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把城乡融合的重要性阐述清楚,并且写出国家对于城乡融合的态度和方针。
正文: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十九大指出,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最大的不平衡其实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其实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
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城乡的二元结构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其实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发展的过程,“四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核心的任务。
在这“四化”里,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为我们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其实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承接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带动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加快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如何处理好“四化”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因此,我们说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城乡现代化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标志。
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因为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融合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融合方面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融合的理解有所不同。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写作思路:把城乡融合的重要性阐述清楚,并且写出国家对于城乡融合的态度和方针。
正文: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十九大指出,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最大的不平衡其实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其实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
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城乡的二元结构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其实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发展的过程,“四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核心的任务。
在这“四化”里,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为我们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其实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承接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带动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加快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如何处理好“四化”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现代化的成败。因此,我们说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城乡现代化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标志。
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因为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有“七坚持”:a、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c、坚持农民主体地位;d、坚持乡村全面振兴;e、坚持城乡融合发展;f、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g、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叁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3、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如何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各项实践有效开展,青年助力行稳致远,为乡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二)乡村振兴三步走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中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必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4、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目前做得较好、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是重庆。
中国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包括在重庆西部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更多资本及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增强农村发展动能。
笔者援引学者的话说,试验区将为西部地区探索新发展模式,让农村与城市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月发布后,重庆市发改委发消息称,规划纲要中15项重大事项直接提及重庆,涉及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其中重大改革举措即包括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初已批复,原则同意在重庆西部片区、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11处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11个试验区基本都位于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内,显示中国希望借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能级,推动城镇资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辐射农村。
据笔者了解,重庆西部试验区聚焦11项任务,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
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说,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之间的走廊地带有大片农村地区。试验区能“一箭双雕”,去除城乡隔阂、激发区域间生产潜力,同时也让成渝走廊发展壮大,日后跻身成渝经济圈副中心。
还有专家指出,重庆西部试验区旨在实现“中部崛起”,同时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他说,西部农村、农民数量太大,要在西部实现共同富裕,须另觅与过去不同的发展道路;城乡融合也并不意味着城市化。
专家表示:“要在保证乡村农村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富裕……通过城市经济的能量带动乡村经济,但乡村继续保持是乡村,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融合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融合方面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融合的理解有所不同。
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目前做得较好、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是重庆。
中国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包括在重庆西部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更多资本及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增强农村发展动能。
笔者援引学者的话说,试验区将为西部地区探索新发展模式,让农村与城市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月发布后,重庆市发改委发消息称,规划纲要中15项重大事项直接提及重庆,涉及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其中重大改革举措即包括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初已批复,原则同意在重庆西部片区、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11处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11个试验区基本都位于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内,显示中国希望借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能级,推动城镇资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辐射农村。
据笔者了解,重庆西部试验区聚焦11项任务,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
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说,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之间的走廊地带有大片农村地区。试验区能“一箭双雕”,去除城乡隔阂、激发区域间生产潜力,同时也让成渝走廊发展壮大,日后跻身成渝经济圈副中心。
还有专家指出,重庆西部试验区旨在实现“中部崛起”,同时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他说,西部农村、农民数量太大,要在西部实现共同富裕,须另觅与过去不同的发展道路;城乡融合也并不意味着城市化。
专家表示:“要在保证乡村农村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富裕……通过城市经济的能量带动乡村经济,但乡村继续保持是乡村,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规划,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二者却是统一的,土地的合理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大前提,城市的合理规划为土地的优化设定了格局。因此,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应该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统筹起来,从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制度创新等方面统筹两个规划,实现双赢。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编制。两大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旗鼓相当,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分管体制造成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这使得两种规划相互间不协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规划忽略土地规划,导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紧,土地价格波动,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看轻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局部出发,惜土如金,该发展住宅用地的都用来发展商业,无视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得土地的规划脱离城市规划,相互间格格不入的困境。所以,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形成互补协调、互利共赢的格局。 一、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抑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第二,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第三,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四,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五,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二、 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这对这一现状,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能够较好地统一行政指令,加强规划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发展实际,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有利于规划管理体制从上级的集权制转化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规划透明度高、可信度强、可满足全社会的发展愿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有以下优势:首先,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避免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其次,这样的结合既能够满足上级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加快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再次,这种结合对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结合途径既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有考虑了局部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规划,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作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规划,不论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是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融合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融合方面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融合的理解有所不同。
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目前做得较好、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是重庆。
中国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包括在重庆西部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更多资本及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增强农村发展动能。
笔者援引学者的话说,试验区将为西部地区探索新发展模式,让农村与城市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月发布后,重庆市发改委发消息称,规划纲要中15项重大事项直接提及重庆,涉及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其中重大改革举措即包括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初已批复,原则同意在重庆西部片区、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11处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11个试验区基本都位于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内,显示中国希望借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能级,推动城镇资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辐射农村。
据笔者了解,重庆西部试验区聚焦11项任务,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
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说,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之间的走廊地带有大片农村地区。试验区能“一箭双雕”,去除城乡隔阂、激发区域间生产潜力,同时也让成渝走廊发展壮大,日后跻身成渝经济圈副中心。
还有专家指出,重庆西部试验区旨在实现“中部崛起”,同时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他说,西部农村、农民数量太大,要在西部实现共同富裕,须另觅与过去不同的发展道路;城乡融合也并不意味着城市化。
专家表示:“要在保证乡村农村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富裕……通过城市经济的能量带动乡村经济,但乡村继续保持是乡村,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南京人。融入的感觉,真好!”李玉连声感叹。来江苏南京打拼七年,她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销售经理。积分落户政策,让她实现了梦想。“80后”的经济学硕士,毕业不进写字楼,却选择回乡种地。在河北省固安县周家务村,胡世丹和同学共同创办的休闲农庄里,瓜果正飘香。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国家的强盛既离不开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之路。这些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乡村并肩前行,融合发展会给城市和乡村带来怎样的机遇?新型城乡关系该如何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看现状——发展要素流动加快,城市向乡村敞开大门,乡村变身城市“后花园”“现在城里机会多哩,只要有本事,收入肯定差不了!”在湖北武汉当育儿嫂的陈月琴正准备考中级育婴师,“这个证一拿下,每月工资7000元打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里,盛放的薰衣草宛如一片紫色海洋。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月富回到村里,和友人合伙开起农家乐,“开张第一天就来了20桌客人,营业额6000元!”两个“小账本”的背后是人才要素在城乡间加快流动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无从谈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要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看人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已达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数超过亿人。与此同时,返乡创业人数也在增加。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800万人回到乡村开启职场新篇章。看资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工商资本已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资金都在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我国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增速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要素流动加快,带来城乡发展新活力。城市这一头,门户越开越大。就业机会稳定——今年年初,广东和四川首次合作,开通入粤返岗免费专列,1800多名川籍务工人员节后顺利返岗。组织招聘、搭建信息平台……各地的“春风行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如今,农民工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半,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成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新阵地。落户门槛降低——在青海西宁,外来务工人员可“租房落户”;在广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特殊艰苦岗位人员可获得单列落户指标;在山东,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目前,全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400万人进城落户。公共服务共享——“拿着居住证,也能享受市民待遇。”来山东济南务工半年的韩林对居住证的含金量很满意。办理游园年票、申办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入学、医保报销……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日益健全。城市大门大开,而乡村这一头,面貌也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更畅——“足不出户就能购物,生活和城里没两样!”河北保定夜借村村民谭子壮享受着网购的便利,他开的网店红红火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去年底,全国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的乡镇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保障网络更密——“多亏了大病保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关镇的村民李栓柱因患直肠肿瘤住院,16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报销后只需自付2万多元。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亿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3700万名农村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乡村环境更美——“以前村里啊,鸡鸭满地跑、厕所臭熏天,哪留得住人呀。”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村民苗华感叹,经过几年的统一规划,现在环境干净多了,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呢。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以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看机遇——扩内需,乡村潜能加快释放;补短板,城乡关系更趋协调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有人提出,是不是把城市发展好,让农民都进城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现代社会里,城市和乡村都不能够单独存在,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整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城和乡具有不同的功能,乡村的功能发挥不好,城市也很难发展好。那么如今的乡村又拓展了哪些新功能呢?消费大市场——“刚刚建了新房,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也置办全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的谭民义笑得很开心。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内需的亮点。今年前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就业新天地——白云深处,福建建瓯市东际村风光秀美。村民游生其返乡创办了生态种养合作社,种养的高山蔬菜、土鸡土鸭走俏市场,年产值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农户年增收20%。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正由“星星点点”向“星罗棋布”转变。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介绍,截至去年底,“返乡创客”中农民工人数达540万,占70%。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67%。产业新基地——四川成都的白领何明喜欢采摘,他说:“亲手摘的水果,恁个好吃。乡村空气清新,风景养眼,一天下来,巴适得很喽!”串联起一二三产业,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如今,一批彰显地区特色、体现乡村优势、乡土气息浓厚的产业,正在农村成长壮大。从乡村发展的现实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不能单纯依靠推进城镇化。有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人,农村仅为人。“城乡之间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在资源布局、能力提供和服务质量上,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等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我国还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还会有4亿多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果一边是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一边却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那不能算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是带有标志性的硬任务。看前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会不会耽搁城镇化发展步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直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通过‘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好城乡“一盘棋”,需要多点协调,共同推进。增供给——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制度供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庆忠县,35万亩柑橘林延绵在青山绿水间,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规划总投入30亿元,建立从“一个柑橘”到“一杯橙汁”再到“一片美景”的全产业链,让22万人走向富裕。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更多真金白银流向农村。2013年至2017年,仅农林水支出科目,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就超过8万亿元。2018年,农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增速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将为城乡融合增添更多发展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促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了堵点。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以300多万元的成交价将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作为酒店用地。“这既解决了企业用地难题,又让村集体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红利。”酒店负责人赵建龙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农村土地改革,“稳”是基础,“活”是目标,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块地”改革,实现征地范围缩小、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等,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三块地”改革在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1275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腾退出零星、闲置宅基地约14万户、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万宗、111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截至2018年底,仍有亿城镇常住人口尚未落户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城市。郑风田说,“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据了解,目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大城市也已计划放宽落户条件。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改种优质辣椒品种,上马辣椒酱加工项目,产品身价实现从每斤1毛5、1块5到15元的三级跳。”在广东雷州,绿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德带动300户社员靠种植辣椒鼓起腰包。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向农民股金分红……一项项好政策充实着农民的“钱袋子”。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由2007年的倍下降为2018年的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说,“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让他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成熟定型。
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发展的策略。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但是,目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突出,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的重大问题。
因此,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缩小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促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着重探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新时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农村有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乡村的繁荣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进入新时代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事关人类福祉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把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为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描绘了路线图、确立了时间表。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要看到,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意见》的出台,就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
《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既着眼于现实,也图之长远;既有战略部署,也有具体路径。《意见》提出3个时间节点: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为此,《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改革的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的抓手,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无论是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还是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增收机制,本质上都是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守住底线至关重要。
具体说来,始终坚持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就是要高度重视防范各类风险,用城乡融合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器作用。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之后,关键在于落实。《意见》对落实机制也作出了创新安排,提出“把试点作为重要改革方法”,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有明确战略蓝图,有具体改革路径,有高效落实机制,相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定会不断健全完善,为城乡融合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