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与视觉相关的老化研究论文怎么写

与视觉相关的老化研究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与视觉相关的老化研究论文怎么写

本文在对视觉传达设计师各个创作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非数字化创作时期及数字化创作时期出发,将个人创作的完全独立时期、合作创作时期和主导创作时期进行比较,得出了创作独立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发展的历史,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事件。文章最后讲述了关于认识创作独立性对于我们规划未来的现实意义。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书籍设计者维岑斯创造了“视觉传达设计师”这个名称,形容“使印刷传达有结构和视觉形式的个人活动”①行为。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视觉传达设计师工作方式的独立性。从传达设计开始的一个人独立工作的创作方式,到现在由自己决定创作概念并同他人合作的创作方式,设计师们的创作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正视这种变化,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创作独立性所处的状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一 独立创作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非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 在数字化设计高度发展以前,每一个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干。他们通过一个人去探索主题的计划性,掌握用颜料绘画不容许有失误的技术能力,进行个人创作,直至完成作品。他们这种独立创作状态和现在处于学习阶段的视觉传达者的创作状态极其相似。正如我们所知,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并不长,很多的设计师现在依然从事着设计工作。例如:日本的田中一光、福田繁雄、户田正寿、南部俊安,波兰的Wieslaw Walkuski等。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不难发现,虽然不是在同样的时间、地点进行创作,但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扎实的手绘功底,以及从他们独特的个人视角诠释的设计作品。正如户田正寿所说:“多少年前,在设计创作时,我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干的。”②他们所处的正是非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的一种普遍状态,即在创作概念、制作过程上拥有主控性的独立创作状态。相对与他们,数字化时代的创作者的独立性就有了些限制,但仍有这样的一部分人群拥有创作独立性,视觉传达学习者、独立创作的设计师占拥有创意独立性人群的绝大部分。 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学习者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关于视觉传达的知识,掌握了如: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这样的数字处理软件,期望能就此走入视觉传达的设计世界。他们大多通过进行假的设计课题,或参与非商业性质设计比赛的方式来学习。在这种脱离了市场运作的状态下,他们也同样拥有对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在学校学习的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当然还包括喜欢视觉传达这个活动的人。在中国平面设计在线设计长廊的竞赛传真③中的16个展示中,设计者不仅是设计师们,还有更多处于学习阶段的人们。对于同一个比赛命题,正是因为有了创作者在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才有了这缤彩纷呈的设计。想在结束学习后继续保持其创作独立性,就需要定准自己的目标,是与人合作还是进行个人创作。最好能多观察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的创作与运营方式,结合自身的实力求发展。 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 同视觉传达学习者有所区别的是,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大多是应运市场要求和个人愿望而诞生的个人工作室的创立者,或大型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艺术指导类的设计师。在市场的双向选择下,这些创作者依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着设计创作,他们同样拥有对设计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有时还不仅如此。户田正寿认为“作为艺术指导,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决定创作概念,定了概念之后,就要挑选合适的创作人员。挑选创作人员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事,是一定要合适那个创作概念的。否则,即使那人再优秀,也还是不用为好。②”从他的观点中不难发现这类人的创作独立性已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对关键事宜的独立思考,且其垄断和主控性在此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合作,脱离社会的设计是不存在的。 以上三类视觉传达设计师虽在创作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数字化时期和非数字化时期的设计师有一个本质上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独立的创作者。但正如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样,设计师的独立性也是不能用是否数字化来区分的,它始终是个发展的事件,独立性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就是对这种螺旋形运动的事件的分析。

采访专业人才论文 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保护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集眼科、视光学及视觉服务为 一体的眼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程全面的服务专业,旨在培养集眼保健技术、专业验光 配镜技能、服务理念于一体“医工商”复合型眼视光技术人才。 我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近视人群约 4 亿, 老花人群超过了 亿, 这些人中 90% 都需要眼镜。根据目前我国眼镜店数量计算大约需要 24 万名视光师,但是视光专业每年的毕 业生却不足千人,因此培养既能从事医学验光、眼镜定配技术,又能从事眼镜行业经营管理 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视力保健服务的 需要。而如今,人们对眼部疾病的认识与预防的认知很是缺乏。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眼 睛的疾病与预防的方法。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屈光不正这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一、屈光不正 1>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 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2>屈光不正的分类: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有三种: 1、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 2、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 3、散光眼:因角膜(覆盖眼球的一层透明膜)不规则弯曲而引起的影象变 型。 老视眼是第四种屈光不正,指在一手臂长的距离内有阅读和视觉困难,老视眼与其他 几种屈光不正的区别是,它与年龄有关,几乎是人人会发生的。屈光不正无法预防,但可通 过验光作出诊断,并可选择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加以矫正。 3>屈光不正的因素: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 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 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 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4>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 1、近视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 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 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 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2、远视 远视眼的视力,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 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 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 症状。这样屈光不正图示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 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 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远 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视力疲 劳症状是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 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 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 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 反复发作。 3、散光 屈光度数低者可屈光不正示意图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 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5>屈光不正的检查方法:屈光检查法包括主观检查法和客观检查法:主观检查法:1、 根据视力检查初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2、插片验光法;3、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法; 4、云雾法;5、散光表验光法;6、针孔片及裂隙片检查法;7、激光散斑图法。客观检查法 1、直接检眼镜检查法;2、视网膜镜检查法;3、带状光检影法;4、角膜计;5、自动验光仪 等。[5]基本治疗。 6>屈光不正的治疗: 1、近视治疗 治疗:轻度和中度近视,可配以适度凹透镜片矫正视力。高度近视 戴镜后常感觉物象过小、头昏及看近物困难应酌情减低其度数,或 戴角膜接触镜,但后者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放射状 角膜切开术;在角膜周边部(瞳孔区以外)作 8~16 条放射状切口, 可使角膜中央变平坦,以降低眼的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 一般对 2~8D 近视眼的矫正效果好,其矫正效果与切口深度,放射 状角膜切开的条数以及保留中央透明区的大小有关。但此种手术对 角膜造成一定损伤,处理不当可出现角膜穿孔、内皮失代偿及感染 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远期效果尚未完全确定,故对此手术应采取慎 重态度。 2、远视治疗 治疗:远视眼,如果视力正常,又无自觉症状,不需处理。如果有 视力疲劳症状或视力已受影响,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片矫正。远视 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 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一次, 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 接触镜矫正。 3、散光治疗 治疗:一般轻度而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否则应配柱面透镜片矫正, 近视性散光用凹柱镜片,远视性散光用凸柱镜片。 以上即是屈光不正的简单介绍。 目前人们对于眼视光技术这个名词还是很陌生,总有一些人对于这个名词都不知道。而 我们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以从事屈光度检测、 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 高技能专业人才。而目前主要的课程包括视光学基础、验光学、眼科临床、眼镜光学、隐形 眼镜基础、眼视光器械学、医学基础、眼镜定配技术、斜弱视、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等。眼 视光专业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服务型行业如:各类眼镜店、医院眼视光门诊、眼镜生产企 业、眼镜贸易企业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近视高发期,眼镜市场的需求巨大,而相应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却很 短缺。我国加入 W TO 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给高职高专医科院校开展眼视光技术职业 教育带来了机遇。而此对于我们从事眼视光专业的这一行业的人来讲也是一种机遇,所以我 们要抓住机遇,从而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为眼视光技术这一行业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姓名:刘孟鸿 学号:19 号

当代艺术其实就是要研究特定 文化 背景下的文化现象,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深究的文化艺术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视觉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

【关键词】视觉艺术;符号;转换;再生

著名符号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说:“人是符号(sign)的动物。”1人类籍由符号来表达内心世界,传递信息。将日常所思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包括声音、视觉、肢体行为将一个整合的概念传达给对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关于符号和运用符号,包括观看符号的理论。符号学并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学科,而是一种阐释性的学科,但它能够在历史的探索中被加以有效地整合。符号学集中关注构成和表征的问题,将“文本”看作是产生意义的符号的特定合成。这是一种不带霸权和强制要求的有限度的视角。2

艺术的起源不论从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符号化的开始。原始人用肢体捕捉动物的动作,用声音模仿动物的鸣叫,用矿物质将动物的形态描绘在崖壁上,手舞足蹈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于是就有了最初的舞蹈符号、音乐符号、美术符号、语言符号。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符号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微妙化,同时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

视觉艺术作为一门研究经由肉眼产生联想的人文科学,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作为一套工具,符号学提供一系列我发现可以深入细致分析艺术作品的有用思想和观念。当这些思想和观念可能由心理分析、叙述和修饰理论引发产生时,它们就产生与传统艺术史并不发生矛盾的洞察力。事实上,这些思想和观念常常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主体间的可使用的 方法 上更为精确,并使阐释更具有系统性。3

一、视觉艺术符号的分类

在符号与其所指涉的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和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4

1、图象符号(ICON):图象符号是通过模拟图形与对象之间的相似而构成的,图象符号是一个直接感知的过程,在图象学中属于写实的范畴。如肖像画、照片等,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通常都能够得到比较直观的感受,比如说“画面上有什么内容。”

2、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的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指示牌、路标”。从广泛的角度来说,设计艺术中的视觉流程法则也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范畴,由于生理的特点,眼睛在浏览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时间性、方向性与选择性,也就是说视线会沿着画面重心,即最佳视域,向某一个方向有选择性的移动,体现出视觉的流动性特征。

3、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对象之间无必然的或是内在的联系,通常是指约定束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同时符号的象征性也是是符号学里最深层次的特性,是符号产生与对象思维过程中相关内涵的延伸以及联想。比如线条的曲折、色彩的冷暖、材质的软硬都会给人以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视觉艺术符号的理解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那么我们又如何从符号学的视角和运用符号学的工具去解读图像,符号如何能够使我们从我们已经认知的事物中疏离出来,以便理解某些新的事物?在这里,我想就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按照符号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张晓刚《男青年》布面油画

1、生成图象意识

要对视觉符号进行阐释有时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上心理学的以及历史学的概念进行理解。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视觉艺术作品时,我们首先会在思维中形成一个表象,即作品中有什么内容,是具象符号还是抽象的符号。如,当我们在接触到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时,首先意识到的是一个男青年,带着眼镜,脸上一块红色的疤,灰蓝色的调子,一块红色的疤痕这些图象性的符号。 2、探询图象的象征性意义

得到以上信息后我们接下来会想知道隐藏在艺术家(即符号创作者)创作意图中的“更深层次的”,或派生出的意义。如果我们说一件作品具有一种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通常指的是作品传达了一种我们在最初观察中还无法确定的潜在的观念,以即是符号的象征意义。当然需要找到艺术家的意图我们必须对艺术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基本了解。

我们现在就来试着探询阐释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观念信息。我们知道张小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动荡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画面(符号)本身,留着小平头的男青年,干净白皙的肌肤,一幅标准文弱书生的派头。我们知道眼镜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象征,中山装是那个年代的通用着装。灰兰色的背景衬托阴郁、孤独与冷漠的气氛。面颊上被生生揭开的一块,形状如肩章的伤疤显得尤其冷艳。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那个热情火红时代的鲜红烙印。目光被吸引到左下角,略显呆滞,嘴唇微启似在观看一个什么令人震惊的场面,又面无表情,一种孤寂、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有的一切符号都在追忆一个时代的伤痕主题,这除了是一种回忆,同时也折射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视觉艺术符号的创作者在产生一个理念之后,综合自己对象征性符号的理解把握,选择合适恰当的视觉手段,将理念传达出来。然后接收对象即观众再通过自己对象征语言的掌握与理解,把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在思维中转换再生。(下转第99页)(上接第98页)当然,鉴于个体情感特质、生活 经验 、知识结构的差异,一件作品最终还原到观众思维中的形态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有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当一个人看见一幅绘画,表现的是关于一只果盘的荷兰静物画时,这个图像在其他的事物中)就是关于某种别的事物一个符号,或表征。观看者在她或他的脑海中形成有关该事物的一个意象,她或他就会把这个意象与该事物联系起来。心理的意象,而不是形成这个意象的个人,就是解释符。这个解释符指向一个客体。该客体对每一个观看者来说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来说它可以是真实的水果,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以是别的静物画,对第三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笔巨款,而对第四个人来说也可以是“17世纪的荷兰”,等等。而该绘画所表现的客体因此基本上是主观的和由接受者决定的。

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关于符号的表达方式,创作者借由它向观者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叙述的目的;换言之,观者也正是通过创作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视觉艺术作品,这时就充当着创作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创作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创作者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幼燕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米克·巴尔:《观看符号/解读绘画——运用符号学理解视觉艺术》载于《世界美术》2007年第1期。

[3]巴尔·布列逊:《符号学与艺术史》1991年。

[4]常宁生《艺术史的图象学方法及其运用》载于《世界美术》2004年第一期。

内容摘要:一部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史也就是色彩的发展史。从上古的色彩崇拜到古典时期的色彩模仿,从浪漫主义时期对色彩的解放到印象主义对光和色的迷恋,在艺术史上,每一次对色彩的再认识和再阐释,总会引起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从而产生新的视觉艺术现象和理论话语。

关 键 词:色彩随类赋彩固有色民间色彩光印象

所谓色彩,在普遍意义上讲是人对色彩的感觉。对色彩的 爱好 和对色彩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所以不应把某种色彩标准绝对化,应承认多样的和发展着的色彩标准,从不断变动的色彩观中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它们各自的异同之处,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色彩世界中达到“万物皆备于我”,而不是被束缚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偏爱是容许的,但偏执和偏见却无益于艺术的发展。

固有色——永恒美丽的理想色彩

太古之民把色彩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描画对象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即从空间背景中分离出物象,所以他们只认识红和黑,因为红色最引人注目,黑色与亮底色对比最大,因而在他们看来红是美的,黑也是美的,所以红黑搭配是美的。诉诸于艺术表现,他们将自然的一切色彩通归结为红与黑。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木器即以红、黑为装饰;世界各地的彩陶以红、黑为装饰;原始的洞窟壁画大都采用红黑二色……对黑红配置的喜好沿袭至今,这在一些民族的服饰中表现尤为典型,中国的藏族服装、彝族服装等都以红色为主色。

人在实践中丰富了感觉,增加了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并且在早期艺术活动中抓住物象永恒的、持久的固有色,寻求它们在空间的恰当联系。这样,人们发现了色彩的静态美,这样便有了对色彩永恒价值的追求,有了固有色的理念。

艺术离不开模仿,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力量就是模仿。达·芬奇甚至说:“……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模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固有色的色彩观正是产生于对自然的永恒和凝固的色彩美的模仿。

固有色观念曾长期主导美术创作,在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在中国可以举出唐代人物、宋代花鸟和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作品。他们在固有色的表现和色块空间安排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运用固有色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配伍。例如文艺复兴大师常采用的玫瑰红、天蓝、银灰,中国民间艺术常采用的朱红、群青、大红、石绿、金黄,这些色彩配伍具有对立统一的美。

二、色彩衔接。中国民间口诀有“工间绿,花簇簇;青问紫,不如死”等等。固有色的不同衔接方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观感。

三、纯度对比。这种对比是调整色彩间相对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强弱得体,宾主分明,达到色彩在空间中的力度平衡。

四、明度对比。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效果,所用手段就是明暗对比,精到独特的明暗对比不仅使图像具有立体感,还使画面具有了厚重感。

五、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更使色彩在体量上有轻重之变,在空间上有互补之美,从而产生鲜明的色彩节奏。

从远古起,艺术的移情说就伴随着模仿说,固有色为模仿自然来服务的同时,也还有浪漫主义的表现一路,他们不以模仿为补色目的,却以“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为旨归。他们抽出固有色的单纯性、凝固性,以固有色的空间平衡为手段,驱便于工作色彩率意为之,以求理想的色彩效果,如苗族 刺绣 、民间剪纸、蔚县剪纸、绵竹门神就是以固有色观念而作浪漫派处理的色彩典范。

光印象——瞬息即逝的自然色彩

光学发现了色的物理本性,揭露了色与光的内在联系及色光的分解与混合现象;生理学发现了人类的色觉的本质,从而得以了解色衰与补色的关系,全色要求的基础。这些发现给艺术色彩学以伟大启发,由此而产生了印象派色彩观。于是画家用色追寻光,追寻光的颤动、光的流逝、光的迷离恍惚,从固有色的永恒和凝固中走出来,走向空间和时间的流动,得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印象。

可以说,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和色彩技法,既是光学成就的产物,也是西方艺术传统的产物。只是这些传统到了印象派画家那里更系统化、理论化了,并且以此确立了它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印象主义认为色即是光,因此:

一、凡视觉可感受的物象都是光照射的结果,凡有光必有色,物的色决定于光源色、环境色(反射色)和色彩间的对比。即色彩随光源和环境而变,并且在画面上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日光光谱色代替古典的调色板。

三、追求光谱的金色效果,并往往引用光谱的色彩组合。

四、补色关系对于印象主义画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例如在大自然中日光与天穹光便是一对天然补色。

五、以光的混合代替颜料混合,因而采取色彩细碎分割和并置的手法,使色彩更加“响亮”。

六、在色彩并置时常施以明度相近的,非准确的冷暖并置。这就是同时对比的手法。此时相同的色各自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以增强双方的色价,同时各自失去稳定性,而获得光的颤动性,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力,于是达到色的非物质化,成为颤动的光。歌德曾经说过:“同时对比决定了色彩美学的实用价值。”

印象主义使色从其所联结的物体中解放出来,排除物的固有色,由此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印象派是光的崇拜者,光的虔诚宣教者,他们开启了一个灿烂的世界,但是他们追随光的同时却失去了艺术曾经具有的精神力量和阐明世界的象征内容而停留于事物的物质表层。

表现色——回到主观的现代色彩

实践表明,获得光的华丽外衣,是以牺牲质的内在精神为代价的,这个矛盾在技巧上直接表现为 素描 与色彩的矛盾,当表现特别需要素描的时候,色光的变幻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拉斐尔前派便是这样;当表现特别注重色光的时候,素描不得不退居次要地位,印象派便是如此。毕萨罗教导青 年画 家勒贝尔说:“多注意形体的色彩,而不要太看重于素描刻划,太准确的素描索然无味,而且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这正是印象主义者在素描和色彩之间的取舍。

雷诺阿在他的印象主义实验取得非凡成功的同时感到印象主义的危机,于是游意大利向前辈大师学习,他拜倒于拉斐尔画前,并高度赞赏安格尔油画的单纯宏伟。他研究了拉斐尔之后终于感到自己忽略了素描,从意大利归来后,他致力于牺牲色彩以使形体单纯化,加强素描,回到古典的作画方法,取消画面偶然的光,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古典时期”。他的作品“伞”和他在那不勒斯所画的裸女就是开始回归古典和固有色观的记录。

印象派之后诸家正是看到了印象主义色彩观局限于表面的光色变化而忽略其不变的内部结构,所以他们走上了与印象主义相反的道路。首先是塞尚,这位现代艺术的开山者力排事物的闪动模糊的外表,致力于表达所谓不变的真实和内在的结构。就色彩而论,塞尚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是使之色彩秩序化,经过组织,使色彩变得更规则,更简练,但更强烈,因此更具有安定感、明晰感,从而达成视觉形象的非同寻常的强度。他的艺术观和他的艺术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画家,如马蒂斯由塞尚得到启发,抛弃印象派画家的“魅力、光亮和明快”,追求绘画的“稳固性”,认为在一切构成画面的色彩中必须建立一个平衡,因此表面的感觉必须加以提炼,正是提炼了的感觉构成画面。康定斯基说:“内在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内在因素决定画面的形式。”毕加索概括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且利用自然。”塞尚之后诸家竞相与印象主义的客观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因此着意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追求,走向表现主观。在色彩上自然同时从客观色彩走向主观色彩了。

但是现代主义是接过印象主义的手中武器而走向其对立面的,印象主义发现了自然的色彩,现代主义将这些发现秩序化、凝固化、强力化。或者说印象主义捕捉感性的色彩,现代主义挖掘理性的色彩,现代艺术将色彩的主观性及其精神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完善于主观的个人感情与客观的色彩规律之结合。

参考文献:

[1]《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意大利)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 ,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楚艺术史》,皮道坚 著 , 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5年版

[4]《境外谈美》,陈望衡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5]《楚史》,张正明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诗学》,亚里士多德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古画品录》,谢赫 著,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8]《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徐庆平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印象主义》,马凤林 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摄影的艺术论文

2.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论文

3.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4.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5.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三 创作独立性的现实意义 通过观察视觉传达设计师个人创作、合作创作,以及主导创作三个时期,我们看到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个人在面对社会需求和创作需求上的转换。目的性可以作为一个坐标,如同文化有回归和超越的两种动机一样,独立性的变化更多是一种超越。从个人创作时期发展到合作创作时期是因为技术上的不足,以及人生积累上的匮乏导致;当设计师们在积累了足够的基础后,便又从合作创作时期转换到主控创作时期,这个转换意味着处于这一时期的设计师们已经将他们的目的转为对设计创作的主控性以及设计创作乐趣上的追求了。 创作独立性是具有普遍性的,表现无非是三种:一,一直保持个人创作状态完全没有进行反复变化就自我超越的一群设计师们,这样的人有福田繁雄、GUNTER RAMBOW以及在完成学习阶段后就直接在高校进行教育工作以及各个设计组织的创立者等等;二,完成从个人创作到合作创作,再到主控创作三个时期的设计师们,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历程;三,就是从其它行业转入,直接进入了主控创作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师,欧宁、图形大破坏工作室的成员们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针对个人需求上的转换,每人的经历又个有不同,用一与多的辨证关系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一个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三种状态的交错性,对于属于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更要能随时调整独立性的状态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 在个人创作时期的学生个人创意的发挥应该处于独立的状态,在不断吸收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个人创作意识,开动个人的潜能是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掌握好各类设计技能、知识,也就给自己摆脱步入合作创作时期创造了一个机会。当然连纯粹的自我都不存在,我在此所说的独立都是相对的,是指设计创作概念上的。前面说到过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应被更多的重视,通过这样的锻炼我们能在协助他人的创作中将合作时期提前化,也能进行主导性创作的锻炼。当视觉传达设计者们依然缺乏商业社会的实际经验时,就应该进入合作创作时期,这样既可以学到知识、积累经验,又能避免设计师步入“现代艺术家”心态的盲端之中。学会合作,就是这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正如蒋华所言“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做给设计师自我欣赏的,而是涉及到其它很多方面,比如涉及到最本质的传达与沟通,涉及到基本原则和技巧,涉及到客户与受众,因为设计本身是商业行为,它需要设计师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⑧在商业味十足的设计行业中,如何与顾客沟通?这段话也许能教会我们怎么调整我们的位置“我们首先要以朋友的心态顾客沟通,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理会顾客对设计的构想和最终达到的效果。‘融合与沟通是关键’,先听顾客的想法,再提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不去说服你,尽量靠近你’。要在尊重顾客个性和喜好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创意,通过讨论达到共识来设计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创造出与顾客的期望相近而又体现了设计师的水平的作品。如果顾客对设计方案有些不同意见、见解。应当与顾客交流感情,取得共识。但绝不能用‘外行’为理由指责顾客的想法。如果设计师能拿出正反两面的范例,与顾客进行交流,即不盲从盲顾客的观点,又注意从实用美学角度对顾客耐心引导,只要方法得当就会取得顾客的理解,从而双方达成共识。”⑨在这个时期,设计应归位到原点,设计的目的依旧是传达信息,传播资讯。此时的个人推广与商业创作是一致的,“潘沁:我们认为艺术性的设计与商业性的设计是一致的,是共通的,平面设计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传达。”⑧另一方面,就是注重设计家自身的个性修养,而个性修养则是设计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这个过程越有弹性,这种对周边作品的吸纳也就越有效,对作品的排斥也就越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积累本身对个性发展有一种推动作用,而个性的发展又能使自身的个性积累日益丰富。积累到发展是一个过程,维护这个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将来的主控创作时期的基础。可以说,通过合作时期的锻炼过后,已经能够认清自身的能力并积累了足够的阅历向主导性创作发展了。 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同经历过合作时期后的主导性创作在创作的主导性上是一致的,但从实践上又有所区别。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带有更大的未知性发展。 就我为例:我的毕业创作构想是通过照片的flash展示构建一个完整的我。完整是指通过镜头展现别人和我眼中的我的外表、个性特点,通过寻找共同点来表达我的各个方面,从而完成一个从外在环境到内在性格的摄影作品的体现,并通过flash的互动和背景音效使观者达到立体的感官理解。这个设计的定义一开始就明确了他人的参与,因为是表达她们眼中的我,在摄影图片的形式上我就不能进行干预只能在内容上制定一个概念。对比户田正寿“定了概念之后,就要挑选适合的创作人员,……一定要合适那个创作概念”②的标准相比,学习阶段的主导性创作在合作人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这就要求在学习阶段主导性创作者在保持概念的同时更好的寻求合作。再从创作目的上对比,我的毕业创作是进行一个个人性探索,而户田正寿说“艺术指导要做的不是按着个人爱好去做事”②,这就是说进入社会化以后的主导性创作相比学习阶段的有了一个实用性的限制,创作目的从自己角度出发的创作转换到了从观赏人群出发的创作。最后对比修改完成阶段,户田正寿认为“最后到了开始印刷的阶段,从这个时开始艺术指导开始进入真正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是否完整地表现和反映了自己所要的那种画面感觉?……在这个过程里,作为艺术指导向他挑战的是他自身,他要战胜的也是他自己”②,他说到的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在学习阶段主导性创作时期也是同样的,但不同的是在照片素材收集完成后我就进入了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当然这个是只是个个案,但主导性创作是一个学习阶段中后期最应采取的创作方式,融合技术上的积累进行创作、合作能更早的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各种环境。 四 结语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面临的是即将步入社会后的双向选择,确立自己的目标也许并不困难,但维持理想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只有记住个人创作时期对设计概念上独立构思的状态,并在合作创作时期依然能维持这种个人性思考,才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独立创作人。且我们当注意到创作独立性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变化中掌握好构思独立性及协同创作时的合作的角色转换,正确处理个人在面对社会需求和创作需求上的矛盾,避免脱离社会进入孤芳自赏、锢蔽自封的怪圈也是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应当注意的。 虽然设计师的创作状态在不断的改变,但设计的目的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传达信息,传播资讯。表达个人思想的传播和为客户进行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在主导性创作时期不论是如何进行主控,合作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学习阶段在发展个人创作的同时也兼顾着多进行主导性创作的尝试,能帮助我们提前适应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适应社会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同客户合作,让我们记住这句话“设计必须与客户合作,必须鼓励对话与增长创意,以建立吸引人们目光与注意力的支流。每个设计都以平等的方式处理,每个解决方案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对话的自然而然的产物。” 视觉传达仍在不断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也在不断的改变,随着设计师自身的不断进步,及对创作独立性上不同程度上的追求,创作独立性应同创意、技法一样被人重视。人们通过了解它,认清自身所处的创作状态将作品发挥到最佳的水准,并更好的计划未来同视觉传达一起发展。

机器视觉相关文章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简单说来,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适合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在反恐排爆类装备的研发中,通过走访公安一线,发现目前公安领域多数排爆机器人只是采用摄像头作为排爆取证的工具,并有将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作为一种排爆目标识别的手段。机器视觉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机器人自主导航、机器人手眼一体伺服控制等领域中。但是在公安排爆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较少。多数排爆任务需要公安干警近距离进行勘察,而人的主观判断往往受制于经验和生活中积累常识的影响,会出现不客观的错误判断。利用机器视觉系统采集的信息,能自主的分辨不同颜色、形状、深度的排爆目标,同时将采集的图像与常用爆炸物专家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客观地反应目标是否为爆炸物并给出判断结果。

———一周看点———

燧原 科技 发布第二代人工智能推理加速卡“云燧i20”

近日,燧原 科技 发布第二代云端人工智能推理加速卡“云燧i20”,据悉,作为全新一代云端AI推理加速产品,云燧i20拥有迄今为止业内最大的AI加速卡存储带宽,高达819 GB/s,远超行业同类产品水平;单精度FP32峰值算力达到32 TFLOPS,单精度张量TF32峰值算力达到128 TFLOPS,整型INT8峰值算力达到256 TOPS。对比第一代推理产品,云燧i20将浮点算力提升到倍,整型算力提升到倍。

微评:云燧i20也是继今年7月发布云端人工智能训练加速卡“云燧T20”之后,燧原 科技 又推出的全新一代针对云端推理场景的AI加速产品。云燧i20的特色在于超大带宽推理加速卡,兼具高吞吐、低延时特性,这在以图片、视频内容分析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场景之下,数据带宽需求也越来越高,兼顾高带宽和低延迟变得至关重要。

安防类精密线缆连接组件龙头凯旺 科技 拟登陆创业板

12月3日深交所披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凯旺 科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凯旺 科技 主营业务为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设备和通讯设备等领域,其中,安防类精密线缆连接组件产品,占到公司销售份额的。

微评:根据相关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凯旺 科技 安防类精密线缆连接组件占国内安防设备电子精密线缆连接组件市场份额。无论是在安防工程,还是在安防产品中,安防连接器及精密组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信息的传输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凯旺 科技 的即将上市,也有望无疑将受益于安防行业未来整体市场空间增量。

端到端AI平台企业依瞳 科技 完成PreA+轮融资

端到端人工智能平台供应商依瞳 科技 宣布完成千万级人民币 PreA+ 轮融资,依瞳 科技 成立于 2019年年底,主要基于自研人工智能(AI)端到端平台,为工业制造、自动驾驶、电力能源、超算中心等行业提供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一站式 AI 服务,此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进一步支持依瞳人工智能平台的 1+N 平台战略。

微评:和依图 科技 一字之隔,也同属AI企业,不过依瞳 科技 的主打的是AI平台业务,主要提供包括数据源管理、数据标注、数据集存储、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优化、推理部署的AI算法训练及算力资源服务。其面向的业务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超算中心、自动驾驶、电力能源等B端行业。伴随着AI的日趋普及应用,AI平台将成为助推AI普惠应用的核心桥梁,在整个AI产业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殷创 科技 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专注机器视觉传感产品

殷创 科技 11月30日发布消息表示,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超过1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盈科投资和元创资本领投、安信证券战略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强殷创 科技 在视觉传感领域已有的的各类产品线,增强欧美市场技术支持与商务推广,进一步完善车载产品各项生产体系与能力。

微评:自动驾驶、智能 汽车 等概念的火爆,也带动智能驾驶整条产业链备受关注。据悉,这家专注于辅助安全与无人驾驶机器视觉传感产品研发及制造的 科技 企业是英伟达指定图像传感设备供应商,在风口之上,加之有核心技术能力加持,殷创 科技 这家企业的发展潜力充满想象。

鹏博士与旷视 科技 合作共建鹏云AIoT平台

12月7日,鹏博士与旷视 科技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落地载体,合作共建鹏云AIoT平台,并在推动AI数字化生态、Brain++开源生态建设、社区和楼宇空间的AIoT智能化、拓展算法+软件+终端的整合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微评:AI产业进入“深水期”,各界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路径抱有更多疑问和期待。产学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对AI在行业领域的工程化落地和技术商业化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之间也可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 微语录集锦 ——

CMOS 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大发展方向是像素点数量不断增加,像素尺寸不断缩小,分辨率以及清晰度持续提升,第二大方向则是在提升分辨率的前提下,整合优化 CMOS 图像传感器在不同场景下的整体成像的系统性能力将变得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堆栈式 CMOS 技术应用将逐步铺开,无论是安防、机器视觉或 汽车 电子领域,伴随着AI视频融合应用的趋势,尝试将AI技术能力和CIS工艺技术结合也成为一种趋势。

——思特威副总经理欧阳坚

随着超高清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其在4K、8K、VR、流媒体视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技术的角度看,对传统策略的改进已经无法满足编码性能需求,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自适应全局优化策略、将编码与传输结合实现大跨度编码效率提升备受关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工程师徐丹

—— 本周热点原创文章一览——

AI定义ISP 开拓不同寻常的AI芯片创新之路

在端侧AI需求增加的同时,如何在成本和功耗完全可控的条件下,将AI能力达到极致,成为智能芯片行业共同的课题。AI定义ISP 开拓不同寻常的AI芯片创新之路 - 安防知识网 - a&s传媒

智能化浪潮下,CMOS图像传感器将如何升级迭代?

伴随着各大细分行业市场的智能化升级,CMOS图像传感器也迎来了持续性的产品迭代和性能升级,在成像技术、制造工艺、适用场景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创新和突破。智能化浪潮下,CMOS图像传感器将如何升级迭代? - 安防知识网 - a&s传媒

根据海克易邦多年的行业工作经验,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包括:光源、镜头、 CCD 照相机、图像处理单元(或图像捕获卡)、图像处理软件、监视器、通讯 / 输入输出单元等。

平静很久的安防圈,因为一纸权威机构的调研报告再次掀起了波澜。

近日,Omdia(原IHS)发布了一份名为2020年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及基础设施市场份额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安讯士、华为分别为全球市场前四甲,这也就意味着华为正式冲入国内智能视频监控市场前三的位置。

从去年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宣布要五年内做到全球第一,到今年被调研机构宣布成为安防第三,华为机器视觉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来进行增长。记得自2017年前后,就有多位圈内大佬发言称华为的模式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有限,很难对现有格局产生撼动。

而这份报告的出现,则实实在在的说明如今的华为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正与日俱增。不过作为华为Cloud&AI BG中的一部分,华为机器视觉的财报一直以来都不是公示项目,那么这家调研机构是如何得出数据的,华为的真正实力边界又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不过仅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帮尼菌急就曾提到,华为机器视觉走的路线同传统安防的路线有所不同,从今天的成绩来看,或许我们应该好好重视起这个“生态玩法”的顶级玩家。

华为机器视觉,如今体量到底有多大

华为公司作为非上市企业,尽管每年都有公布其财务数据,但像机器视觉这样大BG下的部门数据,一直以来都只有华为内部的人员清楚。

不过虽然我们不知道华为的数据,但如果这份报告的情况属实,那么华为机器视觉的市场份额至少要比安防老三的宇视要高。尽管宇视 科技 至今没有公布其2020年年报,但结合宇视2019年年报及超额完成对赌协议的事实,我们不难推断:

如今机器视觉的年营收至少也要在50亿元以上,甚至还要更多。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众多安防上市企业的业绩都呈现出显著业绩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机器视觉至少50亿元的年营收无疑让人惊讶。如果华为的增速如此之快的话,那么他凭借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占比又是多少?一切都让人好奇。

值得一提的是,Omdia这份调研报告的名称为“2020年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及基础设施市场厂商份额”,属于较为全面的安防企业综合实力考量名单,而且只限于有智能监控的相关企业,所以像亚萨合莱这样的智能门企业并未上榜。

而且从2020年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可见,海康、大华、安讯士和宇视分别位列榜单的1、2、5、6位,如果华为机器视觉成为国内安防三甲,那么其世界排名至少也是前6,这样的实力和增速无疑让人艳羡。

不过从硬实力的角度来看,华为机器视觉的50亿(至少)营收到底从何而来,这一切都让人心存疑虑。毕竟从传统安防的渠道角度来看,即便华为在G端的生态资源较为丰富,但从2017年至今,仅仅5年的时间就从零做到50亿,这样的增速无疑也太快了些,要知道如今的安防行业不论是从渠道资源还是技术资源上来讲,都已经完成了行业集中,主要的技术研发资源、渠道资源都集中在头部企业之中,想要从零突围,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显然颇具难度。

那么华为广泛的渠道资源从哪里来?又是如何飞快的完成市场上的占有,完成弯道超车?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疑惑。毕竟华为宣布改名机器视觉、段爱国宣布五年打造第一、发布生态摄像机搭建与传统安防不同的道路都仅仅是去年发生的事情,想要一年内就完成如此大的“飞跃”,其背后肯定有原因。

那么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帮尼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双管齐下,智慧城市与生态玩法成为华为业绩爆发利器

在不断查阅华为机器视觉的资料过程中,帮尼菌发现这么一组有趣的数据:

2020年上半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公开招标项目有58个,而华为一共拿下了其中22个项目,在已经公布数额的12个项目中,华为的中标项目总金额就高达亿元。如果算上未公开的项目及下半年的中标项目金额估算(一般来说下半年项目比上半年要多)。华为云2020年的总中标金额很可能接近50亿元。

而在这些服务项目中,人工智能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城市服务项目占据了其中业务的大头,而在这中间,很可能华为机器视觉参与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项目建设,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营收份额。

除此之外,由于华为机器视觉采用的是生态玩法,这样的“模式”很容易造成营收金额的增长。

这是怎么运作的呢?以2020年华为机器视觉的生态摄像机为例,华为提供的是一个主模块,就好比给你一台电脑,但安装什么软件算法、或者需要类似于键盘、显卡之类的硬件,则都是由合作厂商提供的,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早就了华为机器视觉的大生态玩法。

这样的玩法在营收计算上也有其一定的优势,比如这个项目是一个智慧水利项目,由机器视觉提供主要监控器材,这样所有的营收首先肯定是要计算在机器视觉名下的,但其提供的监控设备,极大可能是包含有专业场景的其他厂商的硬件的。

也就是说,华为机器视觉提供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多家厂商合作的结果,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生态”,在这样的玩法下华为能够支持的场景会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其营收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总体来看,华为此次的营收增长主要还是来源于华为的生态玩法及其产品上的硬实力。当然要是硬要说这不是华为机器视觉一家的努力也无可厚非,但人家的生态玩法能把如此多的企业资源整合在一起,本身就说明华为机器视觉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号召力非同凡响,要是再吹毛求疵,无疑是有点小家子气了一些。

不过即便是营收超50亿,距离大华股份的200多亿与海康威视的600多亿仍旧有不小的差距,能否5年内创造奇迹,留给华为机器视觉的时间是一天天的都在减少。而近日海康威视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更是以亿元的超量营收再次证明了它在行业内的王者之姿。

而想要追赶在行业内越做越强的海康,恐怕华为机器视觉再接下来的几年中要给我们不止“几次”的惊喜才行。

戏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设计研究论文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论文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论文怎么写呢?相信正在写毕业论文的你一定很烦恼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视觉传达毕业设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视传毕设概念性与商业设计适用性的关系

视传设计实质上是服务社会与消费者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这种实践性和它服务的对象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意味着其创作要受制于客户的要求,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商业化是设计实践的特性,一件设计作品往往要通过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来完成,同时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的需求往往左右着设计的方向,商业的逐利本质使商业设计更强调设计的适用性。视传毕设作为在校生的终极作品带有明显的学院派气息,概念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文化性、思辨性。设计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以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使得最能体现学生学业水平的毕设作品往往缺乏对真实市场的关注、对商业设计规则的遵守。在毕设指导过程中。教、学双方常会为作品概念性的适用可行和适用性的保守平庸而争论不休。实际上商业设计需要毕设作品的开拓勇气和创新思维,而毕设作品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适用性规则来为设计工作作准备。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成为设计教育者和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概念设计与视传毕设的概念性体现

现代传媒与心理学认为:概念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它也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人们认识事物的符号集合。概念设计即以概念贯穿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具有思辨价值,利用创新思维平衡着人、生活、环境的关系(绿色设计即是人们在深刻思考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系统性设计概念)。它存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不断纠正甚至颠覆着既有设计理念、形态,推动设计不断变革。视传设计的概念性体现在图形、图像、符号语义的前瞻性和深刻性,表现方式和传达语义途径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传播应用媒介、材质的多感官化、多元化、跨界化等几个方面,以此不断提升视传专业对设计本质的观照。在毕设作品中,以上诸方面体现在选题的关注方向、创意构思的原创程度、载体表现的感知度和效果等。视传毕设作品的概念性应以对人-生活-环境关系的关注度作为判定标尺,以原创度作为衡量标准。这里的原创有内容和层次的区别。内容方面分语义、形式、载体等角度的创新思考和实施:独有的表现主题即为语义原创,这要求学生在选题时充分考虑研究课题的排他性,别人未涉足的领域往往意味着独特和困难,如毕设作品《饕餮脸谱纹饰设计》(图1);形式的原创即表现的元素样式风格新颖,夺人眼球,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如毕设作品《“90后低度酒”包装设计》(图2);载体的原创即媒介的选择对于语义、形式的传播和解读具有独创性。层次方面分理念原创、表达原创。前者指设计思维指导下的创作理念,如鲁宾之壶的正负形效果正是基于视知觉心理与创作意图的融合进行构思;后者指表现理念的技巧,如靳埭强先生使用真实图像与水墨晕染效果融合的方式来表达东方的人文气息。在视传毕设创作中应当引导学生慎选主题、深化理念、巧思形式、善用技巧、精择载体,将视传毕设概念性的价值充分体现。

三、商业设计与视传毕设的适用性体现

商业设计也称商业视觉设计,是以商业信息传播和商品宣传推销为目的,具有明确的功利性,也体现着设计的服务本质。它促进着商业的发展,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加速了商业文化的推广。笔者认为,商业设计区别于学院派设计最明显的特征即为适用性。适,切合、相合;用,使用,使人、物发挥其功能;适用即能够符合要求,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商业设计中的适用性表现为:明确设计对象的目的、应用范畴、相关法规及其功能性要求;应用形式、材料、制作实现的可行性,并以此指导设计行为;符合受众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及禁忌;表意深刻、巧妙、新颖、准确;形式独特、简洁、醒目等。例如设计一款企业标识,要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产品特点、应用范围、受众特征,用充分功能化、强烈排他化、明确识别化、形式艺术化、实现简易化的图形、色彩进行创意制作,而绝不单纯是表达设计者的艺术风格(如图3笔者作品《徐州香祖SPA会所标识设计》)。

视传设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毕设作品是学生结束学业走向设计一线的汇报成果,所以适用性应是其重要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充分的调研来掌握设计对象的相关信息,以此指导设计方向;利用设计技巧结合传播原理准确、合适、完善地执行表现;在深入理解材质、制作工艺、载体特点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制作。设计教育从重艺轻商逐步认识到商业项目实践对于在校生的重要性,也举办了一些诸如“校企联盟”的活动,但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甚至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公司少之又少,学生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创作,所以毕设作品中体现出的适用性普遍具有一定的主观特征,如毕设作品《济南“大明湖雨荷茶”系列包装设计》(图4)。

四、如何寻找视传毕设中概念性与适用性的平衡

如何处理概念性和适用性的关系,既是视传毕设这种特殊作品(学业汇报与工作演练)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衡量毕业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指标。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在教与学中寻找两者的平衡:

1.通过日常基本功训练提升概念设计思维和独立创作的能力,包括思维、记录、执行三方面。思维是先导,通过反复训练辐散、辐合、抽象、形象、意象等设计思维,并确定设计构思步骤、路径,塑造和完善创作的思维状态。同时通过优秀设计师经验分享、公司案例实践、真实项目的征集比赛来了解商业设计创作中的适用性细节,并不断加入到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去。记录是构思和执行的'过渡。手绘作为记录和表现创意、磨练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最能捕捉思维火花的方式,也是创意执行的脚本。电脑软件的不断进化往往使学生急功近利,追求特效的冲击,却忽视了手绘这种最基本但最有效的创作手段。设计的概念性需要强烈的原创冲动,如果离开手绘,设计师要创作出风格独特的作品会变得困难,这在以视觉元素为核心的视传专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手绘代表着思辨的创作状态,用笔自由地表现思考的轨迹,记录思考瞬间获得的点滴灵感,再在反复修改中完善想法。同时注意学习商业设计中始终围绕适用原则修正方案草图的过程,这种习惯可以有效地平衡设计中的概念性与适用性。执行决定着传播的最终效果:对设计软件工具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构思的实现;对不同媒介、材质、制作工艺的熟悉程度关系着与受众直接接触的展示载体的取舍。以商业案例的形式学习软件制作,多接触设计成品的材质和媒介,强化对真实项目载体传播价值的感性认知,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文艺素养。理论是从设计实践中获取的理性总结,包括设计史论、设计美学、设计师访谈等,此外还应涵盖与视传专业相关的传播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学科知识。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协调实践与理论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对设计表现的认知水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扩充,可以从更加宏观或微观的角度去认识文化、解读文化符号,从而拓宽设计概念性与适用性的思考角度。譬如加强对传统图形纹样的研习,并强化对形式美感的训练,同时关注审美潮流,可以创作出具有传统意味的时尚图形,兼具概念性与适用性特征。人文与艺术是提升设计层次的重要支撑,也间接影响着视传设计中概念性的关注角度与适用性的品质水准。通过对古典、现代文学的积累,对后现代多元文化、艺术样式的去伪存真,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思考的维度和深度。

3.注意多专业方向的交融学习。设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每个专业方向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与其他方向有着复杂的联系,跨界设计逐渐成为大设计时代的主流。以视觉元素作为核心传播途径的视传设计如果与工造专业融合,可以使产品更能满足当前消费者求变求异的心理需求,营造多彩的物质生活;与舞美专业融合,可使舞台的视觉效果更具形式美感和时代气息(可参照2010年春晚美轮美奂的舞美背景设计);与景观专业融合,可使城市的众多街景更富看点(如苏州相门桥的中国结主题景观雕塑);与服装专业融合,可使其在不改变款式的前提下极大地彰显个性(如文化衫)等。在深入学习和实践视传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与其他专业方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升概念设计的意识,也会对设计的适用性有更深刻的认知。视传毕设是专业课程的终极整合和日常积累的集中展现。作为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和毕设指导中从以上三个方面循循善诱,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设计、执行习惯;作为学生应结合课上专业学习和课下自觉训练,系统而有序地培养自己对设计概念性和适用性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五、结语

视传毕设应该是绚烂多彩、让人玩味的艺术展还是琳琅满目、商业气息浓郁的案例展?这取决于对概念性与适用性在视传设计中如何体现、平衡的认知,需要在日常教与学中进行点滴的关注与积累。通过毕设作品可以让学生整合在整个专业系统学习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创作技巧、执行水平,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完整地进行演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毕业后设计工作做好业务准备和心理调整。

当代艺术其实就是要研究特定 文化 背景下的文化现象,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深究的文化艺术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视觉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

【关键词】视觉艺术;符号;转换;再生

著名符号学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说:“人是符号(sign)的动物。”1人类籍由符号来表达内心世界,传递信息。将日常所思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包括声音、视觉、肢体行为将一个整合的概念传达给对方。符号学(Semiotics)是一种关于符号和运用符号,包括观看符号的理论。符号学并不是一种历史性的学科,而是一种阐释性的学科,但它能够在历史的探索中被加以有效地整合。符号学集中关注构成和表征的问题,将“文本”看作是产生意义的符号的特定合成。这是一种不带霸权和强制要求的有限度的视角。2

艺术的起源不论从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符号化的开始。原始人用肢体捕捉动物的动作,用声音模仿动物的鸣叫,用矿物质将动物的形态描绘在崖壁上,手舞足蹈用简单的语言交流,于是就有了最初的舞蹈符号、音乐符号、美术符号、语言符号。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化,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符号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微妙化,同时也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

视觉艺术作为一门研究经由肉眼产生联想的人文科学,符号学(semiotics)在其中主要涉及到将人们在视觉感官和心理体验上感知到的对象以点、线、面、体、光、色的方式进行拟造、组合加以运用,然后再在对象视觉中通过转换再生的思维过程。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中的象征图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都理解为符号。作为一套工具,符号学提供一系列我发现可以深入细致分析艺术作品的有用思想和观念。当这些思想和观念可能由心理分析、叙述和修饰理论引发产生时,它们就产生与传统艺术史并不发生矛盾的洞察力。事实上,这些思想和观念常常能够使学生在运用主体间的可使用的 方法 上更为精确,并使阐释更具有系统性。3

一、视觉艺术符号的分类

在符号与其所指涉的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和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4

1、图象符号(ICON):图象符号是通过模拟图形与对象之间的相似而构成的,图象符号是一个直接感知的过程,在图象学中属于写实的范畴。如肖像画、照片等,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通常都能够得到比较直观的感受,比如说“画面上有什么内容。”

2、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的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指示牌、路标”。从广泛的角度来说,设计艺术中的视觉流程法则也属于指示性符号的范畴,由于生理的特点,眼睛在浏览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时间性、方向性与选择性,也就是说视线会沿着画面重心,即最佳视域,向某一个方向有选择性的移动,体现出视觉的流动性特征。

3、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对象之间无必然的或是内在的联系,通常是指约定束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同时符号的象征性也是是符号学里最深层次的特性,是符号产生与对象思维过程中相关内涵的延伸以及联想。比如线条的曲折、色彩的冷暖、材质的软硬都会给人以相应的情感体验。

二、视觉艺术符号的理解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那么我们又如何从符号学的视角和运用符号学的工具去解读图像,符号如何能够使我们从我们已经认知的事物中疏离出来,以便理解某些新的事物?在这里,我想就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按照符号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张晓刚《男青年》布面油画

1、生成图象意识

要对视觉符号进行阐释有时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上心理学的以及历史学的概念进行理解。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视觉艺术作品时,我们首先会在思维中形成一个表象,即作品中有什么内容,是具象符号还是抽象的符号。如,当我们在接触到当代油画家张小刚的作品《男青年》时,首先意识到的是一个男青年,带着眼镜,脸上一块红色的疤,灰蓝色的调子,一块红色的疤痕这些图象性的符号。 2、探询图象的象征性意义

得到以上信息后我们接下来会想知道隐藏在艺术家(即符号创作者)创作意图中的“更深层次的”,或派生出的意义。如果我们说一件作品具有一种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通常指的是作品传达了一种我们在最初观察中还无法确定的潜在的观念,以即是符号的象征意义。当然需要找到艺术家的意图我们必须对艺术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基本了解。

我们现在就来试着探询阐释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观念信息。我们知道张小刚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动荡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画面(符号)本身,留着小平头的男青年,干净白皙的肌肤,一幅标准文弱书生的派头。我们知道眼镜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象征,中山装是那个年代的通用着装。灰兰色的背景衬托阴郁、孤独与冷漠的气氛。面颊上被生生揭开的一块,形状如肩章的伤疤显得尤其冷艳。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那个热情火红时代的鲜红烙印。目光被吸引到左下角,略显呆滞,嘴唇微启似在观看一个什么令人震惊的场面,又面无表情,一种孤寂、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有的一切符号都在追忆一个时代的伤痕主题,这除了是一种回忆,同时也折射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视觉艺术符号的创作者在产生一个理念之后,综合自己对象征性符号的理解把握,选择合适恰当的视觉手段,将理念传达出来。然后接收对象即观众再通过自己对象征语言的掌握与理解,把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在思维中转换再生。(下转第99页)(上接第98页)当然,鉴于个体情感特质、生活 经验 、知识结构的差异,一件作品最终还原到观众思维中的形态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有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当一个人看见一幅绘画,表现的是关于一只果盘的荷兰静物画时,这个图像在其他的事物中)就是关于某种别的事物一个符号,或表征。观看者在她或他的脑海中形成有关该事物的一个意象,她或他就会把这个意象与该事物联系起来。心理的意象,而不是形成这个意象的个人,就是解释符。这个解释符指向一个客体。该客体对每一个观看者来说是不同的:对一个人来说它可以是真实的水果,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也可以是别的静物画,对第三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笔巨款,而对第四个人来说也可以是“17世纪的荷兰”,等等。而该绘画所表现的客体因此基本上是主观的和由接受者决定的。

视觉艺术本身就是关于符号的表达方式,创作者借由它向观者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叙述的目的;换言之,观者也正是通过创作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视觉艺术作品,这时就充当着创作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创作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创作者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幼燕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米克·巴尔:《观看符号/解读绘画——运用符号学理解视觉艺术》载于《世界美术》2007年第1期。

[3]巴尔·布列逊:《符号学与艺术史》1991年。

[4]常宁生《艺术史的图象学方法及其运用》载于《世界美术》2004年第一期。

内容摘要:一部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史也就是色彩的发展史。从上古的色彩崇拜到古典时期的色彩模仿,从浪漫主义时期对色彩的解放到印象主义对光和色的迷恋,在艺术史上,每一次对色彩的再认识和再阐释,总会引起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从而产生新的视觉艺术现象和理论话语。

关 键 词:色彩随类赋彩固有色民间色彩光印象

所谓色彩,在普遍意义上讲是人对色彩的感觉。对色彩的 爱好 和对色彩的选择,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所以不应把某种色彩标准绝对化,应承认多样的和发展着的色彩标准,从不断变动的色彩观中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它们各自的异同之处,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色彩世界中达到“万物皆备于我”,而不是被束缚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偏爱是容许的,但偏执和偏见却无益于艺术的发展。

固有色——永恒美丽的理想色彩

太古之民把色彩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描画对象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即从空间背景中分离出物象,所以他们只认识红和黑,因为红色最引人注目,黑色与亮底色对比最大,因而在他们看来红是美的,黑也是美的,所以红黑搭配是美的。诉诸于艺术表现,他们将自然的一切色彩通归结为红与黑。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木器即以红、黑为装饰;世界各地的彩陶以红、黑为装饰;原始的洞窟壁画大都采用红黑二色……对黑红配置的喜好沿袭至今,这在一些民族的服饰中表现尤为典型,中国的藏族服装、彝族服装等都以红色为主色。

人在实践中丰富了感觉,增加了对外在事物的认识,并且在早期艺术活动中抓住物象永恒的、持久的固有色,寻求它们在空间的恰当联系。这样,人们发现了色彩的静态美,这样便有了对色彩永恒价值的追求,有了固有色的理念。

艺术离不开模仿,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力量就是模仿。达·芬奇甚至说:“……假如你在用自己的艺术模仿自然界所产生的形式的全部特质时不是一个万能大师,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固有色的色彩观正是产生于对自然的永恒和凝固的色彩美的模仿。

固有色观念曾长期主导美术创作,在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在中国可以举出唐代人物、宋代花鸟和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作品。他们在固有色的表现和色块空间安排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运用固有色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配伍。例如文艺复兴大师常采用的玫瑰红、天蓝、银灰,中国民间艺术常采用的朱红、群青、大红、石绿、金黄,这些色彩配伍具有对立统一的美。

二、色彩衔接。中国民间口诀有“工间绿,花簇簇;青问紫,不如死”等等。固有色的不同衔接方式会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观感。

三、纯度对比。这种对比是调整色彩间相对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强弱得体,宾主分明,达到色彩在空间中的力度平衡。

四、明度对比。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效果,所用手段就是明暗对比,精到独特的明暗对比不仅使图像具有立体感,还使画面具有了厚重感。

五、面积对比。面积对比更使色彩在体量上有轻重之变,在空间上有互补之美,从而产生鲜明的色彩节奏。

从远古起,艺术的移情说就伴随着模仿说,固有色为模仿自然来服务的同时,也还有浪漫主义的表现一路,他们不以模仿为补色目的,却以“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为旨归。他们抽出固有色的单纯性、凝固性,以固有色的空间平衡为手段,驱便于工作色彩率意为之,以求理想的色彩效果,如苗族 刺绣 、民间剪纸、蔚县剪纸、绵竹门神就是以固有色观念而作浪漫派处理的色彩典范。

光印象——瞬息即逝的自然色彩

光学发现了色的物理本性,揭露了色与光的内在联系及色光的分解与混合现象;生理学发现了人类的色觉的本质,从而得以了解色衰与补色的关系,全色要求的基础。这些发现给艺术色彩学以伟大启发,由此而产生了印象派色彩观。于是画家用色追寻光,追寻光的颤动、光的流逝、光的迷离恍惚,从固有色的永恒和凝固中走出来,走向空间和时间的流动,得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印象。

可以说,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和色彩技法,既是光学成就的产物,也是西方艺术传统的产物。只是这些传统到了印象派画家那里更系统化、理论化了,并且以此确立了它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印象主义认为色即是光,因此:

一、凡视觉可感受的物象都是光照射的结果,凡有光必有色,物的色决定于光源色、环境色(反射色)和色彩间的对比。即色彩随光源和环境而变,并且在画面上是相对而存在的。

二、以日光光谱色代替古典的调色板。

三、追求光谱的金色效果,并往往引用光谱的色彩组合。

四、补色关系对于印象主义画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例如在大自然中日光与天穹光便是一对天然补色。

五、以光的混合代替颜料混合,因而采取色彩细碎分割和并置的手法,使色彩更加“响亮”。

六、在色彩并置时常施以明度相近的,非准确的冷暖并置。这就是同时对比的手法。此时相同的色各自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以增强双方的色价,同时各自失去稳定性,而获得光的颤动性,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力,于是达到色的非物质化,成为颤动的光。歌德曾经说过:“同时对比决定了色彩美学的实用价值。”

印象主义使色从其所联结的物体中解放出来,排除物的固有色,由此绘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印象派是光的崇拜者,光的虔诚宣教者,他们开启了一个灿烂的世界,但是他们追随光的同时却失去了艺术曾经具有的精神力量和阐明世界的象征内容而停留于事物的物质表层。

表现色——回到主观的现代色彩

实践表明,获得光的华丽外衣,是以牺牲质的内在精神为代价的,这个矛盾在技巧上直接表现为 素描 与色彩的矛盾,当表现特别需要素描的时候,色光的变幻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拉斐尔前派便是这样;当表现特别注重色光的时候,素描不得不退居次要地位,印象派便是如此。毕萨罗教导青 年画 家勒贝尔说:“多注意形体的色彩,而不要太看重于素描刻划,太准确的素描索然无味,而且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这正是印象主义者在素描和色彩之间的取舍。

雷诺阿在他的印象主义实验取得非凡成功的同时感到印象主义的危机,于是游意大利向前辈大师学习,他拜倒于拉斐尔画前,并高度赞赏安格尔油画的单纯宏伟。他研究了拉斐尔之后终于感到自己忽略了素描,从意大利归来后,他致力于牺牲色彩以使形体单纯化,加强素描,回到古典的作画方法,取消画面偶然的光,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古典时期”。他的作品“伞”和他在那不勒斯所画的裸女就是开始回归古典和固有色观的记录。

印象派之后诸家正是看到了印象主义色彩观局限于表面的光色变化而忽略其不变的内部结构,所以他们走上了与印象主义相反的道路。首先是塞尚,这位现代艺术的开山者力排事物的闪动模糊的外表,致力于表达所谓不变的真实和内在的结构。就色彩而论,塞尚不同于印象主义的是使之色彩秩序化,经过组织,使色彩变得更规则,更简练,但更强烈,因此更具有安定感、明晰感,从而达成视觉形象的非同寻常的强度。他的艺术观和他的艺术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画家,如马蒂斯由塞尚得到启发,抛弃印象派画家的“魅力、光亮和明快”,追求绘画的“稳固性”,认为在一切构成画面的色彩中必须建立一个平衡,因此表面的感觉必须加以提炼,正是提炼了的感觉构成画面。康定斯基说:“内在因素,即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便是赝品。内在因素决定画面的形式。”毕加索概括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且利用自然。”塞尚之后诸家竞相与印象主义的客观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因此着意于形式美、抽象美的追求,走向表现主观。在色彩上自然同时从客观色彩走向主观色彩了。

但是现代主义是接过印象主义的手中武器而走向其对立面的,印象主义发现了自然的色彩,现代主义将这些发现秩序化、凝固化、强力化。或者说印象主义捕捉感性的色彩,现代主义挖掘理性的色彩,现代艺术将色彩的主观性及其精神价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完善于主观的个人感情与客观的色彩规律之结合。

参考文献:

[1]《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意大利)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 ,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版

[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楚艺术史》,皮道坚 著 , 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5年版

[4]《境外谈美》,陈望衡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5]《楚史》,张正明 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诗学》,亚里士多德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古画品录》,谢赫 著,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8]《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徐庆平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印象主义》,马凤林 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浅谈视觉艺术研究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摄影的艺术论文

2.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论文

3.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4.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5. 浅谈公共艺术毕业论文

视觉文化研究论文题目

1、实行广告代理制的现实意义2、大众传播媒体与广告传播方面3、论专业媒体购买公司的发展背景、经营原则及其经营特征4、论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诉求特征5、论广告活动与促销活动的互补和整合6、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7、广告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影响8、广告对现代消费生活的影响9、广告对社会伦理的影响10、广告对儿童行为的影响11、论广告作品中的美女经济12、论广告中的性感诉求13、广告口号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14、从电视媒体特点看电视广告文案的写作15、论广告创意中的戏剧化手法16、论我国当前大众传媒广告的主题倾向17、论我国新闻媒体违法广告的特征及对策18、论中国比较广告的现状

工广告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营销传播 结合个案分析事件营销 促销活动与广告传播策略 营销策略与广告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探源 整合营销实务研究 市场营销与广告策划方法研究二、视觉传达 媒介形态转型与广告视觉传达 广告设计与图形语言研究 印刷广告与编排设计研究 幽默广告与图形创意 广告人性化设计 广告图像视觉传达与沟通 广告设计与色彩表现 思维方式与广告创意表现 广告视觉传播中的符号研究 形象与广告中的视觉传播 新媒体(电子媒体等)中的视觉表述研究 新媒体技术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广告中的视觉符号研究 广告设计方法研究 广告图形创意的造型语言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关系 三、广告传播: 广告信息与多级传播的方法与作用 广告符码与接受语境研究 论广告信息媒介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关系 四、广告文化: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广告传播艺术 谈广告的伦理问题 谈儒家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论广告中汉字的变化和运用 媒介形式的文化意义(新媒介形式如flash、DV等) 五、电视广告: 广告影像叙事研究 电视广告设计对叙事策略的运用 广告图像、影像叙述方式对比研究 电视广告创作风格研究 电视广告创意方法研究 电视广告中的叙事问题研究 电视广告中身体语言研究 电视广告影像语言研究 论“阈下广告”在电影中的运用 有关电视广告中性感话语研究 电视广告暴露频率与收视效果研究六、广告创意与策划 论情感在广告中的运用 试论广告目标的设定 谈广告中的议题设置问题 关于广告创意的诸种理论比较分析 户外广告媒介策略研究 试析广告中的成功人士形象 论广告中女性角色的类型 广告标题创作分析 论卡通人物在广告中的作用 论声音在广告中的作用 企业EVENT广告研究 消费心理和广告策划 广告语言与语用学研究 谈广告创意的方法 名人广告及其受众消费心理分析 论广告文案创作的特征 各类媒体广告文案创作研究 广告创意的实质与方法 广告创意思维训练方法探讨 广告策划理论的走向研究 从伦理的角度谈广告创意 论广告媒体组合的优势 广告策划个案得失研究 七、品牌研究 品牌推广与广告策略方法研究 品牌战略中视觉传达的作用及效果 论品牌效应 八、分类研究 谈校园广告的类型和特点 论旅游广告 试析儿童广告 酒类广告分析 论故事型广告 谈公关广告 房地产广告分析 试析工业品广告 试析汽车广告创作 幽默广告研究 谈"分众媒体" 论广告之幽默观 试析恐惧诉求广告 幽默广告范式研究 名人广告效应研究 性感广告范式研究

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

你知道有哪些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2.北京市某织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体验消费与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医院内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5.水墨染织--服装材料设计中的染缬艺术传承与创新

6.壮族传统纺织工艺及其文化研究

7.湘西传统染织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8.美孚黎女子服饰的现代设计应用

9.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10.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11.手绘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2.染织厂染织混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3.试析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4.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

15.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

16.爱马仕丝巾图案设计与艺术研究

17.浅析草木染的发展与现状

18.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19.从模仿绘画到图案设计的日本近代染织艺术

20.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1.以环保为主题的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22.论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23.长三角地区染织文化的研究

24.试论近世初期风俗画中小袖和服的绘画表现

25.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6.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展望

27.景宁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研究

28.染色废水处理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29.论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0.民间手工印染艺术在现代居室软装饰中的价值

31.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32.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33.探析吉祥观与景德镇明清彩瓷表现的图饰特点

34.日本近代染织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35.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6.黎族传统纺线技艺研究

37.明代工艺美术色彩赏析

38.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39.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0.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41.海南黎族织锦中基本纹图案探究

42.与大自然合作--染织产品设计的创意新思维

43.凉山彝族服饰传统染织工艺研究

44.渐变形式在当今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5.棉麻手工染织面料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46.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47.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48.浅述染织中的棉纤维及手工艺表现

49.民族传统染整工艺的现代价值

50.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

51.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

52.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53.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54.自然主义风格在日本纤维艺术中的表现与思考

55.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56.隋唐染织工艺在敦煌服饰图案中的体现

57.民国日常旗袍面料色彩研究

58.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59.棉麻织物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探究

60.浅谈酶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西南少数民族染织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62.台湾花布的图案装饰特色研究

63.河北民间传统染织工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64.台湾花布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对比及应用研究

65.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66.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67.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为例

68.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69.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0.传统手工编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初探

71.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比较研究

72.基于变函数Julia图形的黑白装饰图案丝巾设计方法

73.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74.汇泉染织打造更时尚面料

75.关于染织设计教育的思考--从芬兰设计说开去

76.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77.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78.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探索--以湘西染织艺术为例

79.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融入室内设计主题空间的教学探讨

80.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81.高等院校染织纤维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与设计大赛互动实践研究

82.天门蓝印花布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83.佩兹利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装饰研究

84.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抽象表现

85.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86.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

87.后申报时期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忧与思--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88.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图案设计及工艺的研究

89.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

90.从敦煌藻井图案谈现代染织纹样设计

91.服装面料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仿生设计

92.手绘技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93.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图案构成特征研究

94.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95.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

96.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97.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98.软雕塑艺术语言对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启示

99.海南纺织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100.可溶PVA伴纺高支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101.关于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02.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103.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

104.浅议市场需求对高校染织设计教学的影响

105.基于数字化技术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106.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107.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108.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

109.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

110.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111.染织艺术设计新论

112.关于染织专业学生手工台板印花实践的思考

113.染织美术教学中设计要素浅论

114.从材料的运用看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

115.齐国染织工艺及对后世的影响

1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117.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118.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119.染织设计中的中国画元素

120.作业成本法在染织业的推广与应用

121.手工染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提供一些平面设计的学年论文题目,供参考。1、 解读香港设计师李永铨的海报2、 平面设计中的形态设计3、 版面设计中的“平面空间”4、 产品文化性“主题”与造型依据5、 导向21世纪的设计机构6、 平面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7、 突破传统的传统—平面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8、 谈平面设计中的创意9、 数字的微笑—数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10、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11、非纸类材质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12、“博古”与“薄古”(以古论今)13、包装设计的价值观14、中国广告人为什么对幽默说不15、论“力动”与海报设计16、电脑图标的功能与特色17、浅谈吉祥物的造型设计18、谈广告的图形构成19、交错在传统与时尚间的茶眼饮包装设计20、广告活动应强调互动性(谈“热力奥运”活动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21、浅谈对以文字为主题的招贴的视觉感受22、浅谈现代插图的“立体化”趋势23、从西式符号到中国图式(寻找中国商标设计的自我理念)24、图画的文字,汉字的图化(浅谈中国文字的视觉运用)25、浅谈沟通在文化性广告中的重要作用26、浅谈当今旅游食品包装的设计理念27、旅游产品包装与区域旅游品牌关系(寻找两者见的最佳契合点及其表现方式)28、浅谈酒包装设计中的情感互动29、从中山陵的广告设计中浅谈设计中的文化性30、从“福田繁雄”的作品中的矛盾空间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视觉检测与视觉测量论文

视觉关系识别/检测 任务不仅需要识别出图像中的物体以及他们的位置(detection),还要识别物体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例子如下图所示,输入为一张图片,输出为objects和bounding boxes,以及objects之间的关系,如

视觉关系识别是图像理解的基础,可以 应用 在

挑战:

这篇文章将整理与视觉关系相关的论文,并作简要的介绍。论文列表:

第一篇是比较经典的论文,提出了一个数据集VRD和一个结合语言先验的关系预测模型。

Visual Phrases只有13个类型,Scene Graph 有两万多关系,但是它平均每个对象只有大约2个谓词关系。除了这三个数据集,还有有名的 VIsual Genome 大数据集,包含99658张图片,19237个关系,标注了物体类型,位置,属性和物体间的关系(场景图),还有caption,qa。虽然数据量大了,但是数据集的标注还是会有一些没有被标注的,毕竟组合多。

思考:论文利用了语言先验word embedding,对预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先验知识可能会使得关系预测倾向于频繁的关系,而忽略了视觉方面的信息。一个解决方案是先预训练视觉模型。然而,真正合理的融合先验的方式我觉得不是简单的乘法(先验可能会误导),是一个思考的点。

**Motivation: **这篇论文的启发是来源于知识图谱中,使用转移向量(translation vector)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见 Trans系列的知识表示 )。在视觉关系中,通过将对象的视觉特征映射到低维的关系空间中,然后用对象间的转移向量来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比如person+ride=bike。如下图所示:

所以为了让 能够接近 ,即相似,loss函数为

在实验中,单从在VRD数据集上的predicate预测,与上一篇论文Lu对比是没有提升的(44<47),这是这篇论文中没有说明的,是我从两篇论文的实验数据中发现的。这篇论文在另外两个任务上效果比Lu的好些,我觉得有可能是用了Faster RCNN的缘故。 除了这三个任务的实验对比,还加了图像检索,zero-shot关系检测(没有Lu的好),特征重要性分析的实验。实验也表明了关系检测任务对目标检测任务的准确率的提升,不过其实很少。

更多相关的可参考原论文。

思考:论文用TransE来表示关系空间中对象与predicate的关系,如何映射到关系空间,更好的表达对象的联系,甚至predicate间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点。(比如结合语言先验等,因为我觉的它的效果其实应该比不上加了语言先验的)

这篇论文跟上一篇论文类似,都是将中的subject和object映射到一个空间中,他们间的关系表示为 .上一篇是基于知识图谱embedding的TransE(NIPS2013,Translating embeddings for modeling multi-relational data),而这一篇是基于TransD(ACL2015,Knowledge graph embedding via dynamic mapping matrix)。这是一个研究的方向,怎么将object,relationship很好的在embedding空间中表示。 论文的整个框架如图:

思考:这也是篇关于投射对象和关系到另一空间的论文,不过任务稍有不同,效果也比上一篇好些。同上,embedding也是可研究的一个方向。

这篇论文使用场景图scene graph来建模图片中对象以及它们的关系,任务是生成场景图:

这篇论文的亮点就是利用上下文信息以及消息传递,迭代更新以更好地预测关系。这是一个在场景图层级上的新的预测关系的方式,其消息传递方法等都是可以改进的地方,甚至结合embedding。

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使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来得到信息先验(a factorization scheme that yields highly informative priors),也就是关系的先验分布,即两个object间的predicate分布。 这个分布是通过张量分解的方法得到,具体是: (1) 张量构建Tensorize :关系张量 , i, j是对象,k是关系,表示为关系k的矩阵 的堆叠,每一个值对象i, j在数据集中有关系k的次数。张量表示可以反映objects间的内在联系,关系分布等。

最后BP训练SG网络,θ设为. 在实验中,论文对比了Lu的Visual Relationship Detection with Language Priors,和Xu的Scene Graph Generation by Iterative Message Passing,都有较好的提升。

思考:这篇论文通过张量分解的方式来得到关系的先验分布,与论文Visual Relationship Detection with Language Priors用到的语言先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用predicate的先验分布来调整网络预测的关系,提升zero shot能力。 不过我认为这种直接相乘的调整方式是比较粗糙的,需要更好的方式来融合先验分布与视觉上预测的分布。

这是一篇用场景上下文信息和实体间的关系来改进目标检测的论文,举个被错误检测的例子说明上下文的作用:

这篇论文做的任务不是关系预测,而是利用关系来消歧关系中的相同类的对象,其实是根据关系元组,来定位对象的位置。比如下图中需要确定人踢球是图中的哪个人,在什么位置。

论文首先用attention到对象object/subject,然后用predicate的卷积核来进行注意力的shift,同时object和subject需要结合。

这又是李飞飞团队做的工作(他们团队做了很多relationship相关的工作,语言先验那篇,迭代消息传递那篇等),做的是语句生成图像,利用了场景图表示语句中对象间的关系/联系,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应该是第一个使用场景图的图像生成尝试了。

Sentence一般包含多个对象,以及对象间关系的描述,是比较复杂的,从上图也可以看出,直接从语句到图像效果是很差的。但是当我们把语句解析为场景图,然后再生成图像,可以更好的生成图像表示对象间的关系。 具体做法大致是根据场景图做布局预测 (layout prediction) 预测对象的位置,最后结合噪声,用生成网络生成图像。具体细节这里就不啰嗦了,列一下最终效果吧。

可以看出,对象的位置基本位于正确的位置,不过生成的图像质量不是很高,所以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

这篇论文是Arxiv上今年7月份的论文,利用图像中的对象间的关系和对象属性,做QA任务。关系挖掘根据图像和问题得到一系列相关的fact——关系,对象属性,然后再attention到需要的fact上,联合视觉特征最后得到最终answer。

思考:这种提取fact的方法为QA提供了高层的语义信息,也符合人的思维方式。相比于我之前调研过的方法( 一文带你了解VQA ),可以认为这是知识的补充,之前的方法有的是只有类,属性信息,或者是额外的文本形式的知识,本论文的方法多了关系的检测,且用一个网络来提取高层语义用于QA,相比直接做数据增强更具解释性。不过论文没有用到那个bottom-up attention,这是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

至此,有关VIsual Ralationship的相关问题,方法大家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收获。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视觉定位,视觉检测,视觉测量都属于机器视觉的领域。首先来说共同点,同样使用视觉算法,因此在图像预处理,图像形态学,Blob分析,边缘提取等方面的算法以及思路是一样的。大部分的视觉算法库提供的视觉算法函数都是可以被调用的。不同点,视觉定位类项目侧重于精度,更多的需要配合自动化设备,比如说机器人,轴组等,在图像处理后通过手眼标定算法将像素坐标系转化成其他的坐标,有时配合激光传感器等实现坐标系的统一。在应用场景方面,有2维定位抓取,3维无序抓取等。在移动机器人领域,视觉定位类项目又分为视觉SLAM等。综上,视觉定位项目侧重于多重技术的结合。视觉检测技术侧重于稳定性,算法方面,结合深度学习,预处理算法,图像增强等实现对物体表面的缺陷检测,字符识别等,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OCR字符检测,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等。综上,视觉检测技术更侧重于视觉算法本身的深挖。

能。1、孔径检测、孔间距检测、轮廓测量,检测精度最高,采用CCD视觉非接触式检测技术,每秒可以测量20次。2、所以研究生论文视觉测量能达到精度能达到。

  • 索引序列
  • 与视觉相关的老化研究论文怎么写
  • 机器视觉相关文章
  •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设计研究论文
  • 视觉文化研究论文题目
  • 视觉检测与视觉测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