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盲人手环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盲人手环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盲人手环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浅谈宠物用品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论文

现如今,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宠物用品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家庭的独立性、个性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们饲养宠物已经从单纯的赏玩转变成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宠物正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伴侣,由此,宠物用品市场应运而生,并且它的经济规模也在日渐壮大,给宠物行业一系列相关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住机会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宠物;宠物用品;市场;发展;

当今社会,饲养宠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饲养的种类包括狗、猫、蛇、兔、鱼、鸟、龟等等,可谓无奇不有。而在当今的中国,宠物行业仍处于朝阳阶段。据最新数据统计,至2015年底,中国仅宠物狗数量已达9000万只,加上未登记的,中国宠物狗数量达到亿只,数量和十年前相比增长了百分之五百。而家猫也有5000万只,宠物产业销售额预计可达500亿元人民币。

相比于传统饲养宠物的概念,目前,我国宠物发展已有很大的突破。过去人们饲养宠物的原因仅限于守门防盗,多以狗类为主,也有部分人会选择养猫,原因在于可以捕抓老鼠。过去的这些宠物实质上并不能称之为“宠物”,它们有另一些名字,例如:“家犬”、“家猫”等等。这些被养来看家,捕鼠的动物其实并没有很名贵的品种,自然它们除了日常的食物外并不需要其他任何宠物用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宠物走过了从农村自用房到城市高楼大厦的旅程。渐渐地,它们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守家防盗。伴随宠物业的发展,城市中也开始出现宠物美容店、宠物用品超市、宠物诊所等等。宠物用品也是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如:宠物笼、宠物食品、宠物玩具、宠物训练产品、宠物服饰、配件、宠物颈圈、宠物牵引带、宠物床、宠物配件、宠物碗、喂料机、宠物清洁美容产品等等。

现阶段,我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成家后绝大多数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空巢老人”的社会形态。老年夫妇在子女成家后,往往感到生活枯燥无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饲养宠物来给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同时也不让自己感到孤独。而另一种社会现象也是造成宠物热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他们会以养宠物来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由于这部分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会愿意购买大量宠物用品,以保证他们的另一个“小伙伴”享受到舒适的生活条件。同时,社会上也不缺乏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以养名贵的宠物来炫耀自己的身份,这群人会是宠物用品购买人群中积数最大的消费者。由此下去,宠物用品的发展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而目前,正是酝酿这个高潮的准备和发展期。

江苏地区以经济、文化发展为主,现阶段经济发展工作已经走在了前面,那么,宠物文化的发展也不会落于人后。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是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聚集地,由此展开的“宠物用品的市场调查”也相对具有代表性。

在实地调查工作阶段,我们首先将南京雨花区、鼓楼区、江宁区以及六合区的小区、公园、休闲广场等地进行合理划分,每个不同区域分配不同的小组成员,有针对性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我们也走访了市内的多家宠物店进行访问,做了调查记录。期间,结合实际调查状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及时将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完成我们的项目研究,得出更为精确的结论。从收集的300份调查问卷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我们精确分析出了以下结论:

其中有的人群是通过别人赠送的方式得到宠物,而去专业宠物店购买的人群高达,放眼西方社会这种现象也是必然趋势,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饲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养宠大军的队伍里,人们越来越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照料“他”,且的养宠人士都是未婚人士,女性占到75%。其中,的人都会给宠物买玩具以及衣服。由此,各种宠物医院和宠物用品商店也应运而生,并且在近七八年来近乎呈几何式的增长形势。宠物产业消费中宠物食品占75%,宠物美容和玩具的消费高达81%。当然,这与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密不可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7%养宠物者的月收入在2000—5000之间,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当人们的温饱得到初步的满足之后,人们才有闲暇去追求精神的富足。

在各类形形色色不尽相同的宠物中,宠物狗占了,其次是宠物猫。需求决定生产,市面上针对于宠物狗的服务和商品相对于其他宠物来说也要完善全面的多。同时我们也发现,收入越高的人把宠物送到美容店的几率会更高,这些人所养的宠物大多品种比较优良,常常是一些比较出名的品种,因此他们在宠物身上会花费更多的财力。受调查的总体中,的人群认为他们心目中最满意的的宠物用品价格在100-500之间,而这的人群月收入在5000-8000的人占72%。75%的人认为宠物用品的最佳价格应该在1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处于2000—5000之间的人群占调查总数的57%,他们通常更倾向于选择100元以下的宠物用品。在宠物店我们也经常发现其销售的宠物用品通常也通常是市面上较为出名的品牌,比如皇家占35%,爱贝占,一些进口的国外品牌的宠物用品占25%。调查中发现,对于初入宠物大军的人们来说,选择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意味着质量的保证,他们更愿意多花点钱买一个心理上的放心。选择宠物产品时,90%的人都会关注质量,对于价格因素考的虑在60%左右,品牌因素占35%。同时,更多单身的未婚人士(占)也更倾向将宠物送往宠物店,因为他们白天要上班,无法照料宠物。因此,各类宠物店也大多选址在居民区附近。80%的人群认为他们居住地周边的宠物店的数量能满足需求。对于月收入处于2000左右的家庭来说,人们很少会给宠物进行定期的美容和更换宠物用具,90%都是用坏了或者用旧了再更换。表示平时会关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公布的关于宠物用品的信息,并且90%的人对宠物用品的了解渠道是网络。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数据统计,我们不难看出宠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在日后的发展中,宠物用品的种类、外形、功能都会朝着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角度发展。这样的必然趋势,也将把宠物行业以及宠物用品行业打造成国际市场行业中璀璨的巨星。

从全球宠物用品市场角度来看,法国的皇家公司、雀巢公司和玛氏公司三大公司占据着宠物市场的`绝大份额。但近几年,中国的宠物用品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原料、研发、生产到销售都越来越接近国际化标准;并且外观和材质一点也不比国外名品逊色。相比于昂贵的国外宠物用品产品,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用品。这对中国的宠物用品行业也有着很大的鼓励,并且激励着他们更好的、更全面、更优质地发展。

由于中国的宠物市场近几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而且未来中国的宠物用品行业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以一些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这一行业为发展目标。宠物市场包括宠物食品、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活体销售以及其他宠物相关服务,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且乐意投资的项目发展。根据市场的导向,选择合适的消费主体,发展创新项目。相信未来,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收益,宠物用品市场也会成为最有前途且最具竞争力的市场。

如果你有兴趣开一家有趣的宠物用品商店,那么你首先要考虑好小店的选址,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消费者不满意宠物商店离居住地很远,所以选择好的地址这样的前期工作必须认真考虑。商店最好选择在宠物市场集中的地方,并且对附近小区的居住率做好详细了解,寻找目标顾客。其次是店内装修,好的装修风格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是否愿意继续消费。对于后期的经营策略,好的产品质量必不可少,适当合理的消费价格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如果还能有一些属于自己小店独特有趣的商品那就再好不过了。相信拥有这样的条件,绝对会引来一大波客户的关顾。

人居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环境污染造成了1875亿元损失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估算却仍然是一个新鲜话题。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的报告给予了公众一个参考。根据估算,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大头 报告认为,他们计算得来的1875亿元经济损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大气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这三部分中,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考虑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仅仅计算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数目就达到了亿元,占环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值的。 其中,工业污染性缺水是各项损失中最严重的一项。1995年,全国工业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业经济损失750亿元,占了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的一半以上。 另外,报告指出,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包括南方水网地区和北方农村地区)、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水污染对农业的损失、水污染对旅游业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损失组成项目。大气污染损失也不可轻视 除了水污染之外,大气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轻视。报告指出,大气污染已对我国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等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损害尤其大,1995年全国因为大气 TSP(和SO2)污染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达到171亿元。 另外,酸雨也是一个“大杀手”。酸雨不仅对农作物和森林损害极大,而且酸雨对于建筑材料也有极其大的腐蚀作用,从而对建筑物造成危害。报告估算,1995年,我国因为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30亿元。 损失还来自多方面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固体废弃物和其它因素的损失也日渐增多。这多方面组成的第三大部分损失已达亿元。 该报告所计算出来的损失1875亿元虽然已是数目庞大,骇人听闻,然而,撰写该报告的专家指出,我国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远远不止此数目,该数字只是部分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由此看来,我国保护环境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提纲:1、问题的由来2、现在的情况3、解决目标4、东西的大致述说5、经济费用资料: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或者叫"人类聚居"。含义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狭义的人居环境常理解为人的居室、住宅及其生活区。而广义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可以被无限分割的空间连续统一体。从个人家庭活动的房间和住宅,到各式各样的建筑和聚落,再到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整个地球表面空间,都可以被视作人居环境。 一、 人居环境的发展 (一)人居环境的发展途径 人居环境从20世纪60年代的"聚居"理念,发展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已经形成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并为全世界所认可。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113个国家的代表和团体参加了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类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也是全世界各国代表第一次讨论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1976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的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正式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 1982年,西班牙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1996年6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进一步讨论了人居环境问题。 中国于1994年3月将"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中国21世纪议程》,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于2000年,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2年,第二次地球峰会--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由此可见,人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人居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二)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已经使人类能够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左右和支配自然。然而,一旦人们沉醉于对自然的战胜之时,人们的忘乎所以就会给自然带来伤害和破坏,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和各种污染的加剧。 1.人口膨胀,各种资源面临短缺 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以滚雪球式增长的人口,无疑给地球带来沉重的压力。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将出现全球性的粮食不足。到2070年左右,将出现金属资源的枯竭。到2090年,将出现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枯竭。所有这些,势必将对人居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首先是大气污染。在2000年,全国SO2排放总量已达到199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1612万吨。烟尘排放量1165万吨,其中工业来源1092万吨。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由SO2产生的酸雨还会使水质下降、土壤酸化、破坏植被、侵蚀建筑物;NOx严重刺激人的呼吸器官;粉尘颗粒则大大增加心肺疾病以及癌症的得病几率。 其次是室内环境的污染。时下,室内装修正为流行。由此便产生装饰材料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由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重金属颗粒,氨气,氡气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超出室外空气的数倍,而人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 3.建筑材料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在人类历史上曾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材料被大宗生产,传统建材的生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的人居环境。 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还严重危害环境。炼铁要开山采矿,破坏自然景观。同时每生产1吨钢耗能为1.66吨标准煤,48.6m3水。水泥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严重。每生产1吨水泥要消耗1.4吨石灰石,0.23吨标准煤和75千瓦时电,同时排出CO2和粉尘。占混凝土体积70~80%的砂石骨料,需要开山和挖取河床,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河床改道。高密实性混凝土,使城市空间透气性差,雨天雨水四溢,而地下水却得不到补给。城市气温普遍较郊区高,有人称之为"灰色的热岛"或"混凝土森林"。 由此可以看出,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筑材料的清洁生产以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密切相关。可以说,人居环境要求绿色建材,而绿色建材创造并改善人居环境。 二、 绿色建材的发展过程 (一)绿色建材的涵义 绿色建材,即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具有生态型、环保型、健康型等属性的建筑材料。 其属性是首先它是生态环境材料可再生资源,设计者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使其在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使用以及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做到零污染。其次绿色建材的"绿",还应表现在其具有消化和利用工业废物、净化环境的功能上。 (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建材 现代的绿色文明要求我们要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就建筑材料方面,我们应该致力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绿色水泥 所谓"绿色水泥"是指将资源利用率和二次能源利用率均提高到最高水平,并能循环利用的其他工业废渣和废料。且在技术装备上更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措施;产品除了全面实行质量管理体系外,还真正实行全面环境保护的保证体系,粉尘、废渣、废气的排放几乎接近于零,真正做到自身实现零污染、无公害。 目前,我国的水泥厂90%处于"粗放型"阶段,只有约2%的部分能算得上"集约型"的"绿色水泥"厂。为了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清洁的生产工艺,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使其向外界排放的各种粉尘,有害气体,有害物质以及废渣废料的数量均小于或远小于各物质所允许的排放量,不致危及生态平衡,达到零污染。传统的硅酸盐水泥中CaO含量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石,并排放大量CO2;熟料中C3S含量高,其烧成温度高,不仅增加能耗,还增加了耐火材料的消耗。同时,中国的水泥企业还面临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职工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水泥企业,发展"绿色水泥"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进熟料矿物组分,对传统的熟料矿物水泥进行改型、改性,发展生产能耗低的新品种水泥。如生产以C2S为主的高贝利特水泥,其石灰石用量少,能耗低,废气少,强度和耐久性好。用C4A3 取代C3A,且C3S含量低的水泥熟料构成的为阿利特硫酸盐水泥,具有节能、抗渗、抗冻,耐磨等特点。此外还有硫酸盐贝利特水泥,铝酸盐贝利特水泥,铁铝酸盐贝利特水泥,氟铝酸盐贝利特水泥等,均为绿色节能水泥。 (2)改进水泥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大力扶持具有经济规模的大中型回转窑,对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能耗大,污染重的小型企业实行淘汰。 (3)最大限度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及各种尾矿。 2.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一词最初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提出,距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除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较高的耐久性,较好的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以使之达到100MPa以上的高强。因此可以应用在高层和大跨结构中。良好的工作性能可以制得高流态、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从而减少施工能耗和降低噪音污染。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不易被外界环境所腐蚀,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现在不少重要的建筑物已按100年安全使用期进行设计,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已按200年安全使用期设计。日本正在研制使用期为500年的钢筋混凝土。此外,它还能掺入磨细矿渣、粉煤灰、硅灰和稻壳灰等掺合料,既节省了水泥,又帮助吸收工业废渣。还表现在具有高抗炭化能力、低吸湿率、高抗冻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也被称作"绿色混凝土"或"生态混凝土"。 尽管高性能混凝土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混凝土的缺陷,但并非就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各方面性能决定了其制备上的特点: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料;由于各方面指标较为严格,因而用于生产管理的造价也会相应提高。将比普通混凝土提高50%左右。 (2)因为水胶比低,因而早期开裂问题严重。另外,单位体积水泥用量高,水化放热大,也易出现裂缝。 3.干粉砂浆 干粉砂浆又叫砂浆干粉(混)料。指由专门厂家生产的,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无机增稠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混合物。它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它克服了传统砂浆的质量差、效率低、原材料占用施工现场等弊端,而以其高强度、多功能、耐久性好的优点受到全世界的青睐。同时干粉砂浆的应用还有利于缩短工期、保证砌筑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改善施工环境等。 干粉砂浆的特点是其在出厂之前已按要求混合完毕,使用时除加水外,不需要也不允许加入任何其它物料。 干粉砂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先在上海推行)。由于其商品化生产,使得砂浆质量得以保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其优良的质量,以及减少的维护费用和减少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远大于提升的成本,所以是一种集约型建筑材料。因此,深入研究干粉砂浆的工作性能,设计清洁的生产工艺,加强对其使用力度的推广,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4.其他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当今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还要研究以下几点: (1)混凝土分离技术:深入研究混凝土分离技术,提纯出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重复利用。用以解决城市固体垃圾堆放问题,同时又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过渡层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薄弱部位,如果研制一种既和混凝土有良好衔接性,又和骨料之间有良好粘接力的试剂,将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大力发展人造骨料和积极利用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减少天然砂石料的消耗。 (4)积极利用工业废液,研究以黑纸浆为原料的改性减水剂。在此基础上,研制其他外加剂,帮助处理和吸收其他工业难以处理的废液。 (5)发展高标号水泥熟料,调整水泥产品结构,使其成为绿色水泥,同时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 (6)研制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改革传统的墙体材料。 (7)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以减少现场搅拌所带来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并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8)对城市地面,应开发透水性、排水性的生态混凝土以及植被生长型混凝土,以解决城市雨水排泄不畅,空气干燥,温度高等问题。在城市道路两侧,水边护坡等部位,应用能植被的绿化混凝土,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贴近自然。同时,也美化城市环境。 (9)研究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健康环保型涂料。比如抗菌自洁净涂料和空气净化涂料。再有就是功能性涂料,具有健康功能和释放负离子的功能。 (10)研究能自我诊断、预告破坏、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智能化材料。 (三)建材绿色化的实施措施 1. 设计者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材料设计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年限,今后的扩建或改装,力争使自己的建筑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内不会落后,以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建设。 2. 对绿色建材要加强宣传工作 在宣传中要更多的提倡应用绿色建材。使绿色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得到认可。 3. 国家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加强立法和监督,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建材市场,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以帮助绿色建材的推广。 农业文明为人类生产了食物,满足了人们生存的需要;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财富,满足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物质需求;而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生活在更安全、美好的环境中。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绿色,我们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是最高层次的文明。 人居环境的领域是广泛的,边界是模糊的。它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物质产品,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变迁的过程,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更多的关注我们的聚居环境,装饰我们居室的是绿色建材;装扮我们心灵的是绿色文明。 提纲自己列的,资料网上找的,论文按我给你的提纲的大致思路来写就可以了

大学生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论文如下:

气候变化原因

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详细计算了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

可以看下(世界生态学)这样的期刊呗~写论文前多看看文献~总能找到自己的论文吧

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进一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就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87年2月,布兰特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长篇报告中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了“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DenBos宣言”,即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宣言。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是一种能够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的农业;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使用恰当、经济能够维持、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1994年7月,《中国21世纪议程》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投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水土流失、农业用水资源匮乏、土地盐碱化和农田污染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导致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和质量下降。水土是农业的基础,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丧失,使土地变得贫瘠甚至荒废;蚕食耕地,可以说直接剥夺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空间;农业水资源被污染,影响了农业灌溉,破坏了农业生态。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开垦,使森林、草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能力减弱,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和不合理的使用,使农业耕地发生大面积板结,致使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其次,导致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加剧。森林、草地的减少,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蔓延。水土流失,使河床、水库、湖泊等淤泥增加,河床增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蓄洪面积减少,加剧了洪灾。土地沙化,使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可以说,如果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不能彻底改变,中国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受灾、成灾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最后,农业生物多样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维护它的平衡极为重要,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基础,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多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使得许多地区自然资源调节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者消亡。由于土壤成分的改变和化肥、农药等在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使一些本来应给人体增加营养的农产品变成了携毒品。农产品质量等级下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包括人们的观念落后,传统观念、习惯以及错误的认识致使人们环保意识淡漠,无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制和制度建设落后;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完善和成熟;生态农业和节约农业发展不够等。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根据造成环境问题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截至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资源管理法律。同时,国务院还制定颁布了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30余部行政法规。这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既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也要加快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强大舆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要做到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在法律进行完善的另一面,还要提高广大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要求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方面,政府必须在各方面强调农业环境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发展生态环保农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激发人们从事环保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改变“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传统观念,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对人们有计划地进行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进行,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凭借自己的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避免了结构趋同、供过于求、浪费资源,而且又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弊端。例如,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山区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农业,既可以发挥区域优势,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中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发挥固有的粮食优势,多生产粮食,保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保证粮食安全。这样不同的地区各有所长,实现优势互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布局。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我国长期存在的过度开垦和放牧使得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草原退化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由于近些年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切实保护耕地,稳定耕地面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并附以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措施,切实保护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地数量。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资讯管理系统,开展土地资源的详查工作。4.大力发展科技,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及技术服务,有效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到50%,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氮肥利用率仅为35%,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围绕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优势农产品核心生产、加工技术攻关。加大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加强已有先进、成熟技术的中试、熟化、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创新推广机制,促进科技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和转化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业科技新机制。最终使我国农业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浅论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论文

一、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

(一)对土地的破坏

露天煤矿区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露天采场的直接挖损、外排土场压占土地和工业广场的占用等。挖损是对原地表形态、浅部地层、生物种群的直接摧毁,致使原土地不复存在,压占是挖损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岩土堆置于外排土场上造成原地貌功能的丧失。挖损和压占等工程活动直接破坏了表层的植被,导致这一区域原先处于相对稳定的系统受到干扰,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貌、保水力等生态因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水污染问题

露天煤矿开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严重的是煤矿排土场淋溶水。排土场的煤矸石中富含碱金属、碱土金属和硫等,大气降水淋溶了煤矸石中的无机盐类,含无机盐类的淋溶水流入地表水体会对地表永体造成污染,渗入地下含水层,也会污染地下水体。此外,采场周围水体和大气降水汇入采场矿坑,也会由于矿坑积水浸润采场的残煤露头,而使煤层中的硫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溶入水体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空气染污问题

露天煤矿排土场污染最严重的因子为剥采区、排土区和运输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粉尘。此外,露天煤矿排土场大多没有土地复垦和再植被,每个露天煤矿的外排土场都会形成一个几百到几千公顷的人为荒漠化土地,春秋时节,荒漠化的排土场所产生的扬尘等亦会使周围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四)环境地质问题

露天采矿形成的矿坑边坡及排土场边坡,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及地下水作用、采矿工程活动等原因诱发一系列诸如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危及该地区周边工业企业与民居建筑的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贯穿于露天矿开采的始终,并有可能延续到闭坑后。

二、露天煤矿开采引发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一)土地破坏的防治措施

1、耕作层土壤和表层土壤是经过多年耕作和植物作用而形成的熟化土壤,是深层生土所不能替代的,对于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应对矿区拟破坏的露天采矿场熟化的表土进行剥离,用汽车运输到指定表土堆放场堆存,闭矿后直接作为露天采矿场复垦用土。

2、修建运输道路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矿山运输道路、乡村道路,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避开土壤状况良好、植被生态复杂地段,减少对矿区植被和土壤的破坏。

3、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对采场边坡进行清理,清除松动、凸起的碎(块)石。对平台进行人工、机械平整,清除场地内较大石块;休息室、表土堆放场建筑进行拆除、平整;区内道路进行平整、回填;平整后场地坡度要满足复垦场地需求。

4、对平整后的平台场地穴状坑及采场边坡平台进行覆土,覆土来源为矿山开拓时剥离堆存于表土堆放场的表土。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剩余的表土采取就近的原则平覆于拟复垦林地的场地,覆土平均厚度≥0、5米。

5、矿区复垦土壤以生土为主,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力不足,恢复待复垦土地的肥力和生物生产效能,就必须采取恢复土壤、肥化土壤的`措施。因此复垦的地块根据当地情况增施农家肥与生物菌,林木落叶留底以提高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

(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土石方开挖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完工后及时回填、平整场地;工业场地辅助配套工程施工,首先做好路面硬覆盖;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采用封闭车辆运输;设置围布、挡板,禁止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和起尘的料、渣土的 外溢;施工扬尘防治关键要加强施工管理,管理到位,可以有效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地面运输系统的防尘措施。输煤系统带式输送机栈桥露天部分均加设皮带罩棚,筛上设布袋除尘器集尘;在其周围设置彩色防风挡板,阻挡煤尘的扩散。储煤设施应采用圆筒仓储煤方式;转载点、原煤卸载站设置通风除尘装置和喷雾洒水装置。

3、采场、排土场扬尘治理。对采掘工作面,合理布置炮孔,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加强装药、 冲填等作业的管理,爆破前向岩体注射高压水,或利用洒水装置;钻机设袋式集尘器,爆破后洒水降尘;配备洒水车往返于坑内外道路,对排土场工作面及其与采掘场之间的道路进行经常性地洒水,以增加路面、 作业面积尘湿度。排土场定期碾压,降低起尘。对已经结束排弃的排土场平台,在不影响整个露天矿排土作业的条件下及时覆土绿化;沿固定帮坡种植防风林带。

(三)边坡防治措施

1、高度重视露天矿边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边坡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剥采生产应严格按照设计给出的边坡角、平台进行留设,严禁越采超挖。

2、采用边坡稳定性雷达或边坡监测机器人加强边坡变形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边坡变形的动态情况和规律,对于出现的任何局部、小规模的边坡坍塌滑落还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治理方案设计。

3、露天矿地下水丰富,建议建立完善的疏干排水系统,在采场发现出水点,详查后打水平孔,释放静水压力,夏季暴雨会给采场边坡稳定性带来威胁,此时要加强疏干,特别是断裂带和煤层顶底板的弱层,一定要详查,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采”。

4、建立日常的巡查监测制度,特别是春季解冻期、雨季或坡面上出现沉陷裂缝时更要加强巡查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边坡有明显失稳先兆)及时预警避让,或采取防治工程措施。

5、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

(四)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修筑截矿山排水沟渠。矿山排水沟渠沟建于矿场四周,当雨季降水量大,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还起到梳流作用。

2、河流改道。针对穿过矿区的河流,必须对河流进行改道迁徙,路线改道应选择短,地势平缓弱渗水地段。同时还要考虑矿山的发展前景,避免二次分流。新河道的起点应该在河床冲刷易发区进行选择,并与原有的河道河势想适应。

3、调洪水库。季节性的地表水流横穿开采境界时,除采取改道措施外,须在矿区上游修筑调洪水库截流和贮存洪水。

4、修筑拦河堤。当露天开采和附近的河流周围地面水平的境界,湖白的岸边标高相差较小,甚至低于岸边地形时,应该修建岸边护堤堰。防止河水漫灌到采矿场。

5、防渗帷幕。防渗帷幕防水是在露天矿开采境界以外,在地下水涌人采场的通道上,设定若干一定距离的注浆钻孔,并依靠浆料在裂缝中的扩散,凝结组成一道挡水隔墙,所谓防渗帷幕就是指由若干个注浆钻孔所组成的挡水隔墙。

三、结语

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环境地质学、环境科学、采矿学、水土保持学、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思路研究防治对策,追求最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论文

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对环境进行评测和分析,根据这些数据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并以此提出对环境有益的整改方法,根据现行制度建立相关的法规。对规划区域进行现场勘查并写出环境治理的调查报告,根据我国环保的法律法规,提出在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中会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完善开发活动的规划,让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能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保护环境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可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预防为主,让防治作为指导方针。我国现在制定了很多配套的法规,并专门培养了一系列的人才进行推进这方面的发展,保障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实施,并且在一些城市创办了试点,为后续的法规颁布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在虽然还是在起步阶段,在探索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过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完善

建立一个完备的、完善的有效力的法律制度,可以保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我国近}一几年来,一直都在开展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并且展开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但是这些工作没有明确规划环境的影响评价,规划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一定要和不同类型的规划相结合。在进行整体环境规划中,需要在当前的规划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然而目前在评价工作中没有根据确切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因此导致了规划环评无法从实际入手,使得整体规划工作不能从切实环境出发。没有明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就会导致评价者很难把握不同规划的评估重点,也会在评价的时候缺少一定的依据产生漏洞。让规划的环节成果不全面,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失误。

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的规划环境评价工作是由国家环保部门统一举办的,培训工作也是统一进行,但是这种模式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先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不同机构的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业务储备都是不同,但是采用一种模式培训既不能体现针对性,还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上,这样就降低了培训的效率,培训也没有带来相应的效果。培训的时候聘请很多专业的专家进行授课,采用的是传统授课方式,并且我国现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较少,没有相关的实例讲解让听课的人很难理解内容,把培训只能停留在表面,根本不能发挥实际效果。

规划环评专业素质人才稀少

我国现在从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素质的人才较少,有些编制人员是由建设单位的人员转调过来,思维一般都是停留在过去单位中,观念和技术都没有得到更新,和现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存在差距,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距离。目前我国的规划体系的部门也是比较复杂,在前期的规划工作中没有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通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缺少实际经验作为指导,那么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成果。理论和实际没有很好的结合,这都是影响工作进行的主要原因,这样都会影响规划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解决问题的措施

完善我国规划环境评价体系建设

我国现阶段还不能满足全国的规划环境评价的需要,并且在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理顺出一个完备的管理体系,落实一个长效的机制。根据推行试点的经验,颁布一个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改进。

完善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真实性

目前,我国的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研究体系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同我国真实国情在切合度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契合和完善。那么就需要从当前我国环境在整体评价体系入手,在宏观调控在基础上对具体的细节进行整合,来达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规划环境环境评价体系,创建出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评价体系。

提升规划环境评价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我国现在的培训工作是统一进行的,但是没有针对性。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荞不齐,因此在培训之前,可以进行一个摸底测试,根据不容的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分班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还能做到查漏补缺,把从业人员的基础夯实。在授课方面可以改变传统模式,增加一些互动。

4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重大,虽然我国现在的规划环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规划环评体系建设、完善评价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相信一定可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效的服务体系。

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

限于对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深入理解以及对体育功能价值认知的狭隘,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选择简单化、形式化、易于组织的体育项目,这类项目过于陈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传统的体操、田径的铅球等,虽然这些项目在推动学生体育发展上不存在负面影响,但刻板地将这些项目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喜爱、兴趣,忽略了当下体育教学的时尚项目、创新项目,这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体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另外,教师在教学方面深入学习不够,教学理论与技能相对滞后,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在学生体育课上体现出来,放鸭子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体育课的组织与实施不单单是让学生集合后集体动动手、抬抬脚,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组织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创造性,既帮助学生认识体育,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素质的不完善以及靠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很难有质的突破,也制约着体育课的实施。

(二)学校重视不足

中学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的开展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又需要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程度大不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丰富与否,影响着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否过硬。当前,部分中学注重学生的升学,全部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因而对体育课建设相对漠视,体育基础设施落后,体育教师不受重视。有的农村中学体育仅有几个篮球和排球,根本就缺少体育场地设施,当然这与地方教育财政具有一定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在针对农村中学教育上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依然提供了教育经费与辅助政策,恰恰是学校对体育课的轻视,使得这部分经费没有落实到体育中,严重影响了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学生投入不足

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也把升学作为了中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较为冷漠,上体育课影响学习的思想较为广泛。体育本身具有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体质,然而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足,缺乏体育兴趣,上体育课走形式。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兴趣、时间等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转变教学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思想,真正领悟新课标对于体育的基本要求,把突出学生综合体质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一个健全的身心。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的教师职工,应该通过培训、自我学习等途径,学习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要求,把握体育教改的实质,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获得的成效。只有整体上把握体育新理念,才能在教学思想上实现转变。把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放一放,强调自己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体育教学新理念、新技能,突出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的重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目的来重新审视当下的教学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为学生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体育课开展得好坏,与体育课内容与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为推动体育课的改革向发展学生转变,一方面体育课内容应与学生基本要求相适应,在本学校基本体育资源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新的教学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把健美操、机械舞、骑马舞等时尚体育运动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方式既可以模块化也可以元素化,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保守,突出课堂元素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课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向培养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发展能力方面改革。突出引导学生主动涉猎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分析,以实际行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推动体育教改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多,注入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虽然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但教改方法的主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论积累,另一方面要多了解目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把握原则和重点,不断尝试与改进,实现教学方法综合化、差异化,以适应多元的学生体育需求。

(三)提高重视,加大投入

学校领导是统领学校教学任务的关键,是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体育课要想有系统的、科学的发展,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各级各类中学领导层应充分认识体育的基本功能,并转变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念,把体育课融入到学生整体培养环节。突出对体育课基础物质条件的支持,同时加大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教师进修提供良好平台,建立体育教师教学激励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基本理念的教育。具体途径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辩论会、体育讲座等形式,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思想上重新认识体育,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建立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环境,以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充分启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认真分析体育功能价值以及如何上好一门体育课,如何在体育课中学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这种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理念的教育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认知,能够较为快捷、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体育的整体把握,为下一步上好体育课打好基础。

三、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关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关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各级中学应充分重视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软硬件问题,转变思想,提高重视,既要完善中学体育课开展的基本设施,又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的改革,真正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练习转变。

中职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关键词: 法制教育中职生法律制度

摘要: 法制教育是适应我国践行法制社会,建立法律体系的根本保障。它有效地推广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保障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发展。本文以中职生法制教育为背景,分析指出了当前法制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1法制教育与社会联系不紧密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之上的。对于法律来说,其理论知识的价值正是体现与实践之上。与社会实际不相符或者说脱离社会的法制教育必然是失败的。

从当前中职生法制教育课程安排来看,其大多沿用了以前的老版本,并以国家宏观法制法规为基础,缺乏细节性与实际性。这往往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透彻,在实际法律案件中不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抓不住头脑。

其次,在教师的讲解上,教师往往采取传统授教方式。即以理论为主导,缺乏必要的实际案件分析。这使得学生的法制教育出现单一化,狭隘化。法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隔绝社会,封闭教学,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2法制教育中缺乏人性化教育

法律社会建立的基础与法律价值的体现是以“以人为本”为基础的。在中职生法律教育中,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的价值。在法律教育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2.1教学中,教师为教而教

在法律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法律理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自己的习惯与方式传授。其中,许多不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方式也一并用上。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导致师生间沟通不畅。甚至出现由于教师的歧义教育使得学生对重要知识点产生偏差理解。其次,由于不当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默契,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

同时,在教学上出现许多老师照搬书本知识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固定的.框架知识点,很少融入学生的智慧和思维。这导致教育的单一化,而非互动。

2.2学生积极性较低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律教育与学生而言,困扰着法律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即是对法律教育的积极性。法律教育以其枯燥、死板使得学生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融入其氛围中,这对法制教育课程的开展造成了阻碍作用。

3法制教育对策研究

提倡建立法制社会,其目的就是推广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使全民具有法律意识。其中,法制教育则是实践这一号召的重大举措。因此,健全法制教育,加强学生法律意识以及法律常识的培养,强化其法律素养就成为关键。

我国中职生法制教育现行矛盾主要体现与以下三个方面:来自与硬软件支持上的矛盾,来自与教师个人素质的矛盾,来自于学生自我法律认知上的矛盾。要解决我国中职生法律教育中的瓶颈,应当从三个方面人手。

3.1政策的支持以及第三方的扶持

中职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接受新的知识较快,同时对于已培养的思维定势很难改变。中职生法制教育基础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这来自与从小的素养。很多学校仅仅依靠聘请当地派出所作宣传,因此学生从小接受的法律教育是狭隘的。不全面的法律教育影响着其对法制的认识。

另外,来自与其他第三方的影响,包括社会对于法制的宣传,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渗透与积极引导,也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3-2教师个人法律素质的培养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构成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其自身专业素质、自身个性与自身对法制教育的态度。

在法制教育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与传达我国现行法律发规的重任。在中职生法制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自身条件的取长补短,为学生法制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首先,在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上,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师的法律思维应当活跃,应当认识到我国现行法规的越来越人性化和全面化。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为中职生法制教育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其次,教师自身个性是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正面的教师形象是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关键。构筑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用自身修养去感化人,与学生走在一起,为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合理的氛围。再次.教师对于学科的关心和热爱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其学科的认识。只有教师在行动上的影响才能强化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热爱。

3.3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学生对法律的自我认知影响其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兴趣。新时期,信息时代在各个领域的渗透,社会高速化的发展,对社会与个人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中职生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学习法律知识,拓展自己的远见,培养其对法律的兴趣。

总之,中职生法制教育是一项长久的活动,法律的普及与推广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中职生法律教育是关系我国法制社会推进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引起重视,同时,还应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和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分级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指出分级教学是深化改革的必然。并针对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科学分级,合理分班;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开展英语拓展课,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现状

1、成绩显著,问题依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了改革教学模式和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建设。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已完成三个转变:第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教学模式的转变:黑板加粉笔模式改变为以多媒体网路技术、教学软体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第三,测评体系的转变:建立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

但教改中仍存在着不足,结合改革中的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外语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础好的同学认为教学慢简单,新知识少,学习无动力;基础偏差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容量大,内容难,因而兴趣低落。

其次,大学英语课属基础知识类课程, 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只开设大一、大二俩年,学生们关注四、六级证书,学习英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很多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2、深化改革,分级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分级教学应用而生。分级教学依据教学大纲的不同层次要求,基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差异,即学生入校时的不同英语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因材施教, 藉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旨在汇入“模组化设计、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构建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路综合英语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分级教学体系。即由综合英语基础公共类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拓展课程的开设,既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获悉的知识吸收,理解,消化;从而将新的知识结构输入大脑,实现知识的建构与积累。所以新知识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知识建构的效果。孟凡韶:2009。因此,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既照顾到起点较低的学生,又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如果所输入的语言水平过高或偏低于学习者水平,将不符合语言习得条件。只有难易适当,略高于学习者水平时,才构成最佳条件。分级教学就是为了实现符合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条件。

从教育学理论来分析,分级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

2、以人为本,符合个性化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统一的教学大纲、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以及评测手段;这不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多样性的现状。分级教学考虑到个体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差异,适应来源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不够科学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模式因各高校实际特点而有所不同。分级的标准一般采用高考成绩或专门的分级考试成绩。即按成绩的高中低段分出A、B、C 三个级别。

内蒙古财经大学对2012级全院一二本新生实行了第一次分级教学尝试。分级标准按A、B、C三个层次进行,A级学生为45-50人,编为一个教学班上课。B级学生为90-100人,编为两个教学班。其余学生进入C级,按自然班上课。分级方式以分级考试成绩划分,试卷由分级教学工作组负责人制出,考试安排在新生军训结束和正式开课前进行,根据成绩由高往低拔选。A班学生免修免考一二学期大学英语1和2级考试,自然获得75分英语1、2级成绩和8个学分。但要求A班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3级的学习和3级期末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4级考试。A班学生只利用大一的一学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同理,B级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2级学习和2级考试。在第二、三学期由外国语学院单独命题组织大学英语3、4级考试。B级学生自然获得英语1级免考75分和4个学分。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一年的分级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和B班学生四级过关率高达92%和87%,C班却低于50%。A和B班学生士气大涨,学习模式可按自己意图选择,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相反,C班学生从开始就有一些牴触心理,而且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个别A和B班学生向学院申请不免考大学英语1级和2级,想拿到高于75分的成绩。结果参加考试后成绩却出现了英语1、2级不及格现象。这就再次引起分级教学工作组老师的再三思考,分级教学标准设定还是不科学,光凭一次分级考试认定级别,可能会抹杀某些考试失误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A和B班学生直接就免考拿到75分的成绩和4 或8个学分的做法需要修改,也不合理。此外,A和B学生来自全院各个专业,共有的上课时间有限,而且给教务处排课工作带来挑战,最终只能把时间安排在周日,在与其他课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英语课。一周只上一次课,而且还在周日,加上节假日调休,实际上A和B班学生一学期64课时英语课实际上课时间只有40多课时。因此,在英语分级教学中产生学生有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实际,及时总结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将2013级学生的分级教学工作做了相应调整。明确规定:13级大学英语A、B级学生采用课程免修不免考的政策。如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1级、3级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2级、4级考试。B级学生以此类推。此外,学院把A和B级学生上课时间与C级学生同步。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合理现象。

2、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分级教学是将学生按成绩分级,容易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一次成绩失误,部分学生就“沦落”为低等级,容易产生牴触情绪,厌学。同时C 级学生由于缺乏“领头羊” 的榜样带头作用, 学习效率依然低下。B 级学生存在惰性懒散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而A 级学生中存在着骄傲自满情绪。

3、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分级教学改革付诸实施前,必须明确各个级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定出不同专业之间合理的标准。此外,由于分级教学打乱了院系 、专业、班级的界限,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需要统一分配时间和教室使用管理,这无疑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任务量。

四、探索性对策

1、科学分级,合理分班

要做到科学的分级,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和分级试题。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时,试题应从听力、词汇、语法、综合填空和阅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周密而全面的测试,并将高考成绩作为参照。

此外,关于分级教学各个级别,要给予一定的弹性。杜绝“一分到底”。内蒙古财经大学在2013级新生分级教学中实行:如果A或B班学生在免修课程或考试课程成绩不及格,该生将被取消在A、B级学习的资格,回到本专业自然班按C班教学方案完成大学英语1-4级的学习,并在相应学期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考试。由于成绩不及格原因退出A、B级返回C级自然班学习的学生,其在A、B级学习所获得的考试成绩依然有效。对学生同一级考试的两次成绩认定,学院采用就高分原则。这样更加合理的认定级别并考核各个级别的学生。

这种滚动式分级,既施加了压力又促以动力,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只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和教学质量, 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分级教学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财经大学除了每学期期末全院统一的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平时形成性考核专案还包括学生出勤10% 、课堂表现10% 、网路成绩10% 、期中测试10%等, 占总评成绩的40 %。这种机制也激励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

3、开展英语拓展课, 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在大二到大四学年期间开设相应的拓展课, 内蒙古财经大学分级教学方案将于第3学期开设拓展课程纳入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生在相应开课学期内可以选择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4学分具体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翻译等。语言应用类,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语言与文化类,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视欣赏等。

这样真正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结合起来,而且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不间断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总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分级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论文问题及对策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格式是毕业论文外在形式,但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格式五花八门。一是标题序号不一致,多种序号混用;二是图表不编号或编号混乱,甚至为扫描或截图;三是数据不一致,使用不同的单位;四是全角、半角混用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bylw。。com)。

一、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把握不准

选题是确定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即使教学学院给提供了一些参考选题,但学生在选题时仍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求热点,对药品现代物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药妆等兴趣浓厚,选此类热点课题的多,能够创新的少;二是游离在所学专业或毕业实习之外,如在苏州礼来公司实习的医药贸易专业学生选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的公路建设与发展”,在药品经营企业仓库实习的学生选题是“税收政策与促进就业的思考”,在山东步长制药实习的学生选题是“目前我国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分析”等;三是理论性太强,选题难度太大,超出了本科生能够把握的范围,如在药品检验所实习的同学选题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二)拼凑现象严重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比较普遍,网络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打开了惰性的方便之门。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他人的文章当然是严令禁止的,但拼凑却是屡禁不止。一是拼凑法,从网络上下载几篇同类型的论文,通过剪接拼凑成一篇论文,往往结构混乱,内容不完整,甚至自相矛盾;二是雷同法,几个同学的论文题目略有差异但内容雷同,甚至仅是顺序安排上略有差异;三是穿越法,为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核查,把不同专业师兄师姐或不同年度的毕业论文,稍作修改或拼凑,没有创新。

(三)文献使用不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学会检索和使用参考文献,但难如人意。一是在正文中不注明资料来源,特别是数据资料,对从互联网取得的资料往往不注明网址;二是不了解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同一篇论文中标注方式各不相同,不了解对报纸、网站、会议的标注格式;三是不熟悉参考资料引用的要求,出现正文标注的与文后的参考文献无对应;四是引用文献过于陈旧;五是引用文献过长,甚至涉嫌了抄袭。

(四)行文不严谨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展现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有时差强人意。一是思路不清晰,缺乏基本学术论文写作训练;二是基本概念解释不清楚,下定义的'能力不够;三是凑字数,为达到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可有可无的材料大量引用,如“某某药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绪论中把该种药品的说明书一字不落地抄下来;四是文章内容前后关联性不强,在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方面,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五)摘要撰写混乱

毕业论文摘要撰写混乱主要表现有:一是没掌握毕业论文摘要撰写规则,目的不明确,方法交待不清,结果、结论模糊;二是摘要内容与正文关联性不强。特别是正文在导师指导后有了重大修改,在摘要里没有体现;三是英文摘要质量不高,有的甚至从网络上下载翻译软件“写作”英文摘要,以致出现语病、笑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格式不规范

论文格式是毕业论文外在形式,但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格式五花八门。一是标题序号不一致,多种序号混用;二是图表不编号或编号混乱,甚至为扫描或截图;三是数据不一致,使用不同的单位;四是全角、半角混用等。

二、对策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一所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学学院要高度重视,在教学安排,指导教师遴选,建立、完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等方面多做工作,形成工作制度;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业务指导,重点抓好论文选题、研究方案、文献检索等;毕业生要高度重视,处理好毕业论文写作与完成实习工作的关系,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撰写,反复修改,展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成果。

(二)引导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

指导教师对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影响大,一是指导和训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训练文献检索、方案编写等;二是审查学生论文的规范性、真实性,审查参考文献、论文格式、英文摘要等的规范性;三是把握学生毕业论文合格性,凡没有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一律不能参加答辩。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有利于提高指导效果。教师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导师双选前,要公示指导教师的学识特长,方便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选择学生。

(三)明确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编制好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一是明确学生论文格式基本规范,制定统一的格式标准;二是明确参考文献的时效性,一般以近三年内的资料为好;三是适当放宽对毕业论文字数的要求,对本科生以不少于5000字为宜,要求学生观点表达清楚、问题分析透彻,结构完整,避免为凑字数而将无关紧要的内容大量地放入论文中,致使主题被淡化。

(四)设立学生科研课题

毕业论文应依托科研课题,一方面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或者参加实习单位的科研,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有利于写出高水平的毕业论文;一方面针对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机会少的困难,设立若干学生科研专项,结合实习岗位,确定与企业关联度高的选题,组织毕业生分组中报,以毕业论文为结题成果。立项课题以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有一定的压力,也保证了论文的创新性。有了科研课题的依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研究方法、研究经验和奠定选题的方向,有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强化学术道德教育

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规范引用参考文献,防止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加强毕业生学术道德教育非常必要,一方面要将学术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大学生就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对出现有违学术道德的,坚决不允许参加答辩或取消其答辩资格。引入论文检索比较相关软件,杜绝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

(六)认真组织评阅答辩

在论文评阅和答辩时,指导教师都希望自己指导的学生能一次通过,担心影响教学评价结果;学生更希望自己的论文能一次性通过,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毕业。毕业论文评阅是重要环节,评阅分组的关键是将指导教师与学生毕业论文按选题分类,采取分类评阅的办法,避免评阅中出现不公平。答辩是对毕业论文质量把关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重点是防止形式化。在组织答辩活动中,要确定答辩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采取答辩前确定重点提问教师,避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一、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1、摘要方面的问题。摘要内容是独立于正文而存在的,其主要作用是为读者的阅读和信息检索提供方便。摘要写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论文能否被阅读、引用和收录。

摘要中应包含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四个要素,分别与正文中的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相对应。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从摘要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2、前言方面的问题。前言需提供足够的研究工作背景,使读者了解为何选择这个课题及此项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新意和主要研究内容。

3、实验部分的问题。实验部分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作者采用什么材料、仪器、方法进行了哪些实验和测试分析,应写明实验材料的物性特征、实验条件和测试指标。

4、结果与讨论部分的问题。结果与讨论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要求如实的报道结果。为了充分说明问题,可结合图、表等附件,对实验结果做出理性的分析。

5、结论的问题。结论是整篇文章的归结,展示撰写论文的目的,明确回答通过本篇论文“研究出了什么”。

因此,结论应以正文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分析、计算及推导为基础,重点展示从研究结果中获得的原理及规律;与前人研究的异同点;本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重要的有价值的建议。

二、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如下: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建议在成教学生培养计划中,适当增加关于科研方法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研究方法的能力。

开设一些关于从选题到开题再到写作,从理论知识到写作等全方位的论文写作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特点、写作原则、方法和论文写作需要遵循的各种规范、标准和语言习惯等。

  • 索引序列
  • 盲人手环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人居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论文
  • 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论文问题及对策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