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怎么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怎么样

发布时间: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怎么样

1.《论如何做好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兰州学刊,.《复摆实验装置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链条传动的多刚体建模及受力分析》,机械研究与应用,.《落球法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大学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作风、素质》,吉林化工学院学报,.《磁性材料居里温度的观测与测量》,绵阳师范学院学报,.《钢丝切变模量与转角关系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55.《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计量与测试技术。.《惠丰F1000通用变频器在数控车床上的应用》,机床电器,.《杨氏模量测量新方法—用电学量测量》,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职业技术教育,.《谈多媒体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物理演示实验六忌》,职教通讯,.《浅析职校实验室的管理》,职教通讯,.《 报废模具再利用》,机械制造,.《低压电器—接触器教学案例》,职业技术教育,.《电工仪表测试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如何用万用表检查机床控制线路》,职业技术教育,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60项;针对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横向项目763项,可支配科研经费总计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3项;申请发明专利133项;发表学术论文2881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5篇。学校坚持“科教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在化工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换热网络优化与节能等研究领域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在精细化学品的开发、无损检测、流体密封、水污染控制新技术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学校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优势突出,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2008年-2013年主要获奖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人 获奖名称 等级 获奖时间 1 化工精馏高效节能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高维平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2 2 化工过程的优化节能技术开发及应用 高维平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9 3 带压密封技术研究、标准化及应用 胡忆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8 4 实现聚碳级苯酚生产的工艺技术 孙秀云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2 5 化工过程的优化与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应用 高维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0 6 HG/T 20201-2007带压密封技术规范 胡忆沩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二等奖 2010 7 合成过氧化氢对孟烷工业化应用研究 戴传波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3 8 以新型聚合材料作吸附剂的气体浓缩针的开发 娄大伟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2 9 玉米须降糖有效部位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应用 周鸿立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2 10 稀土掺杂的钛酸钡高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 路大勇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0 11 林下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 钟方丽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0 12 纳米MCM-22系列分子筛催化苯与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催化性能研究 张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10 13 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制苯酚丙酮固体酸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孙秀云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9 14 国家带压密封技术行业标准化体系建立 胡忆沩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009 15 年产3000吨N-甲基吗啉合成技术开发 张吉波 吉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2008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8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大学生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化工过程优化与节能科技创新中心化工分离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水处理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汽车涂层材料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省级重点(高校)实验室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吉林化工学院新型萃取材料及分离分析技术开发实验室吉林化工学院多孔材料及薄膜的制备与应用实验室吉林省化工分离技术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学术期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化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该刊现为吉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6年在教育部主办的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9年在教育部主办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奖。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上网期刊、《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选数据库》源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收录期刊、《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源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已被国内外10余家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图书馆藏 截至2012年12月,图书馆藏书总量万册,藏书以学院的教学、科研任务为中心,系统、完整地收藏各专业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各种文献资料,注意收藏与各专业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文献资料。重点收藏化学工程、机电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精细化工、生物技术、英语、经济等各专业及新开设专业的文献资料,以化学、化工类图书资料收藏为主要藏书特色。所收藏的美国《化学文摘》等大型科技检索工具书对教学和科研具有很高价值。

非常普通的二本

(1)初审:对稿件格式以及重复度进行分析与检测,符合要求稿件进入送审阶段,此阶段需缴纳审稿费100元。(2)外审:送专家进行外审;如审稿意见存在异议,可进行复审。(3)退修:作者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编辑部或专家根据意见和修改情况给出最终结果。(4)编辑:对录用稿件进行格式审定、编辑、加工、出版。自然科学版每篇文章收取审稿费100元,免版面费。社会科学版按照字数收费:社会科学版最少3个版面,无图片表格等纯文字1500字/版(有图片、表格等,排版可能会超出预算),每版收取150元,外加审稿费100元。收费方式由指定编辑与作者沟通。开具单位发票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在下载中心中下载相关表格),并发至指定编辑邮箱(如下所示)(不要在投稿系统中发送,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学报类:《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原名《荆门大学学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体育科技(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四川体育科学(体育类 省级优秀期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优秀期刊 ) [(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建筑科学、体育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理工科教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理工卷、农学卷、医学卷](全国本科优秀学报) 咸宁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全国本科优秀综合学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全国本科优秀社科学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全国优秀本科学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全国优秀专科学报) 等。也可以安排普通的期刊。在线投稿QQ910278216

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

截至2013年,学院有省部级研究基地4个。其中,国家体育总局2个,吉林省2个。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省 解剖和生理实验室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 2002年至2013年,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项14项。 2014年上半年,学校共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课题经费达到万元。《竞技体育审美思想及其美育价值研究》、《近代以来我国体育学术发展与变迁的计量学分析》分别入选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校《吉林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研究》获得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种文献总计370910万册,其中南岭、临河校区总计279036册(南岭校区藏书203299万册,临河校区藏书75737册)。竞技运动人才基地藏书91874册。 学术期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创建于1985,每两月出版一次,是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是吉林省级优秀期刊。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一个普通的省级刊物,不是核心,文章都不长按版面收取版面费。是正规期刊,评职应该是有效的,不过作用大小就要看你单位的规定了。

网上有说是的,还通过了评职称一类的检查,但我认为不是,属于一号多刊,那个号是给学报的,而不是学报学科版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及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相应设置了若干栏目。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是武汉大学核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5年。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省教育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怎么样

当然认可了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榆林学院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综合本科院校——“榆林学院”。学院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有藏书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24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958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有16个院系(其中有7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11922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一一榆林学院榆林学院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经过50多年的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有层次、有规模、有特色、环境优美、人才荟萃、设施先进的现代化高校。学院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有藏书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24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958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坚持人才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学校现占地64万平方米(96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46万元,图书万册,电子图书9011GB。现有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15个院系(部),42个本科专业(其中以能源化工类为主的工科本科专业达13个,在校生比重超过45%),19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3130人,其中本科生10437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旅游管理),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改项目1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校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11922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学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56人,专任教师679人,正高职称64人,副高职称143人,硕士以上学历396人,其中博士76人。有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省级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榆林市拔尖人才7人。特别是升本以来,院党委、行政多次专题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并于2004年、2005年、2008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榆林学院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考核暂行办法》、《榆林学院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的管理规定 》、《榆林学院教师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榆林学院新进青年教师培训办法》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从培养、引进、住房、津贴、科研启动费、配偶工作调动、子女入学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待遇,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学院坚持“关心、信任、使用”并举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充分发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作用。由于政策到位,我院培养并稳定了一批博士,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院系设置能源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政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文系建筑工程系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外语系艺术学院体育系思政部教科部继续教育学院与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生培养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近3年连续保持在14%以上。专科生专升本成绩尤为突出,录取率一直在25%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校风校训校 训:励志笃学 惟实尚能教 风:严谨治学 为人师表学 风:勤学善思 知行合一学院精神:艰苦奋斗 自信自强开放包容 敬业奉献科研工作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2009年,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8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已建有8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简介:榆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 40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校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春夏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风景独好,环境优雅,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550万元.图书馆藏图书60余万册,并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 专业实验室1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言实验室7个。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榆林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榆林学院院报》国内公开发行。此外还有标准田径场、球类场和训练馆等教学实施。学院现有14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344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693人,其中专职教师535人,教授26人, 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07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4人),硕士研究生142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0人,外籍教师5人。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奉献、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年以来,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2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已建有7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近年来,生源已扩展到内蒙、宁夏、山西 、河南等二十个省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英国的VSO、OTP以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学院立足榆林,服务陕西,辐射周边,将继续积极发展理工科、加强生态农业学科、巩固师范教育、增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榆林学院将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饿。。。必须认可啊,新盖了宿舍还有食堂啥的,9月份迎接新生的吧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投

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省级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所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葡萄酒研发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材料表面仿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营养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职业技术教育团队、山葡萄酒开发团队 省级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经济研究所 校级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设计艺术、传媒、分子营养、电子信息技术、机电技术、企业管理、应用化学、中职德育工作研究所 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82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8项;获各级各类奖励191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2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206篇;出版著作、教材131部。 2014年,学校获立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8项,其中重点课题11项;吉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0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吉林省教育厅外语教学改革课题1 项;校级教研课题59项。2014年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篇。2014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获吉林省高教学会教育科学成果奖18项,其中二等奖8 项,三等奖10项。 2013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表项目名称参加人员奖项等次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王建华 刘君义 甄国红 于志晶 苏顺亭 方健 周广文 崔亚新 一等奖 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 苏春辉 周晶 于志晶 陈衍 张祺午 刘海 一等奖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刘君义 许建平 方健 罗红宇 唐耀武 赵蕊 王彬 二等奖 编辑出版学专业6+1 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陈少志 于巍 尹艳华 杨明 王欢 刘永鑫 姚丽亚 二等奖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甄国红 杨吉生 王娟 睢忠林 张天蔚 梁亚宁 秦彩萍 二等奖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预测和评估系统》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 陈衍 于志晶 房巍 于海波 刘海 二等奖 机械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创建与实践 杨卓娟 周广文 杨晓东 崔亚新 王东明 三等奖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9月底,馆藏图书总量1044303 册,其中纸质图书604303册,电子图书44万册,生均图书近册,生均纸质图书册。 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图书馆购入有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硕博论文、万方数据知识平台、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等6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和“馆藏书目数据库”等3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版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类论文,是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理论性期刊。1985年创刊,刊期为月刊。主要栏目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学研究、管理研究等。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网络出版期刊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收录期刊、《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文期刊篇名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创刊于1980年,于2008年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2008版》,于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评定为RCCSE核心期刊。主要有职教要闻、专稿专访、综合管理方略、课程教材、教研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探讨、职业指导、职业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栏目。

一、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历史名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被誉为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79年,原名吉林技工师范学院,隶属原国家劳动总局;1983年,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学校在教育厅指导下牵头组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成为理事长单位,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牵头学校,同时也是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单位,切实在转型试点过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编辑出版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吉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做为曾经这个学校读过书的过来人告诉你,这个学校千万别报。学校的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氛围,做学术研究。大部分老师都是自产自销(本校毕业留校,然后去吉大啊,光机所混个在职研究生学历)。甚至个别老师(尤其是专业课的哦)拿着教案讲课,老师都不懂的专业课,你能学到什么呢?所以,千万,千万别报考这个垃圾学校。来这个学校,会让你走好几年的弯路。

  • 索引序列
  •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怎么样
  •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怎么样
  • 榆林学院学报怎么样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