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与遥控绑架疑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遥控绑架疑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遥控绑架疑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陈应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林全新,周围.《计算机网络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张恒杰,曹隽.计算机网络工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美)弗鲁姆,(美)西瓦萨布拉玛尼安,(美)弗拉姆.组建Cisco多层交换网络[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7]王达.网络组建(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陆魁军.基于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蔡建新.网络工程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美)韦斯特耐特技术培训公司.网络分析与设计(ComputerNetworkAnalysisandDesign)[M].O'Reilly,2000

参考文献作为安全管理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用参考文献往往是决定安全管理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刘宇. 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滤优化组合除有机物中试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3] 韩宏大. 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06

[4] 赵建伟. 富营养化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分析与去除 方法 及氧化降解机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5] 刘起峰. 密云水库水的预氧化及强化混凝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6] 程庆锋. 高铁锰氨氮地下水净化工艺优化及菌群结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7] 苗杰. 电化学无氯预氧化安全净水新技术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8] 王娜. 腐殖质在混凝与预氧化工艺中的特性及对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9] 唐阳. 功能导向的电化学体系建立与碳基复合电极的设计和制备[D]. 北京化工大学 2013

[10] 王琼杰. 基于新型磁性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净化的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1] 周娟. 负载型Pd基催化剂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催化加氢还原[D]. 南京大学 2014

[12] 张怡然. 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研究[D]. 南开大学 2014

[13] 吴云. 澄清池膜过滤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工艺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4] 李金成. 负载锰氧化物滤料对高锰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15] 刘志泉. 水中铜绿微囊藻与硝基苯复合污染的特征和作用机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1] 姜再兴,黄玉东,刘丽. 粗糙度对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化学与粘合. 2007(05)

[2] 张国权,杨凤林. 蒽醌/聚吡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活性[J]. 催化学报. 2007(06)

[3] 范新庄. 石墨电极的电化学改性制备方法与准电容特性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4]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5]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6]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7] 杨旭,孙承林,谢茂松,杜远华,王贤高. 用电-多相催化技术处理油田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02(12)

[8] 吴海燕. 单线态氧与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及其过氧化产物的化学发光研究[D]. 江南大学 2012

[9] 陶龙骧,谢茂松. 电催化和粒子群电极用于处理有机工业污水[J]. 工业水处理. 2000(09)

[10] 吴庆,陈惠芳,潘鼎.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J]. 炭素. 2000(03)

[11] 周抗寒,周定. 用涂膜活性炭提高复极性电解槽电解效率[J]. 环境科学. 1994(02)

[12] 谢茂松,王学林,徐桂芬,杨旭,安铁军. 治理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技术--电-多相催化作用[J].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1998(02)

[1] 张芳芳,张永成,骆汉宾. 房地产企业施工阶段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 木工 程与管理学报. 2013(04)

[2] 卢阳. 谈我国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30)

[3]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4] 马建军,陈凤林. 论以企业安全发展伦理为重点的企业安全 文化 建设[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2(04)

[5] 刘卡丁,郑兰兰,周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4)

[6] 田原. 房地产开发企业安全管理[J]. 现代职业安全. 2011(08)

[7] 曾力勇. 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8] 吴贤国,张立茂,余宏亮,余明辉. 基于知识集成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专家系统研究[J]. 施工技术. 2012(13)

[9] 陈必安. 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 张孟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 清华大学 2012

[11] 张登伦.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2] 王原博. 日本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理念[J]. 陕西煤炭. 2011(02)

[13] 姚崎. 房地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01)

[14] 余建强,周晓冬.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3)

猜你喜欢:

1.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2. 最新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

4. 有关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47【题 名】深圳天工远科助力通信与制造业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作 者】无【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7(8).-76-762/47【题 名】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作 者】章方祥【刊 名】企业世界.2007(8).-24-25,213/47【题 名】从上海ACC VHF遥控通信系统建设项目谈风险分析与管理【作 者】杨卫斌【刊 名】中国民用航空.2007(5).-64-664/47【题 名】统一通信的投资回报【作 者】姜建华 赵长林【刊 名】软件世界.2007(8).-32-325/47【题 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记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公司全国优秀项目管理者朱洪忠【作 者】无【刊 名】建筑.2007(04S).-88-886/47【题 名】移动通信机楼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方法研究【作 者】龙智 曾繁军 魏锋【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7(2).-21-257/47【题 名】SAP/PS系统在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作 者】陶宇亮 何厚存【刊 名】通信企业管理.2006(11).-71-738/47【题 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通过项目管理创基建工程卓越品质——从优秀到卓越:广东移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理念【作 者】孔慧杰【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6(10).-85-869/47【题 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基建工程投资控制管理研究【作 者】朱越勋 冯海 余焕宁【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6(10).-87-9110/47【题 名】移动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分析【作 者】莫奇勇[1] 许丹[2] 莫继红[3]【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6(9).-93-9611/47【题 名】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时协同与实现【作 者】陈振宇【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6(08X).-215-21512/47【题 名】对通信建设工程开展项目管理的思考【作 者】董通书【刊 名】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19(8).-70-7413/47【题 名】四川通建公司开展自揽项目管理培训【作 者】吴薇【刊 名】通信与信息技术.2006(4).-26-2614/47【题 名】移动通信“标准化机楼”项目管理成熟度初探【作 者】吴志红[1] 陈实[1] 吴潮[1] 谭建新[2]【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6(7).-47-4915/47【题 名】项目施工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作 者】李良新【刊 名】决策探索.2006(06A).-40-4116/47【题 名】体会南京地铁一期通信系统项目管理【作 者】艾乔云【刊 名】交通世界.2006(04B).-74-7517/47【题 名】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求索【作 者】陆江锋【刊 名】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4).-62-6318/47【题 名】EAI走进协同【作 者】黄华【刊 名】软件世界.2006(6).-55-5519/47【题 名】通信企业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李辉【刊 名】当代通信.2006,13(6).-48-4920/47【题 名】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作 者】李春【刊 名】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2).-16-1721/47【题 名】政策信息(2005年12月)【作 者】无【刊 名】宏观经济管理.2006(1).-76-7622/47【题 名】浅析工程公司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作 者】高学武[1,2]【刊 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总承包.2005,14(6).-35-4323/47【题 名】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作 者】王跃明[1] 韩鹏[2]【刊 名】通信管理与技术.2005(4).-29-3024/47【题 名】通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作 者】曹倩【刊 名】通信企业管理.2005(10).-75-7525/47【题 名】通信建设项目管理漫谈【作 者】刘云凤【刊 名】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2).-60-6326/47【题 名】当前大客户售前售中工作分析【作 者】张都安【刊 名】电信建设.2004(3).-11-1627/47【题 名】通信车制造企业推行项目管理初探【作 者】刘长明【刊 名】专用汽车.2004(3).-37-3928/47【题 名】如何控制通信建设工程造价的几点看法【作 者】韩艳萍【刊 名】山西通信科技.2004,25(1).-43-4429/47【题 名】项目管理实时监控向管理要效益——万维易化“山东移动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案例【作 者】吴皓 尹丹【刊 名】软件世界.2004(8).-102-10330/47【题 名】电信工程管理(PM)系统简介【作 者】曾育忠【刊 名】电信技术.2004(10).-70-7231/47【题 名】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运营企业中的应用【作 者】刘寒【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4(6).-32-3632/47【题 名】通信运营企业的项目管理【作 者】司亚清【刊 名】项目管理技术.2004(5).-67-6833/47【题 名】通信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作 者】张强【刊 名】通信企业管理.2003(12).-56-5734/47【题 名】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回顾【作 者】鲍钢【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3(10).-95-9835/47【题 名】浅谈如何加强直放站项目管理【作 者】李红【刊 名】移动通信.2003,27(1).-154-15636/47【题 名】加拿大Polarsat通信公司暨北京波拉赛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作 者】无【刊 名】中国电信建设.2003,15(3).-59-5937/47【题 名】Avaya推出全新的服务业务【作 者】无【刊 名】中国电信建设.2003,15(3).-61-6138/47【题 名】项目质量管理在无锡联通CDMA二期工程中的运用【作 者】黄毅 张谦【刊 名】江苏通信技术.2003,19(4).-46-4839/47【题 名】对我国通信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作 者】伍琳瑜【刊 名】江苏通信技术.2003,19(2).-44-4640/47【题 名】对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思考【作 者】李月【刊 名】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1).-82-8641/47【题 名】项目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作 者】徐军库【刊 名】机场建设.2003(1).-20-21,1542/47【题 名】阳茂高速公路HCS建设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作 者】刘宏胜【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3(6).-55-5643/47【题 名】浅议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作 者】周彬【刊 名】邮电设计技术.2002(6).-24-2744/47【题 名】信息产业部出台规范国内传输网建设细则【作 者】何炜【刊 名】上海信息化.2002(3).-51-5345/47【题 名】IT职位:那些最热【作 者】无【刊 名】计算机.2001(17).-27-2746/47【题 名】论项目管理在“本地网计费工程”中的应用【作 者】宋仁海【刊 名】广西通信技术.2001(4).-38-4047/47【题 名】浅论通信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加强与规范【作 者】包志忠【刊 名】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1(5).-36-37,41

与信和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相信与怀疑孙老伯救起落水的何大妈,想要借此宣扬自己事迹,却被何大妈及家人质疑其救人的目的。善意之举遭人怀疑,实在令人深省。现代社会中一种不信任笼罩在每个人的心里。有人要归还失物却被失主怀疑盗取其中财务;有人扶起摔倒老人却被怀疑是撞人者。一心行善不仅没有得到掌声和鼓励,相反却遭受旁人的怀疑和讥讽。教科书里死板的教条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竟显示不出一丝暖意了。然而我们并非怀疑一切,一些似有似无的事物往往盘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坚信不移。各种“养生大师”受到人们的社交“宝典”,有人坚信星座中的描述却不愿和对方说一句话。不向苍生问鬼神,面对虚无飘渺的现实,人们往往不加考证就轻易相信。历往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在现代人身上却遭到质疑;欺的声浪,虚无的浮夸却在一次次喧嚣中得逞,夺得众人的信任。在这相信与怀疑的背后,是国人思想的愚昧与无知!愚昧,让我们面对他的善行以卑鄙的眼光质疑其目的,面对他人的暴行时却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无知让我们不能明辨是非曲直,让浅陋无知的小人一次次蒙蔽我们的眼睛。古人相信风雨雷电乃是老天爷所为,皇帝是高于众生的“真龙天子”,殊不知风雨雷电均属自然现象,皇帝也只是一位凡人;今人相信西瓜注水、味精致癌的传言,殊不知注水的西瓜内部组织必定变质,味精的生产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由此可见,相比从前在物质丰盛的今天,人们的愚昧无知仅仅套了一层更艳丽的服装登台演出而已,“三人成虎”的事例依旧在不断上演。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唯有思想,才能让人类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的殿堂;唯有思想,才能使我们理解舍身救人的伟大,拾金不昧者的高尚和喧宾夺主者的卑鄙;唯有思想,才能让我们划清相信与质疑的界线,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判他人的善举。相反,没有思想及思想者的社会即使再繁华也只是一片荒无。请把思想当作一种习惯,愚昧无知的心灵需要思想来开垦,社会的蓬勃发展需要思想来构建。

郭沫若小时候很孝顺。有一 次,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 若不知从哪儿听说芭蕉花可以 治这种病,就想弄一株来。可 市面上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 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 起跑到一座花园里去找。恰好 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刚刚开了一 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 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事后,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 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 为让她很伤心,便教育了他一 番,叫他以后要诚信做人。对 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记在 心,直到后来成为中国的大学 问家,也未曾忘记。信 议论文论据 1、一两重的真 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2、人生最可爱者 惟其人之忠诚。——教洛基3、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莱辛莱辛寓言》 4、之诚实系高等思想之基础。——司脱朗5、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 更能打动我的心。——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6、诚实是一个 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 ——乔叟7、君子坦荡荡,小人 长戚戚。——孔丘《论语·述而》 8、人之*履无若诚实。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己9、 尤大。——杨简10、颖人莫用, 用人莫疑。——黄石公《素书》 11、宁可办事少许诺,不可许 了诺办不了事。——沃星克12、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 是已经死了。——赫伯特13、信 用象一面镜子,一有裂痕,就 难以复原。——亚美路 14、信 用是无形资产。——日本谚语 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丘《论语》16、人无忠信, 不可立于世。——程颐17、不宝 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 记》18、信则人任焉。《论语》19、轻诺必寡信,与 其寡信,不如勿诺。——申涵光 20、言多变,则不信。修华歆以诚待人 华歆和王朗一 起乘船逃难。有人想与他们一 起逃走,华歆立即拒绝了他。 王朗说:“幸好船上还宽裕,有 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追到 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说:“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怎么能 因为情况紧急就扔掉呢?”于是 仍带着那个人逃跑。民请命 彭德怀为人刚正耿直, 敢说真话。1959年,他因反 对“大跃进”的盲目冒进而遭到错 误的批判。一次,他指着茄子 秧对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 小孩不说假话 。我这个老头子 就像小孩一样不说假话。” 陶行 知教子 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22 岁要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 学习工作,需要一份资 格证明 书。晓光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 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在 重庆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 事后 非常生气,打电报要晓光将证 明书立即寄回。他说:”我们必 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 做假秀 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 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 协。” 曾子杀猪 曾子为人很诚 实。一天曾子的妻子上街,孩 子闹着要与母亲同去。孩子 说:”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 吃。”她上街回家,见曾子准备 杀猪,急忙劝阻说:”我只是 哄 哄孩子。”曾子说:“怎么能 说谎呢!”说着便把猪杀掉了。 网上不到处都是么!~

是我自己写的,下次文章还是自己写比较好。转载什么拜托尊重一下我。谢谢、怀疑和信任,我们得生活中总是离不开它们。对于生活我们既要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又要采用一种信任的态度,才可以从容面对任何问题很困难。有怀疑才会有突破。面对科学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才可以去研究,才可以深入,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现代的很多知识都是因为前人的质疑,才得以被发现。比如说伽利略,因为他质疑,才有课比萨斜塔的实验,才让人们去深思。再比如说酸碱性的发现,都是因为偶然的怀疑而产生。这个就是科学,就是因为怀疑才会产生,就是因为怀疑才会进步。有怀疑才会有思考。每天老师给我们灌输各种知识,各种不同的道理。如果总是生搬硬套,我们还是只能了解到皮毛,无法深入,无法领悟到真理。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这样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不思考又怎么可以产生火花?要让思维活动,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有怀疑才会有更大的追求。我们总是认命,不去怀疑。难道比尔盖茨天生就应该获得那样的财富,难道约翰汤姆斯就应该拥有那样的地位,难道美国就应该称霸世界,难道中国就应该被别的国家欺负?太多的问题需要去怀疑,从小到大。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就是有一种认命的思想,从小被灌输。大人称这种态度叫做听话。因为这个思想,将我们的发展囚禁了起来,得不到发展,从而被欺负。怀疑,我们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生活。我们和别人都一样,我们也可以。别怀疑自己的能力,而要怀疑别人是否真的比自己强,对于任何事情,自己是否真的尽力。纵使怀疑,也不能缺乏对于生活的信任。我们还是要信任,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世界没有信任可言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当你面对一大堆的信任危机时,你会觉得四面楚歌。信任身边的人。近几天,报纸上,网络上,满是红十字会面临信任危机的消息。信任危机,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话题,你对着那样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你不觉得呼吸困难么?近几年来,无数的问题牵扯到信任和怀疑。我们所信任的品牌,三鹿让我们的孩子们受到了那么大的伤害。各种奇怪的问题都发生了,什么放心猪肉不再放心,婴儿奶粉不再安全,QS产品不再合格,各种避孕瓜避孕鱼,各种食物添加剂。中国的一切都让世界怀疑,不再信任。多么的悲哀。信亦有广有狭。疑者非破信,乃所信之广。信乎此,并信乎波,而彼此有不能并信,于是乎生疑。若世之守信者,信其一,拒其余,是非无疑,乃信之狭。若必尊信,莫如大其信。大其信而疑生,决其疑而信定。则怀疑非破信,乃立信。信任和怀疑,自古就被人说过无数次。他们即使对立的,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在考证,一直在思考,疑与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诚实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对自己为善去恶,光明磊落。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与信是辩证统一的,诚信的基础是诚,如果人人都诚实,那就必定是一个可信任的社会。诚信是维系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诚信是人类的美德,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不仅是公民待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而且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个人、单位乃至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社会呼唤诚信,个人、组织、市场乃至国家需要诚信。高等学校教育应特别关注诚信,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社会价值,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养诚实守信的大学人才。既然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那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呢?首先分析一下大学生目前面临诚信危机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责任意识薄弱、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但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文化层次较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思想开放,传统保守的观念较少;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等。但也存在众多缺陷: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不少人心理素质并不成熟,经常表现出以我独尊、心理逆反、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等弊病;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上多种不良现象缺乏清晰认识,容易将一些负面的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他们虽然自我意识较强,但责任意识薄弱,在“义”与“利”面前往往选择后者;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各种文化冲蚀着祖国,由于他们缺乏冷静的思辨分析能力,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自律致使遭遇诚信沦陷。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失衡的现象发生。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纯文化课的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淡化掉。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担。这并不只是需要坚实的知识底蕴,而且需要坚定的意志,创新的能力,诚信的品质等等。而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品质。古人云“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这就是最好证明。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看到孟信手中牵的不只是一头病牛,而是一条诚信的纤绳。 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仅如此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因此尽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涉世虽浅,眼光虽薄,心灵虽弱,但凭着一份执著,靠着一份不辍,携着一份坚强,我们追求着一份美好的信仰,寻觅着永恒的美德,追求着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诚信。诚信是大学生的一张身份证,诚信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责任。面对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握诚信着张盖有特殊印迹的身份证 然而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许多人忘记了诚信,丢弃了这个我们千年不变的民族信念。他们信仰“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要做好人。”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迷失在“利”的旋涡里,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微小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丰厚的利益。我们现在虽然处在校园之中,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也无法真正体会到诚信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利益。但这也是微型社会,我们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因此我们也要严守诚信这个规则,把它运用到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也许在潜移默化中诚信就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是重要一环。而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我们,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拥有诚信的品质。如果说社会是一座大厦那诚信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诚信,大厦就会倒塌。 另外,诚信在人际交往中也很重要。你诚信,别人通常也会诚信。这样,群体关系会非常好,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有诚信品质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依赖自己,我认为,要作到让人认可与依赖一定要诚信。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帮助。 诚信是做人的资本,因为它是自我把握的尺度;诚信是一种道德上的准则,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彼此信任,平等相待.

与消除猜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知网论文查重时间至少三十分钟,论文查重进行后,就可以获得检验报告,开启检验报告,就可以见到上边包含许多数据信息,这种数据信息有什么作用?听听小编给大家讲讲,学校看的结果一般都是文字总复制率,所谓复制率就是重复率。文字的整体复制率即为复写率、重复率、相似性;删除参考文献复制率是删除参考文献后的效果;去掉已发表的文献中的复制率即是去掉和自己重复文献后的结果(如果没有发表文献,则数字与全文的总复制率一致);单篇最大文本复制比是指与本文相似程度最高的论文和论文的重复率和论文名。论文查重系统软件会对剽窃或猜疑剽窃的论文内容开展标明,我提议大伙儿对这种标明开展改动,方法包含更换关键字,更改语句的积极和被动语态,摆脱论文段落次序,删掉不重要语汇,不重要句等。经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制率,确保顺利通过。小编为大家举个例子,这样大家就更清楚该怎么做了。例:过热故障中的过热现象不同于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的发热,它的发热源来自绕组和铁芯,即铜损和铁损。“-来自网络,侵删

首先,可以下载一个PDF阅读器,确保PDF阅读软件能够正常打开PDF,这样才能避免一些知网论文查重学校检测报告是PDF的形式,但是作者却无法打开的问题的出现,而且由于PDF会不间断的更新,更新之后,老版本的一些PDF就无法打开新版本的PDF,因此,下载正确的PDF版本且及时予以更新,以确保能够打开较新版本的PDF。其次,HTML格式是网页形式,通常用系统自带的IE浏览器即可打开,但是一些用户普遍习惯于使用360浏览器或者是搜狗浏览器,若用上述浏览器打开知网查重报告出现乱码,则用户应当检查是否是由于浏览器选项的语言区设置不合理,如未默认使用中文浏览

怎么样阅读论文查看报告?我觉得你要想阅读论论文的话,那一定是与你自己有关的论文,你才能去阅读的,无关紧要的,你读也没有意义的,那你就看呗,仔细的阅读呗,然后再查看一些这个论文的具体的背景的报告,这样就能够很好的了解这个论文。

首先,猜疑是人的一种本能。好奇心让人的智商大幅提升是有科学依据的,猜疑其实就是好奇心的一个别名。人对人的猜疑是无法摆脱的,但毫无疑问,如果超出一个范畴,对生活或工作产生影响,那就是已经泛化,任何一个泛化的心理活动或行为都是不 健康 的,那为什么有些人猜疑心比较重,有些人就没那么多猜疑呢?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来说,猜疑心重的人,与婴儿时期父母照顾缺失有关,与后续的成长环境教育都有各种关系,我们人本身是无法完全屏蔽自己的猜疑的,猜疑心本就是人证明自己智商的一种途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一、站在对方立场,审视自己的行为,这时如果我们的猜疑是无理或没来由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行为的可笑与幼稚。 二、改变自己格局,格局决定一个人的心胸,格局大,心胸开阔,就算有猜疑,自己也能化解,如何让自己格局变大呢?这则是另一个话题啦,但简而言之,就是多读书,多思考、与人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板、多出去走走、尽量让自己走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如此,自己的想法与格局自然日益变大。 三、我们起猜疑心,主要是我们想去追求事情的真相,但须知道,很多事情就是罗生门,角度不同,真相是各异的,这需要我们有一份觉察的心理,当我们起这份疑心时,去觉察事情的合理性,值不值得我们起疑心。如此,就算猜疑心仍时不时泛起,但须知,合理的猜疑心也是人生必不可少滴。 保持理智、冷静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说白了是很可笑的。因此,当出现猜疑的征兆后,要促使自己去寻找证据,切不可感情用事,凭空猜疑。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就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切不可针锋相对,使矛盾恶化。如果证据不足,要尽快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得太多,别把人想得过坏等等。 运用自我开脱法 自我开脱法即一旦产生猜疑心理时,暗示自己:人生在世,何能不受他人议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使自己从疑惑中得到解脱。 培养宽宏豁达的性格 一要相信世间大多数人是善良可信的。人际间的是非矛盾、误解常常多于恶意攻击或诽谤。二要待人宽宏大量,不要吹毛求疵。人有七情六欲,他人对你态度冷淡一点,可能心情不好,不一定对你有什么成见。三要充分认识人际行为和态度也是互换的。你信任他人,他人才能相信你;你以诚待人,他人才能以诚而应;你喜欢他人,他人才会喜欢你。因而,要严以律己,主动以信任、尊重、热情、善良、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那么,也会得到对方的友好回报。 任何人都会有适当的猜疑心,也就是怀疑的精神,适当的怀疑是对我们生活和 社会 的进步有益处的,否则,盲目的相信很多的假新闻,谣传,绯闻等, 社会 就会乱套了。如果是这种轻度的适当的怀疑,并不用担心,也不用刻意的消除。   但是如果猜疑心比较严重的话,就需要注意了,很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这个时候要消除猜疑心理,需要找到产生猜疑心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个人认为,猜疑心理有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的: 1. 自信心严重缺乏。自信心严重不足的时候很可能会产生猜疑心理,首先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生活各方面都会受到挫折,时间长了进而也会对别人的评价比较敏感,怀疑别人看轻自己。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从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开始,可以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一点的事情,取得一点成功的感觉,心里会好受一点,坚定一下自己的信念。然后一点点的增加问题的难度,给自己一个“我一定能行”的心理暗示,时间长了,自信心就会出来。另外,建议多看一些励志方面的,正能量的书籍,给自己加油,鼓起勇气勇敢的做自己,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做好自己就是成功了! 2. 身心受过巨大的伤害,导致不再轻易的相信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有怀疑的心理。这种情况的话,需要自己慢慢的从创伤中走出来。具体做法,第一,可以每天坚持30分钟-60分钟的运动。运动的时候不仅可以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也可以让你忘掉烦恼,久而久之,受的伤害会慢慢消失,对你构不成威胁,这样的话,就可以重新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第二,充实自己的生活,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有句话说“忙碌,就没有时间流泪了”,没有什么比忙碌能够让你更快的转移注意力的了。 3. 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也会引起怀疑的心理。这种情况的话,就需要和家人多多沟通交流,多参加一些好朋友间的集体活动,也就是敞开心扉的和人说话,和人交往的多了,自然而然的会增加一些或者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进而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安全感慢慢的就会回来,自然而然的也会解决掉你的怀疑心理。 产生猜疑心里,是很正常的,要允许自己存在这种心里,想法是自然而然冒出来的,不受你的控制,所以要接纳自己的猜疑! 接下来,就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问一问内在智慧,为什么会猜疑,会发现可能和自己过往的一些遭遇有关…这些遭遇给心灵所造成的创伤没有被疗愈,所以引发了后续一波又一波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况非常容易解决,不用太担心 猜疑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因为心理有很多可怕并且自己不承受不了的结果,所以才会猜疑并且自己吓唬自己这是从小的成长经历所形成的认知观念造成的,如果想去解决这种问题,是要从根本解决的,这种性格还会出现一些比如思维强迫、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建议仅就找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来获得解惑答疑

与遥想柳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对立论文

关键词:

叙事,对立,城乡,文化,空间

简介: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路遥开篇引用柳青的话暗示人物在传统与现代、城乡之间的抉择。“路遥一贯重视文学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重视创作题材‘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内涵’[1]”。《人生》也从问世之日起对众多青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界关于路遥的

内容: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路遥开篇引用柳青的话暗示人物在传统与现代、城乡之间的抉择。“路遥一贯重视文学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重视创作题材‘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内涵’[1]”。《人生》也从问世之日起对众多青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界关于路遥的研究多围绕《平凡的世界》、创作心理、作品题材这三部分进行,其间涉及路遥对于城乡文化的态度、对于《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的分析、“城乡交叉地带”主题等。有学者认为就路遥研究的问题意识来讲,并未超越学者李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成果①。《人生》标志着路遥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当下对《人生》关注较少且多对人物形象进行道德评判,应当注意到以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切入确有所需。

文本中城乡冲突折射出路遥对城乡文化二元对立的思考,随着他后续作品对于现代性的思索与表现,城乡二元对立这一特点被逐渐削弱。通过塑造“高加林”这一形象,且设置不同的叙事场景,路遥表现他徘徊于“交叉地带”的冲突、城市文明与乡土传统的矛盾,构建出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人物和环境作为叙事空间存在的重要表现在小说当中反差明显:县城、乡村两个故事空间里,刘巧珍、高加林、黄亚萍三人的感情纠葛实质是高加林抉择于城乡之间对人生道路选择的产物。除此之外,视角的转换在文学研究中的迫切性在相关学者也显而易见。莱辛“文学是时间艺术”的论断为文学研究多立足于叙事时间的视角定下基调,在“现实主义时期,大多数文学作品因空间性特征并不明显而采用线性叙事方式,所以在经典叙事学中,人们垂青“叙事时间”,对叙事空间视而不见。”[3]当下在对以往现实主义作品的再解读时,叙事空间作为区别于通常参照的“线性时间顺序”的另一角度,需要“从对叙事文本的整体体验上把握作品的空间性”,在这一前提下分析城乡文化冲突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一、《人生》文本中叙事空间的划分

主人公高加林在《人生》中经历回乡、短暂进城、回城、再度返乡的过程,串联起一系列人物(巧珍、亚萍、克南、德顺老汉等)。叙事空间将小说分成两大故事空间(乡村、县城);而按照时间的线性顺序则分为三阶段:(见表1)

城乡二元对立的整体格局下,叙事空间需要联系与融合才能避免文本的分裂、情节的脱节——“大马河川道、桥”这一连结点应运而生。“大马河川道”是山间的平坦道路,象征乡土文明的自然传统;“大马河桥”一定程度上则象征现代文明,带有象征意义的二者是沟通城乡的必经之地。路遥在多个关键情节中都选择 “大马河川道(桥)”作为的故事空间:无论是“高加林在失去了民办教师资格后进城卖馍,途中面对进城人群内心萌生身份意识”,还是在“他与巧珍同行回村经过此地时接受后者热烈的告白”;抑或是“巧珍进城看望他,两人关系悄然变化,临别之际他在川道路口为巧珍拢上红头巾”,还是“在大马河桥上,他结束与巧珍的恋情”,甚至是“再度返乡途中他走过这必经之地,‘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

大马河川道作为小说叙事空间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不再是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融注着人物之间复杂、交织的感情与思想,进而成为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的重要连结点。

二、叙事空间中的城乡二元对立与路遥的“交叉地带”

路遥作品格外关注陕北,形成了独特的乡土叙事风格。有学者指出:“路遥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乡土人生哲学的价值偏爱,实质上是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面临西方现代思想的压迫时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的反映。” [4]这种风格展现在路遥“交叉地带”的创作题材中。“‘交叉地带’原本没有特殊的含义,仅是指农村的某些东西与城市的某些东西交叉。但是路遥赋予它以积极的意义,之所以关注这个‘地带’是因为这个‘地带’作为农村与城市的生活空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两者间没有平等的‘交叉’,有的只是农村处在城市的绝对优势之下,因而被禁锢和封闭。由于生产方式不同,农村和城市在生活方式或其他方面当然会存在差别。”[5]乡土叙事的风格、创作题材的范围设定都表现出路遥乡土文化的鲜明立场,审视现代文明及其产物。小说描写高、黄二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黄亚萍被加林父亲称为“洋女人”等细节表现出路遥对城市生活方式和思想持有非善意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朴素的乡土伦理道德的珍视。

城乡二元叙事空间为路遥“交叉地带”题材的创作服务,文本中除了物质性的“大马河川道(桥)”是叙事空间的连结地,高加林心灵深处对乡土浓厚的感情同样也是叙事空间的连结点。他在离乡进城工作之际,“心里一下子涌起了一股无限依恋的感情,尽管他渴望离开这里,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但他觉得对这生他养他的故乡田地,内心依然是深深热爱着的!”[6]这种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城乡二元对立设置给读者带来的消极影响;路遥在小说中没有被叙事空间结构掣肘,反而是巧妙地利用这一连结点,通过抒发感情表现出叙事空间结构的张力,也使得人物的正面特质得以凸显。

路遥不拘泥于乡土传统的立场,用辩证的眼光进一步表现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关系。“感性层面上,伦理主义的目光让路遥对生活过的老土地无比的眷恋和怀念;而理性层面上,历史主义的目光告诉路遥要坚定的走向新生活的彼岸——也就是拥抱现代文明,路遥深知现代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寻求现代文明也是路遥骨子里理性的自主抉择。”[7]这体现在小说开放式的结局,在城乡之间位置、身份的变换:高加林回到乡村,在乡土伦理的评价体系中失分,但终究不会在乡村自我放逐。开放式结局暗示:只有城市才是他才能的真正舞台。

三、城乡二元叙事空间下的“高加林”形象

“路遥喜欢在以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为题材,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冲突,也经常出现离乡和恋土的矛盾,这就为农村青年的人生选择增添了一重历史转折的巨大背景,从而显示出一种伦理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双重目光。”[8]高加林作为典型人物,依仗自己的文化资本试图完成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身份转变,却不幸失败。在城市长期处于话语体系、政治经济的中心的年代里,高加林这种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有自己人生追求的青年丧失了社会的上升路径,不得不面对成为农民的事实,他们的挣扎不可避免。小说中这种挣扎尤其体现在高加林失去民办教师职位后,大大推动了情节发展。民办教师的职位对不愿做农民的他来说,意味着不用参加农业劳动就可以给家里贡献一份男劳动力的工分的优待,意味着对自己才能和人格的尊重。后来他被迫再返乡土、陷入困顿的起因,则是对纯朴乡土道德的背叛、是个人追求的膨胀,更是时代的悲剧,充分折射出创作时期的社会现实。

路遥在上篇适时运用插叙,交代高加林在城里上学时期表现突出,而当时体制下城乡的鸿沟限制了他的发展。正如黄亚萍所想:“她后来之所以和克南好了,主要是因为加林回了农村,她再没有希望和他生活在一块儿。不必隐瞒,她还不能为了爱情而嫁给一个农民;她想他她一辈子吃不了那么多苦!”[9]高加林两次进城深刻体会到城乡不平等,对自己的农民身份愤懑不平;之后对城市的渴望表露得更明显:“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里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10]进城工作后则表现为:“一路上,他忍不住狂热的张开双臂膀,面对着灯火闪闪的县城,嘴里喃喃地说:‘我再也不能离开你……’”[11]面对选择时他毫无迟疑地投入城市怀抱,数十年乡土文化的浸染抵不过接受教育后对现代文明的皈依。结尾处他被迫返回家乡后的反思,也提升了小说对城乡二元对立的反思高度,“他进一步地想:假如他跟黄亚萍去了南京,他这辈子就会真的幸福吗?他能不能和幻想的那样在生活中平步青云?亚萍会不会永远爱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谁知有多少,以后根本无法保证她不再去爱其他男人,而把他甩到一边,就像甩张克南一样。可是,如果他跟巧珍结婚,他就敢保证巧珍会永远爱他。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苦点,但会活的很幸福的.……”[12]面对爱情,城乡身份的差别却成了最大的限制:无论是黄亚萍无法忍受牺牲的想法,还是刘巧珍独自凝望的自卑,都成了对纯真爱情的莫大讽刺。高加林爱情抉择的矛盾紧张激烈,但追求个人的发展的深层命题一直贯穿全文;表面爱情的演进深深地被这个命题影响,融入并成为其个人发展的一部分。高加林最终没有按照预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他设想在巧珍和亚萍之间选择安稳或前景,在另一维度暗含出人性中的私欲。

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下,爱情悲剧和人物性格问题同时从侧面表现出人固有观念中巨大的城乡差距。路遥在塑造“高加林”时赋予他城乡对立的思维,即使随着身份的转变也无法消解,反过来这种设计也折射出作家的内心世界。从小说结局来看,路遥为主人公设置重回乡土文化怀抱的出路,体现出乡土哲学的思想倾向:“(路遥)以乡土人生哲学的博大和深邃为乡土子民的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尊严的后盾,他以乡村的道德人伦的温暖安慰着在生存价值的比较中饱尝创伤和屈辱的心灵。”[13]但造成悲剧的、人性方面的深层原因也应当引起反思;以此来看所谓“城乡交叉地带”的客观影响存在又有着被部分夸大的嫌疑。

四、结论

路遥在《人生》中建构起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空间,在表现现代文明与乡土传统的差异以及塑造人物方面作用显著,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路遥一系列作品中个人的奋斗故事、潜藏的手法、叙事空间模式的不断发展,成就了他“乡土传统”以及“城乡交叉地点”的题材;另一方面也制约了作品思想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层面上,“高加林”式的人物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人们现实中面临着剧烈冲突,“一方面向往着现代城市文明,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掉传统乡土伦理在其身心所留下的巨大烙印。”[14]作品中高加林的抉择与当时中国处在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转折点这一节点紧密相关,路遥在时代浪潮中的经历、心路历程与叙事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同样相伴而生,从此入手也使研究获得更广阔的社会内涵和思想深度。

注释:

①李星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路遥作品中的道德承诺及其潜在的人生信仰,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的变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选择及其突破,地域文化、童年经历对创作心理的影响等,更多地从整体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路遥.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路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陈占彪.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路遥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乔以钢,李彦文.近三十年“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中的“新才子佳人”模式[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陈娇华.城乡互视中的“奇观”[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1]李星.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路遥论[J].文学评论,1991(04):88-96.

[2][3]陈晓辉.叙事空间抑或空间叙事[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56-159.

[4]魏家文.从路遥的小说创作看乡土中国的现代性焦虑[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5):24-27.

[5]安本·实(著),刘静(译)路遥文学中的关键词:交叉地带[J].小说评论,1999(1): 91-96.

[6][9][10][11][12]路遥.人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3,137,109,127,208.

[7][14]迟令刚.立足于现代文明的乡土守望[D].浙江大学,2013:28,35.

[8]陈占彪.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A].路遥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79.

[13]张克.乡土哲学的价值偏爱及其现代性焦虑[J].理论与创作,2004(02): 75-79.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作者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人。1936年在西安主编《学生呼声》,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著;1938年赴延安,任随军记者、文化教员、米脂县基层乡政府文书;1949年后任《中国青年报》编委、文艺部主任,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52年赴长安县乡村插队务农,后作长安县县委书记。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创业史》 《铜墙铁壁》(一九五七年纪事),短篇小说《地雷》《待车》,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等。 《创业史》,1960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创业史-内容概要 《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作品内容:反映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两个对立的阵营:一边是坚决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梁生宝、高增福等贫雇农;另一边是富农姚士杰、中农郭世富、村长郭振山之间的是梁三老汉。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创业史-创作过程 柳青在《创业史》中第一句话就说:“我这是在写小说吗?不是。我是在写历史。我想要写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农民在进入社会主义那一瞬间时的生活感受” 。因此这部小说所具有浓郁的陕西风情,以及作家深刻的思想立意能够深刻打动读者。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刘蕴华(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 据说他当时的级别是9级,是非常高的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柳青的《创业史》当时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时候,据说稿费就是十万元,柳青把这些钱全部捐献给了农村,为农村买化肥、农业机具,安装电线等,总之,他是一个彻底忘我的文学家。著名的“梁生宝买稻种”的故事其实就来自柳青本人。1956年,柳青用自己的稿费和积蓄换来了日本良种稻――矮杆粳稻,在小范围种植试验成功之后,第二年秋天,王家斌(梁生宝的原型)胜利合作社的1千多亩水稻获得了平均亩产710斤的大丰收,创造了陕西地区历史上最高的粮食生产纪录。1960年,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前的一个月,柳青就将所有的稿费一万六千零六十五元,捐给胜利人民公社,作为公社的工业基建费用,公社用这笔“巨款”修了一座农业机械厂,后来又建了王曲卫生院。为给村里拉电线,柳青更预支了小说第二部的部分稿费(《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于是柳青的后半生几乎就是在债务中渡过的,像一切苦行者一样,这个当代中国“发行量”最高的作家之一去世时一贫如洗。当时,“文革”前,中青社出版的三红一史在中国文坛上可以说是独占鳌头,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柳青的小说不仅在读者当中赢得了好评,而且在文学界也是一片叫好声。《创业史》所创造的梁生宝、徐改霞、梁三老汉等艺术形象成为文学界议论的对象。 柳青写《创业史》其实也是受到“文革”前所谓三面红旗的影响,尽管他对农民和农村倾注了大量真诚的感情,但是,他也无法摆脱当时社会主流理论上对社会进程的某种解释,梁生宝这个人物当时也是存在争议的,很多人认为这个人物被作者拔高了。现在看来,这个说法还是恰如其分的。不过,这是历史的局限,谁也不可能脱离历史自己去独立发展。其实,从研究的角度看,重要作家历史观念上受政治因素影响恰恰是文学研究必须要接触的内容。长安的常宁宫。那里有孔窑洞,据说这是柳青创作《创业史》的真实地址所在。《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式巨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创业史-著作解读 《创业史》通过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小说一开始在“题叙”中叙述了梁三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题叙”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农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拚尽毕生的精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的光明前途。然而“创业难”,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说的正文围绕着粱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直至灯塔社的建立,完整地概括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复杂斗争。作者把这场斗争的主要对立面体现为三股力量:一是富裕中农郭世富,这个农村坚持个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凭借个人优厚的经济力量,用自己的“榜样”去吸引个体农民,公开跟农业集体化对抗;二是反动富农姚士杰,这个狠毒的阶级敌人站在郭世富的背后,施展阴谋诡计破坏互助组;三是党内的自发势力的代表人物郭振山,他是土改后的新中农,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运动。这三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作者表现他们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意向上,却无意中结成了同盟。正是在这场斗争中,梁生宝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团结、教育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这样确立小说的矛盾支架,显然是遵循着当时所普遍确认的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基本矛盾的认识,即:与资本主义道路自发势力的斗争、与暗藏的阶级敌人的斗争、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的斗争。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矛盾的本质化认识,化成了艺术构思。但可贵的是,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没有把这些斗争简单化、表面化。首先,它大胆地揭示了这些矛盾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在作家笔下,即使贫农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坚定地同梁生宝站在一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高增福、冯有万;也有梁三老汉、王二直杠等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时代革命潮流的人。梁三老汉长时间对互助组持怀疑的态度,王二直杠至死也没有接受社会主义,他们头脑中的私有制观念,也构成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种阻力。其次,它深入地揭示了农村各个阶级、阶层、家庭、邻里以及党组织内部各种思想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思想性格冲突,有的表现在行动上,有的表现在思想上,也有的只是表现在心理变化上。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跟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联系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铺展这幅历史画卷时,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有着独到的见解。农业合作化运动跟土改运动不同,土地改革可以用政治强制手段,剥夺地主的生产资料,因为他们是阶级敌人;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斗争,主要和大量反映在人民内部。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斗争和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观念的束缚,只能靠教育的方法。因此,小说没有去写惊心动魄的大事件、没有制造轰轰烈烈的斗争大场面,而是通过梁生宝互助组“买稻种”、“新法育秧”、“进山割竹”等一系列“生活故事”,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在农村社会生产方式面临着历史性变动时,我们只有积极地发展生产,创造一种能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优越的生产方式才能吸引农民自觉自愿地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创业史》通过真实展示生活的具有魅力的艺术手段所揭示的这个深刻的思想,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这使它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更能经住历史的检验。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创业史-人物形象 小说《创业史》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他小时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岭当过“地下农民”,跟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酸,并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优秀品质。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道路。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然而小说并没有把他写成“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爱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气和机智。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小说抓住他的性格中这一最主要特点。着重描绘了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互助组初期,当庄稼人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买回稻种,在互助组内搞稻麦两熟。这件事比郭世富楼房架梁仪式更能牵动庄稼人的心,人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粮食增产措施上来了。此一举使郭世富深为不安,他想:“没想到让他小子跑到咱前头去了!”“活跃借贷”时,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难户度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人们进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问题。显然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正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平凡”的行动,在蛤蟆滩庄稼人的心底掀起重重波澜,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小说还通过“买稻种的路上”、“和增福夜谈”等章节“对梁生宝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细致的揭示,展现了他的崇高的心灵美。他决心把自已的一切部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他认为“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作者创造这个农村新人形象,自然有其坚实的现实根基。尽管作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学理想,有意对人物作了净化的处理,略去了这个年轻农民身上不可避免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的可信性。但是,这个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勇于进取、坚忍不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和注重求实的作风,确实曾经有力地吸引了许多读者。尤其是作者对陕西农民所特有的精神气质、行动方式、感情状态以至语言习惯的精细把握,更有助于他使这一形象保持着感人的魅力。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梁三老汉这样的曾经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的艺术形象,虽然并不是《创业史》里所独有的,但是能够把一个农民在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及其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的、痛苦的斗争过程,示得如此完整、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叹,可以说,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的形象,也塑造得各有特色。 郭振山的形象,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他身为共产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对互助组冷眼旁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然精明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他明明走的是一条错误道路,却装腔作势、强词夺理、指手划脚、咄咄逼人一派家长作风。小说通过他自己的言与行、他的言行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把他的这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鲜明。这个形象告诉人们: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这样的共产党员如下认真改造思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郭世富和姚士杰是作者描写的两个既有共同点又彼此区别得很清楚的反面人物。在抗拒合作化潮流上,他们有一致性:然而社会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在动机和行为上带有各自的特点。富裕中农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精明谨慎。他出于个人的发家狂,处处跟党的号召相对抗,但搞的是“合法斗争”,姚士杰这个富农分子则跟新社会有深刻的阶级仇恨,他表面“老实”、“积极”,内心阴险狠毒,诡计多端,暗地进行破坏活动,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此外,高增福、冯有万、任老四、任欢喜、王二直杠、梁大老汉、高增荣、改霞、素芳、生宝妈等,都是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以相互不能取代的地位,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思想意蕴。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创业史-题材及结构 《创业史》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概括,从广处着眼,向深处突进,具有史诗的特点和规模。 在题材的处理上,小说把历史的广度与深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描写的重心是放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个题材本身的历史深刻性的挖掘上。《创业史》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各种思想的斗争,艺术的触角既触及到了农村中那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伸进了蛤蟆滩草棚院里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角落;既展现了运动的滚滚向前的主流,也揭示了它的支流、暗流和逆流;既写了人们的政治立场,也写到了人们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状态。无疑这是对生活的很有深度的反映。同时作家又以历史家的眼光开拓了题材的广度:一方面通过“题叙”以及人物生活史的介绍,把蛤蟆滩的现在同蛤蟆滩的过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郭世富黄堡镇卖粮、改霞进工厂等情节,把蛤蟆滩的斗争,跟当时全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联系起来。这样,蛤蟆滩的斗争就有了一个十分广阔的背景,读者能够从历史的联系中看到它的位置,从全局的联系中看到它的意义,历史的深度同广度达到了统一。 在人物的描写上,小说表现了宽阔的艺术视野。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如由于梁三老汉解放前有一段悲惨的创业史,土改后又产主取得四合院长者地位的梦想,那末他在合作化运动面前踟蹰不前,跟私有制观念决裂得那么艰难,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又如通过素芳极为特殊的悲剧命运,以及对她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受着封建宗法家长制禁锢的描写,就有力地揭示了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刻关系。在这里,人物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进程就联系起来了,增加了作品的含量和厚度。 在结构的安排上,按照史诗规模的要求,《创业史》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第一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题叙”与“结局”。“题叙”为行将开始的斗争提供了背景,“结局”在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前者叙述了生活的源头,后者显示了生活的去向,这就使第一部既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又是历史长河中一个还要发展的生活阶段,历史的广度与深度在严谨的结构安排上得到了落实。 《创业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有些章节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冗长,造成了情节的发展阻滞迟缓。但从整体来说,《创业史》不失为思想与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统一的巨著。

[1] 邱世华.Linux操作系统之奥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 柳青.Linux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社大鹏《Red hat Linux因特网服务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 林慧琛《Red hat Linux服务器配置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岳浩《Linux操作系统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6] 麻志毅.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 胡崧. HTML 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8] 陈会安. JavaScript 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9] Michael kofler. MySQL 5权威指南[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0] 郑人杰,马素霞,麻志毅著. 软件工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1]

与平遥古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亿美元, 入境旅游接待位居世界第四位;国内旅游亿人次,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旅游业总收入达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万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测算,200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GDP的。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它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旅游是人们离开家门,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随着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和不断发展,产生了旅游文化演出这一新的业态。近年来,我国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欣欣向荣,演出规模稳步扩大,演出水平不断提升,资本和优秀人才不断聚集,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崭新局面,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全国各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定时定点上演的、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旅游文化演出有153台,资金投入达亿元,参加的专业和业余演职人员万人,观众达亿人次,实现演出收入亿元。涌现了一批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演艺精湛、格调高雅的优秀作品,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旅游者,并得到广泛好评。三、旅游文化演出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旅游文化演出取得的成功,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晶,对我们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市场是关键。从地域分布看,旅游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越紧密,旅游文化演出市场相对就越繁荣,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成都、昆明、桂林等城市。从产品特征看,对文化和艺术内涵阐释得越有特色、越通俗,受众面就越大,越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相对于城市常住居民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产品的需求往往表现为民族性、多样性、特色化、大众化。抓住这一潜在的观众流,就抓住了一个大市场。 第二,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精品是方向。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河南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策划之初就致力于要把这台节目打造成艺术精品和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经过前后二年的精心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已经打开市场,取得了成功。上海的“时空之旅”,集中了三方投资者的优势资源,精心策划、精心编排,至今已连续演出700多场,有的观众甚至专程去看这场演出。这一系列的精品,包括在会议上介绍经验的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不但本地观众爱看,各地来的游客也爱看;不但国内游客爱看,外国游客看了也赞不绝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第三,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独具特色是重点。因为旅游者具有“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也就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这次会上六家单位的典型经验就各具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大唐乐舞”、深圳华侨城的“龙凤舞中华”、山东曲阜的“杏坛圣梦”、山西太原的“晋商歌谣”、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婚礼”、河北吴桥的“杂技大世界”、三峡大坝的“盛世峡江”、湖北的“夷水丽川”、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安徽的“绿水青山”、西藏的“雅龚盛情”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许多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作品拿到世界上去,也一定能以鲜明的特色占有市场。 第四,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体制机制是保障。旅游文化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有了与市场接轨的体制和机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文化演出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有些剧目的初次投资高达上亿元,有些剧目每天动用演员四五百人,有些剧目当年就能收回数千万的成本,还有一些剧目已经连续演出了十多年仍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第五,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改革创新是动力。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从旅游业来看,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我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马戏、武术等文化艺术,通过设计理念上的创新、编排组合上的创新、高科技演艺手段的采用以及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等,便焕发出蓬勃生机,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响。广东番禺的“森林密码”,这个节目综合投资3亿元,仅灯光一项就投入2000多万。舞台宽度达100米,布景层次达11层,中外演职人员300多人,参加表演的动物400多只。虽然演出内容也是常见的歌舞、杂技、马戏等,但由于大量地采用创新手段,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自2006年1月开演以来,平均每场观众超过3000人,最多时达到8000人。

中国古民居实在是太古老了,因为我们甚至可以走进“山顶洞人”的家园。林林总总的中国民居,无不各具风情,它们是古人物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演绎人生话剧的最主要的舞台。民居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种类之多令人惊奇。北方地区建筑多用厚重的围墙做四壁,以抗风霜、雨雪的严寒气候,而南方炎热、潮湿,就必须使建筑有良好的通风、防潮等功能,以创造较舒适的环境。“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得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既知十二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民居是相对于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一、山西民居我国传统民居遍布全国各地,内容广泛、丰富。提起北方民居,人们一定会首先想到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合院,殊不知,北方民居的精华在山西。正如山西省的古代寺院等官式建筑是全国保存数量最多、年代最久、质量最好的,山西省也是全国传统民居建筑现存数量最多、质量上乘、艺术成就极高的一个省份。(一)晋中广厦――乔家居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就其建筑艺术而言,山西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齐名,素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因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享誉海外的乔家大院便位于山西省祁县境内。祁县民居的平面布局及体型颇具特色,属于典型的山西民居。一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符合风水术中“坎宅巽门”的说法。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院落四周房屋大都采用坡向内院的单坡顶,使外墙高大,雨水流向院内,形成“肥水不外流”。三是外墙高大厚重,防御性极强。祁县县城的巷道,两侧都是没有窗子的高墙,置身其中,不免发思古之幽。祁县民居中,最著名的要数乔家大院,当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拍摄视角清晰地反映了这座古民居的布局特色和空间组合,以及精美的细部装饰等。虽然拍摄者只是以这些作为渲染故事情节的背景,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这座大宅院的恢宏气魄。1.严谨有序的城堡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这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村落,走进乔家堡村,路旁都是高耸的青灰砖墙,没有窗户,偶尔有一两个圆拱形门洞,里面是黑漆木门,显得壁垒森严。大院三面临街,独立于周围民居。大院四周是封闭的砖墙,高三丈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仿佛城墙上的敌楼,显得很有气势。乔家大院就是这样一座全封闭的方形的城堡式大院。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后又经过两次增修而建成现存的格局。整个宅院分6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共计有313间,占地面积约8700平方米。建筑物多而不乱,布局严谨有序。2.新奇独特的造型山西民居的一大造型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向里倾斜,而单坡顶背后的高墙朝向院外,墙体高大封闭,具有极强的防御性。山西气候干燥,春冬两季有大风,高大的外墙可以防风。而祁县单坡顶的民居更是独具地方特色,都是船侧反曲的层面形式,这与常见的单一凹曲线,或凸曲线屋面都不相同,形式新奇独特。乔家大院最有特点之处还在于它的上人屋顶。大门上的城楼是上房顶暗室的必经之路,上下楼都要经过这下面的一条漆黑的通道楼梯。上去以后,所有的房顶都能去,房顶上的通道主要是为更夫设计的,道路曲曲弯弯,却四通八达。乔家大院的房顶上还设有更夫楼,尺度不大,却十分精致。平房顶随便走,但单坡顶都留有一条窄窄的道路,外侧还设有矮的女儿墙,防止人摔落。站在乔家大院的房顶上,看到面前高低错落的起伏变化,会令人感到建筑美学反复、交错、连续、间歇中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和神秘感。3.精美的细部装饰这样的大院落,其砖雕、木雕等各种装饰细部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而每一个雕刻每一幅画面都有其民俗的说法,都是一个故事,令人观之回味无穷。乔家大院共有六个大院,虽经几期分建,中间时空跨度将近两个世纪,但仍保持了统一的风格,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古老的街巷、高耸的灰砖墙、雕饰华丽的门楼,以及大门前的拴马桩和上马石……徜徉于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晋中地区的繁荣时代,感受到了当时居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生活,也体验到了前人用建筑的手段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华北平原上的明珠――平遥民居平遥古城是北方民居中的精粹。这里村镇建筑格局规整而严谨,住宅本身的排列十分整齐,而且相对封闭,呈内向型的形态。直而窄长的街两侧探出是山式门楼,简洁、明了,标志着下边人家的入口所在。门楼之下,自墙内悬挑出装饰精细、华美的梁枋,支撑起同样精致的斗拱,共同托起上面的屋顶,其上的正脊与院墙端头相平齐,给人的感觉是“见墙而不见屋”。其侧面沿街的外墙墙头上用整齐的磨制砖砌出各种透空

循环经济下的山西旅游业发展研究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及其对旅游业的意义,分析了山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旅游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称。伴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被无节制、无规划地开发,给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改变旅游发展“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是一致的。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循环经济理论1.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把资源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限。它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资和能源进行利用的,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能源利用方式,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一是减量化(Reduc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输入端,目的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量,遏制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再利用(Reus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量;三是再循环(Recycle),这一原则针对的是系统的输出端,它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入到新的生产循环中。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贯彻3R原则,必将使以更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达到预期的目标,逐步建立起社会福利水平的节约型社会,并由此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生态环境也将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体现在经济活动的3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3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这3个层面分别是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区域层面(中循环),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园区;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1.2循环经济对旅游业的意义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因此,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旅游资源属于人类共用的自然、社会资源,其开发利用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融入循环经济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开发与保护,并将其与旅游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消费,增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效益最大化和代内、代际、区际的公平发展,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也应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2山西省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山西省旅游概述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的11.5%,位居第一。自然风光也很秀美,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的高度概括,旅游资源深厚丰富。但是,山西旅游业落后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无论从海外游客接待人数还是从旅游外汇收入看,我省旅游业均在第25位~27位之间徘徊,而且呈下滑趋势。1999年山西旅游业收入66.4亿元,全国排名第23位;全省接待海外游客137785人次,排名第28位;全省创汇4256.83万美元,排名第21位。从表1也看出,在中部六省的国际旅游收入中我省也是靠后的。因此,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山西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发展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2山西旅游存在的问题2.2.1旅游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在旅游发展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开发资源和能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如,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2.2.2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不合理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资源导向性比较强,人们只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毁林建宾馆、旅店、寺庙及人为景观。缺乏生态意识,在破坏环境的同时,破坏了旅游环境的整体美和文物景观的原始文化内涵。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规划不合理,盲目建设,使得一些人文景观重复建设,既破坏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如对《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考察不详,使得山西省内在清徐等地建了多个“三国城”等旅游观光建筑,资源浪费可见一斑。2.2.3忽视旅游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现代旅游浓烈的商业气息和拥挤的客流,对山川、森林、民俗等造成了破坏,每年的几个“黄金周”使主要旅游景点不堪重负,大部分景区为增加经济收入都没有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造成资源过度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近几年来游客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次黄金周旅游预报中,平遥几乎都处于一种超饱和的状态。2004年9月下旬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刚结束,又迎来“十一”黄金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对古城墙加以维护,也没有对游客数量有所限制,纯属粗放式、掠夺性经营。2.2.4旅游业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而山西省每逢黄金周,往往出现游客多而服务、设施跟不上。食、住这两大产品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2002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8880家,五星级酒店175家,四星级酒店635家,三星级以下807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而山西的星级酒店共有220家,仅占全国的2%;五星级为空白;四星级16家,占全国的3%;三星级以下204家,占全国的3%。相比广东省东莞市每个镇都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由此可看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之低。2002年末山西省与部分省份星级酒店数量见表2。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低,还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状况。2002年山西国内旅游人次在全国排第16位,而国内旅游收入却排第22位。游客在山西的平均天数和人增多消费额不仅低于北京、上海等旅游发达省市,而且与周边省份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山西旅游业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滞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循环经济理念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应用3.1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大循环),即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完成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要求政府引导,经营者和公众共同参与,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是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目前,急需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加快制订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全国人大已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还不够,还应加快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而不至于仅停留在概念之上。3.2区域层面区域层面(中循环),即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关系。区域层面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体系,以3R原则为指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同相关产业的各个领域形成产业链,实现共享资源,以提高利用率。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与其所处区域的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山西旅游业要打破地域界线,淡化行政界限,加强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并且各市、县旅游局要从发展大旅游角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同时,还要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联合的方式把区域内的生产、消费、废气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循环利用网络系统。以预防污染和提高利用率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实现山西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3.3企业层面企业层面(小循环),即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要求饭店经营者、游客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如,在旅游企业推行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物质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减少产品和服务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将单位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各项消耗和污染排放限定在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使旅游企业内部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旅游业内部以“食、住、行、游、购、娱”6个产业为核心,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旅游产品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耦合来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见图2)。4结语旅游在发展初期被誉为“无烟工业”,但并非无污染。山西这样一个环境特殊的省份,如何解决恶化趋势,并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循环经济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很好的途径,这对山西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佘可文.关于加快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2(1):84-85.[2]韩小平,佘可文.山西省旅游系统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4):49-52.[3]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89-93.[4]王利朋,李茂青.浅议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2):40-42.[5]邓学芬.四川旅游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99-4720.[6]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8(5):58-62.[7]刘秀英,张小明.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8):175-176.

长城 文化遗产(附1)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文化遗产(附7)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文化遗产(附2、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文化遗产(附4) 北京颐和园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 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文化遗产(附5、附6)(附8)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 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文化遗产

  • 索引序列
  • 与遥控绑架疑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信和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消除猜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遥想柳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平遥古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