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太多了。。转点给你看吧。。。 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 是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党参议员。这个事件导致五人死亡,17人被感染。直到2008年最主要的嫌疑才被公布。 2008年中联邦调查局把它的怀疑集中到布鲁斯·爱德华兹·艾文斯(Bruce Edwards Ivins)身上。艾文斯曾经在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戴翠克堡政府生物防御实验室中工作。他得知将被逮捕后于7月27日服用大量对乙酰氨基酚自杀 ] 。 2008年8月6日联邦调查局宣布艾文斯为唯一嫌疑犯。两天后美国国会议员开始调查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工作 ] 。 这次炭疽攻击分两波进行。第一批含炭疽病的信件的邮戳是2001年9月18日在新泽西州特伦顿盖的,正好是在九一一袭击事件之后一星期。这批里一共有五封信,寄给位于纽约的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和纽约邮报以及位于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美国媒体公司旗下的国家寻问者 [4] 。第一名感染炭疽病逝世的是罗伯特·斯蒂文斯,他为美国媒体公司的一份叫做《太阳报》的小型报工作。只有寄给纽约邮报和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的信真的被发现 [5] 。其它三封信的存在是因为在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媒体公司有人受感染而推测到的。检查《纽约邮报》的信里的炭疽杆菌的科学家说它们是以棕色颗粒的形式出现的 [6] 。 三个星期后另外两封含炭疽杆菌的新也从特伦顿发出,它们的邮戳日期是10月9日。这两封信是寄给两名民主党参议员的:南达科他州的帕特里克·莱希和佛蒙特州的汤姆·达施勒。当时达施勒是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莱希是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10月15日一名助手打开了达施勒的信。政府邮政机构被关闭。11月16日在一个被扣押的邮袋里发现了还未打开的寄给莱希的新。这封信由于邮政编码被读错被误传到了弗吉尼亚州政府机关邮政部。一名那里的邮政职员戴维·霍斯(David Hose)吸入了炭疽病原。 第二批信里的病原比第一批的更危险,它们含有约一克高纯度的几乎完全由孢子组成的干燥粉末,2002年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教授和分子生物学家巴巴拉·罗森堡(Barbara Hatch Rosenberg)在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采访时称这些粉末为“武器化”的或“武器级”的 [7] 。但是2006年《华盛顿邮报》报道说联邦调查局不再把其中的炭疽病原当做武器化的了。 至少22人表现出炭疽病现象,其中11人患的是尤其危险的吸入型。五人死亡,其中两人的感染途径不明,一名是一个在纽约工作、住在布朗克斯的越南移民,另一名是一名94岁的康涅狄格州著名法官的寡妇。 信件1 一般认为信件是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寄出的 [7] 。2002年8月调查者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附近拿骚街10号的邮箱发现了炭疽孢子。调查者一共测试了约600个可能寄出这些信件的邮箱,只有这个邮箱发现了病原孢子。 [编辑] 内容 内容 寄给《纽约邮报》和全国广播公司的信里含有以下内容: 09-11-01(01年9月11日) THIS IS NEXT(这是下一步) TAKE PENACILIN NOW(快吃青霉素) DEATH TO AMERICA(美国该死) DEATH TO ISRAEL(以色列该死) ALLAH IS GREAT(真主至上) 第二封炭疽信 给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和汤姆·达施勒的第二封信的内容为: 09-11-01(01年9月11日) YOU CAN NOT STOP US.(你们不能阻止我们) WE HAVE THIS ANTHRAX.(我们有这个炭疽病) YOU DIE NOW.(你们现在死) ARE YOU AFRAID?(你们害怕吗?) DEATH TO AMERICA.(美国该死) DEATH TO ISRAEL.(以色列该死) ALLAH IS GREAT.(真主至上) [编辑] 寄信人地址 寄给参议员莱希和达施勒的信的地址为: 4th Grade Greendale School Franklin Park NJ 08852 这个地址并不存在。福兰克林公园的确存在,但是这里使用的邮政编码08852是附近的Monmouth Junction的邮政编码。在两地均没有格林黛尔学校,但是在附近的南布隆斯维克有一座格林黛尔小学。 寄往智利的信 一封含有炭疽病原的信被寄给智利圣地亚哥的一名儿科医生。寄信人的地址是佛罗里达奥兰多,邮戳是瑞士苏黎世。这封信是通过敦豪航空货运公司使用瑞士邮票寄的。和寄给美国地址的信件不同的是这封信使用商务信封,寄信人地址是用打字机写的。收信人收到这封信后觉得它可疑,没有把它拆开,而是转交智利警察。没有有人被这封信感染的报道。美国和智利官员说“他们找不到任何线索” [ 病原 信里至少含有两个不同等级的病原:寄给媒体的信里含有的棕色颗粒和寄给参议员的信里含有的粉末。此外有人认为寄给《国家观察者》的旧地址,后来被传到美国媒体公司的那封信里含的病原介于两者之间 [9] 。寄给纽约的媒体的棕色颗粒炭疽孢子只导致比较缓和的皮肤感染。寄给参议员的粉末则导致了危险的肺炭疽,寄到美国媒体公司的信也导致了肺炭疽。 虽然这些病原的级别不同但是它们全部属于同一同一菌株,安姆斯菌株。这个菌株最早是在马里兰州戴翠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研究的。后来这个菌株被分给至少15个美国的生物研究实验室和六个美国以外的研究部门。 2001年12月从第一名死者身上提取的炭疽杆菌的基因在美国基因组研究所被分析,其结果于2002年初在《科学》上发表 [10] 。 2002年6月由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做的放射性碳定年确定这些病原体顶多是在寄出前两年培育的。2006年10月有报道说处理这些孢子用的水来自美国东北部的一个泉水 [11] 。2003年媒体错误地报道联邦调查局未能逆向工程信中病原的类型 [12] [13] 。根据《化学化工新闻》2006年12月4日的报道官方并未试图“逆向工程”病原 [11] ,但是杜格威试验基地“使用寄给莱希的病菌孢子作为培养种子‘实用不同的媒体和方法以及处理方法来干燥和磨这些孢子’,联邦调查局使用这些结果作为比较。”他们“从未分析莱希粉末和没有对莱希粉末和作的处理及逆行比较分析”。 [编辑] 关于包装和添加剂的争论 早期的报道说寄给参议员的病原是“武器化”了的。2001年10月29日在白宫报告中约翰·帕克少将说在达施勒的病原中发现了二氧化硅。2001年11月7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说用来结合病原的物质不是膨润土,而是二氧化硅 [14] 。后来联邦调查局称“单人”不用花2500美元使用自造的实验室就可以武器化炭疽病原 [15] 。 2001年10月末美国广播公司主调查记者数次把炭疽攻击与萨达姆·侯赛因联系到一起。10月26日:“来源告诉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寄给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汤姆·达施勒的被污染的信中的炭疽参杂膨润土。这个有力的添加剂至今所知只有一个国家在制造生物化学武器时使用——伊拉克……它是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的生物武器工程的特征……一系列在马里兰州戴翠克堡和其它地方做的快速测试发现了膨润土。 [16] ”10月28日称“虽然白宫不断否认四个信息优良和不相关的来源告诉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美国陆军马里兰州戴翠克堡初始的测试发现少量化学添加剂膨润土和二氧化硅” [17] 。这个消息在28日和29日重复多次 [18] 。 一系列媒体报道说给参议员的炭疽有包装和添加剂 [19] [20] [21] 。《新闻周刊》报道说给参议员的炭疽有生物武器专家此前不知道的包装 [22] 。司法部给马修·梅瑟生等两名苏联炭疽项目专家看达施勒信中的炭疽孢子的电子显微照片。他们在回答《华盛顿邮报》的《联邦调查局的炭疽理论被怀疑》(2002年10月28日)时说他们没有看到任何炭疽孢子被包装的迹象,对这些孢子需要进行更仔细的研究 [23] 。 这两名专家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他们的信之后一星期分析达施勒信的军事实验室之一部队病理研究院发布官方通讯社说二氧化硅是使得达施勒炭疽能够空传的关键成分 [24] 。该研究所副所长说“这是一个关键成分。二氧化硅防止炭疽凝聚,使得它容易通过空气扩散。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二氧化硅中缺乏铝。这个结合过去被灾伊拉克生产的炭疽中发现。”与自然的炭疽不同的是被包装的孢子能够重新升空。2002年12月11日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显示三个星期后在达施勒的办公室模拟的日常办公室工作导致空中的孢子量比休息时期在同地空中的孢子量高65倍 [25] 。另一名前军事科学家看了部队病理研究所的粉末电子显微图像后说:“假如孢子包装有二氧化硅的话它们看上去像撒了粗糖粒的甜甜圈,”而“达施勒孢子则显示干警的甜甜圈没有糖粒。” [26] 2005年2月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的斯蒂芬·维尔斯科(Stephan P. Velsko)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和化学分析法分析:生物法医学关键》的论文 [27] 。这篇论文说不同包装方法导致的武器炭疽的图像完全不同。他认为不同产品的外貌可以显示用来生产2001年炭疽的方法,由此可以最终提示病原的来源。 2005年5月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罗杰·布利兹、布鲁斯·布杜尔和斯蒂文·舒策尔编辑的《微生物法医学》 [28] 。布鲁斯·布杜尔在联邦调查局法医科学实验室工作。虽然这部书没有直接讨论2001年参议院炭疽的二氧化硅包装,但是作者在不同章节里讨论了武器化细菌孢子二氧化硅包装的细节,并显示了二氧化硅武器化细菌孢子的图像,这些孢子即有混有二氧化硅的也有完全被二氧化硅包装的。此外书中还有使用胶体和球状二氧化硅包装的梭菌属孢子的照片。这些图像和讨论的目的在于帮助定义二氧化硅武器化过程的法医特征。 2005年7月麦克尔·卡拉罕给美国国会防止核和生物攻击次委员会做报告 [29] 时说:“首先这次攻击显示了生物恐怖分子已经能够使用高级专家知识;达施勒信里的处理包括极高浓度的纯病菌孢子。其次孢子使用赋形剂包装来降低其静电吸引,提高病菌的气溶能力。” 2006年8月发行的《应用和环境微生物学》中刊登了一篇联邦调查实验室道格拉斯·比彻尔写的文章 [30] 。这篇题为《用来法医学判断蓄意使用炭疽细菌孢子污染信件的微生物培养分析》说“熟悉信中粉末组成的人说它们由简单的不同程度纯化的孢子组成。”该文尤其批评“一个广泛普及的误传”“说孢子使用添加剂和类似军事武器生产的复杂过程加工。”它认为这个误传的害处在于“它一般被用来暗示这些粉末与一般孢子相比特别危险。这个说法尤其使人昭昭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会误导研究、预防措施和普遍地使公众错误地理解简单孢子处理的危险性。”但是这篇文章被发表后《应用和环境微生物学》的编辑尼古拉·欧恩斯顿说他对比彻尔在文中的说法感到不舒服因为这些说法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任何引证 [31] 。 在同一期刊上联合国生物行动和计划的凯·梅瑞希博士发表了一封题为《关于炭疽细菌孢子未证实的结论》的信 [32] ,指出比彻尔德文章缺乏数据。她建议比彻尔发表一篇包括分析数据的文章来证明缺乏二氧化硅和其它添加剂。这样的数据应该包括孢子的电子显微图像、X射线能谱分析谱线和图像来证明没有包括二氧化硅、硅、氧等原子在内的添加剂。梅瑞希指出在2006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反扩散和回应会议上有人报告说攻击炭疽中有添加剂来影响孢子的电荷。 2007年4月在《国际情报和反情报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孢子处理分析的文章 [33] 。这篇分析指出这些类似武器的孢子的复杂的添加剂和处理过程可被用来追踪其来源。 2008年3月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说一名戴翠克堡的科学家在一封电子邮件里揭露了粉末制造的细节 [34] 。这些细节似乎与一种非常特殊的粉末一致。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说“在福克斯新闻频道获得的一封电子邮件里戴翠克堡的科学家公开讨论攻击后他们分析的炭疽粉末与他们的一名同事制造的粉末有多么类似。“然后他说他看到过许多联邦调查局制造的样品……来复制信件样本”,电子邮件中写道。“然后弹片横飞。他说最好的复制品是[名字隐没]制作的。他说他们几乎完全相同……他的腿开始颤抖,他吐沫道‘但是我对将军说我们不制造孢子粉末!’”福克斯新闻频道报报道说约四名与戴翠克堡有关系的人被联邦调查局看作嫌疑。采纳哦

1. Li P, Song AL, Li ZJ, Fan FL, Liang YC. 2011. Silicon ameliorates manganese toxicity by regulating manganese transport and antioxidant reaction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 and Soil. (Accepted)(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 Fan FL, Yang QB, Li ZJ, Wei D, Cui XA, Liang YC. 2011. Impac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nitrification in a cold climate soil are linked to the bacterial ammonia oxidizer community. Microbial Ecology. 62:982-990(通讯作者)(影响因子:)3. Zhang B, Chu GX, Wei CZ, Ye J, Li ZQ, Liang YC. 2011. The growth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responses of wheat seedlings to omethoate stres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00: 273-279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4. Su YH, Liang YC. 2011. Transport via xylem of atrazine, 2,4-dinitrotoluene, and 1,2,3-trichlorobenzene in tomato and wheat seedling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00: 284-288(影响因子:)5. Song AL, Li P, Li ZJ, Fan FL, Nikolic M, Liang YC. 2011. The alleviation of zinc toxicity by silicon is related to zinc transport and antioxidative reactions in rice. Plant and Soil. 344: 319-333.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6. Li ZJ, Xie XY, Zhang SQ, Liang YC. 2011. Wheat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as affected by oxytetracycline as a soil contaminant. Pedosphere. 21(2): 244–250(通讯作者)7. Sun WC, Zhang J, Fan QH, Xue GF, Li ZJ, Liang YC 2010. Silicon-enhanced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is attributed to silicon-mediated defence resistance and its role as physical barrier.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28:39-49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8. Ge GF, Li ZJ, Fan FL, Chu GX, Hou ZA, Liang YC. 2010. Soil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Plant and Soil. 326:31–44(通讯作者)(影响因子:)9. Liang YC, Zhu Y-G, Smith FA, Lambers H. 2010. Soil-plant interactions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agriculture in arid region: a crucially important topic to address. Plant and Soil. 326:1–2(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0. Wakelin SA, Chu GX, Lardner R, Liang YC, McLaughlin MJ. 2009.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Cu to field soil has long-term effects o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and soil processes. Pedobiologia 53:149-158 (影响因子:)11. Wakelin SA, Chu GX, Broos K, Clarke KR, Liang YC, McLaughlin MJ. 2010.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ota across a Cu gradient are moderated by addition of plant substrate.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46:333-342 (影响因子:)12. Song AL, Li ZJ, Zhang J, Xue GF, Fan FL, Liang YC. 2009. Silicon-enhanced resistance to cadmium toxicity in Brassica chinensis L. is attributed to Si-suppressed cadmium uptake and transport and Si-enhanced antioxidant defense capacit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72:74-83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3. Zhang J, Sun WC, Li ZJ, Liang YC, Song AL. 2009. Cadmium fate and tolerance in rice cultivars.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9: 483-490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4. Chen WP, Hou ZA, Wu LS, Liang YC, Wei CZ. 2009. Effects of salinity and nitrogen on cotton growth in arid environment. Plant and Soil. 326:61–73(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5. Guo B, Liang YC, Li ZJ and Han FX, 2009.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a paddy soil amended with pig manure compost and decaying rice straw.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 Plant Analysis. 40: 2185-2199(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6. Ma YB, Li JM, Li XY, Tang X, Liang YC, Huang SM, Wang BR, Liu H, Yang XY. 2009.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nd depletion in soils in wheat-maize cropping systems: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Field Crops Research. 110:207-212 (影响因子:)17. Guo B, Liang YC, Zhu YG. 2009. Does salicylic acid regulate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cell death and cadmium uptake and partitioning to acquire cadmium tolerance in rice subjected to cadmium stres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6: 20-31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8. Su YH, Zhu YG and Liang YC. 2009. Interactions of mixed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uptake by rice seedlings, Chemosphere, 74: 890-895(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9. Ge GF, Li ZJ, Zhang J, Wang LG, Xu MG, Zhang JB, Xie XL, Wang JK, Liang YC. 2009. 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differences in long-term effect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amendments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respiration in field experimental stations of China. Ecological Complexity. 6: 421-431(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0. Zhang J, Li ZJ, Ge GF, Liang YC, Wu LS. 2009. Impac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pH and exogenous copper on sorption behavior of norfloxacin in three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1: 632–640(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1. Wang LG, Liang YC, Jiang X. 2008. Analysis of eight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vegetables retail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s of Nanjing, China.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81(4):377-382(影响因子:)22. Liang YC, Zhu J, Li ZJ, Chu GX, Ding YF, Zhang J, Sun WC. 2008. Role of silicon in enhancing resistance to freezing stress in two contrasting winter wheat cultivar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64(3): 286-294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3. Sun YH, Li ZJ, Guo B, Chu GX, Wei CZ, Liang YC. 2008. Arsenic mitigates cadmium toxicity in rice seedling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64(3): 264-270(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4. Liang YC. 2008. Silicon uptake and transport in higher plants. In: Plant membrane and vacuolar transporters. Jaiwal ., Singh ., and Dhankher . (eds).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Oxfordshire, OX10 8DE, United Kingdom. pp. . Nikolic M, Nikolic N, Liang YC, Kirkby EA, Römheld V. 2007. Germanium-68 as an adequate tracer for silicon transport in plants: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on uptake in different crop species. Plant Physiology, 143 (1): 495-503(前三位作者同等贡献)(影响因子:)26. Liang YC, Sun WC, Zhu YG, and Christie P. 2007. Mechanisms of silicon- mediated alleviation of abiotic stresses in higher plants: A revie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7: 422-428(影响因子:)(通讯作者)27. Guo B, Liang YC, Zhu YG and Zhao FJ. 2007.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alleviating oxidative damage in rice roots (Oryza sativa) subjected to cadmium str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7(3): 743-749(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8. Guo B, Liang YC, Li ZJ, and Guo W. 2007.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alleviating cadmium toxicity in rice root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30(3): 427 - 439(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9. Kong WD, Zhu YG, Liang YC, Zhang J, Smith FA and Yang M. 2007. Uptake of oxytetracycline and its phytotoxicity to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7:187-193 (影响因子:)30. Guo W, Zhu YG, Liu WJ, Liang YC, Geng CN, Wang SG. 2007. Is the effect of silicon on rice uptake of arsenate (AsV) related to internal silicon concentrations, iron plaque and phosphate nutri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8: 251-257 (影响因子:)31. Liang YC, Hua H. Zhu Y-G, Zhang J, Cheng C and Römheld V. 2006. Importance of plant species and external silicon concentration to active silicon uptake and transport. New Phytologist, 172(1):63-72 (影响因子:)32. Liang YC, Zhang WH, Chen Q, Liu YL and Ding RX. 2006. Effect of exogenous silicon (Si) on H+-ATPase activity, phospholipids and fluidity of plasma membrane in leave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57(3): 212-219 (影响因子:)33. Liang YC, Zhu YG , Xia Y, Li ZJ and Ma YB. 2006, Iron plaque enhances phosphorus uptake by rice (Oryza sativa) growing under varying phosphorus and iron concentrations.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149(3):305-312(影响因子:)(通讯作者)34. Liang YC, Si J, and Römheld V. 2005. Silicon uptake and transport is an active process in Cucumis sativus L. New Phytologist, 167(3):797-804(影响因子:)35. Liang YC, Sun WC, Si J and Römheld V. 2005. Effect of foliar- and root-applied silicon on the enhancement of induced resistance in Cucumis sativus to powdery mildew. Plant Pathology, 54:678-685(影响因子:)36. Liang YC, Si J, Nikolic M, Peng Y, Chen W and Jiang Y. 2005. Organic manure stimulate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arley growth in soil subject to secondary salinization.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7: 1185-1195.(影响因子:)37. Liang YC, Wong JWC, and Wei L. 2005. Silicon-mediated enhancement of cadmium tolerance in maize (Zea mays L.) grown in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Chemosphere, 58(4): 475-483. (影响因子:)38. Liang YC, Zhang WH, Chen Q and Ding RX. 2005. Effects of silicon on tonoplast H+-ATPase and H+-PPase activit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fluidity in root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53(1): 29-37.(影响因子:)39. 姚建华,牛德奎,李兆君,梁永超,张树清,2010. 抗生素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4340. 薛高峰,梁永超,孙万春,宋阿琳,李兆君,范分良,2010. 硅对水稻生长、白叶枯病抗性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43 (通讯作者)41. 薛高峰, 宋阿琳, 孙万春, 李兆君, 范分良, 梁永超, 2010.硅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6(通讯作者)42. 杨佳佳, 李兆君, 梁永超, 张林静, 李万峰, 2009. 温度和水分对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磷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 (6): 1295-130243. 范琼花, 孙万春, 李兆君, 梁永超, 2009, 硅对短期低温胁迫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其主要相关酶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544-550(通讯作者)44.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范琼花,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2009,硅对水稻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诱导抗性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756-762(通讯作者)45.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宋阿琳,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2009,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1023-1028(通讯作者)46. 姚志鹏,李兆君,梁永超,张永清,姚建华,解晓瑜,2009,土壤酶活性对土壤中土霉素的动态响应,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695-700(通讯作者)47. 李兆君,徐建明,梁永超,汪海珍,马国瑞,2008,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态毒理学报,3:499-50648. 李兆君,姚志鹏,张杰,梁永超,2008,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生态毒理学报,3:15-20(通讯作者)49. 纪雄辉,梁永超,鲁艳红,廖育林,聂军,郑圣先,李兆君,2007,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生态学报,27(9): 3930-3939(通讯作者)50. 万小羽,梁永超,李忠佩,宋阿琳,娄运生,2007.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27(12): 5414-542051. 朱佳, 梁永超*,丁燕芳,李兆君,2006,硅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9(9):1780-1788(通讯作者)52. 丁燕芳,梁永超*,朱佳,李兆君,2007,硅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参数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3:471-478(通讯作者)53. 李平远,娄运生,梁永超*,李兆君,2006,CO2体积分数升高对污染土壤中Cu、Cd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6(12)2018-2025(通讯作者)54. 张杰,梁永超,娄运生,华海霞,2005, 镉胁迫对两个水稻品种幼苗光合参数、可溶性糖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1(6) : 774-780. (通讯作者)55. 华海霞,梁永超*, 娄运生, 张杰, 2005, 水稻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固定方法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2:358-36256. 杨超光,豆虎,梁永超,娄运生,2005,硅对土壤外源镉活性和玉米吸收镉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8(1):122-127.(通讯作者)57. 张敏,王校常,严蔚东,梁永超,施卫明,2005,盐胁迫下转Bt 基因棉的K+ 、Na + 转运及SOD 活性的变化,土壤学报,42(3): . 朱晓军,梁永超,杨劲松,娄运生,2005, 钙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土壤学报,42(3): 453-459(通讯作者)59. 朱晓军,杨劲松,梁永超,娄运生,杨晓英,2004, 盐胁迫下钙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7(10):1497-150360. Lou YS Li ZP Zhang TL and Liang YC. 2004. CO2 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arable soils of China.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6(11): 1835-1842.(影响因子:)61. Liang YC, Hu F, Yang MC and Yu JH. 2003. Antioxidative defenses and water deficit-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growing on non-flooded paddy soils with ground mulching. Plant and Soil, 257(2): 407-416. (影响因子:)62. Liang YC, Chen Q, Liu Q, Zhang WH and Ding RX. 2003. Exogenous silicon (Si) increase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nd reduces lipid peroxidation in root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0: 1157-1164. (影响因子:)63. Liang YC, Yang YF, Yang CG, Shen QR, Zhou JM, and Yang LZ. 2003. Soil enzymatic activity and growth of rice and barley as influenced by organic manure in an anthropogenic soil. Geoderma, 115:149-160. (影响因子:)64. Lou YS, Liang YC and Yang YA. 2003.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in oilseed rape under varying boron supply. 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 34(7&8): 1059-1075(影响因子:)65. 杨艳芳,梁永超,娄运生,2003,硅对小麦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木质素的影响及其与抗白粉病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36(7):813-817. (通讯作者)66. 梁永超,丁瑞兴,2002, 硅对大麦根系中离子的微域分布的影响及其与大麦耐盐性的关系. 中国科学(C缉),32(2): 113-121. (影响因子:)67. 梁永超,孙万春,2002,硅和诱导接种对黄瓜炭疽病的抗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5(3): . 孙万春,梁永超, 2002,硅和接种炭疽菌对黄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 35(6): 1560-1564. (通讯作者)69. 夏瑶,娄运生,杨超光,梁永超, 2002,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35(5):1369-1374. (通讯作者)70. Liang YC, Yang CG and Shi HH. 2001. Effects of silicon on growth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barley grown under toxic levels of aluminium.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4(2): 229-243. (影响因子:)71. Wu LH, Zhu ZR, Liang YC and Zhang FS. 2001,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a new technology for resource saving water N fertiliser and reduc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Host W J et al. (eds.), Plant nutrition—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o-ecosystem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梁永超,胡锋,沈其荣,吴良欢,吕世华,张福锁,2000,水稻覆膜旱作研究现状与展望,见《植物营养研究---进展与展望》,冯锋、张福锁、杨新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Liang YC, 1999. Effects of silicon on enzyme activity, and sodium, potassium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barley under salt stress. Plant and Soil, 209(2): 217-224.(影响因子:)74. 梁永超,胡锋,杨茂成,朱遐亮,王广平,王永乐,1999,水稻覆膜旱作高产节水机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2(1): . 梁永超,丁瑞兴,刘谦,1999,硅对大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中国农业科学,32(6): . 梁永超,沈其荣,张爱国,沈振国,1999,钙、硅对酸雨胁迫下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0(5):589-59277. Wang HL, Li CH, and Liang YC. 1999, Chapter 21,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silicon in China, In: Datnoff et al., (eds.), Studies in Plant Science, 8. Silicon In Agriculture, Elsevier, pp. 343-35278. Liang YC, Zhang YC, Yin SX and Yang MC. 1998. Feasibility of using trichloroacetic acid soluble silicon as a diagnostic index for silicon deficiency in rice. Pedosphere, 8(1): 21-2679. Liang YC, 1998, Effects of silicon on leaf ultrastructur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barley under salt stress. Pedosphere, 8 (4): . Liang YC, Shen QR and Shen . Effects of silicon on salinity tolerance of two barley cultivar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9(1): 173-183. (影响因子:)81. Liang YC, and Shen ZG. 1994. Interaction of silicon and boron in oilseed rape plant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7(2&3): 415-425. (影响因子:)82. Liang YC, Ma TS, Li FJ and Feng YJ. 1994. Silicon availability and response of rice and wheat to silicon in calcareous soils. 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 25(13&14): 2285-2297. (影响因子:)83. Shen ZG. Shen QR, Liang YC and Liu YL. 1994.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salt-stressed barley.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7(5): 787-799. (影响因子:)84. Shen ZG. Liang YC and Shen K. 1993. Effect of boron on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oilseed rape plant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6(7): 1229-1239(影响因子:)

摘要:大叶黄杨的叶缘金黄色,喜光,稍耐阴,有一定的耐寒力,继承所有大叶黄杨的生活习性,在园林绿化中非常实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园林大叶黄杨绿化应用 修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大叶黄杨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叶色亮绿,且有许多花枝斑叶变种,是美丽的观叶树种。园林中常用作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亦可丛植草地边缘或列植于园路两旁;若加以修饰成型,更适合用于规划式对称配植。同时,亦是基础种植街道绿化和工厂绿化的好材料。其花叶斑叶变种更宜盆栽,用于室内绿化及、会场装饰、花坛绿化,道路绿化等。大叶黄杨移栽成活率非常高,绿化效果栽植后两个月,既能体现,是北方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植物。 1 大叶黄杨的生长特点 大叶黄杨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我国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喜光,亦较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极耐修剪整形。 大叶黄杨适应性强,四季常绿,大叶黄杨能耐绝对最低温-27℃,稍耐荫,耐干旱瘠薄,极耐修剪,寿命长。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绿白色,蒴果近球形,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 大叶黄杨变种多,观赏价值高:大叶黄杨常见的变种有银边冬青卫矛,叶边缘白色。金边冬青卫矛,叶边缘黄色。金心冬青卫矛,叶面有黄色斑点,有的枝端也为黄色。斑叶冬青卫矛,叶形大,亮绿色,叶面有黄色。均为重要观叶树种。 黄杨萌芽力强,耐修剪,可以根据需要修剪成波浪、球形、方形甚至龙形、鸟形等各种形状,常在各种花展上凭添景趣。它还有很强的适应性,不论在哪种土壤上都能生长得碧翠宜人。大叶黄杨移栽成活率非常高,绿化效果栽植后两个月,既能体现。 大叶黄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而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若遇到春寒或突然降温,很容易冻死新芽,因此冬季造型时注意避免枝干的高强度损坏。要注意防寒且不要施肥,当盆土过于干燥时可适当浇些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因干冻使造型后的苗木死亡。 2大叶黄杨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 大叶黄杨用途广,需求量大: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 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也以灌木球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绿化工程中,主要用于花坛绿化,道路绿化。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加之国家对小区绿化覆盖率的要求造景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主体在城市绿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大叶黄杨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的抗性故多用于道路中间做隔离带,高速路两侧景观带等来取缔草坪。 目前园林绿化肯定是离不开彩色的搭配,但是常用的颜色一般有黄,红,绿来搭配衬托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红色的一般实用花卉等植物来搭配,绿色的则种类非常多,有大叶黄杨、大叶黄杨球、小叶瓜子黄杨、四季青等植物来代替。 材料的选择对造型的效果影响很大,如树的形状、大小、高矮、层次等都会影响到造型的效果。一般原则是选择枝叶浓密、树形奇特的树木。枝叶浓密的可独造,树形不好的可组合,总之采用自然式造型,讲究野趣天成。造型中一般用棕绳和金属丝蟠扎,钢筋做云片骨架。此种造型手法简单易成,而且经济效益高。 3大叶黄杨苗木移植及生长期管理 苗木移植。在黄杨移植时,最好将幼苗根部蘸上厚泥浆;大的苗株,起苗时宜连带根泥捆扎成泥球,易于移植成活和生长。几天之内苗干就会变弯。可先将苗根附近的土挖开,将苗木扶正,也可结合中耕将地面耧平,以使苗木受水量一致,防止旱涝不均。 植后管理。在苗木栽植后,应抓紧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浓度不能太大,以免灼伤新根。当年种植的小苗,可任其自然生长,10—15天浇1次水,干旱季节要增加浇水。结合整地适量施入腐熟的有机肥,若没有条件,可施入粉碎的秸杆,每平方米施入尿素7kg左右,生长期可追5kg尿素、3-5kg磷酸二氢钾等,施肥结合浇水进行,注意9月份后控制大水并停止施用氮肥,以促使苗木充实健壮,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造成冬春季节抽干枝条。移植后如果苗木生长迅速,可对分枝少于4个的植株进行摘心,以促进侧芽萌发成为长枝。 防冻防旱。在土壤上冻前浇足防冻水,以备越冬,春季发芽前,浇足发芽水,以利春稍抽生。此外。为利于苗木生长,对土壤可进行覆盖节水抗旱栽培。覆盖的材料有麦秸类、锯末、蘑菇栽培后的废弃基质等,覆盖的厚度约为15—20厘米。 生长剂使用。秋季每月喷600-1000mg/kg的多效唑溶液一次,能有效地控制新梢的加长生长,使枝条健壮充实。此外,也可采用土施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在8-9月,按照每平方米500-600g的用量,均匀地施入约20厘米深土层中,施后浇水一次,以便苗木根系吸收。 追肥追肥。为及时补充苗木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提高质量。苗木速生期,应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数,湿施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浇洒在苗床上或行间,最好在施后再灌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应在春夏进行,以防苗木徒长,降低黄杨树幼苗的越冬能力。 更新复壮。对于株型不良的大叶黄杨,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复壮,严重脱脚或枝条部分死亡的可在春季回缩修剪,同时清理根部萌蘖,如萌蘖过密,不仅株型杂乱还会抑制侧芽生长。回剪的同时应加大肥水管理,使其潜伏芽萌发生长,并对新生枝条适时修剪促发侧枝,保证枝条密集均匀。对于部分枝条死亡的球形苗,可在早春根据隐芽萌发状况确定茎的高度,要修剪成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球形。大的剪口要用油漆或防腐剂处理,防止感染和树液蒸腾。 病虫害防治。大叶黄杨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等。其中日本龟蜡介较难防治,发现虫情后可人工刮除,在若虫孵化后至介壳形成前进行叶面和树干喷药非常有效,常用药剂有速扑介杀或介扑杀等。常见病害有白粉病、煤污病、叶斑病、茎腐病、炭疽病等。一年生新枝营养不良和气候潮湿时容易感染白粉病。粗放管理区,很少进行病害预防与修剪消毒区域容易发生叶斑病、炭疽病和茎腐病。当有刺吸式害虫危害时常引起煤污病发生。以上病害可采用广谱杀菌剂如: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施两三遍即可控制病情,用药间隔期为7天至10天,如病害严重,可适当缩短间隔期,四五天喷施一次。 4 大叶黄杨修剪技术应用 加强苗期的合理整形修剪。对春夏季节生长过长过旺的枝条, 随时去顶摘心,均衡全株枝条的生长势力;进入秋季9月份后,应对未封顶停长的所有枝条摘心,以控制加长生长,促进枝条充实,提高全株的营养积累水平,利于越冬防冻及翌春的萌芽,抽枝,展叶;在春季开始生长之前,对长枝低于4个的植株进行短截,以刺激侧芽萌发抽成长枝。 大叶黄杨修剪必须及时到位,修剪频次依据大叶黄杨长势确定,一般新枝伸长到10厘米至12厘米时即可修剪一次,修剪时留新茬1厘米至2厘米即可。修剪过程中刀片应多次消毒,修剪过后的大叶黄杨最好喷施杀菌剂一次,防止病菌传播。如果修剪不勤,由于其生长极为迅速,尤其是春季,会导致株型过高或冠幅猛增、侧芽不萌发、结构松散、下部脱脚等问题。修剪及时,修剪幅度掌握得合理的大叶黄杨,则表现为枝条密集,生长健壮,叶片硕壮肥厚且株型优美丰满。 大叶黄杨在修剪后,极易萌发枝条,所以一年需多次修剪,以维持一定树形。首先将中央主枝打顶,剪除新萌发的枝叶,保持其理想的造型。然后对树冠内膛的弱枝、枯枝及病虫枝及时修剪去除,以保持树体通风透光,健壮生长。 进行大叶黄杨的造型,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大叶黄杨很容易长高,如果是出于造型的需要,就应该在修剪之前,将主要枝条去掉,让大叶黄杨不要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大叶黄杨也就开始往下或者是往周围生长。当然了,也有一些地方需要大叶黄杨向更高的地方发展。此外,也可以把大叶黄杨修剪成圆形或者是球形,也可以修剪成为方形。一些地方也会将大叶黄杨配合特别的造型。除了修剪,也需要对于大叶黄杨进行枝叶的处理,主要是防止大叶黄杨生长的过于旺盛,不好控制造型,所以可以将大叶黄杨进行蟠扎,处理成为固定的造型,让它可以顺次生长。 参考文献:

人是要靠自己的

芒果炭疽菌研究论文题目

人工有意识防控。芒果属于热带水果,储存运输都要求比较高,低温阴天的情况下人工采取措施去创造条件避免。

在我国的培栽芒果。有几十种之多品种与品种中间的抗病性差别很大。同一种品种在不一样的地区。都不一样。在海南省很弱的。到了云南省不一定较强。因此跟品种和条件有一定的影响芒果炭疽的病源有胶孢炭蛆病和尖孢炭疽病,最喜爱的温度是28度,温度高多雨的必须标准下。十分融入定菌的形成必要条件,尤其是7月一9月,看几次,非常容易暴发。

炭疽病关键伤害芒果的嫩梢幕后花絮,导致落花落果、果子烂掉。枝干得病后,发生深褐色色斑,叶子发皱枯萎枯叶。果子得病后,果子外皮不光滑,发生深褐色环形色斑,核心凹陷烂掉导致烂果。基肥用过多。,缺乏磷钾肥钙肥镁肥等,导致植物的营养物质不均衡。很多的基肥会产生肥害。浇灌不合理外果皮的成长无法跟上果实的生产制造。导致列果,感柒病虫害芒果的病害较多。很多病害都是会带落叶,树技,花瓣,果子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创口。

炭疽病便会运用病害的创口乘虚而入。芒果的嫩梢,头状花序,转色期,完善果都很容易感柒病虫害,非常容易导致落花落果。也有采摘后果子的烂掉。提议采用药物开展合理有效的预防芒果炭蛆病,用40%三唑酮200倍液,56%嘧菌酯代森锰锌600倍液,50%代森猛锌250倍液,25%代森锌400倍液,1%乙烯利等开展预防。芒果炭蛆病是果子采摘后伤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造成储运期的果子比较严重烂掉。

芒果炭疽病极其常见的霉菌性病虫害,病发最开始在黄熟的果子外皮上发生深褐色小斑点,之后慢慢扩张产生环形或近椭圆形的暗红色凹陷斑。一开始病斑仅限外果皮,不影响果实,中后期外果皮还会发生软腐状况。打药前要剪去病枝、病叶,边同落地式的枯枝落叶一起集中化损坏,降低浸染由来。夏天采果后,立即开展剪修、整形美容,改进植物透光性、自然通风标准。一般认为花期自2/3的花开放起,喷布甲基硫菌灵800倍和氧氯化铜800倍的混合物6—8次,每一次间距10—14天,实际效果不错,可与此同时预防病菌角斑病。

发病原因:芒果性喜温,怕冷,所以高温高湿是诱发炭疽病的主导因素,在相对湿度在95%以上,气温在16-25度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歉收或失收的现象。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排灌;(2)保持田间卫生,及时修剪感染生病的地方,以免出现加重现象。(3)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施药控制。

炭疽病是芒果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芒果产区和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

此外,炭疽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雨雾等持续性高湿天气特别适合炭疽病的爆发和蔓延。

即使果园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株距小的果园也更容易受到感染。

炭疽病的危害

花期、坐果期发生炭疽病,严重者减产30-50%;储运期病果率达30-50%,严重者甚至不产!炭疽病主要危害芒果幼叶、枝条、花序和果实。

1叶片损坏

发病初期,幼叶会出现离散的暗褐色斑点,逐渐扩展融合,最后形成大面积死点,叶片萎缩变形,然后枯萎脱落。严重时,树叶会完全脱落,变成秃枝。

2有害树枝

当病斑在枝条上蔓延一周后,病斑以上的枝条全部死亡,同时斑点由黑色小颗粒生长而成。

三。危害花序

感染的花序和花朵也会逐渐变黑、枯萎、脱落,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花病!

4对水果的危害

幼果极易患炭疽病,果皮上的黑斑会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扩大!

成熟果实表面出现黑斑,中心凹陷。大量病斑愈合后,常在果肩上形成大面积粗糙的龟裂炭疽病斑,或沿果肩有臭名昭著的“黑色泪痕”。

防治措施

1农林防治

炭疽病以传播迅速而闻名。及时处理园内病害残留,集中销毁;同时,适当修剪果树,保持通风,适当降低果园湿度,可大大降低炭疽病大规模感染的概率。

2化学控制

在上述关键时期,应注重预防工作,注意药物选择,避免炭疽病的发生,同时为细菌性角化病造成侵袭性伤口。

如开花、结实、嫩叶期平均气温在14℃以上,预报未来将有连续3天以上的降雨,即在降水前喷洒农药;

在高温高湿的芒果园,应在开花前1~2天、花枯80%后、幼芽期和幼果期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通过薄膜附着在叶片或果实上,保护植物组织,不易产生抗性;

如果发现有疾病中心,可以进行早期防治。在适当的时间,可以使用正确的剂量,并对重病中心进行二次喷洒。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中午用药,以免损伤嫩叶和果皮。交替使用药物以减少耐药性。

其他推荐药物:戊唑醇、咪鲜胺、苯氧strobin、戊唑醇·azoxystrobin、丙环唑·azoxystrobin等(注:咪鲜胺对芒果炭疽病的治疗非常有效,但也有品种(泰雅、桂飞、,等)对杀菌剂非常敏感,应与其他杀虫剂混合使用,以避免农药损坏。建议在喷洒前在小范围内试用。)

煤炭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1] 潘新民.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 2012(08)

[2] 徐文婷. 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10(11)

[3] 吴玫. 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林波. 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 朱军. 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6] 陈璇淼. 卖空制作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杨传华. 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8] 蒋明康. 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9] 朱丽.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0] 许诺. 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1] 鲁轶. 财富管理在美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04)

[1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14] 刘方生.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 银行家. 2009(06)

[15] 史琰. 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康志榕.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7] 祝舒. 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8] 虞超. 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9] 赵爱玲. 银行、信托和券商 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1)

[20] 徐宜阳.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林励盛.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2] 韩少平.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2003.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9.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

]在创新发展中做优做强煤炭物流安康顺达煤炭公司开展煤炭集约化采购销售物流模式探.康克书, 2013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2]煤炭建设项目科学发展复杂系统分析研究石晓波赵驰, 20132013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3]以循环经济园区为载体做好煤炭自主转化、就地转化、深度转化大文章同煤集团塔山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启示.侯全海.章成君, 20142014 '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 展论坛[4]浅析影响煤炭浮选效果的因素宋璇, 20142014' 中国选煤发展论坛[5]中国东部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方法研究.吴加和.潘树仁. .钱建平.王可新, 20122012年闽皖赣湘苏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煤炭分会场[6]煤炭分质转化理念与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甘建平宝岐.尚建选马晓迅.杨占彪, 2013中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高峰论坛[7]煤炭坝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突水机理分析.胡长乐, 20122012年闽皖赣湘苏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煤炭分会场[8]港口煤炭卸车流程节能优化研究*丹.刘怡然卢志刚, 2011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9]发挥煤炭交易市场作用健全现代煤炭市场体系一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产运需业务创新探讨.张根虎, 20082008年煤炭新产业与资本化高峰论坛[10]中国煤炭分选行业发展趋势:.李明辉李志勇徐胜, 20142014' 中国选煤发展论坛以上是针对煤炭论文参考文献10个有哪些的内容介绍

煤炭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在创新发展中做优做强煤炭物流安康顺达煤炭公司开展煤炭集约化采购销售物流模式探.康克书, 2013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2]煤炭建设项目科学发展复杂系统分析研究石晓波赵驰, 20132013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3]以循环经济园区为载体做好煤炭自主转化、就地转化、深度转化大文章同煤集团塔山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启示.侯全海.章成君, 20142014 '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 展论坛[4]浅析影响煤炭浮选效果的因素宋璇, 20142014' 中国选煤发展论坛[5]中国东部深部煤炭地质勘查方法研究.吴加和.潘树仁. .钱建平.王可新, 20122012年闽皖赣湘苏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煤炭分会场[6]煤炭分质转化理念与路线的形成与发展甘建平宝岐.尚建选马晓迅.杨占彪, 2013中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高峰论坛[7]煤炭坝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突水机理分析.胡长乐, 20122012年闽皖赣湘苏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煤炭分会场[8]港口煤炭卸车流程节能优化研究*丹.刘怡然卢志刚, 2011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9]发挥煤炭交易市场作用健全现代煤炭市场体系一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产运需业务创新探讨.张根虎, 20082008年煤炭新产业与资本化高峰论坛[10]中国煤炭分选行业发展趋势:.李明辉李志勇徐胜, 20142014' 中国选煤发展论坛以上是针对煤炭论文参考文献10个有哪些的内容介绍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煤炭资源大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如何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成了煤炭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煤炭深加工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体现,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代,每个企业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其中又以人力资源的应用最为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以怎样激励人为核心。但是,黑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煤炭深加工企业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使得企业人员激励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从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同时,对影响人员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将激励和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进行分类,利用数学函数的方法对其建立相应的函数方程,借鉴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能力约束曲线、均衡组合等方法,在综合管理学的激励效果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组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不同变量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然后,给出了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本研究旨在对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最后,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为综合应用案例进行探讨和说明。关键词:煤炭深加工;人员激励;激励组合模型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绪论 论文的选题背景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章小结 6第二章 激励理论概述 管理学激励理论 经济学激励理论 本章小结 14第三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的特点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本章小结 20第四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因素分析 外界因素分析 个人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27第五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模型 激励函数 激励组合模型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模型的策略分析 本章小结 41第六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技人员的激励 一般员工的激励 其他人员的激励 本章小结 49第七章 综合应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研究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概况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现状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分析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本章小结 59结论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1 刘宝庵.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37-1602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8-1703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管理学原理[M].第7版.孙键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3-4674 A.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McGraw-Hill,1954.231-2925 ,,and .The Motivation to Work,John Wiley,1959(6):45-476 姜宝钧.实用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7 B.F.Skinner.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New York:Free Press,1953:181-1968 卢 江.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2819 V.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John Wiley,1964(6):75-8310 L.S.Adams.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65.267-30011 E.A.Locke,E.Frederick,C.Lee,and P.Bobko.Effect of Self-Efficacy,Goals,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241-25112 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1):153-15513 M.Siegall.The Simplistic Five: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Motivation,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ing Review,1987,12(4):141-14314龙君伟.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7-12515 王祖成.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激励[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8-291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28-26017 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21618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919 杜遵海.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4):59-6020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104-10621 刘衍杰,李铁,杨立军.实施煤炭深加工战略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3-1422 江建华.浅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J].煤炭经济研究,2005(3):72-7323 刘 伟,刘金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05(1):68-6924 张海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5(3):21-2425 王廷弼.问题与对策:关于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2):48-5026 夏泽育.谈煤炭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4-282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8-8828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9-8429 李善民.西方经济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67-7530 贺家铁,曾德明,姚艳红.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组合模型设计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5(12):52-5431 朱清香,胡望斌.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模型设计[J].东方论坛,2003(3):121-12532 李 垣,张完定.管理者激励组合的理论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2002(3):54-5633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22(6):90-9634 解东辉.浅析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5(5):43 -4435 颜爱民,宋夏伟,袁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01-3063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58-26537 王建香.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大众标准化,2005(1):10-1738 黄 雯.湖北建筑业高层次人才激励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5 39 汤 睿.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40 朱先奇,刘庆玲.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49-5141 王 莉.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及第振兴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42 马桂兰.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改制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43 胡 静.激励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444 李 霞.论我国国企人力资本激励机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0445丁 琦.浅析煤炭企业人才队伍现状[J].山东煤炭科技,2005(1):7846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35-3747 李伟昌.企业激励方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48黄玉春.人力资本定价及激励[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绿色煤炭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是2000字我看也不是专业性质的那就还是说点浅显的好。这是3000多字的,我觉得你把一些看着不必要的东西删删就可以了煤炭安全管理2002年以来,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煤炭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受利益驱动,小煤矿遍地开花,大煤矿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直接导致“大矿大难,小矿多难”。据国家安监局煤矿事故统计显示,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5%,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的近80%,频发的矿难已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拷问着我国煤矿安全体制的有效性。矿难频发的原因根据调研分析,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因素外,引发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平均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全国有23300多座小煤矿,平均年产量不到3万吨,其总产量虽然仅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死亡人数却占了三分之二。在2005年全国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矿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煤炭行业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对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调查表明,煤炭生产第一线技术员数量不足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其中采掘区技术人员更为短缺,高级技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3%;地方煤炭企业一线采掘区工人80%为更换频繁的农民工,乡镇矿工人中95%为临时工。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2004年12月发布的《全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亿吨,但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为12亿吨,4亿吨需要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亿吨是安全状况不达标的,另外2亿吨是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和已报废或破产的矿井生产的。目前,中国国有煤矿的安全投入欠账达500多亿元,生产设备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投入不足已成为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官煤勾结,亦官亦商。在许多矿难中都能够看到官煤勾结的影子。众多官员参股煤矿,还有许多煤矿老板亦官亦商,甚至是安监官员。去年8月,国务院下达撤资令,要求公职人员限期主动从煤矿撤资。据监察部统计,截止2005年12月23日,有487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登记入股资金亿元,已经撤资亿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撤资进程缓慢。局部利益至上,经济指标主导一切。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导致干部错误的政绩观,需要当地小煤矿提供资金支持和代表成绩的经济数字,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官商利益链条。一些地方,中央政策、国家法律不能严格执行,被所谓的地方发展和局部利益所取代,甚至成了谁也不好公开反对的潜规则。这种表面看起来不涉及金钱交易的官商利益链条也是造成许多煤矿非法开采、屡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体制缺陷导致的短期行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许多煤矿不景气,大部分集体煤矿由于无力投入而被租赁、承包或转包,承包以后的矿主只关心承包期的利益,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因此累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违规开采现象严重。2005年7-8月,全国煤矿60%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在已责令关闭或停产整顿但仍然违法生产的煤矿。由于停产整顿、关闭工作不落实,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一些小煤矿,一些矿主,无视法律,漠视生命,管理混乱,从事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已经成为滋生事故、吞噬矿工生命的陷阱,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行业管理弱化,工作不落实,监管缺位和渎职失职。一些地方政府忽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地方安监部门和煤监机构在煤矿整顿关闭问题上缺乏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等待观望甚至渎职失职,有令不行,有案不查,有法不依,为煤矿的违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恶性循环,雪上加霜。由于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煤、电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电缺找煤,煤缺找矿,于是大矿增产,小矿开花,诸上原因,矿难频发;于是大矿整顿、小矿关闭、遣散矿工、产量下降;于是电力告缺、要求增煤、运输告紧、悲情再现。几点建议改变发展观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从根本上遏止矿难。矿难问题,说到底是发展观问题。矿难频发是我国高能耗、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市场反映。下决心遏止矿难,必须要改变发展观,彻底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首先,要坚定地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煤炭资源应实行高度谨慎的保护性限量开发,确保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煤炭生产企业,要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规模,提高回采率,大力提倡环境友好的“绿色开采”,坚决杜绝超能力、超负荷、超定员的掠夺性开采。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力度,遏制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过度需求,将煤炭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的政绩观。要从政府的绩效评价、干部任用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引入安全生产、资源利用率等考核指标,让科学发展观扎根于各级政府对经济社会事物的管理之中,大力倡导和扶持以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保证安全生产、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淘汰小煤矿,扶持发展一批现代化大煤矿和煤炭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从而大幅度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炭生产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同时还应该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推进煤炭经济走上集约、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对高风险产业如“煤制油”等,应科学规划,先示范,再规模,切忌一窝蜂上马。此外,还要特别警惕以发展这类高风险产业的名义圈占资源,造成新的煤炭资源流失和浪费。放开资源市场,尽快补齐煤矿安全欠账。为了尽快弥补安全生产方面的欠账、政府要增加投入,要确保煤矿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专款专用。除此之外,可以考虑出让一部分煤矿的国有股权,用所得资金填补安全旧债。另外要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的市场化运营,通过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流转引入外部资本,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素质。目前,煤炭生产一线大多数是农民轮换工,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差。特定的用工方式既影响到农民工学习技术的主动性,也影响到企业对农民工技术素质的进一步培养。另外,随着大学招生和就业形式的变革,进入煤炭企业的大学生逐年减少,煤矿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2003年全省煤矿工程类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为1599人,而到煤矿企业工作的还不足100人。人员素质低也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应采用多种形式与途径(例如定向培养、“三校生”、高职、岗位培训等),进行煤炭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包括强制安全生产培训,全面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攻关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针对我国煤矿安全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共性和重大关键技术,应该由国家和一些重要的产煤大省联合设立科技专项资金,以大型煤矿企业为主体,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调动多方面的科技资源,迅速提高我国煤矿安全领域的科技研发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井下作业人员,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过于依赖人力开采而导致死亡率过高的局面。要特别加强对突发性事故的预测预防技术研究,有效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活动。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将长效管理机制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生产防治体系。还要对监管者进行有效监管,坚定不移地加大反腐力度,严防各种形式的官商勾结。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和举报体系,使违法行为和非法违规煤矿无藏身之地。要鼓励煤矿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举报,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维护煤矿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改革,构筑煤炭安全生产的整体氛围。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煤炭生产成本中应包括安全、环保成本,而已在生产成本中的工资又偏低(有资料统计,煤炭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仅万元,不足电力行业的1/3),亦需适当增加,因此煤价有所提高势在必然。但作为大户的电煤定价却难以做到煤电之间的公平对等博弈。类似这样的问题也影响着煤炭的安全生产,因此,深化改革,构筑煤炭安全生产的整体氛围是以政府为主的整个社会的责任。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煤炭资源大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如何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成了煤炭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煤炭深加工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体现,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代,每个企业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其中又以人力资源的应用最为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以怎样激励人为核心。但是,黑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煤炭深加工企业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使得企业人员激励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从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同时,对影响人员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将激励和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进行分类,利用数学函数的方法对其建立相应的函数方程,借鉴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能力约束曲线、均衡组合等方法,在综合管理学的激励效果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组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不同变量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然后,给出了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本研究旨在对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最后,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为综合应用案例进行探讨和说明。关键词:煤炭深加工;人员激励;激励组合模型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绪论 论文的选题背景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章小结 6第二章 激励理论概述 管理学激励理论 经济学激励理论 本章小结 14第三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的特点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本章小结 20第四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因素分析 外界因素分析 个人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27第五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模型 激励函数 激励组合模型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模型的策略分析 本章小结 41第六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技人员的激励 一般员工的激励 其他人员的激励 本章小结 49第七章 综合应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研究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概况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现状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分析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本章小结 59结论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1 刘宝庵.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37-1602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8-1703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管理学原理[M].第7版.孙键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3-4674 A.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McGraw-Hill,1954.231-2925 ,,and .The Motivation to Work,John Wiley,1959(6):45-476 姜宝钧.实用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7 B.F.Skinner.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New York:Free Press,1953:181-1968 卢 江.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2819 V.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John Wiley,1964(6):75-8310 L.S.Adams.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65.267-30011 E.A.Locke,E.Frederick,C.Lee,and P.Bobko.Effect of Self-Efficacy,Goals,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241-25112 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1):153-15513 M.Siegall.The Simplistic Five: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Motivation,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ing Review,1987,12(4):141-14314龙君伟.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7-12515 王祖成.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激励[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8-291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28-26017 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21618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919 杜遵海.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4):59-6020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104-10621 刘衍杰,李铁,杨立军.实施煤炭深加工战略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3-1422 江建华.浅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J].煤炭经济研究,2005(3):72-7323 刘 伟,刘金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05(1):68-6924 张海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5(3):21-2425 王廷弼.问题与对策:关于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2):48-5026 夏泽育.谈煤炭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4-282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8-8828 黎诣远.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9-8429 李善民.西方经济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67-7530 贺家铁,曾德明,姚艳红.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组合模型设计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5(12):52-5431 朱清香,胡望斌.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模型设计[J].东方论坛,2003(3):121-12532 李 垣,张完定.管理者激励组合的理论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2002(3):54-5633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22(6):90-9634 解东辉.浅析煤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5(5):43 -4435 颜爱民,宋夏伟,袁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01-3063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58-26537 王建香.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大众标准化,2005(1):10-1738 黄 雯.湖北建筑业高层次人才激励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5 39 汤 睿.济钢科技人员激励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40 朱先奇,刘庆玲.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49-5141 王 莉.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及第振兴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42 马桂兰.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改制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43 胡 静.激励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0444 李 霞.论我国国企人力资本激励机制[D]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200445丁 琦.浅析煤炭企业人才队伍现状[J].山东煤炭科技,2005(1):7846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35-3747 李伟昌.企业激励方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48黄玉春.人力资本定价及激励[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 索引序列
  • 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 芒果炭疽菌研究论文题目
  • 煤炭论文参考文献
  • 煤炭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绿色煤炭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