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开题报告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开题报告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2.国内外研究现状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可以这样开始你的课题报告: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些都是简爱的自身价值参考文献: 简同,《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 袁世全,《外国文学名著微缩》。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方洲,《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金志浩,《同行者:高中生自选名篇佳作》。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梁坤,《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刘念兹,王化学,曾繁亭,《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 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北京:科学出版社,。 梅子涵,《经典女孩:世界名著中的少女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论《简·爱》中女性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摘要:本文立足于主人公简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通过文本的分析,论述简爱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定生活的理想,追求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对于爱情的选择.得出一个理想生活的概念:尊严+爱情+金钱.关键词:女性 尊严 价值 理想生活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名著将永垂不朽,《简·爱》在这当中排名不会靠前,然而,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影响人的毕生命运的作品不是很多。小说所透露出的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了女性独立思想和智慧的独特魅力依然能让众多女性读者产生共鸣,并将其奉为人生的追求和理想愿望的达成。首先,我们有必要提及,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中,女性的存在价值被限定在“家里的天使”这一角色位置上。如果逾越了这一角色定位则被指斥之为堕落疯狂的妖女。而当代女权主义学者却认为,19世纪被指斥的女性堕落和疯狂,是女性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规范的逃避,是女人不依附于男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达形式。据此来看《简·爱》,很显然,夏洛蒂在女性的自我价值取向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种双重标准。作为一个女子,简既不美丽性感,也不是绝对的温驯乖巧。她的独特美丽在于她有独立的思想和智慧。她一再对罗彻斯特声明“我可不是天使,我将是我自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魅力,使外表迷人性感,举止高贵典雅但却心灵贫瘠的英格拉母小姐相形见绌。由此可见,简所追求的自我价值,已不在是那种依附男人的个体价值。而是一种主体意义上的女性自我价值。其次,在《简·爱》的开头,还是小孩子的简看到了一本国家禽鸟史的书觉得很好玩.就一个人躲在窗帘后头看,非常入神。这时候,被她的表兄——一个肥胖的十四五岁的、很有力气的野蛮的男孩子发现了,他一把抢过她的书,说:“你没有资格拿我们家的书,你是个靠人养活的。妈妈说过,你没钱,你父亲一文也没留给你,你本该去要饭,不该在这儿跟我们这样的上等人的孩子一起过活,跟我们吃一样的饭……滚!站到门口去,别站在镜子和窗子跟前。这段话意味着那种没有钱就没有尊严可谈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普遍。就像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这种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他还骂简是“耗子”。他之所以这样鄙视简,没有别的理由,就因为简是个穷光蛋,她应该去要饭,过下等人的生活。尤其是到了寄宿学校以后,折中观念就更现实了。老师鄙视这些穷孩子或者孤儿,那些主要学校负责人更是随便地加以处罚。这对孩子的尊严是一种可怕无情的践踏。没有钱就谈不上尊严!直到现在的西方依然是一种很流行的观念。如果很有钱,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获得人们的尊敬,而拥有人所应该具有的尊严呢?小说里所写的庄园主罗彻斯特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在法国巴黎认识了一个迷人的美女塞莉娜,他开始认为这个美女不会喜欢上他。因为罗彻斯特自认为是一个丑人怪。但是他有钱,这个美女就赞美他有体育家的身材和气度,所以我非常爱你。罗彻斯特这个傻冒也相信了,给她配备奢侈的装饰,然而后来他无意中听到了塞莉娜和另一个男人在谈论他:“你以为我会喜欢那个丑人怪吗?”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罗彻斯特明白了——其实钱并不能买到一切!尊严究竟怎样才能够获得?尊严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他是靠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获得被人的肯定才能拥有的。马克思讲过大意如下的话:“人首先要把自己反映在另一个人身上,一个名叫彼得的人所以会把自己当作一个人来看,只是因为他把一个名叫保罗的人看作自己的同种。”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另一个人身上才能获得对自己的肯定。简在舅妈家里,在寄宿学校里,没有得到这种对于他自身尊严的肯定。虽然在寄宿学校里,有一些老师对她很好,但折中好只是一种怜爱,它没有一种对于人的自尊的肯定。简真正获得对于人的自尊的肯定,是到了罗彻斯特的庄园后,在和罗彻斯特的交往中,他才感到自己的尊严,并且最终获得升华。我们可以从他们两人有趣的邂逅中找到上面所说的话。罗彻斯特的马车出了事,他自己也受了一些伤,简帮不了他的忙。两个人在山里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对于简至关重要。当时两个人都还不大清楚对方是谁,但是简从罗彻斯特坐的马车和他的装束完全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贵族,一个有钱人。谈话的时候,罗彻斯特问简:“你觉得我漂亮么?”简当时脱口而出“不,先生”。这句话当时对罗彻斯特的震动是很大的。罗彻斯特进一步追问她:“你觉得我什么地方不好看”。简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点不太礼貌,所以她向罗彻斯特道歉,并做了一番解释。“先生,我太直率了,请你原谅!我本来应当说问到外貌问题是很不容易当场就随口做出回答的,应当说,各人有个人的审美观。说美并不重要。或者诸如此类的话。”简的这两个回答,对罗彻斯特认识简很重要。罗彻斯特心中有一道伤口,就是法国美女塞莉娜当面吹捧他,而背后骂他丑人怪。可简说他不漂亮。这样的直率和真诚,一下子地,简在罗彻斯特的心中地位抬升了。罗彻斯特通过当时的谈话已经知道简就是家里新聘请的家庭教师。他知道他对面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等人”,简身上有塞莉娜所没有的直率和真诚。而这种真诚又是他常常找不到得不到的。罗彻斯特感觉到眼前这个女人不仅仅诚实,还有教养,能够善解人意,不愿意伤害人。两句对话,使罗彻斯特把她看作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这是简获得的尊严的第一步。后来,罗彻斯特的一段话使得他们两个处在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也就因此从对方那里取得一种人的尊严感到满足,在这样的基础上,两个人产生了爱情。但是,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人的平等的意识,不是很容易取得的,从理性上来讲,罗彻斯特把简看作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人,但是在内心深处作为一个男人,他在某些方面荏苒认为女人是男人的一个附着物,知道他向简求婚的时候都没有告诉简他是一个有妻室的人。这件事情在他们准备正式结婚的时候由律师揭出来了。简觉得自己有必要离开。她这样想,我自己在乎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故,越无人依靠,越是要尊重自己。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持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为了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它们正是要用在现在这样的肉体和灵魂都起来反对他们的严肃不苟的时候。既然它们是豪不通融的,那它们就不容违反……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眼前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告诉罗彻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欺,她的自尊心受到戏弄。简在知道罗彻斯特有妻子后,她回到房间,脱下婚纱,说:它再也不能去求助他了,因为忠诚已遭到破坏,信任已经丧失了。对我来说,罗彻斯特已不再是过去的他了,因为他原来不像我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我不想把他看成邪恶,我不愿意说他欺我。不过,他在威信中已失去了正直不欺的属性,因此我必须离开他,这一点我看的很清楚。简·爱在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诱惑之下,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人、作为女人的尊严。这是简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也是最震撼我心灵的品质。小说写到此,作者对于人的尊严和女性自我价值追求的 并未结束。简在离开了罗彻斯特后,遇到了他的表兄圣约翰。作为忠诚的基督徒,他在简面前展开了一种尊严是超越了人的,是一种和神结合而产生的尊严感。这是在西方宗教中一种相当普遍的,为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人们抛弃人间的一切享受,而在精神上同上帝结合从而获得了道德上的满足,他们认为自己作为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如此——把一切都牺牲,把一切奉献给上帝。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小说设计了一个过于圆满的结局,折中圆满本身标志着肤浅,但是我们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只是需要补充一个作者未加以强调的因素,这就是金钱,如果简没有飞来的遗产继承,这桩爱情不可能圆满,而且很可能没有结局——简和罗彻斯特都将穷困潦倒。喜剧结局是上帝的赐予,这个上帝就是金钱。因此,我觉得,简所定义的最美好生活应该是:美好生活=尊严+爱+金钱。也许,这个定义会让作者扫兴。最后,我还是想提出作者细腻而折实的肺腑之言。作者对读者是分厂真诚,非常坦白的,像一个亲密的朋友在向我们讲述心事,正是这种真诚,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永久性美丽。小说里对人物内心活动有很细致的描写,这种描写丰富了我们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认识,常常使我们感动不已。例如,简和罗彻斯特已经准备好结婚了,简·爱已经穿上婚纱,走进了教堂,在这种情况下,忽然律师站出来说罗彻斯特没有权利结婚,并提出了证人——他发疯妻子的弟弟。这个证人尽管畏畏缩缩,还是把实情说出来。罗彻斯特也坦白的承认了自己确实有妻子,并且带人去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简都是亲历者,但是她却像麻木了一样。我觉得折射非常真实的——恰恰是由于简对罗彻斯特爱的非常深,而且对他非常相信,所以她在这样强大的震撼面前他的表现应该是麻木的,直到她回答房间才开始清醒,回到了现实,感到了痛楚。在田野的迷路上,简内心的痛苦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她到了圣约翰那里,在他的知道下自己有了皈依上帝的道路。小说写道:“当我内心感到幸福时,我却发现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们常说:“痛定思痛”,人在真正沉重的打击前是不会感到痛的,而这种痛是后来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显示粗他深入骨髓的特质。在这些章节中,小说的作者以一种女性细腻,为我们解释了人的内心世界中深刻的体验。这样的描写使得小说的价值超越了他故事本身。它提供给我们读者心理活动的体验,直到今天依然会引起很多读者,尤其我们女性读者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上的共鸣。参考书目: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吴钧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于冬云《多元视野中的欧美文学》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3年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人格、意志、精神、虐待、摧残、反抗、自由、平等 1.引言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后将她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其两个妹妹的照顾下恢复健康。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就向其求婚,但遭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费尔德庄。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烧死,主人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此外,简爱意外地得浪迹海外的叔父一笔遗产,同时被证明她圣约翰原是姑表兄妹。 2. 简爱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2.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2.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2.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他的人有力回击,也是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在下面主人疵疵逼人的问话中,无所畏惧自卑,更表现其头脑精灵的一面罗彻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 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彻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是的,先生。" 罗彻斯特:"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 简:"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她所受过的教育和经历使她拥有一个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在这一点上,她与主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使其有时感到惭愧。 3.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题目:《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 《简.爱》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更是引起了当时以及后代人的广泛关注,而中外学者对《简.爱》中的女性主义也都持有各自的观点。 吴娟《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探幽》(2010)表现了19世纪以跨世纪小说家简.奥斯汀为首,勃朗特姐妹及乔治.艾略特等一批优秀女作家相继亮相文坛,共同揭开了19世纪英国小说妇女创作艺术的崭新篇章。指出女性作为第二性和多余的肋骨,在父权社会的历是带着沉重的枷锁处于从属地位的。文章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论述从奥斯汀到乔治.艾略特等女作家的小说中所体现的19世纪英国妇女从觉醒到抗争,从出走到回归的曲折历程。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妇女的处境,表达妇女的心声,以女性特有的目光来审视社会现实,生动的反映女性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并深刻地揭示了她们的情感危机,道德困惑和反叛意识。 冯茜《夏洛蒂.勃朗特文本的女性社会主体意识》指出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在看似女性私人化的叙事中,透露着19世纪英国社会公众事务中的诸多信息。夏洛蒂.勃朗特把外在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现象转化为写作的一部分,一方面,小说折射出英国海外殖民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小说也不乏关注英国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财产与婚姻关系折射出诸多的社会问题。作品以边缘人向主流社会挺近的姿态,在双重历史语境下进行着对权利的去势与挑战,实现着作者鲜明的平等意识和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夏洛蒂的小说更是以第一人称的叙事与读者成为同谋,叙说着女作家自身的焦虑与无奈。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夏洛蒂是试图通过她的女性文本和阴书写突破女性自身的内囿和父权制的历史语境,抵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边缘化和在语言、意识上的陌视。 肖巍《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2001)指出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主要探讨的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认为当代主义伦理学是批判父权制妇女观、继承父权制批判妇女观的产物。而其发展又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反映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宗旨:批判和建构。并将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特色概括为:关系中的自主性;情境的氛围;经验和情感的纽带;能力和实践的支柱;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视角;性别的分析范畴。 周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004)指出女性主义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科学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历程。认为传统文化积淀和解放后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范,都忽略了女性意识中的自住性原则;当下的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遮蔽了性别身份的存在,对于性别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当时文艺批评中处在边缘地位;这三点是80年代初女性主义在中国悄然出场的原因。而有关西方的译作和一些论文集的出版、女作家性别写作意识的增强,更是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1)选题依据 ① 书中女主人公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虽是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但是不屈于世 俗的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智慧过人。蔑视权贵,嘲笑他们的愚蠢,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敢于追寻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在简爱身上所显现出来的这些女性主义的光芒深深的吸引了我,由此促成了这次选题的完成。 ②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出现:80年代初传统文化积淀和解放后意识形态对女性的 规范,都忽略了女性意识中的自主性原则;当下的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遮蔽了性别身份的存在,对于性别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以上两点促成了80年代初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悄然出现。 (2)主要研究内容 ○ 1简爱在寄人篱下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 2简爱在寄宿学校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3简爱在做家庭教师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 4简爱在成为女继承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 5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各个时期的变化。 (3)研究思路、方案 本课题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论述: 1、简爱女性主义的最初表现,包括在寄人篱下时对表弟的侮辱和毒打的反抗等。 2、女性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在寄宿学校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学校传统教育的反抗等。 3,做家庭教师时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包括对平等身份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等。 4、简爱女性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作为女继承人后又回到了罗伯斯特的身边。
可以这样开始你的课题报告: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些都是简爱的自身价值参考文献: 简同,《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 袁世全,《外国文学名著微缩》。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方洲,《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金志浩,《同行者:高中生自选名篇佳作》。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梁坤,《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刘念兹,王化学,曾繁亭,《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 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北京:科学出版社,。 梅子涵,《经典女孩:世界名著中的少女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当时轰动了整个文坛,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继续存在。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叛逆、自由、平等、自尊、纯洁的个性都是各个重点章节的主旨,而这些主旨则在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中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它们如同乌云上方的星汉,灼灼闪耀着光芒,照亮着后来的女性者们追求爱情的道路。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尽管她尽力想“竭力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是事实告诉她这都是白费力气的,因此她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近乎绝望的呼喊。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这些愿望在她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无疑,譬如在她的爱情观中的种种体现。A.桑菲尔德府谭波儿小姐因为出嫁,离开了洛伍德学校,同时也离开了简爱,这使简爱感觉到了“一种稳定的感觉,一切使我觉得洛伍德学校有点像我家的联想,全都随着她消失了”,她意识到: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变化纷呈的天地,正等待着敢于闯入、甘冒风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促使着简爱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尽管她才只有十八岁。于是,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府,当了一名在当时地位不高的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府使简爱感受到“这儿有想象中的完美无缺的家庭安乐气氛”,事实证明了她的预感的正确性,后来她成了罗切斯特的妻子,果真成了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这个家的主人叫罗切斯特,他是个苦命的人,顽固的封建伦理道德酿成了罗切斯特的不幸婚姻。他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娶了心胸庸俗,狭窄的梅森小姐为妻,尽管美森的外表靓丽,然而她的脾气确实极端的坏,她与罗切斯特的志趣格格不入,罗切斯特痛苦地感觉到“我们之间根本无法进行亲切的交谈,因为不管我谈起什么话题马上就会从她那儿听到既粗俗又陈腐、既乖张又愚蠢的回答”,罗切斯特是一个爱好广泛的高等知识分子,尤其爱好唱歌和交际,而现在他却要在这么一个妻子面前得到种种的限制,因此他倍感痛苦不堪。更加可怕的是,结婚四年之后,美森竟然发疯了,为什么会发疯?因为她的恣意妄为和不可一世。当一个人的性格坏到把自己都逼疯的程度,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在她周围的人所受到的煎熬,其中程度最深的当然是罗切斯特,他对简爱说:“在我26岁的时候那年,我就对生活感到绝望了。”绝望的罗切斯特离开了英国,去了欧洲大陆,为了寻找一个能够爱上他的善良聪明的女子。然而命运又是如此的捉弄人,在漫游欧洲的十年当中,他的渴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已经彻底绝望的他甚至堕落为寻找情妇以发泄心中的极端郁闷。最后,形单影只的罗切斯特带着一个要寻找一个聪明、忠实而钟情的女子为妻的梦想回到了桑菲尔德府。我们发现作者特意安排了这么一个场景,在罗切斯特回府的路上,刚好碰到了外出办事的简爱,并且得到了简爱的帮助,这预示罗切斯特将来的生活离不开简爱了,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当罗切斯特第一次看到简爱时,他就感到了“有一种全新的东西,一种新的活力和新的感觉,不知不觉传便了我的全身”。这种新的感觉其实就是罗切斯特的真爱之梦将成为现实,这种感觉和简爱所预见的感觉一样,也是正确的。从和简爱相见、相识到相爱的过程当中,简爱的那种叛逆精神、自强自尊的品质深深地征服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知识同样也征服了简爱。最初开始,简爱一直以为罗切斯特会娶高贵漂亮的英格拉姆为妻,她在和罗切斯特谈到婚姻时,曾经义正言辞的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充分表现出简爱的叛逆,她这种维护妇女独立人格、主张婚姻独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张可以看成是他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由平等的向往追求,罗切斯特正是爱上了她这样的独特个性,同时他也同样重复道: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罗切斯特自始自终爱的是简爱的心灵—有着意志的力量,美德和纯洁的心灵,正是基于如此,简爱才真正的爱着罗切斯特。因为爱情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方为另一方付出了真情的爱,假如得到对方的是虚情假意,那么这份爱情也就预示着快要结束了。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真爱,正好弥补了罗切斯特前半生耽误的青春和感情,同时也使自己的美好爱情得到了实现。我们可以说:简爱的爱情是伟大又平凡的。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爱罗切斯特没有带任何的功利色彩,当她后来离开桑菲尔德府孤单一人漫无目的的出走时,她没有从府里拿任何的东西,甚至连罗切斯特送给她的珍珠项链她都没有拿走,后来她差点就饿死在路上;说她平凡,是因为她的爱情也是普通人中的爱情。我们礼赞这样的爱情!B.圣约翰家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变故促使她离开了桑菲尔德府,离开了她心爱的罗切斯特。
题目:《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 《简.爱》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更是引起了当时以及后代人的广泛关注,而中外学者对《简.爱》中的女性主义也都持有各自的观点。 吴娟《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探幽》(2010)表现了19世纪以跨世纪小说家简.奥斯汀为首,勃朗特姐妹及乔治.艾略特等一批优秀女作家相继亮相文坛,共同揭开了19世纪英国小说妇女创作艺术的崭新篇章。指出女性作为第二性和多余的肋骨,在父权社会的历是带着沉重的枷锁处于从属地位的。文章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论述从奥斯汀到乔治.艾略特等女作家的小说中所体现的19世纪英国妇女从觉醒到抗争,从出走到回归的曲折历程。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妇女的处境,表达妇女的心声,以女性特有的目光来审视社会现实,生动的反映女性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并深刻地揭示了她们的情感危机,道德困惑和反叛意识。 冯茜《夏洛蒂.勃朗特文本的女性社会主体意识》指出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在看似女性私人化的叙事中,透露着19世纪英国社会公众事务中的诸多信息。夏洛蒂.勃朗特把外在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现象转化为写作的一部分,一方面,小说折射出英国海外殖民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小说也不乏关注英国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财产与婚姻关系折射出诸多的社会问题。作品以边缘人向主流社会挺近的姿态,在双重历史语境下进行着对权利的去势与挑战,实现着作者鲜明的平等意识和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夏洛蒂的小说更是以第一人称的叙事与读者成为同谋,叙说着女作家自身的焦虑与无奈。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夏洛蒂是试图通过她的女性文本和阴书写突破女性自身的内囿和父权制的历史语境,抵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边缘化和在语言、意识上的陌视。 肖巍《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2001)指出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它旨在批评贬低和歧视女性伦理理论,建立男女平等的伦理学说。它主要探讨的主题有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性伦理等。认为当代主义伦理学是批判父权制妇女观、继承父权制批判妇女观的产物。而其发展又呈现出破与立两大主流,反映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宗旨:批判和建构。并将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特色概括为:关系中的自主性;情境的氛围;经验和情感的纽带;能力和实践的支柱;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视角;性别的分析范畴。 周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004)指出女性主义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科学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历程。认为传统文化积淀和解放后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范,都忽略了女性意识中的自住性原则;当下的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遮蔽了性别身份的存在,对于性别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当时文艺批评中处在边缘地位;这三点是80年代初女性主义在中国悄然出场的原因。而有关西方的译作和一些论文集的出版、女作家性别写作意识的增强,更是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1)选题依据 ① 书中女主人公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虽是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但是不屈于世 俗的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智慧过人。蔑视权贵,嘲笑他们的愚蠢,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敢于追寻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在简爱身上所显现出来的这些女性主义的光芒深深的吸引了我,由此促成了这次选题的完成。 ② 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出现:80年代初传统文化积淀和解放后意识形态对女性的 规范,都忽略了女性意识中的自主性原则;当下的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遮蔽了性别身份的存在,对于性别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以上两点促成了80年代初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悄然出现。 (2)主要研究内容 ○ 1简爱在寄人篱下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 2简爱在寄宿学校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3简爱在做家庭教师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 4简爱在成为女继承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 ○ 5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各个时期的变化。 (3)研究思路、方案 本课题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简爱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论述: 1、简爱女性主义的最初表现,包括在寄人篱下时对表弟的侮辱和毒打的反抗等。 2、女性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在寄宿学校时所表现出来的对学校传统教育的反抗等。 3,做家庭教师时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包括对平等身份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等。 4、简爱女性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作为女继承人后又回到了罗伯斯特的身边。
1、 (英语系毕业论文)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 2、 (英语系毕业论文)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3、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性命运 4、 (英语系毕业论文)我看简•爱的爱情 5、 (英语系毕业论文)分析简•爱的美 6、 (英语系毕业论文)《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7、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8、 (实用英语专业)论《简·爱》的写作特点及人物个性 9、 (英语系毕业论文)为爱而叛逆——简·爱对爱的渴求的分析 10、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简爱》看19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题目好 也说明了爱情 爱情的本质就是简单单纯的这题目就是很好的思路啊我感觉啊 能得到老师赏识的论文 都出自作品本人的思路 别听别人的 拿出自己的风格 放松一下想想 等写完了 给我看看吧 相信你会做好
这本书告诉我们坚毅勇敢,独立不卑不亢
英美文学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人格、意志、精神、虐待、摧残、反抗、自由、平等 1.引言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后将她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其两个妹妹的照顾下恢复健康。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就向其求婚,但遭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费尔德庄。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烧死,主人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此外,简爱意外地得浪迹海外的叔父一笔遗产,同时被证明她圣约翰原是姑表兄妹。 2. 简爱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2.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2.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2.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他的人有力回击,也是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在下面主人疵疵逼人的问话中,无所畏惧自卑,更表现其头脑精灵的一面罗彻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 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彻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是的,先生。" 罗彻斯特:"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 简:"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她所受过的教育和经历使她拥有一个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在这一点上,她与主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使其有时感到惭愧。 3.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可以这样开始你的课题报告: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些都是简爱的自身价值参考文献: 简同,《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 袁世全,《外国文学名著微缩》。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方洲,《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金志浩,《同行者:高中生自选名篇佳作》。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梁坤,《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刘念兹,王化学,曾繁亭,《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 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北京:科学出版社,。 梅子涵,《经典女孩:世界名著中的少女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简·爱》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开篇,简·爱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午后看到的比维克的《英国禽鸟史》的迷人景象,到结尾处芬丁庄园的繁荣茂盛的景象,我们都是用简·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追随她生活的世界。5这样读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物的行为、心理。例如在罗切斯特离开桑菲尔德后,简·爱怅然若失,当菲尔费克斯太太收到了一封“主人写来”的信时,“我继续喝着咖啡(我们是在吃早饭);咖啡很烫,我把脸上突然升起的一阵火一般的发热归因于它的发烫。为什么我的手会发烫,为什么我不自觉的把半杯咖啡泼在我的盘子里,我都不想去考虑。6”可读者却比任何时候都知道她此时此刻的心境。第一人称叙述在今天看来也许不足为奇,因为小说兴起之初很多小说都是第一人称叙述,如赛缪尔·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的《帕美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卢梭的《新爱洛伊丝》(Julie ou La Nouvelle Heloise)等等。但这一点落在女性作家的女性叙述者身上,则是另外一回事。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本文将试图证明这一点。18世纪末19世纪初,公共图书馆、广告业、出版业兴起,作家的身份和名声随之突出,出版商也借作者的声誉获得丰厚利润。这些都可以使作家成为权威人物。作者名称会印在小说的封面上,随着小说的流传作家的名字也在读者中广为人知,这样原本深居闺阁的女性在社会上也变得有名有姓了。这样成名的作家因其在读者中的巨大影响力可以毫不费力地借作品的传播继续扩大其声誉,使其每部作品都能拥有众多读者。夏洛蒂的《教师》生前没有发表,死后在她丈夫的争取下发表了,但此时出版商完全可以凭借夏洛蒂·勃朗特的名声使本来“平淡无奇”的作品获得丰厚的利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第一人称叙事即使是虚构的,但因其在形式上与自传难以区分,当时的读者还有把小说当作叙事主人公“真实”生平故事的习惯,这都使得作家不大情愿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小说的封面上。在18世纪到19世纪,女性小说家较少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简·爱》中女主人公正如弗雷德里克·哈里森写道的那样:“这个相貌平平、身体弱小的家庭女教师凌驾于全书之上,小说的每一页中都有她的身影。书中的每件事和每个人都并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所能知道的,但他们却是这个几乎从未出过远门的乡村姑娘锐利眼光中的成像。”然而,哈里森也认为如果这部小说以“非个性的叙事形式写成,”“那就可能会失败。”而如果把作品看成是简·爱的自传,或者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那它就是“完美的艺术。”7另外,为数众多的女性作家在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女性叙述难免与男性叙述冲突,即使都是女性叙述者,也面临着男性作家的女性叙述者和女性作家的女性叙述者哪一个是合法的问题。“对于她们来说,讲故事还可以,但让叙述者通过叙事把自己作为权威站在前台则是另外一回事。长期以来,社会上已经习惯作者的声音由男性发出。”8而《简·爱》是一部自传性色彩很强烈的小说,叙述者把女主人公推到前台,在女性几乎没有参与社会话语权力的维多利亚时代是需要一番勇气的;而且小说中人物的某些言辞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确实是颇为激进的。9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勃朗特是怎样与既存的社会权威之间妥协的呢?她用匿名发表小说,用柯勒·贝尔这个名字开始的写作生涯也是她通向专职作家的一个阶段,也是维多利亚文学市场上男性至上主义所需要的一个自我隐蔽的策略,勃朗特和她的女主角简·爱把“她们自己抽象为符号”(如首字母缩写“.”和匿名),把真实身份隐藏在符号的背后,避开把一个具体的名字与一个女性作家联系在一起,不必遭遇性别歧视。不仅仅如作者本人所强调的,怕读者尤其是批评家因为面对一本女人写的小说而给予不公正的评价,她用一个中性的名字遮蔽了自己,没有社会伦理道德评价的压力,这样也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本意。事实证明,她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没有必要,当众多读者和批评家认可作品后再看到作家本人,事情就不同了。按照凯瑟淋·罗杰斯的说法:在文学市场中“与男性作家激烈较量的女作家”容易遭到攻击,“就好像她靠当妓女来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似的。”这样,女作家也就容易在她所激烈争夺的文学市场中失去自己的地位。10不仅与男性作家公开较量的女作家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的女性气质,即使那些被文学精英阶层认可的女作家也不敢公开承认自己在写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发表后,她的闺中密友曾问她是否是《简·爱》的作者,她断然否定了;《简·爱》在伦敦引起轰动,并获得肯定之后她才把作品放到她父亲的面前,承认她是本书的作者。从著名的湖畔派诗人罗伯特·骚塞给她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当时对女性写作的态度:“如今每年都有许多卷诗集出版,却未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其中任何一卷如果出现在半个世纪以前,都会为它的作者赢得美名。因此,一个人若想在这方面扬名显迹,他就必须准备失望……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告诫每一位向我寻求鼓励和忠告的年轻人,最好不要选择这样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11这封对妇女带有严重偏见的信当然严重地挫伤了她的写作热情,但她成名后对盖斯凯尔芙人追忆这段往事时坦言:“骚塞先生的信是和善的,可佩的;虽然有点儿苛刻,可于我有益。”12奥斯丁的写作也是在地下状态进行的,与她朝夕相处的侄子甚至不知道她在写作,认为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没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女性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来从事写作。“……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前者称为“叙述自我”,后者称为“经验自我。”13从《简·爱》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种叙述声音。如简·爱在反抗里德蛮横无理的行为时,简·爱完全是八九岁小孩子的口吻,属“经验自我”;但她向劳埃德先生讲述自己被关进红屋子的经历时,也用了长大成人后的分析性的口吻:“我总是抱着娃娃上床,人总得爱样什么,既然没有更值得爱的东西,我只好设法疼爱一个小叫化子似的褪色木偶,从中获得一些乐趣。现在想来可想不明白,当初我是怀着多么可笑的真情来溺爱这个小玩意儿,甚至还有点儿相信它有生命、有知觉。(20)” 这里的叙述自我相当于“叙述者”,叙述者是由词语的节奏、措辞和语气创造的一个人。他(她)在时间和空间中无所不在,并且在那段包容一切的时间中他了解应该知道的每一件事情。叙述者是包罗万象的意识,它围绕着所有人物的心灵,从内心里了解他们,而且叙述者根据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他们所体现的人类本性的广泛事实来看待他们。在这部小说中二者之间虽然开始的时候是分离的,但并非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我们看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两个“自我”合而为一,用叙述自我的眼光进行叙述。“简·爱这个人物的声音在小说的叙述中是逐步发展的,然而‘成人叙述’声音的简·爱——事实上是同一个声音,现在已经充分发展成熟——从开头到结尾是始终如一的。”14这里“成人叙述”相当于叙述自我,她的言语成熟老练,言辞平静却很有力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例如叙述者分析主人公在盖茨海德不受欢迎的原因时说:“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少年——我却看得明明白白了。我在盖茨海德,是个和大伙合不来的人;我根那儿的谁也不相象;我跟里德太太,或者根她的孩子们,或者根她宠爱的下人们,都没有一点一致的地方。……我是个异种人……我是个没用的人……。(16)”此类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吴尔夫认为,男性的话语是冷静,客观,独立的,15而这里的叙述自我的言辞就颇为符合这一点,不论作者是否有意这样做,但叙述自我冷静、客观、分析性的语言很容易隐藏作者的真实身份,在叙述风格上靠近男性语言的特点,她的叙述也就可以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调和。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叙述方式来看,《简·爱》的某些带有叛逆性的叙述,都面临遭到抨击的危险,从而失去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但无法否认这部作品即使在作品发表的历史时期,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尽管有批评、否定的声音,但也有很多批评家赞赏她的作品,如乔·亨·刘易斯认为《简·爱》的作者“具备我们要求一个小说家具备的一切:对人物性格的洞察,以及刻画人物的才能;诗情画意;激情;生活知识。故事不单有一种奇特的、自然展开的、始终不渝的趣味,”……“它具有一切伟大文体的首要特点:它是某个人的——某一个个人的成文的语言”,“我们对它无可指摘。”16那么,这部作品还有那些方面在反叛的同时又能用适当的方式赢得批评家们的赞同呢?第二章 对书信体小说的超越与回归在这样的女性没有参与社会话语权力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作家如果不用匿名发表作品,那么作品的表达方式可能在某些方面远离了她的本意。她要寻求公开发表作品的机会,又要与社会伦理道德——尤其是女性公开言说的局限——并行不悖,就很可能在叙述形式上有所回避。采取怎样的叙述方式,或者说是怎样的妥协方式?18世纪中叶很多女性小说家都采用这样一种叙述方式:“一个女主人公用书信体文本私下向一位受述者讲述个人的、往往也是自己的爱情故事。这种叙事模式把女性的声音导向一种自我包容或息事宁人的形式,它最大限度地减弱了‘言论自由’动摇男权社会的能量,削弱了女性(甚至是悠闲阶层白人女性)长久保持文学权威的潜力。……这种叙事中的声音以商讨的形式减少男权律法与启蒙政治之间的张力,缓和个人意愿和群体制约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了一种虚构的权威。”17而且,这类小说多以婚姻结尾,在婚姻中女主人公自己的姓氏淹没在男性的姓氏中,她也只能以其夫的口吻发出声音。自我的主体性消失了。如果说在这类小说中女性在被追求时还是很有主见和独立性的,为了贞洁为了名誉与男性周旋,而当婚姻到来时,她们的主体性几乎消失殆尽了。如玛丽埃-让·里柯博尼(Marie-Jeanne Riccoboni)的《朱丽埃特·盖次比》(Juliett Catesby),全篇都由朱丽埃特写给女友的信组成。小说的内容是这样的:她两年前与奥赛雷订婚,但他不知什么原因娶了另外一个女孩珍妮·蒙特福特。现在他的妻子死了,他又回过头来追求朱丽埃特。开篇朱丽埃特占有道德上的优势和话语的主动权,随着奥赛雷为两年前的行为辩解:他另娶新欢是因为酒后失德诱奸了珍妮,珍妮威胁他如果不娶她就自杀。这样奥赛雷对珍妮犯了错,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娶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这是个“高尚”的行为。后来珍妮死了,他自由了,以为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朱丽埃特了。随着奥赛雷的辩解起作用,朱丽埃特也逐渐引用了奥赛雷的语言写信,她失去了对话语的控制,她的身份最后也淹没在奥赛雷的名字中,小说的结尾,“读者,他娶了我。”而《简·爱》的结尾却是“读者,是我嫁给了他,”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身份和意识,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没有湮没在简·罗切斯特的名字之中。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过,《简·爱》可以概括为“我爱,我恨,我痛苦”,特别凸现一个大写的“I”,她具有非常强烈的主体性和个人的自我意识。《简·爱》的叙述在个人意愿与社会既定的传统和权威之间获得了平衡,同时小说的主人公也超越了魔鬼/天使的传统的女性形象,获得了人物形象的平衡。简·爱的自我意识在西方女性文学形象中颇为突出。有人戏言,西方文学始于一个女人——海伦。因为《荷马史诗》伊始的“两大基本主题——阿珂琉斯与特洛伊便被置于男性和女性世界之中,传统必定为荷马提供了能够充分表达其品行、性格的名目和相应的属性”,而“被装点的海伦”遂成为“第一符号。”18但这里的海伦仅仅是一个美女的符号,我们不知她的个性如何,有何意愿,倾心于哪个争夺她的男性,她是否为自己的爱情做过努力等等,这些都不得而知。在西方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女性的文学个性和社会价值判断逐渐丰富。“大致上看,她们主要是倾城倾国的‘海伦型’;狂暴残忍的‘美狄亚型’和忠贞柔顺的‘珀涅罗珀型’。这衍化出西方文学女性‘性格分离化’和社会价值判断的‘男性化指标’定律。”19而简·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纠葛始终没有脱离读者的视线,她个人在不断地寻求个人身份、地位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她的主体意识在起主导作用。她不会为了某个人尤其是男性的思想观念而改变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以往的女性形象多数脱离不了“天使”、“女巫”的两极。“由于文学文本持一种男性的再现生活的角度,因而妇女形象在男性作家笔下就走向了‘天使’和‘女巫’的两极。”20这两种女性形象无疑都打上了以男性为本的社会秩序按照男性的道德规范、生存模式对女性践踏的烙印。将女性“天使”化,是由于她们作为男性的奉献者或牺牲者而存在;把女性“女巫”化是源于对她们违逆其意志的憎恶与恐惧。夏洛蒂·勃朗特在文本中也有意无意地寻求双重心理,经常并置“两个人物,一个代表能被社会接受或者说是传统人物,另一方面把自由,有罪的自我具体化(伯莎)。”21但她“‘勇敢、真诚、紧紧扣住女人的感受’(伍尔夫语)自身的经验来写,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把欣赏主体当作倾诉的对象和知己,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她把自我完全敞开,把自己在恋爱中的兴奋、嫉妒、焦虑、绝望,甚至身体接触罗切斯特时的生理兴奋等女性隐秘的情感体验,都向读者和盘托出。”她“以这种最朴实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女性的情感与自我。在这里‘叙述行为本身便是与自我经验相联系的,可以说是自我体验的完成和总结,她的生命意义的获得,也有赖于叙述行为的完成,在这种意义上,不仅叙述者,甚至叙述行为也参与了作品意义的创造’。22这样,夏洛蒂可以把并置的“两个人物”协调起来,凸显一个女性个人真正的情感,摆脱传统的两极。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中,妇女们对自己的理解往往脱不出“天使/恶魔”的框框。她们唯恐自己不是人人称颂的纯洁无暇的天使。只是天使的高度实在难以维持。于是她们不能不疑惑自己心中也有个作乱的恶魔。换句话说,所有的女人都患“精神分裂症。”她们既是白雪公主,也是“邪恶”王后,既想遵从父权社会提出的理想和标准,又试图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感悟和经验。不过,无论白雪公主们当如何定论,说简·爱这样的人物具有深刻的两面性,却是无可辩驳的。女性只有走出了父系文化镜子里映照出的非妖女即天使的神话去寻找经验世界的真我,方能获得女性形象的再生,促成女性主体性的回归,从而获得女性存在的关键。简·爱形象塑造的成功就在于它摆脱了以往“白雪公主”式的女性通过美丽温柔而获得幸福与爱情的范式,而是通过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个人奋斗而获得了爱情与幸福。简·爱的自我主体性得到充分肯定,同时也牢牢地树立起了自己的个人地位,获取了个体生命崇高的价值。这里女性要想在社会公开的话语领地占据“权威”的一席之地,就不得不采用各种方式与社会权威之间进行妥协。就书信体小说——这种女性可以公开发表自己声音的小说形式而言,女性却最大限度的避免与男性话语冲突。如代尔·斯本德所说,“男性和女性,公开和私下这样的二元对立之所以得以为继,就因为社会允许女性写……给自己看(例如日记),也为了相互之间传看,其形式有书信,显示才华的小文章,道德论说文,还有在家庭范围内为其他女性而作的趣闻轶事,甚至还有女性为女性而创作的小说……女性写给女性的话语必然限于私人范围,不会对男性统治秩序造成麻烦;只有当女性写给男性读者看,矛盾才由此而生。”23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这样说道:“凡明智娴雅的女性都不会写小说,‘然而’,书信不在此例。”24这里的书信体小说形式就是妥协的一种方式。对话语的私人化意味着,就在女性为了伸冤报仇可能正需要用到社会公众舆论的时候,出现了私下的解决办法。与其说女性的声音遭到拒斥,不如说她们公开的声音遭到拒绝。由于受述者不同性别造成同一个人的作品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女性小说既是个人经济收入的来源又是社会话语权力的显现,但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女性几乎没有公开的话语权力的时代,所以她们公开发表的小说的叙述者的声音或者叙述过程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社会权威的妥协和皈依。当然,《简·爱》没有采用书信体小说的模式,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与其非常相似。小说中多处用“读者啊”这个称呼,这里叙述者在某些场合下也是主人公跳出了单单与书中人物进行交流的窠臼,也与读者进行交流。“读者”这个称呼“加强了把广大受述者视为亲密朋友的意识,与书信体小说中的称呼行为十分相似”,这样也把小说的读者假想为书信的接收人。25而书信体小说以商讨的方式缓和了个人意愿和群体制约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样,《简·爱》也就在社会权威与个人意愿之间获得了平衡,夏洛蒂得以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勃朗特的小说用第一人称能够与读者建立亲密的关系:从友善的开篇——我很高兴,我从不喜欢长途散步——到结尾处秘而不宣的合谋“我把这些事情藏起来,暗自在心里深思着。(369)”这些事情读者知道,而其它人不知道。随着经历进行,小说中的“我”和假象读者的位置——唯一有效的位置——就更亲密了。纵观整部小说,重要的是这种私下里亲密的信任,这种坦白的方式:这种描写仿佛是在一封私人信件中,一次私下里的闲谈。”26这样,小说在对书信体小说形式摒弃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它的回归,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良好的黄金分割点。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当时轰动了整个文坛,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继续存在。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叛逆、自由、平等、自尊、纯洁的个性都是各个重点章节的主旨,而这些主旨则在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中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它们如同乌云上方的星汉,灼灼闪耀着光芒,照亮着后来的女性者们追求爱情的道路。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尽管她尽力想“竭力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是事实告诉她这都是白费力气的,因此她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近乎绝望的呼喊。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这些愿望在她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无疑,譬如在她的爱情观中的种种体现。A.桑菲尔德府谭波儿小姐因为出嫁,离开了洛伍德学校,同时也离开了简爱,这使简爱感觉到了“一种稳定的感觉,一切使我觉得洛伍德学校有点像我家的联想,全都随着她消失了”,她意识到: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变化纷呈的天地,正等待着敢于闯入、甘冒风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促使着简爱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尽管她才只有十八岁。于是,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府,当了一名在当时地位不高的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府使简爱感受到“这儿有想象中的完美无缺的家庭安乐气氛”,事实证明了她的预感的正确性,后来她成了罗切斯特的妻子,果真成了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这个家的主人叫罗切斯特,他是个苦命的人,顽固的封建伦理道德酿成了罗切斯特的不幸婚姻。他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娶了心胸庸俗,狭窄的梅森小姐为妻,尽管美森的外表靓丽,然而她的脾气确实极端的坏,她与罗切斯特的志趣格格不入,罗切斯特痛苦地感觉到“我们之间根本无法进行亲切的交谈,因为不管我谈起什么话题马上就会从她那儿听到既粗俗又陈腐、既乖张又愚蠢的回答”,罗切斯特是一个爱好广泛的高等知识分子,尤其爱好唱歌和交际,而现在他却要在这么一个妻子面前得到种种的限制,因此他倍感痛苦不堪。更加可怕的是,结婚四年之后,美森竟然发疯了,为什么会发疯?因为她的恣意妄为和不可一世。当一个人的性格坏到把自己都逼疯的程度,我们可以知道生活在她周围的人所受到的煎熬,其中程度最深的当然是罗切斯特,他对简爱说:“在我26岁的时候那年,我就对生活感到绝望了。”绝望的罗切斯特离开了英国,去了欧洲大陆,为了寻找一个能够爱上他的善良聪明的女子。然而命运又是如此的捉弄人,在漫游欧洲的十年当中,他的渴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已经彻底绝望的他甚至堕落为寻找情妇以发泄心中的极端郁闷。最后,形单影只的罗切斯特带着一个要寻找一个聪明、忠实而钟情的女子为妻的梦想回到了桑菲尔德府。我们发现作者特意安排了这么一个场景,在罗切斯特回府的路上,刚好碰到了外出办事的简爱,并且得到了简爱的帮助,这预示罗切斯特将来的生活离不开简爱了,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当罗切斯特第一次看到简爱时,他就感到了“有一种全新的东西,一种新的活力和新的感觉,不知不觉传便了我的全身”。这种新的感觉其实就是罗切斯特的真爱之梦将成为现实,这种感觉和简爱所预见的感觉一样,也是正确的。从和简爱相见、相识到相爱的过程当中,简爱的那种叛逆精神、自强自尊的品质深深地征服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知识同样也征服了简爱。最初开始,简爱一直以为罗切斯特会娶高贵漂亮的英格拉姆为妻,她在和罗切斯特谈到婚姻时,曾经义正言辞的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充分表现出简爱的叛逆,她这种维护妇女独立人格、主张婚姻独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张可以看成是他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由平等的向往追求,罗切斯特正是爱上了她这样的独特个性,同时他也同样重复道: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罗切斯特自始自终爱的是简爱的心灵—有着意志的力量,美德和纯洁的心灵,正是基于如此,简爱才真正的爱着罗切斯特。因为爱情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一方为另一方付出了真情的爱,假如得到对方的是虚情假意,那么这份爱情也就预示着快要结束了。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真爱,正好弥补了罗切斯特前半生耽误的青春和感情,同时也使自己的美好爱情得到了实现。我们可以说:简爱的爱情是伟大又平凡的。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爱罗切斯特没有带任何的功利色彩,当她后来离开桑菲尔德府孤单一人漫无目的的出走时,她没有从府里拿任何的东西,甚至连罗切斯特送给她的珍珠项链她都没有拿走,后来她差点就饿死在路上;说她平凡,是因为她的爱情也是普通人中的爱情。我们礼赞这样的爱情!B.圣约翰家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变故促使她离开了桑菲尔德府,离开了她心爱的罗切斯特。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人格、意志、精神、虐待、摧残、反抗、自由、平等 1.引言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后将她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其两个妹妹的照顾下恢复健康。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就向其求婚,但遭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费尔德庄。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烧死,主人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此外,简爱意外地得浪迹海外的叔父一笔遗产,同时被证明她圣约翰原是姑表兄妹。 2. 简爱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2.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2.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2.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他的人有力回击,也是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在下面主人疵疵逼人的问话中,无所畏惧自卑,更表现其头脑精灵的一面罗彻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 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彻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是的,先生。" 罗彻斯特:"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 简:"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她所受过的教育和经历使她拥有一个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在这一点上,她与主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使其有时感到惭愧。 3.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