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地理教育论文3000字

地理教育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地理教育论文3000字

初一地理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教育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一地理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怎样才能既发挥地理校本作业的功能,既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又调动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激情,它要求地理教师致力于研究许多创新型的校本作业形式来缓解该矛盾。主要介绍了设计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开发的取向,并提出三个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地理思维能力;分层性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校本作业”指的是学校老师根据同学的特点开发的作业,即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学习思维的角度出发,立足基础,适当延伸,设计难易适中、形式多样、体现分层的作业。实行校本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有效的校本作业,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培养同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一、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就近取材

书面作业设计可以是书本中的活动题或者填充图册中的题目的改编或变式,厦门市的中考题、各地市的中考题、教辅图书上个别好的试题,但是这些都要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蓝本,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厦门初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进行出题。

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可以依据书本中的活动题。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同学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以及海沧区的乡土资源。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同学进行春游或者秋游活动,活动地点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宝活动或者越野活动,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地图,感受到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我们组织同学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时,可以带同学深入学校所在的未来海岸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等。

二、初一地理校本作业开发的取向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地理课程的要求,根据本校初一同学的特点,就近取材,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校本作业,让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同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此,初一地理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校本作业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环境和本校同学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因此,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

校本作业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同学的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同学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同学积极地去思考,让同学主动地去体验,让同学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让同学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同学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作业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有效。能有效地开展,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同学通过完成作业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技能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

三、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1.作业素材紧扣时事政治和同学生活,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地理作业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那么同学就会对地理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到处存在着地理作业素材,教师要基于同学的学习需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和设计出生活化的地理作业。

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让同学利用太阳和时钟判断自己家客厅朝向,测量自己家房屋尺寸,选择适当比例尺,设计图例、标明注记,绘制家庭平面图。在学习经纬网时,让同学在乒乓球或者海洋球上绘制经纬网,制作小地球仪。通过这一制作可以更加清楚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将同学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出,让同学体验到分享成功的喜悦。再如,在设计经纬网练习题时,可以结合我国南海争端的时事背景:我国渔船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了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海口(110°E,20°N)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可以设计已知事发地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图中找出对应区域,也可以反过来,在图中标出事发地,让同学读取经纬度,判断渔政船的前进方向。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巩固地理技能,训练同学地理能力,也能让同学体验到学习地理对生产生活有用,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地理校本作业中揭示知识应用价值,让同学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真切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2.作业题量少而精,不断创新练习题的设计,让同学每做一题都有新鲜感,提升同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同学完成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同学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同学地理独立思考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地理校本作业时要摒弃题海战术,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挖掘作业中的智力因素,创设思维训练情景;四要注意练习题的代表性,使同学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进而以不变应万变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教师还应该全面把握地理教材,熟悉地理教材,对每个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筛选、分类,避免“异题同答”的题目重复出现。教师有必要先对作业进行解答,选择一些有“精、简、练”特点的作业类型让同学完成,这样不但能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减少同学的学习负担。   首先,设计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作业,训练同学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在复习经纬网内容时,复习题必须配经纬网半球图,让同学读图指出经线和纬线,并用“横纬纵经”概括经纬线分布的特点,依据地图说出经纬线的性质(长度特点、指示方向等)。在地图上找出经度和纬度,并说明经纬度分布的特点,注意经纬度的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再用“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南大南纬,北大北纬”来概括经纬度判读方法。指出半球分界线、高中低纬度分界线和地球五带分界线及其范围。然后在图上标出某地点,让同学读出其经纬度,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和地球五带,并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反过来给出某地点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再进行判断。通过一副经纬网半球图,基本上可以对经纬网这部分内容做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同学解决相关类似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计体现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的作业,培养同学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非洲之后,设计非洲一节的校本作业题时,可以结合非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同学根据《非洲地形图》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概况非洲以哪类地形类型为主以及地势特点,根据地势特点描述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原因。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说出非洲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概括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然后判断不同河流水量的大小,或者同一河流如尼罗河上游和下游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最后让同学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进一步明确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地形的影响等,培养同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型的作业能更好地开发同学的智力,并且培养同学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3.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性,让同学有自主选择权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重视同学的个体差异。每个同学学习地理知识使用的方法不同,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有必要认清同学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

同学的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根据课标最低要求设计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层次的作业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确保完成基础目标。选做作业,同学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由选择,设计的作业内容可以是教学相关内容和贴近生活的信息,也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扩展及实践。

选做作业的完成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收集、画图拼图、地理演讲、手工制作和手抄报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的可让同学独立完成,有的可鼓励同学通过合作完成。选做作业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要主要承担一项,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做,具有自主选择权。

老师对同学作业的恰当评价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外因。在进行同学学业评价时,同学平时的作业成绩分为两部分,选做作业占了30%的分值,让同学一方面重视选做作业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进行选择,让同学在完成地理作业之后体验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鸿菲.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10).

[2]秦兆吉.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考试与评价,2012(03).

[3]吴飞,翟禄新,张少帅,等.地理作业设计有效性分析研究.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11).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

初一地理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教育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一地理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怎样才能既发挥地理校本作业的功能,既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又调动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激情,它要求地理教师致力于研究许多创新型的校本作业形式来缓解该矛盾。主要介绍了设计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开发的取向,并提出三个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地理思维能力;分层性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校本作业”指的是学校老师根据同学的特点开发的作业,即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学习思维的角度出发,立足基础,适当延伸,设计难易适中、形式多样、体现分层的作业。实行校本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有效的校本作业,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培养同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一、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就近取材

书面作业设计可以是书本中的活动题或者填充图册中的题目的改编或变式,厦门市的中考题、各地市的中考题、教辅图书上个别好的试题,但是这些都要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蓝本,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厦门初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进行出题。

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可以依据书本中的活动题。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同学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以及海沧区的乡土资源。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同学进行春游或者秋游活动,活动地点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宝活动或者越野活动,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地图,感受到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我们组织同学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时,可以带同学深入学校所在的未来海岸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等。

二、初一地理校本作业开发的取向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地理课程的要求,根据本校初一同学的特点,就近取材,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校本作业,让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同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此,初一地理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校本作业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环境和本校同学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因此,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

校本作业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同学的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同学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同学积极地去思考,让同学主动地去体验,让同学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让同学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同学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作业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有效。能有效地开展,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同学通过完成作业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技能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

三、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1.作业素材紧扣时事政治和同学生活,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地理作业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那么同学就会对地理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到处存在着地理作业素材,教师要基于同学的学习需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和设计出生活化的地理作业。

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让同学利用太阳和时钟判断自己家客厅朝向,测量自己家房屋尺寸,选择适当比例尺,设计图例、标明注记,绘制家庭平面图。在学习经纬网时,让同学在乒乓球或者海洋球上绘制经纬网,制作小地球仪。通过这一制作可以更加清楚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将同学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出,让同学体验到分享成功的喜悦。再如,在设计经纬网练习题时,可以结合我国南海争端的时事背景:我国渔船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了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海口(110°E,20°N)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可以设计已知事发地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图中找出对应区域,也可以反过来,在图中标出事发地,让同学读取经纬度,判断渔政船的前进方向。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巩固地理技能,训练同学地理能力,也能让同学体验到学习地理对生产生活有用,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地理校本作业中揭示知识应用价值,让同学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真切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2.作业题量少而精,不断创新练习题的设计,让同学每做一题都有新鲜感,提升同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同学完成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同学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同学地理独立思考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地理校本作业时要摒弃题海战术,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挖掘作业中的智力因素,创设思维训练情景;四要注意练习题的代表性,使同学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进而以不变应万变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教师还应该全面把握地理教材,熟悉地理教材,对每个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筛选、分类,避免“异题同答”的题目重复出现。教师有必要先对作业进行解答,选择一些有“精、简、练”特点的作业类型让同学完成,这样不但能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减少同学的学习负担。   首先,设计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作业,训练同学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在复习经纬网内容时,复习题必须配经纬网半球图,让同学读图指出经线和纬线,并用“横纬纵经”概括经纬线分布的特点,依据地图说出经纬线的性质(长度特点、指示方向等)。在地图上找出经度和纬度,并说明经纬度分布的特点,注意经纬度的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再用“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南大南纬,北大北纬”来概括经纬度判读方法。指出半球分界线、高中低纬度分界线和地球五带分界线及其范围。然后在图上标出某地点,让同学读出其经纬度,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和地球五带,并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反过来给出某地点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再进行判断。通过一副经纬网半球图,基本上可以对经纬网这部分内容做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同学解决相关类似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计体现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的作业,培养同学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非洲之后,设计非洲一节的校本作业题时,可以结合非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同学根据《非洲地形图》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概况非洲以哪类地形类型为主以及地势特点,根据地势特点描述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原因。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说出非洲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概括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然后判断不同河流水量的大小,或者同一河流如尼罗河上游和下游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最后让同学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进一步明确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地形的影响等,培养同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型的作业能更好地开发同学的智力,并且培养同学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3.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性,让同学有自主选择权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重视同学的个体差异。每个同学学习地理知识使用的方法不同,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有必要认清同学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

同学的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根据课标最低要求设计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层次的作业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确保完成基础目标。选做作业,同学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由选择,设计的作业内容可以是教学相关内容和贴近生活的信息,也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扩展及实践。

选做作业的完成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收集、画图拼图、地理演讲、手工制作和手抄报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的可让同学独立完成,有的可鼓励同学通过合作完成。选做作业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要主要承担一项,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做,具有自主选择权。

老师对同学作业的恰当评价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外因。在进行同学学业评价时,同学平时的作业成绩分为两部分,选做作业占了30%的分值,让同学一方面重视选做作业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进行选择,让同学在完成地理作业之后体验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鸿菲.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10).

[2]秦兆吉.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考试与评价,2012(03).

[3]吴飞,翟禄新,张少帅,等.地理作业设计有效性分析研究.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11).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一)一、地理板书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板书的不断呈现和不断更新而转移的。因此,板书可以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2.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活”化地理板书是以纲目、图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和具体化的,并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呈现、一再更新,而使教学内容活化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3.为学生编拟读书提纲做出示范教师的板书是学生编拟学习提纲的范例,学生通过抄写板书,可以逐步学会编拟读书提纲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地理教科书的能力。二、设计地理教学板书应遵循的原则1.板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也应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这样的板书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此外,板书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师要保证板书中的字、词、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2.板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板书对学生来说具有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在依照科学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启发性,这样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以及判断推理等,进而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使自己的地理知识之树更加繁茂。要体现板书的启发性,就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找出基本脉络,并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规律的具有启发性的板书。3.板书设计要有整体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问题,这就决定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对完整的整体,这就要求板书也具有整体性,而不能成为没有联系的几个板块的简单罗列。高中地理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充分体现出知识间的联系性,并要考虑到整体布局情况,板书的重心应尽量与黑板的中心重合,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宜的宽度,同时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不能“一头沉”,以免破坏布局的完整性。4.板书设计要体现艺术性优秀的板书不仅是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直观清晰的,还要能够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乱涂乱画的板书不会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谈从板书中获得有效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文字、图标、表格等形式设计板书,体现出书法美、结构美,展现出艺术性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三、地理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知道了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板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1.教材内容是板书设计的依据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不能为了形式上的美观、色彩,而使教学内容失真,或者遗漏某些知识要点。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板书形式,并使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板书设计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倘若板书设计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会弄巧成拙,使板书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影响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获取。2.处理好板书书写与讲解的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书写,也是值得教师研究和思考的。有时教师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还有的时候是教师先分析、归纳,然后再板书,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教师视教学的需要而定。另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间的现象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事先设计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有时板面不够写,有时来不及书写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地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试写。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但必须讲究板书的完整性。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新颖独特、充满美感的优秀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二)一、课堂教学如果把教学比作建设一座高楼,那么课前准备是为建设准备物资,课堂教学就是将各种物资进行整合,进行真正的建设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导入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导入、材料导入和直接导入。所谓趣味导入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比如,我们在介绍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时,就可以将地图或地球仪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动手寻找;而在地貌学习模块中,我们可以将风蚀地貌模型、黄土地貌模型展示给学生看。材料导入的材料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比如,我们可以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雨里一人行”等诗句材料来导入即将学习的梅雨知识。趣味导入、材料导入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等,这种不做任何铺垫的导入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二)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首先,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再次,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最后,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其课堂表现和反应等,当然,学习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二、课后巩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同时万万不能忽视课后的巩固。课后巩固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作业来进行的,那么课后巩固的效果也就主要在于作业的质量。第一,教师可以合理降低作业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二,教师要对作业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由于过于繁重的作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避免学生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三,教师要因地制宜,多布置一些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的地理课后作业,从而使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应根据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学习兴趣,自行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后巩固与知识的拓展。比如,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相关地理书籍等方式。最后一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时时注意反思、总结、巩固课堂上所教学的知识,从而切实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然而路还很长,我们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抓好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从而让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好,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三)一、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地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例如,可以看树叶的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二、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上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上课的前提条件,这可以使学生更加专心、用心地听课,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反馈就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电影来学习书上的内容,可以播放有关地震的电影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地震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科普片。这些科普片将地震的形成过程用电脑制作了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震形成的过程了。教师也可以借地震的形成过程来给学生讲解影响地震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地震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就都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来了。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的讲解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化了,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了。三、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国家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况划分了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的地理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国家大部分都位于亚热带,而非洲位于热带,所以当教师讲述亚热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讲解,当讲到热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非洲的情况来讲解。如果位于高原地带,那么,教师在讲述高原地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地的一些情况来讲解书上的内容,如高原地带的气候是怎样的,空气的稀薄程度是怎样的等。四、结合书上内容来解释当地的一些特殊地理现象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就要告诉学生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并根据教学内容来提问一些问题,如沿海地带就经常遇到台风,那么台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新闻上经常说到的风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台风眼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当教师讲到相关的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课,这就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虽然有点枯燥,但是不能否认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高中地理作为有着实际生活意义的科目之一,学生应该好好地学习它。教师也要注重教学的效率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看你写的是什么的内容。还有就是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期刊分为两类,一是开源期刊,也就是收取发表费用的期刊,一般来说费用从1000-1500美元不等,也就是7000-10000人民币。个别期刊收费达到15000以上。具体的问题也是可以去问问品优刊。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看你写的是什么的内容。还有就是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期刊分为两类,一是开源期刊,也就是收取发表费用的期刊,一般来说费用从1000-1500美元不等,也就是7000-10000人民币。个别期刊收费达到15000以上。具体的问题也是可以去问问品优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理念来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摘要:地理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地域性很强,教师当是凭着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随着信息 网络技术 的不断发展,微课引入了高中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跳跃式。微课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和形象化,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高,实现地理教学的生动化和有效化。本文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存在意义、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具体实施的 方法 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

微课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微课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环节根据需要穿插进一些小视频,视频的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紧密相关,教师穿插进小视频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生动化和有趣化。微视频的时间很短,但是传达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在微视频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是很丰富的。微视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是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 总结 和归纳,或者作为课后的延伸和拓展。总之微视频根据教学的需要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小视频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并且在课前制作好课堂教学需要的小视频。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和探究各种不同的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一中教学模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是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教师秉承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从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当以为教师注重微课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和思维。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积极探求,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像一些地域性的 文化 通过视频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的视觉得到最好的享受,让学生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微视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 其它 没引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

微课把其它地域文化和这个地球上其它空间的事物带到学生课堂上来,学生的思维你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学生仿佛置身于另外的空间里,和里的事物进行对话,融入那里滴世界,实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地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和跨时空性的发展。

二、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熟悉,并且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记忆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具备一定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把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能力。作为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还应该从旷阔的网络资源撷取教学资源,加强自身教师素养的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想要把微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懂得视频剪切制作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把自己想要的素材通过微视频展示给学生。

三、微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法

(一)微视频导入,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视频比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的存在,为整堂地理课堂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为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埋下伏笔。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一些著名景点的小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把学生带到了旅游景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进而能够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形象化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地理知识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如:《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这样的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来理解什么是公转,什么是自转。

(三)微视频课后引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上完一些新课后,教师会叮嘱学生下去自己复习,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下去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学生一般没没人会自觉地去复习。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同课后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不同需求制作一些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总之,微课是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具备良好的微课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资源的利用,让微课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有微课参与的地理教学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朱文斌 单位:昭阳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路.基于微课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探讨[J].教学研究,2015.

[2]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与教学,2014.

《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 》

摘要: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即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新课改对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要求,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学会学习。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探究和 反思 。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形式创设;应用探究

1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地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课堂氛围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景式教学将抽象的地理科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一方面使课堂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灌输式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明白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应该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情景教学更符合后进生偏多的学校,情景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

目前,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机械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老师逐渐意识到情景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部分教师开始付诸实践,但是有些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使得情景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教师在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情景教学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地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地表演,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从而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目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景创设策略过于单一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更加趋于多样化,但是如果将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进行简单的重复,那么情景创设就会千篇一律,甚至无论学习任何内容都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忽略教学内容,那么创设的教学情景就会降低学生的体验,降低课堂效率,偏离重点难点,回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子上来。因此,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要因课堂内知识的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调整,进行“因材施教”,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新颖,情景创设往往被作为“时髦”的方式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所以,情景创设极尽花样,无论课堂导入还是知识内容的教授都凸显情景的新颖,但往往却容易偏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重点难点,淡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华而不实。所以情景创设要适度,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使得情景的作用更加实用,更有价值。

情景教学的开展缺乏 经验

情景教学目前还主要存在于理论阶段,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更多靠不断的自我摸索前进,所以情景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情景教学的开展面临挑战,一方面,我们的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思想转变困难,教学中缺乏对情景教学的热情,或者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时照猫画虎,对情景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出现课堂导入采用情景创设导入,但是在教授实际知识内容时,却按照传统教学思路来,换汤不换药。另一方面,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还是以“我”为主,不重视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忽视课堂情景气氛的渲染,再加上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使学生缺乏真切的感受,这些情景教学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只得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情景教学在课后练习阶段的欠缺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情景教学在导入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的应用,而更多的会忽略了在课后练习阶段的作用,上课前情景氛围的语言或者图片视频的渲染,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气氛,而完成课上教学目标以后,学生课下的巩固与练习没有改变,还是以往的传统模式,这样便会减弱课上情景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后练习是学生在课上所学内容的消化和提高的阶段,通过情景式引导型题目的训练,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的创设形式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表明,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知识的。我国传统地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识跟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冷锋过境的时候,可利用冬春季节冷锋过境时,给人带来的不同直接感受,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有同学会说天冷了,家长会叮嘱多穿衣服,说明气温降了,有的会说下雪或者下雨了,有的还会说会有大风,往往是西北风,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比较起来过境前、过境时和之后的天气状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直接观察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回忆起很多日常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现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情景越来越受到一线地理教师的追捧,相比语言文字的描述,图片、音视频的客观展示更加直接,有效的凸显教学情景,学生感受也更加强烈,既避免了文字语言描述的不准确,也能解决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将一个个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尽可能多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知器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热情。

引入地理实验创设情景

地理实验跟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通过实验既能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地理实验包括课上的模拟实验也包括野外考察等活动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不再像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过程:夏季,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代表海洋),一杯放等量的细砂(代表陆地),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利用地理游戏创设情景目前,将 教育 与游戏结合起来已经是一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RPG(RolePlayGame)网络游戏的流行,能够结合游戏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学习知识,既能寓教于乐,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开展角色扮演会受到条件限制,而采取真人角色扮演,采用课堂 辩论 等方式创设情景则更加有效方便。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就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开展一场角色扮演的 辩论会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了解我国天然气目前开发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角色:输出地当地居民、输入地当地居民,政府官员、油气开发商、环保组织官员等角色,从自己承担角色的利益考虑,讨论就是否应该进行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阐明自己代表一方观点的理由。

4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逐渐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知网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从2006年-2016年,共找到9,694条结果,而从2013年-2016年,搜索结果就达到了5216条,这说明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高中地理采用情景教学具有优势。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景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将高中地理逻辑性强,内容多的特点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达到喜欢实用性十足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情景教学应该有所区别,量身定制具体可行的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也能激发起地理素养欠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地理情景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情景教学存在局限性。情景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内容,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将情景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如果千篇一律,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的重难点不分,情景教学就会应付了事,形式化严重。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情景教学的开展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有效评价,及时的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的做出调整,使得参与讨论的学生得到鼓励与提高,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的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

作者:高峰熙 单位: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赖汉林.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0):65.

[2]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王天.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新课程(中),2014(10):40.

[4]陈兵.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3.

[5]张伶俊.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J].神州,2014(11):198.

[6]蔡银银.高中地理情景引导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师),2009(2):24.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

摘要:在高考当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除此之外,地理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个人常识量的一种手段,学生需要给予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文章 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 谚语 、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作者:许萍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志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2).

[2]陈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1).

[3]刘恒.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J].华夏地理,2015(06).

有关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2.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4.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5. 关于地理教育的论文

6.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7.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小论文范文

地理论文3000字

黄河治理方略 摘要:治黄方略为我国历代安民的决策课题。本文针对“水少沙多”这两点黄河难治的症结,指出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为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同时提出了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增加黄河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也可乘机排沙入海。 关键词:黄河 治理方略 泥沙 1 引言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在历朝历代,治黄方略如何制订均是我国安民的决策课题。倍受后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黄成功事例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他改进了共工和鲧“ 围堵障水”的作法,采用“疏川导滞”之策,平息了水患。这一传说,实际上是对先民治河的总结[1]。从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可证实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的雏形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后诸侯国家兴起,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一时一地出发,在大河两侧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堤防。规模比较大的和比较长的就成为我国早期的长城了。文字记载十分确切的是在西汉汉哀帝即位之初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继鲧、禹之后较早提出创见并且见于正史记载的重要治黄方略。贾让当时面对的黄河下游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悬河”,堤防宽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乱,所以他最不主张的下策是筑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张放弃旧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认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一策。”中策主张开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贾让三策均没能认真实现。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规模实施。他选定行河路线较优的线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并利用沿河大泽进行放淤,取得了无重大改道变迁的成就,一直倍受后人赞赏。但是这种安澜毕竟是相对的,大量的泥沙淤积,至少隋唐五代出现了泛滥决口,更不可能有“千年无恙”的史实。值得借鉴的是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与实践。他主张南北两岸“坚筑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统,如用缕堤束水攻沙,用遥堤约束洪水泛滥,用格堤阻止滩区行洪并促进滩地落淤;为防御大洪水,又修建滚水坝分泄水。并且在当时黄河南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借助洪泽湖的调节能力“蓄清刷黄”。潘季驯治河实现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两个转折,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显然这一点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后的明、清治河举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则。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响至今。但黄河河床仍继续淤高,泥沙灾害日益积累,以致于1855年发生了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剧变。 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认为采用“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显而易见,如此治黄已将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治理对策,人们对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昔日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而今变成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在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连续52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治理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史书上清晰出现着2600多年里黄河泛滥1500次、改道26次的记载。下游决口泛滥范围,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纵横25万km2。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害。而今,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母亲河的忧患仍在。由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大大减弱,高滩滩面漫水机遇已与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情况接近,河道已趋于预警高度,悬河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生发出季节性断流的灾患,自1972年以来的27年中就有21年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仅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3],如加重了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治黄事业更为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亟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奋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见。2 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众所周知,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地区西为祁连山余脉,西北为贺兰山,东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阴山,南抵秦岭,共有64万km2,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100~300m,这是世界上黄土覆盖最深厚、黄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边界条件下,中游暴雨是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以及水土严重流失的动力因素,“愈冲愈陡,愈陡愈冲”[4],使黄土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每年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泥沙达10亿吨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可达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黄,致使一些水库湮废失效,下游河道不断淤高,防洪压力日趋加重。不少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希望通过植树种草,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但是也应认识到,黄河塑造出的华北大平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左传》引用周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黄河已是相当浑浊,因为黄河沙多的自然现象应该比这句周诗要早得多。她所流经的中游地区,特别是现代界定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中的大部分地区,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可以《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为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该诗生动地描绘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后山洪暴发时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的自然景观。再如《禹贡》中所称:“禹别九洲, 随山浚川”,表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已十分严重,大量泥沙入黄,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人们才会产生“随山浚川”(亦即随着山去导滞,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设想。原始的或常规的生产方式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立地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具有一定覆盖度的植被状况[5]。无论如何,对古代黄河中游地区植被状况的估计一定要考虑自然气候的制约影响。《诗经·大雅·云汉》描述了周宣王时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NFDA4�如焚”。也就是说大地旱得好象起火燃烧,山川干枯。显然如此干旱的气候之下,很难存在良好的植被。我们认为,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必须跳出传统框框,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如修筑控制性拦沙工程、淤泥坝系及必要的挡土墙,变沟壑为平地;也包括人工定向爆破等措施,使一座座高耸的峁峁梁梁填充沟壑,变坡地为相对平原。同时,辅以必要的生物措施。这些措施把经多年治理如今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约20%、而入黄泥沙却占总入黄沙量80%左右的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6]。在这种失去了侵蚀地理环境的“平原”之上,水土流失被遏制,该地貌类型区入黄泥沙可减少70~80%(实际上入黄泥沙不可能也不需要减少100%,否则将会使下游河道遭受较强的冲刷,特别是给河口三角洲地区带来很大麻烦)。 只有从最基本的流域单元入手,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才是黄河治本之策,而且这决非很久之后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要立即动手,分步实施,10多年足矣。在这些具备涵养水源条件的人造“黄土平原”上,再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不远的将来就不难实现“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宏伟目标。从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来说,这完全是可行的。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向西部战略转移,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这也是十分必要的。3 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 相传我国上古之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然而,历经沧桑,黄河近代水资源日趋贫乏,其水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大量资料表明,水少是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症结。模型试验发现,洪水机遇减少是黄河下游近些年河床萎缩、过洪能力很低的主要原因[7]。从水资源角度讲,黄河是惟一流经干旱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的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域内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土地与矿藏丰富,因水资源贫乏而制约着发展,因此黄河治理不仅要考虑防洪,而且还要考虑水资源问题。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77mm,相对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因此,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开源,即从外流域调水济黄,增补黄河有效水资源量,这是适应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为此可利用黄河以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基本上沿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线路,自汉江丹江口水库始,沿途把汉江、淮河上游可引之水经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等地,在郑州以西桃花峪上游(如孤柏嘴附近)自流引入黄河,并利用东平湖和拟建的桃花峪水利工程加以调节。尔后,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现有的共产主义引黄工程和位山引黄入冀工程供水能力已经很大)、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相关地区供水,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方案的调水作用。从而减轻黄河水供需压力,达到解决下游断流、保证输沙用水量、改善下游河道淤积状况之目的。如果调水规模有保证,不但能缓解河北有关地区用水紧张局面,还可再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满足原中线南水北调方案对京津的供水要求。在此前提下,黄河流域来水可主要考虑本流域中上游用水,相应缓解了黄河中上游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并且小浪底水库可按照“高水高用”的原则,相机调水北上。 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入黄,沿途干渠应与淮河流域的河流和集水区域平交,与该流域的防洪体系相结合,形成“串联水库”,除发挥相应的供水作用外,特别是在淮河、汉江流域的暴雨期,还将产生其他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一,通过优化调度,将淮河、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量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上游各大支流的洪水入海通道,淮河、汉江的防洪压力遂大为减轻。其二,调洪水入黄,可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扩大主槽断面面积,提高过洪能力,减少下游河道淤积。赵业安等专家的研究结果[8]及我们开展的模型试验资料[7]表明,黄河下游有“大水带大沙”及“大水出好河”的规律,水少沙多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根本原因,且水沙搭配不相适应是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又一主要原因。因此[9],只有调洪水入黄,使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大水带大沙”时,才能取得最好的输沙减淤效果。其三,小浪底水库的库容,是发挥综合利用效益的保证[10],小浪底水库可借分洪调水之机集中排沙,利用大水排沙入海,相应增加了水库极为宝贵的库容。加大了水库调节能力,极大地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总之,如此调水对黄河防洪减淤乃至整个黄河治理都能产生巨大效益,同时对改善黄河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泥沙填海造陆,不断扩大河口三角洲国土面积,并有利于当地海上石油变为陆地开采,其意义甚为深远。 为弥补汉江下游枯水期用水,可修建引江济汉工程,即从荆江沙市附近自高而下向汉江下游开渠调水,为节省渠道长度,并便于调蓄,引江济汉工程可经过长湖。初步选在沙洋镇以下作为入汉江江口,入江口位于规划梯级之一的兴隆枢纽上游,以便于调节。荆江年均径流量大且较稳定,汛期长达半年之久,故引水补汉是有保证的,同时洪水期还可减轻荆江防洪压力。4 结语 治理黄河方略必须针对“水少沙多”这一症结进行科学制订。为使黄土高原地区入黄沙量大大减少,应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这一治本之策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应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的供水作用,并通过黄河以南构成的“串联水库”的调度,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扩大黄河下游河道过洪断面,同时将小浪底水库乘机所排泥沙输送入海,提高该水库的综合效益。 本文提出的治黄方略,不仅把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治理对策,而且还把临近流域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考虑,防洪与用水问题等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调配。参考文献[1]谢鉴衡,赵文林。黄河泥沙问题的历史和现状。黄河泥沙。赵文林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2]张俊华,张红武,陈书奎等。黄河下游断流影响、原因及对策。见: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展。邵维文主编。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9.[3]姚文艺,赵业安等。黄河下游河道断流初探。水科学进展,1999,(2).[4]谢家泽。关于黄河下游治理问题。谢家泽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张红武。黄河问题的对策。科学时报,.[6]张红武,张俊华,姚文艺。根治黄河不是梦幻。科技日报, 1997.[7]张红武,江恩惠等。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的相似律。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赵业安,潘贤娣等。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及基本规律。见:黄河水利研究所科学研究论文集。(第一集,泥沙·水土保持).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赵业安,潘贤娣。泥沙研究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战略地位。黄河泥沙。赵文林主编。 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10]张俊华,张红武。小浪底库区泥沙淤积及下游减淤作用研究。见: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展。邵维文主编。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9.

我的家乡——山东 山东简称“鲁”或“齐鲁”。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南,京杭大运河以东,是全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鲁、沂、蒙诸山构成全区的脊背。鲁东丘陵区位于沭河、潍河谷地以东,三面环海。除海拔700米以上的崂山、昆嵛山、艾山等少数山峰耸立在丘陵地之上。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山东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境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点约493处,古建筑、古遗址万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9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旅游独特的风格。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基本形成了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很好,非常棒!!1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五、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 森林病虫害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2)主要种类及分布(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2.鼠害(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褐家鼠、小家鼠等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小家鼠、黄鼠等(四)生物入侵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6000字

初一地理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教育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一地理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怎样才能既发挥地理校本作业的功能,既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又调动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激情,它要求地理教师致力于研究许多创新型的校本作业形式来缓解该矛盾。主要介绍了设计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开发的取向,并提出三个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地理思维能力;分层性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校本作业”指的是学校老师根据同学的特点开发的作业,即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学习思维的角度出发,立足基础,适当延伸,设计难易适中、形式多样、体现分层的作业。实行校本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有效的校本作业,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培养同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一、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就近取材

书面作业设计可以是书本中的活动题或者填充图册中的题目的改编或变式,厦门市的中考题、各地市的中考题、教辅图书上个别好的试题,但是这些都要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蓝本,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厦门初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进行出题。

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可以依据书本中的活动题。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同学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以及海沧区的乡土资源。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同学进行春游或者秋游活动,活动地点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宝活动或者越野活动,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地图,感受到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我们组织同学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时,可以带同学深入学校所在的未来海岸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等。

二、初一地理校本作业开发的取向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地理课程的要求,根据本校初一同学的特点,就近取材,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校本作业,让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同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此,初一地理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校本作业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环境和本校同学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因此,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

校本作业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同学的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同学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同学积极地去思考,让同学主动地去体验,让同学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让同学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同学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作业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有效。能有效地开展,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同学通过完成作业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技能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

三、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1.作业素材紧扣时事政治和同学生活,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地理作业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那么同学就会对地理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到处存在着地理作业素材,教师要基于同学的学习需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和设计出生活化的地理作业。

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让同学利用太阳和时钟判断自己家客厅朝向,测量自己家房屋尺寸,选择适当比例尺,设计图例、标明注记,绘制家庭平面图。在学习经纬网时,让同学在乒乓球或者海洋球上绘制经纬网,制作小地球仪。通过这一制作可以更加清楚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将同学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出,让同学体验到分享成功的喜悦。再如,在设计经纬网练习题时,可以结合我国南海争端的时事背景:我国渔船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了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海口(110°E,20°N)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可以设计已知事发地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图中找出对应区域,也可以反过来,在图中标出事发地,让同学读取经纬度,判断渔政船的前进方向。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巩固地理技能,训练同学地理能力,也能让同学体验到学习地理对生产生活有用,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地理校本作业中揭示知识应用价值,让同学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真切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2.作业题量少而精,不断创新练习题的设计,让同学每做一题都有新鲜感,提升同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同学完成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同学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同学地理独立思考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地理校本作业时要摒弃题海战术,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挖掘作业中的智力因素,创设思维训练情景;四要注意练习题的代表性,使同学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进而以不变应万变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教师还应该全面把握地理教材,熟悉地理教材,对每个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筛选、分类,避免“异题同答”的题目重复出现。教师有必要先对作业进行解答,选择一些有“精、简、练”特点的作业类型让同学完成,这样不但能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减少同学的学习负担。   首先,设计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作业,训练同学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在复习经纬网内容时,复习题必须配经纬网半球图,让同学读图指出经线和纬线,并用“横纬纵经”概括经纬线分布的特点,依据地图说出经纬线的性质(长度特点、指示方向等)。在地图上找出经度和纬度,并说明经纬度分布的特点,注意经纬度的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再用“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南大南纬,北大北纬”来概括经纬度判读方法。指出半球分界线、高中低纬度分界线和地球五带分界线及其范围。然后在图上标出某地点,让同学读出其经纬度,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和地球五带,并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反过来给出某地点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再进行判断。通过一副经纬网半球图,基本上可以对经纬网这部分内容做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同学解决相关类似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计体现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的作业,培养同学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非洲之后,设计非洲一节的校本作业题时,可以结合非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同学根据《非洲地形图》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概况非洲以哪类地形类型为主以及地势特点,根据地势特点描述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原因。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说出非洲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概括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然后判断不同河流水量的大小,或者同一河流如尼罗河上游和下游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最后让同学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进一步明确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地形的影响等,培养同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型的作业能更好地开发同学的智力,并且培养同学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3.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性,让同学有自主选择权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重视同学的个体差异。每个同学学习地理知识使用的方法不同,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有必要认清同学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

同学的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根据课标最低要求设计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层次的作业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确保完成基础目标。选做作业,同学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由选择,设计的作业内容可以是教学相关内容和贴近生活的信息,也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扩展及实践。

选做作业的完成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收集、画图拼图、地理演讲、手工制作和手抄报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的可让同学独立完成,有的可鼓励同学通过合作完成。选做作业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要主要承担一项,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做,具有自主选择权。

老师对同学作业的恰当评价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外因。在进行同学学业评价时,同学平时的作业成绩分为两部分,选做作业占了30%的分值,让同学一方面重视选做作业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进行选择,让同学在完成地理作业之后体验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鸿菲.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10).

[2]秦兆吉.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考试与评价,2012(03).

[3]吴飞,翟禄新,张少帅,等.地理作业设计有效性分析研究.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11).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理念来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摘要:地理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地域性很强,教师当是凭着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随着信息 网络技术 的不断发展,微课引入了高中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跳跃式。微课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和形象化,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高,实现地理教学的生动化和有效化。本文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存在意义、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具体实施的 方法 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

微课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微课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环节根据需要穿插进一些小视频,视频的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紧密相关,教师穿插进小视频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生动化和有趣化。微视频的时间很短,但是传达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在微视频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是很丰富的。微视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是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 总结 和归纳,或者作为课后的延伸和拓展。总之微视频根据教学的需要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小视频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并且在课前制作好课堂教学需要的小视频。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和探究各种不同的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一中教学模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是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教师秉承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从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当以为教师注重微课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和思维。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积极探求,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像一些地域性的 文化 通过视频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的视觉得到最好的享受,让学生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微视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 其它 没引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

微课把其它地域文化和这个地球上其它空间的事物带到学生课堂上来,学生的思维你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学生仿佛置身于另外的空间里,和里的事物进行对话,融入那里滴世界,实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地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和跨时空性的发展。

二、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熟悉,并且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记忆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具备一定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把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能力。作为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还应该从旷阔的网络资源撷取教学资源,加强自身教师素养的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想要把微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懂得视频剪切制作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把自己想要的素材通过微视频展示给学生。

三、微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法

(一)微视频导入,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视频比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的存在,为整堂地理课堂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为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埋下伏笔。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一些著名景点的小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把学生带到了旅游景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进而能够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形象化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地理知识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如:《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这样的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来理解什么是公转,什么是自转。

(三)微视频课后引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上完一些新课后,教师会叮嘱学生下去自己复习,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下去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学生一般没没人会自觉地去复习。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同课后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不同需求制作一些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总之,微课是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具备良好的微课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资源的利用,让微课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有微课参与的地理教学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朱文斌 单位:昭阳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路.基于微课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探讨[J].教学研究,2015.

[2]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与教学,2014.

《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 》

摘要: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即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新课改对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要求,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学会学习。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探究和 反思 。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形式创设;应用探究

1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地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课堂氛围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景式教学将抽象的地理科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一方面使课堂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灌输式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明白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应该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情景教学更符合后进生偏多的学校,情景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

目前,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机械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老师逐渐意识到情景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部分教师开始付诸实践,但是有些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使得情景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教师在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情景教学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地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地表演,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从而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目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景创设策略过于单一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更加趋于多样化,但是如果将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进行简单的重复,那么情景创设就会千篇一律,甚至无论学习任何内容都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忽略教学内容,那么创设的教学情景就会降低学生的体验,降低课堂效率,偏离重点难点,回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子上来。因此,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要因课堂内知识的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调整,进行“因材施教”,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新颖,情景创设往往被作为“时髦”的方式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所以,情景创设极尽花样,无论课堂导入还是知识内容的教授都凸显情景的新颖,但往往却容易偏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重点难点,淡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华而不实。所以情景创设要适度,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使得情景的作用更加实用,更有价值。

情景教学的开展缺乏 经验

情景教学目前还主要存在于理论阶段,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更多靠不断的自我摸索前进,所以情景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情景教学的开展面临挑战,一方面,我们的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思想转变困难,教学中缺乏对情景教学的热情,或者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时照猫画虎,对情景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出现课堂导入采用情景创设导入,但是在教授实际知识内容时,却按照传统教学思路来,换汤不换药。另一方面,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还是以“我”为主,不重视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忽视课堂情景气氛的渲染,再加上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使学生缺乏真切的感受,这些情景教学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只得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情景教学在课后练习阶段的欠缺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情景教学在导入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的应用,而更多的会忽略了在课后练习阶段的作用,上课前情景氛围的语言或者图片视频的渲染,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气氛,而完成课上教学目标以后,学生课下的巩固与练习没有改变,还是以往的传统模式,这样便会减弱课上情景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后练习是学生在课上所学内容的消化和提高的阶段,通过情景式引导型题目的训练,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的创设形式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表明,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知识的。我国传统地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识跟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冷锋过境的时候,可利用冬春季节冷锋过境时,给人带来的不同直接感受,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有同学会说天冷了,家长会叮嘱多穿衣服,说明气温降了,有的会说下雪或者下雨了,有的还会说会有大风,往往是西北风,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比较起来过境前、过境时和之后的天气状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直接观察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回忆起很多日常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现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情景越来越受到一线地理教师的追捧,相比语言文字的描述,图片、音视频的客观展示更加直接,有效的凸显教学情景,学生感受也更加强烈,既避免了文字语言描述的不准确,也能解决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将一个个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尽可能多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知器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热情。

引入地理实验创设情景

地理实验跟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通过实验既能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地理实验包括课上的模拟实验也包括野外考察等活动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不再像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过程:夏季,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代表海洋),一杯放等量的细砂(代表陆地),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利用地理游戏创设情景目前,将 教育 与游戏结合起来已经是一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RPG(RolePlayGame)网络游戏的流行,能够结合游戏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学习知识,既能寓教于乐,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开展角色扮演会受到条件限制,而采取真人角色扮演,采用课堂 辩论 等方式创设情景则更加有效方便。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就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开展一场角色扮演的 辩论会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了解我国天然气目前开发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角色:输出地当地居民、输入地当地居民,政府官员、油气开发商、环保组织官员等角色,从自己承担角色的利益考虑,讨论就是否应该进行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阐明自己代表一方观点的理由。

4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逐渐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知网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从2006年-2016年,共找到9,694条结果,而从2013年-2016年,搜索结果就达到了5216条,这说明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高中地理采用情景教学具有优势。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景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将高中地理逻辑性强,内容多的特点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达到喜欢实用性十足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情景教学应该有所区别,量身定制具体可行的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也能激发起地理素养欠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地理情景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情景教学存在局限性。情景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内容,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将情景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如果千篇一律,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的重难点不分,情景教学就会应付了事,形式化严重。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情景教学的开展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有效评价,及时的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的做出调整,使得参与讨论的学生得到鼓励与提高,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的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

作者:高峰熙 单位: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赖汉林.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0):65.

[2]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王天.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新课程(中),2014(10):40.

[4]陈兵.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3.

[5]张伶俊.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J].神州,2014(11):198.

[6]蔡银银.高中地理情景引导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师),2009(2):24.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

摘要:在高考当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除此之外,地理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个人常识量的一种手段,学生需要给予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文章 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 谚语 、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作者:许萍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志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2).

[2]陈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1).

[3]刘恒.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J].华夏地理,2015(06).

有关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2.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4.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5. 关于地理教育的论文

6.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7.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小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地理教育论文3000字
  •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
  •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 地理论文3000字
  •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6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