来说,特有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从而扩充了旅游地的客源和市场需求,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社会收益。

3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旅游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山西民居以及乔家民俗博物馆,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山东日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如今,很多地区将旅游业看作扶贫行业,民俗旅游开发也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手段被滥用。不可否认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激活了一些地区其他的行业,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正是这个原因,有些不具备开发观光型旅游地的地方,基于发展经济为目的,盲目投资建立形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村,大打“民俗文化”牌子。

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

(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过大。

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很多地方不顾自身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致使当地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无序,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长此以往,将损害整个民族旅游资源乃至文化传统传承。

(2)部分优秀的民俗文化庸俗化。

由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应较大,许多旅游景区片面注重对旅游景点的外观和形式的建造,不考虑当地的特色,只是想通过美观的造型来吸引游客的眼球。片面追求经理利益,导致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从而失去了民俗的特色。

(3)特色不鲜明。

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民俗旅游的主要依托。黄金周刚兴起时,国内许多城市对旅游业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地方甚至连像样的景点也没几家。近几年,各地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抓,大抓特抓民俗旅游,民俗活动逐渐趋向同化。你敲锣打鼓,我也敲锣打鼓,你舞龙舞狮,我也舞龙舞狮。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吸引力,民俗旅游正在失去特色。由此,我们务必要保留各

地民风质朴淳厚的特点,才能使民俗旅游项目持续吸引旅游者。

(4)内容肤浅,缺乏内涵。

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一些景区往往仿照那些做得不错的地方,别人有的全部照搬过来,这样,形式上完全一样,再没有其附合本地民情、风俗的内容,过多地附和旅游者的心理,甚至为了猎奇心理,急功近利于一味迎合游客,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失去了内涵。孰不知,来参加民俗旅游的游客关注更多的是这种文化的内涵,这种深层的东西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形式上的做 文章 对文化的传播和本地景点的长远发展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5)缺乏要有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

一些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操之过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如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也十分接近,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云南民族村的建设选址过于匆忙,没有统筹分析,前者处于口岸城市,经济发达,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两个同质景点的不同结局,可见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在开发民俗旅游中必不可少。

(6)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

如果说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根本,科学有效的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则是民俗旅游发展的保障。民俗旅游的发展不能单单从形式上考虑如何去作,去延续,还要从经济效益上去统筹,没有了收入作支撑,民俗的发展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证。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到今天都流失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那些拥有这些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求生存而改从其他行业。民俗文化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市场的手段运作,只是作为一个纯艺术形式也不可能长久存活。我们知道,旅游刚刚起步的时候,民俗旅游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时的民旅风情只是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点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风情村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异地民俗发展开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旅游的带动,从而使其找到了一个生存发展的基本裁体。但今天旅游中的到处泛滥的民俗村要求它自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市运作手段作保障。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我国影视市场成功商业化运作的典范。其“印象刘三姐”,“印象桂林”等系列,让桂林更是驰名中外,也让人们看到了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包装,而且精美的包装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科学正确的商业化会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发展更好。

4结论

总体来说,民俗文化有其地方的独特性,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其发展以旅游业为经济依托,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可进人性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需要注重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营销。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未必能够长久。笔者认为,民俗文化不存在所谓永远的原汁原味,只要社会在发展,民俗文化就在不断演变,也只有不断变化了的民俗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市场化、商品化也是一种在社会前进中的必然现象,不可能人为的去阻止改变,但可以人为的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因此,传统的民俗文化当前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其本身的独特性,市场细分,对一些特色民俗文化进行精美包装,以经济带艺术,以艺术促经济协同发展。这样,也许很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如东巴文化一样发扬开来,再次张现其生命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500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议论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在推动世界文化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这是我们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以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建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再过不久,冬至将如期而至,它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中华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实不只是冬至的饺子,还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龙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维吾尔族优美的舞姿、壮族动听的山歌,这些无数种传统文化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今天充满魅力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华夏儿女,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崭新的一代,长城让我们更加坚强,黄河在我们身体里流淌,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我们中华民族而奋斗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它们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到“火树银花触目红,揭无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节,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到“节分端午为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或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民间传说,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古典诗词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优秀传统诗词。同样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样是写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样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血,为有暗香来。”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未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回苦多。”这些诗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国的对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著名的对联有“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初次见到这幅对联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我们是中国人,对联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与有义务学好它,运用它。像这样的还有一些有趣的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漂东坡诗。”相传是东坡与佛印在河上乘船游玩时,东坡看到河边有只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听罢立即将东坡的诗稿往河里一丢,说“水漂东坡诗”,我们在叹服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会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我们用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我们祖国的辉煌!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各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一个都不可少。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美。当砚台上的墨被研开,墨香顺着空气优雅地钻入鼻腔,我不得不被其儒雅的气息所沉醉;当沾上墨水的毛笔在纸上笔走龙蛇时,一个个汉字从笔下跳跃而出,显现在纸上,我不得不被优雅的字体所震撼;当捏糖人用那双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麦芽糖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时,我不得不被捏糖的趣味所吸引;当雕刻大师手执一把雕刻刀在石头上东刻西磨,一个逼真的物体慢慢出现在眼前,我不得不被其精湛的手艺所折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纸上终究是诉说不完的,它就像一杯老舅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很明显,传统文化之美令人向往,但现代科技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君不见在极具现代科技的机床上一瓶瓶墨水岁流水线上应运而生,其生产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手机、网络为我们传达信息提供方便的服务,其神奇的技术令人好奇不已;君不见原来只能通过手工制造的食品现如今都可以在机器上实现量产,解放了劳作的双手;君不见3D打印技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打造了一个精致又实用的物件……如今发达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的优点,现代科技有现代科技的优点。那两者相比较孰优孰劣呢?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两者相互交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为我们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墨水只靠手工研制,其生产速率就会怠慢下来,若只依靠机器生产,就体现不出墨香独特的气息。所以两者都需要保留下来,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要依靠现代科技升华现代科技。

就拿书写来说,有些同学书写的字迹非常潦草,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手机用久了;平时发消息只在手机上发,忽略了书写的重要性。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醒这些同学多注意书写了。这绝不是在否认现代科技,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向现代科技看齐。当我们书写的字迹清楚,再在业余时间用手机打发一下时间,这未尝不可。而且这样也方便我们的生活,一个短信或一通电话就可以与千里之外的朋友、家人联系上,这样的便利不是很实用吗。

传统文化就像一只小船,而现代科技就像一双木桨。只拥有一只小船,没有木桨,小船将无法向前方航行;只拥有一双木桨,没有小船,那就与拥有一双木棍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拥有船和桨,并且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并肩向前迈进。

让我们以传统文化为船,现代科技为桨,向前出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千万里疆野土地之上,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魅力。因地制宜,正是这不同的土地,造就了一个个美丽的民族。有些豪迈,喜欢一展歌喉;有的细腻,有的柔情鱼水;有的好客,热情似火迎接他乡客……中国最大的民族,是汉族。同时它也有着它对周围事物独到的眼光与传统魅力。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因此,我们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汉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方面都作出过许多伟大的贡献和奠基。汉族也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年龄悠久的民族。截止20xx年,汉族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不但在中国有分布,汉族也在东南亚和北美洲地区也有分布。

汉族的人口不仅多,节日的丰富多彩也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其中,春节是华夏儿女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过年,所有在外面打工赚钱的儿女们都要赶在春节前跟父母一起团聚,吃年夜饭。逢零点钟声一敲响,家家户户都要走到家门口放——开门红,以庆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万事大吉。贴对联,贴年画,还有寓意独特的“倒福”字,无不体现出了汉族人民对新一年的祈盼和祝愿。除了春节,还有庄重的清明节,浓浓粽意的端午节,祈愿家人团圆的中秋节……都蕴含着汉族人对家,对亲人和朋友之间浓浓的爱意。

除了汉族各具特色的节日外,汉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注重礼仪。一到大家团结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必须要让最年长的的长辈先入位开动,晚辈才能动筷子。这体现了一种汉族人民对尊老爱幼这一词的释义,也体现了汉族而一种团结乐助的美好品德。

除此以外,汉族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从语言文字的演变到现在我们使用的中文简体字。古人们呕心沥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别样的世界: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哪一件作品不曾被世界赞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那个不是我强大的聪明汉族同胞发明出来的?汉族将被载入史册,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要问这传承下去的是什么?是我们汉族的复兴!繁荣和富强!汉族的传统文化截止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请问,这一个泱泱中华还不足一位伟大的千年历史大族而骄傲吗?我是一名汉族人,作为汉族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传统代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代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代化的精髓,传统代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代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代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代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代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代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代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代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好的文化遗产也是流传了下来,戏曲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瑰宝。

弹指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许多人便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确这些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而中华文化不单单只有四大发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这些绚丽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无疑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似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的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正是因为戏曲从古代便逐渐发展到如今,经过不断地传播和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结合,戏曲俨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整体。据网络数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川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等剧种。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有戏曲,老一辈的艺术家热衷于戏曲,并将这项中华璀璨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然而这项瑰宝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衰老,现代文化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戏曲也慢慢衰落。

现代文化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传统文化绝不能够抛弃。传统文化是根本,戏曲也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见证。而唯有保住根基,才能让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保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如今,国家也着重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璀璨的戏曲艺术将会在世界放出光芒。

作为华夏儿女,中国的文化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可大有讲究。首先是人们对食材的讲究。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猪、牛等牲畜的生长,所以他们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们则偏向于水产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温和,适合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划分,沿海地区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海产品为主,所以当地人们大多都吃海鲜。这些便是对于食材的考究。

更为重要的还是餐桌礼仪。餐桌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当完善是在周代,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对于这些礼仪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为了更好地体现长幼、尊卑之分,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请别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边的座位,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最后才是自己。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随便动碗筷。吃饭时,先请客人动筷子然后请老人动筷子,夹菜的时候要少夹一些。这才能体现出作为主人的文化素养。还有一些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不要随意打嗝,吃鱼或骨头的时候应将鱼刺和骨头轻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张纸巾上。作为主人,可适当调节一下气氛,多和客人谈笑。作为客人,在离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表示下次请他吃饭。这些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了自己的礼貌礼仪,还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之风,使别人对你印象良好。

对于餐具的考究,我国的文化也是很久远的。简单说一下筷子,作为东方的大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吃东西惯用刀叉,而国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筷子的历史十分久远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刀叉的广泛使用却是在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刀叉的历史仅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远得多。在古代,筷子作为方便夹菜的餐具开始广泛使用。到了后来,筷子还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物件。装饰豪华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征了高贵的权利和丰厚的财力。到近后代,筷子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的餐具,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后便是食物的做法,中国人对于食品的做法多达几十种。而不同的做法做出的菜品又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做法就诞生了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个菜系。做法可简单地分为煎、炒、烧、煮、蒸、烤等几种方式。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独特的做法可以称为一绝,菜式中正大气,平和养生,滋补身体,令人叫好。川菜是我国菜式最多的菜系,一般以炒和烧为主四川人善用麻辣辛香的调味料,吃起来又麻又辣,使人充满激情。川菜始于秦汉年代,是特色的民间菜系,有着“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说法。而苏菜和闽菜都倾向于调汤调味,这两种菜的共同点都是口味平和,令人舒适。八大菜系的诞生,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到了顶峰,各种民间美食层出不穷,实乃大国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们留下来的东西,更应该将其永远地传承下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集萃,蕴含着华夏智慧,使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还记得儿时妈妈让我背《三字经》、《弟子规》,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只知死记硬背,不久便都忘了,后来大些了,经过学习慢慢了解了其中蕴含的很多道理,以前觉得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就连那些晦涩的段落,也可以轻易记下。

读四大名著时,就是被其中细致的刻画和蕴含的深刻思想所吸引,即使有些内容不能看得很懂,却也能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无数文化精华,再来品读倒又是一番滋味。比如说《西游记》,最初只是觉得这本书看得很有意思,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使我深深向往。现在来看这本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才发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不过比起名著、学术之类的,我更喜欢的还是诗词,那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实属令人陶醉。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的衰败,国都的沦陷,是何等的荒凉凄惨。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又是谁的孤单凄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今樽空对月“,是属于李白的狂放不羁,这种语言的音乐美是何人可以抵挡的?

还有”四书五经“,在其中我最了解的大概就是《论语》,这里面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可谓是使人受益一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告诉我们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这些国学金典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一定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学会运用,它将会成为我们的财富。

都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弘扬 传统 文化 ,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作文 的相关 文章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独特性令世人瞩目。自20世纪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 方法 研究中国文化,成果卓著,异彩纷呈。面对高校人文 教育 薄弱的现象,如何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的层面,而在大学生中产生现实的影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充满活力、个性张扬,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将来中国建设者的风采。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忧虑的问题,比如学生非常重视专业的学习,但人文知识相对缺乏;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但社会责任感淡薄;有求知的欲望但似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迷恋网络者不在少数;等等。而且,这并不是某些院校存在的个案,而是当今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很多学生会这样度过他(她)的大学生活,大一进入新的环境,常会无所适从,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主要内容;大二开始接触专业,会在专业上投入一定精力,但能够全力以赴者并不多见。因为熟悉了大学教学模式,感到通过考试并不难,所以大多数同学会在消遣娱乐或者考证过级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大三面临实习和即将到来的 考研 或工作的抉择,开始忙碌起来;大四尘埃落定,上研的上研,工作的工作,大学生活已经结束。大学四年一晃而过,这些学生成为某专业的本科 毕业 生,但很多人对自己将来如何做人、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和目标。包括北大清华这样的高校,学生在急匆匆的辅修双学位、考证、上新东方、保研、考研、 出国 、找工作的时候,却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他们做这一切是为什么。再深究的话,有些人出于从众心理,更多的则是为找个好工作增加砝码,除了这样现实的目标外,没有太多其他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的大学教育虽然完成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还不够成功。在大学阶段,虽然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在精神上并没有成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可以说难辞其咎。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市场化的大潮不仅席卷了经济的领域,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也概莫能外。从学校来说,面对彼此间激烈的竞争,在学科体系的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重视能给学校带来直接效益和回报的专业,而忽视相对“无用”的人文专业。从学生来说,上大学就是学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能,为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打下基础。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绝大多数学生很“务实”,专业选择上讲“实用”,学习过程中又在专业和英语、计算机这些“必备能力”上投入极大的精力,而对专业之外的东西包括自己人生理想价值的思索,则是无暇顾及了。可见,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大学

教育的通病。长此以往,我们的大学将造就出很多“专业人员”,而不是兼具人文素养与知识技能的全面的人。更有甚者,人文教育的薄弱导致当代大学生中出现很多的不良倾向,比如说,功利化的倾向比较明显、缺乏理想和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淡薄,精神空虚、片面追求娱乐和享受、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自杀、犯罪、校园暴力等等。

钱致榕先生说过:“一个民族在全球化洪流冲击下的前途,就要看他的下一代,能不能做一个新时代的公民。这一切,都端赖于教育。”中国的未来端赖于对我们下一代的教育,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再次明确其目的和任务。“大学教育之目的,不仅在于科学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还在于传统文化之保持,以及人格之铸就和人性之完善。”面对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经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人格铸造和价值理想的确立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让他们成为能够撑起将来民族脊梁的人,已是至为迫切的了。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发展的现状与思索

鉴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很多高校都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博大工程中。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中选修课居多),成为目前在大学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 渠道 。那么,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如何呢?就学生报名选修这类课程的情况看,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课充满兴趣,甚至出现人满为患、不得不限制人数的情况。特别是文史见长、实力雄厚的高校,这类课程更是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但理性的看,在传统文化课火爆的背后还隐藏着问题。据调查显示,目前在高校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师资。教传统文化课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大都是中青年教师,很多还是刚刚毕业,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一知半解,上课死板,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课失去兴趣。二、教材。现在专门为传统文化通识课编写的教材比较少,而且一般都是泛泛的文化通论,存在“大而空”的问题,没办法提起学生的兴趣。三、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传统文化课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从头讲到尾,教学中出现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因人授课”的现象,老师哪方面懂得多就多讲一些,不懂的就少讲甚至不讲。再加上此类课程一般采取大课的方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由于人数过多受到限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质量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在很多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上此类课程的学生只为混个学分的不在少数,大批学生并不太关注老师传授的内容,都是临考前突击复习只求过关而已。也就是说,目前传统文化课教学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针对现存主要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善。第一,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支有水平、有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有效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前提。优秀的教师能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征服学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春风化雨的影响学生,令学生产生 “心向往之”的效果。这需要各高校对现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培训,同时所有的教师应该自我督促,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第二,编写适用于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材或读本。90年代以来,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在推进传统文化课的教材建设方面作出了努力。但这些教材大多是从古到今对传统文化进行概述,知识性较强,吸引力较弱。可以尝试突出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按照专题或以问题为线索编写教材,或者编写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普及性读本,使学生以这些读本为引导自觉的去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更好的推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和思考。第三,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比如,授课联系现实问题。在授课中将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对个人或对世界的影响,才能使学生真正产生兴趣。又比如,教学方式多样化。现在的传统文化课程以 “概论”式教学居多,教师在一个学期灌输给学生所有内容,这样的效果往往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什么都知道了,实际上什么经典都没有真正读过,不能产生心灵上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或研究生教育中经典阅读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少而精的经典著作,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让他们的思想跳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有所收获。为了克服内容繁多与学时有限的矛盾,可以改变面面俱到的授课方式,一学期重点学习几个部分的内容,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将几部分贯通起来,使他们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克服一个教师授课知识结构欠缺的困难,可以尝试群体式教学,一门课由多名教师共同完成,按照专题讲授,把真正课讲透讲好。如果辅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特别是年轻一代,不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误解中国文化的大有人在。一些学者惊呼,我们现在面临“釜底抽薪”的危险,当年轻一代对生养、培育自己的这块土地一无所知,对其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厮守其上的人民,在认识、情感、以至心理上产生疏离感、陌生感时,就在实际上失落了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家园。这不仅可能导致民族精神的危机,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机。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所有关注高等教育、关注中国未来的人的共同努力。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现在正处在试图改变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迫切需要从根本上奠基的起步阶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时间感慨万千,必须实实在在的努力,去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弘扬工作。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者必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本质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文关怀的情结、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在精神上真正成人。让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懂得为人为学之道、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这不仅是我们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新时期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而别于其他国度,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的 思维方式 、思想观念 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呢?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确立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价值取向。整个社会存在着一种唯利是图的生存观。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市场,让更多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首先,由于“”十年浩劫,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劫,这种损失是无法挽救的,正是因为这种无法挽救的损失,很多中国人在“”以后找不到精神粮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比较少。其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很多青年人沉浸在对新文化的狂热追捧中,他们鼓吹酒文化已经过时,许多媒体也充当他们的帮凶。整个社会显然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再加上许多大学生认为书法等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而逐渐导致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边缘。还有书法等传统文化扮演了他们不该扮演的角色,甚至成为商业的牺牲品。进入新时期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形势,但是中国人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形势,有效地、创新性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导致

传统文化 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然而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其文化传播具有可操作性强,容易满足大家的需求,样式层出不穷,商业气氛浓厚等典型的特点。正是有着这些无法比拟的优势,西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狂热追捧。西方文化有很多元素都非常贴近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点。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自卑感,也就无所谓自豪和兴趣了,传统文化恰似处于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然而只要有我们,只要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发扬,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猜你喜欢:

1.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800字作文

2.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3. 传统文化作文1500字

4. 传统文化应该传承800字作文

5. 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

6.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1000字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 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 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现代文明 的全部。从道德反面看,我国古人就提出了各种引导人们向着健康,有秩序的生活迈进, 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先前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 出现了各种学说,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而 最著名,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了。儒 家先贤提出的各种思想学说对于后人有着密切的 联系。比如,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爱幼,这 在当前社会都是十分前卫的思想,如今也发展成 为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治国方面,儒学也有 得道之处,比如论语当中提到的“为政以德,譬如 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著名学说,给无数后 世君皇一治国方针。论语当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 为人处世之道,比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 车无輗,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简 单数十字,就将诚信这一理念阐述得淋漓尽致, 将失信于人的人比喻为失去了轮子的车,其严重 程度不言而喻;还有关于学习的,比如“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儒家学说几乎涵盖 了生活的全部,对当今社会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而不是儒学一家独大,道家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 也颇具参考价值。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的发展而言 依旧具有其道理所在。这就是财富,我们应当珍 惜之。 古代圣贤提出的思想,那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一部分,除了这些思想,我们还有生活习性之类 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生活在这片 土地上,自然而然,我们就会有了自己生活方面 的习惯,比如,我们吃饭都使用筷子,这在西方 国家是绝对没有的;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日怎么来的?这些节日都是5000年历史里沉淀出 来的最精华的文化所在,这些节日浓缩了中华民 族的期盼,系列感情,这些节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 在古时候,我国劳动人民就用智慧,在农耕时 代,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了经验,最后浓缩 成为二十四节气,这对于农民的劳动生产而言, 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祖先还用自己的智慧,得 到了各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发明。这些发明创造对 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让我们中 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传统文化,峰,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就算 是近代,就算是我们中华民族收到危难时,我国 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依旧支撑着整个民族体系, 让我们一次次不畏生死的抵御外族入侵。我们失 败过,但从不失去信心,从没有丢失信念。 而如今,当我们挺过来了,当我们大部迈向另一 个辉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我们伟大的传统文 化弃之于脑后了吗?不行,绝对不行。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支撑着整个中华 民族的脊梁,还在各方面影响这全世界。比如, 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自由主义,而我们中华 民族向来以国为重,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看起 来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无论是自由 主义还是团体主义,我们在最终的最求上没有太 大的差别,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 越多的问题出现了,有些问题根本不能用传统的 自由主义进行评定,在这些方面上,他们就要借 鉴我们的思 想,来整合出适合他们国家的新价值 取向,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道义,还有里面所阐 述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他们都有着巨大的 参考价值。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于我们 身上,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价值 取向,将再一次成为主流,我们将用自己的行 动,来影响全世界。而作为现代文明之基础的传 统文 ... 展开全部> 化,将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 那耀眼的光芒,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将为世 界所共享。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 传统 文化 博大精深,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的文房四宝,吃饭用的筷子,过节庆祝的鞭炮,皆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传统文化 优秀 作文 8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一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也在伴随着人们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源源不断的人影响后世深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文化,奠定民族的根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而现在,存在的只有中国一个。这其中中华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民族只有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才能扎根成长,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有了今天强大的中国,才有了今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勇气,只有不断地去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才能更富强。

文化,奠定民族的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漠精神雷锋精神,这些耳熟能详的精神,不断影响着后代人,中国历来就有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等的传统美德,而这些美德和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带人也为之将这些精神和美德去发扬去传承,就像涓涓细流,永不停止。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中华文化经历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奠定了精神支柱,有了自己的文化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是我们矗立世界东方不倒的脊梁人一旦没有了精神支柱,不就会变得颓废吗?所以文化的作用不容小看我们更应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一代代人的成果文化的重要性在国际社会上也日益可见,所以我们不能丢了自己的根魂精神支柱,人没有了这些汇款,那国家和民族也会如此,文化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必将传承与发展。

一代代人一代代的延续让我们的祖国日益富强,正是文化的支撑,正是文化对我们的指引丢了什么,也不该丢了自己的根自己的魂。

文化的影响一定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历久弥新的,也是影响深远的,在当今社会,文化也成为了一个,符合,国家实力这一方面让我们更,不能去忽视它,我们更应该去传承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让这股涓涓细流永不停歇的传承发展下去。

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去完成他的是自己的使命完成时代交予我们的任务,而支撑这些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二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当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好处与便利时,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击也破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面对各国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我们应对外来文化有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但随着西方文化浪潮的侵入。中国人心中的民族文化开始逐渐失去颜色。节日文化的入侵深深的侵染了人们的思想。我过的七夕节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但现在却被西方人称为情人节的节日所代替。每当这时,商场中、大街上各种这样打折出售的 广告 牌上都是情人节这几个字。可见七夕节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国民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冷漠,对别国的文化却充满了热情,这致使中国人民丧失了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曾经散落到街头的传统小吃已成过往云烟,最热的肯德基、麦当劳这些“洋房”顶替了小吃原来的地位,国外的名牌服饰也成为年轻人争相攀比的目标,国产品牌几乎无人问津。如潮水般涌来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大街小巷,曾今对传统文化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正在渐行渐远,那种魂牵梦绕的情节正在烟消云散。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如今却面临着破坏与毁灭,这是国人的不幸,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如果丧失了民族文化那将是何等的可悲与可怕。

我们不能再重复历史,不能再像百年前那样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既要守住自己的文化,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都开满中华文化之花,就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办一样,传播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用独特的中华文化去感染世界,让世界都了解中国,让中华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西方文化的浪潮能扑向我们,那中国文化的风暴必将刮向西方。

中华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化。它需要我们的保护与发扬,但同时面对外来文化我们也必须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中华文化继续扬帆远航!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三

近日看到一幅漫画漫画中,一位厨师身上写着,寒假培训的资料,旁边是一幅传统文化的锅,被架在火上,另一边是两个人捧着热汤在品尝,这幅画面,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美德。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已经拥有五千年的竹文化历程,经历了历史的长河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社会最后到达线的时候,中国的美德早已深入人心,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象征,在历史中漫长的过程中不断被洗涤从最初的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到现在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哪一个不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中大量赞美歌颂祖国山河的诗和人的真善美的佳作,数不胜数,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解除了人们生活的质朴安宁和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写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悠闲安详的喜爱,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建筑也无不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每一个建筑的独特风格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建筑才被称作凝固的艺术,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房檐向上翘起一层一层,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大而且宽,这不正是体现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终极全,的特点吗?可见一个小的艺术中都蕴含着那么大的声音,足以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集会,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一直延续下去,不能让这些文化在我们的手中销声匿迹,国家在不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去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政府也应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绵延不绝。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去弘扬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多的人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带动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垂不朽,使中国更加强大,祖国更加美好。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四

中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达5000年之久,从远古的孔孟思想到当今的社会主义文明,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华夏人民的千古智慧筑造了一个辉煌的中国。

首先,不得不说,现今中国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但在这背后,中华文化却陷入了一个难堪的境地:如中国某些大学自主招生不考语文,语文即中文,中国人的母语,却糟的如此待遇,何尝不让人痛惜。

再者,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为著名,而现金各国有几人会去注重所谓的礼仪:公交车上,许多中年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只能瞅着上方的“老弱病残孕坐席”而叹息,抑或破口大骂,打架斗殴,聚众闹事。中国人如此“注重”礼仪,还有何脸面打着“礼仪之邦”的名号去面向世界。

再次,中华大门对外开放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西方文明涌入中国,中国人喜欢过 圣诞节 宁愿弃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传统节日于不顾,韩国江陵申请端午节传统节日,这难道还不够点醒中国人吗?

还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好政策,却造成了家长溺爱孩子之风,家长说不愿让孩子过以前的苦日子,但中国有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的锤击怎练得一身正气。

最后,日本作为一个小小岛国,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远超中国,日本人大力发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三字经”,日本很多人都会背,中国人呢?日本人不仅会背,而且还会时间在生活中,中国人能知道就很不错了。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很多人都在试图寻找解决 方法 ,一位博士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说过:挽救21实际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思想和大乘佛法。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确实为当今实用典范,可中国人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惊奇的事情:捧着金子在大街上乞讨流浪。这让中国如何迅速发展经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人眼中的宝藏,却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垃圾,这让听着不得不捧腹大笑,但这是事实,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再此,我希望诸位中华同胞可以认真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弘扬发展中华文明,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可以再次以文明的面貌站在世界之巅!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五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在将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将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带双亲登高远眺,身插茱萸的一幕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其实,你难道不应该去陪父母去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你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你的血液里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寂静的明月下静静的思考吧!

如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相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然与民族之林,但是传统文化又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经沉淀了令世界所有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仅他们就如同天上奔腾的清流,又像森林间孕育的灿烂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仅看中国节日文化就是一曲令人回味无穷的民乐,是一杯品不透的茶水。新春佳节,合家团圆; 清明 节,缅怀逝者;中秋之夜,千里共婵娟;端午之夜,龙舟尽发,祭奠古人忠烈。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 历史 故事 ,寄托着华夏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祝福。欢度传统佳节,既是沐浴于清泉中,倾听古代贤德之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又是置身于文化的海洋,浴心于壮阔波澜之中,顿感今朝人生美丽幸福无比。简而言之,佳节既能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深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定是每个民族的骄傲。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以及对故乡的眷恋。欢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坚守多年,让精神流传久远。即使你漂泊异乡,身处困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团圆,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让 中国传统节日 的神韵代代流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庆祝洋节的霓虹灯下时,可别忘了,你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属于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六

没有土地的滋养,就没有了参天大树,没有底层坚固的地基,就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利用其寒假时间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他们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话说人不能忘本,我们现在所学文化,其根源都来自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们应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展下去,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文,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风采,学习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伟大成就,古人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发展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有其独特性区域性,21世纪的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促进国与国之间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既要借鉴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争做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中华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更加要不断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其中的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随处可见, 春节 贴春联,守岁等悉数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在其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的革新,让新年更加的热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是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吧!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七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普及传统文化的热潮。各种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突然骤增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多得叫人咋舌,所谓的“国学学堂”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以及网络上相继开设……这些都曾引起热议。人们感叹着,纷纷表示文化终得以传承。但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的就靠着这些就得以普及吗?

就来谈谈那些电视节目吧。说是弘扬文化,但实际上,跟文化有关的内容有多少呢?几乎都是擦点边,更甚者只是挂着名号罢了。毕竟,电视节目这本身就与利益挂钩,真正“为爱发电”的几近于无。

但不可否定的是,电视上确实有一股“清流”,人们确实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一些人沉迷于其中,下定决心要弘扬文化,然后反复观看每期节目,最后坚信自己就是那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殊不知,仅仅通过一层毫无温度的屏幕所看到的,就如沙滩中的一粒沙般微小,而从中真正明白的,甚至连粒沙都不足。

普及传统文化,怎可能是一部电视剧,一档电视节目就可以做到的。实际上,那些碎片的内容,不过是过眼云烟,可能看的当下会觉得收获了不少,但过几天,过几十天,能记住的不过是寥寥无几,也就剩一个模糊的印象。更何况,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牟利而肆意乱改,吸人眼球的虚假的信息充斥其中,满是漏洞。

还有大火的《生僻字》一歌,热度至今未退,各大歌手仍然争先翻唱。作者称自己的歌“传播中国文化正能量”“大多数都是高考必考词”,群众们听后纷纷表示语文白学,被捧得极高。但实际上呢,这首歌辞藻华丽,风格浮夸,蕴含生僻字的部分强行押韵,就好像是从词典上随便找了几个尾音一样的词,不顾词本身的意义,强行拼凑成一段歌词。更何况,歌唱时本就会因曲调而改变一些字的字音,听者无意间记下了这些错误的读音,又怎能普及中国文化?一些人因会唱这首歌,就骄傲地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触碰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非常浅薄的自我认知。

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可不是 说说 那么简单的。只有当我们亲眼见过,亲自去见识过,这才算是真正触碰到了传统文化,若要说了解还远远谈不上。

论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7篇相关 文章 :

★ 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800字作文范文3篇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800字范文

★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 以传统文化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 春节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作文2000字

★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优秀范文

★ 坚守传统文化的作文示例800字

坚守 传统 文化 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让我们一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 议论文 传统文化五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1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 圣诞节 ,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在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在 中秋节 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 西方节日 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 街舞 ,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2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 典故 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 名言 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3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 历史 故事 、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 春节 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4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 对联 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5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 拖拉机 ;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面对日益物质化的世界,梦想在哪里生根?“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自己的梦想。他也曾经失败过,他也曾经失落过。“蜗居,-婚,都让我们撞上了。别担心,奋斗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们做的是自己,为了梦想而奋斗。只要努力、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凭着对自己梦想的追求,终于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尊严,爱心,梦想,这些只是我们精神世界折射出来的一小部分,但当我们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范文相关 文章 :

★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高中作文5篇精选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作文议论文范文5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十篇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是重要的途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传统美德的满分 议论文 ,供你参阅。

传统美德议论文一

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

曾经,由于受生存环境的影响,渐渐养成了爱憎分明的个性,对什么事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对与错、美与丑、好与恶、黑与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分明,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还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然而,生存 经验 的积累,让我又渐渐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自然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自然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别人的喜好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当然,也会有你不喜欢却需要接受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宽容。

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由于每个人行为习惯不同,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时候,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言行,每当此时,心中的不快自不必说,往往会很不开心,对于偏激的言行,如果小不忍,还会造成不良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其实,当事人也未必就希望对方不开心,有时候是无心之过,如果站在言者的角度去体会,宽容一点儿,就不会去追究细节,误会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自然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会让人心中充满快乐。对于别人的不当行为,如果时刻牢记在心,自己会很生气,感觉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然后,越想越生气,心情自然也好不起来。也许别人真的有负于你,但对于无法挽回的事实,如果紧追不放,再想着怎么去对付别人,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每天心事重重的,怎么能够快乐的起来呢?曾经看过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其中依萍对于父亲的行为很是生气,对于陆家给她以及母亲造成的伤害,更是无法谅解,而她妈妈则对她说,心中如果充满仇恨,是难以开心的,也就谈不到幸福。深爱着依萍的何书恒也希望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依萍,而不是充满仇恨的依萍。其实,每一个人都如此,对于别人的过失,在适当的范围之内,给予宽容和理解,那么,心情自然会好起来,日子也会过的更快乐。

宽容,显示出一种高雅的风度。当人与人之间遇到一些小摩擦时,往往也是考验一个人的休养的关键时刻。有的人可以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往往会顿失前嫌,化险为夷,一切风平浪静;而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往往会火上浇油,小事变成大祸,后果难以设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大打出手,甚至陪进身家性命,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如果双方遇事时能够冷静一些、宽容一些,都让一步,那么则会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宽容,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休养,更显示出一个人一种高雅的风度。

宽容,可以让社会变的更加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往往都是因为有的人不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做出了有损于别人的事,从大到小都是这样。人与人交往,若能够在事情发生时,对别人宽容一些,别大事小事都得理不让人,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就不会有不应有的后果发生,也不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可以想象,社会将会因此而变的和谐、美好,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人们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当形成良性循环的时候,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成为现实。

当然,宽容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宽容,应当是指在可以宽容的情况之下应有的态度。如果说别人严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会拿起相应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会逆来顺受,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味去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可以宽容时,请多一些宽容吧,为了他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相信多一份宽容,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传统美德议论文二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 故事 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 谚语 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传统美德议论文三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开头两段,第一段扣住"传统"--漫长,第二段扣住美德。入题快。)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此段说"勤",引用的诗句体现"勤",四大发明等说明"勤"的结果。)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此两段说"爱国",例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议论中有强烈的感情,用语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此两段说"孝",先说"根植在人心",再"反观现今的社会",写得简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 文化 的光芒。(此两段说现实意义。)

传统美德议论文四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年的博大文化,流传着许多良好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节约用水,拾金不昧,见义勇为。

说到尊老爱幼,我国的“孔融让梨”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把最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最小的给了自己,爸爸问他为什么,他说哥哥比我大,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把梨给了他们。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尊老爱幼,那我们呢?难道可以无动于衷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们应该孝敬他们,每天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难道不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吗?我们可以给父母父母捶捶背、倒杯茶、讲个笑话,帮助他们消除一天的疲劳。

说到助人为乐,我深有感触。每当我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得到大家的鼓励与帮助。记得有一天,我的 作文 写得不错,老师让我把它朗读出来。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讲话,心里像藏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老师带领大家向我鼓起掌来。我定了定神,像吃了颗定心丸,大声地朗读了出来……

说到见义勇为,我在报纸上看过,一个小男孩为了解救落水的 儿童 ,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有许多见义勇为的例子。英雄们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置生死于度外,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比如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等等,在这不能一一详述……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的传统美德。我要发扬这些传统美德,让我们的民族之魂永远优秀于世界之林。

传统美德议论文五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 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 重阳节 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 感恩节 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统美德的满分议论文5篇相关 文章 :

1.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2)

2. 关于美德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3. 美德900字作文精选5篇

4. 美德800字作文精选5篇

5. 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6. 弘扬中华美德的议论文4篇精选

7.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

8. 关于美德的议论文6篇(2)

9. 弘扬孝道美德作文优秀范文5篇

10. 关于传统美德的高中作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 3000字传统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500
  • 优秀传统文化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