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商业会计中专毕业论文

商业会计中专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商业会计中专毕业论文

万方数据库 百度文库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职称论文发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如股权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等)改善决策。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报表分析的技术日趋复杂,许多报表使用人感到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日益困难。因此,财务分析显得愈加重要。一、经营情况分析 来源:36524论文网原文地址: (一)、营业收入分析新准则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并入营业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在分析中应强调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分析。在对该指标的分析中,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即通过销售增长率分析企业的销售增长趋势,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占总收入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二)、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对该指标比较分析时,须注意到新准则中成本费用的范围有所变化,原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工资性费用在新准则中分别计入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及生产成本等项目,原计入制造费用中的修理费在新准则中计入管理费;其次,由于收入的变化,不能单纯地分析各项费用的增减幅度,应结合各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进行分析;另外,应结合公司费用明细,重点分析变化突出的项目,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压缩有关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三)、利润分析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在对利润指标与以前年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新准则对利润总额有较大影响。如新准则下投资收益变化引起的利润总额变化,原准则下对子公司当期产生的净利润按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在新准下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仅对重大影响(一般股权比例在20%-50%)的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以前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等,现在可以计入。 此外,各项比率分析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以及权益净利率等比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债务与可供偿债资产的存量,资产存量超过负债存量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另一种是比较偿债所需现金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产生的现金超过需要的现金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等。 三、资产管理比率分析资产管理比率是衡量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资本周转率等。在计算这些比率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存货等指标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按扣除减值准备的净额列示的,如果减值准备金额较大,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减值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计算周转率。 四、每股收益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标,在此指标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时应注意,新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要求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充分考虑股份变动的时间影响因素后加权计算得出基本每股收益;其次,与国际准则相接轨,还要考虑潜在的稀释性股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定期报告中将不再出现原来为投资者所熟悉的按全面摊薄法计算的每股收益,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每股收益,它将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基本指标。相对于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考虑了股份变动的时间因素及其对全年净利润的贡献程度。 五、财务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新准则中强化了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与要求,明确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财务分析人员应注意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一)、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批露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额。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等会计估计的变更也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应注意相关变化,正确分析企业的利润变化趋势。(二)、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如债务重组收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主要是上市公司交叉持有的股改限售股出售的收益和取得的政府补贴等。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可以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三)、对或有事项的分析新准则中或有事项的范围有所扩大,并将亏损合同、重组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重视对或有事项的分析,如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四)、对关联交易的分析原准则中,不要求在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新准则取消了有关个别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的豁免,并增加了关联方相关信息的披露。关联方交易的大比例变动往往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对于企业的关联性交易,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分析关联交易对公司效益的影响。(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的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发行股票债券及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等。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利保障。 总之,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密切关注企业报表中存在的异常现象。通过对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资料的综合观察分析,发现异常变动项目,并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找我帮忙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是一切商业、经济活动的语言、准则和根基。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信息系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中专毕业论文会计

中专会计毕业论文浅谈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新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就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成本管理,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讨。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企业管理;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企业成功才会推广战略成本会计,进而开展战略管理。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会计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二、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战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三、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四、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售后服务这一活动时,增加服务设施或人员,可降低由于等待服务而发生的等候费用,但却相应增加了服务机构的费用,如商品仓库的发料和领料就存在这一矛盾。若将等料费用与发料费用之和看作商品领发费用,则要处理好商品仓库发料费用与商品需求方等料费用的关系,力求使领发商品过程中的两项费用之和最少。总之,战略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盛菊挑,试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2]李百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程序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如今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

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力成本和试算、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大修费用核算、费用成本核算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高等院校可以以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促进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业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把管理会计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职业院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是加强我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细化学校的教育成本,编制出科学的职业院校发展预算,同时可以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在职业院校更新或者购置各种教学设备时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控制,这样能够指导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发展决策。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是增强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把职业院校的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层,为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职业院校在完成会计核算之后,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衡量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职业院校更加顺利的实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规划。职业院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还可以促进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会计理论下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策略

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

从现实中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想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理论,那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管理会计理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理论充分结合,建立起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各个高等院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从“报账型”向“决策型”转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加强预算和决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事后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建立数字化的报销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报销平台,改善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职业院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协同。为了使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学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的财务信息查询提供方便,比如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提供财务信息平台查询开通课题的经费、教职工公积金查询、网上业务预约、学生缴费查询等,提高学校信息的共享程度。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师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此外,学校还要推进“无现金结算”“校园一卡通”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学校的报销人员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够实现资金的收支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在职业院校开展成本核算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进行办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都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教育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出现在校人数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仅靠国家拨款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完成之后,学校需要了解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投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把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系部进行专业和年级的划分,把核算对象进行细化,方便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的成熟,可以慢慢过渡到以每个班级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对学校每个月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每一个会计期间完成一次会计核算,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2]徐丽萍,金海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摘要 :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成本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了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会计人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逻辑性与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知识进行强化,从而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去促进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属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对财务进行统计与管理。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会计基础课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础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习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内容的连接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去提高学习成绩。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但是由于大学课时的局限性,使得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化。成本会计与实际的联系较大,高校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一下吧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有两篇:(1)论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良性运转的崭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重心由财务会计转移到管理会计。1 管理会计的定义及其职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8 年给管理会计下的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它形成和发展于二十世纪,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使得传统会计从面向未来的算“活账”的“经济管理型”会计转变,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它却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一门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以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2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现状211 管理会计理论不断完善,并且管理会计方法不断改进与创新。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转向信息系统。企业组织结构由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向系统网络结构转变,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大提高,这要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更加全面、及时。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要求,将管理会计与新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能够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西方企业界出现的资源计划、物资供应、供应链管理等方法,都是会计与其他学科想结合的产物。212 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当前西方会计学界将一些新兴会计学科纳入了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更加重视与风险控制相联系的不确定性分析,这样在风险管理方面,管理会计的作用大为增强,使得管理会计涵盖了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213 在应用效果上,西方管理会计在企业微观运行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的重大决策都离不开管理会计部门的参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成果也被管理当局所认可。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了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所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大。214 西方管理会计职业化已形成与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设置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了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并且形成了严格的选拔与激励机制,保证了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许多西方国家,持有管理会计师资格,意味着具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可见西方管理会计师行业已蓬勃发展起来。3 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理论上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方法庞杂,缺乏独特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发展步伐;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极为有限,仅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零星分散应用,尚未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③从应用的效果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的问题,只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它不象西方发达国家用管理会计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的财务信息。④在我国没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在企业中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管理会计的任务与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分配,这都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造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现状的主要原因:311 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①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又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使得经营决策者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不能普遍适用。②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另外,法律实施情况不如人意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③传统做法的影响。管理会计长久以来被看作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辅助行为,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推广与应用已有40 余年,客观上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其他基本观念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管理。312 内部环境的影响①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据调查表明,单位领导不重视被列为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原因。②会计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没有能力去实践管理会计。③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高,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313 传统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①研究领域狭隘。仅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产品,只注重财务会计信息,而激烈的竞争已使单纯依靠企业内部信息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②基点不妥。现代企业管理是经营式管理而非生产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着眼于销售,而管理会计却将销售作为一个常量,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③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计,但是任何一期的会计报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间呈报,信息的滞后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④对市场寿命较短产品的评价不当。现代产品的一个趋势就是更新换代加快,许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不仅靠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而且靠产品更新。4 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411 适应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这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为此,要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定位问题。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便于广大会计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②规范化问题; ③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是一个突破口; ④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并从中找出客观的发展规律。412 加强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广泛吸收西方的成果和经验西方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体现在对传统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战略管理会计等以及代理人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此外,为了克服理论于实际相脱离的弊病,目前西方更侧重于采取经验研究的方法,特别是案例研究,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413 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指导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 ①管理会计应用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决策系统中的领导人要善于倾听管理会计人员的意见,乐于接受管理会计研究的成果; ②对管理会计的两大组成部分———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预算管理必须坚持员工本位原则。414 培养企业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意识如果企业领导没有管理会计意识,不知道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管理会计的推行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培养企业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意识是非常迫切的。只有管理层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后,管理会计才会有发展的余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415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密不可分,什么样的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机制。416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417 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前进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行业组织。这些协会的成立不仅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2)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目前各企业所执行的具体会计规范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的行业会计制度,这套规范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1)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帐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需要通过会计系统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耗费,需要核算与报告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要核算和报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等等,然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准则、制度,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2)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这一方面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帐目不清、数据不真。(三)会计制度改革的国际化进程缓慢《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其进展不尽人意。现行会计规范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协调,甚至差异较大,例如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而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这些方法的选择作了较严格的限制,因此,一些在国外被广泛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如加速折旧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在我国尚未获得用武之地,或在应用的范围上受到严格限制。再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分部业绩报告的编制、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务报告等均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而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准则规范。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国际性商业语言”的功能,这正如我国的涉外企业需要按照我国会计准则与上市地或子公司所在地会计准则编制两套口径不同的会计报表,并分别由不同国别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充分表明,由于会计规范的差异,一方面使我国涉外企业的会计工作量增大,会计信息成本上升,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国际性竞争,另一方面有碍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拓展。

中专生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3000字很快的首先了解一下写论文的格式开头先以一段文字代入,可以说说经济形式什么的,然后再以某些科目进行书本与实际情况处理分析论述一下,最后再来些激励的话就OK了。因为中专毕业论文不用答辩你也不怕有老师找你麻烦,只要你在论文中详细说一下对某些科目的应用理解一般老师都会给过的。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写就可以了,记得写的时候抄抄书本的专业词语,这样看起来这篇文章就非常的专业性了。到时就怕你三千字还觉得写不过瘾呢,用不着求人的!

中专会计毕业论文浅谈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新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就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成本管理,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讨。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企业管理;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企业成功才会推广战略成本会计,进而开展战略管理。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会计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二、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战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三、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四、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售后服务这一活动时,增加服务设施或人员,可降低由于等待服务而发生的等候费用,但却相应增加了服务机构的费用,如商品仓库的发料和领料就存在这一矛盾。若将等料费用与发料费用之和看作商品领发费用,则要处理好商品仓库发料费用与商品需求方等料费用的关系,力求使领发商品过程中的两项费用之和最少。总之,战略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盛菊挑,试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2]李百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程序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1.确定写作方向

2.利用校内资源搜索相关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远

3.根据搜集的资料,合理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和重点

4.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写作提纲,主要包括

1)提出问题:文章开篇前言部分,根据写作内容提出存在哪些问题

2)分析问题:正文主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列出分论点,详细分析说明

3)解决问题:针对各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5.结论

最后需列出参考文献。

中专生会计毕业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职称论文发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如股权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等)改善决策。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报表分析的技术日趋复杂,许多报表使用人感到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日益困难。因此,财务分析显得愈加重要。一、经营情况分析 来源:36524论文网原文地址: (一)、营业收入分析新准则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并入营业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在分析中应强调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分析。在对该指标的分析中,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即通过销售增长率分析企业的销售增长趋势,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占总收入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二)、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对该指标比较分析时,须注意到新准则中成本费用的范围有所变化,原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工资性费用在新准则中分别计入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及生产成本等项目,原计入制造费用中的修理费在新准则中计入管理费;其次,由于收入的变化,不能单纯地分析各项费用的增减幅度,应结合各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进行分析;另外,应结合公司费用明细,重点分析变化突出的项目,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压缩有关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三)、利润分析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在对利润指标与以前年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新准则对利润总额有较大影响。如新准则下投资收益变化引起的利润总额变化,原准则下对子公司当期产生的净利润按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在新准下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仅对重大影响(一般股权比例在20%-50%)的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以前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等,现在可以计入。 此外,各项比率分析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以及权益净利率等比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债务与可供偿债资产的存量,资产存量超过负债存量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另一种是比较偿债所需现金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产生的现金超过需要的现金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等。 三、资产管理比率分析资产管理比率是衡量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资本周转率等。在计算这些比率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存货等指标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按扣除减值准备的净额列示的,如果减值准备金额较大,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减值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计算周转率。 四、每股收益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标,在此指标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时应注意,新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要求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充分考虑股份变动的时间影响因素后加权计算得出基本每股收益;其次,与国际准则相接轨,还要考虑潜在的稀释性股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定期报告中将不再出现原来为投资者所熟悉的按全面摊薄法计算的每股收益,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每股收益,它将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基本指标。相对于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考虑了股份变动的时间因素及其对全年净利润的贡献程度。 五、财务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新准则中强化了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与要求,明确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财务分析人员应注意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一)、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批露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额。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等会计估计的变更也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应注意相关变化,正确分析企业的利润变化趋势。(二)、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如债务重组收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主要是上市公司交叉持有的股改限售股出售的收益和取得的政府补贴等。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可以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三)、对或有事项的分析新准则中或有事项的范围有所扩大,并将亏损合同、重组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重视对或有事项的分析,如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四)、对关联交易的分析原准则中,不要求在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新准则取消了有关个别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的豁免,并增加了关联方相关信息的披露。关联方交易的大比例变动往往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对于企业的关联性交易,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分析关联交易对公司效益的影响。(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的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发行股票债券及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等。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利保障。 总之,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密切关注企业报表中存在的异常现象。通过对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资料的综合观察分析,发现异常变动项目,并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论文编号:KJ036 字数:8759,页数:10摘 要 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等方面,均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因此引起了本人对我国政府预算及其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些许思考。 我国政府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和报告,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这一会计基础能够证明现金支出符合控制性、合规性方面的要求。但随着公共管理环境的巨变,它明显表现出了对新体制的种种不适应性。目前,引入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为了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的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成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是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中不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只采用一种核算或报告基础,只有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结合,才能反映全貌。 关键词:政府预算 预算会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大纲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 1二、政府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2三、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缺陷与政府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意义 3四、政府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若干问题 4五、政府推行权责发生制应采取的对策 5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1.贝洪俊,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手探析,《财会研究》,2008年4月。2.鲁生选,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运用,《财务月刊》,2006年2月。3.欧理平,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对立统一,《内蒙士科技与经济》,2008年11月。4.王庆成,《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5.赵建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杨远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2年8月。7.蒙丽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8.(美)拉扎克,《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9.何东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03月。10.徐曙娜,《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以上回答来自:

有两篇:(1)论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良性运转的崭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重心由财务会计转移到管理会计。1 管理会计的定义及其职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88 年给管理会计下的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它形成和发展于二十世纪,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使得传统会计从面向未来的算“活账”的“经济管理型”会计转变,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它却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一门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以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2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现状211 管理会计理论不断完善,并且管理会计方法不断改进与创新。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转向信息系统。企业组织结构由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向系统网络结构转变,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水平大大提高,这要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更加全面、及时。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要求,将管理会计与新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能够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当前西方企业界出现的资源计划、物资供应、供应链管理等方法,都是会计与其他学科想结合的产物。212 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当前西方会计学界将一些新兴会计学科纳入了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更加重视与风险控制相联系的不确定性分析,这样在风险管理方面,管理会计的作用大为增强,使得管理会计涵盖了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213 在应用效果上,西方管理会计在企业微观运行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企业的重大决策都离不开管理会计部门的参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成果也被管理当局所认可。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了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所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大。214 西方管理会计职业化已形成与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设置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了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并且形成了严格的选拔与激励机制,保证了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许多西方国家,持有管理会计师资格,意味着具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可见西方管理会计师行业已蓬勃发展起来。3 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理论上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方法庞杂,缺乏独特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发展步伐;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极为有限,仅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零星分散应用,尚未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③从应用的效果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的问题,只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它不象西方发达国家用管理会计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的财务信息。④在我国没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的专门人才,在企业中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管理会计的任务与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分配,这都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造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现状的主要原因:311 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①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又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但这几种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使得经营决策者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不能普遍适用。②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另外,法律实施情况不如人意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③传统做法的影响。管理会计长久以来被看作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辅助行为,作为管理会计重要内容的中国式责任会计推广与应用已有40 余年,客观上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其他基本观念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管理。312 内部环境的影响①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据调查表明,单位领导不重视被列为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原因。②会计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没有能力去实践管理会计。③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高,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运用。313 传统管理会计自身缺陷的影响①研究领域狭隘。仅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产品,只注重财务会计信息,而激烈的竞争已使单纯依靠企业内部信息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②基点不妥。现代企业管理是经营式管理而非生产性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着眼于销售,而管理会计却将销售作为一个常量,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③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计,但是任何一期的会计报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间呈报,信息的滞后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④对市场寿命较短产品的评价不当。现代产品的一个趋势就是更新换代加快,许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不仅靠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而且靠产品更新。4 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若干设想411 适应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这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为此,要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定位问题。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便于广大会计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②规范化问题; ③行为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是一个突破口; ④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并从中找出客观的发展规律。412 加强对管理会计领域的理论研究,广泛吸收西方的成果和经验西方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体现在对传统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战略管理会计等以及代理人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此外,为了克服理论于实际相脱离的弊病,目前西方更侧重于采取经验研究的方法,特别是案例研究,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413 以正确的社会文化观指导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 ①管理会计应用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决策系统中的领导人要善于倾听管理会计人员的意见,乐于接受管理会计研究的成果; ②对管理会计的两大组成部分———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预算管理必须坚持员工本位原则。414 培养企业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意识如果企业领导没有管理会计意识,不知道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管理会计的推行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培养企业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意识是非常迫切的。只有管理层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后,管理会计才会有发展的余地,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415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密不可分,什么样的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机制。416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417 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前进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行业组织。这些协会的成立不仅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来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2)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一)行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目前各企业所执行的具体会计规范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的行业会计制度,这套规范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1)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多元化经营必然使企业涉足于各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而执行现行会计规范要求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分别设置帐户,并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多元化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影响核算效率和质量,而且难以保持口径一致,反映综合的财务会计信息。(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行业比较和分析。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使得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则、程序、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在行业、企业之间失去可比性,不便于投资主体对潜在投资对象的比较、分析和选择,最终不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不便于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企业各投资主体对企业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财务会计信息,然而,一方面各投资主体出于增加投资收益、回避投资风险的考虑,会不断的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经常性地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或同时分布于若干不同行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又执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主体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需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无疑加大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影响财务监督效率。(二)现行会计制度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现代会计制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会计行为,每一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需要通过会计系统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耗费,需要核算与报告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要核算和报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其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等等,然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准则、制度,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力不从心,或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2)许多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这一方面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往往导致企业成本不实、帐目不清、数据不真。(三)会计制度改革的国际化进程缓慢《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其进展不尽人意。现行会计规范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协调,甚至差异较大,例如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等会计方法,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而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这些方法的选择作了较严格的限制,因此,一些在国外被广泛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如加速折旧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在我国尚未获得用武之地,或在应用的范围上受到严格限制。再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分部业绩报告的编制、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务报告等均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而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准则规范。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缺乏国际可比性,不能充分发挥其“国际性商业语言”的功能,这正如我国的涉外企业需要按照我国会计准则与上市地或子公司所在地会计准则编制两套口径不同的会计报表,并分别由不同国别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充分表明,由于会计规范的差异,一方面使我国涉外企业的会计工作量增大,会计信息成本上升,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国际性竞争,另一方面有碍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拓展。

参考一下吧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会计中专生毕业论文

3000字很快的首先了解一下写论文的格式开头先以一段文字代入,可以说说经济形式什么的,然后再以某些科目进行书本与实际情况处理分析论述一下,最后再来些激励的话就OK了。因为中专毕业论文不用答辩你也不怕有老师找你麻烦,只要你在论文中详细说一下对某些科目的应用理解一般老师都会给过的。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写就可以了,记得写的时候抄抄书本的专业词语,这样看起来这篇文章就非常的专业性了。到时就怕你三千字还觉得写不过瘾呢,用不着求人的!

中专会计毕业论文浅谈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新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就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成本管理,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讨。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企业管理;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企业成功才会推广战略成本会计,进而开展战略管理。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会计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二、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战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三、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四、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售后服务这一活动时,增加服务设施或人员,可降低由于等待服务而发生的等候费用,但却相应增加了服务机构的费用,如商品仓库的发料和领料就存在这一矛盾。若将等料费用与发料费用之和看作商品领发费用,则要处理好商品仓库发料费用与商品需求方等料费用的关系,力求使领发商品过程中的两项费用之和最少。总之,战略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盛菊挑,试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2]李百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程序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评价。(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如果要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电算化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由于我国的电算化审计刚起步,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应的具体审计准则也没有出台,所以目前情况下,可暂时以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范、条例、办法等作为参照,并以此作为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应该也必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审计保证其质量,防止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参考文献:[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赵祖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会计》1999年7期。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职称论文发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如股权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等)改善决策。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报表分析的技术日趋复杂,许多报表使用人感到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日益困难。因此,财务分析显得愈加重要。一、经营情况分析 来源:36524论文网原文地址: (一)、营业收入分析新准则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并入营业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在分析中应强调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分析。在对该指标的分析中,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即通过销售增长率分析企业的销售增长趋势,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占总收入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二)、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对该指标比较分析时,须注意到新准则中成本费用的范围有所变化,原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工资性费用在新准则中分别计入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及生产成本等项目,原计入制造费用中的修理费在新准则中计入管理费;其次,由于收入的变化,不能单纯地分析各项费用的增减幅度,应结合各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进行分析;另外,应结合公司费用明细,重点分析变化突出的项目,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压缩有关开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三)、利润分析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在对利润指标与以前年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新准则对利润总额有较大影响。如新准则下投资收益变化引起的利润总额变化,原准则下对子公司当期产生的净利润按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在新准下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仅对重大影响(一般股权比例在20%-50%)的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以前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等,现在可以计入。 此外,各项比率分析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以及权益净利率等比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偿债能力的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债务与可供偿债资产的存量,资产存量超过负债存量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另一种是比较偿债所需现金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产生的现金超过需要的现金较多,则认为偿债能力较强。如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等。 三、资产管理比率分析资产管理比率是衡量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营业资本周转率等。在计算这些比率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存货等指标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按扣除减值准备的净额列示的,如果减值准备金额较大,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减值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计算周转率。 四、每股收益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标,在此指标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时应注意,新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要求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充分考虑股份变动的时间影响因素后加权计算得出基本每股收益;其次,与国际准则相接轨,还要考虑潜在的稀释性股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定期报告中将不再出现原来为投资者所熟悉的按全面摊薄法计算的每股收益,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每股收益,它将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基本指标。相对于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考虑了股份变动的时间因素及其对全年净利润的贡献程度。 五、财务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新准则中强化了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与要求,明确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财务分析人员应注意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一)、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批露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额。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等会计估计的变更也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应注意相关变化,正确分析企业的利润变化趋势。(二)、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如债务重组收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主要是上市公司交叉持有的股改限售股出售的收益和取得的政府补贴等。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可以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三)、对或有事项的分析新准则中或有事项的范围有所扩大,并将亏损合同、重组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重视对或有事项的分析,如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四)、对关联交易的分析原准则中,不要求在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新准则取消了有关个别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的豁免,并增加了关联方相关信息的披露。关联方交易的大比例变动往往存在着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对于企业的关联性交易,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分析关联交易对公司效益的影响。(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的事项。如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发行股票债券及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等。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利保障。 总之,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密切关注企业报表中存在的异常现象。通过对财务报表、报表附注等资料的综合观察分析,发现异常变动项目,并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 索引序列
  • 商业会计中专毕业论文
  • 中专毕业论文会计
  • 中专生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 中专生会计毕业论文
  • 会计中专生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