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会做会计毕业论文

会做会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会做会计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品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恐慌。

本论文将以双汇集团为例基于其会计信息的披露中现存的各项问题,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视角;双汇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感

我国正处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起步阶段,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以及“毒生姜”等的频频曝光,使人们谈食色变,要想重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稳定社会不安就必须加快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步伐并将其列入长期发展战略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做到企业慈善、法律、道德与经济责任的全面推进。

尽管在08年国资委就提出鼓励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企业还是以自愿的形式公布会计信息,因而企业诚信欠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同时也并未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因此要想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必须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为出发点,进而提高企业诚信并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一、以双汇集团为例分析其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1)双汇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双汇集团在社会责任感上主要对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方面进行披露,本文选其10年的报表数据进行展示说明,如表1所示:

(2)双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中存在的不足

1、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双汇集团作为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因其规范严格的生产及检验线而领先于该行业,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双汇集团为降低成本,缩减检验程序而致使含瘦肉精的猪肉流入企业生产线,这一事件的曝光不仅严重地自毁招牌,而且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我国并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进行明确规定,因而企业领导及会计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并且在信息披露中可能会出现注重对社会贡献的披露,而忽视或故意隐瞒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审计环节

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公布的,所以在没有第三方审计核查的情况下,其公布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就会存在异议。

双汇集团从2009—201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就是在没有第三方审计的情况下进行公布的,因此其公信力不高,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实际的效用价值。

3、外部监管不足

在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要想得到有效的加强,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自身努力强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部的监管,以规范企业运作。

然而就目前形式来看,环保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消费者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具有事后性,只有当问题曝光出来后才会对其进行调查整治,所以还是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其次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明显不如国外,这样也会导致企业领导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不法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二、会计视角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从而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正常运作;其次社会需构建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打造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

(2)会计信息披露需经第三方审计

我国企业目前公布会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是经由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查后通过,由第三方审计签证的环节尚未得到实施,导致由于审计机制的不完善而造成其公信力不高。

因此需强化审计环节,可由独立的会计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对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尤其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严格审计并针对具体问题发表审计意见,从而提高社会信任度。

(3)加强外部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检查,并加强对企业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的管理,并将检查结果实时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以方便其对有用信息进行登记,并及时改正运营中的不足。

同时广大消费者应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和管理部门,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监督。

三、结语

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今天,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诚信为本,有利于重新建立起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人们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沪深股市相继建立以来,财务舞弊现象随着股市的发展越来越多。

这些公司财务信息的失真失实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和谐社会、诚信社会的构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会计的公信力、培育会计诚信并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会计诚信缺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希望可以对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诚信 财务舞弊 诚信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造假、会计舞弊现象变得十分突出,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从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厦、蓝田股份,到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都是由于财务欺诈现象被曝光而陷入了经营困境。会计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一、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现状

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目前我国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两个证券所成立至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一直不曾断过。财务舞弊案件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者小集团谋取私利,不仅使银行遭受不良贷款损失,也使广大投资者遭受投资损失,严重威胁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具体表现概括为:

1、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没有按财务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反映、监督,盲目听从单位领导指挥。

2、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使用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

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不求上进,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主观随意性较强,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盲目听从上级命令,没有起到会计所要求的反映和监督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也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规定。

二、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1、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来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之中,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长期工作下去,除了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各项工资、奖金、福利等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现实下,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对经理负责,按企业的旨意进行会计核算。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而且随着经济业务量的增加,会计舞弊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会计舞弊手段也更加隐蔽,若不能建立有效完善的内控制度,防范舞弊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很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利益的诱惑而作出一系列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会计人员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故意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或迫于公司管理层压力而故意虚增成本,减少利润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

4、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大,导致会计失信行为频繁发生

现有法律法规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处罚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行为,这就使信用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若发生舞弊行为,往往被处以行政处分或罚款,极少数人被处以刑事处罚。而被处以的罚款金额与真正的大股东所谋取的非法利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无法起到打击和警示的作用。

三、改善企业会计诚信的措施

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诚信缺失行为也要多种手段并用,才能达到目的。

1、加强单位内部审计,防范会计舞弊行为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补充机制,对于防范会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的监督机构,应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营结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发现、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进而及时、客观地识别企业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是否运行正常,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通过向单位高层反馈,帮助决策层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弱点,向企业管理人员提出建议,以此来协助遏制舞弊。

2、提高会计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必然会造成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了解不对称。而处于信息占有不利地位的外部使用者,就极有可能被误导,尤其是投资者甚至会产生对资本市场的不信任,影响投资的积极性。所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成了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会计准则作为防范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发生和防止市场经济衰落的一种法规制度安排,对满足投资人获得投资所需要的会计信息、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应对会计准则加以完善。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教育

市场经济要求以诚信为宗旨构建职业道德秩序,使职业道德能够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能有利于理性、自律的利益主体的求利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应该而且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理念,建立一个保证企业能够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使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加强自身诚信观念的培育、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认识到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为。

4、通过立法,加大惩治力度

我国的执法工作不仅经常受到旧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地方势力和行政权力的干扰,检查不够、处罚不够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未能充分暴露。在中国股市,只要缴了罚款,舞弊行为就可以一笔勾销。相对于较小的处罚力度,企业的巨额利润就显得更具有吸引力。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若是发现会计造假,额度较大的,可以强制让其破产清算。这样,那些妄想铤而走险的企业多少也会收敛其行为。

5、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建立社会教育体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行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工作中,会计学会可以开展一些有利于培育会计行业诚信的活动,表彰先进分子,组织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考核检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评分,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职业道德的好风气,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此外,应在社会上大力宣扬诚信,将诚信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广泛教育,让社会每个成员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真正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

摘要: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培养和训练,对理论知识的深究要求较低,因此高职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宜于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原因,并对用大型顶岗实习作业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的目标。

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是论文质量较差。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构思和语言表达上都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大致有两类情形:一类是论文无可挑剔,且理论高深。论文初稿上交后,令指导教师尴尬不已,因为文章近乎完美,基本找不到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显然,这类论文是整段甚至通篇直接引用过来的。另一类是论文层次混乱、主次颠倒、语句不通。这类论文往往令指导教师烦恼无尽,因为文章大多是拼凑、粘贴或嫁接形成的,其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后,花大力气提出修改意见,其结果是:学生往往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马上重新换题,另起炉灶拿出一篇新论文,而这样的论文或是完美无缺,或是条理混乱不堪。

二是写作流于形式。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毕业论文研究写作过程中得以拓宽、深化和升华。在掌握学科专业科研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经教师指导,独立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及系统表述,以达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阶段,高职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在许多高职院校已渐成过场,丧失了通过论文写作获得科学研究基本训练这一教学目的。在多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写论文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无论论文做得如何,学校和老师都不会因论文写作以及答辩差而给不及格、毕不了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敷衍了事的态度,使其根本不遵循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不能踏实、认真地展开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严格按照写作流程推进,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后随意上交一篇。一些高职院校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也只能是一再降低毕业论文的相关标准。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发生改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隶属于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基本上走本科教育之路,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等与本科类同,三年教育培养的结果是:学生既非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又非技术型、职业型人才,高不成、低不就,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模式陷入尴尬境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要确立一个不同于本科、具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术性和职业性上的不同侧重,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宽口径、厚功底的“通才”;高职教育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应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厚功底的“通才”毕业后,其可能去大学、研究所等从事学术性、研究型工作,这一层次的毕业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即本科教育的毕业环节必须包括毕业论文,以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该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定向为“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则直接进入各自的职业岗位,比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更适合去中小型及以上企业,其可以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岗位的实务工作。可见,高职会计毕业论文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都需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下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研究,毕竟,高职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异决定两者在今后的培养模式上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第二,知识能力结构的塑造发生改变。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着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显著区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理论基础的广博和专业理论的系统精深。专业设置体现学科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本科教育的知识能力体系呈现出纵向框架式,强调课程的整合、学科的完整和综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迁移。比较侧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集中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实践体系的统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为娴熟的技艺和技能。高职教育的知识能力结构呈现出横向职业岗位模块式,它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比较侧重“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集中于改造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

高职院校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促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塑造。培养的会计毕业生应能很快适应基层会计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较短,并有较高的会计操作技能。经过3—5年的实践和学习,即可由助理会计师成长为会计师、单位会计主管、单位审计骨干、注册会计师等。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紧紧围绕“应用”这一主旨,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一般保持在50%左右。为了切实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强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师生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做、学、教”实现一体化。三年修业结束后,高职学生虽然不像本科生那样具有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的理论研究与开发能力也相对欠缺,难以实现在某一领域对学术观点、学术流派以及学科知识做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高职学生将理论知识予以转换,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岗位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娴熟性快速提升,缩短了与具体岗位执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更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说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已今非昔比,不可等同视之。

三、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毕业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应充分体现职业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鉴于目前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存在着普遍、客观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及早推出毕业论文的改革创新模式,即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的更新形式,以其作为全面、综合衡量高职教学质量,检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尺度。因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更符合高职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其实施过程及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再者,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都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有了切身体会,能将其所见、所闻、所学、所做融会于整个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中,以真实体现其各方面能力形成、具备和运用的成效。

第一,毕业设计贴切、客观、实际,彰显个性化特色。毕业设计是毕业顶岗实习的延续,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围绕这一目的,应在学生各自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将学生按所在实习区域划分为若干小组,由各小组从实习单位(不限定具体行业和企业类型)任意选取一期期初核算资料,并获取该单位当期经济业务(并非照搬照抄原单位当期全部业务量,经济业务的类型和数量可做适当增减调整)有关原始凭证的影印资料,由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完成整个账务处理程序。操作中,小组成员必须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分别可按出纳、存货、成本、固定资产、往来账款、制单、总账等承担各自岗位工作,协同完成全过程任务。除手工核算外,各小组必须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可按小组内会计手工账岗位来安排电算化岗位,既达到手工与电算化同步操作的目的,又能解决学生对电算化岗位认识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教师评判各小组手工账与电算账的一致性。各小组成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必须本着团队协作的精神,努力与实习单位的会计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完成信息资料收集后,小组内部还需精诚团结、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合作共事。来源于不同企业资料所完成的差异化的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真实水平,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寻找其职业能力的差距,还是就业前的一次综合、实地的大练兵。企业真实的核算场景和核算资料是完成毕业设计的有效契机,它是学生顶岗实习历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强等特点。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全面考查学生会计核算基本功的扎实度,财务软件操作的娴熟度,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做出职业判断的准确度,职业道德素质拥有的可信度,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整合度,未来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延伸度,等等。

第二,毕业调研强调因人而异,倡导量力而行。毕业调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经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对自己所在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资金运营等都比较熟识,一段时间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丰富了阅历,引发了思考。实践中,学生会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情景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其深入思考的兴趣,这为专题调研的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其次,实地调研的实施具有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企业的实际问题在其专业知识、能力范围内进行探索研究,选题完全讲求因人而异、量入为出。再者,毕业调研的对象具有针对性。学生所确定的调研专题都是一定环境下针对某一特定企业的相关问题。最后,毕业调研的内容具有系统性。每项专题调研都经过了解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等相关步骤。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项操作技能,展开系统的分析、论证和阐释。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差异,专题调研项目的设定必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且覆盖面广;具有专业性、层次性且难易相当。它可以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筹资方式、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及评价、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产生与处理、企业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纳税申报与税收筹划、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经营规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等。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能力及其所处客观环境做出选择。调研报告按要求完成提交后,必须经过调研评价体系的最后评定,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地分析其调研成果,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首先需要学生与指导教师就有关调研问题做深入细致的沟通,然后由学生对调研报告首先做出自我评价;其次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是指导教师对其整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评定。通过系统的专题调研,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高职教育正在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方向发展。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尽快探索出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有效之路,尤其是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合格人才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确保满足社会需求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就越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互联网行业抛出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系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互联网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

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政府监管无论在宏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运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政府的机会成本等。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政府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对象,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建立内控体系

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政府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

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

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

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

由于网络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互联网金融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信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数据化处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将自己的经营信息、风险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多种信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数据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互联网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着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互联网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互联网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互联网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互联网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我也是会计专业的,你可以写纳税方面的,这是老师比较重视的话题 题目:依法纳税的认识 目录:1、企业所得税概述 2、计税依据概述 3、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4、税率概述 5、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6、税收筹划概述 7、合理避税的方法 8、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 内容摘要: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会计手工做账毕业论文

「关键词」CAIS HAIS联系差异比较意义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H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HAIS),也可以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Comput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IS)。CAIS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简称MIS),是采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贮、传输并输出大量有用信息的系统。用CAIS取代HAIS,不仅是会计工作手段的提高,而且是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现代化。本文拟就两者的联系和差异作一比较,并阐述比较的现实意义。一、CAIS与HAIS的联系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帐原理。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二、CAIS与HAIS的差异比较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HAIS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帐,登录余额等;CAIS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帐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帐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2、平行登帐上存在差异。在HAIS登帐时,总帐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帐凭证进行登录,明细帐由另一名会计也根据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进行平行登录,月末校验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录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平行登帐可以检查错误。但是在CAIS中,总帐与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记帐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是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的,所以在CAIS中总帐金额恒等于明细帐金额。因此,平行登帐的校验功能在CAIS中已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3、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HAIS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帐户分设为总帐和明细帐,明细帐大多仅设到三级帐户,此外,再开设辅助帐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CAIS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4、帐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HAIS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帐务处理程序有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日记帐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CAIS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帐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5、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有所差异。在HAIS,通常仅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目的是为了序时记录货币资金的发生情况,做到与货币资金日清月结、钱帐两清。凭证信息是分散的,不便于查询,明细帐仅是为了方便查询凭证而设置的,根据凭证信息按科目重新登录在明细帐上,耗时且易错。而在CAIS中,虽然任何科目都可有日记崐帐和明细帐,但所有日记帐和明细帐上的数据均来源于记帐凭证,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这一高效能的工具,在帐务软件中对记帐凭证提供了多种查询条件,如日期、凭证号、科目代码、摘要、单位名称、单据号、录入员、审核员、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收入数量、余额等等,查询的方法可分为确定查询、自由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四种,可查询到企业的所有业务信息,由此看来,明细帐在CAIS中意义已不再重要,可以取消,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明细帐可以一年输出一次,仅是为了存档的需要。6、帐簿格式存在差异。在HAIS中,帐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总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帐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帐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帐帐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帐和科目汇总式总帐,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帐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7、簿记规则上存有差异。HAIS中帐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而在CAIS中,可以不存在纸质帐簿,一切数据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机器内部,登帐只是一个沿用的旧名词,而且文件也并不一定按日记帐、总帐、明细帐分别设置,有些系统甚至只设置一个凭证文件,根本就不崐存在机内日记帐、总帐和明细帐,各种财务信息可直接从凭证文件中崐导出,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根本就不存在,代之以的是负号更正法。实际上只要凭证输入正确,机器处理是准确无误的,即使由于凭证数据有错或变更,导致机内帐的结果有错,也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只能通过记帐凭证去更正。8、会计报表的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在HAIS中,报表的编制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报表编制人应了解各种报表的结构,报表中各个数据的来源渠道,若数据来自帐上的,还应弄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通过何种运算关系取得;若数据来自本报表或外报表中某项目的,应懂得其各种运算关系;同时还应明确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及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而在CAIS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数据的取数公式定义、报表的审核公式定义、报表的打印参数设置等工作,则作为报表子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在正式编制报表前可预先设置好,尔后在月末编制报表时,操作员只需在键盘上轻按报表子系统提供的报表生成命令键,系统即自动根据数据的取数公式取得数据,在短则几秒,长则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生成报表,并且能自动较验报表数据的各种内在关系,此外,还能使不同帐套、或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同名报表即时合并。9、在能否使会计发展为管理型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在HAIS中,由于手工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使会计人员耗时耗力,穷于应付手工的记帐、算帐、结帐、报帐,使企业会计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对会计向管理型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实行CAIS后,在手工会计中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使企业会计向崐管理型发展,目前,我国已出现面向市场、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以及普遍化管理的新管理时代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体系UFERP.电算化会计可以发展为以会计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形成会计分析预测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使会计的职能得以转变和发展。10、人员、组织体系、内部控制方式、运算工具和信息存贮介质上存在差异。HAIS中,人员均为会计专业人员;组织体系按会计事务的需要,分为不同的专业组,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和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运算工具主要采用算盘和计算器;信息存贮介质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占用空间大,查询烦琐。而CAIS中,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织体系按系统的需要可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系统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专业组;内部控制扩大到对人员、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程序等各个方面,而且其要求将更为严密;运算工具采用计算机;信息存贮介质采用磁性介质材料(一般用磁盘),占用空间小,查询检索方便。三、CAIS与HAIS比较的现实意义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CAIS与HAIS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我们在建立CAIS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注重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当评价一个CAIS的优劣,可根据系统处理的最终结果,即帐簿数据和会计报表数据的是否精确无误、过程控制是否有效来判断。当财务软件本身的程序及控制正常可靠的情况下,数据输出结果的正确与否则直接与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有关,为此,在系统初始设置时,应根据本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正确设置会计科目的级数和位长,建立标准的会计科目代码体系;认真整理和录入最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慎重设置操作员的姓名、用户代码和口令,根据会计工作的分工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合理开放每位操作员的权限;正确设置企业的凭证类型、记帐方法、核销方法、外汇汇率的记帐方法、自动转帐分录、非法对应科目和各种外部设备类型等参数。2、科目代码设置应力求精确和完整。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科目代码是CAIS中最重要的一种代码,处于核心地位,系统内部涉及会计科目的处理几乎都以科目代码为依据,系统的运行都是根据科目代码而进行的,为此,合理设置科目及代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计算机处理的高速度和准确性,我们可以将会计科目划分到足够精细,特别应根据报表数据取数的需要,应将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得恰如其份,以获得更加详细的会计核算资料。但应避免将科目代码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得过多过长,这既不利于记忆和使用,又浪费存储空间,应根据整个科目体系来确定。例如,如果只是个别科目需要划分的级数较多,可不防采用别的方法来解决,而不因为照顾个别科目而将整个科目体系的级数增加,但是,如果同级科目的明细较多,则又不防通过适当增加级数来解决。系统运行后,科目的修改或删除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此,应该在初始化时周密考虑,把科目代码设置完整,一般不要在年度中间进行修改。3、要正确地修改凭证带来的差错。在CAIS中,因为经审核过的记帐凭证是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各种辅助帐和报表数据的数据源,如果发现帐簿或报表数据有差错,则可判断必定是记帐凭证存在错误。修改错误凭证可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凭证未审核时发现有误,则可由凭证编制员直接修改;二是凭证已审核后发现有误,则应先由审核崐员取消审核标记,由编制员修改后,再经审核员进行审核;三是登帐后发现凭证有误,则再不能修改该凭证,应由编制员先编制一张红字凭证冲销错误凭证,再编制一张正确的凭证,将红字凭证和正确的凭证经由审核员审核后,进行登帐,即可达到更正错误凭证和帐簿数据崐的目的。4、正确进行报表系统的初始设置。报表子系统的初始设置是CAIS中最复杂的工作。在商品化的CAIS中,目前大都采用通用报表程序,即系统提供一种接口,由用户自己定义报表的名称、表线的类型、空表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等,这样,当报表格式或数据来源改变时,只需修改原先的定义,而不必修改系统内部的程序,从而适应了各种崐不同用户的要求。初始设置时,要求设置人员充分理解报表的编制原理及公式表达式的设置规则,特别应推敲每一项数据的取数公式,因为在众多公式中某一个符号的差错都将导致报表数据的错误。如发现报表数据有误,应首先查出导致报表最终结果错误的出错数据项,并检查其数据取数公式是否有误,如有误,则予以改正,如无误,则可判断是帐簿或凭证数据有误,根据该项错误的数据项公式可推断帐簿或凭证的错误之处,比照上述更改错误凭证的方法给予改正,而后重新生成报表。5、注重CAIS的维护与安全。基于CAIS的特点,应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且维护工作应伴随整个运行阶段的始终,直至系统过时或报废。维护的内容有硬件设备、财务软件、数据文件和各种编码维护,以上几种维护工作,除了硬件维护外,都有可能涉及到软件的维护,可见软件维护是系统维护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软件维护可分崐为:为修正运行中发现程序错误的正确性维护、当软件的外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的适应性维护以及因系统扩充功能或改善性能而对软件进行修改的完善性维护三种类型。同时,应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通过建立会计组织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和操作员口令的定期修改与保密、数据的定期备份与保存、增强程序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等措施来实现。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提要: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飞速地更新换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软件;数据(库);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了不同方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这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算化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合法、可靠,企业需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1、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2、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时展的趋势。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的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二)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改善电算化运行。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的重要性并不因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三)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管理型的会计软件除了具有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外,还应大力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高、中、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或辅助实现财务会计和中的主要功能,而且可以使它们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开发出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有关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如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数量指标,又要有质量指标,还要有各种综合指标。有了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指标体系,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有据可依,企业的管理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仍不完善,也没有被所有的企业、部门所接受,所以我们仍要继续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仍要以《会计法》、《独立准则》为基本准则,在对各业务循环进行审计时,以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表达与披露五个认定为依据,在手工会计与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使会计电算化更趋于成熟完善与普及,真正使其服务于企业并行之有效,真正使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2002.

[2]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财会出版社,2003.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会计领域也不断的融入了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向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逐渐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安全性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对此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会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在凭借着自身高效、准确等优势技术特征,被大众认可被广泛企业应用,但是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还存在一系列急需要完善的问题,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继而为其会计电算化的成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由指定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会计软件的编制、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完成会计业务操作,主要操作工作包括填制凭证、记账,以及会计信息预测、决策等工作内容。我国会计领域,融入会计电算化最初从1970年开始,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继而发展到了如今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目前电子计算机贯穿于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并且会计软件也实现了通用化。实际上看似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的普及了,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的远不如中心城市优化,受到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象。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安全性方面

(1)兼容性差。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问题也的暴露出来,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问题,当前大部分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是对此方面的不理解,常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开发、软件购买等,而不注重软件的安全问题,最终导致信息系统的不稳定。且大部分设计公司,都只注重会计软件开发模式、特点的突出,而导致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2)数据保密性差。财务数据是企业保护的重点对象,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软件设计、开发公司,只注重软件中理财等功能的开发,忽略数据保护安全程度的加深,自身的安全漏洞,给病毒、骇客等行为制造了机会,且一旦被攻击侵入,直接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且无法恢复,给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小的影响。

(3)软件集成化、通用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一套软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了实行单位的核算特点,导致大部分的企业仍采取手工做账的方式。同时系统舒适化工作量大、系统体积外观大、软件使用复杂、数据接口要求较多等常见的问题,导致信息共享性差,会计信息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

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障,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并不注重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落实,最终导致问题重重。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规定不明确。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都是能够随时上机操作的,一般不需要密码,即使设置密码也是非常简单便于记忆和操作的;加上企业安全意识较差,都不会设置操作记录,也没有及时的登记、储存打印材料,出现问题后都是互相推脱,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责任追究。

(2)数据文件方面。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备份输出的数据文件,认为备份就不需要进行保护了,导致文件资料丢失,造成数据文件恢复性不强的现象。

(3)内部审计不到位。大部分的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审计人员自身对于电算化系统并不是全面的了解,对此就对于内部审计、控制工作认识不全面,最终导致内审工作不到位,继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人员方面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加上已有的员工基础知识、操作理论等只适用于以往的做账方式,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应用要求,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等,对此还需要加强完善。

三、改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1、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就需要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其在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安全操作、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此可以适当的调整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注重重财务、计算机方面知识实践结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会计工作人才。其次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保证计算机操作、日常维护的质量、效率。

2、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

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录入的同时,加强输入数据后的校验,以及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控制,从而更好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也要加强权限设置,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度。避免计算机被攻击侵入,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及时的安装、更新防护软件,像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等,继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确保原始数据信息操作的安全性、正确性,其次对上机、操作流程进行制定规则,最后制定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和控制,继而确保系统职责的相容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发现虽然其处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但是自身的安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以及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继而推动我国会计水平的提升。

摘要 :

在电算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针当前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就这些问题对于具体的工作当中。本文就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旨在通过有益的探讨,为企业审计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和助力。

关键词 :

电算化;审计监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一线人员素质过差:提高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

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工作流程转型升级的当下,专业性的会计人才的缺乏。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把控内部风险,最重要是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会计电算化视野之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熟练操作和准确理解。很大程度上,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和理念的执行,对于企业整个电算化背景和视野之下的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与否具有十分重要乃至于决定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要考虑提升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相关问题,从内部而言应该选拔一些,年龄较轻,跟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去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外部来说应该有目的的去以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技能的员工,不断更新内部人员的血液,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克服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电算化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经营方法都植入电算化元素,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企业的运营经营效率的一种企业运营战略。

二、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做好相关规划预案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做好相关的规划预案。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风险和危及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做好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防控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办公电子化和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关科研任务、内部和外部的资金往来十分频繁的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化的方式来对高效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节约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为此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准备,从客观方面来说要对客观条件进行改善,各科室、特别是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相关科室要配备足够先进的电脑,和正版的软件,从理念上来看,在企业内部运营的制度的设定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客观现实需求。这里防范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防范风险对于加强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会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在会计账本上做手脚,为了一己私利,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会计电算化深度发展的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有效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版权问题引发争议:重视选择正版软件

第三个问题是电算化软件的版权问题给当前企业内部风控提供了新的不可预知性,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选择正版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做好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当前应该更加重视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并更加重视人员的培训。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面的确出现了注入信息泄露和会计信息提供错误最终导致管理者决策错误,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相关管理体制有漏洞,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就造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审计等等相关环节上出现相当的障碍。由于大陆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不够完善,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时有发生,盗版软件尽管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盗版软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非正版的会计软件当中可能会有植入的木马病毒,这给企业的信息泄露乃至正常运行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企业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机构,请运营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效率的高低,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企业本身教育之道,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当中所折射的态度和对于版权方面的意识,最终会以某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如果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算的进程当中,不去选择使用正版软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版权意识造成负面的影响,从长远上来看,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个的法制化进程而且将产生非常巨大的阻碍作用。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出,顺利的解决内部控制和审计当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鹏.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8(23):12-13.

[2]姜大卫.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45-46.

[3]孔祥祯.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2-13.

【摘要】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存在着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问题。应对策略: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企业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及ERP,企业使用财会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会计电算化能够将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效用归纳

(1)使会计工作转向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会计工作变得简单,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使会计人员拥有更多精力从事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仅进行算账、报账,而且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

(2)提高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包括会计核算手段、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创新,而且还能实现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及会计监督的方法的变革。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工作方式,促进了企业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3)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工作,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及会计凭证的复核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月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

(4)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通过会计电算化,企业具有了较高的会计工作质量,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企业会计电算化使输入的数据更准确,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我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弱点。各软件公司开发的的会计软件集成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不能增加新的功能。这就导致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降低。同时,我国的财务软件不具备多种语言、多种货币处理功能。

(2)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在享受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共享功能时,仅仅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并且这种会计数据安全保密性弱。

(3)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因此,这些企业仅仅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达不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些企业会计职能弱化,会计信息不及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决策。

这些企业仅仅重视了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功能,而没有发挥起财务管理的功能。

(4)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一些企业不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其会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能,无法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难以招聘到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采取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企业应用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对会计人员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会计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培养为具备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3)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软件公司应促使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转变为管理型方向,企业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的模块。

(4)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应对软件进行统一规范,形成规模化的产品市场,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软件。使这些会计软件能够满足跨国企业经营的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通用性,增强国际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研制与使用的交流,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得到顺利发展。企业应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正云.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

[2]徐一千,李玉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3]吕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9)

[4]吴金涛.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09(10)[5]刘泉.浅谈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的分支,在 企业管理 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财务会计发展趋势研究 》

一、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特征是:国家治理法制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产业转型升级化,市场竞争品牌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企业内控系统化,会计管理精细化,财务数据真实化,创新驱动主流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变革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才能适应经济市场政府调控的需要,才能适应改革创新创造的需要。财政部1992年11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993年7月1日实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又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开启了新中国财务会计变革的新浪潮,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准则直接接轨,直到实质性趋同。财务会计的记账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方法 采用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财政部于1995年12月15日又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与市场经济协同的会计模式,财务会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经济活动实行全方位、全责任、全过程的核算与监督。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导引下,在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过程中,从2006年12月开始,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具体准则41项多。

1999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一时期,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全面规范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随着会计电算化向各行各业的迈进,大部分账务核算由计算机来完成,极大地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分析、调节、监督、控制、决策、预测的管理水平。

二、财务会计前沿态势

现代社会是网络化、知识化、科学化、数字化、创新化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步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会计电算化核算替代了会计手工核算,实现了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一次革新,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会计信息化提升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二次革新,使会计工作由规范化提升到精细化。会计网络信息化延伸了会计信息化,它将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三次革新,也是会计发展的新态势。会计网络信息化是会计、网络、信息三位一体的融合,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变革创新。由此必将引发对会计方法体系的重新整合,对会计 教育 与会计实务操作的变革,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必将引起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的一系列深度变化。

三、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会计从学科上划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本质上区分,分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会计核算向电子化发展。会计核算由计算机核算系统依照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处理完成。从原始凭证确认输入、记账凭证审核填制、会计账簿平行登记、费用分配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结账对账、精确编制会计报表都由系统来执行。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集中性、自动性,全程清除了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手工会计核算将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与外部往来的结算(如各种发票、税票、结算单据等)均以电子货币进行。会计信息载体的改变,社会共享程度的提高,使传统职权分割的控制将消失。

(二)会计信息向开放化发展。会计信息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披露。基于全球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并且与外界系统相联结。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可根据授权直接调阅会计资料、获取数据信息,使会计信息的空间扩大、数据开放,由微观数据扩展到宏观数据运作,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同时,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三)会计人员向高智能发展。会计工作重要的是核算资金运动,分析经济数据,管理资金运营,控制经济活动, 报告 会计信息。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运行系统与经济运行主体相融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高智能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深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法规知识,熟悉 网络技术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业务核算流程。对会计数据有精准的计算能力,对繁杂业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对会计信息有超强的梳理分析能力,做到信息分析有深度,资金控制有适度,预测决策有高度。

(四)会计服务向真诚化发展。会计服务单位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封锁线,是投资者维护权益的合法途径。真诚守信是会计行业的生存法则,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机构,完善经营管理,加强真诚建设,提升服务意识,营造公正氛围,驱动信息公开。

(五)会计确认向无形化扩张。企业资本核算向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扩展,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化,会计报告内容表外承载过多向表内回流,开创出新的财务报告模式。

(六)会计教育向实用化发展。将会计教学放到会计实务实习基地,设置完整的供产销工艺流程,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创建系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外部环境,理论传授与实务操作适时对接,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对接现场会计业务。

(七)会计管理向多元化发展。会计网络信息系统本身固有核算、归纳、分析、控制、管理职能,在 财务管理 人员的参与下极大地提升了决策和预测功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再度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稳步推进,加快了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移,由常规化向创新化的转移。会计管理多元化,一是获取会计信息多元化。在互联网基础上,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数据、图像、语音信息;二是梳理会计信息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计算、分类、汇总、分析、决策和预测;三是披露会计信息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能够全面覆盖信息需求者的个性需要。总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能量信息超载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时代,必然要求会计技术适应科技发展和企业形态的发展需求。财务会计的革新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将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快速实现电子商务化、功能多样化、权利扁平化和管理信息化,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应对企业未来面对的复杂形势,紧跟国际潮流,将我国的财务会计发展推向最前沿。

作者:杨勇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勇.略论财务会计的前沿态势[J].河南社会科学,.

[2]黄小晏.论网络时代会计系统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

[3]刘宇,王燕.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

《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系研究 》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它是仅仅局限在对资本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太注重企业实际经济管理,大多数忽略了这些因素的协调和管理决策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新会计制度逐渐完善,会计实体识别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是金融资本为主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管理是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远远超出了物质的管理的范围,应结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沟通和循环显示产权流动的经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本模式;传统会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从服务对象,影响行为,时间跨度,会计主体,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精度等信息的特点都存在着不同的,但它们之间有着不能被忽略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象一般都是相同的,即企业管理活动,和收发消息,两者之间的分工不同,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所不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强调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管理活动及其信息等空间的一部分,强调特殊的经济活动和其信息的选择和财务会计强调过去和使经济活动及其信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空间着重于整个企业活动和消息;另一方面,大量的原始数据是大致相同的,经常直接引用材料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研究和一个帐户报表等。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管理学理论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本质上说,管理会计还是一种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它是科学会计的一种领略的边沿。归纳会计成长的产品,源于财务会计其余有关联的部分的有机实质与成长,同时也会计是的一种首要的特质,是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比方,在管理会计用货币计量的多种综合测量仪器的发展。单一货币计量使会计的刚性、片面、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管理会计、及其材料数量和数量的要求,作为会计信息被列为会计信息的职工人数和劳动成本更为全面和直观。

1.不同的会计科目。管理会计主要负责本单位内的企业领导作为主体。更强调人力集中管理的行为,也为企业,财务会计往往只有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管理会计责任主体才会更形象。

2.基本功能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部分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效劳服务;不接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限制和管束,使用的各种方法多样,工序少,从企业经管的方面来接收消息,负责主要的制定工作目标,节制活动的主要责任。重视过程的管理服务,结果影响内部各个职员的心态和行动的所有方面,按照企业的业务目标和努力工作,面向企业的功能,主要进行推理、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功能,推行履行企业之间的各个职责,属于“新型的会计”。金融和会计工作部分的关键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方式和过程都是一定的,使用一致的财务会计系统和原理,主要为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政府主管部门,履行反映、报告功能的业务结果和财务状况,属于“新类型的会计报告”。

3.信息的特点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信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而大多数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过去时态。这些过去时态的管理会计是不一致的格式,不是恒定的报告日期和不向公众开放的内部报告信息的媒介,而对于公共信息的提供者财务会计来说,媒介是在恒定的格式和报告财务报表的日期。管理会计在公司内部经管部门供给定量消息,同时也频繁利用非价格单位,企业职工在车间等单位的价格能成为管理会计的目标,企业物流部门它们则是价格单位,但也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此外,据一些单位的需要,供应的定性和固定,有一个选择,不坚持准确计算程度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外国企业利益集团为度量单位提供资金,并使信息系统,满足全面、持续、全面、真实、准确,法律原则和要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可行性

虽然有一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无论从实用的角度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的结合将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的新趋势。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监督和检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操作的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和汇总,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其他,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会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在识别的过程中,测量、报告和分析,管理会计的监管和控制功能总是扮演自己的角色,所以他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传统财务会计的重要功能外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会计模式是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更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性能。这都是沿着两个服务之间的权益相关的鸽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克制,这正是因为两者的结合,这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持续发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结果两人为了实现企业的价格上涨。如果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信息在改革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要求应该全面考虑,并逐步扩大信息字段;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凭证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虽然规范基础上,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有所差别和变化,但由于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一致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区分,并遵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组合边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一致性,在真正的工作综合运用将越来越多,两者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竞争在市场上继续加强,加强企业成长和面临的考验单位领导愿景,审时度势,管理效益,将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反映在会计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合同管理系统,在过去的时代里,单位的合同管理系统从有到无,逐步提高并慢慢完善。合同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手段来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理论上来说,属于管理会计的功能区域。但是因为没有单独设置职位的管理会计,但是它的具体工作是来实现财务会计及其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依赖于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订、付款和恢复销售佣金的计算,通过合同管理,可以实时响应的状态实施合同,支付逾期的跟踪和管理等减少退出流通的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能分开了,主要在以下方面:

1.两个都具备控制和评价的功能。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会计、金融会计监督,它的本质是实践和企业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成本审计、检查,主要是企业审计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目标,成本预算是一致的,如果在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异,找出问题,并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和管理会计的控制依赖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企业资源成本控制和企业员工。在这一点上,它本质上是一样的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2.二者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计划在未来提供可行的助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从不同的方面,但最重要的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信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备案书和报告的准备。虽然两个分支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但他们的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不能脱离这些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他们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样的。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财务会计供给的历史性资金、成本、利润等有关指标,是按照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策略进行分析的;而管理会计所确定的计划,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指标。他们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更应该共同实行才能实现合理的监管和管理。

4.两者在方法上互相借鉴。管理会计的方法主要是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核;财务会计的方法主要是核算、分析和考查。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核算、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财务会计则利用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简化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分析和考查,提供会计资料信息。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同的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同特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前提,无论是企业内部经营者,还是企业外界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对所需的信息都要求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主要表现

1.会计的目的。财务会计是财务状况的财务信息,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报表中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情况及其为其准备。财务会计是当代公司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性工作,经过一系列会计程序,供给策略有管用的消息,并热情参加经管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在一个合理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合理成长。

2.会计的关键。财务会计价值反映在过去,简单的供应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价值的积极使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相关信息,预测、决策、考核、控制、评估。

3.会计凭证。财务会计必须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受管理者的需要的相关理论,有效控制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

4.会计对象。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的信息包括财务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整体性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管理会计主要的内部责任中心为会计对象,每日生产业绩和成果进行制约和评价的结果,但也认真考虑整个企业全面发展的科学性的战略和计划之间的密切协调和整体平衡。

5.会计程序。财务会计程序是相对一定的,凭证帐户报表的格式制定都是有一定的规格制度,会计管理会计过程不是常数,选择的自由性,一般情况下牵扯到填写证书和复式记账的等等问题,报告没有一定的格式标准,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划定的管理法规的需要而制定的。

6.会计策略。财务会计在一定时间之内,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相同的会计决策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计算简单的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用各种会计决策,提出不同的选项,核计算大多数应用程序操作的研究学习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来确定最优方案。

7.会计要求。财务会计是非常准确的会计,管理会计则不需要那么的准确,一般情况下只要求近似值,同时也是要强调及时性。

8.编制时期。财务会计需要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的准备;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不需要而制定的会计报表。

六、财务会计区别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财务会计一定要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合法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其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这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这是由一个特定的对象和财务会计的目从而定夺的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识别、测量和反应经济关系的资本流动,应该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进行,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亏损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均衡。

2.财务会计实施严格的证据制度。因为每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和人民的实际利益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严格的凭证制度的实施,以确保经济业务流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防止所有损害企业财产,以确保企业财产的没有损失并且良好的完成。

3.财务会计实施会计方法的设置。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参与经济的纠纷,这是自然的高度重视金融和会计工作质量,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易于检查和监督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要求和塑造会计模型。

4.会计决策是相对固定的,缺乏灵活性。会计决策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的结果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影响那些负责会计决策的人可能会影响某些利益,或改变会计政策,寻求利益相关者,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会计准则都具有相关性规定,财务会计选择策略,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有需要改变会计政策变化,一般需要在会计报表发表声明。

七、结语

通过上面的得知。财务会计重视核算职能,管理会计重视管理和决策等职能。财务会计重要的是为外部长处相关供给主体执行和实现经济责任的讯息的办事,所以说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委托人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升全面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的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总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无论是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52-54.

[2]徐玉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会计研究,2002,08:50-53.

[3]张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24-25.

有关财务会计发展趋势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财务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6. 浅谈财务会计相关毕业论文

会计手中的帐实训报告是怎么出来的他们的实习报告是用手写出来的

会计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就越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互联网行业抛出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系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互联网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

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政府监管无论在宏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运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政府的机会成本等。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政府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对象,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建立内控体系

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政府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

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

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

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

由于网络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互联网金融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信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数据化处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将自己的经营信息、风险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多种信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数据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互联网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着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互联网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互联网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互联网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互联网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基于会计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品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恐慌。

本论文将以双汇集团为例基于其会计信息的披露中现存的各项问题,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视角;双汇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感

我国正处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起步阶段,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以及“毒生姜”等的频频曝光,使人们谈食色变,要想重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稳定社会不安就必须加快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步伐并将其列入长期发展战略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约束,做到企业慈善、法律、道德与经济责任的全面推进。

尽管在08年国资委就提出鼓励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企业还是以自愿的形式公布会计信息,因而企业诚信欠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同时也并未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因此要想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必须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为出发点,进而提高企业诚信并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一、以双汇集团为例分析其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

(1)双汇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双汇集团在社会责任感上主要对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方面进行披露,本文选其10年的报表数据进行展示说明,如表1所示:

(2)双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中存在的不足

1、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双汇集团作为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因其规范严格的生产及检验线而领先于该行业,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双汇集团为降低成本,缩减检验程序而致使含瘦肉精的猪肉流入企业生产线,这一事件的曝光不仅严重地自毁招牌,而且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我国并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进行明确规定,因而企业领导及会计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并且在信息披露中可能会出现注重对社会贡献的披露,而忽视或故意隐瞒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审计环节

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公布的,所以在没有第三方审计核查的情况下,其公布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就会存在异议。

双汇集团从2009—2013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就是在没有第三方审计的情况下进行公布的,因此其公信力不高,会计报告也就缺乏实际的效用价值。

3、外部监管不足

在会计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要想得到有效的加强,仅仅通过企业内部的自身努力强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外部的监管,以规范企业运作。

然而就目前形式来看,环保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消费者都没有很好地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具有事后性,只有当问题曝光出来后才会对其进行调查整治,所以还是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其次我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明显不如国外,这样也会导致企业领导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不法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二、会计视角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1)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从而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正常运作;其次社会需构建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打造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

(2)会计信息披露需经第三方审计

我国企业目前公布会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是经由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查后通过,由第三方审计签证的环节尚未得到实施,导致由于审计机制的不完善而造成其公信力不高。

因此需强化审计环节,可由独立的会计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对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尤其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严格审计并针对具体问题发表审计意见,从而提高社会信任度。

(3)加强外部监管

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生产线进行检查,并加强对企业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的管理,并将检查结果实时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以方便其对有用信息进行登记,并及时改正运营中的不足。

同时广大消费者应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和管理部门,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监督。

三、结语

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的今天,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诚信为本,有利于重新建立起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人们对财务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沪深股市相继建立以来,财务舞弊现象随着股市的发展越来越多。

这些公司财务信息的失真失实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阻碍了和谐社会、诚信社会的构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会计的公信力、培育会计诚信并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会计诚信缺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希望可以对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诚信 财务舞弊 诚信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造假、会计舞弊现象变得十分突出,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缺失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从国内的琼民源、银广厦、蓝田股份,到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都是由于财务欺诈现象被曝光而陷入了经营困境。会计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一、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现状

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但是,目前我国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两个证券所成立至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一直不曾断过。财务舞弊案件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者小集团谋取私利,不仅使银行遭受不良贷款损失,也使广大投资者遭受投资损失,严重威胁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具体表现概括为:

1、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没有按财务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反映、监督,盲目听从单位领导指挥。

2、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使用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

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不求上进,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主观随意性较强,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盲目听从上级命令,没有起到会计所要求的反映和监督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作用,也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规定。

二、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1、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依照《会计法》的规定,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来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之中,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长期工作下去,除了自身因素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各项工资、奖金、福利等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现实下,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对经理负责,按企业的旨意进行会计核算。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而且随着经济业务量的增加,会计舞弊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会计舞弊手段也更加隐蔽,若不能建立有效完善的内控制度,防范舞弊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很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利益的诱惑而作出一系列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会计人员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故意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或迫于公司管理层压力而故意虚增成本,减少利润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

4、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大,导致会计失信行为频繁发生

现有法律法规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处罚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行为,这就使信用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若发生舞弊行为,往往被处以行政处分或罚款,极少数人被处以刑事处罚。而被处以的罚款金额与真正的大股东所谋取的非法利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无法起到打击和警示的作用。

三、改善企业会计诚信的措施

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诚信缺失行为也要多种手段并用,才能达到目的。

1、加强单位内部审计,防范会计舞弊行为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补充机制,对于防范会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的监督机构,应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论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运营结果,揭示和评价职能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工作实绩,发现、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进而及时、客观地识别企业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是否运行正常,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和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通过向单位高层反馈,帮助决策层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弱点,向企业管理人员提出建议,以此来协助遏制舞弊。

2、提高会计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必然会造成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了解不对称。而处于信息占有不利地位的外部使用者,就极有可能被误导,尤其是投资者甚至会产生对资本市场的不信任,影响投资的积极性。所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成了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会计准则作为防范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发生和防止市场经济衰落的一种法规制度安排,对满足投资人获得投资所需要的会计信息、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应对会计准则加以完善。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教育

市场经济要求以诚信为宗旨构建职业道德秩序,使职业道德能够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能有利于理性、自律的利益主体的求利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应该而且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诚信理念,建立一个保证企业能够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使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加强自身诚信观念的培育、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认识到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为。

4、通过立法,加大惩治力度

我国的执法工作不仅经常受到旧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地方势力和行政权力的干扰,检查不够、处罚不够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未能充分暴露。在中国股市,只要缴了罚款,舞弊行为就可以一笔勾销。相对于较小的处罚力度,企业的巨额利润就显得更具有吸引力。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若是发现会计造假,额度较大的,可以强制让其破产清算。这样,那些妄想铤而走险的企业多少也会收敛其行为。

5、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建立社会教育体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是当前会计行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工作中,会计学会可以开展一些有利于培育会计行业诚信的活动,表彰先进分子,组织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的考核检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考核评分,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职业道德的好风气,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此外,应在社会上大力宣扬诚信,将诚信作为一门学科列入教材,广泛教育,让社会每个成员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真正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

摘要: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培养和训练,对理论知识的深究要求较低,因此高职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宜于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原因,并对用大型顶岗实习作业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的目标。

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是论文质量较差。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构思和语言表达上都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大致有两类情形:一类是论文无可挑剔,且理论高深。论文初稿上交后,令指导教师尴尬不已,因为文章近乎完美,基本找不到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显然,这类论文是整段甚至通篇直接引用过来的。另一类是论文层次混乱、主次颠倒、语句不通。这类论文往往令指导教师烦恼无尽,因为文章大多是拼凑、粘贴或嫁接形成的,其结构混乱,条理不清,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后,花大力气提出修改意见,其结果是:学生往往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马上重新换题,另起炉灶拿出一篇新论文,而这样的论文或是完美无缺,或是条理混乱不堪。

二是写作流于形式。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毕业论文研究写作过程中得以拓宽、深化和升华。在掌握学科专业科研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经教师指导,独立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及系统表述,以达到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阶段,高职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在许多高职院校已渐成过场,丧失了通过论文写作获得科学研究基本训练这一教学目的。在多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写论文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无论论文做得如何,学校和老师都不会因论文写作以及答辩差而给不及格、毕不了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敷衍了事的态度,使其根本不遵循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不能踏实、认真地展开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严格按照写作流程推进,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后随意上交一篇。一些高职院校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也只能是一再降低毕业论文的相关标准。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发生改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隶属于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基本上走本科教育之路,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等与本科类同,三年教育培养的结果是:学生既非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又非技术型、职业型人才,高不成、低不就,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模式陷入尴尬境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要确立一个不同于本科、具有自我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术性和职业性上的不同侧重,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宽口径、厚功底的“通才”;高职教育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应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厚功底的“通才”毕业后,其可能去大学、研究所等从事学术性、研究型工作,这一层次的毕业生非常需要受到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即本科教育的毕业环节必须包括毕业论文,以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该教育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定向为“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则直接进入各自的职业岗位,比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更适合去中小型及以上企业,其可以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岗位的实务工作。可见,高职会计毕业论文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都需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下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研究,毕竟,高职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异决定两者在今后的培养模式上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第二,知识能力结构的塑造发生改变。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着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显著区别: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理论基础的广博和专业理论的系统精深。专业设置体现学科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本科教育的知识能力体系呈现出纵向框架式,强调课程的整合、学科的完整和综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迁移。比较侧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集中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实践体系的统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为娴熟的技艺和技能。高职教育的知识能力结构呈现出横向职业岗位模块式,它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比较侧重“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集中于改造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

高职院校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然后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促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塑造。培养的会计毕业生应能很快适应基层会计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较短,并有较高的会计操作技能。经过3—5年的实践和学习,即可由助理会计师成长为会计师、单位会计主管、单位审计骨干、注册会计师等。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紧紧围绕“应用”这一主旨,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一般保持在50%左右。为了切实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强化学校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师生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做、学、教”实现一体化。三年修业结束后,高职学生虽然不像本科生那样具有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初步的理论研究与开发能力也相对欠缺,难以实现在某一领域对学术观点、学术流派以及学科知识做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但是,高职学生将理论知识予以转换,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岗位操作技能的准确性、娴熟性快速提升,缩短了与具体岗位执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更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说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已今非昔比,不可等同视之。

三、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毕业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学生的毕业环节应充分体现职业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鉴于目前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存在着普遍、客观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及早推出毕业论文的改革创新模式,即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的更新形式,以其作为全面、综合衡量高职教学质量,检验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尺度。因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更符合高职新一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其实施过程及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再者,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都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有了切身体会,能将其所见、所闻、所学、所做融会于整个毕业设计和毕业调研中,以真实体现其各方面能力形成、具备和运用的成效。

第一,毕业设计贴切、客观、实际,彰显个性化特色。毕业设计是毕业顶岗实习的延续,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围绕这一目的,应在学生各自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将学生按所在实习区域划分为若干小组,由各小组从实习单位(不限定具体行业和企业类型)任意选取一期期初核算资料,并获取该单位当期经济业务(并非照搬照抄原单位当期全部业务量,经济业务的类型和数量可做适当增减调整)有关原始凭证的影印资料,由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完成整个账务处理程序。操作中,小组成员必须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分别可按出纳、存货、成本、固定资产、往来账款、制单、总账等承担各自岗位工作,协同完成全过程任务。除手工核算外,各小组必须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可按小组内会计手工账岗位来安排电算化岗位,既达到手工与电算化同步操作的目的,又能解决学生对电算化岗位认识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教师评判各小组手工账与电算账的一致性。各小组成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必须本着团队协作的精神,努力与实习单位的会计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完成信息资料收集后,小组内部还需精诚团结、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合作共事。来源于不同企业资料所完成的差异化的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真实水平,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寻找其职业能力的差距,还是就业前的一次综合、实地的大练兵。企业真实的核算场景和核算资料是完成毕业设计的有效契机,它是学生顶岗实习历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强等特点。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全面考查学生会计核算基本功的扎实度,财务软件操作的娴熟度,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做出职业判断的准确度,职业道德素质拥有的可信度,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整合度,未来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延伸度,等等。

第二,毕业调研强调因人而异,倡导量力而行。毕业调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经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对自己所在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资金运营等都比较熟识,一段时间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丰富了阅历,引发了思考。实践中,学生会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情景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其深入思考的兴趣,这为专题调研的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其次,实地调研的实施具有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企业的实际问题在其专业知识、能力范围内进行探索研究,选题完全讲求因人而异、量入为出。再者,毕业调研的对象具有针对性。学生所确定的调研专题都是一定环境下针对某一特定企业的相关问题。最后,毕业调研的内容具有系统性。每项专题调研都经过了解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等相关步骤。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项操作技能,展开系统的分析、论证和阐释。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差异,专题调研项目的设定必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且覆盖面广;具有专业性、层次性且难易相当。它可以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筹资方式、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及评价、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产生与处理、企业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纳税申报与税收筹划、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经营规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评价等。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能力及其所处客观环境做出选择。调研报告按要求完成提交后,必须经过调研评价体系的最后评定,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地分析其调研成果,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首先需要学生与指导教师就有关调研问题做深入细致的沟通,然后由学生对调研报告首先做出自我评价;其次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最后是指导教师对其整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评定。通过系统的专题调研,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高职教育正在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方向发展。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尽快探索出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有效之路,尤其是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合格人才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确保满足社会需求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毕业论文不会做怎么办

Windows NT/2000系统下进程的隐藏摘要 进程的隐藏一直是木马程序设计者不断探求的重要技术,本文采用远程线程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远程线程将木马作为线程隐藏在其他进程中,从而达到隐藏的目的。关键字进程 线程 木马 动态链接库 木马程序(也称后门程序)是能被控制的运行在远程主机上的程序,由于木马程序是运行在远程主机上,所以进程的隐藏无疑是大家关心的焦点。本文分析了Windows NT/2000系统下进程隐藏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着重讨论运用线程嫁接技术如何实现Windows NT/2000系统中进程的隐藏。1 基本原理在WIN95/98中,只需要将进程注册为系统服务就能够从进程查看器中隐形,可是这一切在Windows NT/2000中却完全不同, 无论木马从端口、启动文件上如何巧妙地隐藏自己,始终都不能躲过Windows NT/2000的任务管理器,Windows NT/2000的任务管理器均能轻松显示出木马进程,难道在Windows NT/2000下木马真的再也无法隐藏自己的进程了?我们知道,在WINDOWS系统下,可执行文件主要是Exe和Com文件,这两种文件在运行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会生成一个独立的进程,寻找特定进程是我们发现木马的方法之一,随着入侵检测软件的不断发展,关联进程和SOCKET已经成为流行的技术,假设一个木马在运行时被检测软件同时查出端口和进程,我们基本上认为这个木马的隐藏已经完全失败。在Windows NT/2000下正常情况用户进程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都是可见的,要想做到木马的进程隐藏,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让系统管理员看不见你的进程;第二是不使用进程。本文以第二种方法为例加以讨论,其基本原理是将自已的木马以线程方式嫁接于远程进程之中,远程进程则是合法的用户程序,这样用户管理者看到的只是合法进程,而无法发现木马线程的存在,从而达到隐藏的目的。2 实现方法 为了弄清实现方法,我们必须首先了解Windows系统的另一种"可执行文件"----DLL,DLL是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的缩写,DLL文件是Windows的基础,因为所有的API函数都是在DLL中实现的。DLL文件没有程序逻辑,是由多个功能函数构成,它并不能独立运行,一般都是由进程加载并调用的。因为DLL文件不能独立运行,所以在进程列表中并不会出现DLL,假设我们编写了一个木马DLL,并且通过别的进程来运行它,那么无论是入侵检测软件还是进程列表中,都只会出现那个进程而并不会出现木马DLL,如果那个进程是可信进程,(例如浏览器程序,没人会怀疑它是木马吧?)那么我们编写的DLL作为那个进程的一部分,也将成为被信赖的一员,也就达到了隐藏的目的。 运行DLL方法有多种,但其中最隐蔽的方法是采用动态嵌入技术,动态嵌入技术指的是将自己的代码嵌入正在运行的进程中的技术。理论上来说,在Windows中的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私有内存空间,别的进程是不允许对这个私有空间进行操作的,但是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种种方法进入并操作进程的私有内存。动态嵌入技术有多种如:窗口Hook、挂接API、远程线程等,这里介绍一下远程线程技术,它只要有基本的进线程和动态链接库的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动态嵌入。远程线程技术指的是通过在另一个进程中创建远程线程的方法进入那个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我们知道,在进程中,可以通过CreateThread函数创建线程,被创建的新线程与主线程(就是进程启动时被同时自动建立的那个线程)共享地址空间以及其他的资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通过CreateRemoteThread也同样可以在另一个进程内创建新线程,被创建的远程线程同样可以共享远程进程(是远程进程)的地址空间,所以,实际上,我们通过一个远程线程,进入了远程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也就拥有了那个远程进程相当的权限。全文地址: 更多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的毕业设计,首页要知道你的专业,不然怎么去确定,毕竟计算机专业那么多。然后就是要看选题了,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会给选题给你们选的。选题也要有方法,因为选题的时候是你们同专业的不同班的一起选的,所以你们选题速度要快,能选简单的就选简单的,千万不要没事就去选难度大的,不然吃亏的是你自己。一般的话最好选xx系统或XX网站之类的会比较好做的,千万不要去选安卓或者要算法的,还有就是团队的也尽量不要去选,因为团队必须要人心合一,不然会被拖后腿的。

四、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下面以由苏州欧索软件公司开发的“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③为主导,结合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④作实例分析,这两家公司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我国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 经过归纳可以得到“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及特点是: 第一个主模块是政务中心,这是系统的主导功能,下设五个子功能: 一是公文管理(发文、收文、档案管理),特点是支持语音录入、手写录入,能实现收发公文流程的自由设置和流程监控;二是事务管理(人事办公事务和财务事务),特点是能够规范和固化行政办公流程,实现各项事务的自助处理;三是日程管理(有多种方式,如邮件提醒、短消息提醒、BP机提醒、电话提醒),特点是按日、周、月显示日程,并可对日程进行公布、存储、查询;四是会议管理(会议室管理、会议通知管理),特点是能与日程管理紧密联系,可进行会议提醒,可进行会议纪要管理;五是邮件管理(电子邮件收发、扩展Web访问)。 第二个主模块是资源中心,下设以下五个子功能:新闻发布、公告发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其他信息(包括各种交通信息及其共享信息)。第三个主模块是管理中心,能实现无线应用、消息提醒、流程自定义、图形化设计工具、多组织结构、流程监控分析、自定义表单、用户管理、图形化的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 “Bluten政府知识管理平台”代表了当前大部分电子政务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但是,应当说它的政府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利用测评功能不够充分,基本上可以说还是一种办公管理,偏重于政务管理,而不是知识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比之下,俊和在线的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除了具备上表所列的欧索软件中的大部分功能以外,还突出了知识管理功能。该方案基于门户系统与内容管理、虚拟网站集群,以及中间件平台等支撑系统的整合而成,包括“一站式”所必须具备的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应用分布、虚拟站点集群、集中管理功能,同时还包括门户服务通常应具备的搜索引擎、消息引擎、个性化展现、知识导航、应用集成等功能。 从该方案的“一站式信息门户”有“消息沟通”模块,包括分类论坛、在线交流、在线聊天、在线调查、信访管理等功能;“一站式协同办公”平台的办公应用层中的特别有一个“办公协作平台”模块,其中有信息发布、数据文档共享、视频会议、论坛服务、远程办公等功能。事务管理模块中还有“辅助决策”功能等,在此都体现了知识管理的特征。 从上文提出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三大功能需求,到俊和在线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一阶段,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知识门户开始形成、协同办公成效显著。但这些系统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简单获取、传播和利用阶段,需要加强的知识管理功能还有很多:隐性知识的获取难度仍然较大,需要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共享;知识交流的过程基本上还是在对知识的外化,真正内化的很少;对知识培训、推送考虑的也不多;知识贡献较少;也没有良好的知识测评机制。综上所述,当前已有的政府知识管理系统与从理论上设计的理想需求模型还有差距,在实践中,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参考知识管理的功能需求,从公务员的个人知识管理做起,培养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组织文化,培育实践社区,确定办公领域中的关键知识,重视信息门户的知识沉淀,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政府的知识管理系统,培养政府创新能力。 ①以外促内,内强则外优——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知 识管理的导入.http://www.amteam.org/static/54235.hnn1. [访问日期:2007—2—3】 ② 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35—37. ③ 苏州欧索软件公司.Bluten知识平台解决方案.http://www.oceanso~:.com.cn/document/knowledge.doc. 【访问日期:2006-12-10】 ④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方案: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解决方案.http://www.wits.com.cn/wits/news/news_show.asp?id=94&kind= 公司动态&trade=政府信息化.【访问日期:2007—3—9】

这个简单,找诚梦毕业设计就对了,我们寝室几个都是在他们这儿搞定的。

会计毕业论文浅谈会计

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提要: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飞速地更新换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其在中的重要地位,它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有利助手,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普及使人类实现了“以机代人”的设想,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仍不完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软件;数据(库);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了不同方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这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算化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合法、可靠,企业需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1、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2、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策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和发展的大好局面下,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时展的趋势。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的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账套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地行使自己的权限并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二)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改善电算化运行。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使其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电算化会计只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但并不能预知将要发生的费用及支出情况,也不能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其对的重要性并不因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三)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管理型的会计软件除了具有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外,还应大力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高、中、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或辅助实现财务会计和中的主要功能,而且可以使它们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开发出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有关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如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数量指标,又要有质量指标,还要有各种综合指标。有了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指标体系,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有据可依,企业的管理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仍不完善,也没有被所有的企业、部门所接受,所以我们仍要继续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仍要以《会计法》、《独立准则》为基本准则,在对各业务循环进行审计时,以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和分摊、表达与披露五个认定为依据,在手工会计与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使会计电算化更趋于成熟完善与普及,真正使其服务于企业并行之有效,真正使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2002.

[2]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财会出版社,2003.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会计领域也不断的融入了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向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逐渐形成了会计电算化。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安全性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对此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会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在凭借着自身高效、准确等优势技术特征,被大众认可被广泛企业应用,但是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还存在一系列急需要完善的问题,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继而为其会计电算化的成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由指定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会计软件的编制、操作人员,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完成会计业务操作,主要操作工作包括填制凭证、记账,以及会计信息预测、决策等工作内容。我国会计领域,融入会计电算化最初从1970年开始,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继而发展到了如今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目前电子计算机贯穿于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并且会计软件也实现了通用化。实际上看似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的普及了,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的远不如中心城市优化,受到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现象。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安全性方面

(1)兼容性差。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问题也的暴露出来,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问题,当前大部分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是对此方面的不理解,常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只注重软件的开发、软件购买等,而不注重软件的安全问题,最终导致信息系统的不稳定。且大部分设计公司,都只注重会计软件开发模式、特点的突出,而导致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2)数据保密性差。财务数据是企业保护的重点对象,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软件设计、开发公司,只注重软件中理财等功能的开发,忽略数据保护安全程度的加深,自身的安全漏洞,给病毒、骇客等行为制造了机会,且一旦被攻击侵入,直接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且无法恢复,给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小的影响。

(3)软件集成化、通用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一套软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了实行单位的核算特点,导致大部分的企业仍采取手工做账的方式。同时系统舒适化工作量大、系统体积外观大、软件使用复杂、数据接口要求较多等常见的问题,导致信息共享性差,会计信息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

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障,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并不注重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落实,最终导致问题重重。电算化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规定不明确。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都是能够随时上机操作的,一般不需要密码,即使设置密码也是非常简单便于记忆和操作的;加上企业安全意识较差,都不会设置操作记录,也没有及时的登记、储存打印材料,出现问题后都是互相推脱,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责任追究。

(2)数据文件方面。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备份输出的数据文件,认为备份就不需要进行保护了,导致文件资料丢失,造成数据文件恢复性不强的现象。

(3)内部审计不到位。大部分的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审计人员自身对于电算化系统并不是全面的了解,对此就对于内部审计、控制工作认识不全面,最终导致内审工作不到位,继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人员方面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加上已有的员工基础知识、操作理论等只适用于以往的做账方式,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应用要求,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等,对此还需要加强完善。

三、改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1、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就需要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其在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安全操作、维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此可以适当的调整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注重重财务、计算机方面知识实践结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会计工作人才。其次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保证计算机操作、日常维护的质量、效率。

2、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

在保证原始数据准确录入的同时,加强输入数据后的校验,以及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控制,从而更好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也要加强权限设置,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度。避免计算机被攻击侵入,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及时的安装、更新防护软件,像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系统等,继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确保原始数据信息操作的安全性、正确性,其次对上机、操作流程进行制定规则,最后制定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和控制,继而确保系统职责的相容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发现虽然其处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但是自身的安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对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注重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会计软件保密性以及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措施,继而推动我国会计水平的提升。

摘要 :

在电算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针当前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就这些问题对于具体的工作当中。本文就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旨在通过有益的探讨,为企业审计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和助力。

关键词 :

电算化;审计监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分析

一、一线人员素质过差:提高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

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工作流程转型升级的当下,专业性的会计人才的缺乏。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把控内部风险,最重要是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会计电算化视野之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熟练操作和准确理解。很大程度上,一线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和理念的执行,对于企业整个电算化背景和视野之下的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与否具有十分重要乃至于决定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要考虑提升内部人员的个人素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相关问题,从内部而言应该选拔一些,年龄较轻,跟素质较高的,年轻员工去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外部来说应该有目的的去以后会计电算化相关技能的员工,不断更新内部人员的血液,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电算化的顺利实施。克服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电算化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经营方法都植入电算化元素,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企业的运营经营效率的一种企业运营战略。

二、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做好相关规划预案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做好相关的规划预案。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风险和危及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做好与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防控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办公电子化和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相关科研任务、内部和外部的资金往来十分频繁的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化的方式来对高效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节约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言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为此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电算化方面的准备,从客观方面来说要对客观条件进行改善,各科室、特别是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相关科室要配备足够先进的电脑,和正版的软件,从理念上来看,在企业内部运营的制度的设定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客观现实需求。这里防范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防范风险对于加强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有可能会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在会计账本上做手脚,为了一己私利,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在会计电算化深度发展的当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有效杜绝相关情况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版权问题引发争议:重视选择正版软件

第三个问题是电算化软件的版权问题给当前企业内部风控提供了新的不可预知性,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企业选择正版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做好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当前应该更加重视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并更加重视人员的培训。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面的确出现了注入信息泄露和会计信息提供错误最终导致管理者决策错误,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相关管理体制有漏洞,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就造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在审计等等相关环节上出现相当的障碍。由于大陆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不够完善,企业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时有发生,盗版软件尽管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但是盗版软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非正版的会计软件当中可能会有植入的木马病毒,这给企业的信息泄露乃至正常运行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企业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机构,请运营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的效率的高低,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企业本身教育之道,高效的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当中所折射的态度和对于版权方面的意识,最终会以某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如果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算的进程当中,不去选择使用正版软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版权意识造成负面的影响,从长远上来看,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个的法制化进程而且将产生非常巨大的阻碍作用。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愈发突出,顺利的解决内部控制和审计当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鹏.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8(23):12-13.

[2]姜大卫.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45-46.

[3]孔祥祯.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2-13.

【摘要】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存在着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问题。应对策略: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企业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很多企业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及ERP,企业使用财会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会计电算化能够将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效用归纳

(1)使会计工作转向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会计工作变得简单,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使会计人员拥有更多精力从事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仅进行算账、报账,而且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

(2)提高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包括会计核算手段、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创新,而且还能实现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及会计监督的方法的变革。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会计工作方式,促进了企业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3)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工作,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及会计凭证的复核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月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

(4)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通过会计电算化,企业具有了较高的会计工作质量,也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企业会计电算化使输入的数据更准确,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我国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兼容性差。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弱点。各软件公司开发的的会计软件集成化程度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不能增加新的功能。这就导致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降低。同时,我国的财务软件不具备多种语言、多种货币处理功能。

(2)会计数据缺乏安全性。企业在享受到会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共享功能时,仅仅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并且这种会计数据安全保密性弱。

(3)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缺乏足够认识。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因此,这些企业仅仅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达不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些企业会计职能弱化,会计信息不及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决策。

这些企业仅仅重视了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功能,而没有发挥起财务管理的功能。

(4)企业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一些企业不具备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其会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能,无法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难以招聘到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采取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职能的认识。企业应用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对会计人员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会计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培养为具备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3)改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软件公司应促使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转变为管理型方向,企业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会计软件的管理功能的模块。

(4)促进会计软件的国际接轨。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应对软件进行统一规范,形成规模化的产品市场,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软件。使这些会计软件能够满足跨国企业经营的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通用性,增强国际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研制与使用的交流,从而实现数据共享。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得到顺利发展。企业应对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正云.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

[2]徐一千,李玉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3]吕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9)

[4]吴金涛.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09(10)[5]刘泉.浅谈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体制和税收制度都进行了部分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税务会计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方法 、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 经验 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 财税 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 企业管理 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 会计知识 、 税务知识 、 法律知识 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 教育 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 措施 ,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税务会计独成体系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经验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财税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代理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代理业务。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主权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

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能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可以从单位的组建形式、注册登记、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运营过程和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税务筹划,以达到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减轻税负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税制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应独成体系,并不断成熟和完善,税收与企业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既要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会计中的税务问题,企业纳税中的会计问题,也正是税务会计所探讨的主题,如何用好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都要面对的。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资源采选、加工制造、建筑安装、供水供电、医疗、学校事业单位等多行业经营,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涉及税种多样,业务形势复杂,企业内部关联交易量大,在税务核算及管理上有很大的难度。2010年集团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始建立全面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如何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之外更多的研究。

1 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

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

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

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 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 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 岗位职责 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代理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代理,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

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 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 财务管理 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3)坚持社会资格认证体系。目前经过国家专业权威部门组织培训、考试、认证的税务会计师填补了企业此类人才的空白,税务会计师应在推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后续教育及更高等级人才的认证,通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程序认证的专业税务人员弥补国内此项企业专业人才的紧缺。

通过税务会计师的专业人员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税务会计师进行税务规划及税务风险控制,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提高获利能力。企业有序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和企业的纳税成本,建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取得外部的信任,促进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因此企业的税务会计师不管是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税负成本,还是对国家实现经济调控目标、完善税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3. 税务专业毕业论文

4. 有关税务的毕业论文

5.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会做会计毕业论文
  • 会计手工做账毕业论文
  • 会计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不会做怎么办
  • 会计毕业论文浅谈会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