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西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西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好投,只要符合要求就好投。《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要求:1、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2、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稿件登记表》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所发稿件拥有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3、排版要求:A4页面(左右页边距,上边距,下边距),五号字,单倍行距,通栏排。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信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信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徐佳, 郭晓晓, 刘跃鹏, 方莉*. 甲醇在PtRh双金属薄膜表面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郭晓晓,徐佳,刘跃鹏,黄小平,方莉*. Pt/C催化剂基底的制备及乙醇电化学氧化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方莉, 郭晓晓, 刘跃鹏, 黄小平. 双金属催化剂PtRh@Pt5/C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甲醇电化学氧化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郭晓晓, 徐佳, 刘跃鹏, 方莉*. PtRh/Pt/C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乙醇电催化氧化研究. 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论文集, C-P66, 长春, 2009, 12.郭晓晓,徐佳,刘跃鹏,方莉*. Rh含量对PtRh/Pt/C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厦门方莉,李海唐,赵永祥,刘滇生. 溶胶-凝胶法制备H3PW12O40/SiO2及催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庚酸酯. 化工学报方莉,赵永祥,曲济方,王永钊,刘滇生. 2,2-二羟甲基丁醛的催化合成与表征. 化工学报方莉. H3PW12O40/SiO2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四庚酸酯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方莉,徐佳,郭晓晓,刘跃鹏. 一种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2. 方莉,刘滇生,赵永祥,马宏勋,王永钊,张因. 一种负载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W-ZrO2-SiO2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TMP聚酯增塑剂的催化合成与应用研究,山西省科技厅,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 .(负责人)

哲学社会科学版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着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着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着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自然科学版1、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2、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3、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4、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5、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6、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7、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西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大同小异 找我吧 给你解释。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

要发表一篇优质的论文,需要了解和掌握论文的定义与分类、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排版及发表的全过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欢迎借鉴!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科技论文在撰写上有别于其他的文体,或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并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一篇优质的科技论文应该具备内质和外形两个特点。

1 内质。

内质: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准确性、创新性、逻辑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重点突出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新颖性。

即选题新或研究切入点新。包括:

①探索新问题;

②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案;

③传统方法用于新领域;

④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新规律、新现象或得出新结论。

创造性。

创造性与新颖性紧密联系,多以新颖性为前提。新颖性解决的是“新不新”的问题,创造性解决的是“好不好、先进不先进”的问题。

创造性多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从效果或优势上体现,如提高效率、节能降耗、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材料和条件要求、延长产品寿命、突破技术难点等。

实用性。

对于应用研究,实用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被实际应用,并带来积极效果,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效果。

2 外形。

外形:包括题名、作者与单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与作者简介等层次。各层次内容要符合写作的规范要求,重点突出清晰的层次格式。

1 题名。

论文的提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尽量用通俗化的实体词,注意体现创新点。题目不超 20 字,并能醒目、鲜明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提高全篇信息量,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 作者与单位。

作者主要体现对论文的文责自负精神、辛勤劳动及其对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署名要真实,集体署名以 2 ~ 4 个为好,从左到右按贡献大小排序并以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要使用上标数字区分,其单位和地址要另起一行书写并使用分号分隔。

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根据功能划分有 3 种形式: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及指示性摘要。摘要应体现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4 个要素,用第三人称写,200 字以内为宜,其撰写要求包括:

(1)摘要最好写成报道性摘要,至少应是报道指示性摘要,不能写成指示性摘要 ( 做了、分析了、提出了 )。

(2)应当重点写出研究的结果,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规律、新关系。

(3)方法、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构建的原理、步骤、建立方法、模型的优势和具体特点,不能泛泛地说“很好、较快等”.

(4)中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中不应使用英文缩写词。如果在摘要中要使用英文缩写,应当在首次出现时给出中英文全称。

(5)英文表述要规范,避免出现键盘不能直接录入的符号,以利于检索。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出的词或词组,包括规范化的主题词和自由词。关键词 4 ~ 8 个为宜并以分号分隔,目的是以最简练的词组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便于计算机的检索需要,可从题名或摘要中选取。

4 引言。

引言 ( 正文的`一部分 ),应该包括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的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内容。在写作上可采用如下结构:

①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对已有文献和同行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②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③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表明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

④本文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忌资料不全,立论不充分;忌文不着题,泛泛而谈;忌引文罗列,缺少概括和分析。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体现创造性和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其撰写要求包括:

(1)结构层次的完整性。包括选题的介绍、理论基础、论证和结论几部分。不同性质的论文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如实验性论文一般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包括设备和方法等)、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方法或模型类论文包括原理和理论基础、方法或模型的构建以及实验或仿真验证;

(2)思维的逻辑性。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围绕主题,分层次或分门类地论述,严谨缜密,让人信服;

(3)材料取舍的合理性。常识性或与论证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要拉到论文主体结构中,若要论述,也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而关系到主题的论证部分要不惜笔墨[4].

6 结语。

结语 ( 正文的一部分 ),忌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写,应从文章中提炼出精华,语言要客观平实,能说明本文解决的问题或研究取得的成果、方法的优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或未来发展方向。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研究的起点和深度,所以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学术期刊审稿时的评价标准之一。文献的着录和引用的数量多少,也是国际上评价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一项指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很难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础。

该引而不引,学风有问题;引用不规范,水平则有限;文献多与少,充分为最好;文献时间短,表明是热点;文献有层次,增强说服力;文献范围广,自信能力强。

参考文献着录的一般原则是:

(1)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要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5].

常用的规范着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刊名,出版年份,卷号 ( 期号 ):起止页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网络:OL、磁带:MT、磁盘:MK、光盘:CD)。

着录格式书写例举:

(1)连续出版物:[1]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起止页码。

(2)专着、普通图书,也适用会议文献、科技报告:[2] 作者。

书名 [M].版本 ( 第 1 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3)论文集:[3] 作者。题名 [G/R]:主编 . 论文集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4] 作者。题名 [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5] 专利申请者 . 题名 . 专利国别 [P],专利号 . 出版日期 .

(6)技术标准:[6] 起草责任者 .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 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7)报纸文章:[7] 作者。题名 . 报纸名,年 - 月 - 日 ( 版次 )。

8 作者简介。

包括:相关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及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排版 。

1 版面要求。

选用A4纸,使用Microsoft-Word编辑文档;表格采用无竖线表(也称三线表);框图采用 Visio 制作;全文 3000~5000 字为宜。

通常情况下,论文的页面设置(页边距上 5、下 、左右 2);正文内容的段落行距固定值 12(段前段后均为 0);正文字体一律采用宋体 8 号;分栏设置(栏数 2、间距 2 字符)。也可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对页面进行规定的设置。

2 数字、表格、公式、样图要求。

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一律用拉丁文书写,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表格标题放在表上方,样图标题放在图下方。

3 具体的层次、格式。

按照科技论文的外形要求,论文的参考格式如表 1 所示。

发表。

论文的发表,涉及到 “期刊种类、级别、投稿、检测、录用、版面费、论文文献检索、邮寄论文”等诸多环节,在发表论文前,了解这些知识十分必要。

1 期刊种类。

“组稿人联盟”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网站。据该网站统计,目前期刊共分七大类:学术理论类、互作指导类、时事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信息文摘类,约 9468 种,学术期刊约 2397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简称新闻出版总署)是我国最高的着作权行政管理和执法机关,期刊分为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非法刊物。

正式期刊。

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 (ISSN),一号一刊,是公开发行的最基本的标志。

CN 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x,CN 为中国国名代码,前 2 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 4 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最后的字母为分类号。如《读者》杂志,刊号为 CN62 - 1118/Z,62 是甘肃省地区代号,1118是它的序号,Z表示该杂志为综合类刊物。

1 .2非正式期刊。

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不得公开发行。

1 .3非法刊物。

未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擅自出版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具体表现有:

(1)无刊号;(2)假造刊号;(3)冒用刊号;(4)使用境外刊号;(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称和刊号。

说明:论文格式有多种,以下只是其中的一种,仅供参考。要说大的框架,则文科类论文结构以“一、...(一)...1....”为层次,理科类论文则以“1. .... .... ....”为层次,这一点可算为共性。估计您是快毕业的在校生吧?以你们院校自己的格式为标准就行了。页眉:***大学(学院)毕业论文(或学士、硕士论文),楷体五号主标题:黑体小二号副标题:楷体三号加粗(空一行)作者:单位 姓名(地区,邮编)(空两行)摘要:摘要二字以中括号,黑体小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英文摘要:times now roman,小四(空两行或另起一页)前言:前言二字黑体小三号,前言内容宋体小四(空一行或另起一页)1 ****(小标题一级,黑体小三,内容宋体小四)***(小标题二级,楷体小四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小标题三级,宋体小四加粗,内容宋体小四)... ...(小标题一级之间空一行)结语(或结论):结语(或结论)黑体小三,内容宋体小四(另起一页)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黑体小三,内容:“作者:不带书名号的文献名,页码范围,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宋体五号(另起一页)致谢(可不写):致谢黑体小三,内容宋体三号页码以-1-,-2-....格式插入

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论文格式模版(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分类号 密级 U C D___________ 编号1 0 4 8 6 (此处间隔20毫米) (以上四项用仿宋标4号)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 (以上二行用宋体标2号字)论 文 题 目(题目用楷体标1号字)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研 究 方 向:(以上四项用宋体标4号字)(此处间隔为25毫米)二00八年四月 (黑体标3号字)(地脚留出25毫米空白边缘)分类号 密级 U C D 编号 1 0 4 8 6 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大为�6�1卡坦文化框架理论关涉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研 究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英语语言文学研 究 方 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是211。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211噢 广西大学也是挺不错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容易发表,审稿时间在1到3个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57年创刊,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自然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

文章被录用一到两天。广西大学学报版面费一般是文章被录取一到两天就会通知交版面费。版面费是指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刊物录用后,期刊编辑向论文作者收取的费用。《广西大学学报》是广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1噢 广西大学也是挺不错的

1 黄祖强 黎铉海 潘柳萍,机械活化对锌焙砂浸出的影响,矿产综合利用;VOLNO03; 黄祖强 黎铉海 粟海锋 潘柳萍,机械活化强化锌精矿焙烧的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VOLNO05;2002;3 黄祖强 黎铉海 童张法 粟海锋 潘柳萍,机械活化及其在湿法炼锌中的应用,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O4;;4 黎铉海,黄祖强,刘雄民,王淀佐,邱冠周,机械活化作用下载金矿的形貌特征;金属矿山; ; 2001,论文5 黎铉海,粟海锋,黄祖强,邱冠周,王淀佐,次氯酸钠一步法浸金的原理与试验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 ; 200101; CA,,论文6 黄祖强 ,董毅宏,黎铉海,“软锰矿湿法常压催化分解黄铜矿的研究”广西化工;;;19967 黎铉海,黄祖强,潘柳萍;Applications of flocculant in bleaching and washing of kaolin,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lish Edition)1999,6(2):120-123;8 黎铉海、粟海锋、黄祖强、王淀佐*、邱冠周*,“机械活化强化浸出过程的理论分析机器应用”,《有色金属》 黎铉海、黄祖强、潘柳萍、童张法,“膨润土酸活化工艺的试验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年10月;10 黎铉海、黄祖强、潘柳萍、童张法,“宁明膨润土湿法提纯工艺研究”,《化工矿物与研究》;, 黄祖强,童张法,黎铉海, 等.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糊粘度的影响[A]. 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年会论文集[C].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黄祖强,胡华宇, 童张法, 等. 机械活化法制备冷水可溶性玉米淀粉的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31(12): 1-3(核心期刊)13 黄祖强,童张法,黎铉海, 等.冷水可溶性机械活化淀粉制备工艺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32(1):76-78(核心期刊)14 黄祖强,胡华宇, 童张法, 等.玉米淀粉的机械活化及其流变特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06, 22(1): 50-52, 65(核心期刊)15 黄祖强,童张法, 胡华宇, 等.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6,27(3):58-60(核心期刊)16 黄祖强,童张法,黎铉海,等.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的溶解度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6, 20(3):449-454 (EI收录: EIP063210056142)17 黄祖强,胡华宇, 童张法, 等.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糊透明度的影响[J].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6(3): 427-430 (EI收录:EIP06289997348)18 钱维金,黄祖强,胡华宇,等.淀粉的预处理方法对其接枝共聚的影响[J].化工科技,2006,14(3):49-5319 黄祖强.化工工艺学教学与企业技术改造对接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教育导刊,2006,(14):50-5120 尚小琴, 童张法, 廖丹葵, 黄祖强, 等.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动力学[J]. 化工学报, 2006, 57(5):1220-1224 (EI收录: EIP063110043301)21 尚小琴, 童张法, 廖丹葵, 黄祖强, 等. 反相乳液法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6, 20(3):460-463(EI收录: EIP063210056144)22 黄祖强,胡华宇, 童张法, 等. 玉米淀粉的机械活化效果分析[J]. 化学工程,2006, 34(10): 51-54(EI收录: EIP070110349106)23 黄祖强, 黎铉海, 粟海锋, 童张法. 化工工艺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增刊): 101-10225 黄祖强,陈渊,童张法,黎铉海. 机械活化对玉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及老化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7,23(1):12-14,30(核心期刊)26 黄祖强, 陈渊, 钱维金, 等. 机械活化对玉米淀粉结晶结构与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J].化工学报, 2007,58(5):1307-1313(核心期刊,EI收录:EIP072410652304)27 黄祖强, 陈渊, 梁兴唐, 等.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及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7, 21(3): 471-476 (核心期刊,EI收录:EIP072810697851)28 黄祖强, 陈 渊, 钱维金, 等. 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醋酸酯化反应的强化作用[J]. 过程工程学报, 2007, 7(3): 501-505 (核心期刊,EI收录:EIP072910703176)29 谭义秋,钱维金,黄祖强,等.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5):37-40 (核心期刊)31 王茂林,黄祖强,谭义秋,童张法,周龙昌.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的研究.粮油加工, 2008,(1):102-105(核心期刊)32 袁建微,黄祖强,胡华宇,童张法,周龙昌.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与真菌α-淀粉酶糖化效果的影响. 粮油加工, 2008,(2):105-109(核心期刊)33 谢新玲,童张法,黄祖强,张友全,廖丹葵.机械活化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 22(1): 44-48(核心期刊,EI收录)34 胡华宇,黄祖强,童张法,袁建微.机械活化强化木薯淀粉液化的动力学研究. 食品与机械,2008,24(1):25-28,31(核心期刊)35 胡华宇,黄祖强,童张法,袁建微.机械活化强化玉米淀粉液化处理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4):31-35(核心期刊)36 谢新玲,白守礼,黄祖强,张友全,廖丹葵,童张法.丙烯酰胺接枝活化淀粉共聚物的结构表征.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8,35(3):60-64(核心期刊,EI收录)37 谢新玲,童张法,黄祖强,张友全,廖丹葵.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反应.食品科技,2008,(5):34-37(核心期刊)38 谭义秋,黄祖强,王茂林等.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干法制备深度氧化淀粉的研究.食品科技,2008,(6):32-36(核心期刊)39 胡华宇,黄祖强,童张法,袁建微.双酶协同水解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研究.粮油加工, 2008,(6):92-95(核心期刊)40 胡华宇, 黄祖强, 袁建微, 童张法.双酶协同作用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水解规律.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2):159-16241 谢威,黄祖强,胡华宇.机械活化预处理对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粮油加工,2008,(8):97-100(核心期刊)42 胡华宇,黄祖强,童张法,袁建微.机械活化木薯淀粉无液化直接糖化的研究.粮油加工,2008,(9):97-100(核心期刊)43 张立颖, 黄祖强, 胡华宇,等.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2008, 36(10): 90-92(核心期刊)44 谭义秋,黄祖强,农克良. 机械活化预处理对木薯淀粉氧化产物理化性质的影响.食品与机械,2008,24(6):20-24(核心期刊)45 童张法,田保华,黄祖强,廖丹葵.机械活化玉米淀粉制备磷酸酯淀粉及其结构表征.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3(4):413-41746 陈渊,黄祖强,谢祖芳,朱万仁.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4-717(核心期刊)47 陈渊,黄祖强,谢祖芳,朱万仁,韦庆敏.机械活化对玉米乙酰化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1):16-19(核心期刊)48 熊开朗,黄祖强,胡华宇,张立颖,梁兴唐.机械活化淀粉/PVA共混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研究.粮油加工,2009,(3):98-101(核心期刊)49 谢新玲,童张法,黄祖强,张友全,廖丹葵. (NH4)2S2O8/NaHSO3 引发机械活化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粮油加工,2009,(4):106-110(核心期刊)50 陈渊,谢祖芳,朱万仁,黄祖强.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乙酰化反应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9,30(3):217-219,222(核心期刊)51 谢新玲,童张法,黄祖强,张友全,廖丹葵.机械活化淀粉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机理探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4):12-15(核心期刊,EI收录)52 陈渊, 黄祖强, 谢祖芳, 朱万仁, 杨家添. 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缓释尿素的制备.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4): 823-826(核心期刊)53 陈渊, 黄祖强, 谢祖芳, 朱万仁, 庞雪花.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微生物降解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4): 293-298( 核心期刊, EI收录)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广西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广西有1所211大学,没有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GXU),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一省一校(Z14)联盟成员,东盟大学联盟、南亚东南亚联盟成员,广西重点支持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校。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为新桂系等人决定设立广西大学,1928年省立广西大学成立、省主席黄绍竑任委员长、首任校长为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合并,1952年,毛泽东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同年,广西大学农学院成为独立建制的广西农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广西大学师生、学科专业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高校。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万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设有26个学院,开设招生本科专业67个;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2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469人。

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糖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院:广西碳酸钙产业化工程院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质废弃物制备高质结构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生态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北部湾重大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学术期刊《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2011年版(即第六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曾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原名为《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下设26个学院,有67个本科专业(2021年招生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

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广西大学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博士点已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有37个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个硕士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省级优势重点特色学科、20个省级重点学科。学位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制糖工程、植物病理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工程、农业、金融、国际商务、保险、法律、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兽医、风景园林、林业、药学、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艺术重点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微生物学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7月,广西大学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44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11人,专任教师1967人;其中,有专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4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外籍教授、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8年4月,广西大学共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61项;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27个、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法学、英语、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公共事业管理  、经济学、越南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 [68]  汉语言文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泰语、电子信息工程、园艺、会计学、翻译、水利水电工程、植物保护、旅游管理、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矿物资源工程、农学、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程互动推动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国家级精品课程:木材学、家畜寄生虫学、化工热力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病毒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木材学、化工热力学、兽医寄生虫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动物寄生虫学与公共健康卫生、碳减排与低碳生活、科技建材构筑美好生活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彩调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哲学、汉语国际教育、日语、广播电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包装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植物保护、林学、音乐学 、翻译、广告学、化学、车辆工程、园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运动训练、海洋科学、生态学、机械电子工程、信息安全、舞蹈学、艺术设计学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矿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轻工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科(公管、教育、外语)综合实验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林业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与调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中心:轻工与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创业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地方院校矿业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东盟经济与管理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孔子学院截至2016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先后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合作建立了素攀孔子学院、塔林孔子学院,与美国莫海德州立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广西大学——美国东密歇根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广西大学——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广西大学是211大学。

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2021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下设26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6469人、全日制研究生1307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119人,攻读学历的留学生及港澳台生977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63743人。

学科建设:

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个广西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广西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有两种,自科版是核心【已更名】,社科版不是核心。1、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ISSN: 1672-5379CN: 50-1157/C创刊时间:1987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2、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直都是核心期刊,最新版【第六版】也有其大名。曾用刊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2007年1月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642CN: 50-1189/N创刊时间:1957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可能是因为西南师范大学没有报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是要刊物报备之后才会收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每月底出版。

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电化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重庆市一级期刊。

查了一下,在CSCD(2015-2016年)目录中查不到 这个期刊。倒 是在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和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这2类核心中 都可以查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西南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重庆市语种:中文;开本:大6开ISSN:1000-5471CN:50-1045/N邮发代号:78-2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045/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0-5471。主要刊登数学 、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电化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重庆市一级期刊。收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有:美国《化学文摘》、《数学评论》,英国《动物学记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 索引序列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格式
  • 西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格式
  •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