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运河研究的论文题目

运河研究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运河研究的论文题目

按照你所说的要求,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原来的大运河就不能作为漕运的路线了。元初,漕运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河,再溯黄河而上(这时黄河是由河南转向东南,夺淮河入海),到达今河南封丘县中滦镇,弃舟登岸,改为陆运,走180里至淇门镇,再改水运,由御河(今卫河)航至直沽(今天津市),抵达大都。很显然,这条漕运路线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政府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南北流向的泗水航道。在1283年开凿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的济州河,从济州往南,就可以利用泗水通航了。1289年,又开凿了自安山至临清合卫河的会通河,这样,来自江淮的漕运船只,就可以由水路直达直沽了。1293年,元朝政府又完成了自通州至大都的通惠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告成,漕运直达大都已不成问题。这条运河惟一的问题是,从徐州至淮阴的一段仍以黄河为运道,颇有后患。明朝初年,会通河淤废。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以后,矛盾变得突出了。1411年,明朝政府修复会通河,初步恢复了南北漕运。但是,黄河下游常常决口,河道向北移动,会通河一再被冲毁,所以这条漕运路线并不完全可靠。明朝自嘉靖年间,下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其办法是推行'避黄改运'的治运方针。从山东鱼台县南阳镇以下,在运河之东开凿新道,以避开黄河的冲决。1566年、1605年先后开了南阳新河和泇河。到清初康熙年间,又开了中河。这样,从明至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避开了黄河,使京杭大运河全部成为人工开凿的河道。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山东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北水运畅通无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是中国水运史及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京杭大运河形成的漕运,使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发展。从北往南,通州、德州、临清、济宁、淮阴、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兴起或进一步繁荣,一些古代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到近代,运河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19世纪末,铁路、海运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渐渐失去它往昔的风采。无论是隋朝的大运河,还是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时间、长度而论,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运河都难望其项背。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公里,巴拿马运河为80多公里,苏伊士运河160公里。隋朝大运河开于7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完成于16世纪,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迟至19、 20世纪才通航。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京杭大运河,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全长1794千米,一直从杭州到北京。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京杭大运河的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

我爱运河

我国的景点有很多,在浙江省 文化 地图的155个景点中,我认为还是运河最美。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它又重新焕发魅力,并也要走过它的2500岁,让大运河这部史诗巨作可以横跨古今,生命不息,奋斗不息。

京杭大运河在2002年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三十八届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遗产项目。

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将努力为她增添一份美。我爱运河,爱她的悠久历史,爱她的文化韵味,更爱她重获新生的美好未来。

运河情青春梦

在梦中,我的眼前常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条长长的河流清澈见底,微波荡漾,宛如一条美丽的锦带。河的两岸,花草茂盛地生长,人们安居乐业……

那条河,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依稀记得小时候,妈妈每天都带我到运河边玩耍(因为我的老家靠近运河)。那时的运河还不及现在这么宽,像个小孩子,河中的船只也比现在要少。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一道道涟漪。“妈妈,河的衣服皱了,我来把它抚平吧!”我伸出手贴着水面顺了顺,水面竟然真的平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那一刻,我似乎与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光阴似箭,一晃约十年过去了,我再次站在了运河边上。运河显然比十年前宽了许多,就像现在的我一样,已经长大了。又长又大的船只正运着货物向前驶去。不觉想起皮日休的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这条贯通南北的动脉便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到了“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的鼎盛局面。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大运河也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不仅给运输带来便利,更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缺水的同胞们送去了生命之源!啊,大运河,我真为你骄傲!

回首望去,运河两岸,高大的杨树撑起了大伞,那笔直的水杉树更是如利剑一般直插云霄。正当我注视着这些树时,突然之间,时空好像静止了一般。庄严的水,安静的树,风蹑足远去。我脚下的土地似乎渗出水来,凉凉的水意从我的脚跟导向全身。那一刻迷迷惘惘地听到有无声的语言呼唤我,而我全身都在主动回答,似乎我们本就认识,而且非常熟悉。细细一想,恍然大悟,我们都是喝着运河的乳汁长大的,而运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伸出手,鞠了一捧运河水,一种亲切感漫上心头。我又鞠了几捧水,洒在身上,希望能够涤去全身的污垢,让心灵变得像这运河一般,平静而充实。

运河是我的母亲,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用自己的行动 教育 者我。水是生命之源,是所有生命的母亲,万物皆因水才能生长。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是否还记得呢?现在出门,见到的干净的河流还有多少?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真正长久生存的道路!

啊,运河母亲,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把您的精神传到各处!

欣赏大运河美景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这里河流交错,小桥流水,四季分明,如诗如画,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坐车来到石门,在这里工作的妈妈和蔼可亲地跟我说,“好好,那就是京杭大运河,走,我带你去看看吧!”迎着头上的蓝天白云,走过幢幢新建的大楼,穿过条车水马龙的公路,我们来到了座深灰色的大桥。看那高高的桥坡,两排石栏像精神抖擞的卫兵守护着大运河。黑色大理石上刻着“石门大桥”四个字,那可是我们桐乡人人皆知的大名人——丰子恺爷爷提的噢!

站在桥上昂首东望,宽阔的河面,徐徐的微风吹拂着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明媚的阳光下河面波光粼粼,几只水鸟悠然自得地从水面掠过,不时“唧唧”地叫着。两岸的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数都是有些年代的白墙黑瓦的房子。

兴高采烈的我又向西眺望,原本东西走向的大运河,奇特地转了个大弯,变成了南北向,形成了美丽的“石门湾”。顺着大桥从北岸向西走去,块黑底金字的“古吴越疆界”石碑矗立着,静静地聆听着2560多年的运河诉说着历史的 故事 。挨挨挤挤的房子造就了许许多多条又长又细的小弄堂。座美丽而幽静的小院——丰子恺故居展现在我们眼前,丰子恺爷爷曾说:“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个好地方!”我想那定是因为运河的水滋润着的这片土地,才使她景色秀美,风俗淳朴,亲情至爱!

忽然阵“啪啪、啪啪”的水声由远而近,我向大运河看去,排船只慢慢驶来,转眼就到了我眼前。啊,原来是七八条货船首尾相连,在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里来来往往,是多么自由自在啊!

美丽的大运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留给我的是眼前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还有那个个引人入胜的历史的故事。

夜泛运河

仲夏之夜,轻风拂面。有幸夜泛运河,沉浸在那如诗如画中……初至码头,“泛舟天堂水,相约古运河”在霓虹灯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夜色中黛色的河水清阴而寂静,偶尔涟漪微皱。水声漾起时,船已稳稳地出驶。看那河边婀娜的柳枝,显现出淡淡的墨痕,清晰而玲珑。如此巧妙的勾勒,又有着另一种奇妙的韵味。

苏州水多,桥多,真是一点不错。不一会儿,一座石拱桥便展现眼前,布满的青苔更衬托它的古老而苍桑。一阵清风徐来,顿觉凉丝丝的。原来飘起了小雨!这雨颇有一番“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韵味,细小而清凉,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这已是无比地惬意了。等船穿过蟠龙桥,眼前忽然一亮,恍如隔世。灯光璀璨,五彩斑斓。河水里便立刻灿烂辉煌。金色被轻轻揉碎,洒在湖里,忽而聚拢,又忽而散开。在黑的夜色中,万紫千红交相辉映,展示出一派流金砾石的魅力。两岸,树木葱茏,各色五彩的灯光,为它们披上五光十色的霞衣。一群一群。宛如无忧无虑的天仙,飘飞在心中的清澈里。

看过芦荻依依,闻过映水花香。船入桥底,不由惊叹,那桥洞中的大理石桥墩上,一幅幅的石雕,雕梁画栋,精细 雕刻 着苏州的历史 典故 ,让人真的有走入历史长河的感觉,仿佛驶入了时光隧道。再看岸上一座座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层层叠叠,犹如蜃楼海市,迷离徜徉。与白昼所不同的那似曾相识的水城塔影,瑞光塔却犹为不同。吉祥的金光映衬在河中,热烈一片。如同幽蓝的夜空,犹如灿烂的葵花花丛,宛如无边的秧畦……不知何时,船中响起琵琶弦子的声音。原来苏州评弹表演已悄然开始。一曲惆怅千年的《枫桥夜泊》,一曲清新流传的《茉莉》,一曲荡气回肠的《白蛇传》,每一个字,每一个调,每一个音律,都透露着苏州清雅的气息。如此的歌,如此的美!回首,又想起清晨匆匆走过这古运河边,那清波凌凌,银光闪闪,显得那样静谧,温婉,两边的青松沐浴着晨晖,偶尔只有一串车铃响过,然后又是一片静寂。

在青涩的黎明中,温馨而柔和。然而在夜色浓浓中,运河水却是那样热闹,充满现代风情。不论如何,它都是美的!船将靠岸,品啜完碧螺春茶,便踏上甲板。黑暗再次复落,回想这河水风花雪月的柔情,回想一座又一座各有传奇的小桥,就像梦一样。直至离开码头,我的梦醒了。雨又停了,只有夜幕中一颗不知何时镶嵌的残星……

运河

杭州可称为”水乡”,江有钱塘江,河有运河,湖有西湖,可惜没有海。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运河。

清晨,太阳只露了半边脸,在雾的遮挡下若有若无,一束阳光从空气中挣脱出来,照的满天亮,运河在鸟鸣中醒来了。

晨风爱抚着河水,晨光轻轻摇着波浪,河水在金银色的光斑下一闪一闪,像金色银色的花飘在水面上,几只燕子“呼啦”掠过河面,尾间偶尔沾一下水面,就看到河水“咯咯…”地叫,露出了几个圆圆的酒窝,一圈又一圈。

中午,太阳光亮的让你睁不开眼,柳树把碧绿的头发浸泡在河水中,似乎阳光很热,洗个头就神清气爽。河水就像亮闪闪的丝带,给大地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

晚上,夕阳西下,河边的几丛芦苇像夜中的小旗,几束亮光,在昏黄灯光的船儿开过后留下,划过水面,一丝闲情逸致涌上心头。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这个长度似乎不可信,因为我家住在通州,在北京上班,不可能有82公里。另外,通惠河的定义是什么?起于哪里,止于哪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终点,入钱塘江。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大运河论文题目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原来的大运河就不能作为漕运的路线了。元初,漕运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河,再溯黄河而上(这时黄河是由河南转向东南,夺淮河入海),到达今河南封丘县中滦镇,弃舟登岸,改为陆运,走180里至淇门镇,再改水运,由御河(今卫河)航至直沽(今天津市),抵达大都。很显然,这条漕运路线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政府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南北流向的泗水航道。在1283年开凿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的济州河,从济州往南,就可以利用泗水通航了。1289年,又开凿了自安山至临清合卫河的会通河,这样,来自江淮的漕运船只,就可以由水路直达直沽了。1293年,元朝政府又完成了自通州至大都的通惠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告成,漕运直达大都已不成问题。这条运河惟一的问题是,从徐州至淮阴的一段仍以黄河为运道,颇有后患。明朝初年,会通河淤废。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以后,矛盾变得突出了。1411年,明朝政府修复会通河,初步恢复了南北漕运。但是,黄河下游常常决口,河道向北移动,会通河一再被冲毁,所以这条漕运路线并不完全可靠。明朝自嘉靖年间,下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其办法是推行'避黄改运'的治运方针。从山东鱼台县南阳镇以下,在运河之东开凿新道,以避开黄河的冲决。1566年、1605年先后开了南阳新河和泇河。到清初康熙年间,又开了中河。这样,从明至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避开了黄河,使京杭大运河全部成为人工开凿的河道。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山东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北水运畅通无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是中国水运史及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京杭大运河形成的漕运,使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发展。从北往南,通州、德州、临清、济宁、淮阴、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兴起或进一步繁荣,一些古代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到近代,运河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19世纪末,铁路、海运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渐渐失去它往昔的风采。无论是隋朝的大运河,还是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时间、长度而论,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运河都难望其项背。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公里,巴拿马运河为80多公里,苏伊士运河160公里。隋朝大运河开于7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完成于16世纪,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迟至19、 20世纪才通航。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1.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然要靠江淮地区供应。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可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广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于605年开通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从洛阳到江都长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渠,从洛口开渠到涿郡,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河,是从京口引长江水直达余杭,入钱塘江,长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大运河的开凿,不会仅仅只是通航,在沟通水系的同时,也结合水利改造和开发,兴利除弊,保护生态,没有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依托运河,形成了锦绣江南。 大运河在一千多年中,效益经久不衰,足以证明是成功的。 古人在水利工程上,主张天人合一,天水合一,不逆自然规律,值得今人学习。

论京杭大运河的经济影响2006浙江工业大学“聚焦京杭运河 保护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刘毅[摘要]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作为当时国内南北交通的主要命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文明的背后却是禁止外贸与闭关锁国。[关键字] 经济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公里)长二十多倍。大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京杭大运河,当我走进大学到达杭州时,就已经被大运河的魅力所征服。这岂止是一条河,这是文化带,是遗产长廊,是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的展示长廊:城有扬州、苏州、杭州……;物有陶瓷、丝绸、园林……;书有三国、西游、水浒、红楼……;至于运河沿线产生的名人,更不可尽数也。当时我的感想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走一趟运河足矣。那时我对大运河只有赞叹,缺乏思考。如今,我们小队一行人,满怀着激情,在楮华东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此次运河之旅。带着对古运河文化的憧憬,我们从杭州出发,走过了淮安、聊城、临清、通州。一路上深深的被大运河边的文化遗产所折服,其数量之多以及其意义之远大另人叹为观止。做为一名主修经济学类的大学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运河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规模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背后必定有着其独特的经济基础与渊源。我也是带着这些思考与疑问走完了此次运河之旅程,并颇有感悟。中国的地形地势是西高东低, 其诸多的天然大江大河基本都是由西流向东。 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水路运输曾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人们靠肩挑背扛牲口驮,运载能力极其低下,陆路运输费用至少是水陆运输的30倍以上,就现代而言,其水路、铁路和公路的运费仍大致比例为1:5:10。 人类社会利用天然河流发挥舟楫之利上千年的历史,水运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欧经济发达国家辐射范围广阔的大市场,就是由水路运输形成的。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古代中国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流域内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上千年来,东西纬度方向气候基本变化不大,使得上下游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大致相同,夏粮小麦,秋粮菽粟。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东西方向上农产品的一致性,使得上下游地区之间农产品输送不存在比较利益,利用水路运送农产品获取不到经济收益,不能有效地刺激商品贸易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从河流特性上,在中国夏秋两季河流洪水涨满,泥沙俱下,时常河水泛滥成灾;到冬春两季,则几乎是干涸断流,水位变幅大,河床宽浅,航运能力极其低下且难以建立码头,不利于发展水运。 然而, 我国南北纬度方向跨度大、气候变化大、农作物品种差异也较大。例如:北部旱地产麦粟,南部水田产水稻。另从货物总量上看,南粮北运,北盐南运,商品运输比较利益大。但是,由于南北方向上却没有天然河道供开辟水上运输,路陆运输的费用又极其高昂,这就极大地桎梏了古代中国南北方向上的商品物资流通与交换、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运河绵延2400多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规划思想之恢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据有关专家指导早在唐宋两代,由于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今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国内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称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国内贸易显著增长。据说,天津最初就是隋朝大运河连到天津后才逐步形成的,至今天津南北承接北运河和南运河,还有条路就叫运河路。以沧州为例大运河在沧州,如同长城一样蜿蜒曲折贯穿南北全境¬,把沧州一分东西,它像一片叶子的筋脉,串起了运河南北两岸城乡人们的生活。现在,沧州人还习惯把运河以西的沧州叫运西,沧州以东的地方叫运东。沧州的一个区,¬就叫运河区。沧州作家宋子平认为,大运河选择了沧州是沧州人的幸运,因为有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水系,就有走出去的条件,是它成就了沧州人闯天下的渴望。沧州人历来是有周游世界¬的传统的,吴桥的杂技艺人、泊头的铸造技师们就是这样走出沧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运河不只是历史,也不只是风景,它今天还在为人们提供着便利,至今还担任¬着引黄济津蓄水工程主河道任务。同样的,象沧州这样因运河而发展的城市并不少,但是在我们走完大运河的全程之后,与我刚开始对大运河的想法又有所不同了。 虽然大运河当时在我国境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更关注与中国东部沿海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运河中风帆往来、络绎不绝,遗憾的是我国东部的近海上,却没有出现南来北往的航船。大运河繁荣的代价是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我曾跳上一艘运沙船,船长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望着紧握船舵,目视前方的船长,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三次环球航行的库克船长,他给英国带来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库克曾经也是一艘运煤船的船长,但他航行在波逐浪涌的北海。我在想,库克当船长时,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上早已经有过无数的船长,为什么这些船长中没有产生出中国的“库克”?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是由“近邻”中国人而是由“远客”库克来发现?我想起梁启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面对一张中国地图,我发现这样一个相关问题:为什么从杭州到天津,整个中国北方的海岸线上,城市十分稀少,与京杭大运河沿线密集的城市带相比,中国东部的海岸城市寥如晨星,即使这几个晨星般的城市,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租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为什么? 也许有专家会用地理因素来解释,比如中国的海岸,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为泥沙海岸,以南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水深、沙少容易建港口,由港口又可以发展为城市。泥沙海岸则相反。但许多事例否定了这一点,比如上海、天津…… 我觉得这一切与大运河有关。从隋代以后中国的统治者利用大运河构筑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三角形核心区,历代的首都均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繁华的城市在三条边上。运输问题通过运河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因此沿着海岸的海上对买贸易运输被忽略了,或者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统治者看来,有大运河足矣。 因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推测:是大运河阻挡了中国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碍了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运河意识”而不是“海洋意识”。 从扬州返回时,我选择了沿着大运河东面的海岸线走,我走过荒芜的海岸,也走过像日照、连云港、荣成、威海、东营这样朝气蓬勃的新兴城市。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我认为这些城市(城市带或城市群)早就应该出现在那里,到20世纪,才出现在渤海和黄海边,已迟到了千余年。 由京杭大运河我想到了长城,这二者是中国大地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但它们绝不仅仅是工程,它们是中国国土的构架和格局,它们决定了中国国土的大小及形状。但按长城和大运河这种格局和思想,中国的国土形状充其量也就是个三角形,绝不会是今天这种昂首翘尾的雄鸡形状。靠农耕的汉民族是很难突破长城和大运河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是外在的力量帮助汉民族冲破这一束缚。打破长城束缚的是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是他们把长城外的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带入了中国的版图。突破大运河框架的束缚,走向东部沿海的这一步,则充满了屈辱和痛苦,因为这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通过开埠通商实现的。这一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损害中国人尊严的条约。但历史是神奇的,它把坏的变好、好的变坏,屈辱变成了繁荣,伤害变成了帮助。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的萌生和发展如是说。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运河带给我们的又一遗憾:我们失去了一条流向大海的河流。大运河从北向南截断了许多流向大海的河流,其中的典型是淮河。明代修建的运河大堤斩断了淮河,使本来流向大海的淮河潴留成了一个悬湖——洪泽湖。淮河成了一条没有了下游和三角洲的河流。 在淮阴郊外的旷野里,我见到了淮河流向大海时的旧河道,它空旷、寂寥,像一段遗失了的记忆。我顺着干涸的河道向远方凝望,想象着河床中水波荡漾、大江东去,河面上舳舻相接、风帆如墙,岸上市井相连、港口相望的景象……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贯通南北经济的纽带,对我国古代经济有利无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发展

隋唐大运河研究论文

隋朝大运河是利在千秋,弊在当代当时候隋炀帝雄心勃勃,想要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打通大运河,但是国力不允许引起了民变。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乐舞文化在当时成为盛极一时的主要社会娱乐形式,这种文化不仅在宫廷极度奢华繁复,而且在民间也是遍地开花,雅俗共赏,成就了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璀璨奇葩。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她的多样性,据《新唐书》卷二十二载,周、隋以来,“歌舞杂有四方之乐。至唐,东夷乐有高丽、百济;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稽;南蛮有扶南;天竺、南诏、骠国;西戎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凡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可见,正是四方之乐的大规模传入和她们与中原乐舞的融合才形成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的特色还表现在他的普遍性,虽然这些乐舞形式多来自于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但是,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极力推动和精心研究,她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艺术境界的。据史料记载,一代暴君隋炀帝虽然治国无方,但在乐舞文化上却是颇有造诣,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一代圣祖唐太宗也在融会各民族乐舞文化的基础上编创了宏大的唐代大型乐舞《秦王破阵曲》,而名曲《霓裳羽衣》也是唐代宫廷统治者编创的传世佳作,在唐代的宫廷舞台上,无论是唐明皇、武则天还是扬贵妃都是精通乐舞的高手,在当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乐舞文化已经成了必修课。在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下,隋唐五代的乐舞文化蓬勃的发展起来,这种乐舞文化萌生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的民间,又经过宫廷乐舞艺术家的提炼发展,重新传入民间,形成了博大的乐舞文化宝库。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对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隋唐五代时期,乐舞文化不仅作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韩国派遣的谴唐使都曾专门学习过中国的乐舞文化,并在本国传播发展。而乐舞文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为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文艺素材,使当时的绘画、雕刻艺术也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乐舞艺术被隋唐五代的各族艺术家以传神的笔触描绘勾勒在宣纸上、岩壁中、墓穴里,甚至轻薄柔软的绢纱上。可以说乐舞文化带动了整个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总而言之:“盛唐之音的美名,其强大的推动力,离不开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汇入和演绎。在多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和多元发展的唐代,乐舞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胡夷乐舞”的艺术营养的浇灌。可以说唐代乐舞的兴盛,是在一种互融互补、共生共荣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如果没有隋唐统治者的推崇与染指,没有从宫廷到民间众多乐舞艺人的继承与创新,没有“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竟纷泊”①的审美时尚,没有宏大的民族胸怀以及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态度,不但没有“盛唐之音”传天下的美名,恐怕“胡戎之伎”也不会走入中原百姓家,为人们带来新鲜的美感,推动社会艺术文化的新发展。

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军队投送能力,极大地加强了对东方和南方等经济富庶的地区和北方边境的控制;文化上,极大地便利了南北方向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漕运拉动了沿岸的经济,但是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压制海运,夸大海运的危险性,导致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北方粮价偏高、南北商业对流迟滞。非专业的只能想到这么一点,供参考。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军队投送能力,极大地加强了对东方和南方等经济富庶的地区和北方边境的控制;文化上,极大地便利了南北方向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漕运拉动了沿岸的经济,但是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压制海运,夸大海运的危险性,导致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北方粮价偏高、南北商业对流迟滞。非专业的只能想到这么一点,供参考。

浅谈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单位: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 序号:15 摘要: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古代世界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河道水深、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工 ,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隋朝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运河的开凿 ,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和南北经济的交流。本文就隋代开凿大运河这项工程,根据历史文献分析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的条件原因,以及运河在以后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彰显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 关键词:大运河;隋朝;运河开凿;历史意义;影响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sui dynasty grand canal digg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Zou Guangyong (631301120105). The author units: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road engineering serial Number: 15 Abstract: the sui dynasty grand canal is one of the greatest engineering in the world. The length of the grand canal in the ancient world is second to none, and the river water depth, width and navigation ability is also the biggest. Its completion, reflected 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 The sui dynasty grand canal to drink praise the world in one thousand. The digging of the canal, promoted the canal city's prosperity and the north-south economic exchanges on both sides. In this paper, the sui dynasty grand canal was dug the project,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alyzes the digg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cause of the sui dynasty grand canal and the canal i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reveals the grand canal as a miracle of nature in the ancient working people. Key words: the grand canal; The sui dynasty. Cana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mpact 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的需要,调集民力挖掘自今扬州向东北终入淮河的“邗沟”。邗沟全长170公里,沟通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是为大运河修建最早的一段。 一、隋朝大运河概况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四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江淮以南,已被历次中原打乱时南下移民开发成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隋政权为了控制和搜刮这一地区的财富,于大冶元年(公元605年),在隋炀帝的主持下,开凿通济渠。据《隋书》记载:“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同时这个也是对汉

京杭大运河研究小论文

写京杭大运河的作文600字 在大运河边 一条蜿蜒的小路,阵阵清幽扑鼻的花香,把我们引到了京杭大运河边。 我们站在大堤上,看着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禁齐声赞叹:“啊,真美,真了不起呀!”“呜——”随着轮船开过的身影,层层波浪,一浪推一浪,在夕阳下就像调皮的孩子,起哄似的跑上岸边来玩耍。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急忙脱下鞋袜,挽起袖子和裤腿,跑下河去,脚踩在河里,手伸进水里,凉丝丝的。“哇!你脸上挂水珠了……哈哈……”我们高兴地追逐着,嬉闹着。“咦,你看,稍远处那鱼儿在干吗呢?”我奇怪地问c『晓琴抢着说:“那不是鱼,是凸起的'石堆,浪冲过来,被它们堵住了,溅起水花,就像小鱼在嬉戏。”“它们又像一只只随波浪跳动的小鸟。”佳佳插嘴道。 远处,一团腾起的黑烟下,那一艘大轮船后面跟着一串长尾巴,它们一个接着一个,船里装满货物,把船身压得很低,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缓缓地前进着。每艘船船头还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呢!这红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引领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们的目光移到了对岸,岸边点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花丛中,那撑着的一把把半圆形的绿色“大伞”,排得整整齐齐,正迎着柔和的春风轻轻地摇摆着,真像大运河的卫士呀! 夕阳西下,两岸越来越安静了,只听见河上那南来北往的大轮船“呜——呜——”的汽笛声,它们还在紧张而繁忙地工作着,永不停息。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京杭大运河,田野里的白鹭带上我们的欢乐和祝福,也展翅高飞了……

论京杭大运河的经济影响2006浙江工业大学“聚焦京杭运河 保护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刘毅[摘要]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作为当时国内南北交通的主要命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文明的背后却是禁止外贸与闭关锁国。[关键字] 经济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公里)长二十多倍。大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京杭大运河,当我走进大学到达杭州时,就已经被大运河的魅力所征服。这岂止是一条河,这是文化带,是遗产长廊,是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的展示长廊:城有扬州、苏州、杭州……;物有陶瓷、丝绸、园林……;书有三国、西游、水浒、红楼……;至于运河沿线产生的名人,更不可尽数也。当时我的感想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走一趟运河足矣。那时我对大运河只有赞叹,缺乏思考。如今,我们小队一行人,满怀着激情,在楮华东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此次运河之旅。带着对古运河文化的憧憬,我们从杭州出发,走过了淮安、聊城、临清、通州。一路上深深的被大运河边的文化遗产所折服,其数量之多以及其意义之远大另人叹为观止。做为一名主修经济学类的大学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运河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规模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背后必定有着其独特的经济基础与渊源。我也是带着这些思考与疑问走完了此次运河之旅程,并颇有感悟。中国的地形地势是西高东低, 其诸多的天然大江大河基本都是由西流向东。 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水路运输曾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人们靠肩挑背扛牲口驮,运载能力极其低下,陆路运输费用至少是水陆运输的30倍以上,就现代而言,其水路、铁路和公路的运费仍大致比例为1:5:10。 人类社会利用天然河流发挥舟楫之利上千年的历史,水运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欧经济发达国家辐射范围广阔的大市场,就是由水路运输形成的。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古代中国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流域内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上千年来,东西纬度方向气候基本变化不大,使得上下游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大致相同,夏粮小麦,秋粮菽粟。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东西方向上农产品的一致性,使得上下游地区之间农产品输送不存在比较利益,利用水路运送农产品获取不到经济收益,不能有效地刺激商品贸易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从河流特性上,在中国夏秋两季河流洪水涨满,泥沙俱下,时常河水泛滥成灾;到冬春两季,则几乎是干涸断流,水位变幅大,河床宽浅,航运能力极其低下且难以建立码头,不利于发展水运。 然而, 我国南北纬度方向跨度大、气候变化大、农作物品种差异也较大。例如:北部旱地产麦粟,南部水田产水稻。另从货物总量上看,南粮北运,北盐南运,商品运输比较利益大。但是,由于南北方向上却没有天然河道供开辟水上运输,路陆运输的费用又极其高昂,这就极大地桎梏了古代中国南北方向上的商品物资流通与交换、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运河绵延2400多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规划思想之恢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据有关专家指导早在唐宋两代,由于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今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国内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称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国内贸易显著增长。据说,天津最初就是隋朝大运河连到天津后才逐步形成的,至今天津南北承接北运河和南运河,还有条路就叫运河路。以沧州为例大运河在沧州,如同长城一样蜿蜒曲折贯穿南北全境¬,把沧州一分东西,它像一片叶子的筋脉,串起了运河南北两岸城乡人们的生活。现在,沧州人还习惯把运河以西的沧州叫运西,沧州以东的地方叫运东。沧州的一个区,¬就叫运河区。沧州作家宋子平认为,大运河选择了沧州是沧州人的幸运,因为有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水系,就有走出去的条件,是它成就了沧州人闯天下的渴望。沧州人历来是有周游世界¬的传统的,吴桥的杂技艺人、泊头的铸造技师们就是这样走出沧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运河不只是历史,也不只是风景,它今天还在为人们提供着便利,至今还担任¬着引黄济津蓄水工程主河道任务。同样的,象沧州这样因运河而发展的城市并不少,但是在我们走完大运河的全程之后,与我刚开始对大运河的想法又有所不同了。 虽然大运河当时在我国境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更关注与中国东部沿海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运河中风帆往来、络绎不绝,遗憾的是我国东部的近海上,却没有出现南来北往的航船。大运河繁荣的代价是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我曾跳上一艘运沙船,船长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望着紧握船舵,目视前方的船长,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三次环球航行的库克船长,他给英国带来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库克曾经也是一艘运煤船的船长,但他航行在波逐浪涌的北海。我在想,库克当船长时,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上早已经有过无数的船长,为什么这些船长中没有产生出中国的“库克”?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是由“近邻”中国人而是由“远客”库克来发现?我想起梁启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面对一张中国地图,我发现这样一个相关问题:为什么从杭州到天津,整个中国北方的海岸线上,城市十分稀少,与京杭大运河沿线密集的城市带相比,中国东部的海岸城市寥如晨星,即使这几个晨星般的城市,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租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为什么? 也许有专家会用地理因素来解释,比如中国的海岸,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为泥沙海岸,以南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水深、沙少容易建港口,由港口又可以发展为城市。泥沙海岸则相反。但许多事例否定了这一点,比如上海、天津…… 我觉得这一切与大运河有关。从隋代以后中国的统治者利用大运河构筑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三角形核心区,历代的首都均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繁华的城市在三条边上。运输问题通过运河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因此沿着海岸的海上对买贸易运输被忽略了,或者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统治者看来,有大运河足矣。 因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推测:是大运河阻挡了中国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碍了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运河意识”而不是“海洋意识”。 从扬州返回时,我选择了沿着大运河东面的海岸线走,我走过荒芜的海岸,也走过像日照、连云港、荣成、威海、东营这样朝气蓬勃的新兴城市。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我认为这些城市(城市带或城市群)早就应该出现在那里,到20世纪,才出现在渤海和黄海边,已迟到了千余年。 由京杭大运河我想到了长城,这二者是中国大地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但它们绝不仅仅是工程,它们是中国国土的构架和格局,它们决定了中国国土的大小及形状。但按长城和大运河这种格局和思想,中国的国土形状充其量也就是个三角形,绝不会是今天这种昂首翘尾的雄鸡形状。靠农耕的汉民族是很难突破长城和大运河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是外在的力量帮助汉民族冲破这一束缚。打破长城束缚的是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是他们把长城外的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带入了中国的版图。突破大运河框架的束缚,走向东部沿海的这一步,则充满了屈辱和痛苦,因为这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通过开埠通商实现的。这一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损害中国人尊严的条约。但历史是神奇的,它把坏的变好、好的变坏,屈辱变成了繁荣,伤害变成了帮助。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的萌生和发展如是说。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运河带给我们的又一遗憾:我们失去了一条流向大海的河流。大运河从北向南截断了许多流向大海的河流,其中的典型是淮河。明代修建的运河大堤斩断了淮河,使本来流向大海的淮河潴留成了一个悬湖——洪泽湖。淮河成了一条没有了下游和三角洲的河流。 在淮阴郊外的旷野里,我见到了淮河流向大海时的旧河道,它空旷、寂寥,像一段遗失了的记忆。我顺着干涸的河道向远方凝望,想象着河床中水波荡漾、大江东去,河面上舳舻相接、风帆如墙,岸上市井相连、港口相望的景象……

高中咯?第一段 讲讲隋开凿大运河的背景 意义 第二段 再讲讲元朝的京杭大运河 意义啊啥的第三段 比较比较两者共同点和区别第四段 讲讲现在大运河的作用啊 历史意义啊 展望展望未来 可以说说我们的大河文明啊 联系实际么就说 保护大运河啊 环保啊好类 1000肯定有的呀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原来的大运河就不能作为漕运的路线了。元初,漕运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河,再溯黄河而上(这时黄河是由河南转向东南,夺淮河入海),到达今河南封丘县中滦镇,弃舟登岸,改为陆运,走180里至淇门镇,再改水运,由御河(今卫河)航至直沽(今天津市),抵达大都。很显然,这条漕运路线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政府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南北流向的泗水航道。在1283年开凿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的济州河,从济州往南,就可以利用泗水通航了。1289年,又开凿了自安山至临清合卫河的会通河,这样,来自江淮的漕运船只,就可以由水路直达直沽了。1293年,元朝政府又完成了自通州至大都的通惠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告成,漕运直达大都已不成问题。这条运河惟一的问题是,从徐州至淮阴的一段仍以黄河为运道,颇有后患。明朝初年,会通河淤废。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以后,矛盾变得突出了。1411年,明朝政府修复会通河,初步恢复了南北漕运。但是,黄河下游常常决口,河道向北移动,会通河一再被冲毁,所以这条漕运路线并不完全可靠。明朝自嘉靖年间,下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其办法是推行'避黄改运'的治运方针。从山东鱼台县南阳镇以下,在运河之东开凿新道,以避开黄河的冲决。1566年、1605年先后开了南阳新河和泇河。到清初康熙年间,又开了中河。这样,从明至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避开了黄河,使京杭大运河全部成为人工开凿的河道。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山东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北水运畅通无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是中国水运史及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京杭大运河形成的漕运,使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发展。从北往南,通州、德州、临清、济宁、淮阴、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兴起或进一步繁荣,一些古代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到近代,运河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19世纪末,铁路、海运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渐渐失去它往昔的风采。无论是隋朝的大运河,还是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时间、长度而论,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运河都难望其项背。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公里,巴拿马运河为80多公里,苏伊士运河160公里。隋朝大运河开于7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完成于16世纪,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迟至19、 20世纪才通航。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京杭大运河研究论文百度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原来的大运河就不能作为漕运的路线了。元初,漕运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河,再溯黄河而上(这时黄河是由河南转向东南,夺淮河入海),到达今河南封丘县中滦镇,弃舟登岸,改为陆运,走180里至淇门镇,再改水运,由御河(今卫河)航至直沽(今天津市),抵达大都。很显然,这条漕运路线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政府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南北流向的泗水航道。在1283年开凿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的济州河,从济州往南,就可以利用泗水通航了。1289年,又开凿了自安山至临清合卫河的会通河,这样,来自江淮的漕运船只,就可以由水路直达直沽了。1293年,元朝政府又完成了自通州至大都的通惠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告成,漕运直达大都已不成问题。这条运河惟一的问题是,从徐州至淮阴的一段仍以黄河为运道,颇有后患。明朝初年,会通河淤废。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以后,矛盾变得突出了。1411年,明朝政府修复会通河,初步恢复了南北漕运。但是,黄河下游常常决口,河道向北移动,会通河一再被冲毁,所以这条漕运路线并不完全可靠。明朝自嘉靖年间,下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其办法是推行'避黄改运'的治运方针。从山东鱼台县南阳镇以下,在运河之东开凿新道,以避开黄河的冲决。1566年、1605年先后开了南阳新河和泇河。到清初康熙年间,又开了中河。这样,从明至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避开了黄河,使京杭大运河全部成为人工开凿的河道。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山东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北水运畅通无阻。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是中国水运史及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京杭大运河形成的漕运,使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发展。从北往南,通州、德州、临清、济宁、淮阴、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兴起或进一步繁荣,一些古代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到近代,运河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19世纪末,铁路、海运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渐渐失去它往昔的风采。无论是隋朝的大运河,还是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时间、长度而论,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运河都难望其项背。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公里,巴拿马运河为80多公里,苏伊士运河160公里。隋朝大运河开于7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完成于16世纪,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迟至19、 20世纪才通航。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意义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除灵渠外,我国在世界内河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有一条著名的运河,就是世界上最长的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在现代陆路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在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之后,更显得十分必要了。当时,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区的经济却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怎样把这些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地区,这是摆在统治阶级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大量的物资要从江淮运到长安,甚至运到北方边疆的军事重镇,采取什么运输方式好呢?当时陆上运输只有骡马大车和肩扛人挑,运输速度缓慢,运输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只有利用水道运输,才能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当时开凿运河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炀帝杨广这个暴君穷奢极欲,爱好游玩,当成主要原因。

高中咯?第一段 讲讲隋开凿大运河的背景 意义 第二段 再讲讲元朝的京杭大运河 意义啊啥的第三段 比较比较两者共同点和区别第四段 讲讲现在大运河的作用啊 历史意义啊 展望展望未来 可以说说我们的大河文明啊 联系实际么就说 保护大运河啊 环保啊好类 1000肯定有的呀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也有避

  • 索引序列
  • 运河研究的论文题目
  • 大运河论文题目
  • 隋唐大运河研究论文
  • 京杭大运河研究小论文
  • 京杭大运河研究论文百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