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建筑材料论文期刊cbm

建筑材料论文期刊cbm

发布时间:

建筑材料论文期刊cbm

建议参考建筑材料相关的期刊 例如《建材世界》 我之前发表过一篇

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4.岩土力学5.土木工程学报6.城市规划7.工业建筑8.建筑结构9.城市规划学刊10.工程地质学报11.中国给水排水12.空间结构13.建筑材料学报14.给水排水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6.混凝土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18.世界地震工程19.建筑学报20.暖通空调21.中国园林22.建筑钢结构进展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7.规划师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国际城市规划31.建筑科学32.施工技术33.结构工程师核心没有哪个好发,都有难度的

是国家级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没更新好像

是省级的,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建材行业协会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与建筑材料期刊

山东建筑业、潍坊建筑等

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建筑科学的核心期刊有: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看来你是学建筑学的,从里面挑不难吧。书不好介绍,一般说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类专著还可以的,还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等等。可能用处最大的就是各种设计手册。

08版目录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建筑材料期刊论文

含金量高。sci是国际知名三大检索工具之首,sci论文是学术界最顶尖的学术论文了,在国内外的认可度都是超高的,因此含金量高。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

二、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经验证实,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实,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九五"期间以20-25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产值800-900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0。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1、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00年及2010年猜测(1)防水密封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83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全国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达到60。到201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2)保温隔热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40万吨,玻璃棉5万吨,膨胀珍珠岩30万吨,硅酸铝纤维4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60万吨,玻璃棉10万吨,膨胀珍珠岩40万吨,硅酸铝纤维8万吨。(3)矿棉吸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00-2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500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4)装饰石膏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00年需求量约8000万平方米左右。(5)建筑涂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00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预计到201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50-60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2500-3000万平方米。(7)塑料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8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2亿平方米。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8)塑料管道。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40万吨(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问题基本可解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9)壁纸、墙布。预计到2000年,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3亿平方米。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10)化纤地毯。预计到200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5000-8000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2、"十五"期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个五个计划期间(2001-2005年重点发展行业。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将由"九五"末期的28增长至35。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不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积极推广UPVC塑料管及其它新型塑料管。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0、穿线管90。外墙雨水管5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约需各种管材管件16万吨左右;室内上水管和供暖管分别有30和20采用柔性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50;村镇供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下水管道15使用塑料管,共需UPVC管道20万吨左右。新型防水材料重点发展SRS、APP、APO改性沥青油毡,工程应用量将达到防水材料市场的55以上,用量约7000万平方米,逐步淘汰纸胎油毡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工程应用量将达到20,用量约5000万平方米,防水涂料工程应用量达7,年用量约6万吨,特种机关报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将占防水材料应用量的80以上。新型保温材料产量将达到70-80万吨(不包括膨胀珍珠岩)。重点是加强各咱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使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量占当年应用量比例达到35。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高档发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产品,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化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奇、美观、实用、方便,使装饰装修材料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工程产值约4000亿元。四、对策与建议1、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重解决好款式新奇、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瞄准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重点围绕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总收入弃物作原料;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做到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利人体健康;加强多功能、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力争在下世纪30年代从总体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时代水平,在2015年部分有条件的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近期应加强中高档外墙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注重承重的复合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促进厨房卫生间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开发,另外还应加强功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优化产品结构。3、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快制定、落实新型建材纳入建筑应用于的规程和治理办法,切实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研究适合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编制、修订有关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产、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通用图集;颁布比较成熟的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设计、应用、推广产品目录,部分产品可考虑实行生产许可证等。力争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以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产基地和在型企业集团,按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和组建"大企业集团"的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有基础的城市和有实力的新型建材及制品生产企业集团和基地进行重点发展,使之形成生产规模大、配套能力台的大型新型建材及制品企业集团和生产基地。结合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抓好北京、上海、天津等一批城市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使之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合理的产品结构、有一定规模和配套能力的新材料基地,对全国其他大中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结 束 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对新的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研究最终达到节省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材料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项目的完成质量往往取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技术

1、建筑材料的分类与检验项目

房屋建筑材料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物内、外及隔墙所用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承担某建筑功能的非承重用的材料)。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并服从《省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

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 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对于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按―200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应按批检验其物理性能,例如断裂拉伸强度、胶断伸长率、不透水性和低温弯折。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只检验其原始合格证明而不按规定抽样试验,或虽抽样试验但检测项目不全,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2、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而且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经常会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的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例如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质量至少12kg。

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送检人员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经检测水泥强度值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后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试验结果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又如送检钢筋焊接试件时,有的是用工地的废钢筋头作为模拟试件或者取样方法不正确;再如钢筋气压焊焊件按标准应送检6根,3根做拉伸试验,3根做弯曲试验,而有的只送检3根试件,这样即使3根试件的拉伸试验结果全部合格,仍无法判定该批试件是否合格。

3、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要采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平行检测、跟踪检测、见证取样相结合的办法,检测和试验相结合,完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的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的方针。 现总结几种建筑材料的检测取样试验方法。

钢筋的检测

钢筋进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1)取样时,从任一钢筋端头,截取500mm2~1000mm的钢筋,再进行取样。2)冷拉钢筋:应进行分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20t的同等级、 同直径的冷拉钢筋为一个检验批。3)钢筋焊接。钢筋焊接在建筑施工中一般分为:闪光对焊、电阻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预埋件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钢筋气压焊。

(1)闪光对焊:其机械性能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拉伸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冷弯试件长度一般250mm(250mm~350mm)。

(2)电阻点焊:热轧钢筋点焊做抗剪试验,试件长度一般≥600mm;拔低碳钢丝焊点,除作抗剪试验外,还应对较小钢丝做拉伸试验,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

(3)电弧焊与电渣压力焊:在现场安装条件下都做拉伸试验,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

水泥、砂石的检测

砂石、水泥、外加剂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也是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以往建筑工程在对这些产品检验时,只是检验产品的强度和一些与强度有关的常规性技术指标。而如今对砂、石和水泥甚至包括回填上都要进行放射性的检测。

水泥进场验收: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砂石取样方法:在料堆水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砂子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石子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15份。砂石、水泥送检的同时,进行砼配合比、砂浆配比的检验工作,一般是与砂石、水泥检验报告同期出示。在第一次使用配合比搅拌砼或砌筑砂浆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标养试件(标养条件: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90%,试件间距为10mm~20mm)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同时,根据砂浆配比,对所搅拌的砌筑砂浆用砂的粒径、水泥用量、搅拌时间、砂浆和易性等进行检验试验。

砼工程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应及时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实验报告。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抗渗试验报告也应随时检查以保障施工质量。

检测时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如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试体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的养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00C±10C。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室温控制在23℃±2℃。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飞速,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作为构建建筑工程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施工之前,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中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安全。

>>>下页带来更多的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

建筑材料类的期刊有哪些

有《a+u》、《建筑实录》、《建筑创作》

1、日本的《a+u》,翻译版本《建筑与都市》,即《a+u》中文版。《建筑与都市》于2005年1月面世,由上海文筑国际出版发行至2009年底,总计20余期,从2010年起,《建筑与都市》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与发行。每期中文版根据中国国情,选择一期原版月刊,根据原版的日英双语内容进行翻译。并将逐步加入自组稿件的内容,以便更贴近中国市场的需求。

2、由宋纯智编著的《建筑实录》中详细地介绍了国内最新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建筑案例,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建筑的设计主要强调建筑与文化的联系,运用建筑实体诠释抽象的艺术感是设计师考虑的主要因素。例如非常建筑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十年大事记馆采用古典主义、粗野主义的建筑设计语言表现馆藏的“文革”文化;朱锫的民生(北京)现代美术馆运用几何盒子拼接的外观形态表现现代艺术的极简主义;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乌镇剧院则是运用“并蒂莲”的造型展现戏剧与乌镇的关联。所以,文化建筑在形态、材料、肌理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是否将文化融入其中,而且用最直观、形象的建筑语言让人们领略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也体现出民营化、私营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艺术家投资兴办专属的文化建筑,而且文化建筑也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但是文化建筑的利用率以及在文化方面的作用也非常值得思考。

3、《建筑创作》。《建筑创作》创刊于1989年,是一本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称BIAD)主管、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361期刊网指定的建筑专业期刊。创刊以来,《建筑创作》依托于BIAD强大的专业实力和品牌信誉,由半年刊、季刊发展为月刊,走上了快捷的建筑学术及建筑文化传播之路。杂志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中国水利学会等南京虎踞关34号(210024)2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100835)3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三里河路9号(100835)4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路9号(150080)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武汉市武昌小洪山(430071)6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市政工程华光设计院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300074)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哈尔滨建筑大学哈尔滨市西大直街144号(150006)8给水排水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学会北京西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9化学建材全国建材情报信息网化学建材专业组、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2000327)10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北京西郊百万庄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100037)11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100835)12岩土力学中科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武汉市武昌小洪山(430071)13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北京西直门外松庄大街19号(100044)14工程力学中国力学学会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00084)15计算力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计算力学学报》编辑部(116032)16建筑机械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北京安宝内方家胡同21号(100007)17工业建筑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100088)18世界建筑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馆北楼208室(100084)19新型建筑材料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研究院杭州市体育场路119号(310003)20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江苏苏州三香路162号(215004)21建筑技术北京建工集团北京阜外南礼土路19号(100045)22施工技术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北京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23暖通空调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北京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24城市规划汇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四平路1239号(200092)25工程勘察建设部综合勘探研究设计院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100037)26新建筑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华中理工大学(430068)

国家级 《门窗》 专业TU建筑类期刊

建筑类杂志大全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论文3000字篇3 浅谈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探究及应用 本文分析了多孔介质的传热质理论,同时,结合建筑围护结构来分析了多孔介质材料的传质系数,从而得知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与建筑材料本身以及建筑围护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为进一步改善多孔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围护结构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为建筑材料研发领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分析 根据建筑市场来看,绝大部分的材料均属于多孔介质,它是一种固体与流体组成的复合介质。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其有个明确的定义,根据相关研究学者J?Bear对其进行的简单定义得知:多孔介质是指部分空间至少有一种非固态的物质,固体部分被称为固相基质,固体以外的物质以外的空间被称为空隙空间。同时,多孔介质中至少有一个空隙空间是相连通的。另外,在1990年S?P?W?Wong对建筑材料进行了分类,即非多孔介质材料、等吸湿多孔介质材料以及毛细多孔介质材料等。根据多孔介质传输现象可以得知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孔介质传输涉及到较多的科学理论,因此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第二,多孔介质材料应用于不同的地方,则侧重点就不一样,例如:当多孔介质材料应用于石油开发中,则需要侧重其液相流动的规律;第三,多孔介质具有非均匀的特点,这也是构成其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在此则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其中的规律性。 二、关于建筑围护结构多孔介质材料的传质系数分析 多孔介质材料的各种传递系数在传热传质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题,相关研究学者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传质系数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种:水蒸气扩散系数、液态水扩散系数以及传导系数。 (一)水蒸气扩散系数研究分析 水蒸气扩散系数是指在一定的蒸汽压差下,某一时间内通过一定面积扩散的水蒸气量。同时,根据材料的不同,水蒸气的扩散系数是不尽相同的,通过研究发现,水蒸气在材料中的扩散系数与其在空气中的系数呈以下关系:,其中为水蒸气的扩散阻力系数,其与当地大气压力以及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实践计算得出,水蒸气扩散系数具有以下几种成果:第一,水蒸气扩散系数在湿传过程中为一定值;第二,水蒸气扩散系数在不同材料中会产生不同的值;第三,水蒸气扩散系数与材料物理有着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二)液态水扩散系数研究分析 随着水蒸气的含湿量的增加,在多孔材料中,将会出现水蒸气以及液态水两种介质传递形式。针对液态水在整个湿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方程来描述,例如:Künzel认为湿扩散系数由吸湿水分阶段与毛细水分阶段结合而成的;而Roels针对水蒸气湿传递给出了两种扩散系数的计算办法,一种是综合指数法,另一种为叠加函数法,这种系数可以得出水汽曲线。 综上所述,以上均是由国外研究学者针对扩散系数而提供的研究情况,我国国内针对水分在混凝土中的扩散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土壤与岩层水流为例,张靖在分析岩石扩散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扩散系数的温度校正公式,从而建立了一套研究岩石扩散系统的 方法 ;另外,刘志勇等人针对多孔介质材料的气体传输基础上而提出一种混凝土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一种可以通过提高压力梯度来测量混凝土的透气性试验方法等等。而相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其扩散系数的研究较少,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者提出一些研究成果,例如:苏向辉针对多孔结构内热湿迁移的问题,提出了将质扩散系数与热质扩散系数作为温度以及含湿量,来观察液态水扩散系数的线性变化。 (三)传导系数研究分析 当驱动力为毛细压力时,传湿量的系数等于液态水传导系数。我国国内不少研究学者就是利用液态水传导系数来计算土壤方面的传导系数。在普通建筑材料中,国外相关研究学者提出以下几点模型,即简化模型、网络模型、管束模型等。简化模型是不考虑多孔结构以及弯曲因子的,而网络模型是利用网格来模拟实际孔隙结构,并且还通过了电阻网络模型的验证。 三、多孔建筑材料质扩散系数研究分析 (一)关于建筑材料多孔孔隙结构分析 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多孔孔隙影响着其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强度、定都、弹性等,因此,需要研究以及了解孔隙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从而有效的解决多孔材料耦合计算的问题。材料内部的热湿物理性能与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多孔材料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使得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模型的建立有着较大的难度,但是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收获,例如:在研究多孔材料结构表征中,探析出了图像分析技术等相关设备。孔隙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即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其中各向异性材料给热湿传递性能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着重结合多孔孔隙结构的各向同性建筑材料来分析热湿传递性能。 (二)关于质扩散系数的推导分析 为了阐述湿分在多孔孔隙结构各向同性建筑材料中的传递过程,则需要将材料的孔隙体积进行进一步细分。当热力学平衡时,多孔材料的湿度会随着附近空气的湿度而升高,一旦到了一定湿度程度时则会凝结液态水。这时候液态水会居于孔隙中,随着湿度进一步增高,则形成以液态水的形式来传递湿度,在此过程中及公共三个含湿量过程,即干燥含湿量、过渡含湿量、有效含湿量。由于水蒸气以及液态水的传输机理不一样,有串联模式与并联模式,因此,多孔介质中湿热传递情况也不尽相同。 结语: 本文分析了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同时,结合多孔建筑材料质扩散系数理论来分析了热湿物理性能,多孔孔隙结构的建筑材料产生热湿物理性能与建筑的整体能耗以及室内热湿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改善对孔结构建筑材料的热湿物理性能对实现低碳、低能耗的建筑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建筑材料论文3000字篇4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材料》是技工院校建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长久以来,《建筑材料》以其凌乱的系统、繁杂的内容困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面对新时期课程体系的挑战,如何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应是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内容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差 《建筑材料》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建筑材料,如石灰、石膏、木材、混凝土、吸声材料、建筑砂浆、水泥、轻体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建筑钢材、石灰、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建筑胶体、管道材料等,内容繁杂,品种繁多。虽然各类材料自成体系、但各体系内缺乏逻辑关系,系统性较差,学生学起来易枯燥乏味,上课时提不起兴趣、提不起精神,更别谈能学到多少东西了。 内容枯燥,逻辑性差,实践性强 本课程 经验 性内容多,概念术语多,纯文字叙述多,逻辑推理内容少。看似好学,实则不然,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课,掌握起来还是比较较难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 教学方法 不对路, 学习方法 无要领,教师们教起来就会比较累,学生们学起来就会比较吃力,掌握不了多少实用知识。 课程学时少,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完 一般来讲,技工院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通常会被安排到建筑工地一线实习,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实际时间减少,为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很多教师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单追求“快”忽略了“好”,最终导致学生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教起来紧张无奈。 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创新 目前,《建筑材料》相关教材中,传统材料如石灰、水泥、普通砼、钢材、木材等讲得过多、过细,占用了较多的课时。但很多新材料教材中多数并未提及,例如建筑工程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的高性能砼、各种新型玻璃、双钢筋、新型防水材料、新型管材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传统教学方法在不少技工院校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虽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学科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些效果,但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只采用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方法,根本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层面上,对各类材料的应用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材料的应用知之甚少,进入工地后,并不能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更谈不上综合应用所学的材料知识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了。 2 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 根据技工院《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自身特点和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材料是一个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行业,新材料层出不穷,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教材内容远远滞后于实际。由于各地师资条件不同,在不能实现实物讲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应用等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将原料结构、内部构造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加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以动静皆宜、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把知识点直观、生动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以形象、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边看、边听、边做、边想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大量引入案例法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技工院校学生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建筑材料课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常用建筑材料,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工程案例,从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使知识在案例中呈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加他们的直观认识。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的、必须的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建筑材料学科中有大量的建材需要学生去认识,通过建材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强烈的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渴望。教师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观察、思考、质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目前,多数技工院校都覆盖了高速的互联网络,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增加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各种专业的建材网站、科研院所网站、甚至建材市场动态。这些他山之石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市场零距离接触是非常有好处的。 选择内容浅显实用而又不失新颖的教材 选对一个教材的作用非常之大,作为专业教师应该把好学生的教材关。选择教材要把握好“三关”一要把握“浅”字,二要把握“用”字,三要把握“新”字。浅显是指应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解决一个“浅”字,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用”字就是实用之意,实用是指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新”字即新颖,新颖是指教学内容符合并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一个“新”字。近些年来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等新的信息都要在教学内容里反映出来。 3 结语 在《建筑材料》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技工院校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研究,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技工院校《建筑材料》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广受社会欢迎的建筑人才。 猜你喜欢: 1. 建筑材料论文优秀范文 2. 建筑材料类论文优秀范文 3.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 4. 有关建筑材料论文2000字 5. 建筑材料论文5000字 6. 建筑材料论文范例

建筑工程是由建筑材料组成的,因而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均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篇1 试探建筑材料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论文对建筑质量控制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建筑全生命的质量控制过程中,材料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里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合理应用它们的途径,对我们的工程实践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材料控制;新材料 0引言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如此庞大的建设计划尤其要注意质量的控制,这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质量如材料质量的关系很大。如果材料质量有问题,即使再好的工艺与施工方法,也不可能建造出好的建筑产品。 1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是从质量的定义出发,对构成质量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都必须重视,而不仅仅把质量看成单纯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质量控制建立在“三全”的基础上。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实际为PDCA循环法。事实上就是认识一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全面质量控制中,虽然要保证质量控制的全方位和全阶段,但是它的核心是不变的,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①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制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检验建筑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每道工序必须有质量检查和质量记录,重视对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的技术核查,做到不留任何隐患。 ②工地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专职质检员,分部工程负责人组成的质保体系。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实施,班组,技术工长,质量检查员三级检查制度。认真抓好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及工程奖罚规定”落实责任制。 ③加强原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工作。材料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工程使用材料,必须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或化验单,同有符合资质的化验室化验检查合格才能使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技术员负责认真做好技术交底,让工人熟悉施工部位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可见从全面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并且把它融入到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中呢?下面对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2建筑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加强检测检测是对材料的重要把关口。 必须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开具详细的检测报告,绝不能为了图省事或者图便宜就与供货商轻易签订合同。这里尤其是要注意防止一些劣质的材料,通过吃回扣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世纪工程中来。通常来说,我们在工程建设中非常注意钢筋、水泥等一些主要建材的检测与监控,整个流程非常的严格,另一方面除了这些砂子、石子等天然材料通过目测就能辨别好坏,现场控制也比较容易做到。有些时候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材料,或者陌生的材料,甚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目前也做不了检测的,那么宁可采用宁缺毋滥的措施,除了找有资质有能力的检测单位以外,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要应用经验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质量的要求。 必须加强现场的监控与建设方的沟通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控制材料质量,一方面加强现场的检查、监督,但更重要的是施工承包方的选择。 虽然通过严格的检测,我们可以买到所谓质量合格的产品,但是需要看到即使这样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施工承包方如果主观没有偷换材料的意愿,那当然也就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在当前一切以钱为参照物的社会心理下,也必须加强现场的监控。对于建设方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让施工方给出一个材料供应或者厂家或品牌,我们通过实地调查沟通后给予使用许可,若是在开始或者具体的应用中,对该厂家或品牌的质量有怀疑,一定要求施工方另选。这里为了方便起见,可以由建设单位给出一定的备选品牌、厂家、供应商,进而我们在这个范围里进行选择。在施工现场,特别要发挥建设监理的作用,一定要抓紧对实际应用的材料的核实,确保不会发生误用的现象。 加强对新材料的学习,慎重使用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材料在各个行业里得到了迅速的应用。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不应该对新材料采取排斥的态度,实际上新材料往往由于其所蕴含的科技含量能够给我们的工程带来很多的好处。但应用不代表盲目的选择。对于新材料的应用,一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试验考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它的性能才能再大量推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使用一种新材料,或引进一种新材料,要对自己的规定或引进行为负责,在规定或引进前对这种新材料进行仔细考察,了解它的性能,掌握它的作法构造,基本放心方可引进或准入。 为了加强对它们的了解,一定要组织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对于隐患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慎重使用。例如在建筑中,防水材料的也是一个发展迅速,有着多样性的领域,这使得建设单位和在建筑防水工程材料选择上,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防水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认真鉴别品种、规格、类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的复试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 加强对建筑材料三证的勘查为了控制以上材料构件的质量,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是一个重要措施。 除了要做检测外,我们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勘查其是否拥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这些证明必须在正式应用前经过充分的调查,而且要得到经监理工程师的核查确认。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在选购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核查,以防复印件伪造。对于招标或采购技术要求、产品样品等资料,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工程师在详细了解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工地材料进行实际的核查验收,并且对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产地、数量、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生不合格的现象,一律不得接收。 参考文献: [1]毛鹤琴等.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三峡建设.2000,(7). [3]张良成.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篇2 浅谈建筑材料的管理及材料的检验 【摘 要】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的坚固、适用和美观;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结构形式和施工速度。 【关键词】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检测 1.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的基本方式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体,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进入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规则,建筑市场和建筑材料市场管理机制以法律、法规来约束,平等竞争、自由交易。 集中型 一般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把供应权集中在企业,企业统一对厂家、经销商、外商代理、承包商等集中计划、采购、供应、管理。 直线型 一般是对包工包料、项目承包责任制或项目股份制单位,根基工程需用情况,直接供应到施工现场。对计划、采购、供应、管理、信息传递和反馈处理,现场直接解决。 分散型 分散性是指任务比较分散或跨地域施工工程,可因地制宜或“集中领导,分散管理”,扩大基层供应管理权限或对大宗材料由企业集中计划供应,将部分供应管理权放给基层,抓大放小,总体上调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 材料管理的职责范围 材料管理的职责 ①遵守国家物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上级和企业内部关于料具供应管理的规章制度。 ②参与现场施工平面布置规划,了解和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技术措施和用料要求,作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即合理规划好现场仓库,堆放的场地和运输道路。严格贯彻执行现场施工平面布置管理制度。 ③参与调查附近材料资源、运输情况,进行“三比一算”(即比质、比价、比运输、算成本)择优选用最佳货源供应与大宗材料主备点。 按工程合同规定,及时与建设单位和上级供应部门商定供应分工,衔接落实各种料具加工的供应渠道。 ④根据两算(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材料分析,按照施工顺序和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编制月、旬材料供应进场计划,掌握施工用料动态,及时反映工程需料信息,力争料具分期、分批、有节奏的进场,切实保证工程需要。 ⑤严格把好进场材料验收关,坚持法定计量,做好检尺、量方、点数、过称和规格质量的检测,逐日逐批填写验收检测原始记录,发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坚决拒收。对符合工程严格防止“三差”损失。主要材料和构件进场,均应检查材质证明或出厂合格证。 ⑥按照料具性能和物资技术保管规程的要求,对各种料具实行科学管理,做好仓库和料场的防火、防雨、防洪、防潮、防盗等工作。指挥进场料具一次就位,合理堆码,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为班组领料,盘点核算创造条件。 ⑦根据施工预算材料分析,实行定额管理,定额供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有罚,建立周转使用材料的维护保养制度。对造成的材料损失浪费现象,须及时记录,查明原因和责任,按规定给予处理。对重大的浪费问题要报告领导或上级,追究其经济责任。 ⑧贯彻节约措施,实施节约指标。做好耗料核算和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工作;配合财会人员正确核算单位工程和经营维修,临时设施等项目的实际耗用材料成本。 ⑨负责对班组料具员的业务指导。帮助班组搞好节约用料与耗料核算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的作用,促进现场文明施工。 材料管理的内容 ①材料计划管理。②材料进场验收。③材料的储存和保管。 ④材料领发。⑤材料使用监督。 ⑥材料回收。⑦周转材料的现场管理。 材料采购供应 材料采购的原则 建筑企业材料部门在竞争择优、优中择廉、保证质量、保障生产、降低成本的目标下,完成材料采购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 材料采购供应,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经济合同法、财经制度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②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采购供应计划的依据是施工生产需用。按照生产进度安排采购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以有利生产、便于施工、综合平衡、提高效益的原则,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积压,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③坚持“三比一算”的原则。 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是采购环节加强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条件下,选用价格低、距离近的采购对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①材料名称(牌号、商标)、品种、规格、型号、等级。 ②材料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 ③材料数量和计量单位。 ④材料包装标准和包装物品的供应和使用办法。 ⑤材料的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包括专用线、码头)。 ⑥接(提)货单位和接(提)货人。 ⑦交(提)货期限。 ⑧验收方法。 ⑨材料单价、总价及其它费用。 ⑩结算方式,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结算单位。 {11}违约责任。 {12}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的其他事项。 材料供应的方式 按照供应单位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甲方供应方式、乙方供应方式和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三种。 ①甲方供应方式。 甲方是对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项目业主的代称。 甲方供应方式就是建设项目开发部门和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作法是甲方负责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资源组织,按照建筑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 ②乙方供应方式。 乙方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代名词。乙方供应方式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由本企业负责材料采购供应的方式。乙方供应方式的具体供应部门可以是乙方企业材料部门、分公司料具部或项目经理部分别或联合组织采购供应。乙方供应方式可以按照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组织进料,可以在所建项目之间进行材料的集中加工,综合配套供应,可以合理调配劳动力和材料资源,从而保证项目建设速度。 ③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建设项目业主,根据分工确定的各自材料采购供应范围,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由于是甲乙双方联合完成一个项目的材料供应,因此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就材料供应中具体问题作明确分工,并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参考文献】 [1]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 [2]黄家骏.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第二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4]建筑材料检验.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5]张健.建筑材料与检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 [6]刘祥顺.建筑材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1. 浅谈建筑工程材料专业毕业论文 2. 有关建筑工程材料专业论文 3. 建筑工程材料专业论文 4.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参考 5. 关于建筑材料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建筑材料论文期刊cbm
  • 建筑与建筑材料期刊
  • 建筑材料期刊论文
  • 建筑材料类的期刊有哪些
  • 建筑毕业论文建筑材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