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内部会计控制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还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对单位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及时找出并分析内部会计控制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只有具备科学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然而现阶段,我国仍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透彻的理解,实践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任务主要是记账、付款,很少涉及单位一些重大的决策甚至是业务管理活动,这直接阻碍了财务监控作用的发挥,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单位核心决策的具体事项。
2.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检查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检查力度不够,在内部监督过程中,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依旧以应付外部检查为目的,忽视了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出现了内部会计监督与外部会计监督混淆的局面。关于外部监督,政府监督的功能相互交叉,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管理的分散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未向规定的目标要求方向发展,有的将重心放在了平衡预算及创收上,并且还存在违规交易现象,严重阻碍了监督功能的发挥。
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化设计与有效执行,需要会计人员的大力帮助才能实现。会计人员素质及其独立性对内部会计控制功能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有的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知识水平与学历参差不齐,也缺乏一定的业务能力,同时单位还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导致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监督意识、法制观念薄弱、职业判断力低下,最终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功能作用全面体现。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事业单位领导者应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在制定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时,应清晰划分相关负责人应当担负的职责与权力,确保单位全员都严格落实内部控制要求,为内部控制的顺利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应通过法人经济责任制,把责任风险与决策层挂钩。
2.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落实激励机制。
要想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事业单位就需要及时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内部审计其实就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所以应给予内部审计必要的独立性,独立审计在定期监督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会计账簿进行审计、对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及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执行有效性进行稽查与评价,同时将最后的结果递交给单位管理部门,以此实现规范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道德品质;会计人员的良好道德素质是会计行业一直强调的要求,工作中必须诚实守信,有正确的职业操守,拒绝做假,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从而赢得社会的信赖。二是不仅要制定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还应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理。国家颁布实施的《会计法》中明确提出,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等违规行为的会计人员,一律不予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对因不按规定办事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两年内不得再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法律的不断约束下,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得到增强,严格根据规范制度办事,不违背原则,不徇私谋利。
4.加强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涵盖了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控制及事后考评,同时在这些工作过程中一直强调价值与行为的管理。当前时期,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还不到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预算,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部门预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单位整体发展目标需要各项计划来实现,而在这些计划中预算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单位的经营活动情况只有在收入的预算中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业务活动只有在支出的预算中才能得到充分落实。可见,预算对单位整体活动的重要性。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结合自身实况,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可行性。加强对控制投入成本与控制产出效益进行比较。严格控制在业务处理中功能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而对于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内的普通控制点,只要具备一定的监控作用即可,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因普通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繁杂而影响到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6.强化日常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性质设立相匹配的会计岗位,保证内部人员各司其职,彼此制衡,实现会计岗位的优化设计,提高会计系统控制的有效执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手段,然而仍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威胁了单位的有效运行。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抵制一切漏洞问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全面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志芳.试论事业单位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外资,2011,(17).
[2]魏井宏.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3]卢滨燕.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的国家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开始进行改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原有的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有所出入,因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的特征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是不能自给的单位,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事件时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拨款,并且财政部门的经费几乎都是每年的纳税收入,由于这样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大型私营企业的工作方式,与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制度,区别于私营单位财政管理。
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作用
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在单位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主要展开公益性的活动为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科学化的分配各种资源,将部分资源合理化分于单位中各个执行部门,协调各个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今年的整体开资;管理整合单位每年没能及时回笼的资金;其次管理与计算出单位的资产;计算单位每年进行实际业务的支出资金;还要管理事业单位中为每个项目申请的基金;
2.财务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由于收入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现代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改革,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其中问题有工作中的内部问题,也存在外部造成的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将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单位内部问题简单阐述与分析,在外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造成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有待国家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控解决。
(1)外部环境造成现代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各省份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改革还在进行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成员抓住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漏洞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单位经费的管理缺乏严格的把关,在单位对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时,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实行,导致实际资金与项目脱节,资金没有或很少的部分用到相应的项目上,由此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记录出现含糊不清现象。
(2)财务管理的实行力度不足
由于在事业单位部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给单位财政部门的管理造成困难,并且财务部门都是在后期结算总账,部门在前期的时候时没有做好严格计划,每次结算时各个部门都在向财务部进行汇报,很可能导致超出今年的总预算情况,并且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工作,使部分成员钻了空子,造成资金流向不明现象或出现死账,造成资金的使用率降低。
(3)财务管理预算的松散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出现松散现象,其中造成影响和资金流失不明的环节主要在于部门预算上,在实际的预算当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如在预算中出现浪费现象,部门人员使用公款旅游,单位公用车辆超标,公款吃喝,招待费用谎报等现象,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也对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对于单位经费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重要项目保留足够资金,导出项目在实际的实行中出现资金不足后又用其它资金继续进行项目实行,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将导致部门资金使用不明确,造成后期工作的困难。
(4)财务管理中个人的违纪行为
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出现变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出现后备知识存储不足,长期的工作中员工出现由于自身工作技术的匮乏,造成差错性工作,加之单位财务制度章程的不重视以及操作流程建设的不完整,或者只重视其工作制度的完整假设,在工作的监督不完善,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有空可钻,为弥补自己错误,从而引发出会计事故的发生。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术的不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三、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1.改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在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有效的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适应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能促进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最大化的利用,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群众获得更多福利措施。
2.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方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个事业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新建立更加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工作流程进行改变,如:实际项目在开展前由所属部门做出详细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做好专项基金,避免出现项目在开展前出现问题,也可以要求部门提前一年做好工作安排,并向财务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这样更能防止出现资金不足现象,并且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等情况,规范部门的消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实行制度时严格把关
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出后,财务管理部门在适应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对于单位的主要重要支出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在监管部门财务支出是要详细的记录部门项目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且在每年的实际资金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年终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工作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分析,并将信息整理后给上级部门,快速根据事实情况当事业单位的工作做出最新的安排。
(3)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其中主要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知识存储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工作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同时提升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工作人的知识存储能有效的解决单位中的问题,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他们不断的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感受到部门的关爱,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避免个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若想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现在制度作出正确的理解,把握住事业单位工作的性质,在实际的项目发展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期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些县市区采取乡政财政所管理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财政资金之监管力度。可对一部分乡镇实施审计时发觉依旧在财务方面存有一部分问题。通过审计调查状况来看,一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状况下,尽力完成预算支出,保证了诸项事业的发展,可是存于财政财务管理当中一部分具备普遍与倾向特点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镇之政权、财权、事权的建立与正常行使,给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代征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代征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加强措施论文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基础, 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揭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现阶段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的现实意义, 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 指出了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素质和内控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性质,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是公益性质的, 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即公共服务性非盈利单位和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单位。收付实现制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核算原则, 记录和反馈相关财务活动的发生情况, 在编制单位预算时, 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 也是核查预算的执行情况的依据。
(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 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国家直接拨付运营资金, 也由国家预算支出进行控制, 没有盈利性, 只有公益性;也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盈利性, 其核算原则除了收付实现制之外, 还有权责发生制用来核算其盈利情况;二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 没有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等组成部分, 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仅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五个部分。从以上分析可知,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操作与督管。
(二) 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的意义
1. 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汇总归纳财务数据、完善财务信息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算化, 能够客观体现单位各项活动的运作情况, 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 只有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真实完整, 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得出有效和客观的结论。可见只有加强和注重会计核算, 才能确保和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分析的准确性。
2. 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只有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准确, 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具有实效性和客观性, 财务信息量化分析才能准确。因此, 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开展, 事业单位由此也才能进行财务分析和资金运行, 也可以此为参考进行判断分析进行相关决策行为。
3. 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各项活动制定全面的财务计划, 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资金运作以及进行的公共服务和公益产品等方面, 这些财务计划都要以准确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才能有效地确定。因此, 财务核算贯穿了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之中,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保障作用, 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同时,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工作也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资金运作管理、项目开发等也离不开会计核算。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单位领导者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核算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领导不能积极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 也就不能正确指导各业务部门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由于缺乏指导, 各业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也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 导致会计部门的核算工作得不到良好的配合, 因此也无法保证从各业务部门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始资料, 从而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基层业务部门对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认识往往也不够, 在财务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 造成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出现各种不规范的做法, 如错填漏填原始凭证、签字流程不严格等。
(二) 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工作中不仅要用到统计、核算、税收、金融、法律法规及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 还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工作方法、制度法规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不少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认为记账、报账、做报表就是会计的全部工作, 导致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偏窄, 缺少学习各方面知识的主动性, 业务能力不全面, 综合性考虑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 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准。所以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也需要提高,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如果有虚假内容, 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 严重时还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 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如果难以执行操作, 也会影响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虽然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有的内控制度可操作性较差, 执行力度不强, 使得会计核算管理缺乏规范, 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也会导致上级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进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失控也容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如各项收支不能及时入账, 会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以及整个预算资金的执行都造成影响, 严重的会对国家资金进行截留等问题。如果会计内控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和缺乏惩罚措施, 就难以防止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发生, 使得事业单位资金风险加大。
(四)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期间, 经常缺乏综合统筹考虑, 预算的编制往往不够合理;一些单位在预算执行期间, 存在经费支出控制不严、经费开支的事先审核和事后监督不规范、不能按期初预算来执行, 也不能及时对预算执行进行定期评审等问题。预算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了单位财务风险增大,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迫切改进的方面之一。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 事业单位领导要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应了解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知识, 这样在管理会计部门的过程中能够给出导向性的意见, 引导会计部门正确开展相关会计核算工作;其次, 单位领导应对各相关业务部门提出重视会计核算的要求, 使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配合会计核算工作, 各部门之间能够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 确保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地向会计部门反馈相关信息, 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最后, 基层业务部门也要加强对财务制度的学习, 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纪律, 踏踏实实的做好财务基础工作, 不做错账和假账。
(二) 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承担了会计核算管理的主要工作,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需的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在此同时, 会计人员还应将学习会计政策与单位的具体业务相结合,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使会计核算质量稳步提高, 确保给出正确的会计信息, 以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三) 制定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必须实行会计内部控制。每个事业单位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内控制度, 且要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相协调, 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核算, 加强资金审批流程管理, 从制度设置和有效执行上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以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资金的使用和流向进行监管和审查, 对各类违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提高财务收支核算与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 合理编制事业单位预算
事业单位内部要从上及下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做好宣传工作, 使领导及员工充分了解预算管理过程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情况, 根据本单位现有资源情况进行调配, 合理分配相关资源, 实行零基础预算。预算编制方法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将全部支出纳入单位预算, 使预算编制全面而准确。在预算指标下达之后, 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加强收支管理, 严格控制资金支出, 杜绝资金的浪费和超支现象的发生。年末要对比财务决算数据对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及组织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分析指标差异形成的原因, 对经营业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 为预算的目标或标准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以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 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核算, 并根据单位业务特点不断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各财会岗位人员要持续加强学习以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严格遵守相关财务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单位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工作, 为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给出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核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监督, 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水平, 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7 (02) .
[2]赵靖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08) .
浅谈事业单位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方法论文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基建账与经费账两套账模式现状
(一)原《准则》中关于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规定,关于基建投资活动的会计处理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是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另一方面,要求经费账中要设立自筹基建科目,用来核算事业单位在财政补助资金之外,由于建设工程的资金活动的相关核算,如此便形成了经费账和基建账两套账的核算模式。
(二)建立两套账核算所存在的几点弊端
1、收入容易重复确认
我国对于各级财政资金存在着多种的拨付渠道,用于建设项目的资金可以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基建账户,也可以通过单位的经费账作为中转,再划拨入基建账户。不论哪一种方式,款项拨入时都记入其收入科目,这使得在年底决算确认收入时,经费账中的拨入款项和基建账中拨入的收入款项经常会重复计量,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资产不完整
建设工程从本质上说是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经济资源,也属于单位的资产范围。而按照原有的核算办法,建设项目从立项到交付使用过程一般较长,期间所形成的资产难以准确归集到固定资产中,在报表中无法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状况,资产严重账实不符。
3、会计信息不够系统
现行准则的要求使得事业单位出现了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同时还要做两套会计报表,这就使得每一套会计报表都只能反映出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这与会计中关于“财务报表要真实的完整的反映出单位的经济活动”的要求相违背。另一方面,现行《准则》规定 “基建投资表”也应作为单位会计报表的一部分,而实际操作中则很难实现。
4、造成财务管理中的困难
事业单位开展建设项目过程中,财政资金拨付往往不够及时,从而造成单位的资金短缺,单位在结算工程款时由于资金拮据往往采取向金融机构借款然后分期偿还的形式,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形成一部分债务核算管理,而两套账的核算形式往往会造成债务核算的混乱。
二、关于建设工程的会计处理方法——增设“在建工程”,实现基建账与经费账并轨
(一)基建支出的财务核算方法
1、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在建工程”等科目
当事业单位的基建工程完工之后,之前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的工程支出,需要由“在建工程”的贷方转入“基建支出”科目的借方。与此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此外,关于基建支出,还可以增设“待摊投资”与“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其中,“待摊投资”科目主要用于对勘察设计费、借款利息、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应付代建单位的代建费等待摊投资的发生和分配情况进行核算与记录。“待摊投资”借方,用于对基建工程发生的待摊投资的各项支出进行核算与记录;工程完工时,基建支出的待摊投资分摊计入该科目贷方。期末,倘若该科目出现余额,则反映应由在建工程负担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投资支出。该科目根据投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主要用于对基建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形成资产的投资性支出(比如,航道清淤、江河清障、水土保持、飞播造林、城市绿化、取消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等)进行核算与记录,支出发生时,计入该科目借方。该科目所记录的基建支出于项目完工之后,经由统计财政部门批准审核,可对相应的资金来源予以冲销,冲销时,计入该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核销的基建支出。
2、基建支出核算的改变对收入类科目的影响
基建支出会计核算的改变,也会对收入类科目产生一定影响。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拨入专款”科目下,设置与基建支出相关的“拨入基建款”明细科目。主要对上级单位、财政部门或者由其他部门、单位拨入的'基建专款进行相关核算与记录。会计期末,倘若基建工程已完工,则可经由“拨入专款———拨入基建款”科目的贷方直接转入“基建结余”科目。会计期末,“拨入专款”的“拨入基建款”科目的余额表示拨入基建款中的尚未完工工程所占用的部分。
3、基建支出核算的改变对支出类科目的影响
支出类科目也会随基建支出核算的改变而发生一定变化,可以将其原有的“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改为“基建支出”科目,主要用于对会计期内完工的基建工程所耗费的全部建设支出进行核算与记录。基建工程项目完工时,原本计入“在建工程”和“待摊投资”科目的支出数额,可以通过上述两科目的贷方转入本科目借方。会计期末,该科目贷方余额要转入“基建结余”或者“转出投资”科目。
4、基建支出核算的改变对净资产类科目的影响
同样,在净资产类科目也应增设“基建结余”科目,主要用于对基建资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进行核算与记录。会计期末,如果该科目余额为贷方,表示上级部门或者财政部门等对事业单位基建工程所拨付的款项出现了结余;若科目余额为借方,则表示事业单位所好基建工程支出中,所含有得自筹部分数额。会计期末,事业单位“基建结余”的贷方余额需要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二)账务处理举例说明
三、小结
打破事业单位基建账与经费账两套账模式,是顺应我国当前财政预算体制不断深化的改革要求。不仅如此,其也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环境不断改变的一种客观需要。通过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基建账纳入经费账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符合会计核算资本化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不仅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财务报告体系,同时,经费账与基建账的并轨核算,也为事业单位进一步实现长期、有序、健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并不一营利为目的,因此会计处理会有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不计量和分配利润;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权益,不得出资者分配剩余资产;不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渐的与世界企业会计同步。而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因为它的主要性质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准则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区别。随着各行业的深化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对其单位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将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模式靠拢。2012年12月19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布,并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丰富,突出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虽然存在较多的不同,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文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联系出发,探讨了两种制度的不同点。为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模式靠拢,对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共性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会计和企业会计组成了现代会计。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会计的作用不断扩大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差异逐渐减小。机构和企业会计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种系统的会计前提一样,主要表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活动、分段和会计货币。会计原则,这两个都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要素虽然有差异,但其内容和方法大致一致的会计要素,如: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等费用。二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面,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应用具有一致性。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从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看,二者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会计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相同之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制度直接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但是差别还是存在的。二、两种制度不同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相近,但还是存在较多的差异,这也是由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决定的。两种制度的不同主要有: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的内容、对投资的分类、现金的盘盈与盘亏处理、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涉及税金账户名称、关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存货的发出处理、存货的期末计量、固定资产的盘盈的计量及账务处理、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账务处理、对资产的处置结果的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购进业务的处理、期末结转、编制会计报表。下面进行简要的阐述:(1)部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不同的。企业会计,基于“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法律形式的交易或事件”,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是表现的重要性原则。根据“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其表现的是谨慎性原则。而且事业单位要求的是“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表现的是全面性,这是企业会计所没有的。(2)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在企业会计,根据“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单元与一般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活动使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规定在会计系统。由财政部工业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指定的财政部进行规定”企业一般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活动使用权责发生制,具体规定由财政部确定。由于不同的会计基础,收入和支出反映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反映收入在一个财政年度收入实际收到。收入按部门分类:财政补助收入、业务收入、较高收入补贴,下属单位收入,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反映支出,它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发生实际的支出根据功能类:业务支出,到下属单位补贴开支和支付更高的支出、管理和其他费用。(3)会计要素的内容不同。企业会计中,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组成。事业单位会计中,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者费用、净资产组成。(4)对投资的分类不同。企业会计对投资的分类是按照投资项目不同进行的。主要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事业单位会计对投资的分类是按持有投资时间不同分类。主要分为一年以内的短期投资和一年以上的长期投资。(5)现金的盘盈与盘亏处理不同。在企业会计中,现金盘盈,一般是按照报批前和批后进行处理的,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贷记营业外收入、其他应付款。现金的盘亏,一般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现金的盘盈,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贷记其他收入。现金的盘亏,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借记其他支出。(6)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不同。存货的盘盈和盘亏往往跟现金相似,在企业会计中,存货盘盈,一般是按照报批前和批后进行处理的,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贷记管理费用、其他应付款。存货的盘亏,一般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分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和不同情况分别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存货的盘盈,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贷记其他收入。存货的盘亏,一般不按照报批前和报批后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借记其他支出。(7)固定资产盘亏和盘盈的处理不同。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往往跟现金也很相似,在企业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一般是按照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按照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理资产的时候。按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造成的损失,通过“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核算,并且计入当期损益。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的盘亏处理,一般按照转入待处理资产,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然后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进行报批予以处理的时候,处置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固定资产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的盘盈,根据市场价格的相同或类似的固定资产,并据此来确定成本;无法确定市场价值的时候,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8)涉及税金账户名称不同。企业会计中与“应交税金”账户,而事业单位会计中税费计算有关的一般使用“应缴税费”账户。(9)关于累计折旧的计算及会计处理不同。企业会计累积折旧,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并且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预计净残值。会计处理是:借记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贷记累计折旧。事业单位会计累积折旧,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对预计净残值不予考虑。会计处理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10)存货的发出处理不同。企业会计对发出存货,计入营业成本。事业单位会计将发出存货,计入营业支出或事业支出。(11)存货的期末计量不同。存货的期末计量不同,主要在企业会计中,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来衡量。当成本是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根据可变净值进行计量,其中,根据成本之间的差额是高于可变现净值为存货,计量存货跌价,将此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去。但是此类情况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不存在的。(12)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账务处理不同。在企业会计中,摊销无形资产,分为两种类型:有限和无限的。根据无形资产的准则,其使用寿命有限,应系统地进行摊销金额,摊销金额的方式较多,主要有:直线法,总生产方法等。账务处理是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在持有期。残值的确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确定的无形资产的生命的终结。事业单位会计中,规定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金额的方式。其账务处理是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记“无形资产”。残值并没有相应的详细的规定。(13)对资产的处置结果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置:在结转成本时,一般应计入营业成本。会计处理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等。事业单位会计中则在处置资产时,需要表明收入和费用。对于费用的处理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入的处理,则作相反的会计反映,同时还应计算二者差额。(1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购进业务的处理不同。企业会计中在固定资产等购进时,作一笔分录。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等。事业单位会计中,要作双分录,一是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等”科目;二是作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15)期末结转不同。企业会计期末结转时,收入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年末时还应进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年末时通常利润分配账户有余额。事业单位会计中,则是按取得资金性质的不同。收入类、支出类账户分别转入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年末时,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还应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但是经营结余出现借方余额时,不得进行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同时有三个分流渠道:缴纳企业所得税、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事业基金。年末该账户无余额。(16)编制会计报表不同。企业会计“四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化表。报表全面系统,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给用户,帮助他们做出决策更科学,更合理。事业单位会计“三表”,即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表费用表、财政补贴收入支出。反映了单位的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会计期间的事业成就,预算执行和其他会计信息,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帮助单位领导和管理分析检查各种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财政部门预算按自己的预算进行着,正确的合适支出,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三、结语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保留了原来的系统框架,丰富了它的内容,给出了相关的财政改革成果。突出制度的公益属性(使用财政资金),需要科学、精细的管理。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企业会计更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利益牵扯的体系太多。事业单位通过会计制度改革其本身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等方面已经更加全面、真实、合理。通过对新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研究,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总结了两种体系直接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更好地理解二者会计制度的内涵,同时为部分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加强措施论文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基础, 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揭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现阶段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的现实意义, 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 指出了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素质和内控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性质,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是公益性质的, 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即公共服务性非盈利单位和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单位。收付实现制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核算原则, 记录和反馈相关财务活动的发生情况, 在编制单位预算时, 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 也是核查预算的执行情况的依据。
(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 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国家直接拨付运营资金, 也由国家预算支出进行控制, 没有盈利性, 只有公益性;也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盈利性, 其核算原则除了收付实现制之外, 还有权责发生制用来核算其盈利情况;二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 没有所有者权益与利润分配等组成部分, 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仅包含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五个部分。从以上分析可知,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操作与督管。
(二) 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的意义
1. 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汇总归纳财务数据、完善财务信息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算化, 能够客观体现单位各项活动的运作情况, 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 只有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真实完整, 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得出有效和客观的结论。可见只有加强和注重会计核算, 才能确保和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分析的准确性。
2. 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有效性
只有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准确, 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具有实效性和客观性, 财务信息量化分析才能准确。因此, 会计核算的真实有效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开展, 事业单位由此也才能进行财务分析和资金运行, 也可以此为参考进行判断分析进行相关决策行为。
3. 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各项活动制定全面的财务计划, 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资金运作以及进行的公共服务和公益产品等方面, 这些财务计划都要以准确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才能有效地确定。因此, 财务核算贯穿了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之中,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保障作用, 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同时,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工作也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资金运作管理、项目开发等也离不开会计核算。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单位领导者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核算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领导不能积极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 也就不能正确指导各业务部门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由于缺乏指导, 各业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也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 导致会计部门的核算工作得不到良好的配合, 因此也无法保证从各业务部门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始资料, 从而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基层业务部门对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认识往往也不够, 在财务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 造成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出现各种不规范的做法, 如错填漏填原始凭证、签字流程不严格等。
(二) 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工作中不仅要用到统计、核算、税收、金融、法律法规及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 还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工作方法、制度法规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不少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认为记账、报账、做报表就是会计的全部工作, 导致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偏窄, 缺少学习各方面知识的主动性, 业务能力不全面, 综合性考虑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 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准。所以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也需要提高,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如果有虚假内容, 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 严重时还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 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如果难以执行操作, 也会影响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虽然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有的内控制度可操作性较差, 执行力度不强, 使得会计核算管理缺乏规范, 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也会导致上级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进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失控也容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如各项收支不能及时入账, 会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以及整个预算资金的执行都造成影响, 严重的会对国家资金进行截留等问题。如果会计内控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和缺乏惩罚措施, 就难以防止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发生, 使得事业单位资金风险加大。
(四)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期间, 经常缺乏综合统筹考虑, 预算的编制往往不够合理;一些单位在预算执行期间, 存在经费支出控制不严、经费开支的事先审核和事后监督不规范、不能按期初预算来执行, 也不能及时对预算执行进行定期评审等问题。预算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了单位财务风险增大,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迫切改进的方面之一。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 事业单位领导要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应了解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知识, 这样在管理会计部门的过程中能够给出导向性的意见, 引导会计部门正确开展相关会计核算工作;其次, 单位领导应对各相关业务部门提出重视会计核算的要求, 使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配合会计核算工作, 各部门之间能够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 确保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地向会计部门反馈相关信息, 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最后, 基层业务部门也要加强对财务制度的学习, 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纪律, 踏踏实实的做好财务基础工作, 不做错账和假账。
(二) 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承担了会计核算管理的主要工作,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掌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需的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在此同时, 会计人员还应将学习会计政策与单位的具体业务相结合,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使会计核算质量稳步提高, 确保给出正确的会计信息, 以辅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三) 制定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必须实行会计内部控制。每个事业单位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内控制度, 且要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相协调, 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核算, 加强资金审批流程管理, 从制度设置和有效执行上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以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资金的使用和流向进行监管和审查, 对各类违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提高财务收支核算与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 合理编制事业单位预算
事业单位内部要从上及下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做好宣传工作, 使领导及员工充分了解预算管理过程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情况, 根据本单位现有资源情况进行调配, 合理分配相关资源, 实行零基础预算。预算编制方法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将全部支出纳入单位预算, 使预算编制全面而准确。在预算指标下达之后, 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加强收支管理, 严格控制资金支出, 杜绝资金的浪费和超支现象的发生。年末要对比财务决算数据对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及组织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分析指标差异形成的原因, 对经营业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 为预算的目标或标准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以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 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核算, 并根据单位业务特点不断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各财会岗位人员要持续加强学习以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严格遵守相关财务制度,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单位管理者要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工作, 为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给出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核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监督, 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水平, 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7 (02) .
[2]赵靖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08) .
风险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贯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范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近几年的国家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运行体制进行了修改,随着改革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开始进行改变,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门,财务部门原有的核算方式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有所出入,因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的特征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单位都是不能自给的单位,在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处理事件时都需要财政部门的拨款,并且财政部门的经费几乎都是每年的纳税收入,由于这样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大型私营企业的工作方式,与在单位中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同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制度,区别于私营单位财政管理。
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作用
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有着其特殊性,在单位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主要展开公益性的活动为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管理与科学化的分配各种资源,将部分资源合理化分于单位中各个执行部门,协调各个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年初根据实际情况预算今年的整体开资;管理整合单位每年没能及时回笼的资金;其次管理与计算出单位的资产;计算单位每年进行实际业务的支出资金;还要管理事业单位中为每个项目申请的基金;
2.财务管理的弊端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由于收入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现代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的改革,单位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其中问题有工作中的内部问题,也存在外部造成的不可调控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将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单位内部问题简单阐述与分析,在外部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所造成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有待国家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控解决。
(1)外部环境造成现代制度的不健全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各省份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改革还在进行的同时,相当一部分成员抓住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漏洞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执行力上,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单位经费的管理缺乏严格的把关,在单位对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时,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实行,导致实际资金与项目脱节,资金没有或很少的部分用到相应的项目上,由此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记录出现含糊不清现象。
(2)财务管理的实行力度不足
由于在事业单位部门使用资金时缺乏计划,给单位财政部门的管理造成困难,并且财务部门都是在后期结算总账,部门在前期的时候时没有做好严格计划,每次结算时各个部门都在向财务部进行汇报,很可能导致超出今年的总预算情况,并且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工作,使部分成员钻了空子,造成资金流向不明现象或出现死账,造成资金的使用率降低。
(3)财务管理预算的松散
在事业单位中部分财务管理部门的自身出现松散现象,其中造成影响和资金流失不明的环节主要在于部门预算上,在实际的预算当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如在预算中出现浪费现象,部门人员使用公款旅游,单位公用车辆超标,公款吃喝,招待费用谎报等现象,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也对自身的公众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对于单位经费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对全年的重要项目保留足够资金,导出项目在实际的实行中出现资金不足后又用其它资金继续进行项目实行,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将导致部门资金使用不明确,造成后期工作的困难。
(4)财务管理中个人的违纪行为
由于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改革,财务管理出现变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少有学习的时间,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会出现后备知识存储不足,长期的工作中员工出现由于自身工作技术的匮乏,造成差错性工作,加之单位财务制度章程的不重视以及操作流程建设的不完整,或者只重视其工作制度的完整假设,在工作的监督不完善,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有空可钻,为弥补自己错误,从而引发出会计事故的发生。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专业技术的不标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三、改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1.改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部门,在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有效的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适应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能促进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将资金最大化的利用,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群众获得更多福利措施。
2.改善财务管理方法方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各个事业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新建立更加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对于事业单位的项目工作流程进行改变,如:实际项目在开展前由所属部门做出详细的项目预算,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考察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并且做好专项基金,避免出现项目在开展前出现问题,也可以要求部门提前一年做好工作安排,并向财务管理部门申请资金,这样更能防止出现资金不足现象,并且在建立制度的时候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出现矛盾等情况,规范部门的消费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实行制度时严格把关
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出后,财务管理部门在适应制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对于单位的主要重要支出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在监管部门财务支出是要详细的记录部门项目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且在每年的实际资金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年终做出相应的总结,在工作中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分析,并将信息整理后给上级部门,快速根据事实情况当事业单位的工作做出最新的安排。
(3)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
由于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其中主要还是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身知识存储不足造成的,通过对工作者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同时提升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工作人的知识存储能有效的解决单位中的问题,在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求他们不断的巩固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感受到部门的关爱,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避免个人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成熟,若想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工作中,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现在制度作出正确的理解,把握住事业单位工作的性质,在实际的项目发展中,一定要对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期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些县市区采取乡政财政所管理的财务制度,在一定程度方面强化了对基层财政资金之监管力度。可对一部分乡镇实施审计时发觉依旧在财务方面存有一部分问题。通过审计调查状况来看,一部分乡镇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状况下,尽力完成预算支出,保证了诸项事业的发展,可是存于财政财务管理当中一部分具备普遍与倾向特点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乡镇之政权、财权、事权的建立与正常行使,给乡镇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1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漏缴税金使税款流失
乡镇预算编制较为粗化,没有全面具体地体现乡镇本级的收支状况,只是依据市级财政规定核对同上级来往的科目,决算编制时,也没有对本级的收入与专项资金编制。[1]并且变动随意,少数人决定,没有履行程序予以批复调整。乡镇政府在兑付员工个人借款利息,下发各类员工个人奖金、补助款时,一般不会代扣代征个人所得税,抑或在支付建设工程款项时,在对方单位出具了一般收款收据的状况下,乡镇政府没有代扣代征营业税金以及附加税,及至凭借白条收据支付抑或垫付工程款,不知不觉中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未到位,会计资料稽核审查不严瑾
个别乡镇没有完善本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资产收益收支不进账,譬如承包款与租金直接抵扣其他经费支出。[2]购置资产不予以资产登记,资产明细不明确,个人利用资产不办理交接手续及至不归还。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通过集体决策,不执行批准程序。会计稽核制度属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性工作,可在乡镇政府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的稽核同审查工作者、稽核工作者岗位责任制的构建往往是财务管理当中极易忽略的问题。
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督职能未发挥
乡镇本级财力同其他专项资金模糊不清,混淆应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拨发的专款跟踪管理未落实,资金成效未能体现。应用专款尤其是建设项目资金不规范,许多项目不具备工程预决算,未采取招、投标,结算不具备正规税务发票。一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乡镇财务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乡镇采取任期制,一部分领导重视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目标任务,忽略乡政内部的财政财务管理,随意安排账务、变更会计工作者和运用专项资金,一些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独立性很低,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
债权债务结算不及时,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在总预算帐与机关帐中存有许多笔借出款项,大多数是外出差、学习培训、项目等的借支。若当事人调动,几年及至十几年不结清账目,则长时期挂着账,有部分乡镇的白条积累达几十万元。有些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活动中、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招商引资活动中等举债导致直接负债抑或挤挪专项资金致使隐形负债。
2强化和改进乡镇财政所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
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应当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不断细化。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要统一完善乡镇内控制度,确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票据领用、财产物资、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等。形成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规避风险。并且,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管,督促各乡镇切实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2).严格履行建账监管制度,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乡镇运用的各项帐薄,均应采取建账监管,会计、出纳得到的原始发票一定要符合规定且严格履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且强化往来账目的管理制度,构建往来款定期审核与清理制度。建立起组织机构,确立专门人员负责,针对呆账、死账、坏账实施清理调整,严格防范利用往来款调理财政收支;
3).进一步强化对票证的管理。构建起一系列严瑾的票据领取上缴内控监督制度,进而规范收入管理;
4).财政要强化对乡镇平时办公费用的监督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让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加速步入规范的、制度的、法制的轨道。
落实责任审计,加强预算监督
主要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应当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不断健全完善乡镇主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关口往前移,广泛推行主管领导任中审计,借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使得乡镇主管领导不断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工作;
2).利用审计廉政成绩,促使乡镇主管领导加强严格要求自己的观念。应当增大对违法违纪案的惩处。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要及时给予处理,进而起到警醒的作用;
3).借助财务审计效果,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对审计环节体现出来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使得各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
4).借助政绩审查成绩,使得乡镇主管领导加强务实理念,将政绩审查同干部考察有机融合,将审计体现出的统计数据状况、经济效益状况、个人廉洁状况写入审查报告,当成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关键性依据,将领导行使权力与担负的责任联结起来,加强权力应用的约束监督力。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核算水平
乡镇政府应当依据《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财会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财务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不可随意变更,定期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者实施业务培训,借助考试考核等进一步提升财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核算水平。
注重乡镇债务,消除财政风险
主要应注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债务责任追究机制,由乡镇财政所与债务产生的相关单位一同对债权债务实施清理,同时对将来产生的债权、债务于其业务出现时实施审核,严瑾把关,构建债权债务及呆账死账坏账之责任追查制度,使得乡镇转变新官不管陈旧账目的做法,进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2).理清债务性质,按年逐渐偿还,针对那些共公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构成的债务,可列进乡镇预算与上级补助等规划,逐渐消化,对于新办企业与实体构成的债务,要拍卖其资产予以偿还,对于财政担保方面的债务,要核实用款对象,落实偿还计划,建立起偿还责任等。
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的新举措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利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它的运行并不改变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理财机制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单位自己编报,经财政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同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还在各单位;单位的各项收支也由领导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改变了以往由各单位分散核算的管理方式,统一集中核算,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对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1、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资金帐户,其会计业务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由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实行集中管理,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同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截留收入、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纠正了原来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端正经费开支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核算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使得不合规定的票据及不合理的开支不再出现,并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予以坚决拒付,从而净化了支出项目,确保年度预算的执行及指定项目的落实。这种“单位用钱,财政管理”的方式,不仅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执行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仅2006年1—9月份我市市直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就核减支出44.93万元。 3、加强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全部转到核算中心,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了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的自觉意愿,使会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全过程监督,使得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从而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解决了财政监督与管理上的“缺位”、“滞后”问题。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实物资产管理的缺位,削弱了会计管理职能。 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丁集中,但资产、实物,合同等仍由原单位管理,出现了账实管理分离的现象,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不利于各项财产的管理,一旦单位领导与报账员管理意识薄弱,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加以解决,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2、配套制度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 由于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报销等等。这是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内控制度上的不足,造成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的弱化。 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虽然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代办费开支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补贴、公款旅游等不合规支出,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4、分账管理上的单一化,使得会计核算与管理上出现了真空状态。 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作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笔者所处的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单位的运转经费只能靠收费来解决,由于收支分账管理,在违规收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会计中心不得而知。会计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如果不加以改进和完善,任其发展,核算中心的职能就会削弱,也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解决这类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 1、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应建议财政、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这样使得核算会计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不存在人为提高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的现象。除此之外,对单位内部执行的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奖金、津贴等开支一律不予支付,同时要加强票据管理,严格原始凭证七要素的审核,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2、应加强财产管理制度建设,确保财产物资的安 全。核算中心应督促单位完善财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检查和维修工作,根据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登记数量卡片,记录、管理本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凡涉及固定资产数量的变动,应及时通知核算中心会计,保证账账、账实一致。中心会计则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建账、核算。通过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数量、金额管理与控制,并定期与保管员对账,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应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增收节支。核算中心应尽快介入单位的收费管理,配合物价等部门将收费办法落实到位,做到既要制止单位乱收费行为,又要应收尽收,并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从而规范单位收费行为。对单位的代管费用,核算会计应用到茅头上,不可因单位经费的紧缺而随意挪用、挤占。 4、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保证会计服务质量。首先,核算中心应建立一套综合的、公正的、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并相应建立“监督奖励基金”,把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对于单位,应加强单位领导层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自觉有效的依法办事,从源头上保证了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监控,每年一审的检查,不可因其的特殊身份而予以减免,并对会计专管实行定期轮岗交换,在每一任职年限期满后,由有关部门对核算会计实行离任审计制,确保核算中心的阳光作业。 5、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计集中核算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单位的既得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态势。作为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影响甚至干扰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应付了事,甚至一团和气,放弃监督。单位也要支持核算会计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搞好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论文之论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关键词:金融防范风险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
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 教育 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专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会计论文 范文 一: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会计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财务知识和专业 会计知识 是当前我国会计教育需要加强的重要的部分,丰富会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水平,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的.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对培养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体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我国会计教育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的发展进行展望,期望为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会计教育;现状;发展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同时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现如今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相关的教育理念不够明确,学习体制不够完善和目标的脱离现实等都让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下,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等都不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想要提高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水平就必须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完善会计教育的体制、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才能够拉近我国与世界会计人员的水平,促进会计教育的发展.
1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
实践与理论分离
现如今我国的会计教育大都是直接向学生们灌输会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学生们不仅没有对会计知识产生足够的认识也丧失了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为了拿到一个会计资格证书,不注重会计知识的学习和会计的实践体会.其中重要的两个原因如下:其一是会计教育的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不当,学生们所学到的会计知识与实际生活不符,不能在生活中进行验证,故而很多的会计方面的知识都是学过就忘,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够合理的进行应用,当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又临时去学习,不仅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并且再次学习的效率也不高,仅仅从书面知识上了解大概不能够仔细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人才的培养都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同时各种行业的知识也都有涉猎,不再仅追求术业有专攻反而向着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方向前进[1].我国在进行会计教育的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设计比较单一,除了一些必要的政治课程和数学课程之外大都是相关的会计课程,并没有设立一些其他的人文、科技等课程.这种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视野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其他知识方面处于弱势,尤其是计算机方面.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所以会计教育的课程安排不能够合理,不能够为我国提供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过少,不能够熟练的做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一般都是生活在校园的环境中,很少接触到市场和经济环境,对很多的企业的知识不够了解.并且会计教育的课程中只包含一些基础的理论课程和大范围上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很多的企业的会计知识的细节不够详细,老师们不能够对企业中的很多细节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只能够靠背的方式学习会计知识,在 毕业 之后不能够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比较困难,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向社会输送能够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才,期望弥补我国在会计行业上面的人员缺失.在刚改革开放时,这种会计教育的目的能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不过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会计教育的层次、深度和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提高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这一改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市场和经济的变化多端和会计教育课程上课程变化都没有对会计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义,也模糊了会计教育的培养目的.
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会计教育的体系和体制不够完善让其为社会输送的会计人才的效果打了折扣,不能够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其一是会计教育的专业设置不符合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专业课程的确定和排位上,领导们时常对专业的安排上比较随意,合并和增减专业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长远的会计人才培养和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计划没有贯彻执行.我国的会计教育课程上,出了一些有用的相关专业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没有很大实用价值,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专业,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不强,不能够锻炼到学生的能力和开拓视野的效果,浪费了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会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只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有很浅显的了解,既不能够满足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新时代对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计划,并且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和专业技能低下等都是我国会计教育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后果.会计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分类也符合课程的内涵,造成专业的设置和分类等设定不符合时代要求.其二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比较少而且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等都让会计教育的课程设定不符合人才计划的要求.很多公开的课程都添加到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很多科技、社会和一些会计课程都被忽略了,培养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够符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知识的范围面比较窄,其他行业的知识又不了解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工作中可能受到很大的打击.其三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也不够完整.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关于会计知识的教学大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异议,让高校在进行会计教育中难以抉择,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集合大部分教学标准的共同部分,并且没有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年都沿用同一会计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所接受的会计知识系统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上面存在重复的内容,浪费同学和老师的时间也没有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如会计教育中的成本控制内容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上都有讲述.
教育理念不明确
我国会计教育中的教育理念的不明确是我国会计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这种理念的不明确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找不到教学的主次,学生们也相应的不能够取得较好的会计能力,学习能力不满足社会的需求[2].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比较注重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的要求比较严格,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的意识,不关注其他方面技能和知识的锻炼和积累,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重视那些重点的科目,在很多综合性的素质培养的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个人的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很多的影响.其二是对专业技能的重视超过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定.会计是一个对企业的财务有着很大影响的职位,做好会计的工作与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法规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现如今有很多会计人员没有遵循法律的要求而贪污受贿等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加强会计教育中法律法规内容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要让会计人员在心中设定一杆秤,衡量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其三是在会计教育中看中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会计是一项管理经济的工作,需要我们在理论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考中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老师们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并且运用到工作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今后学生在工作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3].不过从我国的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会计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在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和分析,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比较的枯燥无味,仅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而已,没有引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育层次分层不清晰
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层次分层不清晰,比较偏向于会计学历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会计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更加倾向于会计学历层次的教育,很多的专门的会计教育机构都相继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会计行业的人才的严重缺失.我国会计教育在层次上分层不清晰的问题虽然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还是能够从会计教育的结构上可以发现,并且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早晚都会给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如何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来为企业输送更加符合要求的会计人才以及增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和个人竞争力等都是现如今所面临的亟待解决会计教育行业中的问题.我国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针对会计教育这一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环境的多方面考虑,不断地完善会计教育的专业和课程的体制,以及会计教育的层次分类等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为我国经济事业的正常发展提供一份保障[4].
2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既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当我国的会计教育跨过这一道阻碍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会计教育前景十分好,需要我们能够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我国会计教育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国会计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国际水平,向着国际化的水平发展是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想要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需要我们对会计教育的教师、学科等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其中教师方面的国际化发展就是在会计教育中要首先培养或者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只有在这一方面上的资源足够丰富才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基石.我们在组建更加靠近国际化的会计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注重会计教师的自身的会计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增加会计教师的来源通道,保证会计教育中教师自身会计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为保证培养出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会计人才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建立一个相关的会计知识的交流会,并对会计教育的老师们进行分类和分层,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毕竟老师资源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必备资源之一、老师们的影响对学生们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以及是否会进一步的探究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对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老师水平的国际化也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这是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另一方面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的国际化.我国在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教育的观念逐渐向国际的教育观念靠拢,迟早只看重学历而不注重自身的工作能力的观念将会逐渐被企业淘汰,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面发展的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会计教育向着会计学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5].对会计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最佳的促进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将会计教育的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相关的会计知识也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也可以酌情删减,为快速培养人才提供所必须的时间.其次是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向着学生们更加喜欢、老师们更加轻松的方向进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更强的工作能力做出贡献.
3 总结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会计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会计教育的发展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克服困难,向着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教育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冠军,张亚连.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财会通讯,2011(12):26-28.
〔2〕李震.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会计之友,2011(18):120-121.
〔3〕王秀芬.河南省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71-174.
〔4〕吴平.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3):112-114+120.
〔5〕__斌.国外会计伦理教育:现状与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03):50-56.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二: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分析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会计集中核算被广泛的应用。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有效的会计管理方式,采用这一核算方式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其经济效益。本文将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策略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更加高效地对下属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和管理,增强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贪污和资金的闲置及浪费。会计集中核算是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现状的会计核算方式,适应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落实和全面实行会计管理政策,合理的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有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面的掌握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下属单位的财务问题,以及会计集中核算中遇到的障碍,从而解决问题,使企业规避风险,顺利运行。此外,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下属单位自行管理资金的管理模式,避免其出现资金管理混乱和资金短缺的现象,使企业更加灵活、自由地运用资金,优化资金配置。
二、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实物资产管理相分离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各下级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核算,但是下级单位的实物资产还是由各单位自行管理,这必然会出现下级单位的账务信息与实物资产不符的情况。事实上,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只是侧重于账面价值的核算,却忽视了对各单位实际资产状况的管理,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与各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相分离的情况,使得企业无法及时了解下级单位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变化,账实核对不及时,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
(二)会计核算与其他部门配合度不高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管理部门的人员缺少配合,这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财务工作效果。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制度尚不完善,未能明确核算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相互监督,造成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较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中心人员的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也会加大,因而无暇顾及其他部门的业务情况,缺少相应的配合工作,有时还会出现财务问题混乱等情况。
(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之后,集中核算中心会把重心放在对下级单位资金状况的监督上,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但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过分重视监督职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会计的基础职能,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把控和稽核并不严谨,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一些国有企业处理不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过于集权就会对下级单位管的过严,使下级单位失去积极性,而过于放权又会出现管理过于松散的情况。
(四)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许多会计人员对基本业务非常熟练,但是对会计软件的应用却不大精通。实际工作中,集中核算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懂得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还要精通会计电算化,懂得如何运用财务软件等。会计人员缺乏对电算化和财务软件的了解,这会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不仅要着重核实账面信息,还要注重对下级公司实物资产的管理,而下级公司也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认真的核对账面信息与实物资产,定期与集团公司核对资产情况。此外,企业与下级单位都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提高财务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对于遵守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表现好的会计人员要给予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
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要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明确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 方法 ,便于下级单位经济业务的开展与会计核算。一方面,要增强各部门对本职工作的熟悉程度,从制度上强化其在业务上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会计核算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共同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的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下级单位也要配合集团企业会计审核的清查工作,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具体而言,在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将责任明确到人,建立明细分类账目,及时掌握各个环节的资产流动情况并予以记录。同时,要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核算中心要完善内部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会计业务质量。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使会计核算与监督有机结合在一起,保证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与增值。
(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电算化技能
国有企业要逐步招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择优录取,并定期的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会计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同时,要给在职的会计的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提高会计专业素质,尤其是要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以及财务软件的应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此外,还要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财务会计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对出现的会计业务问题和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避免企业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为企业做好 财务管理 工作打下基础。企业要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就应加强内控管理和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雷.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会计师,2012
[2]许国平.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参考相关 文章 :
1.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财务会计大专论文范文
3. 大专生论文范文
4. 2016财会专科论文范文3篇
5.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6.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
首先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论文主题),然后在知网上找个类似模板并研究,从而构思论文结构,查找文献和相关数据,最后在前面基础上写。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
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电算化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目前开发和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软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到来,会计的反映职能淡化,会计的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增强,原有的核算型软件无论是功能范围还是信息容量都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
本文就目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趋势作进一步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是利用电算化软件处理日常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进行,很多单位因为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
同时我国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仍停留于企业内部应用,实现对手工核算的模仿,或者大谈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并融入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都有相当的局限性。
所以我国电算化尚需完备,需要不断向深度发展。
2、在电算化实施中,财务数据与业务不能共享,致使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使用,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财务部门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
3、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性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
具体表现在:①内部人员对原始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虚假。
②磁性介质易受损坏,信息和数据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③电算化系统遭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等可能导致电算化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会计专业的 毕业 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那么会计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_会计专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知足常乐 议论文 ”↓↓↓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6000字 ★
★ 有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大全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10篇 ★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 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 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
3、 高等学校 教育 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4、 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
5、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7、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
8、 非营利组织财务 报告 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层级扩展研究
10、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11、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12、 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13、 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14、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15、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研究
16、 中国上市物流公司成本效率研究
17、 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研究
18、 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19、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 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
2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22、 基于语义网的XBRL技术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3、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融资研究
24、 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25、 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
26、 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
27、 基于环境影响的物流成本构成研究
28、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
29、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
30、 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究
31、 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财务困境预警研究
32、 PPP项目再融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3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 企业战略 成本管理研究
电大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成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XD无花果 种植 BOT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3、双流县监管羊坪村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例研究
4、广能集团全面预算信息化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5、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FDI对中国工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7、DQ风电公司税务筹划
8、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设计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10、M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11、福建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2、A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案例
13、基于A项目投资共建的成本控制研究
14、E企业的L水电项目融资分析
15、面向不确定性的机械产品生产成本预测与监控 方法 研究
16、CH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可行性研究
17、BET公司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8、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融资问题研究
19、外资K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估实施的研究
20、E科研所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1、DHL国际快递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22、A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模式研究
23、基于银担合作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研究
24、H公司项目进度和费用协同控制研究
25、DP公司制造人工成本管理控制研究
26、某省DH投资控股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研究
27、CFQF柴油发动机生产线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
28、基于价值链的MES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29、京承高速三期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30、D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
31、SP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32、GQ管理咨询公司商业计划分析
最新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2、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设置初探
3、 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 企业管理 中的作用
4、 财务会计中的神秘“三”
5、 基于财务会计角度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影响分析
6、 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7、 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8、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9、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
10、 探究电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
12、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3、 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4、 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
1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
16、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17、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谐耦合模式与对策
18、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19、 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2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23、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4、 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25、 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6、 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讨
27、 供给侧改革下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探究
28、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9、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0、 浅述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31、 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2)
★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2)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