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中国科学网地震论文

中国科学网地震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科学网地震论文

无法测试,难以实验,难以模拟。科技起飞,时代变迁,古人的“梦想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君不见“嫦娥四号”升空指日可待,将在离地球万公里的月球上找到;君不见“中国之眼”位于贵州南部,深邃的眼睛指向广阔的深邃空间。然而上天容易,入地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到今天,仍然很难准确预测地震。这是怎么回事?

预测地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世界性问题。根据中国地震科学网讲述,这主要是因为:1.研究对象是特殊的。地震预报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地下深处的一个复杂的地质物理过程,它是无形的。2.现有的观察方法是间接的。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20到30千米的深处,所以人类很难直接观测到,所以只能依靠地面观测数据对地球内部状况进行反演和推测。3.很难进行实验和模拟。地震是地球上的大规模地下岩体破裂,其孕育过程跨越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很难用经典物理来描述它们的本质,也很难在实验室或野外模拟它们。4.研究结果很难检验。在同一个地区,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一场强烈地震可能只发生一次。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地震的发震过程和机制差异很大,很难把握住检验研究成果的机会。

为什么地震后不同国家发布的震级会不同?地震发生后,所有国家都会发布与地震相关的信息,其中震级最明显,因为它代表了地震的规模。有些人发现,有时对于同一场地震,我们国家测得的震级可能与其他国家测得的不同。这是什么?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发布的震级略有不同,主要是由于确定震级的方法不同。目前,中国基本上用面波震级来确定,震级统一用米表示;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震机构,如美国和欧洲,通常使用矩震级来测量,“所以我们的国家和其他国家不使用相同的标尺,这种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准确。”潘怀文还表示,“中国地震监测和快速报告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地震监测方面,中国国内地区总体监测能力的下限为,在人口稠密地区甚至低于。在地震快速报告方面,中国可以在地震后1分钟至2分钟内给出自动快速报告结果,10分钟内给出官方快速报告结果。”事实上,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方面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他们通过观察自然发现了许多“自然预警装置”。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地震信息的收集和传输过程。

这里有以下文章: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地震的线性方程定位求解及其病态处理 微地震技术在煤矿“两带”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揭示的采场围岩空间破裂形态 微地震相分析在河流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微地震研究及在深部采动围岩监测中的应用

我这里有的是,不过要打这些文章,花费的时间太多了。还是你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进一步总结,找些有关的论文参考,自己编写,发表。我这里有:水位与地震,地热与地震,电磁波与地震,还有许多震例分析,这都是阶段性的总结的。在CN级发表的。

这样的力量是十分的巨大,每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时候,总是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说人类是特别害怕发生各种天灾人祸的,人祸还好,就是各种天灾。特别是自然灾害中的呃地震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们啊以前认为地震常发生在地震带上,可是近些年来有一些地震它却发生不在地震带上,让人觉得琢磨规律十分的困难,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就是本身我们现在所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地震测量仪,它的一个造价是非常的昂贵,想要每个地区都想安装这样一台的一个地动仪测量器来说的话是非常的困难,国家内部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一个仪器供地区内部的一个安装,所以说想要准确和及时的测量,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就中国来说每个地区都不能安装地动仪,更别说其他的一些落后国家。

其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年来地震的一个评述和频率越来越多让人们促不起防同时它产生了一些人类型的危害也是非常的巨大,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都是非常的恐怖。越来越频发的地震让人们觉得害怕,觉得这样的一个地球是非常的危险。所以说它才会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地震是不按规律性出牌,以前的时候人们会以为就是在一些板块交接处容易发生地震,但是现在许多非板块交接处也容易发生地震。也就是如此,现在许多国家内部一直在讨论研究地震的一个其发生规律,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一。

地震工程学报

客观讲难易度基本差说投浙报倒要看板意思板名号要响所谓

有王秀丽、朱彦鹏、杜永峰和李慧

您好,经过查询,是中文核心期刊!

《地震工程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是EI啦,本实验室很多往那投的。期刊水平不错啊

中国地学期刊网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办于192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 该刊创办时,原名Bullel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以英文为主,德、法等文次之,每年一卷,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地质调查研究之所得及在学术年会中宣读的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31卷,至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地质学报》,由外文版改为中文版,但连续卷号并附英文目次及英文摘要(1967-1971年曾停刊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3月,为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地质学报(英文版)》复刊,发表《地质学报》(中文版)已刊论文的英译本。从1997年起,《地质学报(英文版)》与中文版相同编号,但所载论文内容不同。 《地质学报(英文版)》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的研究,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有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稿源自世界各地,该刊稿源丰足,稿件年刊用率20%—30%,可以从大量来稿中择优遴选稿件。《地质学报(英文版)》近数年来,一直连续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多次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现为双月刊;刊号:CN11-2001/P,ISSN0001-9515,多次荣获《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建国60年有影响力科技期刊》等20多项荣誉称号,现被《SCI》、《CA》、《GeoRef》等国内外20多家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常年位居上下,是中国地学界最重要的核心期刊之一。查看更详细内容可上中国地学期刊网——直接下载全文(OA刊物)。自2012年开始,与Wiley-Blackwell公司合作出版电子版,现有5500多家电子版国际订户。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英文;开本: 16开ISSN: 1000-9515CN: 11-2001/P历史沿革:现用刊名: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曾用刊名:地质学报(英文版)创刊时间:192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期刊荣誉:中科双百期刊

2013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958篇,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225篇、EI检索论文8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6篇;出版专著21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

《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矿床地质》、《地球学报》、《岩石矿物学杂志》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2013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以上述9个刊物为依托,地学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期刊网上办公系统陆续建成。“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地学界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迄今为止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海外读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波兰、蒙古等10余个国家,月点击率为5000余次,显示度日益增加。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自2006~2011年连续6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获2012~2014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化学文摘》(CA)等10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746页,刊发论文132篇,海外论文27篇(占)。2012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仍居中国大陆地学期刊影响因子榜首。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现为月刊。《地质学报(中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的表彰,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10年连续5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2013年度发表论文160篇,共1952页,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成果;出版一期“同位素专辑”,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4574次,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3年度正式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3044次。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是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被EI收录,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2099次。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3年《地球学报》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86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6篇,共770页。另出版增刊1期,载文35篇,共235页。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феративный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3年度刊出95篇论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2年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3372次,位居地学类期刊前列。另外,有20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07~2012年的论文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和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2013年度发表论文103篇,共1066页。网站日平均访问量超过1600次,比2012年提高约40%。2012年度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1334,他引率,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

举办作者培训班,学习先进办刊理念。实现了从投稿到稿件发表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3年,《岩矿测试》载文量增加,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收稿330篇,各期发表论文24~30篇,页码142~180页。在《哥白尼索引》公布的2011年度579种中国期刊的评估值中,排名靠前;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数558篇,比较突出。刊物订阅机构用户总计3924个,读者不乏国际高端(如牛津大学、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人才。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636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版,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3年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6篇(487页)。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920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3年度总计发表论文44篇,共446页。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2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58次。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3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邮编:100037

网址:

联系电话:

传真: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扩展版),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中国科学报地址

你好,是可以识别的。abs : 绝对值 acos : x 的反余弦 angle(x,y) : 点(0,0)和点(x,y)的连线与 x 轴之间的夹角 asin : x 的反正弦 atan : x 的反正切 J0 : 零次贝塞耳函数 J1 : 一次贝塞耳函数 Jn(x,n) : n 次贝塞耳函数 beta(z,w): z > 0, w > 0 β函数 cos: x的余弦 cosh : 双曲余弦 erf : 正规误差积分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作为科研人员,阅读文献是必修课,但面对海量的文献,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些文献确实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

现在每天只SCI收录的文献数量就可以达到3000篇。

例如只Plos One一个杂志每天的论文数量都可以达到50篇,也就是说文献的数量增加幅度非常迅速,我们阅读的文献不仅包括新文献,也包括过去的文献,特别是经典的文献,那么在文献海洋面前,我们必须掌握和了解畅游在文献海洋中的基本游泳技巧,其中关于我们应该阅读那类文献的问题,我想谈点看法。

第一、课题相关文献

这是我们做科研的最重要信息来源,阅读这类文献必须看是少有异议的,由于和课题密切程度非常大的文献数量一般比较有限,对这类文献,应该报着研究的心态,要弄明白文献的来龙去脉,例如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应该详细了解,文献使用的研究方法都应该熟悉,甚至文献的统计学方法都应该明白。

例如我自己,因为是作氢气生物学效应,我从2007年到现在,可以说所有相关文献全部阅读过,甚至全部都进行了分析和记录,并随时跟踪相关研究小组的进展,这样才能作到心中有数。

遇到新的文献可以马上判断其价值和意义,因为自己心里早就有一套文献的结构图,那些是已经解决的问题,那些是没有弄清楚的范围,那些是问题的关键,那些是单纯为发表论文而进行的修饰性研究和表达,基本上都心中有数。

这样也并不耗费太大精力,因为反复阅读可以明显提高阅读速度,有时候看看摘要就基本上掌握大部分信息,少量信息简单选择性看一下全文就可以。

第二、学科相关文献

我个人是从事潜水高气压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因此对潜水医学、高压氧临床等相关进展都比较关注,一般来讲这类文献主要是关注新进展。

这不仅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也是丰富和更新自己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当然前提是要熟悉整个学科知识,不能在不了解全面知识的情况只追求新进展。

因此应该首先阅读一些本学科的专著,甚至是英文专著的基础上再选择性针对某些方向经常关注和了解,对某些比较重要的进展应及时进行评价。

由于是本学科方向,自己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可在必要时争取发表一些评述性文章,公开自己的看法,以开展和国际同行的书面交流,这类文献阅读也可以变成一种非常好的学术交流模式。

第三、兴趣类文献

每个人都可能有除课题和学科以外信息爱好,这多属于兴趣爱好的情况,当然也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有,这类文献往往包括自己过去的研究领域,参加会议和各类讨论中遇到的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我过去曾经对核酸疫苗有过兴趣,曾经对MRI特别是功能成像有过兴趣,也曾经对神经发育有过兴趣,对热量限制、细胞自噬、细胞程序性坏死、低氧诱导因子等等相关文献有过兴趣,对这些文献都进行过追踪和了解。

兴趣文献也包括自己审阅别人基金和文章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临时阅读的一些文献。兴趣类文献可以不必要看过于详细,只需要对一些宏观上的进展有所了解,对一些新的趋势有所判断就可以。

由于范围比较广泛,这类文献可作为自己课题思路的借鉴,作为课题延伸文献库对待比较好,也可以找出一些上乘的文献进行欣赏性阅读。

第四、热点类文献

所以成为热点,总有其道理,这类文献可以关注从国际国内大型科技类网站和《自然》、《科学》、《细胞》、《神经元》等重要学术期刊,这些网站和期刊都会有一些热点文章的介绍,当然一般都是新的文献。

另外也可以跟踪一些大型科技奖励,例如每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因为一旦获得诺贝尔奖,你往往非常容易获得相关研究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从一般文献中难以获得,这是一个学习和了解科研悟性,提高科学鉴赏能力的好机会。

例如2012年关于iPS的研究,你可以学习日本学者是如何从肿瘤细胞到干细胞再到细胞转化研究的历程,也可以了解过去几十年来这一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

关于化学奖,你可以通过这次机会了解G蛋白的相关知识,了解这类分子的重要意义,了解早期科学家是怎么认识到这个分子,这个分子的那些重要科学问题在那个年代被认识和解决的,了解那些重要进展和突破是这些科学家获得大奖的原因。

这些关键进展往往是具有较大科学意义的研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绝对值 acos : x 的反余弦 angle(x,y) : 点(0,0)和点(x,y)的连线与 x 轴之间的夹角 asin : x 的反正弦 atan : x 的反正切 J0 : 零次贝塞耳函数 J1 : 一次贝塞耳函数 Jn(x,n) : n 次贝塞耳函数 beta(z,w): z > 0, w > 0 β函数 cos: x的余弦 cosh : 双曲余弦 erf : 正规误差积分 exp : 指数 ftable(x,m,n) : 自由度为 m,n 的 F 分布 gammaln : γ 函数的自然对数 incbeta(x,a,b) : 不完全的β函数 incf(x,m,n): m,n自由度上限为 x 的不完全 F 分布 incgamma(x,a) : 不完全 γ 函数 int : 被截的整数 inverf : 反误差函数 invf(x,m,n) : m 和 n自由度的反 F 分布 invprob : 正态分布的反概率密度函数 invt(x,n) : 自由度 n 的反 t 分布 ln : x 的自然对数 log : 10为底的 x 对数 mod(x,y) : 当整数 x 被整数 y 除时余数 nint : 到 x 最近的整数 prec(x,p) : x 到 p 的显著性 prob :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qcd2 : 质量控制 D2 因子 qcd3 : 质量控制 D3 因子 qcd4 : 质量控制 D4 因子 rmod(x,y) : 实数x除以实数y的余数 round(x,p) : x 环绕 p 的准确度 sin : x 的正弦 sinh : x 的双曲正弦 sqrt : x 的平方根 tan : x 的正切 tanh : x 的双曲正切 ttable(x,n) : 自由度为 n 的学生氏t分布 y0 : 第二类型零次贝塞耳函数 y1 : 第二类型一次贝塞耳函数 yn(x,n) : 第二类型 n 次贝塞耳函数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唐帅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上一篇:日本钢企为应对危机后市场竞争做准备下一篇:甲流门丑闻:欧盟发誓彻查真相(转载)收藏IP: .*| 热度|当前推荐数:0推荐到博客首页发表评论评论 (0 个评论)数据加载中...返回顶部博文发布时间已经超过87600小时,评论已关闭。唐帅加为好友给我留言打个招呼发送消息扫一扫,分享此博文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读“侯保荣院士:高度重视钢筋混凝土腐蚀防护问题”有感• 怎样防止DNS服务器地址被恶意修改(在网上找了半天都不有解决)全部精选博文导读• 基金撰写中的高级科普——删!• 大小黄鱼二三事• 项目与文章• 纪念沈惠川先生• 看视频和玩电子游戏会增加儿童患强迫症的风险• 从证据到信念:重解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相关博文• 量子力学初学者遇到的一些巨大障碍• 诚邀青年学者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申报 (海外)优青• 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关于学者的学科发展责任• 大连海事大学诚邀海外学者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诚邀全球学者依托申报2023年优青(海外)项目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GMT+8, 2023-1-19 12:48Powered by © 2007-2023 中国科学报社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投稿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找了会,主要的都在这了,都是SCI(2009)

2个名字,怎么可能是一个期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结果:科学通报,只有2个版本,分别为:科学通报 11-1784/N ;科学通报(英文版) 11-1785/N 而中国科学的版本特别多:中国科学:数学 11-5836/O1 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 11-5837/O1 中国科学:化学 11-5838/O6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11-5839/O6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11-5840/Q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11-5842/P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11-5843/P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11-5844/TH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11-5845/TH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11-5846/TP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11-5848/N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 11-5849/N 很明显《中国科学》是一个系列的期刊。而《科学通报》是一本期刊。通过核心期刊的检索:中国科学的系列刊物和科学通报都在北大核心期刊之列。都是国内重要的核心期刊。

不一样

《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

《中国科学》包括很多分支,截然不同

还有:Journal of Arid Land 《干旱区科学》(英文版)

  • 索引序列
  • 中国科学网地震论文
  • 地震工程学报
  • 中国地学期刊网
  • 中国科学报地址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