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淮阴工学院选毕业论文导师

淮阴工学院选毕业论文导师

发布时间:

淮阴工学院选毕业论文导师

学院挺好的。

学校既重视教学,也重视德育。 管理很严,学生成绩比很多公办学校都强,老师很负责,校风学风都不错。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一体,布局和谐统一,各项设施配置齐全、先进,办学条件一流。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运动、艺术、生活设施,是同学之间生活的家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身边的同学都很喜欢学习,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

淮阴工学院(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淮工”(HYIT),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淮阴工学院于2000年3月由原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其中,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源于1985年筹建的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始建于1964年;淮阴职工大学始建于1975年。2011年,学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师哥师姐说

1、宿舍还好吧,不过现在这么久应该会有一点旧,新校区周边的环境还好,没有污染,安静

2、是新校区,宿舍不错,有室内卫生间,宿舍也有不一样,北园的宿舍比南园的好比较宽敞,看看你是哪个学院的了食堂饭菜还可以吧,就是有点贵,北园的相对便宜好吃图书馆很好,平常去图书馆的人不多,一般是借走看书,还是挺不错的

3、江淮学院么,295分肯定能上了~校区么,看你学什么专业了,如果是会计和财管的话,那就在老校区了老校区环境一般,在市区,购物游玩什么的比较方便~新校区在大学城,环境不错,不过地处城南,购物出游不太方便~老校区是6人间的宿舍,有独立卫生间~因为是老校区,宿舍看上去有点破~新校区是4人间的宿舍,有独立卫生间~宿舍看起来不错~

4、二本兼三本部分专业还是不错的设施还好,就是课多、实验实习多

5、.淮阴工学院如果不是在淮安比江苏的有些本科大学都好,其硬件设施是注重学术化的,可以问问有些研发的基本都是淮阴工学院的(工科),而且比起去南京二本的生活成本要低,大学吗不要乱花父母的钱,以最下的花费得到最大的回报,我刚毕业就搞研发,问到许多同学也基本上是研发人员或者技术员的,别相信网上排名这些都是虚的,要看自己出来后个人在社会上排名才是真的,女生很少,如果你学工...更多

6、这个是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专业一般来说如果专业学习得很好,那么就业还是非常好的工资也还不错努力吧

淮阴工学院现状与历史历史:淮阴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理学类相结合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区,占地2125亩,校舍面积50多万平方米。学院主要从事普通本科教育,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 、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农业工程与食品工程、经济管理、外语、人文与社会科学、计算科学等11个系,以及一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江淮学院和一所继续教育学院。全校共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44个,普通本、专科学生13000多人。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拥有馆藏图书88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1475种。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近200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有省学术带头人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学院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近四年来,共获得市级以上立项科题104项,公开发表论文209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57篇,并有多篇文章被SCI、EI、ISTP、CA收录,申请职务专利15项,有的技术成果被推广运用到全国许多省份。多年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现已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教育规律,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即:突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工程与管理的结合,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通过实行学分制、开设辅修专业,开展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校生中曾有多人在国家和江苏省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评比中获奖。我院毕业生一直以基础宽厚、勤奋务实、强于实践、勇于进取等特点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一大批充满生机活力的毕业生在管理、科研、教学、生产等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高登技术学院、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已有多名师生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学习深造,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来校长期讲学。现状:淮阴工学院位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自03年以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校园占地面积已达2125亩、在校学生人数已达14000余人、专任教师850余人,其中高职称人员200多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来,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127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12篇。学校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两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学校的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利用地域优势提出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淮工人明白,面貌的变化、规模的扩大不等于内涵的深化、育人质量的提高。建大楼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高校还需要大师,要有大学精神,培育和发展先进文化。大楼体现的是气派,大师体现的是气势,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没有大学精神形成的软实力,高校就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担当不起育人的社会职能。通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学院领导认识到,恩来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淮安独特的教育资源,应该成为我们学校的育人之魂。周恩来是全党楷模更是故乡人民的骄傲。尤其以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矢志追求真理、立志报效祖国为核心的周恩来精神,更是作为恩来故乡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要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的政治优势。强化宣传教育将恩来精神贯穿办学育人的全程办学理念贯彻恩来精神学校确立了“用周恩来精神办学,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办学思路,这就是充分利用作为周总理故乡的政治优势,加强周恩来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进一步挖掘周恩来精神的教育资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学习和弘扬恩来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训校风体现恩来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的宏伟志向,她也一直激励着后来许许多多的优秀中华儿女为之努力。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普通高校,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学习宣传周总理精神,院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和广泛征求意见,2006年9月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定为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党委专门发文,阐释校训的重要意义。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和实践校训精神,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还专门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在校报和校园网上撰文,进一步阐释校训的深刻内涵以及对学校发展的巨大激励意义,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校训释义、深刻理解校训内涵、努力践行校训。同时,学院在各个层次还广泛开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践行校训的浓厚氛围。教育教学渗透恩来精神学校不仅将周恩来精神作为全校“两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还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设周恩来精神选修课介绍恩来精神,讲述周总理在不同时期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的卓越贡献和他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学生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魅力。学校还带领新生前往周恩来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请研究周恩来的专家学者给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宣传部和学生处共同编写了周恩来事迹学习读本,并不断交流总结。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渗透恩来精神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周恩来精神的教学研究工作,专门成立了周恩来精神研究会,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两课”教师从事周恩来研究并不断在院内外交流提高。学风建设围绕恩来精神围绕“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这个目标,学校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主题教育活动。2003年以来,院党委在学生中开展“学习周恩来,读书兴中华”活动,2005年又向全校发出了“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的号召。宣传部先后和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单位签订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定期组织大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开展 “弘扬恩来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恩来班” 创建等活动,通过努力,工商1041班和计科104班为学校第一批“恩来班”。每年暑假院团委都开展“总理故乡行”活动。同学们学恩来精神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在各方面收益良多。校园文化体现恩来精神淮阴工学院十分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恩来精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环境建设方面,北京路校区修建了怀恩亭,城南校区建设了恩来广场、翔宇广场,把校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镌刻在学校正门背面,在图书馆敬立周总理铜像,总理名言更是印制在灯箱上遍布学校每个角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报纸等阵地,大力宣传周恩来精神,举办了周总理生平事迹图片展、弘扬恩来精神主题教育晚会、纪念周总理长诗音乐情景剧校园巡演、大学生学习恩来精神兴趣小组等。通过环境感染和文化熏陶,让周恩来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奋发读书的热情。注重教育实效用恩来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学习“恩来精神”,在全校大学生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帮助学生树立起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正确学习观,端正了学习态度,学生们在各项比赛中也是佳绩不断、捷报频传。去年11月份至今年上半年,淮阴工学院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第八届高等数学竞赛等,都揽金夺银,每次成绩都名列同类高校前列。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比赛奖励52项,省级比赛奖励184项。淮阴工学院大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步提高,考上研究生的人数成倍增长。在学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学习“恩来精神”还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亲身体验,形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建工系、经管学院的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爱心社”,多年来一直坚持实践周恩来精神,为社区的敬老院,为学校周围的孤寡老人、贫困户送去了无数的爱心。在校园内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学生张菁、杨银珠拾到价值万元钻戒,苦寻失主8个月,感动了大家、感动了校园。现在不管那个系的学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遇到特殊困难,一个倡仪,就会在全校掀起一个爱心捐助的热潮。在这里,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品德,无不折射出学习恩来精神的巨大效应。良好的学风环境,融洽的同学关系,使淮工学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在生活中形成了互助、友爱、感恩的良好品质。而学校通过利用“恩来精神”来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的做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6%以上,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就业遍布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淮阴工学院学报》跨入江苏省一级期刊行列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五届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中,评估专家严格按照评刊标准,对参评的380种期刊质量进行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淮阴工学院学报》等277种期刊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苏新出报字[2004]80号文公布)。这是《淮阴工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首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打破了长期以来一直在二级期刊徘徊的局面。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每二年组织一次,自第四届活动开展以来,《淮阴工学院学报》编辑部认真贯彻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狠抓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树立精品意识,精心打造特色栏目,重视培植有效稿源;建立了审稿专家库、业务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建立“双向盲审制”、“三审定稿制”和“责任编辑分工负责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调整充实编辑队伍,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二年时间内,《淮阴工学院学报》的学术质量、编校水平和期刊影响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一举跨入江苏省一级期刊行列。目前,学报编辑部正在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努力使《淮阴工学院学报》的办刊水平再上新台阶。我校校训:淮阴工学院选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校训,主要因为这句话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淮阴工学院是恩来故乡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用恩来精神办学、用恩来精神育人是学院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应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近期校园活动:1、钵池山定向越野 展我淮工风采2007年4月16日,国防协会在钵池山公园成功举办“淮阴工学院第三界定向越野赛”。国防协会已成功举办两界定向越野赛,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定向越野赛走出了淮阴工学院的校门,将我院大学生的风采展示在更多人面前。定向越野赛是运动员对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对意志和毅力的考验,也是对自身潜力的挑战。参赛的100多名运动员要根据手中的地图徒步找到9个定点,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出发点,路程全长5公里。比赛过程中安排有工作人员进行巡视,以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比赛开始之前,国防协会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工会主席徐亚洲、生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其中、共青团委员会于文天老师等出席了开幕式,预祝此次比赛顺利进行。16日下午2:30,徐亚洲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100多名参赛运动员仔细观察线路,并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最早回到出发点的是男子组的吕元放,他仅用了26分钟,以最佳成绩完成任务。女子组和自由组的冠军分别为姚金梅、庄金坛和张良辰。此次比赛在男子组、女子组和自由组中分别设出一、二、三等奖,并设立最佳风尚奖和最佳组合奖。比赛的闭幕式上,于文天老师给获奖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品。这次比赛是三界越野赛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得到了院学生会、生化学院以及各社团的大力支持。作为赞助单位的淮安移动公司为比赛提供了奖品和运动衫。淮安都市生活电视台以及淮海晚报均派记者前往采访。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的运动员不仅赛出了水平,还赛出了我们淮工人的风采。他们举止文明,组织有序并自觉维护公园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校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淮阴工学院增添了荣耀。2、淮阴工学院周恩来精神学习会纪念周总理诞辰109周年社区志愿服务行活动2007年3月3日我们周恩来精神学习会积极响应院团委关于开展"淮阴工学院200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月"的号召,和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普法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一道进入学校对面的北京新村社区文化广场进行"恩来精神"和"家庭法律小常识'等内容的宣传.我们协会参与人员与8:00在主楼广场集合出征,我们采取了固定设点和流动宣传的方式,面向社区人进行宣传.在宣传过程中,不少老年人.中年人争相阅读,连做环卫工作的叔叔阿姨,我们也发了.他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到这种场面,不仅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感动."周恩来总理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他就在我们身边".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9周年,作为周总理的故乡,作为总理故乡的本科院校,适时开展富与意义的活动不仅重要而且很必要.这次社区志愿服务行活动我们协会和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普法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联谊搞的,一方面加强了兄弟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取得了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团结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虽然今天春雨绵绵,这并没有打消我们的兴致,正如一位好心的市民提到"我怎么觉得这些天不寻常呢,原来总理诞辰快到了啊"多么朴实的话语,说出了淮安人民的心声.我们在宣传中也有不少市民耐心询问,我们也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不时赢得他们的阵阵赞许,我们不由得会声一笑,其实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活动之后,晚上,我们协会也接到了不少市民的电话和短信称赞我们的活动办的很好,有些因工作未看到的也希望我们多搞些类似的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我们承诺有机会还搞些有价值和意义的活动,不会辜负他们的重托.又是一年春来早,我们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工作能越来越好,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广大群众中去,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宣传"恩来精神"!我校的奋斗目标和建设方向:凝心聚力,办好四件大事——淮阴工学院创建淮安理工大学一段时期中,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办成一、二件大事,那是很好的;要办成三、四件大事,那将是了不起的;如果能办好三、四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更是令人振奋的,终身难忘的!我们淮阴工学院,在过去几年和未来五年中,就有四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件大事!这四件大事为:一是学校整体及31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二是有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及特色项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三是有1580亩土地、38万m2建筑、总投资个亿的新校区建设,四是有2万名学生规模、高水平学校、淮安理工大学的创建(主要是创造条件,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上台阶,并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这四件大事也可概括为“两评两建”,即学士学位评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建新校区,建理工大学。这四件大事,每一件均将是一座丰碑!办好这每一件事,均事关工学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科学治校能力的强化!事关工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事关工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办好这四件大事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无论用什么美好的语言来表述均不会过分。办好这四件大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任何时期的任何工作都有大小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别,而“两评两建”四件大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的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需要举全校之力,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团结拼搏!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创新创业创造。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有与四件大事相适应的新要求、新举措、新起色!可以说,在我们淮阴工学院,没有与这四件大事无关的部门、单位,没有与这四件大事无关的个人!围绕四件大事,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与落实“十.一五”规划,要进一步“整合专业学科、服务地方经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上台阶;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规范行政后勤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学术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进一步扎实工作,从上好每一堂课、指导好每一篇毕业论文、带好每一位学生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分钱抓起,从解决每一个问题、攻克每一个难关、办好每一件实事干起,从科学安排每一天每一周的工作紧起,扎实苦抓苦干苦创,为办好四件大事添砖加瓦、增添光辉。面对四件大事,我们还有什么个人恩怨不能消除、还有什么个人私利不能抛弃呢?!面对四件大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工作,还有什么借口不去为工学院的事业而殚精竭虑呢?!面对四件大事,让我们每一位同志均可以自豪地说,我为办成四件大事作出了重要贡献,或者说,我作出了无可替代的特殊贡献!或者说,在同样岗位上,我比别人干得更好、更出色、贡献更大!当然,办好四件大事,确有许多困难、问题,确有许多新情况、新矛盾,但我们相信,有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有经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识大体、顾大局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拼搏,淮阴工学院的明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现 任 领 导党委副书记 院 长:章 跃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陈明辉党委委员 副 院 长:马国琴 金叶玲 江应中 吴建华 陈家忠王保林党委委员 院长助理: 王文科党委委员 纪委副书记:刘建华学校主页:地址:淮安市高教园区

淮阴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高校,在全国所有高校中属于中等水平,在理工类高校中也属于中等水平的院校,在江苏省属于区域高水平大学,是一所具有潜力且值得了解的院校。

淮阴工学院全国排名:

1、校友会版:淮阴工学院排名全国第339位,与2020相比,名次上升了133位。

2、软科版:淮阴工学院排名全国第297位,与2020相比,名次上升了25位。

学校介绍:

淮阴工学院于2000年3月由原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其中,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源于1985年筹建的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

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始建于1964年;淮阴职工大学始建于1975年。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学报

淮师本科测评为优秀,淮工为良好。。。。。。。工科好就业点吧,做老师也不错啊

淮阴工学院大啊,一般工学院都是以理工为主.如果你想从文的话那还是选淮阴师范学院比较好.看你以后从事的方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分析

研究校园文化功能方面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使更多人了解校园文化的功能,也能够通过深入分析促进其长久发展。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关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之论文范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建设,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完善,职业院校借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人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

如今,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在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后,我国整体教学效果均有了明显提升;另外,当前教育理念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开展校园文化也已经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校园文化在职校整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能发挥其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校园文化越来越具内涵,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简述

1.导向功能

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的自信心不高,再加之社会舆论的压力,极容易给职业院校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其对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误解。若对此情况依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只会更大程度地加大学生对学习的反感情绪。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到建设行列中,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收到良好校园文化的影响,渐渐重拾信心,重新规划今后的人生。

2.激励功能

校园种类不同、培养方向不同、发展规模不同等,均是导致各个校园文化存在一定差异的因素,但作为教育机构,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均存在同一特征,即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易对人生失去方向,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可将往届优秀学生的事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来到职业院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转折点、新的起点,使学生能够重拾信心,将精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为今后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凝聚功能

众所周知,我国的发展经过众多艰苦的阶段,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抗争,才有今天美好的局面,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由此可见,若能够将文化发扬光大,其可以发挥很好的凝聚作用。因此在今后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美好品质,也要倡导教师放下身段,积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为学生及教师创造更美好的教学环境,如此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校园凝聚力。

二、提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功能的相关措施

1.在校园人文景观中充分体现传统文化

如今,我国在人文景观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很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如在改建校园公寓时,可以适当使用艺术元素,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另外,在校园较为瞩目的建筑周围,也可添加温馨提示语,或将园林设计元素应用到校园建设中,并根据学校特点及教育理念加以修饰,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

2.课程建设中体现出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实施,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使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校本课程十分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及新课改对当地教育的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受教育中的地位,实现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3.善于发现及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们生活习惯及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应尽量避免全国采取统一校园文化的方式,要使职业院校能充分根据当地特点及民俗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元素,如备受人们喜爱的东北“二人转”,或频繁出现在各大娱乐晚会中的“小品文化”等,均是我国难得的传统文化。不难发现,当地校园在各大节日中往往会组织各种活动,其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之一。教师可以向学生多介绍类似上述的传统文化,并尽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校园文化功能方面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使更多人了解校园文化的功能,也能够通过深入分析促进其长久发展。如今,职业院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限于其生源问题依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鉴于此,除了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外,也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功能的优势。虽然校园文化得到了充分重视,我国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对其完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海梅.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5-97.

[2]刘玉萍.闽台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4,4(7):81-85.

[3]唐小翠.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高教论坛,2014,10(3):99-101.

淮阴工学院现状与历史历史:淮阴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理学类相结合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区,占地2125亩,校舍面积50多万平方米。学院主要从事普通本科教育,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 、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农业工程与食品工程、经济管理、外语、人文与社会科学、计算科学等11个系,以及一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江淮学院和一所继续教育学院。全校共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44个,普通本、专科学生13000多人。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拥有馆藏图书88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1475种。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近200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300多人,有省学术带头人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人。学院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近四年来,共获得市级以上立项科题104项,公开发表论文209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57篇,并有多篇文章被SCI、EI、ISTP、CA收录,申请职务专利15项,有的技术成果被推广运用到全国许多省份。多年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现已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教育规律,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即:突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工程与管理的结合,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通过实行学分制、开设辅修专业,开展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校生中曾有多人在国家和江苏省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评比中获奖。我院毕业生一直以基础宽厚、勤奋务实、强于实践、勇于进取等特点赢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一大批充满生机活力的毕业生在管理、科研、教学、生产等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高登技术学院、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已有多名师生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学习深造,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来校长期讲学。现状:淮阴工学院位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自03年以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迎来了崭新的变化,校园占地面积已达2125亩、在校学生人数已达14000余人、专任教师850余人,其中高职称人员200多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来,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127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12篇。学校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两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学校的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利用地域优势提出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的理念淮工人明白,面貌的变化、规模的扩大不等于内涵的深化、育人质量的提高。建大楼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高校还需要大师,要有大学精神,培育和发展先进文化。大楼体现的是气派,大师体现的是气势,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没有大学精神形成的软实力,高校就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担当不起育人的社会职能。通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学院领导认识到,恩来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淮安独特的教育资源,应该成为我们学校的育人之魂。周恩来是全党楷模更是故乡人民的骄傲。尤其以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矢志追求真理、立志报效祖国为核心的周恩来精神,更是作为恩来故乡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要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的政治优势。强化宣传教育将恩来精神贯穿办学育人的全程办学理念贯彻恩来精神学校确立了“用周恩来精神办学,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办学思路,这就是充分利用作为周总理故乡的政治优势,加强周恩来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进一步挖掘周恩来精神的教育资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学习和弘扬恩来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先进水平,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训校风体现恩来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的宏伟志向,她也一直激励着后来许许多多的优秀中华儿女为之努力。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普通高校,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学习宣传周总理精神,院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和广泛征求意见,2006年9月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定为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党委专门发文,阐释校训的重要意义。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和实践校训精神,院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还专门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在校报和校园网上撰文,进一步阐释校训的深刻内涵以及对学校发展的巨大激励意义,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校训释义、深刻理解校训内涵、努力践行校训。同时,学院在各个层次还广泛开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践行校训的浓厚氛围。教育教学渗透恩来精神学校不仅将周恩来精神作为全校“两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还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设周恩来精神选修课介绍恩来精神,讲述周总理在不同时期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的卓越贡献和他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让学生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魅力。学校还带领新生前往周恩来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请研究周恩来的专家学者给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宣传部和学生处共同编写了周恩来事迹学习读本,并不断交流总结。除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渗透恩来精神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周恩来精神的教学研究工作,专门成立了周恩来精神研究会,拨出专项经费,鼓励“两课”教师从事周恩来研究并不断在院内外交流提高。学风建设围绕恩来精神围绕“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这个目标,学校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主题教育活动。2003年以来,院党委在学生中开展“学习周恩来,读书兴中华”活动,2005年又向全校发出了“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的号召。宣传部先后和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单位签订共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定期组织大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开展 “弘扬恩来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恩来班” 创建等活动,通过努力,工商1041班和计科104班为学校第一批“恩来班”。每年暑假院团委都开展“总理故乡行”活动。同学们学恩来精神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乡村,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在各方面收益良多。校园文化体现恩来精神淮阴工学院十分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恩来精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环境建设方面,北京路校区修建了怀恩亭,城南校区建设了恩来广场、翔宇广场,把校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镌刻在学校正门背面,在图书馆敬立周总理铜像,总理名言更是印制在灯箱上遍布学校每个角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报纸等阵地,大力宣传周恩来精神,举办了周总理生平事迹图片展、弘扬恩来精神主题教育晚会、纪念周总理长诗音乐情景剧校园巡演、大学生学习恩来精神兴趣小组等。通过环境感染和文化熏陶,让周恩来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奋发读书的热情。注重教育实效用恩来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学习“恩来精神”,在全校大学生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帮助学生树立起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正确学习观,端正了学习态度,学生们在各项比赛中也是佳绩不断、捷报频传。去年11月份至今年上半年,淮阴工学院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第八届高等数学竞赛等,都揽金夺银,每次成绩都名列同类高校前列。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比赛奖励52项,省级比赛奖励184项。淮阴工学院大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步提高,考上研究生的人数成倍增长。在学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学习“恩来精神”还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亲身体验,形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建工系、经管学院的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爱心社”,多年来一直坚持实践周恩来精神,为社区的敬老院,为学校周围的孤寡老人、贫困户送去了无数的爱心。在校园内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学生张菁、杨银珠拾到价值万元钻戒,苦寻失主8个月,感动了大家、感动了校园。现在不管那个系的学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遇到特殊困难,一个倡仪,就会在全校掀起一个爱心捐助的热潮。在这里,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思想品德,无不折射出学习恩来精神的巨大效应。良好的学风环境,融洽的同学关系,使淮工学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在生活中形成了互助、友爱、感恩的良好品质。而学校通过利用“恩来精神”来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的做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6%以上,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就业遍布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淮阴工学院学报》跨入江苏省一级期刊行列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五届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中,评估专家严格按照评刊标准,对参评的380种期刊质量进行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淮阴工学院学报》等277种期刊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苏新出报字[2004]80号文公布)。这是《淮阴工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首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打破了长期以来一直在二级期刊徘徊的局面。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每二年组织一次,自第四届活动开展以来,《淮阴工学院学报》编辑部认真贯彻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狠抓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树立精品意识,精心打造特色栏目,重视培植有效稿源;建立了审稿专家库、业务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建立“双向盲审制”、“三审定稿制”和“责任编辑分工负责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调整充实编辑队伍,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二年时间内,《淮阴工学院学报》的学术质量、编校水平和期刊影响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一举跨入江苏省一级期刊行列。目前,学报编辑部正在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努力使《淮阴工学院学报》的办刊水平再上新台阶。我校校训:淮阴工学院选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校训,主要因为这句话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淮阴工学院是恩来故乡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用恩来精神办学、用恩来精神育人是学院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应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近期校园活动:1、钵池山定向越野 展我淮工风采2007年4月16日,国防协会在钵池山公园成功举办“淮阴工学院第三界定向越野赛”。国防协会已成功举办两界定向越野赛,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定向越野赛走出了淮阴工学院的校门,将我院大学生的风采展示在更多人面前。定向越野赛是运动员对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对意志和毅力的考验,也是对自身潜力的挑战。参赛的100多名运动员要根据手中的地图徒步找到9个定点,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出发点,路程全长5公里。比赛过程中安排有工作人员进行巡视,以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比赛开始之前,国防协会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工会主席徐亚洲、生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何其中、共青团委员会于文天老师等出席了开幕式,预祝此次比赛顺利进行。16日下午2:30,徐亚洲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100多名参赛运动员仔细观察线路,并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最早回到出发点的是男子组的吕元放,他仅用了26分钟,以最佳成绩完成任务。女子组和自由组的冠军分别为姚金梅、庄金坛和张良辰。此次比赛在男子组、女子组和自由组中分别设出一、二、三等奖,并设立最佳风尚奖和最佳组合奖。比赛的闭幕式上,于文天老师给获奖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品。这次比赛是三界越野赛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得到了院学生会、生化学院以及各社团的大力支持。作为赞助单位的淮安移动公司为比赛提供了奖品和运动衫。淮安都市生活电视台以及淮海晚报均派记者前往采访。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的运动员不仅赛出了水平,还赛出了我们淮工人的风采。他们举止文明,组织有序并自觉维护公园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校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淮阴工学院增添了荣耀。2、淮阴工学院周恩来精神学习会纪念周总理诞辰109周年社区志愿服务行活动2007年3月3日我们周恩来精神学习会积极响应院团委关于开展"淮阴工学院200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月"的号召,和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普法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一道进入学校对面的北京新村社区文化广场进行"恩来精神"和"家庭法律小常识'等内容的宣传.我们协会参与人员与8:00在主楼广场集合出征,我们采取了固定设点和流动宣传的方式,面向社区人进行宣传.在宣传过程中,不少老年人.中年人争相阅读,连做环卫工作的叔叔阿姨,我们也发了.他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到这种场面,不仅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感动."周恩来总理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他就在我们身边".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9周年,作为周总理的故乡,作为总理故乡的本科院校,适时开展富与意义的活动不仅重要而且很必要.这次社区志愿服务行活动我们协会和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普法先锋青年志愿者协会联谊搞的,一方面加强了兄弟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取得了经济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团结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虽然今天春雨绵绵,这并没有打消我们的兴致,正如一位好心的市民提到"我怎么觉得这些天不寻常呢,原来总理诞辰快到了啊"多么朴实的话语,说出了淮安人民的心声.我们在宣传中也有不少市民耐心询问,我们也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不时赢得他们的阵阵赞许,我们不由得会声一笑,其实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活动之后,晚上,我们协会也接到了不少市民的电话和短信称赞我们的活动办的很好,有些因工作未看到的也希望我们多搞些类似的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我们承诺有机会还搞些有价值和意义的活动,不会辜负他们的重托.又是一年春来早,我们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工作能越来越好,有更多的机会投身到广大群众中去,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宣传"恩来精神"!我校的奋斗目标和建设方向:凝心聚力,办好四件大事——淮阴工学院创建淮安理工大学一段时期中,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办成一、二件大事,那是很好的;要办成三、四件大事,那将是了不起的;如果能办好三、四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更是令人振奋的,终身难忘的!我们淮阴工学院,在过去几年和未来五年中,就有四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件大事!这四件大事为:一是学校整体及31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二是有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及特色项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三是有1580亩土地、38万m2建筑、总投资个亿的新校区建设,四是有2万名学生规模、高水平学校、淮安理工大学的创建(主要是创造条件,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上台阶,并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这四件大事也可概括为“两评两建”,即学士学位评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建新校区,建理工大学。这四件大事,每一件均将是一座丰碑!办好这每一件事,均事关工学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科学治校能力的强化!事关工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事关工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办好这四件大事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无论用什么美好的语言来表述均不会过分。办好这四件大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任何时期的任何工作都有大小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别,而“两评两建”四件大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的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需要举全校之力,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团结拼搏!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创新创业创造。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有与四件大事相适应的新要求、新举措、新起色!可以说,在我们淮阴工学院,没有与这四件大事无关的部门、单位,没有与这四件大事无关的个人!围绕四件大事,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与落实“十.一五”规划,要进一步“整合专业学科、服务地方经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上台阶;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规范行政后勤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学术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进一步扎实工作,从上好每一堂课、指导好每一篇毕业论文、带好每一位学生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分钱抓起,从解决每一个问题、攻克每一个难关、办好每一件实事干起,从科学安排每一天每一周的工作紧起,扎实苦抓苦干苦创,为办好四件大事添砖加瓦、增添光辉。面对四件大事,我们还有什么个人恩怨不能消除、还有什么个人私利不能抛弃呢?!面对四件大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工作,还有什么借口不去为工学院的事业而殚精竭虑呢?!面对四件大事,让我们每一位同志均可以自豪地说,我为办成四件大事作出了重要贡献,或者说,我作出了无可替代的特殊贡献!或者说,在同样岗位上,我比别人干得更好、更出色、贡献更大!当然,办好四件大事,确有许多困难、问题,确有许多新情况、新矛盾,但我们相信,有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有经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识大体、顾大局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拼搏,淮阴工学院的明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现 任 领 导党委副书记 院 长:章 跃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陈明辉党委委员 副 院 长:马国琴 金叶玲 江应中 吴建华 陈家忠王保林党委委员 院长助理: 王文科党委委员 纪委副书记:刘建华学校主页:地址:淮安市高教园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全国名字叫曹培培的人很多

一、淮阴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淮阴师范学院有2个校区,分别为长江路校区和交通路校区,长江路校区地址为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交通路校区地址为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二、淮阴师范学院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校风的江苏省属知名高等学府,坐落在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 在60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始终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应用型人才,毕业生10余万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面向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与 南京师范大学 、 宁夏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20余人。同美国、英国、芬兰、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4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向境外高校派出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等共730余人,接收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国家的学历国际学生共25人,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长期语言国际学生累计60余人次,美国、英国、芬兰、法国、韩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我校学习、实习及文化交流的短期国际生330余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藏总量达219万册,电子期刊近40万册,电子图书近140万册,博、硕士学位论文470余万册。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600余人,正高150余人,博士近400人,同时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1人。有5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6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二五”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类)9个,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7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立项教材32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等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达12%。200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校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1项,部省级项目141项。出版专(编)著176部,发表论文3524篇,其中被SCI(E)、EI、CPCI收录739篇,CSSCI刊载358篇,授权专利576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21项、厅市级424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曹培培全国有48个曹培培,成立于2020年,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是一家以从事餐饮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2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曹培培专利信息15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1个。

同名同姓叫曹培培的人数总共有982个,重名度比较轻。

淮阴工学院毕业论文极

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遵守校规校纪,品行端正,在校学习并达到下列授予条件者,可向院学位委员会申请授予学士学位:(1)符合毕业条件,且所学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英语等级考试要求:非英语专业:本二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分数线为355分,本三学生分数线为340分。英语专业:本二、本三学生均需取得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分数线320分。(3)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本二、本三学生相同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方向):通过国家或省计算机三级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及其它理、工、农学类各专业:通过国家或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经济、管理、文学、法学类各专业:通过国家或省计算机一级等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明确列出。(4)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提醒:以上规定适用于2007—2010级学生;政策如有变化,以学校最新规定为准。

淮阴工学院图书馆由原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江苏农垦职工大学和淮阴职工大学三所学校的图书馆合并而成。现有城南校区主馆与北京路校区分馆。馆舍总面积37893平方米,阅览座位3350个。楼高6层、建筑面积29060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的城南校区图书馆于200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已经成为淮阴工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和亮点工程之一。资源丰富,馆藏结构合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3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中外文报纸100多种。馆藏随书光盘及其它非书资料5万余件,电子图书87万册,电子期刊近2万种。现已购买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Springer-Link、人大复印资料、IEEE/IEL、ACS、ASME、CSSCI文献数据库等27个正式数据库,包括核心期刊查询系统、凹土特色数据库、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等4个自建数据库。图书馆作为牵头馆之一,积极参与淮安高校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并不是很难,大部分都会通过的。开题答辩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因为开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导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在开题之前,其实导师和学生已经进行过协商而开题答辩,基本上就是一个形式而已,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通过的。老师对开题答辩是很严格的,因为这关乎你的论文到底能不能成功。开题答辩会有可能不通过。开题是整个毕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是在你对老师指定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以后做出的实验方案。

你07年进校,应该属于07级的。

淮阴师范学院杂志

1.〈旧民生主义不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9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2.〈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12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3.〈孙中山“毕其功于一役”思想再评价〉, 8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8期。4.〈旧民生主义与民粹主义之比较〉,10千字,《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5.〈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12千字,《江汉论坛》,1987年第9期。6.〈清末预备立宪动因新探〉,13千字,《求索》,1987年第6期。7.〈重评《钦定宪法大纲》〉, 8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8.〈关于清末预备立宪几个问题的商榷〉,13千字,《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9.〈一八四七年湘桂边境瑶民起义述论〉,《吉首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10.〈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探索〉,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11.〈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12.〈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15千字,《求索》,1989年第4期。13.〈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14.〈梁漱溟与阳明学〉,15千字,《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15.〈自卑与自大:两种不健全的文化心态〉,12千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16.〈论胡适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18千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 期。17.〈“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13千字,《江汉论坛》 ,1992年1期。18.〈梁漱溟与五四时期反科学主义思潮〉,18千字,《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19.〈“评判的态度”与“同情的理解”——论胡适与梁漱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12千字,1〈3千字,《中州学刊》,1992年2期。20.〈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21.〈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论五四时期梁漱溟与胡适的中西文化之争〉,15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22.〈“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 〉,15千字,《求索》,1992年第4期。23.〈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24.〈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50千字,《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5.〈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15千字,《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三联书店,1993年。26.〈论“东方文化派”〉 ,18千字,《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27.〈中国向何处去——30年代张君励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出路的选择〉,15千字,《新儒家评论》第二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95年。28.〈现代新儒学的历史考察〉,25千字《二十世纪中华学案·哲学卷导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29. 〈1840—1914年中国启蒙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0.〈不应被忽视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简论〉,15千字,《近代史研究所青年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1.〈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纲〉,26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3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思想界〉,48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3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20千字,《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34.〈论民国西学传播的特点〉,11千字,《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35.〈张君劢与西化思潮〉,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6.〈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13千字,《求索》,2003年第2期。37.〈张君劢与1949年中华民国宪法〉,14千字,《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8.〈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15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39.〈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11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0.〈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12千字,《史学月刊》,2003第4期。41.〈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略〉,5千字,《新哲学》,2003年第1期。42.〈包世臣与道咸年间的经世思潮〉,450千字,(韩国)《东北亚文化研究》,2003第5期。43.〈张君劢论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10千字,《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44.〈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0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45.〈梁漱溟与西化思潮〉,9千字,《求索》,2004年第3期。46.,1930年代的“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之争〉,12千字,《湖南师大学报》,2004年第3期。47.〈论张君劢对现代中国学术的贡献〉,10千字,《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48.〈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6千字,《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49.〈国家.社会与个人——张君劢政治思想的演变〉,12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50.〈一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思潮的变动〉,15千字,《淮阴师范学院》,2004年第4期。51.〈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12千字,《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52.〈辩证看待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8日“历史学”。;53.〈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史学版”。54.〈“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以泰戈尔访华为中心〉,5千字,《光明日报》,2004年6月8日“史学版”。55.〈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个误区〉,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0月21日“历史学”。56.〈论国民党的训政制度与孙中山训政理论的关系〉,15千字,《第七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国立国父纪念馆,2004年9月版。57.〈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15千字,《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8.〈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9.〈论民国时期的东学西传〉,15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20千字,《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1.〈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3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62.〈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16千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63.〈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15千字,《求索》,2005年第1期。64.〈论包世臣在嘉道经世思潮中的历史地位〉,4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65.〈九一八事变后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的发展〉,15千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6.〈梁启超晚年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及其疏离〉,13千字,《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67.〈论张君劢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68.〈泰戈尔访华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斗争〉,15千字,《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9.〈论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1期。70.〈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1.〈论晚清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史学版”。72.〈关于民国乡村建设的几个问题〉,15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73.〈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动——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13千字,《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4.〈抗战时期钱穆复兴中国文化的思想及评价〉,13千字,《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75.〈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11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3月28日“史学版”。76.〈“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12千字,《求索》,2006年第3期。77.〈“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15千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78.〈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他〉,6千字,《史学月刊》,2006年第6期。79.〈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15千字,《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80.〈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81.〈胡适是“全盘西化论者”?〉,18千字,《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82.〈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15千字,《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8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5千字,《光明日报》,2006年9月18日“史学版”。84.〈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20千字,《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85.〈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使命感的历史考察〉,13千字,《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86.〈西学传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6千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6期。87.〈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研探〉,2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88.〈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20千字,《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89.〈包世臣与嘉道时期的禁烟和抗英斗争〉,13千字,《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90.〈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18千字,《求索》,2007年第3期。91.〈民国乡村建设之“公共卫生”研究〉,9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92.〈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3.〈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10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4.〈论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的影响〉,18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95.〈论“东方文化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30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7辑,2007年4月。96.〈论东方文化派〉,30千字,《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辑,2007年6月。97.〈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转型〉,45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集,2007年6月。98.〈中国近代思想史开端之我见〉,5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8月26日“史学版”。99.〈要加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互动关系的研究〉,5千字,《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5期。100.〈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形成〉,30千字,《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集,2007年9月。101.〈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16千字,《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2.〈张君劢与1923年的人生观论战〉,12千字,《传记文学》,2007年第11期。103.〈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12千字,《光明日报》,2007年11月30日“史学版”。104.〈嘉道经世思潮与晚清社会的近代转型〉,16千字,《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105.〈张治中与抗战初期的湖南教育〉,10千字,《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106.〈五四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24千字,《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07.〈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20千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108.〈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12千字,《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史学版”。109.〈30年代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25千字,《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110.〈盘点中国近代思想史——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9千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11.〈“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三大思潮之互动〉,18千字,《学术研究》,2008年第7期。112.〈包世臣的文论.诗论和文学成就〉,15千字,《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113.〈《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之比较〉,14千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114.〈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现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之关系初探〉,1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6期。115.〈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2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1期。116.〈从徐继畲看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10千字,《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117.〈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25千字,《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118.〈继承五四.超越五四——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12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史学版”。119.〈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15千字,《安徽史学》,2009年第3期。120.〈论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苏俄热〉,45千字,(韩国)《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21.<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13千字,《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122.<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5千字,《光明日报》,2009年8月18日“史学版”。123.〈改造与五四社会主义之传入>,18千字,《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124.<理性民族主义——九一八事变后的〈大公报〉>,20千字,《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125.<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26.<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127.<张君劢对西学传播的贡献>,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128.<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史学版”。129.<新路:批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第一刊>,25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30.<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5千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131.<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18千字,《华东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132.<关于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对话>,10千字,《中华读书报》2010年9月27日。133.<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1期。134.<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几个特点>,5千字,《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史学版”。135.<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18千字,《史学月刊》,2011年第2期。136.<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15千字,《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137.<论国民观在清末的兴起>,15千字,《学术界》,2011年第6期。138.<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15千字,《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139.<论九一八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15千字,《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40.<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15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5期。141.<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15千字,《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142.<论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作用>,15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0期。143.<论五四时期的世界主义>,18千字,《吉大学报》,2011年第6期。144.<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18千字,《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5.<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其理论构建>,18千字,《近代史研究》(英文版),2012年第2期。146.<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史学版”。

(1995年11月~2010年7月) 序号 论文题目 刊物(著作)名称 刊名、出版社名称 发表(出版)时间 字数 级别 1 中国小品的审美意趣 《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杂志社 1800 省级 2 实施新方案,整体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改革论丛》 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4000 省级 3 扬泰文化内涵特质 《维扬文化概观》 南师大出版社 5800 省级 4 教育创新成功案例剖析方法 《创新教育》 吉林科学出版社 3300 省级 5 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探讨 《教学创新模式》 吉林科学出版社 5200 省级 6 创新教育的课堂实践 《教育教学创新论》 吉林科学出版社 4500 省级 7 谈如何创设语文课的“课气”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该报编辑部 5000 省级 8 古代散文与辞赋 《中国文化概说》 南京大学出版社 10000 省级 9 中国书画艺术文化的形式美 《中国文化概说》 南京大学出版社 11000 省级 10 论文学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12800 省级 11 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特征 《文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13200 省级 12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美形成及其标志 《中国文化通论》 南师大出版社 9600 省级 13 中华礼俗的民族风情特色 《中国文化通论》 南师大出版社 15000 省级 14 泰州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及策略 《江苏政协》 《江苏政协》杂志社 3800 省级 15 应用文的起源与演变 《应用写作》 中国商业出版社 3000 省级 16 中国“写作之气”论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社 5600 省级 17 新闻评论的写作艺术 《应用写作新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2000 省级 18 泰州诗歌及其阐读目录 《泰州诗选》 江苏文艺出版社 1800 省级 19 泰州散文流变脉络目录 《泰州文选》 江苏文艺出版社 1600 省级 20 再论东方“写作之气”韵 《作家》 《作家》杂志社 2008年第12期 3800 核心 21 杜甫主导诗风及其审美阐释 《作家》 《作家》杂志社 2009年第1期 5000 核心 22 节目主持传媒演讲的理论与实践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杂志社 2009年第2期 3200 核心 23 论“独抒性灵”的审美意趣 《作家》 《作家》杂志社 2009年第2期 5000 核心 24 论“性灵派”作家的写作美学追求 《山东文学》 《山东文学》杂志社 2009年第3期 10000 核心 25 论人性塑造·课程交融·双师型品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社 2009年第5期 4500 省级 26 论塑造扭曲灵魂的悲剧美 《时代文学》 《时代文学》杂志社 2009年第8期 4200 核心 27 《尚书》:散文美学的丰碑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社 2009年第8期 4200 核心 28 论游记追朴求真的审美风范 《山花》 《山花》杂志社 2009年第9期 4500 核心 29 李贽美学思想渐进历程及其渊源多元化探秘 《小说评论》 《小说评论》杂志社 2009年第五期 6600 权威 30 论东方笔记小说之奇葩 《湖南师大学报》 《湖南师大学报》杂志社 2009年第六期 5200 权威 31 论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策略与思路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年第六期 6800 省级 32 论美国因果关系裁定中的“布拉茨克模式” 《石家庄学院学报》 《石家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9年第六期 6000 省级 33 论中国反“反倾销”产业文化安全策略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编辑部 2009年第10期 5600 省级 34 论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反倾销新动向 《中国贸易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 《中国贸易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编辑部 2009年12月 9600 省级 35 论中国话语传媒的脉搏和韵象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杂志社 2010年第1期 6000 核心 36 论高校研究所学术创新管理的思路与策略 《中国经贸》 《中国经贸》杂志社 2010年第1期 4000 省级 37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的“地方文化育人”方略 《中国经贸》 《中国经贸》杂志社 2010年第1期 4000 省级 38 李贽“自然人性论”美学意蕴的哲学解读 《前沿》 《前沿》杂志社 2010年第3期 10000 权威 39 大学语文(丁帆等主编)(高校教材) 凤凰出版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年6月 33万(参编) 40 为大学语文找到最佳契合点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出版社 2010年7月 4600 国家级 合计: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40篇(部),计万字。 论文(著)发表总览(续)(1966年—1994年) 序号 论文(作品)题目 刊物(著作)名称 发表(出版)时间 字数 备注 1 呵,家乡(散文) 《儿童文学》 1966年 1000 2 雨中梦(诗歌) 《扬州报》 1970年 10行 3 血战黑雨塘(剧) 《扬州文艺》 1973年 3000 4 未来的阴影(散文) 《琼花》 1979年 3200 5 我国散文传统特色论略 《内蒙古师院学报》 16000 6 论文章的“凤头”和“豹尾”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8600 7 论中国散文内在发展规律 《喀什师院学报》 22000 8 也论《尝试集》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6500 9 试论中国游记散文 《内蒙古师院学报》 27000 10 浅谈我国散文的民族风格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6500 11 论作品首尾组织艺术 《作家协会通讯》 9000 12 引人入胜的《广西游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2600 13 试论我国散文的民族特色 《宁夏大学学报》 6600 14 论中等师范教育改革 《蒙古师大学报》 6000 15 师范写作正强化与教师“下水作文” 《教改通讯》 11500 16 《你莫忘记》是一首悲愤诗 《北方论丛》 5000 17 论中国笔记散文的民族特色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0000 18 《孙子兵法》散文艺术特色 《信阳师院学报》 5000 19 抓准“文眼”教学散文 《教学研究》 2000 20 论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教改信息》 7500 21 论中师文选教学的媒介手段 《教学研究》 10000 22 泰师仙桃(散文) 《艺苑》 2000 23 呵,我这黄土地(小说) 《艺苑》 2200 24 防止中学化,突出师范性 《教学研究》 11000 25 《尚书》语言艺术论略 《蒙古师大学报》 10000 26 论中师作文教学的师范性 《教改信息》 12500 27 杨柳情:除夕思父(诗) 《艺苑》 18行 28 陶潜散文真朴自然的美学追求 人大《古典文学研究》 1988年 10500 29 再论中国游记散文 人大《古典文学研究》 1988年 10000 30 《尚书》语言艺术论略 人大《古典文学研究》 1988年 27000 31 论中师文选教学的媒介手段 《语文教学论文集》 1988年 9000 32 文言虚词用法论 《文言虚词》 8000 33 青春乐章变奏曲 《青春乐章》 5000 34 《尚书》语言艺术论略 日本《东方文化研究》 10000 35 中国色彩修辞学 《修辞学丛刊》 12000 36 那人生的秘方(诗) 《当代作品选集》 2000 37 影子的烦恼(诗)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3000 38 蜜蜂(诗) 《春笋报》 14行 39 活该(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3500 40 游行(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2800 41 一场审问式对话(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3200 42 猫的喜剧(小说) 《当代微型文学选集》 2500 43 杨柳依依话春天(散文) 《春笋报》 1800 44 我对新歌剧的思考 《艺术百家》 5000 45 病榻呓语(评论) 《散文鉴赏集》 2000 46 雨思(评论) 《散文鉴赏集》 2200 47 画像(评论) 《散文鉴赏集》 1900 48 文人的傲骨(评论) 《散文鉴赏集》 2400 49 距离(评论) 《小说鉴赏集》 2800 50 古刹新僧(评论) 《小说鉴赏集》 2500 51 吴君卒(评论) 《小说鉴赏集》 3000 52 李白(评论) 《小说鉴赏集》 2500 53 遥有此寄(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2700 54 把酒问月(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2000 55 春夜洛城闻笛(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2300 56 点绛唇雨恨云愁(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1900 57 酒泉子长忆观湖(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1200 58 小桃红越调(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1500 59 葱岸多风桔柚香(评论) 《诗辞曲鉴赏集》 2000 60 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引论》 8000 61 儿童文学体裁论 《儿童文学引论》 25000 62 儿童审美活动的心理特征 《儿童文学引论》 16000 63 儿童文学批评 《儿童文学引论》 4800 64 儿童文学评论的写作 《儿童文学引论》 9000 65 牵牛花(散文) 《中外名著赏析》 1200 66 我是一只海船(散文) 《中外名著赏析》 1500 67 海滨的孩子(散文) 《中外名著赏析》 3500 68 泰兴市志·军事·人物·交通卷 《泰兴市志》 80000 69 接通人民的血管 扬州日报 1500 70 浅论比喻 《金湖斋文集》 4000 71 “小学语文教学法”散论 《萌芽集》 6200 72 从师范发展史论当前改革现状 《金湖斋文集》 11000 73 汉魏六朝抒情小赋艺术论 《萌芽续集》 12000 74 浅论鲁迅《朝花夕拾》 《萌芽续集》 8500 75 戴望舒诗歌语言散论 《金湖斋文集》 22000 76 散文创作面面观 《金湖斋文集》 21000 77 散文基本特征论 《金湖斋文集》 10600 78 爱情文学论纲 《萌芽集》 7000 79 师范教学语言美学 《语言艺术论》 14000 80 板书设计美学 《师范基本技能教程》 12000 81 中国古典散文的传统特色论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12300 82 中国散文的民族风格论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8800 83 中国游记散文艺术论略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22600 84 中国笔记散文之变迁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23000 85 中国军事散文与《孙子兵法》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10200 86 论《尚书》语言艺术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9500 87 柳宗元散文与《永州八记》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9500 88 陶渊明及其散文美学追求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9500 89 中国散文继承发展之流变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19700 90 汉魏六朝抒情小赋艺术 《中国古典散文研究》 9600 91 《朝花夕拾》与鲁迅忆旧散文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8000 92 当代游记的奇妙艺术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12400 93 论《尝试集》文学地位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8800 94 应当历史地评价胡适新诗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4400 95 “白马非马”并非诡辩论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11000 96 论刘兰芝叛逆女性形象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7300 97 戴望舒诗歌语言艺术 《文艺评论·学术争鸣》 13100 98 歌剧创作中的重大收获 《艺术百家》 8800 99 在模仿中徘徊探索 《文学评论》 2900 100 散文及其基本特征 《文学评论》 4400 101 使作品比较地显出亮色 《文学评论》 4400 102 心声的历程——《好望角》序 《文学评论》 7000 103 《野地的小花》序 《文学评论》 7000 104 《小二黑的结婚》的文笔情趣 《文学评论》 2900 105 愿创作女神成为你的终身伴侣 《文学评论》 1500 106 再论“文艺爱情论” 《艺苑》 5800 107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学术争鸣》 3700 108 接通人民的血管 《学术争鸣》 1600 109 “自我抒情”艺术论 《学术争鸣》 2900 110 虚实艺术辩证法 《学术争鸣》 2900 111 外国谚语美学及其基本特征 《学术争鸣》 19700 11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杂论·辞章·创作》 1600 113 六不能忘 《杂论·辞章·创作》 6600 114 教师形象论 《杂论·辞章·创作》 2200 115 从师范发展中看师范改革探讨 《师范工作研究》 8800 116 齐抓共管,常年不懈 《师范工作研究》 3700 117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师范工作研究》 12400 118 家庭女性价值论 《社会问题研究》 8600 119 重阳节前话敬老 《社会问题研究》 3600 120 老年人才及其开发管理 《社会问题研究》 5100 121 设问式鉴赏“小语”中的童话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900 122 苏东坡与《赤壁怀古》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5100 123 写作中的“形似”与“神似”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6600 124 西方的彩霞(诗) 《文学创作》 26行 125 蜜蜂(诗) 《文学创作》 21行 126 村晨酒香(诗) 《文学创作》 17行 127 插上歌声的翅膀(诗) 《文学创作》 31行 128 玫瑰色的骷髅(诗) 《文学创作》 32行 129 心中的太阳(诗) 《文学创作》 34行 130 根之歌(诗) 《文学创作》 18行 131 “疯子”的诗(诗) 《文学创作》 17行 132 杨柳情(诗) 《文学创作》 24行 133 除夕思父(诗) 《文学创作》 10行 134 月的反思(诗) 《文学创作》 12行 135 人生标枪(诗) 《文学创作》 44行 136 风筝(诗) 《文学创作》 52行 137 献给师范的(诗)歌 《文学创作》 38行 138 用骨头写诗(诗) 《文学创作》 19行 139 中国万岁(诗) 《文学创作》 44行 140 影子的烦恼(诗) 《小说》 1400 141 一场审问式对话 《小说》 800 142 活该 《小说》 1000 143 大力士王达软成泥 《小说》 1200 144 猫叫的喜剧 《小说》 1300 145 游行 《小说》 1200 146 笑比哭好 《小说》 1500 147 呵,老银杏 《小说》 2300 148 霜天里的金叶 《小说》 2000 149 爷爷坟前的“征文” 《小说》 1600 150 电话,真装了 《小说》 1800 151 泰师仙桃 《小说》 2000 152 师魂 《小说》 1800 153 “凤头”“豹尾”论 《辞章》 9000 154 比喻的艺术 《辞章》 3500 155 汉语“调序”论 《辞章》 10000 156 中国古代色彩修辞学 《辞章》 9500 157 师范教师教学改革断想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5500 158 中国诗歌的“意境”教学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9400 159 教学媒介段与课型模式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7400 160 比较法与师范文选教学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0800 161 防止中学化,突出师范性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2000 162 论作文教学的师范性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10800 163 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8500 164 “语教法”的学科体系论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3000 165 我的“文、象、道统一观”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9800 166 教学语言艺术论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22900 167 课堂板书艺术论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23600 168 改革师范课堂传统模式 《师范语文教学研究》 6000 169 立意在于“异”和“新” 《写作百问必答》 1900 170 创设意境之途径 《立意·构思·生活》 800 171 “模写”与“创新” 《立意·构思·生活》 1400 172 开篇与收尾 《立意·构思·生活》 800 173 材料选择之艺术 《立意·构思·生活》 1000 174 情节展开法 《立意·构思·生活》 1600 175 文章结构通式 《立意·构思·生活》 1800 176 比兴构思法 《立意·构思·生活》 1100 177 写作与现实 《立意·构思·生活》 1800 178 生活是浮计 《立意·构思·生活》 2000 179 文章与胆识 《立意·构思·生活》 1000 180 对立统一艺术之运用 《对立统一艺术观》 1600 181 平庸与精美 《对立统一艺术观》 1500 182 “疏”与“密” 《对立统一艺术观》 1100 183 “奇幻”与“真实” 《对立统一艺术观》 1600 184 虚实相生法 《对立统一艺术观》 1300 185 “繁”与“简” 《对立统一艺术观》 1700 186 “快”与“慢” 《对立统一艺术观》 900 187 “藏”与“露” 《对立统一艺术观》 8500 188 “无”与“有” 《对立统一艺术观》 3000 189 说辞藻 《语言·风格·情感》 1500 190 论摹声 《语言·风格·情感》 3000 191 论文采 《语言·风格·情感》 800 192 语言色彩论 《语言·风格·情感》 1800 193 文贵简洁 《语言·风格·情感》 2100 194 文章之“有味” 《语言·风格·情感》 900 195 话说“短而精” 《语言·风格·情感》 1400 196 贵能曲折变化 《语言·风格·情感》 1600 197 论气势 《语言·风格·情感》 3000 198 再论气势 《语言·风格·情感》 2300 199 节奏论 《语言·风格·情感》 2000 200 别趣·理趣·风趣 《语言·风格·情感》 1600 201 说“情” 《语言·风格·情感》 900 202 抒“真情” 《语言·风格·情感》 800 203 “情理分寸”感 《语言·风格·情感》 1300 204 说“文眼”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000 205 论想象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2600 206 再论想象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500 207 写“笑”技法大观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300 208 写“死”之技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2000 209 谈场面描写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500 210 论时空描写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400 211 选题艺术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900 212 悬念的艺术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800 213 表现的角度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2000 214 科普散文的写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9500 215 科技杂文的作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500 216 文中论文形象化述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2300 217 议论文的强调手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2000 218 谈对联写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1800 219 公文写作技法 《描写技巧·文体写作》 2400 220 说“文面” 《文章病院》 900 221 克服“小毛病” 《文章病院》 800 222 为文“七戒” 《文章病院》 2000 223 文不厌改 《文章病院》 1400 224 文章“五觉” 《文章病院》 1800 225 从诗学文 《文章病院》 1500 226 韧性精神 《文章病院》 2000 227 写作基本功 《锤炼写作基本功》 1600 228 锤炼写作基本功 《锤炼写作基本功》 1800 229 祝君步入“三境界” 《锤炼写作基本功》 1600 230 写作兴趣提高之途径 《写作教学拾零》 1200 231 谈文章命题 《写作教学拾零》 900 232 一事一议引导法 《写作教学拾零》 2800 233 指导创作四法 《写作教学拾零》 7000 234 写作启示录 《写作教学拾零》 9500 235 议论文开篇法 《写作教学拾零》 2200 236 写作思路培养法 《写作教学拾零》 6500 237 文章内容结构法 《写作教学拾零》 900 238 作文“四自法” 《写作教学拾零》 900 239 “特殊”文章批改法 《写作教学拾零》 1400 240 师范生写作大趋势 《写作教学拾零》 2000 241 写出理想的人格 《人物美学纵横》 3600 242 写出崇高的心灵美 《人物美学纵横》 4500 243 写出雅洁的语言美 《人物美学纵横》 4500 244 写出别致的风度美 《人物美学纵横》 5800 245 温柔敦原,清瘦如竹 《文学评论·文学争鸣》 2900 246 再谈作文“评讲法” 《写作教学拾零》 3000 247 语言表达的真善美 《语言艺术论》 4000 248 语言的音调美和节奏感 《语言艺术论》 4600 249 论板书语和态势语 《语言艺术论》 4200 250 教学语言的结构及其儿童化 《语言艺术论》 4000 251 辩论的意义与特点 《语言艺术论》 6800 252 谈谈辩论技巧 《语言艺术论》 8100 253 陶渊明真朴自然散文艺术论 《北京师院学报》 10000 补登 合计: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253篇(部),计万字。 1966年至2010年累计发表论文(作品)共293篇,计万字。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 《甘肃社会科学》1991(1)。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 《东北师大学报》1994(5)。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读楚辞《渔父》 《文史知识》1994(12)。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睹新春之景 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作欣赏》2001(1)。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学术研究》2002(12)。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

  • 索引序列
  • 淮阴工学院选毕业论文导师
  • 淮阴工学院学报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 淮阴工学院毕业论文极
  • 淮阴师范学院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