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发酵工业:审稿速度平均个月的审稿周期审稿费用平均100元/篇版面费用平均800元/页中国食品学报:审稿速度平均3个月的审稿周期审稿费用平均100元/篇版面费用平均350元/页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1.论文文章应附中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3-8个),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应为主要的、曾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限20条,并且要与文中标注相对应(按顺序标注)。其索引格式如下:引用自连续出版物上的:[序号]作者.篇目.刊名,出版时间.卷号(期号):页码引用自著作中的:[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2.文章全部作者限8人以下,超过的本编辑部有从后倒序删除的权利,作者如有异议请速与编辑部联系。稿件中请务必注明第一作者的简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3.投稿时请使用通栏,不必分两栏,分栏工作由排版人员完成。4.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及第一页下面脚注部分的收稿日期由编辑部填写(中图分类号如作者知道可以填写)。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需在脚注部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果所有的作者都在同一个单位,则不需对作者编号。5.标题、作者、关键词的结束处不用标点,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文中所有的英文和数字都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标题、参考文献等。数字和单位之间空一格。中文则采用“宋体”字体。6.关于单位符号:请注意不要使用废止的物理量(如“分子量”现已改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位(如原子质量单位amu和da已改为u、ppm应为mg/kg、rpm应为r/min)。特别提醒,本刊作者投稿时以下一些单位写法常出现错误,请按以下要求书写:毫升——mL,升——L,分钟——min、天——d、转/分——r/min 1.作者文责自负,文章请勿一稿多投或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及文章。2.编辑部对来稿有审查、校正及删改权,作者如有保留,请预先声明。3.作者务必登录投稿平台投稿,发送电子邮件投稿无效,请关注电子邮件回复。4.审稿期为两个月,两个月后未得到答复者,可拨打电话或发送电子邮件询问编辑部,若未被录用请自行处理。5.由于来稿量很大,本刊人员有限,稿件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已投他刊请勿再投本刊。6.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相应稿酬及样刊,在我刊所付稿酬中已含有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稿酬。7.本刊拥有录用稿件的版权,包括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
2002年山东大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03年在汕头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4年至2006年受聘于江南大学“太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4月调上海交通大学,功能食品学科带头人。中国化学会、美国化学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食品与药品》编委、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研究兴趣:功能食品、食品胶体及药品、化妆品中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实践,食品检测新方法等。特别是化学基础理论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是第三代功能食品的制备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批准号20676051、20573048、20473034)。
近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s》(IF=)上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Mechanism of ssDNA Aptamer in Nanozymes and Application of Nanozyme-Based Aptasensors in Food Safety”的综述期刊(Front Cover文章)。文章通讯作者为西华大学陈祥贵教授和马里兰大学王芹教授,第一作者为王力均副教授。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病原菌、毒素、杀虫剂、兽药、重金属和非法添加剂等频繁被报道污染各种各样食品,对人类 健康 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现代 社会 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对大量食品样本进行现场和快速筛选目的,亟需建立新的快速检测方法。结合纳米酶和核酸适配体的优越性能,以它们为元件构建的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类快速检测方法。 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一系列基于纳米酶-适配体的食品污染物分析检测策略,特别是基于ssDNA调控纳米酶活性的新型检测方法。因此,本文对纳米酶-适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的应用做全面综述。首先,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因素对ssDNA调控纳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实现精确调控各种检测方法中纳米酶活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纳米酶和适配体的互作模式,将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分为四种模式进行了讨论(基于ssDNA提高纳米酶活性的检测模式;基于ssDNA抑制纳米酶活性的检测模式;纳米酶作为信号标记的检测模式和其他模式)。最后,文章对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ssDNA既可以抑制纳米酶活性,也可以增加纳米酶活性。提高或抑制纳米酶活性主要取决于引入的ssDNA是增加或抑制纳米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与内在因素(ssDNA结构、碱基种类、浓度和长度,纳米酶形状和种类)、外在因素(底物种类、pH、温度、离子强度和种类等)有关系。虽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ssDNA对纳米酶活性的调控,但是这些文献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ssDNA调控纳米酶活性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和其他检测模式相比,基于适配体调控纳米酶活性的检测模式具有简单、方便和普适性等优点,受到科学家们的亲睐。但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需要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步骤才能避免食品基质对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的干扰。因此,亟需研发不需要繁琐样品前处理的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 陈祥贵,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营养保健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获省级 科技 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兼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食品安全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决策咨询分委副主任,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芹,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生物高分子以及食品安全,涵盖了食品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技术以及生物物理学等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对食品中天然高分子的微米和纳米级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及评价,进一步开发和拓展食品蛋白质和多糖的创新应用,包括对抗菌剂进行可食性涂膜、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及缓释、有序排列的纳米复合物的食品包装材料等。先后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Food Chemistry, Food Hydrocolloids, Bio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际一流食品期刊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担任十余家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2019和2021年被评为高被引专家。 王力均,博士、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1月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前往美国阿肯色大学进行联合博士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在Food chemistry, Food control,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通讯员:西华大学林洪斌)
方亚鹏,博士、二级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湖北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带头人。现任湖北工业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主任。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从事食品天然高分子和胶体科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9余篇,其中SCI/EI论文82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250,被引1000余次2。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1项。担任Bio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Cereal Chemistry、Carbohydrate Polymer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10余次受国际会议邀请做学术报告,组织“亲水胶体发展趋势”等食品天然高分子和胶体领域的国际会议3次2。目前担任《Food Hydrocolloids》(影响因子:)杂志编委、《食品科学》杂志编委、国际亲水胶体大会咨询委员、湖北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荣获2012年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会IUFoST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11年第十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等奖2。
食品科学杂志、食品与健康、中国食品添加剂杂志、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等。
不止一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食品科学期刊没有对投稿机会进行限制,可以多次投稿。食品科学期刊主要刊载国内外食品行业的高新技术和新的研究开发成果。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要看你的表型明不明显,别人做没做过,能不能讲清楚一个故事。很有新意的可以冲 Plant Cell;别人做过,但是你完善,可以冲Plant J,当时最好做拟南芥;工作量很大可以发Plant Physiology;做了一个完整地故事,然后有在新意上有点欠缺,还可以考虑PCP,New Phytologist再小一点的有plant science,Plant cell report当然如果你觉得很好,还可以往那些公共杂志上投投试试,什么CNS,PNAS,Cell & Development啊,呵呵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可投稿期刊推荐度 期刊名称(Journal name) MedSci指数* 杂志影响力** 例文 链接plant cell report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phys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molecular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cell research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a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biotechnology letter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transgenic research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scienc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journal of plant biology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plant cell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文 介绍 | 投稿经验 | EigenFactor
期刊整体处理速度较快,五个审稿人。一审两个给大修,其中一个审稿人意见较多。三个基本同意接收给小修。
期刊整体处理较快,5个审稿人,一审两个给大修,其中1个修改意见较多,其余3个基本同意,给小修。经过认真修改和回复,二审意见较多那个修改后完成。
两个礼拜 with editor 是很正常的,每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根据期刊不同,但有时候 with editor 状态维持超过一个月也不是异常的现象。这个阶段编辑要完成的工作有两个:完成技术审查如果论文通过技术审查,编辑需要将论文送交同行评审这个阶段之所以会花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编辑要找到审稿人不容易。编辑需要找出可能审稿人选然后发送邀请,而专家们经常会拒绝审稿,那么编辑就需要再重新找人。
5个审稿人,一审两个给大修,其中一个审稿人意见较多,三个基本同意接收给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