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礼仪研究状况的论文

关于礼仪研究状况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礼仪研究状况的论文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论文 范文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强化路径分析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言,表达了社会对老师的职业与无悔付出的劳动的尊重。然而世事变迁,在我们工作的高职校园中,尊师重教礼仪严重弱化:学生遇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视同遇上陌生人;老师上课写满字的黑板,学生不会主动去擦,认为老师自己擦黑板是理所当然;教师还没有宣布下课,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了;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等等。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份情义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一些非礼行为随处可见,缺乏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情义礼仪淡薄;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把与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行为和理念看成自己的个性,与学校的校纪校规背道而驰;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无视宿舍其他同学感受,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通宵上网,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宿舍卫生的热情,喜欢对同学的体态相貌仪表穿着等品头论足,甚至给同学起一些带有人身攻击的绰号等。

当前时尚化风气日趋严重,学生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逐渐迷失自我。高职院校校园内男学生脚踏拖鞋横行、进出教室还自认为惬意潇洒;女学生的一些独特发型发色让人瞠目结舌,一些个性化开放化服装如吊带装、超短裙等充斥课堂,逐渐远离学生应有的内敛和朴实。校园内男女学生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公开调情场景屡见不鲜;教室里,学生吃东西、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在课桌椅上乱写乱画等屡屡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行为进行作弊的屡见不鲜,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老师防不胜防。

礼仪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民素质,社会道德修养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作为个体的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怀、良好指导及示范,这其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对其的影响力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双亲都远赴外地打工,他们的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 家庭 教育 ;另一方面,在孩子礼仪修养形成的重要中小学阶段,由于我国过份重视应试教育,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缺失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童蒙养正时期的礼仪素养教育缺失使得其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习惯我行我素。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冲击

当前,社会 文化 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一些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尤其在礼文化中有些畸形发展,礼自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弱化,其物质价值、商业价值被迅速膨胀,礼品的往来成为我们不堪重负的人情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亵渎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文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竟出现为了评奖学金,评先进,竞选学生干部等而请客送礼,严重亵渎了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了有效地抑制丑恶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高校礼仪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三)实用化价值取向与多面性的礼仪规范矛盾

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找到合适的工作,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礼仪素养文化随社会风气的腐蚀也日趋功利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礼仪素养系统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过于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索求及一些以功利为目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实用化价值理念的过分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人格发展过于单面化及片面化,这势必造成部分高职大学生基本道德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弱化,出现有才无德、书呆子等难以融入社会的现象,单方面实用化价值取向与礼仪素养的多面性矛盾,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 基本素养 的培育。

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意识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将礼仪素养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体系,与其专业教学体系紧密结合,配备专业礼仪素养教学师资,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礼仪素养文化进行理解,并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系统教育,掌握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内涵。实践表明,接受过礼仪素养系统教育的同学,其为人处事, 言行举止 ,内在散发出的涵养素质、人格魅力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人们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授人于鱼,更应授人于渔,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及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言谈举止等常常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讲授礼仪素养系列课程的教师,其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散发出的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影响,远超过礼仪书本及课程本身的影响,因此我们广大高职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礼仪素质和礼仪形象,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及高尚情操,为高职学生们树立榜样。

(三)于实践中强化礼仪素养教育

礼仪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之就是为了更好地用之,以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人格修养。在实施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实施礼仪素养教育的教师要敢于创新 教学 方法 ,开拓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学手段,要将礼仪素养理论讲活,将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更可在课程上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模拟,变枯燥生硬的知识讲解为活跃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使礼仪素养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学生们的礼仪意识。

结语

礼仪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生礼仪素养行为培养为核心,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课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礼仪”很早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的方法来使用。在多元化思想并行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严重缺失:如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在教室吃饭、吃零食现象普遍,在校园穿着暴露或随意,甚至在课堂辱骂老师现象频现,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建设和谐优美校园的理念大相径庭,因此利用现代礼仪的规范塑造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现代礼仪;素质教育

1.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礼仪的内涵。礼仪是在 人际交往 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内化于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交际艺术、沟通技巧、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的作用。从人际交往角度看,礼仪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公众形象角度看,礼仪是建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前提;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礼仪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从对外交往角度看,礼仪是组织形象的保证、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培养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素质。具有时代性、全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和长效性。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要求其具备宽大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其次,在当今社会,时代主题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第三,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最后,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这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

3.开设现代礼仪课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礼仪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和教化的过程。通过学习礼仪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涵盖哪些方面,了解学习礼仪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学习礼仪概念、原则、表现形式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习目的与意义;通过日常礼仪规范和专项礼仪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礼貌,懂礼节,将礼仪规范贯彻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些对于学生自身修养提高、和谐优美校园建设、顺利地与社会接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而礼仪教育正是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交织点。因为礼仪教育,是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部分。所以,只有以礼仪教育为契机,才能带动四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现代礼仪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包括忠心报国,公而忘私,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等,现代我国提倡的“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都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这些内容在礼仪的基本原则中都有体现,要利用礼仪课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文明、践行礼仪。

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结合国际礼仪惯例而形成的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一种新时代的礼仪规范。学习现代礼仪暨要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又要学习西方礼仪文化。比如宴会礼仪方面中西方的差别就很大,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通过这些文化差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并热爱中西方优秀历史文化。

现代礼仪与审美育人

良好的审美素质决定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现代礼仪中的礼仪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而是注重修饰美,而且是恰到好处的修饰美。现代礼仪中的 个人礼仪 不但包涵整洁的仪容、优雅的仪表,还涉及端庄得体的仪态,礼貌的言语和沟通技巧。礼仪贯穿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这些礼仪规范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化学生行为的过程,通过言谈举止等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改善个人形象,自觉规范行为,塑造良好的气质,交往中有助于加深认识、增进了解,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对于培养具有形象美、姿态美、言语美、心灵美等外在与内在美相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教育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因此在现代礼仪课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行动与思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礼仪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商务礼仪毕业论文范文

2. 商务礼仪论文范文

3. 学习大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

4. 大学礼仪策划书范文3篇

5. 学习学生礼仪的心得体会6篇

礼仪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之丰富,举世罕见。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说法,极言它的繁复。经礼就是重要的礼,人们常说“大经大法”,这里的经和法,就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曲,是弯曲,一个东西把它弄弯曲了,它就变小了,所以把细小的礼节称为曲礼。礼的内容那么丰富,它的条目如此繁多,对于并不从事礼学研究的人来说,要记住它们,岂不是太过困难?又怎么去践行呢? 其实,礼的形式虽然繁复,但它是有体系、有纲领的,只要会提纲挈领,就不难把握。比方说,一张渔网,上面有上万个“目”,就是网眼,数目不可谓不多,可是它们都系联在“纲”上,就是收网用的大绳子,只要把纲举起来,万目就自然张开了;一件裘衣,上面有数十万根狐毛,看似错综复杂,但只要提起衣领,它们就自然地理顺了。那么,礼的纲领是什么呢?是德。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违背了德的任何仪式,都不能称为礼。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礼的根本。 德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为了要把它显现出来,就需要有具体的德目,比如忠孝、仁爱、诚信等等。而这些德目也是抽象的,还需要进一步显现,于是就需要诸多的礼仪,而礼仪却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礼仪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它才是有道德内涵的。贯穿于各种礼仪的原则很多,前人并没有进行集中的归纳。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为了方便读者和听众,我本着简明、便于记忆的愿望,把礼仪的原则归纳为敬、净、静、雅四个字,不一定准确,但在目前尚没学者来归纳的情况下,不妨先来试一下。 敬 所有的礼仪,都包含“敬”的原则,以致可以说,没有敬就没有礼。许多前贤甚至用它来概括礼的精神。比如《孝经》用一言以蔽之的口气说道:“礼者,敬而已矣。”《礼记》开卷的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这是从反面来要求。东汉著名学者解释“毋不敬”时说:“礼主敬。”我们古代所有的礼,都是试图培养你内心的“敬”,对父母、对兄弟、对配偶、对长上、对事业,都不能有不敬之心。 静 一个修养很好的人,身上必有“静气”,神定气闲,沉静从容。《大学》开卷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话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止于至善。《大学》紧接着又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知道止于至善的人,志就有定向,心就会宁静,随处而安,思虑精详,就能得其所止。立大志者,懂得“宁静而致远”的道理。俗话说:“宽阔的大海平静,浅窄的小溪喧嚣。”所以说,静是君子的气象之一。 净 越是文明的民族,对居址、食品、衣服等等的卫生程度要求越高。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卫生,甲骨文中的“若”字,是一个人洗完头之后在梳理头发的样子。头发梳理整齐后,还要挽成发髻,插上用骨或者玉做的笄,把它固定住,发髻外面要用一块称为“(shǐ)”的帛包好,然后再戴上冠,非常讲究。至迟在唐代,政府工作人员有每旬沐浴一次的规定。 中国人在传统礼仪中,往往通过“净”来体现尊敬之意。例如,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天子祭天的地方,旁边有一座斋宫,天子祭祀之前要在这里沐浴斋戒,以表示对神的敬意。祭祀用的牲,宰杀前都要处理得很洁净。祭器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擦洗,有些食品上面有专用的布覆盖,以免沾上灰尘。祭祖也是如此,卫生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古人尊奉“事死如事生”的原则,祭祀父祖的程序,要与他们生前受到的奉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从祭祀仪式可以推知,生者的生活是非常讲究卫生的。 雅 生活文明而又有教养的人,言谈举止必然都很文雅。有人觉得西方人吃东西很文明,他们那套规矩,中国人都没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读《礼记》就可以知道,古人就餐非常文雅:吃东西不能发出声响;汤要小口喝,不要弄得满嘴都是;不要当众剔牙;吃肉骨头时,不要啃出声音来;不要把筷子当叉子去抄食物吃等等。此外,关于坐姿、站姿、服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 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关于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你有何看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篇一 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问候,彬彬有礼的行为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个人很有礼貌的简单层次,而是他个人才能、自信心、热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积极的心态。从“不学礼,无以立”可以看出:离礼仪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 礼仪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提倡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礼仪也渐渐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话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还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礼仪教育现状、礼仪与礼貌、必要性、礼仪教育,从小开始也许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还不能谈礼仪教育。因为我们的礼仪教育还谈不上开始。““””以后几十年,我们这方面的教育完全中断了,从社会现实来看,弘扬传统礼仪文明,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目前,社会各个阶层都感觉到了““””对人际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造反”的 口号 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被扫荡殆尽。“知书达礼”原本是我们的传统,现在的状况却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人与人之间普遍没有尊重。尊重是通过礼仪来表达的,尊重没有了,礼仪也就不存在了。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的下降,已经成为新社会的通病。“礼”原是中华民族一个长项,一个特色,现在却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清华有一位老教授说,他经常在白颐路、成府路上乘公共汽车,这两条路上大学很多,乘客属中大学生居多,可是,从来没有人给他让过座,他非常寒心。这反映了我们的道德水准正在严重下降。所以礼仪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中国的人民来说,礼仪教育还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所以礼仪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 一、幼儿生活中的礼仪与礼貌礼仪指的是礼节和仪式,礼貌则是用言语和动作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谦虚和恭敬,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共同点在于对人的尊重。 尽管幼儿礼仪与成人礼仪有着不相同的规范与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明的进步,幼儿礼仪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往往把礼仪与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联系起来,那么,贯穿于幼儿生活中的礼仪究竟有哪些方面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潘洁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明的外表,如出门做客要仪表整洁;二是语言方面的要求,如见面语、感谢语、告别语等;三是行为规范,如乘公共汽车给老人让座,幼儿在一起玩时不独占玩具等等,这三个方面都将有利于幼儿发展其社会性,而一个社会性发展良好的人将会在社交场合广受欢迎,在社会集体中拥有威信,在家庭里与家人感情融洽。如今的独生子女大多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而从 儿童 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儿期恰好处在以自我为中心时期, 如何帮助幼儿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而增强其社会性,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就是礼仪教育实质性,也是培养人的教养,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英国着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 智力开发 ,而是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书达礼的人。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长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就开设社交课,并使之和思想品德、艺术、劳动等类课程结合起来,讲授一些诸如做人要诚实、守信、知耻、守公德、讲良心,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礼仪教育俗话说“树大自然直”,老人们也常说:孩子大了,就会慢慢懂道理的。这样说来,幼儿还有必要进行礼仪教育吗?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但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儿童在岁—6岁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礼仪教育通俗一点讲就是做‘规矩’”,我认为不少家庭在这一方面是有欠缺的。对年幼的孩子做‘规矩’很有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家庭、幼儿园一定要互相配合, 并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礼仪教育绝不能只教幼儿一些所谓的“规矩”,偏离了爱心教育所谓的礼仪教育,最终只能培养一些表里不一的“ 伪君子”。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篇二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幼教专家曾就这一问题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让幼儿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许多幼儿对 礼仪知识 知之甚少,他们的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统计表明:幼儿中对礼仪知识有良好的认识的仅占调查总数的;中等水平的占;差的为。在设计的情景调查中,随机测查了35名幼儿,做到"进屋先敲门"的为"0",见了客人"主动问好"的占,做客时"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为"0"。另外,在被问到"为什么老师讲课时不能乱发言"时,大部分幼儿回答"会被老师批评的"。在测试进入一个彩门取玩具时,没有孩子肯排队,他们一哄而上,根本不听"按顺序进门"的要求。 关键字:礼仪 幼儿礼仪教育 日常培养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学前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 文明礼仪 ,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 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像有的孩子爱跷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每组选出一位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课余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讲德育 故事 ,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 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的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时,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 在家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第一个,他会感恩。第二个,会让孩子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 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留下了"张良三拾履"、"孔融四岁让梨"、"缅伯高千里送鹅毛"、"杨时立雪师门"等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亲师友,习礼仪"、"讲道德,说仁义"、"每日必三省吾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修身养性的至理明言……让我们捡拾起这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去芜存菁,把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发扬光大。 "播种一个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孩子们知礼要趁早!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孩子们的礼仪启蒙教育抓起!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篇三 摘 要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提示。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仪的孩子,其身心健康,而且更加会关心他人,更加富有同情心,朋友会更多,学习成绩会更加好。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因此,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 日常生活 行为习惯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家,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文明礼貌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 一、幼儿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家庭教育 中家长忽视孩子的礼仪教育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一味的宠溺,以至于形成了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的性格特质,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举止文明,态度很是冷漠。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礼仪教育迫在眉睫,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二)对礼仪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 有的老师比较重视知识方面的培养,而礼仪教育在教育中成了薄落环节,这方面的教育老师也不可怠慢,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二、针对上述情况的解决策略 (一)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经常和老师打招呼的,孩子也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而没和老师打招呼的家长,孩子也会很冷漠的走了,比如在放学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家长来接孩子就走了,孩子还来不及跟老师打招呼,家长就急急忙忙走了,孩子也忙着跟在家长后面走了,而且这个现象还不是一个、两个。为了使这个情况有 所好转,我们通过晨间谈话、离园时间表扬了那些有礼貌跟老师打招呼的孩子,同时,鼓励另外一部分孩子,有礼貌的打招呼,在放学后,有的孩子没有跟着家长直接走了,而是拉拉爸爸妈妈的手,说要跟老师打招呼,说“老师再见,”我们给予了孩子肯定的眼神,家长看到了也意识到自己太着急了,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也对我们微笑了一下,不好意思的停下了脚步和我们沟通了起来,我们聊了 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也表示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重孩子礼仪教育方面的培养,以身示范才是最好的教育 方法 ,家长也很配合我们,对我们的意见也欣然接受了。我们对有所改善的孩子给予了表扬,希望他们以后继续保持下去,养成这个有礼貌的习惯,在家里孩子们也会说:“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之类的话,因此,我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应该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我们还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家校路路通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在园文明行为的情况,使得家长提高这方面的意识,让孩子在家里也能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二)文明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细微之处见真情 我们老师经常要求孩子们要有礼貌。别人帮助了你要说:“谢谢!”见人打招呼要问:“你好!”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然而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 今天早上洗手的时候,我给周佳韵拉起袖子,她对我说声:“谢谢!”我回应了:“不用谢!”她对我笑了笑,对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跟我说了不用谢了。”接着我给其他小朋友拉袖子时他们也会说:“谢谢”了,我也会及时回应:“不用谢!”有一次我带小朋友去玩走轮胎,看到小朋友之间没有顽皮的现象发生,我坐在轮胎上看小朋友玩了,这时杨蒋益走来给我捶背了,“谢谢!”我感动地说,她开心的笑了笑“不用谢!”看她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也很开心。 没有想到老师的一句“谢谢”会令小朋友如此开心,也许是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吧!从这件小事使我意识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多么重要,也促使我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增强幼儿的文明意识,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尊重他人,热爱自己的小集体,因此,在师幼之间,教师之间要注意对话,多用礼貌用语,以老师的自身魅力来影响幼儿,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三)开展系列礼仪主题活动,巩固文明礼貌的习惯 幼儿礼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本园组织了一次生动的主题活动,鼓励我们青年教师从文明礼仪教育方面选择一个题材,编写一份教案,再展示给大家看,不仅仅是提高幼儿的文明意识,也是我们青年教师的一次锻炼的宝贵机会。我们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不友好、孩子表现冷漠等现象,开展了《请让我来帮助你》《安静》《对不起,没关系》等活动,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貌行为及语言,通过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同情人,照顾人,帮助人的角色感受,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交往中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和礼仪。 (四)开展“文明礼仪”课题研究活动,寓教于乐显特色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开展了“文明礼仪”的课题研究活动,对孩子在生活中的礼貌行为评比“美丽小天使”“聪明小天使”,这一新颖的想法,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孩子对自己平时的表现也有了自我的一个约束,在评比时,读了一下评比的要求和目标,让孩子想想哪些小朋友做到了这些,应该选哪些小朋友,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选了一下自己心目中平时表现好的小朋友,做到公平、公正,不打消孩子以后评比的积极性,然后把这些评出来的小天使们的照片贴在幼儿园的“小火车”里,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鼓励幼儿争当“文明小天使”。 (五)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教师应抓住游戏时的各种机会,来实施幼儿的文明行为教育,捕捉有利的时机,及时进行随机教育,巩固一些好的道德行为,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动机。比如在娃娃家里,出现了凌乱的场面,地上有些吃的和用的东西,只见萌萌和瑶瑶两个小朋友一边拉扯着“娃娃”的衣服,一边在争吵。萌萌、瑶瑶两人都紧紧的拉扯着“娃娃”,互不相让。看到我来了以后,萌萌说:“老师,这个娃娃是我先拿的,我是娃娃的妈妈。”瑶瑶也不甘示弱:“老师,我也要做娃娃的妈妈。”这时,娃娃家的“爸爸”熙熙对我说:“老师,萌萌才是娃娃的妈妈,瑶瑶不是的,她是奶奶。”我摸摸瑶瑶的头,“瑶瑶,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瑶瑶没有说话,低着头,“告诉老师,看看我能不能帮你?”她撅着小嘴说:“我要喂娃娃吃饭,萌萌和熙熙他们不让我喂,所以我生气了。”“原来是这样,他们不让你喂,他们也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你生气了就把东西乱扔,你觉得自己对吗?如果你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我想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呀!”她低着头,我让她把东西收拾一下,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帮她来收拾东西,于是我跟她说:“你要感谢谁啊?是谁帮助你整理好东西的呀?”瑶瑶向帮助她的人说了:“谢谢!”其他小朋友向她笑了笑,说:“不用谢!”在同伴的帮助下,她又开始和小朋友玩起来了。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瑶瑶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她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儿从中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 ,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一随机教育和引导,既丰富了游戏情节,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使孩子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人生中,有三样最重要的:生命、时间、还有一个就是“信”字。只要有道德,讲信用,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将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辉煌。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2. 论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3. 浅谈小学礼仪教育论文 4.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关于护理礼仪的论文

护士礼仪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帮.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应该是知书达礼.护士作为没有翅膀的天使,更应该容貌服饰端庄大方,言行举止优雅得体,这样才能显示出护士的独特韵味来.有人说,人间的美,十有七八是女人创造的。护士是女人中的天使,护士的一举一动更应是美的展现.护士的美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容貌服饰美护士应该淡妆上岗,化妆是为了彰显你相貌的优点,遮掩相貌的瑕疵。护士由于职业的关系,化妆后应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效果。恰当的表情也是护士容貌美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护士应该提供微笑服务,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的。为了使你的笑容自然真诚,你可以在内心想着高兴的事情,让会讲话的眼睛里流露出更诚挚的笑意。保持嘴角略微上翘,中国古代讲究笑不露齿,如果你牙齿还可以的话,你可以露出上面正中的6颗牙齿。也可以在内心发“一”的声音。掌握的这几个要点,你就可以拥有令人愉悦的笑容了。但是,当病人病情危重或者不治身亡的时候,你若保持机械的微笑表情对待家属,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服饰方面,燕式帽是我们护士职业的标志,授帽仪式的庄重程度一点也不比入党仪式和授博士学位的仪式差。护士必须衣帽整洁,头发不宜过肩,前面露发3-5公分,后面的长发可用发网套住。夏日必须穿长连裤袜,颜色只可是白色或者肤色。禁忌裙子与鞋子之间的隔断。鞋子建议穿白色坡跟软底鞋,无论冬夏,都是如此。至于衣服,俗语说,宁可露,不可透,露也要露得适中,千万不要穿那些可以看出里面的内衣内裤的衣服。裙的长度应高于白大褂的下摆,穿短裙的时候更要注意。第二、行为举止美站立姿势:一个训练有素的护士在街上行走,应该有那种在千百人中,能单凭你背后的走姿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你的护士职业的效果。护士的站姿要求:头正颈直,嘴角微微上翘,双眼平视,两肩外展,双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收臀并膝,两脚脚尖距离10-15公分,脚跟距离3-5公分。两手交叉于腹部,右手四指在上,握左手食指。这是规范站立姿势,主要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平时的时候可以采用自然站姿,即在规范站姿的基础上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端坐姿势:坐姿显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护士坐在椅子上,应该左进左出,从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分五步,然后,将右脚后移半步,稍微侧头,顺左眼余光,抬左手从腰间往后下挪动理顺白大褂下摆,缓缓落座,臀部占椅面的1/2-2/3。行走姿势:在站立姿势的基础上,双手臂自然前后摆动30度左右,双脚落地在一条直线,不要扭动臀部。要求抬足有力,柔步无声。下蹲姿势:要求侧身顿下,先后移右脚半步,左手整理衣服,缓缓下蹲,挺胸收腹,调整中心,收回右脚。注意不面对他人蹲下,也不要背对他人蹲下。护士端盘的时候,应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掌住盘的两侧,其余三指分开托于盘的底部,原则上要求双手不能触及盘的内缘,需要开门时不要用脚踹门,可用后背开门。护士坐小轿车的时候应该采取背入式,即先进背再进头最后进脚。总之,基本的要求就是挺拔、自然、优雅、美观。大家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勤于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为规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所有有健康需求的个人和集体服务!

护理论文写作前,要先进行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论文成功的前提,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论文。论文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一) 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 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优质护理 礼仪先行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敬人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一种内在修养。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它不是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要求去进行社交活动。礼仪是人们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人们往往会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与人,闹出笑话。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只要讲究礼仪,就会充满魅力,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人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与人交往、谈吐的基本礼仪是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的人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叔叔”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说“没关系”;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说“谢谢!”。我们还要注重服饰礼仪:要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要符合自己的体型。让我们做一个在社会交往中懂礼仪的人吧!

论文主要分三大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国内外护理礼仪的现状分析,再写护理礼仪的意义,接下来写现实生活中护理礼仪存在的问题,分析此问题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要怎么解决。

有关道教礼仪研究的论文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先来谈谈个人礼仪吧。一、修饰与衣着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二、自我介绍。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三、眼神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四、面容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五、笑容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谈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理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造成一些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第二点:社会的转型。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系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出,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是他们的是他们急待祢补的课程。第三点:社会的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就大学生身边的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由此大学生们应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常识,方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风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们更多的肯定。其实,不知道大学们是否曾想过: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文明礼仪呢?即:人与人社会交往时,把待人接物的内心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从社会交往来说,文明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无处不在,他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想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不单单只要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应该行吧

谈谈对现代礼仪的认识

人类的一切活动既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要受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所谓社会规范,除了道德规范和法律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就是礼仪规范。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系却有着不同的概念。“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礼”的含义,按《辞海》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 本来的含义是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统称。如敬礼、礼貌。

二、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典礼、婚礼。

三、泛指奴隶社会以、封建社会贵族的等级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祝颂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指礼物。如送礼、礼品、礼单。

随着历史的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

成了“礼貌”、“礼节”、“礼宾”、“礼仪”等的代名词。

“仪”等的含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指礼节、仪式。如司仪、议程。

二、指法度、法则。如《墨子·天志》:“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

三、指容貌、举止。如仪容、仪表、仪态。

四、指典范、表率。如仪仗队、礼仪小姐。

五、指礼物。如贺仪、谢仪。

六、指仪器。如浑天仪、地球仪、测量仪。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并遵守,由思想所支配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准则、规范和形式的总和。

礼仪的作为道德范畴,既有道德的一般特点,也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

普遍性是礼仪的一大显著特征。礼仪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全人类共同需要的。礼仪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运用于各种场合、各个领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只要有人际交往的活动,就需要人们支遵守约束行为的礼仪规范。它可以跨越国界,不分国家、民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界限,不论年龄、性别、阶层、贫富,只存在着交往活动,人们就需要通过礼仪来沟通和表达相互的情感,还可以在相互对立的国家,民族、宗教、团体、个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中起到制约的作用。

差异性是礼仪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礼仪在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同,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的礼仪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场合、对待的对象,礼仪的形式也有着差异。在不同的行业、职业、场合中,也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综合性是礼仪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的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民俗学,伦理学、传播学、美学、公共关系等。礼仪随着各种学科的发展,历史的变化,地域的变迁,也在发生着改变。

实践性是礼仪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行为科学。礼仪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它不同于纯粹的理论演绎、逻辑抽象和概念探讨,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它不是纸上谈兵,它是要付出于行动的。礼仪也是能过人们的长期实践流传下来的,并为人们所认同和遵守的外在的行为规范。

等级性是礼仪中需要注意的。礼仪的等级性很强,尤其是在古代,为了体现等级的差别,不同的人在穿着、称谓、礼节等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与规定,尽管现代的礼仪已不再那么等级森严,但礼仪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节,礼貌行为,它在平等、尊重、宽容的基础上,也讲究次序、规格、分寸。

礼仪是为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礼仪也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原则。

平等尊重是在礼仪交往的一个前提。我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并有着完备的礼仪体系。不论是古时大贤所说的“敬人者,人恒敬之。”还是近代的周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条约,都能从则面反映出我国对于平等尊重的看重。

真诚守信是礼仪交往的关键。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内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礼仪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真诚守信是礼仪中的重中之重。真诚是一个人外在行为与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在如今的社交活动中要讲真话,遵守谎言,这样才能给人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诚信,是做人之根本,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三美”结合是礼仪交往中的基础。“三美”是指形象美、语言美、心灵美。形象,是一个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具体反映在人的精神状态、神情仪表、衣着等方面;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心灵,是指内心、心地、精神、情操、思想活动等。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具备这“三美”的人才能使你获得更大的成功。礼仪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的、装饰性的东西,它应该渗透到个体的言行中,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不是人为、刻意、生硬地表演出来的,而应该是自然的流露、自在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品行不好,人格不端,即使衣着、举止再“得体”也于事无补,甚至会产生更坏的后果。有的人表面上看似文质淋淋、温文尔雅,但在骨子里却是个品质低下,道德败坏的小人。人们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是不能容忍的。

礼仪除了它的要求之外还存在着它的作用。

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公民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而共同遵守的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民族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全球化的国际文明社会里,讲文明、懂礼仪,不仅反映现实生活中个体的道德水平和礼仪修养,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质量的具体体现。调节人际关系,礼仪是联络人际感情的纽带,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它为调节和营造一个平等尊重、真诚、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论文素材:浅谈道教礼仪

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非常讲究。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道教自创立后,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礼仪形象时,承继了道家和吸收了儒家以及中国传统礼仪的一些礼节,结合道教的实际情况,在对道士的衣食、住行、视听、称谓、斋坛等众多方面的外在形象进行规范化,使其从言语、服饰、出入、饮食、诵听、斋醮等方面有别于观外俗人,约束道士清心修道,超越凡尘。

道教礼仪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礼即是礼节,仪即是仪式。也就是说,道教用特有的礼节的形式规范道士行为的一种仪范,是区别于俗人的具体行为仪式。

道教自创教后,就制定了一套礼仪,以后历代不断增改、完善。全真丛林制度的建立,对礼仪的要求则显得尤为重要。道教对违反礼仪者,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常以清规论处。

道教宫观礼仪

道教宫观的道士必须住庙,要求宫观内保持良好道仪风范,不得混同于俗。道士与道士之间一般称道友、道长等,对年老道士一般称某爷。道人宿舍中须清洁素雅,不得华饰,但要整齐,道人不得裸身而卧,不得在卧室内荤酒、神侃。

道众宿舍不得把俗人随便带入,更不能留宿。乾道、坤道不得在同院中居住,相互之间应保持距离,清心寡欲,不起邪念。乾道、坤道之间不得随意串门。

早上开静后,需立即起身洗漱,到各殿朝拜祖师,上早课,诵经聆听,持心修炼。

到其他庙内挂单,要遵守其庙中规范,不经允许,不得常住。

道教穿戴礼仪

服饰是道教宗教形态上的一个突出标志,人们可以从服饰上清楚地辨认出道教徒。道士在庙都必须头上戴巾,身穿便服、白袜、布鞋。

道人服饰,古有“羽服”、“羽衣”之称。道教服饰最早的统一定制是从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开始的。

现代道人穿的`服装,大小上衣皆为“大领”,是明代以前汉民族的服装样式。黄色黑边,受戒时用;法衣,指做道场“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时“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念经、做道场穿的法服,也有素净不绣花的,通称“班衣”。大褂、道袍一般多用蓝色,以象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法衣则多红、黄色,也有蓝色、绿色;方丈穿的法衣多为紫色;班衣以红、黄居多。

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士的合格服饰,不仅是衣帽整齐,而且要衣冠整齐。所谓的“冠”不仅指帽子,而且指特制的礼饰。最通用的有黄冠、五岳冠、五老冠等,这些是作法事时用的,专场专用,不能随便戴上。

道人的鞋、袜也有规矩,鞋以青布双脸鞋为最合格,一般穿青布圆口鞋或青白相间的“十方鞋”,多耳麻鞋也可。袜则统用白布高筒袜。

道人裤管必须装入袜筒内,不得敞着裤管。不穿高筒白袜,亦须把裤管齐膝下绑扎。不扎裤脚上殿,殿主不让进殿,进了殿要受罚。

道人不得顶“冠”入厕,戴“冠”入厕者要受罚。巡寮执行任务处罚人时,必须衣冠整齐,庄严从事。

道教迎接礼仪

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时,须行拱手礼或作揖礼。

拱手礼即抱拳拱手。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可口说:“无量观”或“善哉、善哉”,也可说:“道祖慈悲”。“无量观”有与人祝福无限之意。与人相见,一手持物时,则伸出一手,食指内屈为礼(为一气化三清之意)。

作揖礼即躬身稽首。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双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臀部突出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礼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言语礼仪

进入法堂以及上宴席,不应高声言语,也不应大声咳嗽。不得多言,不得与师辈争话,不言人过失。不说俗人家务。不言为媒保事。不与妇人低声密语。质疑询道当礼拜致敬。如问家常事,不必礼拜。不与人说符咒幻术及一切旁门小术。道教称以上这些为“净口”。

道教科斋礼仪

斋醮是道士日常生活中必修之课。斋醮的礼仪很复杂,如敬香、礼叩、做道场等。敬香时,还应上供敬神。

上供有香、茶(水)、灯、花、果等。道人把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到供桌上。供品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茶、果、饭(米制品)、菜(青菜、干菜)、馒头(面制品),还可以酌水献花以表道心。

道人上香,先在香炉中虔诚地上三炷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炷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次左,再上右香,上香后复回跪垫礼叩。

道士礼叩分为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两种。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足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

行礼为: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子纹),右手大拇指掐左手中指梢节(午纹),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此即外呈“太极图”,内掐“子午诀”,其寓意为“抱元守一”。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同时躬身。

叩首为: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两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手背上。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

如此三礼三叩毕,足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住观道众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时,方丈、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九叩大礼。

道士叩拜,是对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即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

道士必须参加各种道场活动,衣冠整齐,虔诚祈祷。不得打闹嘻笑,要庄严从事。

道士出家后还需“冠巾”。“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这种仪式只在子孙庙举行。冠巾也叫“小受戒”。行冠巾礼时有数师在场,如冠巾师(高功)、度师(即恩师、师父)、拢发师、引进师或引礼师等。

斋醮科仪的礼仪很复杂,也是最讲究、最重要的。做道场时,一定要以道教常规对待。

每逢朔、望以及重大道教节日,除给祖师朝拜外,还要弟子给师父顶礼,学生给先生顶礼。

戊日是道教忌日,不拜神,不敬香,按古代定制,戊日时宫观要关门休息。

道教吃住礼仪

在过去,道教的丛林宫观对吃住有严格的仪范。道士吃饭要依仪范进斋堂吃饭,名“过堂”。常住在斋堂吃饭有三种规矩:一是便堂,不讲礼仪,随便用斋,但必须食素,且不能说狂语;二是过堂;三是过大堂。过堂吃饭叫“过斋堂”,要衣冠整齐,在斋堂门外排班进斋堂用斋。常住九月十五日起到三月十五日止都是“过堂”吃饭。腊月二十五“接驾”后到正月初五午斋毕均要“过大堂”。过大堂八大执事在客堂搭衣(班衣也叫法衣)整班,客、寮带班到监院寮(有方丈者到方丈寮)门口,两两相对隶立,监院出寮(搭衣、捧如意)两使者随出,站立监院两边。同打一躬,客、寮引班到斋堂门口,分班续立在两排道众后边。

道众听到打梆号,衣冠整齐到斋堂门口外排班,执事排班请监院,堂头衣冠整齐去请供,两名经师,一名护供,一名站在堂内。堂头请供(一小盂饭,一小盂清水,一双筷子,燃香三炷,一炷烧在司命炉内,两炷放在供盘上),举供齐眉,入堂,供于灵祖像前。按道教仪式击梆。

吃饭时,叫“让斋”。不“过大堂”,平时过堂,由堂头“让斋”。“让斋”完毕,侍者归座,合堂用斋,切忌“响堂”。大众用斋,行堂左右巡视,随时给添饭、添菜。斋堂用的碗筷摆法亦有法规。每人面前两只碗,左饭右菜,横筷子两碗前近身处。若欲添饭,以目注视行堂,用筷指左碗;欲添菜指右碗。行堂持饭、菜桶至前,要多少,以筷在碗内划圈,行堂根据所划添饭、菜。吃好时,将筷直置于两碗中间,以示斋毕。堂头看大众全用斋毕,目视侍者,侍者下座,喊:“大众结斋”。

食毕,方丈、监院、道众,同打一躬,依次退出。

道众吃饭时必须先供奉祖师。

腊月二十八日客堂备席,请果茶执事团年,道众吃“混元菜”。年三十下午于山门外设香案,供本宫前羽后化各派灵位牌,监院、高功、经师去大厨房“接灶”,做祝寿科仪,接着便是接喜神,抢喜钱。

初一至初五日;这五天中午皆吃“混元菜”。现在一般宫观,吃饭另行“过小堂”仪。很少举行“过大堂”礼仪。

一、国际礼仪的概述(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三)国际礼仪的特点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一)地域型文化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二)习俗差异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三)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一)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等。 我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交往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构建和谐、安详的国际社会关系。

有关于礼仪的毕业论文

社交礼仪的论文

社交礼仪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配合上层建筑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社交礼仪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

社交礼仪课程是对人在社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及规范的学习并应用的过程。社交礼仪课程知识点相对容易,实用性强,对课程教学操作却提出较高要求。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情境构设,结合礼仪课程知识点来搭建相应的演示与答疑环境,引导学生从中来获得具体的礼仪能力。

关键词: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情境模拟;应用研究礼仪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应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从表现形式来看,礼仪主要有礼节、仪式、仪表、礼制等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社会交往的发展,对社交礼仪的学习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礼仪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岗位就业的必修课。由于社交礼仪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同时与理论与应用结合较为紧密,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多从知识上进行灌输,缺乏实操性,导致学生对礼仪课程学习热情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从社交礼仪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问题中来融入情境教学法,关注大学生从模拟真实的应用环境中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习环境是构成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课程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衔接、师生互动中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情境教学法是利用具体的课程情境,将学生、会话、环境、协作作为激发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有效动力,最终实现学生从知识、意义的建构中提升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在构建中需要架设生动、具体的知识情境,并从问题的导入、分析、解决中,依托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从中来学以致用。可见,情境教学法将“教”与“学”、“学”与“练”、“练”与“用”进行了统合,克服了传统课堂学习的被动性,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情境教学法课程设计

根据情境教学法的要求,在课程组织上需要把握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第二步是课前准备;第三步是课堂演示与答疑;第四步是总结归纳。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构设是基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知识点,在课堂组织上要注重三点要求。一是要贴近知识点,特别是礼仪知识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适应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贴近学生就业实际,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临场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二是要注重简洁,对于情境的设置要便于操作,要能够在课堂时间完成,并能够通过课程演示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适当引入一些疑难性强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多层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情境;三是要注重知识的不完整性,对于情境本身并非是课堂的主体,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来增进知识与能力。

(二)课前准备

情境的构建需要进行前期准备,该项工作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侧重于明确情境教学的知识重点、目标,分析学生实际和课程组织现状问题,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如角色分工、情境实施、设备操作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预演或实际演练来模拟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并对不足和问题进行优化处理。学生主要工作是模拟分组,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推进师生协同;另外,对情境教学重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如明确小剧本内容。

(三)课堂演示与答疑

从情境教学现场来看,课堂演示是主体,各小组在预先安排下参与到情境中,并在教师的组织中实现对具体礼仪知识的学习与演练,梳理其中的问题。演示结束后针对问题展开答疑,各小组、各成员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及想法,由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给予引导:一是鼓励各成员积极发言,尽量避免干扰演示过程,防范对学生思路的破坏;二是在演示过程中不评论,避免对其他小组带来影响;三是在答疑环节要控制场面,既要发挥学生的热情,还要避免跑题,影响教学实效。

(四)总结归纳

对于情境教学演示完成后,要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特别是对各组的演练效果进行点评,梳理各组的演练问题,指出优缺点,便于各组学生进行相互学习;教师要对模拟情境进行分析,对各小组的演练方案及演示过程进行评判,那些是值得肯定的,那些是不足的,对于闪光点、创新点要给予表扬,也要对问题的出现进行查找根源,启迪学生。

三、情境教学法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实施

本节以求职礼仪教学为例,将求职过程进行分解,招聘现场设计、应聘现场设计,以及各参与角色的扮演与分工,组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评委组进行各组演练成绩考核。在具体实施上,第一步,对进行前期准备,设计4家企业,明确各自的单位、地址、电话、经营产品、规模、社会影响力及企业文化、宗旨等内容;明确各自公司的招聘信息,包括岗位需求、应聘条件、岗位待遇、面试主要问题等。第二步,明确招聘、应聘环节中的社交礼仪知识点,以及相关注意问题,并从分组扮演中,根据角色不同来进行情境参与。如由学生搭建招聘模拟环境,并承担招聘职责;由师生共同组建礼仪知识评审团,负责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进行全程跟踪、认真记录,并为演练结束后的课程评价做准备。第三步,招聘应聘环节实施,根据学生对各自角色的扮演,从中来梳理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对于模拟演练中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对于不足进行指出并告诫学生如何克服和改进。第四步,总结,通过对招聘应聘活动的模拟演练,以具体情境为基础,从礼仪知识的渗透中,让学生能够从自我服饰、言行、眼神、坐、立、行等环节进行体验,并得到有效的规范,增强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礼仪实践中获得预期效果。

四、结语

针对情境教学法在礼仪课程中的实施,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对“领导”岗位的人员设置,由于模拟演练中人数限额,很多学生无法从中获得亲身体验,可以通过课程角色分配,以分项替换等方式来进行轮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情境演练中。二是对情境教学的现场指导,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衔接,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能。

参考文献

[1]阎芳.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实效性探讨[J].职教通讯,2012(15).

[2]赵莉.高职“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2400.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有礼走遍天下有礼走遍天下,这个“礼”呢是讲的礼仪的礼。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我国历来是“ 礼仪之邦”, 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第1页 (共7页)随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得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入礼仪教育的学习中。有一段时间,我处于封闭状态,很久没出去和同学联系,后来我接触“闭关”,出去逛街,在路上遇见一个同学,他对我说:“你居然还活着?”结果引来周围人群的大笑。他这种就是不善于表达。礼者敬人也,为什么那个人说我还活着?大家都乐了,因为他这种表达有点失敬与对方。礼的意思是讲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所谓利也。礼者敬人野,那么这个问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所谓礼,当然礼这个大笑你要不把它表现出来,有时候还不行,所谓礼多人不怪,那你说你尊重别人你总得表现出来,它就得更仪有关了,仪顾名思义,仪式,仪实际上就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个礼和仪互为因果,你光说你尊重,你不表现出来不行,你光说你表现你不动的尊重别人也不行。掌握一定的交际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被认可的处世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交际和生存的艺术,是一种展示高雅和个人魅力的技巧,更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行为。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代,礼仪教育在我国青少年学识培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礼第2页 (共7页)仪的教育和修养,把礼仪教育视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倡导和实施。如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改造,将“德”与“礼”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礼仪教育,特别是交际礼仪教育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较于古代有所缺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交际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你是一名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鲜小草莓,还是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混迹多年的老油条,抑或是一个即将迈出校园的毕业生,掌握一定的交际礼仪规范对于一名大学生的发展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第3页 (共7页)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马上我就要踏进大四了,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局面,所以对于交际礼仪更加看重,故我选择了《交际礼仪》这门课程,来加强自己的交际礼仪。在课堂上,我学会了怎么握手,怎么站位,怎么接听电话,等等。通过在《交际礼仪》课程的学习,让我知道可在以后在工作的是怎么做。言谈儒雅、服装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礼仪需普及与规范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找共工作中,免不了要面试。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在面试前的准备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合理的着装,更要了解关于你应聘公司的资料,在面试前提前到面试地点,这些都是作为面试者要掌握的基本面试准则。在面试过程中, 讲话要做到落落大方,除此之外,无声语言是重要的公关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目光语、身势语、面部语、服饰语等,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来传递信息,它们在交谈中往往起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职业形象的更高境界。形体语言对面试成败非常关键,有时一个眼神或者手势都会影响到整体评第4页 (共7页)分。比如面部表情的适当微笑,就显现出一个人的乐观、豁达、自信;服饰的大方得体、不俗不妖,能反映出大学生风华正茂,有知识、有修养、青春活泼酌独有魅力,它可以在考官眼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增强你的求职竞争能力。保持微笑,人与人相识,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前几秒形成的,而要改变它,却需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良好的第一印象来源与人的仪表谈吐,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表情。微笑则是表情中最能赋予人好感,增加友善和沟通,愉悦心情的表现方式。一个对你微笑的人,必能体现出他的热情。修养和他的魅力,从而得到人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你在面试的过程中给面试者留下一下好的印象,从而收获到一份好的职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自己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履行我们应当遵守的文明礼仪。因为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好却并不简第5页 (共7页)单。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而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就忽略了文明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对于我们自身的内在修养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从远处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做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祖国文明礼仪的继承和发扬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再从近处来看,新的时代更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为我们国家,为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大家知道,就在几个月以前,我们在上海举办全世瞩目的世博会;而且就在前不久,在我们中国还举办了亚运会——将会有数以万计的全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参观者来到我们身边!那么,我们将向整个世界展示一种怎样的风采呢?当然,我想在坐的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齐声回答——我们将向全世界展现出我们祖国应当具有的优良传统和文明礼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懂礼貌,讲礼仪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古人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行为,贵在日常的实践。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加到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做到:举止得体、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师长、第6页 (共7页)尊重同学,使自己早日成为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关于礼仪的议论文题目

文明礼仪伴我行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形象礼仪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我们停留于顾影自怜之中,让“形象礼仪常驻你我心中”,让我们“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我身边的礼仪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文明人,心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我们身边的文明礼仪处处可见,但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做到着装整洁干净,勤剪指甲,勤洗手,按时理发,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不随地吐啖,乱扔果皮纸屑,经常洗澡、换衣服,不当众扣鼻孔,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公共场所的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影剧院等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还有问路、购物、乘车、走路等方面,也应注意礼仪,做到谦恭礼让,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短缺。 每个人来到世上, 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仪开始的。现代高度文明的社会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予自己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温馨。而且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仪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你看行不行!!!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节约每一滴水)。你知道吗?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高等动物---人等等都是。如果生命离开了水,就只能面对死亡!骆驼虽然说可以储粮,但又能坚持得了多长的时间?水真的很重要!任何生命的身体里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看起来才会饱满美丽!可见水是多么的重要!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争做社会小标兵》。 你们也许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发出“他妈的”之声;也许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每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些人对于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这种思想的人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 我们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为了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社会小标兵,我们要养成哪些习惯呢?比如说,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你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谢谢”;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吃饭时,要把最舒适的座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让给长者,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呢?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培养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放置着“不准践踏草地”、“请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园里、绿化带中,照样有人践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来提醒,对有些人看来是无效了,他们对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违反,因此,在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的时候,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心中牢记文明礼貌,争做社会小标兵吧!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 索引序列
  • 关于礼仪研究状况的论文
  • 关于护理礼仪的论文
  • 有关道教礼仪研究的论文
  • 有关于礼仪的毕业论文
  • 关于礼仪的议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