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研究论文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研究论文

治疗眩晕症的最佳药物

治疗眩晕症的最佳药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总是会出现一些小毛病,小毛病不严重却很折磨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健康有多重要,但平时可不能乱吃药,应该及时看医生对症下药,接下来一起看看治疗眩晕症的最佳药物。

1、治疗眩晕症患者首先可以使用苯海拉明来对病情进行缓解。这种药可以起到治疗皮肤过敏以及晕动症,有很好的缓解和预防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减轻眩晕带来的恶心以及呕吐的症状。

2、眩晕症患者也可以服用养心清脑颗粒来对病情进行治疗,养心清脑颗粒可以养血平肝活血通络,对血虚所致的头痛以及眩晕等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也能起到预防眩晕症出现浑身乏力的症状。

3、如果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的眩晕症患者可以使用地芬尼多对病情进行治疗。这种药是属于抗眩晕的专用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以及内耳,前庭障碍引起的眩晕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眩晕症如果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患者可以使用眩晕宁片来进行辅助性的治疗。眩晕宁片可以起到健脾利湿,平肝阻晕的功效,对于肝肾不足和痰湿中阻所引起的头痛以及眩晕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眩晕症患者一般会感觉周围的人和东西在转,同时也会产生耳鸣头痛等症状。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期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的劳累,也要注意多增加营养避免眩晕症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患者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有效的帮助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一、治疗眩晕症的药物。

1.周围性眩晕:主要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可以短期服用前庭抑制剂控制眩晕症状。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异丙嗪和东莨菪碱)、抗组胺药(异丙嗪和苯海拉明)和苯二氮卓类。

2.呕吐严重的患者可用地芬尼多、茶苯海明片、胃复安、非那根等治疗。前庭神经炎患者可以服用激素和抗惊厥药。镇静剂和利尿剂可有效治疗梅尼埃病。

3.中枢性眩晕:主要治疗原则是病因相关治疗。炎性病变和脱髓鞘疾病要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是中枢性眩晕的常见原因,倍他司汀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高凝状态和高脂血症患者应给予抗血栓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4.其他药物:主要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发病及相关病因,如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剂、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二、眩晕症的伴随症状。

1.患者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下降等症状。

2.系统性疾病眩晕患者常出现血压、心率和心律的改变,并伴有贫血、出血等临床表现。

3.眼性眩晕患者表现为视力模糊、失明、复视等症状。

4.神经精神性眩晕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慌、食欲不振、乏力、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等症状。

5.颈性眩晕患者有颈肩疼痛、头痛和突然昏厥。

综上所述:很多情况下,大脑可以依靠内部机制来适应内耳的变化以保持平衡,所以大部分眩晕可以自行缓解。对一些需要治疗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常用的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5种

1、使用镇定药物

如果眩晕症患者是因为脑神经前庭内部神经紊乱、头部异常兴奋造成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定类药物。这样能够让脑部神经的秩序恢复正常,以后眩晕的次数就会相应减少。

2、多参加体育运动

有些患者是由于平常缺少锻炼体力跟不上、脑部缺血造成的眩晕症。这种情况就需要大家在平常多参加体育运动了,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脑部缺血状况会有所改善,从而摆脱眩晕症。

3、吸氧治疗

如果眩晕是因为脑部缺氧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大家待在密闭空间里面时间太久。要想治疗此类眩晕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吸氧气,等到大脑缺氧情况好转后头就不晕了。

4、饮食保持清淡

眩晕症患者平常的饮食,一定要遵循清淡的原则,少吃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坚持一段时间的清淡饮食,眩晕次数会相应减少。

5、促使血管扩张

脑部血管堵塞会造成该部位供血不足,头部就会感觉晕乎乎的,此时就需要对脑部血管进行扩张。进行脑血管扩张的时候,需要遵从医嘱使用川芎、丹参等药材。

眩晕症有什么偏方

1861年Meniere医生(翻译成中文,这位医生叫美尼尔、也称梅里埃),发现平衡器官有异常病理改变,压力增大,循环障碍,保持不了液体平面,从而揭开了眩晕的由来。

因为能够暂时降低平衡器官中的迷路淋巴循环的压力,能够缓解眩晕的症状。美尼尔氏综合症发病主要症状,如同在大海中乘船遇到风浪,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感觉自己在旋转,周身的景物、天地都在旋转,伴有出汗、耳鸣、听力下降或突发耳聋,不敢睁眼,不敢翻身,病人只能卧床,而且只能选择在某一种姿势卧在那里、闭眼、动也不敢动。间歇期长短不定。

连续发作眩晕,为眩晕状态型。间歇期出现小晕,多是用药不当。某些患者还欲想大、小便。在正常状态下,淋巴液循环是通畅的,人体任何体位的改变

管内的淋巴液始终保持水平面,以达到平衡的目的。最后又恢复了美尼尔氏综合症的命。我们在研究眩晕症之初,进行了探索,美尼尔医生通过解剖,确认了眩晕发生的部位和发病的机理,美尼尔医生对眩晕症的研究,对眩晕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用输液的办法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

头脑不清楚,是失神的表现(时间可短到秒内),头脑不清楚则是另一种眩晕症。1871年,医生们猜测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的病理类似青光眼的高眼压。

用手术办法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

眩晕病人很难承受。有的国家每年召开世界性的学术会,目的就是想找到理想的有效的治疗良药。简单介绍保守手术。其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进展 张若曈 刘东方 本文从眩晕的病因病机、 中药治疗、 针刺、 穴位埋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结出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疗法多样,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病因病机 眩晕在中 医古籍中 已有论述, 《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认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 海论》 曰: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指出因虚致眩。 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各有见解, 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 王清任则认为因瘀致眩。 李慧超等[1]认为眩晕之病, 以风、 痰、 瘀错杂者最为多见, 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风内 动, 痰阻血瘀, 气机逆乱, 上冲清窍以致眩晕。 郭志华教授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 认为该病多与饮食不节, 劳伤太过, 情志不遂, 房劳无度有关, 或因肝阴亏虚不能制约其阳, 或因脾胃亏虚而致气血不足, 或因肾精不足髓海失充 [2] 。 张怀亮教授主张从风论眩, 认为风是导致眩晕发生的直接致病因素, 既可外来, 也可内 生,同时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兼他邪而致眩, 风邪致病最为多见, 是外邪致病的先导 [3] 。 方显明教授则认为眩晕与“肝风”关系密切, 肝的阴阳失衡可致血虚、 携痰湿、致瘀血, 上扰清窍或脉络瘀阻, 血虚无以濡养清窍, 因此在治疗中 提倡 平肝熄风等治法, 巧用“风”药 [4] 。 华荣对临证经验进行总结, 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肝脾胃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 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调理气机为治疗之关键 [5] 。 若脾胃气虚, 气血无以生化, 脑窍失养也可导致眩晕 [6] 。栗锦迁则认为痰湿为眩晕的最主要病因, 若脾运化失职, 清 阳 不 升, 浊 阴 不 降, 痰 浊 上 蒙 清 窍 则 发 为眩晕 [7] 。 2 中药治疗 2. 1 中药汤剂 历代的医学专著记载了许多关于眩晕的治法方剂, 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何庆勇遵循原方比例, 运用泽泻汤治疗眩晕, 疗效显著 [8] 。 段海辰提倡分型辨证论治眩晕, 因痰致眩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清震汤、泽泻汤加减; 因虚致眩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脾胃亏虚、气血不足者可用生脉饮合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者运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疗效显著 [9] 。厉启松等 [10] 以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内 耳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 刘朝燕 [11] 选取 74 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37 例眩晕患者, 总有效率达 97. 30% , 说明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临床辨证治疗中, 不但经方得到广泛应用, 自拟方也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天生等 [12] 自拟温阳利水舒经方治疗眩晕, 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 总有效率达 96. 67% , 结果表明此方治疗眩晕疗效显著, 可广泛用 于临床。 邓振兴等 [13] 观察益气定眩方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片, 每次 15 mg, 每日 3 次口 服; 治疗组给予益气定眩方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 98% 、73. 68% , 且治疗组 LDL-C、 血流平均速度较前改善明显, 说明益气定眩方治疗眩晕有较好疗效, 并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袁兵等 [14] 自拟填精益气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64 例, 治疗后患者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 眩晕症状缓解,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 2 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是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的提取物, 有效成分浓度高,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眩晕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治疗眩晕的中药注射液大部分具有扩张血管、 抗氧化、 降低血黏度、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陈静等 [15] 开展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来评价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患者, 治疗组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患者的眩晕症状临床控制率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黄芪补中益气, 可治气虚、血虚之证。 黄芪可降低血小板黏附, 修复血管弹性, 扩张血管, 具有改善血流速度的功效 [16] 。 葛军等 [17] 将 60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参麦注射液治疗, 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 观察发现,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67% , 且无复发, 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 郑素平等 [18] 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 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未发生异常, 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说明该药治疗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醒脑静对神经细胞的凋亡有直接影响, 可清除自由基, 发挥抗氧化作用 来达到治疗效果 [19] 。 董文韬等 [20]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和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发现, 醒脑静组总有效率95. 56% ,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 眩晕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因此,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张松青等 [21]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患者 72 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88. 9% ) 高于对照组(73. 5% ) , 并且 2 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王新琳等[22]为了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检索了 CNKI、 PubMed、 万方等数据库中文献发现, 与西药组比较,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西药组。 血塞通注射液的化学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 改善微循环、 降血脂等作用, 从而使脑血流得到改善 [23] 。 该药物还能够抑制细胞钙的释放, 避免其内流, 以此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效果。 秦星 [24] 将 104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 例) 和研究组(52 例) ,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 结果表明, 研究组的眩晕程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2. 3 中成药 中成药与中药汤剂、 中药注射液相比,具有服用方便、易于保存等优势, 适用于症状较轻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天舒胶囊以川芎、 天麻为主要成分, 对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疗效较好。 王琦等 [25]采用天舒胶囊治疗 30 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 对照组予氟桂利嗪治疗, 经过 3 个月治疗后,2 组患者的总眩晕发作次数、总眩晕时间及眩晕严重程度均降低, 治疗组降低更显著, 并且 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痰湿中阻型眩晕是眩晕中常见证型, 眩晕宁为中药制剂, 由泽泻、白术、茯苓、半夏、女贞子、墨旱莲、菊花、牛膝、陈皮、甘草等组成, 具有健脾利湿、 滋肾平肝的功效。 刘静等 [26] 探讨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眩晕宁片口服治疗, 治疗 10 d 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 , 后循环血流速度加快, 血供得到改善, 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缓解。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机虚实兼具,证候表现虚实夹杂, 从单一病机论治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 谢颂扬 [27] 选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 与对照组(西比灵治疗) 相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 ) 高于对照组 (68%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流速度得到提升, 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 针刺治疗 针刺是中医疗法的一部分, 具有起效快、 操作简单、不良作用小等优势, 更易被患者接受。 李静等 [28]探究针刺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 根据辨证论治, 针对气虚、阳虚型眩晕选用不同穴位,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眩晕症状缓解, 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向璟伊等 [29] 采用益肾活血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 40 例眩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 5% , 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曲良等 [30] 从虚论治眩晕, 以针刺囟会穴为首, 次针百会, 结合率谷、养老、 支正穴通达肝胆三焦, 中脘、 足三里等补益脾胃以补后天, 太冲、 太溪滋肝补肾,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钟林晓 [31] 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研究组 45 例患者针刺大椎、 颈夹脊、百会、风池等, 总有效率为 95. 56% , 说明针刺治疗眩晕效果显著, 并且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吕 甜甜等 [32] 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精神性眩晕, 通过选取头部穴位使阳气通达, 配合躯体穴位, 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 的。 治疗组患者 DHI 评分、 HADS 评分均有改善, 并且优于对照组, 因此通过针刺可改善精神性眩晕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4 其他疗法 除了中药、针刺等治疗方法外, 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因其具有无创、 方便、 疗效显著等优点, 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姚恒帽等 [33] 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瘀血阻窍型)的效果,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 耳穴压豆治 疗, 治 疗后 研究组的 总 有效 率 为97. 06% (P 0. 05) , 且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由此可看出耳穴压豆可以缓解眩晕症状, 具有康复快、效果显著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罗建等 [34] 研究电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 治疗组用电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 8% (P 0. 05) 。 反映出电针治疗眩晕的疗效优于西药。 邓正明等 [35] 采用自 拟中药方对风池穴和翳风穴进行穴位贴敷的方式治疗眩晕,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1. 0% , 高于对照组的 89. 0% , 试验组DHI 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胡旭光等 [36] 探讨推拿与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4. 29% , 明显高于对照组, 推拿治疗能提高眩晕量表评分, 有利于患者恢复 健康 , 疗效优于西药组。张帅 [37] 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 其有效率高于针刺治疗组。 穴位注射法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李珍等 [38] 应用穴位埋线方法, 将医用羊肠线传入针管, 根据不同穴位和进针角度而决定该穴的实际进针点, 得气后边退针边推芯, 使线体到达穴位中心的肌层, 然后快速出针, 压迫或包扎止血,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3. 75% , 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作用 持久。 卢彩凤[39]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眩晕障碍评分降低, 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临床中小针刀与整脊手法联合治疗眩晕也十分广泛。 聂建军等 [40] 应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 其疗效优于单纯整脊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效改善了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5 小结 眩晕的病因繁杂, 证候常有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中医从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 常以中药配合针刺、耳穴压豆、 穴位埋线等疗法, 取得了 显著的疗效。临床上一些眩晕患者经过西医治疗后效果欠佳, 中医的辨证论治则能发挥其优势, 但在临床观察中多为小样本试验或个案举例, 存在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未设立对照组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的试验设计, 寻找可行的观察指标, 确定疗效评定标准在今后的科研中需要引起注意。

大脑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位于人体部分的最上面,它相当于人体中的司令官, 能够指挥和控制身体中的其它部分共同协调工作,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

而维持大脑运作的一大养分就是血液,有相关研究表明,一百克左右的大脑组织,就需要40ml~60ml的动脉血液,否则无法正常工作。 一旦大脑中的血液不足就会导致脑缺血发生, 通俗地来说,也就是脑供血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发生,当人们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比较明显的症状,例如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睡眠障碍等, 那么如果脑供血不足,而且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的时候,该吃什么药可以得到改善呢? 下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位于我们人体最高处的大脑,是通过颈部和我们身体的其它部位进行连接的,因此脑供血不足与颈部是否畅通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血液的产生和运作离不开心脏,如果心脏供血不足,那么也就会很容易导致脑供血产生。 因此脖颈与心脏这两者对脑供血起着关键因素。 可以将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原因细分为以下几点:

1、血管

在大脑供血血管受到某方面压迫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大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因为在这个时候, 血管的口径过小,大脑所需要的血液没有办法完全通过血管流到脑部。 这种情况发生在患有颈椎错位、颈椎外伤的病人身上,这类病人椎动脉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压迫或者畸形,从而影响了血液的流通。

大脑因为脑部血管阻塞,或者突然变窄而引起脑供血不足,会很容易成为脑血栓发生的诱因, 而脑血栓则会进一步加重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因此便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 , 如果出现血管痉挛问题,那么也会发生脑缺血, 现在患有血管痉挛的人群中,年轻人居多,毕竟现在的时代竞争激烈,年轻人感到的 社会 压力大,因此他们的神经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2、血液

脑供血的情况好不好和血液流动性离不开关系,影响大脑血液流通的一大原因就是血液的质量,比如当患者有严重贫血或者是血小板增多症时, 就会导致血液动力学紊乱,从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另外,血液粘稠度也会影响血液的质量,因为血液流动的指标之一就是看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主要是指血液中的有形物质。 当血液黏稠度处于高水平的时候,那么血液流动速度就比较慢,从而就很容易跟不上脑部对血液的需求,导致脑供血不足。

血液黏稠度过高一样会容易导致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会影响到冠状动脉的供氧,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而这个疾病会更加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3、心脏

心脏负责供血至全身, 当心脏出现问题,例如如果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疾病,那么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液就会减少,与此同时,脑部血液的供血量也会随之减少。

导致脑供血还有一大因素,那就是心脏泵血,心脏能够源源不断地把血液泵出去,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这就是心脏所具有的泵血功能, 如果心脏泵血功能降低,那么就会导致心射血量也随着降低, 降低之后,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血液养分,那么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

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这种情况主要是发生在慢性心衰患者身上,这类患者的心肌收缩力能力比较弱,心力衰竭, 血液运输能力常常跟不上身体的需求,大脑非常容易就会缺血。

1、失眠多梦

一般情况下,有不少脑供血不足都是由血管粥样硬化所引起的,一旦患有血管粥样硬化,那么身体里会就会没办法按时将氧气输送到局部血液中, 当大脑血液中的氧气供应量不足时,就会给人体带来非常大的不适感, 如果此时体内神经功能异常,那么就会加大入睡困难的症状,就算入睡也会经常做梦。

不过睡眠质量不好,经常不能安稳入睡,除了是因为脑供血不足之外,还有可能和神经功能紊乱或者情绪经常波动有关系,也和有没有处于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关系, 因此患者要对症下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正确的治疗,让大脑血液及时提供。

2、记忆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不小心就患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那么就会时刻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越老,身体上的毛病就会越多, 老年人也会很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然后表现出记忆力下降。

这是因为在大家年纪逐渐增加后,身体在不断衰老,但是大家却没有重视起保养大脑血管, 那么在脑动脉随着衰老逐渐硬化的时候,就会很明显跟不上大脑的需要。

当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以及血液之后,那就会发生记忆力下降了, 不是忘记这个,就是忘记那个,而且忘记的速度会不断加快。我们都很清楚,当一个人没有维持良好的记忆能力时,那这就是他的身体发出的不 健康 的警告。

因此,如果当你有记忆力减退,健忘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时,就要到相关的医疗机构检查是否脑供血不足了。

3、视力下降

当一个人脑供血不足的情况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也没有去进行有效治疗,那么就会影响到眼睛的 健康 。 因为在大脑发生缺血时,与大脑比较相邻的视网膜和视神经也同样会有缺血的情况发生,视网膜和视神经也供血不足了, 那么当然就会对视力产生影响,有的人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而有的人就表现为视力模糊。

4、感觉功能障碍

当大脑没有得到足够血液的时候,位于大脑的分析区域、脑部感觉区域以及感觉神经纤维等一样会被影响到, 即会发生感觉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的症状一般就是面部、唇舌或者一侧肢体麻木,甚至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5、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运动神经功能失灵。通俗地来说,就是肢体不协调,例如走路没什么力气,走着走着就重心不稳,容易摔倒,有的时候连手上的东西也拿不稳,在进行 体育 运动的时候,肢体都不够灵活, 更为严重的就是会有痉挛或跳动等症状出现。

另外,同样受运动神经支配的说话、吞咽等动作,在脑供血不足导致运动神经功能失灵的时候,也会有说不清楚话,或者吞东西比较困难。

6、头晕头痛

大家对头晕头痛这类症状应该都不是很陌生,因为很多疾病的症状表现都是头晕头痛, 这篇文章里要讲到的脑供血不足也会有头晕头痛的表现。

大脑如果想要保持正常功能,就不得不通过保养血管,然后让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进入大脑。 当大脑拥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时,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运作, 也就不会患有脑功能障碍,也不会有头晕头痛的症状了。

值得一提的是, 脑动脉硬化患者,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大脑持续缺血,缺氧,那就有可能会出现脑梗, 在各方面的威胁下,会有很明显的头部眩晕以及局部疼痛感。

由此可知,一次头晕头痛还算正常,但是如果多次头晕头痛,就是不正常的情况了,很有可能就是某种疾病来袭的前兆。 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果脑供血不足,就要及时补充,让身体恢复正常。

7、耳鸣

如果一个人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时不时就会发作,那就会有耳鸣的表现, 因为在脑供血不足的时候,耳蜗供血也会有异常,那么就会发生耳神经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耳鸣的症状。

因此当大家有耳鸣的症状时,不要不当一回事,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在向你发送脑供血不足的信号了 ,应该要及时去医院获取有效治疗,调理身体。

在以上几种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头痛眩晕耳鸣这三种症状。当人体经常发生头痛眩晕耳鸣的时候,除了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 还可以用以下乙酰天麻素片、银杏叶提取物片、倍他司汀片这三种药物辅助治疗。

1、针对于头痛眩晕,可以吃乙酰天麻素片

在临床上,乙酰天麻素片一般被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失眠、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因此这个药物可以对眩晕、头晕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乙酰天麻素片的优点就是吸收很快, 而且当人吃下去的时候,也不会轻易在人体内蓄积,因此前一天吃完这个药,就不会影响到第二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乙酰天麻素片有增加脑血管血流量的作用, 非常适合一些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另外,乙酰天麻素片还能缓解脑血管痉挛,与此同时,还能平衡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失调,有非常不错的镇静、镇痛、安眠等中枢抑制作用。

2.针对于耳鸣,可以吃倍他司汀片

倍他司汀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组胺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与药理性质上,倍他司汀与组胺比较像,都是组胺H1受体的激动剂, 倍他司汀有增加前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同时还能扩张毛细血管以及舒张前毛细血管括约肌。

不过倍他司汀在刺激胃酸分泌方面,就没有太大作用。倍他司汀主要是对脑血管、心血管发挥作用, 尤其是有很明显的扩张椎底动脉系统的作用。

倍他司汀不仅可以增加心、脑以及周围循环的血流量,降低全身血压, 还能通过舒张内耳前毛细血管的括约肌,同时增加耳蜗以及前庭血流量, 从而让前庭功能得到改善,这样就可以消除一些内耳性眩晕,或者耳鸣和耳闭感的症状。

3.针对于心血管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可以吃银杏叶提取物片

银杏叶提取物片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药物, 它的主要成分有白果内酯、银杏黄酮苷以及银杏叶内酯。 银杏叶提取物片的作用有很多,总结如下:

(1)扩张冠状动脉以及脑血管;

(2)降低全血粘稠度,这主要是通过增加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的可塑性,从而让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3)促进心和脑组织代谢,保护神经细胞;

(4)银杏叶提取物会与血小板中的活化因子的膜受体进行竞争性的结合,从而可以拮抗血小板的活化因子;

(5)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内皮细胞渗透性,同时也让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炎症反应得到相应的抑制。

综上所述, 这个银杏叶提取物大部分用于治疗脑部以及周围等血流障碍性疾病。 如果大家出现相应的疾病,那么就可以通过服用银杏叶提取物得以改善。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脑供血不足,并不会导致死亡,但是脑供血不足会成为其它更加严重的疾病的诱发原因之一, 因此,当发生脑供血不出,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时,大家要提高警惕,加以重视。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药物可以对头痛眩晕耳鸣有一定的帮助之外, 大家还可以通过合理地进行科学的膳食, 健康 地进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源头上改善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从而达到预防其它疾病发生的作用,也能让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各种症状有所好转。

他汀论文研究背景

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1、要写明本课题相关领域内研究对象的简要历史回顾。如历史由来、目前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2、要做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要对这些研究作出自己的评价。

本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将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中的内容加工后完成。在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着,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的注意事项:

1、研究背景是否清晰有趣,是否令人感觉值得深入细读。

2、研究方向是否从背景中自然引出,且此探索方向引人入胜。

3、是否简要回顾相关研究轨迹和学术基础,为引出本文观点提供足够准备。

4、是否对相关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评估和批判,以引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缺陷。

5、是否从审视当前研究现状中实现认知飞跃,以突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是否通过前述内容和观点评估提供一种立论基础,引出本文观点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简介、个人想法、选题意义。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所写内容为:

1、选题简介:所选题目的现今研究的相关情况,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

2、个人想法:你对选题的特别看法,以及选此题的原因,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的想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你选择的研究放向的切入点。要体现你对这个题目的思考以及闪光点,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意义: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一个研究成立的基础就是它要有意义,最好能投入实际生产。意义又包括历史性意义、理论性意义和实践意义。也可以从哲学的高度、某专业或学科角度、某个理论角度等方面,探讨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写毕业论文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所以里面的一些用词要特别注意,要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避免过于口语化。口语化虽然比较通俗易懂,但是会给人留下一种不专业的印象。

2、写毕业论文不仅要有亮点,这一亮点还要突出。突出的亮点,能让你的论文更生动、更传神。所以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一点做得好的话,能进一步升华我们的论文。

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

2、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

3、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

这些内容首先需要使用比较宽泛的语言进行论述,然后利用大环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写作也是这样,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解决问题也就是其应用现实生活那些方面,还有在理论方面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

一、理论方面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实践方面

主要包括:

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

中医眩晕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中医学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 “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 (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 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 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药治疗眩晕研究进展 张若曈 刘东方 本文从眩晕的病因病机、 中药治疗、 针刺、 穴位埋线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结出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疗法多样,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病因病机 眩晕在中 医古籍中 已有论述, 《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认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 海论》 曰: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指出因虚致眩。 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各有见解, 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 王清任则认为因瘀致眩。 李慧超等[1]认为眩晕之病, 以风、 痰、 瘀错杂者最为多见, 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风内 动, 痰阻血瘀, 气机逆乱, 上冲清窍以致眩晕。 郭志华教授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 认为该病多与饮食不节, 劳伤太过, 情志不遂, 房劳无度有关, 或因肝阴亏虚不能制约其阳, 或因脾胃亏虚而致气血不足, 或因肾精不足髓海失充 [2] 。 张怀亮教授主张从风论眩, 认为风是导致眩晕发生的直接致病因素, 既可外来, 也可内 生,同时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兼他邪而致眩, 风邪致病最为多见, 是外邪致病的先导 [3] 。 方显明教授则认为眩晕与“肝风”关系密切, 肝的阴阳失衡可致血虚、 携痰湿、致瘀血, 上扰清窍或脉络瘀阻, 血虚无以濡养清窍, 因此在治疗中 提倡 平肝熄风等治法, 巧用“风”药 [4] 。 华荣对临证经验进行总结, 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肝脾胃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 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调理气机为治疗之关键 [5] 。 若脾胃气虚, 气血无以生化, 脑窍失养也可导致眩晕 [6] 。栗锦迁则认为痰湿为眩晕的最主要病因, 若脾运化失职, 清 阳 不 升, 浊 阴 不 降, 痰 浊 上 蒙 清 窍 则 发 为眩晕 [7] 。 2 中药治疗 2. 1 中药汤剂 历代的医学专著记载了许多关于眩晕的治法方剂, 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何庆勇遵循原方比例, 运用泽泻汤治疗眩晕, 疗效显著 [8] 。 段海辰提倡分型辨证论治眩晕, 因痰致眩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清震汤、泽泻汤加减; 因虚致眩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脾胃亏虚、气血不足者可用生脉饮合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者运用杞菊地黄丸加减疗效显著 [9] 。厉启松等 [10] 以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治疗内 耳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 刘朝燕 [11] 选取 74 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 37 例眩晕患者, 总有效率达 97. 30% , 说明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 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临床辨证治疗中, 不但经方得到广泛应用, 自拟方也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天生等 [12] 自拟温阳利水舒经方治疗眩晕, 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 总有效率达 96. 67% , 结果表明此方治疗眩晕疗效显著, 可广泛用 于临床。 邓振兴等 [13] 观察益气定眩方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片, 每次 15 mg, 每日 3 次口 服; 治疗组给予益气定眩方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 98% 、73. 68% , 且治疗组 LDL-C、 血流平均速度较前改善明显, 说明益气定眩方治疗眩晕有较好疗效, 并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袁兵等 [14] 自拟填精益气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64 例, 治疗后患者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 眩晕症状缓解,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 2 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是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的提取物, 有效成分浓度高, 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眩晕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治疗眩晕的中药注射液大部分具有扩张血管、 抗氧化、 降低血黏度、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陈静等 [15] 开展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来评价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患者, 治疗组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患者的眩晕症状临床控制率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黄芪补中益气, 可治气虚、血虚之证。 黄芪可降低血小板黏附, 修复血管弹性, 扩张血管, 具有改善血流速度的功效 [16] 。 葛军等 [17] 将 60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参麦注射液治疗, 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 观察发现,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67% , 且无复发, 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 郑素平等 [18] 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 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未发生异常, 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说明该药治疗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醒脑静对神经细胞的凋亡有直接影响, 可清除自由基, 发挥抗氧化作用 来达到治疗效果 [19] 。 董文韬等 [20]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和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发现, 醒脑静组总有效率95. 56% ,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 眩晕症状评分明显降低, 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因此,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张松青等 [21]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眩晕患者 72 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88. 9% ) 高于对照组(73. 5% ) , 并且 2 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王新琳等[22]为了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检索了 CNKI、 PubMed、 万方等数据库中文献发现, 与西药组比较,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总有效率提高,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西药组。 血塞通注射液的化学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 改善微循环、 降血脂等作用, 从而使脑血流得到改善 [23] 。 该药物还能够抑制细胞钙的释放, 避免其内流, 以此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效果。 秦星 [24] 将 104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 例) 和研究组(52 例) ,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 结果表明, 研究组的眩晕程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2. 3 中成药 中成药与中药汤剂、 中药注射液相比,具有服用方便、易于保存等优势, 适用于症状较轻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天舒胶囊以川芎、 天麻为主要成分, 对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疗效较好。 王琦等 [25]采用天舒胶囊治疗 30 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 对照组予氟桂利嗪治疗, 经过 3 个月治疗后,2 组患者的总眩晕发作次数、总眩晕时间及眩晕严重程度均降低, 治疗组降低更显著, 并且 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痰湿中阻型眩晕是眩晕中常见证型, 眩晕宁为中药制剂, 由泽泻、白术、茯苓、半夏、女贞子、墨旱莲、菊花、牛膝、陈皮、甘草等组成, 具有健脾利湿、 滋肾平肝的功效。 刘静等 [26] 探讨眩晕宁治疗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眩晕宁片口服治疗, 治疗 10 d 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 , 后循环血流速度加快, 血供得到改善, 患者的眩晕症状明显缓解。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机虚实兼具,证候表现虚实夹杂, 从单一病机论治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 谢颂扬 [27] 选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脑供血不足性眩晕, 与对照组(西比灵治疗) 相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 ) 高于对照组 (68%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流速度得到提升, 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 针刺治疗 针刺是中医疗法的一部分, 具有起效快、 操作简单、不良作用小等优势, 更易被患者接受。 李静等 [28]探究针刺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 根据辨证论治, 针对气虚、阳虚型眩晕选用不同穴位,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眩晕症状缓解, 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向璟伊等 [29] 采用益肾活血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 40 例眩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 5% , 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曲良等 [30] 从虚论治眩晕, 以针刺囟会穴为首, 次针百会, 结合率谷、养老、 支正穴通达肝胆三焦, 中脘、 足三里等补益脾胃以补后天, 太冲、 太溪滋肝补肾,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钟林晓 [31] 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研究组 45 例患者针刺大椎、 颈夹脊、百会、风池等, 总有效率为 95. 56% , 说明针刺治疗眩晕效果显著, 并且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吕 甜甜等 [32] 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精神性眩晕, 通过选取头部穴位使阳气通达, 配合躯体穴位, 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 的。 治疗组患者 DHI 评分、 HADS 评分均有改善, 并且优于对照组, 因此通过针刺可改善精神性眩晕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4 其他疗法 除了中药、针刺等治疗方法外, 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因其具有无创、 方便、 疗效显著等优点, 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姚恒帽等 [33] 观察耳穴压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瘀血阻窍型)的效果, 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 耳穴压豆治 疗, 治 疗后 研究组的 总 有效 率 为97. 06% (P 0. 05) , 且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少。由此可看出耳穴压豆可以缓解眩晕症状, 具有康复快、效果显著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罗建等 [34] 研究电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 治疗组用电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 8% (P 0. 05) 。 反映出电针治疗眩晕的疗效优于西药。 邓正明等 [35] 采用自 拟中药方对风池穴和翳风穴进行穴位贴敷的方式治疗眩晕,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1. 0% , 高于对照组的 89. 0% , 试验组DHI 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胡旭光等 [36] 探讨推拿与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4. 29% , 明显高于对照组, 推拿治疗能提高眩晕量表评分, 有利于患者恢复 健康 , 疗效优于西药组。张帅 [37] 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 其有效率高于针刺治疗组。 穴位注射法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李珍等 [38] 应用穴位埋线方法, 将医用羊肠线传入针管, 根据不同穴位和进针角度而决定该穴的实际进针点, 得气后边退针边推芯, 使线体到达穴位中心的肌层, 然后快速出针, 压迫或包扎止血,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3. 75% , 对颈性眩晕的疗效显著, 作用 持久。 卢彩凤[39]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眩晕障碍评分降低, 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临床中小针刀与整脊手法联合治疗眩晕也十分广泛。 聂建军等 [40] 应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 其疗效优于单纯整脊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效改善了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5 小结 眩晕的病因繁杂, 证候常有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中医从整体出发, 辨证论治, 常以中药配合针刺、耳穴压豆、 穴位埋线等疗法, 取得了 显著的疗效。临床上一些眩晕患者经过西医治疗后效果欠佳, 中医的辨证论治则能发挥其优势, 但在临床观察中多为小样本试验或个案举例, 存在缺乏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未设立对照组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的试验设计, 寻找可行的观察指标, 确定疗效评定标准在今后的科研中需要引起注意。

药学毕业论文他汀类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药物化学他汀类第八章。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药物化学他汀类是第八章第一结。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主要的降脂药物,包括多种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等。

药学必学知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脏损害、肌病、新发糖尿病、认识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

虽然大量证据表明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他汀类药物是安全的,并且临床获益远大于风险,但认识和防治他汀的不良反应也非常重要,这既可减轻部分患者因服用他汀带来的痛苦,也有助于提高其长期服用他汀产生的临床获益。

为此,除了做好提前检查和定期监测外,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甚至避免他汀的不良反应。

1减少他汀剂量

长期使用他汀是临床获益的重要条件,研究发现他汀不良反应与剂量呈正相关,而小剂量他汀依然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因此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可减少他汀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普伐他汀10mg/d、洛伐他汀10mg/d均可有效降低心患者脑血管事件。

2间断给药

部分他汀类药物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可间断给药(见表1),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一周给药2~3次。如患者不耐受,可从每周1次开始,逐渐增加给药频率,以减少不良反应。

表1:常见他汀类药物的最小剂量、代谢途径和半衰期

3他汀类药物相互替换

经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多见;

经CYP2C9酶代谢的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见;

不通过CYP代谢的'普伐他汀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罕见。

因此当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可选择经不同酶代谢的他汀(见表1)。

4尽量避免使用对他汀有药代动力学影响的药物(见表2)

某些药物可通过抑制他汀代谢酶或他汀及其代谢产物的载体使他汀AUC(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明显增高(如环孢素可使瑞舒伐他汀AUC升高700%)。

克拉霉素是CYP3A4强抑制剂,通过抑制该代谢酶致阿托伐他汀AUC升高,环孢素则抑制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产物的载体OATP1B1,从而增加阿托伐他汀生物利用度,增加了他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表2:其他类药物对他汀类药物的药动学影响

5小剂量他汀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小剂量他汀可与多种其他降脂药物(如烟酸、依折麦布、贝特类药物、胆汁酸结合剂、植物固醇、ω-3-脂肪酸等)联合应用,降低不良反应,维持达标水平。

目前临床可选的联合方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小剂量他汀+烟酸或贝特类或依折麦布;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小加量他汀+烟酸或贝特类;

甘油三酯未达标:小剂量他汀+烟酸或贝特类或鱼油。加用烟酸和贝特类时会增加肌病风险,需定期监测。

6非他汀降脂药物的替换应用

临床上常见的烟酸、多廿烷醇、血脂康、依折麦布等可作为他汀类药物的替代药物(见表3)。

表3:临床常用非他汀类降脂药

推拿治疗落枕疗效研究论文

疏经活血,温经通络,理顺肌筋。

1.揉法放松肩背部的肌肉。

2.滚法放松肩背部的肌肉。

3.指揉法放松肩胛内缘上部的肌肉。

4.指揉与拿捏颈项两旁的肌肉。

5.拇指推压颈部痛点。

6.嘱患者自然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一遍托起下颌,一遍扶持后枕部,使颈略前屈,下颌内收。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拉,并缓慢左右旋转头部10-15次,以活动颈部小关节。

1. 推拿治疗本病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忌施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

2. 经常落枕的患者,睡觉时垫枕高低要适当,并注意颈部的保暖。

位于项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大椎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

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处。

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寸。

先在需要刮拭部位涂抹上甘油,然后刮颈部颈百劳、阿是穴,再刮拭手掌后溪,最后挂下肢悬钟穴。以皮肤变成紫红色或出现痧点为度。

大椎: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肩外俞: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悬钟: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处。

后溪: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首先对肩外俞、列缺进行吸拔,使用油气罐,留罐10-20分钟,吸力不宜太强,以局部皮肤变成紫红色为度。吸拔后溪的时候要选用小号的抽气罐进行,而且吸拨时间不宜过长,以3-5分钟为宜。而悬钟、天柱皆需要选用小号的火罐进行操作。

功效:此方法可以舒筋散寒、通络止痛对于治疗落枕有很好的疗效。

药材:伸筋草、海桐皮、秦艽、当归、独活、钩藤各9g,红花、乳香、没药各6g。

用法:将药物水煎,趁温热熏洗患处。

疗程: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此方能够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对于治疗落枕有很好的效果。

药材:骨碎补、防风、伸筋草、凤眼草各15g,当归、川椒、红花、艾叶各10g

用法:上述药物水煎,趁温热熏洗患处。

疗程: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此方能够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对于治疗落枕有很好的疗效。

当然管用了。推拿手法:让患者取坐位,肩颈部涂以清香止痛霜或活络油,操作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扶其头项,另一手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揉拿患者颈项部的紧张部位,也可以大鱼际肌按揉其斜方肌,手法应柔和深透,以驱风散寒,通经活络,舒缓痉肌;点按风池、肩井和合谷穴,以及肩颈部位的痛点,以疏风止痛,缓解酸痛;弹拔颈部肌肉,用大拇指指端着力于患者颈项韧带施以弹拔手法,手法由轻到重,并重点弹拔痛点及条索物处,以疏理肌筋,滑利关节,活血散瘀。推拿完毕后,如果再进行热敷治疗则效果更好。取纯棉毛巾一块,白醋半瓶,兑入姜汁适量,加热至沸腾,毛巾浸泡后拧干趁热敷在颈项肌肉酸痛的部位,如此反复多次更换毛巾,热敷20分钟即可。因落枕为风寒阻络,不通则痛,醋能活血化瘀,姜汁则温散风寒,两者合用局部热敷,可有效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如果患者落枕症状较重,还可以使用扳法: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下颌关节,一手托住其头顶部,双手配合向左右施以斜扳法,听到有颈椎部响声即停。但此疗法应由医生操作,不建议患者在家使用。李明说,像落枕这类外邪引起的急性痛症,在冬季最为多见,在临床实践中,推拿热敷外治非常实用,疗效好,见效快,通过巧妙的手法使颈项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颈痛活动受限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禤影妍)穴位链接: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中。肩井穴:位于肩背处,肩外侧端与脊柱连水平线的中点。合谷穴:位于拇、食指掌骨间,微偏食侧凹陷处。

病情分析: 可以仰卧在床边把头下垂利用重力做牵引,可以起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等到肌肉放松后再转动一下颈椎,可能会达到复位的目的.如果不行的话最好是做一下推拿治疗,马上可以解决

盘腿打坐比那好,两天就好了,让正气自己调整最好,不用花钱吃药,小毛病自己会好的,多吃大红枣,枸杞,红糖,山药会好的更快。

  • 索引序列
  •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研究论文
  • 他汀论文研究背景
  • 中医眩晕参考文献毕业论文
  • 药学毕业论文他汀类
  • 推拿治疗落枕疗效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