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摘要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可以弥补当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利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培训资源,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五篇2021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心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不好之分,“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_,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_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_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_”,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_,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_。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机会。这一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_、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设一些精彩。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细节,首先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肤浅的表面“作秀”;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老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老师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课之前,老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同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语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笔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习中。当然要让学生真正的读进去,我们老师还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制,把孩子的心灵中“灌输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课。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我们教师就是要带着学生去阅读,开始是泛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后才是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创新,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新见,把具有创新天赋人的人扼杀于摇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从我们的课堂教育着手,老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祖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与此同时,老师在备课时也不要急于参照教参,缺少独立思考,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会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讲课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了模范带头作用。
小学的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汉语发音一定要标准,为孩子营造一个发音标准的良好环境,小学是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让他们学习电视节目中标准的汉语发音。另外,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诗歌诵读比赛,让孩子在活动中爱上语文。老师的板书也要采用楷书且要整洁,为学生练好字做个带头人。老师也要将学生的表现给个评价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热情,不能及时地进行恰当的评价,而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以至于不想再发言。
最后,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师生,也是长辈和后辈,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从教学任务上来说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平等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
一、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单一地、无休止地讲述,讲了再讲,甚至反反复复,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要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自身位置与角色,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注重学习过程,不偏重结果,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看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和质疑问难。
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句、重点段进行精讲,通俗易懂的句段可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完全让他们读出情感,念出含义,更让他们亲身感受文中之情,而老师只是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方位提高,知识水平与能力也就相应升华,教学效益明显事半功倍。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机会,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同时要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学新课之前,我们应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意境,适当配制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古诗、课本剧、甚至一些散文伴随这些更加让人陶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其特定环境中细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享受和陶醉,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品词析句,领悟情感
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境时,总是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渲染人物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品味,领会内涵,学习用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真情实感。如《月光曲》一文,在贝多芬第二次弹琴之前,这样写道:“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边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着琴键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望了望”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贝多芬由屋外听琴到屋内弹琴的经过,来领悟他由同情到动情的感情变化,领悟他正是在这“望了望”的一刹那,产生了要把美的音乐献给这对穷兄妹的激情。
四、音像视听,创境激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录像、幻灯、录音、图片等创设诱人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把课文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受到最直接、烈的刺激,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识、渲染情感、形成共鸣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帝国主义者都可憎的嘲笑”是一个可充分利用的绝好情节。
于是我把帝国主义者嘲笑的傲慢姿态用漫画的形式搬上投影片,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我又播放了关于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情况解说。通过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京张铁路不仅是融勇气、智慧于一体的铁路,更是一条争气之路。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詹天佑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朗读想象,体验情感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要经常地借助于朗读、想象来入境、入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想象,入境生情,让境在脑中生情,在胸中涌动,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指导学生用轻快、流畅、满怀激情的语调朗读第一节。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凭借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辽阔碧绿的大草原之中,引吭高歌……这样,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美,还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
六、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终身思想的影响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新课程对教师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创造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论文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在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为对学校来说,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者、教师、学生)。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新课程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继续教育到底应该传递给学员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这是在新形势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从课程理念来看,原有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尚需重新构建,继续教育课程的再研究与改革已迫在眉睫。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重新合理地研究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使之更好地体现在新的时期的定位与含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因此,选取课程研究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是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与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课程差别不是太大,一般采取脱产学习、函授、面授等形式学习;二是非学历教育,以提高教师职业、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培训课程体系,在培训途径上可以有分层次的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实地观摩与学习、广播等远程教育。 自1977年以来,教育部门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狠抓了教材教法过关培训、专业合格考试和学历系统进修等师资培训工作。截至2000年,我国初中专任教师3248608人,学历合格率为%。这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前提。 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整个世界正在向知识时代迈进,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使得个人即使穷尽一生的精力也无完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更新速度在加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在全世界成为共识。这时人类大脑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记忆,而是寻找联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原来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学识与才能已不能适应现代变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变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不科学 目前,不少培训机构在规划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因为强调先进性和科学性,就套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学历教育的模式,即各门课程样样齐全。继续教育是非学历教育,学员们不可能有充裕的、连续性的时间来完成学业。其带来的后果是学员往往望“本”兴叹,努力者浅尝辄止,怠惰者束之高阁。而且,这么多的课程使学员失去自我思考、探究实践的时间。显然,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不科学的,是徒有形式的。二是因为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偏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搞零打碎敲、忽视知识更新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破坏了培训的阶段性、连续性,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前后脱节,不成体系。 大量的短期业余教师继续教育,使得教师身心疲惫,过分统一集中的培训,也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很多地区都是利用教师的双休日与节假日进行培训,但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就比较大,因此,占用教师休息日引起了大多数教师的抱怨。另外,教师参加培训多数是由于外部的政策压力,而教师能否参加培训要听从于任职学校的安排。因而被培训的教师在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的选择上就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加上培训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又使得整个教师继续教育过程缺少的气氛,从而抑制了教师的`学习主动性。2,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理念落后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包括教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存在三个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学历与能力等同,教师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结果造成许多教师拼命追求高学历,一旦学历到手便认为可以休息了,不需要有系统地提高进修了。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会同步增长,以为教学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教学水平就越高。这种认识导致了教师间凭年龄论资排辈现象,青年教师难以“后来者居上”。三是错误地认为只要不怕吃苦,肯卖力就可以当个好老师怛j。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也造成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偏失。 在这些错误的认识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唯学历教育至上,由追随学历合格到追逐高学历。不仅是教师本人追求高学历,而且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自己的所谓“政绩”也是急功近利,热衷于师资队伍学历合格比例和高学历的教师数量。结果学历文凭被当作进修的目的去追求,造成了教师教育目的“异化”。 3.教师继续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到落后课程观念的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结构是很不合理的。在学历教育中,课程结构基本上与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相差无几。尽管强调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性,但由于教学组织起来比较繁杂和困难,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很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发挥的作用。另外,学科专业课程比例过大,这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存在的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是一致的,占总学时70%的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选修课比例低。从课程的学习要求看,是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开设得较少,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 而在非学历培训中,课程内容存在单一化、简单化、规范化、固定化的模式,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只是局限于“缺什么补什么”。这种课程设置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我国教师进修院校发展较短,学校各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因而造成显性课程刚性十足而忽视了课程理论中重要的隐性课程因素。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创造研究型的学习氛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较长期的教育培训中,的熏陶与教化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这却很少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 4.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单一 这里所说的课程实施方式是指具体授课的方式方法。我国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些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比如,培训的目的本来是要提倡和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的教育观念,但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不给受训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提倡和鼓励学生主动创造的教育观念,但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沿袭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员听”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只是模仿培训者提供的教学技巧,而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 5.课程设置中缺乏教育教学案例课程 案例教学已是当今世界上风行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课程,特别是一些大公司、大企业,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他们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教育领域来讲,案例教学同样非常重要。教师每天要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比其他领域更为丰富的个案事例,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各种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中吸取经验、、提高,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在教学中穿插了一部分实际案例,但总体上还很薄弱,很多人尚未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即使现有一部分案例,也没能进行细化精琢,典型性、示范性都不强。 三、对策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在职教师培训大部分还是侧重于或学历补课,重在专业学科领域内的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打破学科界限,依然拘泥于学科范围内,并不利于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课程改革围绕着“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发展”的理念,打破过去以高度统一为特征的、充满确定性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结构,如要求学校创造条件设置丰富多彩、课程标准弹性化的选修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程,以期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并培养其责任感。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丰富性和教材的多样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教师增强应变能力Hj。鉴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笔者认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调整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着眼,增加教育课程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是:要有规定的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有特殊的能力特征和职业特征、人格特征要求;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如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教师继续教育应当为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服务,培训院校应增加教育课程,让学员了解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教育改革的责任意识,将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思想转化为个人的教育理念、专业精神。 2.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造力着眼,增加创造性课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设计者,他们应该创造性地诠释课程,参与制定课程。因此,培训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重视培训学员的创造力,引导学员参与课程过程,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培训观。要组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专家组,专家们应在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掌握好新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进行创造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培训院校在开发和构建创造性课程体系时,应注意五个问题,即变知识教育为学力教育,促使教师进行创造性学习,对教师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教师进行创造教育,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创新思维的教育。处理好五个关系,即与综合教育的关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3.从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着眼,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 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对方法和策略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坚持面向实际,把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丰富理论辩证统一起来,使教师的理性认识和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充实和丰满,富有活力,并产生效用;同时,也为教师的智慧成长和才能发展增添营养。因此,培训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强关于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培训,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如教学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和评价技术等课程。尤其应重视教学设计方法课程,它主要包括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 4.从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着眼,增加科研课程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任。教师继续教育中增加科研课程,要重视八个方面的问题:(1)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帮助学员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树立全新的科研意识,促使他们由教书匠向专业的教育家转变。(2)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使学员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3)普及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指导学员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掌握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整理与归纳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学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验证假设的能力和成果表述的能力等。(4)指导学员选择科研课题。如帮助学员从教育实际需要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定课题,从教育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规划、课题指南中确定课题。(5)指导学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科研,促进教研相长。(6)帮助学员形成指导他人进行研究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中小学教师自身具有研究能力,而且要求他们能够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7)组织开展中学教师间的教育科研合作,全面提高全体中学教师的科研素质。(8)对学员已经开展的科研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估,能在和评估中发现问题,以便对教师的科研方向、科研方法和目标进行一些指导和修正,使他们的教育科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不断开展的持续性。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适应新世纪需求的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实践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培训者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后,转变教育观念,变换教师角色,增进教育教学技能。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要想获得全部资料请查阅:
这个其实很简单啊,我给你一篇。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① 请问,我能用我全日制大专毕业时自己写的论文来代替我继续教育学历的本科毕业论文交上去吗…因为,写一
继续教育很简单的,修改下就可以了
② 省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可以折算多少个继续教育学时什么文件上有这个说明我是广东的。谢谢
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视其刊物级别按以下标准折算继续教内育学时: 署名正容式出版了相关的专业著作,可以按本人每写1千字折算成3学时培训计算。在国际、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了专业论文,可以分别折算成60学时、40学时、20学时培训计算 我就是在杂志社工作,对这个还是知道点的,你想发文章的话,我帮你咨询
③ 南京中级职称评审申报论文条件,继续教育学时要多少
一年申报一次,来需要自继续教育学时证明,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6学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4学时(45分钟为1学时)。在继续教育年度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现已实行学分制的行业部门,学分与学时的转换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每年中、高级职称人员至少需要完成72学时,其中公需学时至少24学时,专业课时至少48学时。
④ 会计毕业可以用分数抵继续教育的学分吗
浙江省的可以。哪个省的查哪个省的文件。 《浙江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浙财会》〔2013〕43号 第十八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财政部、省级、市级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或参加财政部、省级、市级财政部门组织的高端会计人才考试,被录取的,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录取文件为准;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考试管理机构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为准;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或学历教育(包括专科),通过当年度一个学习科目考试或考核的,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学校出具的成绩单时间为准,取得学历或学位当年没有成绩单的,则以学历或学位证书上注明的时间为准; (四)独立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课题结项的,每项研究课题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每项研究课题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相关文件的签发日期为准,无正式文件的,以课题在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刊上发表时间为准,既无文件又没公开发表的课题不得折算学分; (五)独立在有国内统一刊号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的,每篇论文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准; (六)独立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的,每本会计类书籍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每本会计类书籍的第一至第三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间为准; (七)参加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其认可的会计类知识大赛,成绩合格或受到表彰的,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合格成绩公布时间或表彰文件的签发日期为准。
⑤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几类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20学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和一级防保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必须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10学分。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科授予I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卫生部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卫生部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均属于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⑥ 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怎么用
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使用方法:把学分证书交到医院的医教科或医务科等相关科室,医院的医教科或医务科会把医学教育学分在继续医学教育档案里进行学分登记使用。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第二十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登记制度。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办单位应对参加活动的卫生技术人员发放本单位签章的包括活动名称、编号、形式、日期、考核结果、学分类别、学分数等内容的登记证或学习证明。各单位应建立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和获得的学分进行登记。
(6)论文的继续教育学分扩展阅读: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和一级防保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必须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10学分。两类学分不可互相代替。
其中I类学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授予I类学分。I类学分的获取方式: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卫生部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卫生部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评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均属于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二)II类学分的获取方式: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
⑦ 国家级论文折算多少继续教育学时
视其刊物级别按以下标准折算继续教育学时: 署名正式出版了相关的专业著作,可以按本人每写1千字折算成3学时培训计算。在国际、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了专业论文,可以分别折算成60学时、40学时、20学时培训计算我就是在杂志社工作,对这个还是知道点的,你想发文章的话,→ 壹 品 优
⑧ 医学论文发表后如何获取继续教育学分
把您所发表的论文的杂志拿到你报材料的地方,那些杂志都带学分的,他们就告诉你怎么做了
⑨ 学术论文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学时吗
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copy表论文的,视其刊物级别按以下标准折算继续教育学时: 署名正式出版了相关的专业著作,可以按本人每写1千字折算成3学时培训计算。在国际、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了专业论文,可以分别折算成60学时、40学时、20学时培训计算 我就是在杂志社工作,对这个还是知道点的,你想发文章的话,我帮你咨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摘要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可以弥补当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利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培训资源,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2022重庆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要求不低于15—20学分。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参加人员将有关学习成绩单或支农、进修等证明、考核材料交所在单位,省直单位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授予规定的学分,省辖市辖区内的各级单位报所在市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授予规定的学分。
继续 教育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教师继续教育 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继续教育总结1
回顾_继续教育工作,我园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构建起了继续教育实施工作平台:1、新理念引领:园里组建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具体实施。2、岗位演练:以岗位为阵地,实践演练。3、观摩研讨: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观摩研讨,在 反思 中自我提高。我园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力抓建设。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程,它要求每个教师都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准,从而使教育教学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责任重,因此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的领导组织。
园里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园继教骨干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导主任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管理。
2、明确的责任分工。
业务园长负责宣传启动,提出园所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总体思路,并自始至终指导,督促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园里制定的实施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的要求,制定有关 工作计划 和 实施方案 。
二、注重规范,落实管理。
规范的管理,是我园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边实施教师的培训,一边不断规范管理。使得园所的继续教育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地进行。归纳起来,我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做到了两个到位:
1、工作职责到位。园里根据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前部指导意见,设岗定责,使我园的继续教育工作有成效。
2、过程管理到位。我园按计划进行学习,对教师们培训的时间,学时、学习情况做好了记录。
3、效果评估到位。园考核领导小组阶段性地对教师进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并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
三、讲求实效,抓实培训。
我园的教师师德教育,新理念,教师心理健康,新技术以及幼儿音乐活动的创编等培训工作,力求实干,讲求实效,培训要求做到让教师真正有所收获。
1、抓师德教育,激励教师 爱岗敬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是师之本,教师的 言行举止 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园抓师德教育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铸造“师魂”。师魂是教师的政治灵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既教书又育人。因此我园始终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重点,给所有的老师创造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二是培养“师德”。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签订《师德书》并通过学习身边先进个人的 事迹 让教师身临其境,感悟体会。用身边活生生的典型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2、抓园本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我园结合科研课题的研究,把科研成果纳入园本课程,还采取“走出去、学进来”把兄弟园所好的 经验 和 教学 方法 ,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骨干引领。首先,建立骨干教师梯队,分期、分级进行岗位培训。其次,建立了“一帮一、老带青”教学帮扶 对子 ,在观摩、实践、反思中自我提高。
4、立足岗位实践演练。园里通过每半年一次的岗位练兵活动,让教师将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把新技术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演练后的研讨、反思、交流、再演练。在以“学习-反思实践创新”为模式的培训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不足之处:根据“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验收要求,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继续教育工作任务之重,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培训内容不够具体,外出学习机会较少。
总之,我园继续教育工作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与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园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以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园所课程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总结2
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我选择的是刘冬萍老师的工作室,我主要浏览了以下几个版块:教育之窗、教学资源、成果展示、 教育叙事 、 读书心得 、专家视野。
一、对于这次 英语阅读 与写作专项研修,我觉得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刘冬萍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把刘老师上传至网页上的内容几乎看了一遍,并有选择性的下载并存档了一部分。这是她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结晶,也是我以后可以不断借鉴的美文。
2.版面的设计相当美观,而且很合理。这足以反映出刘老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很强的,我也要学做一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充分整合的新型教师。
3.在__网教师论坛,我看到了很多老师不同的见解,也学到了很多。
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加强以下几方面:
1.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除了其人格魅力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为人处事外,能给学生最直接、最有用的东西就是知识了。英语里有句 谚语 “liveandlearn”,没错,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技巧和技能,才能教给学生全面、系统、有用的知识。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的确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我们而言,在教学海洋里,自身的学习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2.注重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研修过程中,我清楚地意识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课堂效果乃至教学效果的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只有让学生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实际出发,加以合理的引导,教与学才能互长,达到良性循环。虽然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如大班教学、学生水平不一等这一点在具 体操 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但是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和方法。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以及本学科的专题学习,我的理论基础更扎实了,与此同时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有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是不够的,我们要更多地做的是把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纸上谈兵不可能打出漂亮的胜仗,而我们所做的那么多教学思考和研究如果不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也只能是停留在表面,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所以,今后我一定会努力把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争取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增强师生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多给予热情鼓励,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这些都促进学生积极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促教的目的。
教师继续教育总结3
20__年,根据教育体育局师训中心的部署和安排,我校本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校本培训工作,以教育教研活动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将我校20__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工作总结 汇报如下:
一、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保证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陈永兵为组长,以副校长孔建平为副组长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安排部署,各组分工落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加以落实执行,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区市县级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接受和了解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打造一支德艺双全的教师队伍。
在20__年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根据自身情况,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要求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由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等法规和文件,教导处组织教师参加区市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改培训学习。在校内积极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观摩课、青年教师研讨课,并由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会后评析、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加强教师自身建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
我校通过开展教学示范课、教学研讨会、教研组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加强教学研究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政治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我校决定由教研组长每周主持召开一次教学研究工作会议,政治学习会议由政教处主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学校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研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办法,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教学竞赛和教学交流活动。通过此项工作,我们既培训了老师的业务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
五、教务处进一步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组织、安排、督导、检查、考核、总结、归档工作。
20__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将努力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思想,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具体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积极实施新课程培训工作。在严格要求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邀请专家开办新课程改革的讲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进一步领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了解相关课改 措施 和实施步骤,切实做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核心作用。学校将继续以教研组为中心,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教研组需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学期末要做好教学情况总结。每学期要定出一两个教研课题,组织教师试验,并进行专题研讨。教研组要督促和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学习,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做好公开课的评析和总结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培训的考核和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陈永兵担任组长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和教研组具体落实,各部门协助配合的局面。重视培训安排,强调培训实效,加强培训管理,从而使校本培训的工作顺利、扎实有效地进行。
(四)、积极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任务。
总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坚信,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教师职称评定的广泛宣传,教师们的认识会逐步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会逐步加强,教研活动也将会更加广泛、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教师继续教育总结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和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队伍的结构从年龄、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整体水平偏低。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停留在全员通识培训和教研组教研形式上,教师队伍整体提高不明显。因此,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省培计划”、市级培训和县级培训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德育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校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校“十二五”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单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适应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提高认识,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1、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以校长亲自抓,由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继教专干,坚持“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原则,确立形成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和完善了各项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2、学校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实效的过程管理,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大计来抓。每学期,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竞赛、自学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使教师的业务学习常学常新,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师的需求。严格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详细记载了每学期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资料,包括课后反思、论文、学习体会、教学点滴及研究的原始资料等并及时将培训情况和经费投入等登记入《十二五继教学时登记表》。
3、调查反馈,整体规划。随着时间的发展,总会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不断出现,为此,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查继续教育内容,从长远的角度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尊重教师的个性,每个人都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确定活动内容,与时俱进,走自身特色发展的道路。
四、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建立师德教育专项培训长效机制。开展以理论培训、思想教育、经验交流、制度管理等方式,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利用升旗仪式、政治学习介绍)、经验交流、未成年人教育法规、师德教育文件等培训。真正把师德教育落实在培养教师事业荣誉感、岗位责任感、生活幸福感和对学生充满爱心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四新”教育的培训。“四新”教育,即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师新课程培训,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通识性培训和自学教育理论专著,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新理念更是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3、加强教育教学的培训。在本年度中,我校继教培训抓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为契机,加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大练兵。
4、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第一学期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环节开展培训,主要通过教学评优、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后反思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各项培训主活动贯穿于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5、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开展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通过校本研训的方式,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武装教师,使他们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研能力。并能紧密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及学科论文,探讨继续教育和小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6、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学校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丁怡梦、颜莉等在各项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然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师听课记录还不够规范,有少数教师积极性还不够高等现象,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
教师继续教育总结5
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 同义词 ,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教师继续教育总结通用 范文 5篇相关 文章 :
★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范文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 2020年优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 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5篇精选
★ 2020教师继续教育研修个人心得5篇大全
★ 通用的教师个人年度成长总结范文五篇
★ 2022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通用10篇
★ 2022教师年度工作个人总结通用10篇
★ 小学语文研修教师总结(通用5篇)
★ 2021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终身思想的影响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新课程对教师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创造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论文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在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为对学校来说,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者、教师、学生)。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新课程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继续教育到底应该传递给学员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这是在新形势下进行教师继续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从课程理念来看,原有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尚需重新构建,继续教育课程的再研究与改革已迫在眉睫。课程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重新合理地研究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使之更好地体现在新的时期的定位与含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因此,选取课程研究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是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与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课程差别不是太大,一般采取脱产学习、函授、面授等形式学习;二是非学历教育,以提高教师职业、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培训课程体系,在培训途径上可以有分层次的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实地观摩与学习、广播等远程教育。 自1977年以来,教育部门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狠抓了教材教法过关培训、专业合格考试和学历系统进修等师资培训工作。截至2000年,我国初中专任教师3248608人,学历合格率为%。这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前提。 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整个世界正在向知识时代迈进,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使得个人即使穷尽一生的精力也无完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更新速度在加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在全世界成为共识。这时人类大脑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记忆,而是寻找联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原来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学识与才能已不能适应现代变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变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不科学 目前,不少培训机构在规划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因为强调先进性和科学性,就套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学历教育的模式,即各门课程样样齐全。继续教育是非学历教育,学员们不可能有充裕的、连续性的时间来完成学业。其带来的后果是学员往往望“本”兴叹,努力者浅尝辄止,怠惰者束之高阁。而且,这么多的课程使学员失去自我思考、探究实践的时间。显然,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不科学的,是徒有形式的。二是因为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偏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搞零打碎敲、忽视知识更新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破坏了培训的阶段性、连续性,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前后脱节,不成体系。 大量的短期业余教师继续教育,使得教师身心疲惫,过分统一集中的培训,也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很多地区都是利用教师的双休日与节假日进行培训,但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就比较大,因此,占用教师休息日引起了大多数教师的抱怨。另外,教师参加培训多数是由于外部的政策压力,而教师能否参加培训要听从于任职学校的安排。因而被培训的教师在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的选择上就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加上培训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又使得整个教师继续教育过程缺少的气氛,从而抑制了教师的`学习主动性。2,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理念落后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包括教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存在三个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学历与能力等同,教师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结果造成许多教师拼命追求高学历,一旦学历到手便认为可以休息了,不需要有系统地提高进修了。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会同步增长,以为教学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教学水平就越高。这种认识导致了教师间凭年龄论资排辈现象,青年教师难以“后来者居上”。三是错误地认为只要不怕吃苦,肯卖力就可以当个好老师怛j。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也造成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偏失。 在这些错误的认识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唯学历教育至上,由追随学历合格到追逐高学历。不仅是教师本人追求高学历,而且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自己的所谓“政绩”也是急功近利,热衷于师资队伍学历合格比例和高学历的教师数量。结果学历文凭被当作进修的目的去追求,造成了教师教育目的“异化”。 3.教师继续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到落后课程观念的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结构是很不合理的。在学历教育中,课程结构基本上与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相差无几。尽管强调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和性,但由于教学组织起来比较繁杂和困难,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很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发挥的作用。另外,学科专业课程比例过大,这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存在的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是一致的,占总学时70%的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选修课比例低。从课程的学习要求看,是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开设得较少,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 而在非学历培训中,课程内容存在单一化、简单化、规范化、固定化的模式,缺乏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只是局限于“缺什么补什么”。这种课程设置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我国教师进修院校发展较短,学校各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因而造成显性课程刚性十足而忽视了课程理论中重要的隐性课程因素。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创造研究型的学习氛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较长期的教育培训中,的熏陶与教化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这却很少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 4.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单一 这里所说的课程实施方式是指具体授课的方式方法。我国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些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比如,培训的目的本来是要提倡和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的教育观念,但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不给受训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提倡和鼓励学生主动创造的教育观念,但对教师的培训却仍然沿袭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员听”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只是模仿培训者提供的教学技巧,而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 5.课程设置中缺乏教育教学案例课程 案例教学已是当今世界上风行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课程,特别是一些大公司、大企业,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他们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教育领域来讲,案例教学同样非常重要。教师每天要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比其他领域更为丰富的个案事例,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各种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中吸取经验、、提高,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在教学中穿插了一部分实际案例,但总体上还很薄弱,很多人尚未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即使现有一部分案例,也没能进行细化精琢,典型性、示范性都不强。 三、对策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在职教师培训大部分还是侧重于或学历补课,重在专业学科领域内的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打破学科界限,依然拘泥于学科范围内,并不利于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课程改革围绕着“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发展”的理念,打破过去以高度统一为特征的、充满确定性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结构,如要求学校创造条件设置丰富多彩、课程标准弹性化的选修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程,以期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并培养其责任感。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丰富性和教材的多样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教师增强应变能力Hj。鉴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笔者认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调整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着眼,增加教育课程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是:要有规定的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有特殊的能力特征和职业特征、人格特征要求;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如教师培养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教师继续教育应当为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服务,培训院校应增加教育课程,让学员了解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教育改革的责任意识,将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思想转化为个人的教育理念、专业精神。 2.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造力着眼,增加创造性课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设计者,他们应该创造性地诠释课程,参与制定课程。因此,培训院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应重视培训学员的创造力,引导学员参与课程过程,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培训观。要组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专家组,专家们应在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掌握好新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进行创造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培训院校在开发和构建创造性课程体系时,应注意五个问题,即变知识教育为学力教育,促使教师进行创造性学习,对教师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教师进行创造教育,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创新思维的教育。处理好五个关系,即与综合教育的关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3.从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着眼,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 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对方法和策略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新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坚持面向实际,把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丰富理论辩证统一起来,使教师的理性认识和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充实和丰满,富有活力,并产生效用;同时,也为教师的智慧成长和才能发展增添营养。因此,培训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强关于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培训,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增加方法论或教育技术课程,如教学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和评价技术等课程。尤其应重视教学设计方法课程,它主要包括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 4.从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着眼,增加科研课程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技能,还包括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任。教师继续教育中增加科研课程,要重视八个方面的问题:(1)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帮助学员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树立全新的科研意识,促使他们由教书匠向专业的教育家转变。(2)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使学员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3)普及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指导学员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使学员掌握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整理与归纳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学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验证假设的能力和成果表述的能力等。(4)指导学员选择科研课题。如帮助学员从教育实际需要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定课题,从教育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规划、课题指南中确定课题。(5)指导学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科研,促进教研相长。(6)帮助学员形成指导他人进行研究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中小学教师自身具有研究能力,而且要求他们能够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7)组织开展中学教师间的教育科研合作,全面提高全体中学教师的科研素质。(8)对学员已经开展的科研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估,能在和评估中发现问题,以便对教师的科研方向、科研方法和目标进行一些指导和修正,使他们的教育科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不断开展的持续性。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适应新世纪需求的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实践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培训者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后,转变教育观念,变换教师角色,增进教育教学技能。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总之,彝良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变,既是培训者,又是教研员,是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指导者。还取决于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让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上靓丽的一笔。
摘要 :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学习或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拓展创造能力和补充专业技术水平。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和理念,从而扩大视野和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态度不积极。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即使自愿参加,其目的都很明确:要么为了拿文凭,要么为了评职称加分。而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自身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实际能力。因此,即便是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个别教师也是流于走形式,其实效不尽人意。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师资不强。
目培训种类繁多但不系统,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学员只能在下边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好的多,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师资队伍。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往往没有专职教师,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几个有名气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大而全的东西,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全不能满足教师对自己学科新的教育理论接受和现代教育技术掌握。
3.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教师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安排在工作时间,很多教师只能调课,回来后加班加点,甚至挤占星期天给学生补课。如此,继续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初衷,反而给教师增添了负担。即便是有些培训安排在星期天或者假期,部分老师会因为占用了其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参加。
4.培训经费由教师本人承担,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如今大多数中小学校无力承担继续教育经费,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的费用主要是本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本来就很低,培训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无疑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层次不高但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较高,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对继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然而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关于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明确建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2.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可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方法,是一条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并且较之学术型硕士,其更侧重于实践。同时,教师到大学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亲身体验大学校园浓厚的学习与学术氛围,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名师大家,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参加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习,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同时,学历层次的上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及社会地位,从而间接积极地影响到其教学的心态,提升教学水平。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教育专业硕士仅在在职中学教师中招生,小学教师尚未成为其,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开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使中小学教师均具备参加学习的资格。
3.教育行政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带头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要求,开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考虑培训的场地和时间,选择距离较近的培训场所,避免占用教师上课的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认识,把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并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把继续教育切实办成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途径。
4.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可以弥补当前培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利用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开发适合自身的校本培训资源,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同时鼓励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教育惩戒分析论文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作用
1. 教育惩戒的内涵。
教育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但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以激发其悔改上进之意,从而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对学生身体上给予感到很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违法失德的侵权行为,是封建野蛮专制的产物,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师德规范严格禁止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2.教育惩戒的作用。
教育惩戒具有教育警示作用,惩戒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事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纪意识,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学生的是非观念;惩戒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有效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弘扬正气。惩戒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了应有的羞耻感、荣誉感;惩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果学生早期经历过错后受到惩戒的体验,必然会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对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1.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有两种德育形式影响人的社会化。一种是正强化,表扬和奖励;一种是负强化,批评和惩戒。体罚、变相体罚同人性的解放及教育本质背离,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明令禁止体罚学生,但对教育惩戒也都作出了明文规定并予以了保留。现代教育的规模化、制度化及其活动,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然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过程中也无法全然排除外来的强制性影响,在其走向自律之前,他律往往是必经途径之一。教育惩戒正是教师以社会代言人身份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引导和矫正的权利,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化也符合教育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对违规者予以必要惩罚与处分,既需要教师的谆谆教导,又需要纪律、制度的严格约束,使其由自然人逐渐发展为社会人,这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脆弱、不负责的教育。所以,夸美纽斯指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用来制止邪恶的倾向的”,“有需要的时候就应该责备、惩罚或斥责”。
2.运用教育惩戒方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倡导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关爱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倡赏识和鼓励教育,张扬学生的个性等等。但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占多数,许多学生对人不关爱,对己不约束,对物不珍惜,对事不尽责,单纯强调权利忽视义务,只讲自由,不要法规纪律,蔑视传统做人品质的培养。当学生有了问题,有了错误,如果一味的“宽容”、“等待”和“迁就”,就会让学生习惯了世界为他让路,习惯了“接受型”的生活方式。这种对学生的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做法,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教育渎职行为。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3.教育法律法规赋予了教师惩戒权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不等于禁止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惩戒权的肯定。所以,从法律角度看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依法对学生的不合规范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避免其不断发生,以促进其合乎规范行为的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权力,是一种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相对强制性权力。
三、教师使用教育惩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惩戒须合法且要有教育性
依法执教是教师的首要师德修养,学校和教师在制定和执行校纪、校规的时候,要以法律为依据,把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年幼、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低等原因,他们有时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处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反省自己的错误,使之在受到惩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如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胰岛素发明者麦克劳德在上小学时,一心想看狗内脏的模样,有一天他将校长的爱犬抓住宰杀了观察,校长知道后十分气愤。但校长在搞清原因后,罚他画一副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如果做的好免除其他纪律处分,结果校长和老师对麦克劳德画的人体骨骼和血液循环图很满意,现在这两副图保存在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这种赏识性的教育惩戒经典案例值得我们每一为教师深思和借鉴。教育惩戒其目的不在于“惩”,而在于“戒”,“惩”只是“戒”的手段,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弥补过失,防患于未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学生的做法,不尊重学生的权利,为“惩”而“罚”,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使学生产生自暴自弃、对抗、逃学、轻生或犯罪等不良后果。
2.教育惩戒须适“度”,讲究公正、合情、合理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对教育惩戒权行使中缺乏“度”的控制,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学校,学生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极易受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对待。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慎防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以致惩戒失去公正性;或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断,致使惩戒不合情理。在教育惩戒学生时,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状态、家庭状况及具体的违规情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对同一性质的违规行为施以同样的惩处,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戒,从而保证违规学生受到的惩戒公正、合情、合理。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要想获得全部资料请查阅:
具体的内容就是一定要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惩戒,但是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不能用语言来侮辱学生,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情节,教育的方法,教育产生的效果,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