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论文格式排版详细说明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 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各、左右各2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文题和正文中的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版面不超过5页。
二、文章结构。 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其中,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分别用中英文表示。论文应完整且简明扼要,需包括必要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论文集出版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三、论文格式
1.正文以前部分
(1)中文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排,文头顶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号楷体,居中排,两字姓名中间空一全角格,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五号宋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作者单位与省市名之间用逗号,城市名与邮编之间空一全角格。作者单位多于一个在作者姓名处用上角标注。
摘要:“摘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内容小五号宋体,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需列出3~5个。“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其他小五号宋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T13745-92),中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2)英文格式
英文字体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其中,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加粗、居中排;作者姓名用四号字体、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中间不加连字符;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用五号字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摘要,“Abstract”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不少于200个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关键词,“Keywords”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英文关键词之间用逗号。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分别空一行。
(3)正文之前的所有内容左右各缩进2字符。
2.正文
五号宋体通排;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h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尽量采用Word文档以插入表格方式制作三线表。图(表)须有图(表)题,紧随文后,且在同一页面。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表1、表2:
表1 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 式说明与举例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排,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后空1格,如“1 概述” 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顶格排,单占行如“ 仿真实现方法”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顶格排,单占行如“ 管网仿真实现方法”四级标题五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表2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 式说 明图题五号黑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注1”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5 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3.参考文献
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请列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文中对应位置以右上角标的形式标注;“参考文献”四字作为标题,五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各空行;参考文献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译著:[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序号]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电子公告):[序号]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光盘文献(数据库):[序号]作者.[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研究生论文格式怎样排版
一、论文封面及首页
1 封面及首页由我校图书馆统一制作,首页内容与格式与封面相同;
2 学校代码:填写学校代码;
3 研究生学号:填写研究生证号;无学生证的,填写姓名拼音大写和授予学位年份,例如:王立国2005年被授予学位,则填写WANGLIGUO2005;
4 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一书填写(可到图书馆查询);
5 密级:根据实际情况和导师意见在“无、内部、秘密、机密、绝密”中选择其一填写;有保密要求不宜公开的论文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提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备案。保密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保密期后自动承认使用授权声明,并予以公开;
6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英文题目以反映中文题目内容为限,力求精练;用中文撰写的论文,中文题目居上,英文题目居下;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英文题目居上,中文题目居下;
7 学科专业:以二级学科为准,可到我校研究生院主页“学科目录”中查询;
8 研究方向:以我校招生目录中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为准;
9 硕士学位类型:在“学历硕士、教育硕士、同等学力硕士、高校教师、‘两课’教师”中选择其一填写。
二、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1 页次:第二页空白,论文第三页为“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2 格式:“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格式见下图;
3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和“日期”均不得空缺,一律由本人用钢笔手写;
4 学位论文作者提交论文时如果可以确定毕业后去向,需填写“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手写或打印均可。
三、中文摘要
1 页次:第四页空白,论文第五页为中文摘要,摘要后空一行为关键词;
2 摘要内容:重点概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3 摘要字数: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1000字,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1500字;
4 关键词3至8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按涉及的内容、领域从大到小排列;
5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6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见下图。
四、英文摘要
1 页次:中文摘要的下一页为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后空一行为英文关键词;
2 摘要及关键词内容: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相同;
3 摘要及关键词字数:以反映中文摘要内容为限,力求精练;
4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见下图;
5 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英文摘要在先,中文摘要在后。
五、目录
1 页次:英文摘要的下一页为目录;
2 目录起始范围:由中文摘要开始,至后记;
3 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号用大罗马数字标注;
4 引言至后记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引言第一页页码为“1”;
5 文科学位论文和理科硕士学位论文的标题编号形式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理科学位论文的章、节、小节一般分别以、等数字依次标出,文科一般使用汉字编排目录;
6 目录格式:见下图
六、引言(或序言)
1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也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置于正文之中;
2 引言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3 引言格式:见下图。
3 引言部分应双面打印。
七、正文
1 因学科专业不同、论文的选题不同,正文部分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2各级标题标注方法可依不同学科惯例而定,标题结束处不能有标点符号;
3 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字,居中,一级标题之间换页;
3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字;
4 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5 标题编号:可依不同学科惯例标注,但须符合学术规范,如使用以下编号方法,则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一、”、“(一)”、“1.”、“(1)”,不能使用“(一)、”、“(一、)”、“一.”“1、”等不规范用法;
6 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
7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8 正文格式:
9 正文页眉应填写“东北师范大学XX(XX应为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页眉字体设置为黑体小四,居中;页脚空白,不得填写内容。
10 正文应双面打印。
八、注释
1 注释一般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对引文或所引观点的出处加以说明。不同学科专业可依据本学科通行规范对注释体例做出补充规定。
2 注释采用脚注方式,在需要注释处标明序号,序号加圆圈放在加注处右上角,例如①;注释内容排在加注处所在页的下方。每页注释序号均从①开始,不与前页的注释连续编号。
3 注释格式:见范例。
结论
1 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准确;
2 结论格式:
九、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文或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期刊论文和图书资料等。当作者直接引述别人的话,或者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或论文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在文中标明序号,序号加方括号并右上标,例如[1]。全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号。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时,在文后的文献说明中合并说明,将序号按由小到大顺序合并排列,序号间不加标点符号,页码按序号所对应的顺序排列,页码间用顿号隔开。如果所引用或参考的属于同一文献的同一部分,页码只标一次即可;
2 文献说明统一置于文后,位于结论之后另起一页;文献说明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3 参考文献都应标明文献类型标志(如[J]、[M]、[C]、[N]等);
4 当用“等”字代表省略作者时,“等”字前应有逗号;
5 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结尾都应有下角圆点“.”;
6 参考文献及其著录标准、范围及示例见上图。
十、附录
1 内容: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
3 附录格式:
十一、后记
1 后记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2 后记可包括论文的说明、致谢等;应简明扼要,朴实自然;
3 后记格式: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1 页次:后记之后,另起一页;
2 先列论文,后列著作。论文和著作分别按刊发时间先后排列;
3 论文需注明刊物级别,如SCI、CSSCI、核心期刊等;
4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格式示例见下图。
十二、学位论文书写、装订要求
1 学位论文的录入、排版一般使用中文word 2000或更高版本编辑,对某些特殊专业需要特殊符号、图形等用word 无法完成时,可使用其它软件编辑,但需保证可在word文档中显示及显示的效果;
2 除前文规定的特殊情况外,段落文字一律使用宋体小四号汉字;
3 每页上下边距均为2厘米,左右边距厘米(装订所在一侧的边距可稍大,便于装订),页眉厘米,页脚厘米,字间距用标准方式,行间距用倍,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
4 页面设置选用A4(21×厘米)纸型。论文打印用A4复印纸;
5 学位的论文的录入、打印、复印工作可自行完成,但为了保证学位论文封面格式及外形尺寸的统一,建议各位研究生到校图书馆研究生论文打印室统一打印、排版和印刷;
6 封面制作、装订及装订后的切割工作一律由校图书馆完成,费用自理。
十三、学位论文印刷册数
1 硕士学位论文装订册数应保证导师、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一本,存档4本,约15本左右。
2 博士学位论文装订册数应保证导师、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一本、存档5本,约20本左右。
3 如另需打印学位论文,需经导师同意后自行确定打印份数。打印学位论文所需经费一般从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掌握部分中支出。
4 研究生通过答辩后需将论文全部内容的电子文档按有关要求提交校图书馆等有关部门存档。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到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到5个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6、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7、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8、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9、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这个写的方面有很多,,来我有写好的 亲
论文的标准格式模板要包含题目、论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或序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注释、附录这八个部分的内容。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论文摘要应当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及结论,尽可能保留论文的基本信息,关键词需要反映论文主旨。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和每一部分的标题,要将相应的页码标注清楚。引言或序言应该包括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需要内容详实,论证有据。结论要求明确完整,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新见解。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注释要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
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解读论文格式要求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解读论文格式要求,欢迎大家分享。
一、页面布局说明:
页面大小采用标准A4纸张大小,(210mm×297mm),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mm。
二、题名
按照已发表论文如实填写。
三、作者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复姓连写,姓名均不缩写。示例:ZHANGAixin(张爱新),ZHENGTing(郑挺),ZHUGEHua(诸葛华)。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多个作者之间用空格隔开。作者单位(中文,英文)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包括单位学校、学院、邮编3项。
四、内容摘要
要求: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识。
五、关键词
关键词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冠以“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words:”作为标识。例如:
关键词:汽油机;燃爆控制;电子点火;模糊逻辑
六、参考文献
(一)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二)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格式
七、论文字体字号规范
(一)中文部分
标题:黑体,小二,加粗;
副标题:仿宋-GB2312,小三,加粗;
作者名:楷体-GB2312,四号;
作者单位:仿宋-GB2312,小五;
“摘要:”“关键词:”:宋体,五号,加粗,内容用楷体-GB2312,五号;
“文献标识码:”:宋体,五号,加粗,内容用TimesNewRoman,五号,加粗;“作者简介:”宋体,小五,加粗,内容用宋体,小五;
正文内容:宋体,五号;
2次级标题:序号:TimesNewRoman,小四,加粗;内容:黑体,小四;脚注内容:宋体,小五;
“[参考文献]”:宋体,小五,加粗;
参考文献内容:宋体,小五。
(二)英文部分
标题:TimesNewRoman,四号,加粗;
副标题:TimesNewRoman,小四,加粗;
作者姓名及单位:TimesNewRoman,小四;
“Biography”、“Abstract”、“Keywords”:TimesNewRoman,小四,加粗;英文正文:TimesNewRoman,五号;
【References】:TimesNewRoman,小五,加粗;
参考文献内容:TimesNewRoman,小五。
(三)其他部分
全文行间距为16磅,次级标题段前距、段后距均为行。
全文所有字母和数字均用TimesNewRoman字体。
八、其他
1.“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要上下对齐,且与各自内容之间要空格。
2.作者简介中作者生年折线后要空格,折线为全角状态下的半个破折号。如“江滨(1979—)”
3.没有规定加粗的地方不加粗。
4.英文标题首字母和实词首字母大写,其它字母小写。
5.英文标题,作者,摘要及关键词放在中文的'参考文献之后。
九、论文最后写清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信息。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一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题目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
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论文撰写格式标准解析
即将拿到毕业证书了,拿证前最麻烦的就是写论文,快来看看论文的写作格式吧,让你一次性过。接下来我为你带来论文撰写格式标准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毕业论文(设计)装订顺序及要求:
(一)装订顺序
1.封面:学校统一印制
2.扉页:格式同封面
3.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各占一页)
4.目录:
5.论文正文
6.参考文献
7.附录(可根据论文所需决定是否增加附录)
(二)具体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打印一律采用单面打印,纸张为A4复印纸。页边距要求:上边距厘米,下边距厘米,左边距厘米,右边距厘米。按封面左侧装订线装订。
目录要求如下,“目录”两字为三号黑体字居中,两字之间空四格。空一行后打印各级标题及对应页码。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字,二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均为一倍行距。目录内容最好在一页。(如需要可在目录体现三级标题)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
(一)论文(设计)题目
论文(设计)题目应简短、明确,把毕业论文的内容、专业特点概括出来。题目主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可以设副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论文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300-4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倍,但“关键词”三个字字样要加黑,其后要加冒号,左对齐。
另起一页打印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符,一般以200个英文单词左右为宜。空一行后打印英文标题,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号加黑“ABSTRACT”字样,另起一行小四号打英文摘要。使用的英文应该准确、通顺。“Key Words”加黑并加冒号,左对齐,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全部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三)正文
毕业论文正文中各级标题顺序为:一、(一)、1、(1)、①。毕业设计可采用下列标题顺序:1、、、①。一级标题即“一”用四号黑体打印,每一部分结束后另起一页开始下一部分。正文内小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二级标题(一)用黑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1后用点“.”,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四级标题(1),字体字号同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倍。
文中如有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一般居中位于图的下方。
文中如有表格,应结构简洁,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位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果表格引用别处,要注明表格的出处和相关信息。
文中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四)注释
毕业论文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在所需引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所有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如果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列举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余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0条,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参考文献的.内容序号按照先中文后英文的顺序,中文文献按照作者姓氏音序排列;英文文献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论文: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期号).
(3)编著论文或论文集: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A],见:主编.论文集[C].出版地:出版社,出
版年.
(4)译著:
序号 原作姓名,译者姓名.译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5)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单位,年份.
(7)网上下载的文献应注明相关网页的网址: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网址,日期.
(8)其他标识不明文献: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1)Book
序号Okuda, Michael, and Denise Okuda. Star Trek Chronology: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Pocket, 1993.
(2)Journal Article
序号Wilcox, Rhonda V. "Shifting Roles and Synthetic Women in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Studies in Popular Culture (1991): 53-65.
(3)Newspaper or Magazine Article
序号Di Rado, Alicia. "Trekking through College: Classes Explore Modern Society
Using the World of Star Trek." Los Angeles Times 15 Mar. 1995: A3.
(4)Book Article or Chapter
序号James, Nancy E. "Two Sides of Paradise: The Eden Myth According to Kirk
and Spock." Spectrum of the Fantastic. Ed. Donald Palumbo. Westport: Greenwood,
1988. 219-223.
(5)Encyclopedia Article (well known reference books)
序号Sturgeon, Theodore. "Science Fiction."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ed. 1995.
(6)Encyclopedia Article (less familiar reference books)
序号Horn, Maurice. "Flash Gordon." 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Comics. Ed.
Maurice Horn. 2 vols. New York: Chelsea, 1976.
(7)Website
序号Lynch, Tim. "DSN Trials and Tribble-ations Review." Psi Phi: Bradley’s
Science Fiction Club. 1996. Bradley University. 8 Oct. 1997
(8)Newspaper or Magazine Article on the Internet
序号Andreadis, Athena. "The Enterprise Finds Twin Earths Everywhere It Goes, But
Future Colonizers of Distant Planets Won’t Be So Lucky." Astronomy Jan. 1999: 64-68. Academic Universe. Lexis-Nexis. B. Davis Schwartz Memorial Lib., Brookville, NY. 7 Feb. 1999 .
(六)页眉
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题目,宋体小五号字,居中。
(七)附录(必要时可加,不必要时,无需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依次列出附录的内容。
(八)页码
论文页码一律采用页下居中形式。正文前的目录和摘要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采用罗马文字“Ⅰ、Ⅱ、Ⅲ”等标示,正文独立编排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3、4、5……”等标记。
论文格式及要求
论文写作是一项较为严谨的学术性工作,就连格式也是有着一定要求。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格式及要求,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论文撰写要求
(三)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允许多人合作,更不允许相互抄袭、剽窃。如有抄袭,一经发现按作弊处理。
(四)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五)毕业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字数:5000-8000字。
1.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它自身就能独立成文,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一般以200-300字左右为宜。
撰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1)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性文献,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不可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文摘,不要对论文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3)不得简单重复论文题名已有的信息。
(4)书写要合乎语法,保持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一般不分段落。
(5)要用第三人称,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道了……现状”等,不必用“本文”、“本人”等作为主语。
(6)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字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2.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不能使用“影响”、“对策”等非专业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
3.目录:毕业论文要设目录,目录只列至三级标题,不得使用章、节等。目录标题后要标明页码。
4.正文:正文一般应包括引言、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划分不同层次,而且要尽可能加上小标题,明确内容要点。尽量不使用①②或字母。
5.参考文献:每篇论文应列示至少5个以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作者名、书名(或著作名、篇名)、出版单位(期刊名)、时间。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二、论文写作规范
(一)格式及纸张要求
1.一篇完整的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
2.四个部分的编辑统一用word文档形式,页面设置为A4纸的默认设置(即页边距上、下各为,左右各为)。
3.统一用A4纸单面打印,编辑文档时统一用中文下的全角。
4.目录和内容提要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进行编辑,且只占一页A4纸,这两个文档不要注明页码。
5.正文要注明页码,首页显示页码,页码居中。
6.参考文献算作正文的最后一页,且要注明页码,但是要单独占一页,从第一行写起。
(二)具体要求
论文应主题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篇幅以5000-8000字。论文应包括七大部分(按顺序):封面、目录、题目摘要关键词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致谢。具体格式(按顺序)如下:
第一页:封面
1、论文题目(小二号字、加粗、宋体、居中)
2、学校(四号字、加粗、宋体)(以下同)
3、系别
4、专业
5、作者
6、指导老师
7、学号
8、班级
第二页:目录
标题:目 录(三号 黑体 居中)
格式要求:
目录格式要求(最好用word“插入”功能自动生成目录):
(1)一般设为3级目录;
(2)同级别的标题上下对齐,不同级别的标题上下错开两个汉字的位置;
(3)第一级别的标题要顶格,或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4)字体要上下对齐;
(5)标题全用小四、宋体,第一级别的标题加粗;
(6)序号中的“.”点占半个汉字的位置。
例如:
1.研究背景和意义..............................................1
研究背景..............................................1
研究意义..............................................2
2.成本会计发展的必然性........................................2
知识经济的冲击........................................3
电子网络的发展........................................3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第三页:论文题目、姓名、班级、摘要、关键词
题目:论文题目 例如: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思考(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姓名、系别、班级(小四、宋体、居中)
(空一行)
摘 要(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阐述文字用小四号,宋体,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的,主要是所论主题和结论。字数一般在150左右;
例如:在新经济形势下,成本会计的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这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
(空二行)
关键词:(3到5个,小三,黑体,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第四页:正文
注意:正文第一部分必须为“研究背景和意义”
1、一级标题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级标题是三号字、黑体、加粗、居左顶格)
2、二级标题
研究背景(二级标题是小三号、黑体、加粗、居左顶格 在和研究之间空半个字)
3、三级标题
(如果有三级标题,则为四号、黑体、加粗、顶格居左 在序号与文字间空半个字)
4、四级标题
a.......(如果有四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加粗、前面空两个汉字位置)
5、论述的文字
论述的文字,用小四号字,宋体,每段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以下正文的规范相同。例如: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而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二者在企业运营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综合运用最广的是作业成本法。
结论(正文后另起一页)
标题:结 论(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开头缩进两个汉字位置,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结论后另起一页)
标题:参考文献 (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1】…………(小四、宋体、前面空两个汉字位置,下同)
参考文献著录原则:选择主要的、近期(3~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所引文献要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
致谢(参考文献后另起一页)
标题:致 谢(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小四、宋体 开头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
(三)论文提交
参加“专家组答辩”的论文须提交给系部一式三份,左侧装订,用学院统一下发的论文封皮外包(不装订),并需提供电子版论文到会计系教学秘书办公室;参加“电话答辩”的同学要交给系部论文二份,用学院统一下发的论文封皮外包(不装订)。
(四)写作过程要求
原则上论文写作过程中,同学应至少每两周和论文指导老师面谈一次。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面谈者,须经论文指导老师同意改为其他方式接受指导。
未按要求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定期联系,又无正当理由者,论文按“不及格”论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这样应该听够详细的吧? 您可以通过脚丫 代写论文,这个网的人员了解得更详细,我就是这样做的。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毕业论文是我们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呈现,论文基本上是每个人都要写的,对论文的题目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的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学习一下标准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一、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题目居中,学号等内容靠左侧对齐,后面的下画线要整齐。。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
二、中文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三、中文摘要
“摘要:“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150-300字。下面空一行
四、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顶头,黑体四号,后面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一般3-5个,以”,“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尾不加标点符号,下面空两行。
五、英文论文题目
所有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黑体三号,加粗,居中。下面空一行。
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除字体外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要求,但“Abstract:”和“Key words:”要加粗。内容翻译要准确,英文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
注意:如果内容教多,可以将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放到下页。
七、目录
“目录”两字为黑体3号,居中,下面空一行。
第一层次标题“一、”顶头,黑体、小四号,第二层次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第三层次再缩进一字,宋体,小四号……,页码加小括号,页码前为连续的点,垂直居中。
如果采用“1”、“1、1”、“1、1、1”的形式,则每层缩进半字。
参考文献按第一层次标题的格式。
八、正文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字,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理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工科、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字数视专业情况而定。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新性。
毕业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凡引用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计算的数据要求真实、客观、准确。
九、标题
所有标题左侧空两字,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 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空两字,或者采用“1”、“1、1”、“1、1、1”……的形式,黑体,小四号,左侧顶格。
十、注释
采用本学科学术规范,提倡实用脚注,论文所有引用的中外文资料都要注明出处。中外文注释要注明所用资料的原文版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月、页码。
十一、图表
正文中出现图表时,调整行距至所需大小,返回正文再将行距调整为22磅。
十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1] [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译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十三、打印及纸张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律采用打印的形式,使用A4规格的纸张,左边距2、75cm,右边距及上下边距2、5cm,页眉页脚1、5cm,全文行距22磅,装订线在左侧。按以下介绍的次序依次编排,页号打在页下方,宋体五号,居中。
装订次序
学生答辩后各院系要将有关资料和论文按照封面、中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选题审批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答辩记录表的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存入院系教学档案。
十四、提交论文电子稿
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软盘一定要经过杀毒处理!
毕业论文(设计)应用Microsoft Word编辑,存成以学号为名的、doc文件,例如一个学生的学号为0137023,则文件名应该为0137023、doc。每个学生交上来的磁盘中只能有一个名为学号、doc的文件,对于双修的学生,应上交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名为学号、doc,另一篇名为学号sh、doc,如 0137023sh、doc(双修专业)。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内容提要: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3、摘要及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
4、论文正文: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5、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标题:
作者:
单位:
电话:
基金项目:
摘要:
关键词:
论文格式及标准字体格式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论文格式及标准字体格式,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
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
“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
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
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行距为“固定行间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
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
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
参考文献
2.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5.量和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6.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论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二、标题
1.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宋体小四号),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
2.正文中第一、二、三级标题末尾不书写任何标点符号
3.标题的层次
一、……
(一)……
1.……
(1)……
①……
三、篇眉和页码
1.篇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内容为论文的题目)。
2.页码。封面不加页码;中英文摘要合在一起排页码,从“1”开始;目录单独排页码,从“1”开始;正文需要单独编排页码,从“1”开始。页码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书写,页码与正文之间只空一行字的距离。页码使用宋体五号字。
四、图、表和公式
1.图、表与正文之间要(上、下各)有一行(宋体小四号)的距离。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字体均为宋体五号。图序和表序分别在全文中进行统一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等。图、表中的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
2.下文需要引用的公式,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并在同一行右端用圆括弧即“()”中间加阿拉伯数字来统一编号,公式与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不需在下文引用的公式,不用另起一行单独书写。
五、注释
1.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如:…列维纳斯甚至相信第一哲学只能是伦理学①…。
2.注释内容书写在标明有对应注释的正文的同一页下端(正文与页码之间);在有注释的每一页,须在当页的正文与注释内容之间加划一条横线(自左往右),其长度约为页面宽度1/4。注释要每页重新编号。注释为宋体五号字。
3.注释格式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样式为: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李松庆.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0-30,40.
引用杂志文章时,注文的样式为: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20-25.
六、参考文献
1.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
3.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
(3)论文集:〔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4.常用参考文献范例
[1]李松庆,王炜.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李文.中国“三农”问题〔EB/OL〕. ,2004-07-19.
[3]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
第五部分:打印要求
一、行间距: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2pt”。
二、必须A4纸单面打印;上、下边距一律为;左、右边距一律为。
中文题名
(二号宋体)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姓名
(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包括英文摘要中)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 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中图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中、英文摘要(五号楷体)
(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传达重要的可检索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被报导的研究项目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用英语清楚、简明地写作,内容限制在150~180个英文单词以内。)
关键词(5号楷体)
(关键词是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论文中寻找文献,特别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论文应提供关键词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摘的基础上,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项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但不能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正文(5号宋体)
文稿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GB3100-3102)。对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形如1,2,3......;二级标题(5号黑体)形如: 1,......; ,......; 三级标题(5号宋体)形如: , ,......引言或前言不排序。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图表要求
文中的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小5号黑体),并随文出现,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6幅,请看具体要求。若图中有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或提供*.tif格式的电子文档(分辨率不低于600线)。作者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祥见示例)(不划竖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表中重复出现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须全部重复写出。
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表明.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作者之间用“,”隔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省略“.”。由于Ei信息部进行收录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仅指英文)的录入工作,所以在稿件中参考文献中文期刊论文按中、英两种文字给出(英文参考文献不必给出中文)。
首先,论文的标题是绝对必不可少的,论文的标题不能太短,内容实际上与论文的写作相似,没有必要写前缀,但是要清楚,论文必须是逻辑倾斜的,有序的,清楚的,它允许人们读他们写的东西。
字体和格式没有固定要求的关键是要看内容,然后书面,字体什么的让别人看得懂论文必须有思想,有见地,和杂志的思想方向一致
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格式:
1、字数要求
3000字左右。
2、封面格式
3、排版格式
(1)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标题:三号黑体字加粗。
(3)正文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内容则用小四号宋体字。
(4)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字,其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a、期刊类格式: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书籍类格式: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论文集类格式: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学位论文类格式:作者.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页眉页脚小五号宋体字居中。
(6)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厘米;行间距为倍行距;字符距离:标准。
不同的期刊要求不一样,如果普通期刊,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省级期刊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之间,国家期刊,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如果是核心期刊,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
要求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4、各类参考文献请严格按照“二、各类参考文献写法”中的标点符号写。
一般的指导方针: l 将引用的文献号与正文放在同一行,用斜体:(18, 19) (18-20) (18, 20-22)。 l 文献按顺序编号,首先编正文中的,然后是文献和注释中的,再后是表格和图片的说明中的。最后一个注释是致谢,不在文章里引用。 l 每篇文献只列一次。将不同的文献与其他文献或任何注释分开。这是一个和过去的格式要求不同的改变,为的是简化文献引用和帮助文献的在线链接。 l 注释应该或是为专家提供信息(比如,步骤)或是为一般读者提供不是数据或论证所必须的定义或进一步的信息。 l 请不要在文字注释中放表格。 开列文献格式的指导方针: l 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名,名字的首字母在前,姓在后,用逗号分开:A. B. Opus, B. C. Hobbs, . . . l 不要用 "and" ,五个作者以上时用et al.。 l 期刊名用黑体字。 l 在期刊卷号前或任何括号前不要加逗号。 l 期刊的年代应放在括号中:(1996) l 开列的文献条目以句号结束。 l 不要用ibid 或op. cit. (这些不能做在线链接)。 期刊: 1. N. Tang, Atmos. Environ. 14, 819 (1980). [一位作者] 2. J. C. Smith, M. Field, Proc. Natl. Acad. Sci. . 51, 930 (1964). [两位作者] 3. J. C. Cheeseborough III, S. Trajmar, . Yang, EMBO J., in press. [三到五位作者] 4. G. Sunshine et al., Lancet I, 711 (1975). [五位作者以上] 5. M. Schmidt, Sci. Am. 251, 58 (November 1984). [按期编页码的期刊] 技术报告: 1. D. E. Shaw, Tech. Rep. No. CUCS-29-82 (Columbia Univ., New York, 1982). 2. F. Press, "A report on the computational needs for physic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ashington, DC, 1981). [未发表的或按标题访问的报告] 3. "Assessment of the carcinogenicity and mutagenicity of chemicals," WHO Tech. Rep. Ser. No. 556 (1974). 会议文集: 1.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Pulsed Power Conference, Arlington, VA, inclusive dates of meeting, editor(s) if any (publisher, publisher's location, year). 2. Proc. IEEE 88, 452 (1968). [定期出版的] 3. Title of symposium published as a book,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location of meeting, dates, editor(s) if any (publisher, publisher's location, year). 在会议上提交但没有发表的论文: 1. M. Konish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Anaheim, CA, 10 October 1984. [如果主办单位的名称不是会议名称的一部分,则应给出主办单位的名称] 毕业论文与其他发表的材料: 1. B. Smith, thesis, Georgetown University (1973). 2. J. A. Norton, unpublished data. 书籍: 1. M. Lister, Fundamentals of Operating System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ed. 3, 1984), pp. 7-11. [第三版] 2. J. B. Carroll, Ed.,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56). 3. R. Davis, J. King, in Machine Intelligence, E. Acock, D. Michie, Eds. (Wiley, New York, 1976), vol. 8, chap. 3. 4. D. Curtis et al., in Clinical Neurology of Development, B. Walters, Ed. (Oxford Univ. Press, New York, 1983), pp. 60-73. [超过五个作者时用et al.] 5. F. R. Sabier, Contributions to Embryology (Publ. 18,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Washington, DC, 1917), p. 61. 6.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the Toxicity of Household Substa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hington, DC, 1977). [作者和出版者都是机构] 致谢: 《Science》杂志参考文献格式,以上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