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风险。它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财务风险管理也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问题。文章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例,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

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04).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1).

[3]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论文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综上所述,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总之,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因此,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从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角度出发,设置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应当重视理论方面上的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出适当调整,增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从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指标分析论文

现今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出极快的发展态势,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本立足点是加大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力度。下面是我整理的财务风险指标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企业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信用机构、证券投资者,甚至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如何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和管理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财务风险的定义、特征等基本理论入手,从宏观环境及企业自身两方面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探讨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产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始终,且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企业的理财环境日趋复杂化、多变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企业财务风险严重影响着企业、信用机构、证券投资者,甚至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世界范围内每年的企业破产案屡屡发生,众多大型集团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这对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时刻面临着财务风险的威胁。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财务风险的特征

只充分了解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正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要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必须要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各种特征,在掌握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及控制。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激励性。

客观性

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收益性或损失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

激励性

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席卷,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市场经济的规律表现的更加明显。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面临这巨大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是由于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和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

宏观环境影响

全球一体化

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国内的企业就需要走向世界大市场与世界各地的大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就变得十分复杂了,企业间的跨国投资的频繁与复杂使得投资活动面临极大是的风险性。

买方市场的形成

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偏好因人而异,且变化很快。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与消费者偏好密切一致。在买方市场,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

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甚至不准确,又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这必然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企业自身原因

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有风险。在现实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是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务中,比如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就与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有关。

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资金的流动性不足。资产作为企业得以运作的重要命脉,其流动性至关重要,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也是引起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我们对此不能小觑。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息息相关。资金缺乏、存货积压等问题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爆发财务危机的导火索。筹资决策的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体现。

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这是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乃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因。财务活动贯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合理的运作。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 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现金流量作为跟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的生命“血液”,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对现金流量的信息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现金流量,使其“血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已成为现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 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任何企业,企业的领导阶层是企业文化的开拓者,也是企业文化的最初载体。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最终的引导者和诠释者均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员工执行力的培养也依赖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另外,无论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领会和感悟,都需要领导阶层来引导和管理。只有有了运行良好和有效的领导体系,企业才能良性循环,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而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就更是如此,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如何才能使得这些相关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得以强化呢?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细节里,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进去,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培养出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

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控制得好,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不重视,或财务风险分析出现错误,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素珍.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2]刘银凤.财务风险对于财务决策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1(19)

[3]孙银英.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4]范丽红,陈圣飞.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传导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2011(33)

企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对于IPO公司利润影响要素分析论文

利润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意味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利润的高低也并非一定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1]。因此,如果管理者或者投资者仅仅将企业利润作为决策的标准,势必会加大他们承担的风险,所以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投资者都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利润质量。所谓利润质量是指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情况,体现公司利润的变现能力,持续性和稳定性[2,3]。高质量的利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盈利基础,同时也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时降低风险、增加收益提供保障;低质量的企业利润则可能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因此,研究公司利润的质量不仅对公司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投资者投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文献综述

至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的利润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DhaouiAbderrazak,OuidadYousfi(2010)研究了目前的研发战略的决定因素和分析对财务绩效与盈余管理的权力下放的R&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研发权力下放,以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而管理人员的优势,可以得到一些私人和非转让的盈余管理而增加的好处[4]。因为产生这样的结果就会鼓励人们分散自己的研发,以增加盈余管理。MihirA。Desai(2005)认为企业为了赢得资本市场,夸大其盈利水平,往往采取避税这种方式,表面上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质量,却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越来越不值得信赖[5]。PatriciaM。Dechow等(1995)对美国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占的比重较高企业的利润质量较高,组成企业利润的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相比,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弱于经营现金流量[6]。陈小林,林昕(2011)认为管理者会出于不同目的对盈余进行管理,近而将盈余管理按属性分为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审计师将根据不同的盈余管理属性出具不同的审计意见[1]。郭世辉,崔文姣(2009)则以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为变量构建了应收账款视角的利润质量评价模型,并得出应收账款规模与利润质量呈负相关,而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差额对利润质量有正的影响[7]。田甜(2008)在分析了影响企业利润质量的因素后,提出应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资产获利性等途径提升企业利润质量[8]。王秀丽(2005)从利润结构角度研究了利润质量问题认为高质量的利润结构应体现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性、与资产结构的匹配性、与对应的现金流量结构的趋同性、主营业务的核心性以及利润自身结构的协调性等特征[2]。

此外,周晓苏(2004)则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了微利公司的利润质量,发现微利公司通过非经营业务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流动比率,可以达到提高公司利润质量的目的[9]。综上来看,目前国外的学者对利润质量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则是从审计意见,企业利润结构、应收账款、资产流动性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影响因素,而鲜有从受利润质量影响的股票价格方面,对利润质量进行分析。同时,IPO公司作为最受股民追捧的企业而学者们却忽略了对其利润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选择IPO公司利润质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IPO公司利润质量的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来探讨其影响的方向和显着性。

2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的历史信息,是投资者分析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股票价格不能直接反映公司利润质量。一方面,股票价格受股票市场有效性影响,不同有效性的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对反映公司利润往往具有不同的信度,无效的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不仅不能真实的反映公司历史信息,也无法真实反映公司利润的质量,因此,本文假设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具有弱势有效性的,IPO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瞬息万变,股价不能反映企业利润的稳定性,也无法为投资者提供直接的利润质量信息。因此,本文选择股票价格变异系数而非股票价格来衡量企业利润质量,是因为股票价格变异系数越小风险越小,投资者投资是对企业利润的长期增长和稳定性分析结果的理性人选择。此外,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的规定,从未上市的公司若要成为上市公司,必须由审计师对其前一年的财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也意味着从新上市公司前一年财务报告中获取的财务指标值得信赖。

3影响IPO公司利润质量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选取

影响IPO公司利润质量变量选择

基于以上假设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体现公司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的结果两个方面对影响IPO公司利润质量的变量进行选择。(1)体现公司利润的形成过程:应收账款周转率(X1)、存货周转率(X2)、流动比率(X3)、速动比率(X4)、每股现金净流量(X7)、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X9)。(2)体现公司利润的结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X5)、营业利润率(X6)、净资产收益率(X10)、税后利润增长率(X11)11个指标作为影响IPO公司利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此外,选择各个上市公司收盘价格的变异系数作为衡量利润质量优劣的标准。

样本数据选取

本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大智慧软件和宏源证券软件,新股信息则来自于东方财富网(http://data。eastmoney。com)。基于研究需要,本文对预选样本按以下标准进行剔除:

(1)本文只选择2010年第一季度上市的IPO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因为公司将在第一个季度的15天以内报出该企业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但若公司3月31日上市,则该公司第一季度股票收盘价格变异系数为0,对其进行分析意义不明显,这样的IPO公司将被剔除。

(2)本文选者的财务指标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异常指标将予以剔除。例如,人人乐其资产周转率达到了8800多,远远的超过其他公司的资产周转率。

(3)金融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特殊的风险,资本的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因此金融企业也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通过以上筛选最终有85家IPO公司符合本文的研究要求,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09年各个公司的年报数据。

4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变量内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旨在运用假设的少数几个变量来表示原来变量的主要信息的研究方法。根据因子分析法的操作原理和基本步骤,并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如下:x1=a11F1+a12F2+∧+a1mFm+ε1x2=a21F1+a22F2+∧+a2mFm+ε2∧xn=an1F1+an1F1+an2F2+∧+anmFm+ε{m(1)其中,xi为原始变量,aij为因子负荷,Fi公共因子,εi为随机扰动项。对样本数据进行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Bartletts检验结果拒绝了各变量独立的假设,KMO统计量为0。623,大于临界值0。5,所以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出主成分信息(见表2)。从表2可知由相关矩阵求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相关贡献率中,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他们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5。95%,说明这5个因子能够比较全面的解释利润质量的总体水平。提取5个因子后,计算出各变量的共同度(见表3),结果显示每一个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大于0。5,且大部份接近或者超过0。7,说明这5个因子能够较好的客观地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由这5个主因子与上述11个变量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因为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是太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向0—1分化,本文对其采取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结果见表4。根据表4,我们得到的主因子的表达式为:F1=0。944x2+0。944x3—0。613x4+0。821x7F2=0。798x1+0。736x6F3=0。798x9+0。770x10F4=0。792x8+0。794x11F5=0。889x5其中,F1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流量,F2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利润率,F1和F2体现企业利润的变现能力等。F3包括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F4包括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增长率,F5包括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F3,F4,F5表现企业利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回归分析

在对以上变量进行了因子分析后,我们还需要对其影响方向和显着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本文在因子分析后,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分析要求,因变量必须是二分类变量。因此,我们首先将IPO公司的股票收盘价的变异系数从小到大排序,并规定排在前面的43家公司为利润质量较高的公司,Y值为1,剩下的42家公司Y值为0。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取了5个主因子,将5个主因子作为新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的回归模型为:pi=ea+∑k=nk=1βkki1+ea+∑k=nk=1βxki(2)对其进行变形得到:logit(p)=ln(pi1—pi)=a+∑k=nk=1βkxki(3)即:Logit(p)=α+β1F1+β2F2+β3F+β4F4+β5F5其中P表示Y=1(即利润质量高)的概率,F1表示提取的5个主因子。运用spss16。0进行logistic回归,得出综合回归结果,综合回归结果中卡方值为15。922,其达到了0。05的显着性水平,对其进行的Hosmer—Lemeshow检验,Hosmer—Lemeshow统计值的概率P为0。825大于显着性水平0。05,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Logistic回归具体结果见表5。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0。450—0。725F1+0。264F2+0。242F3+0。606F4+0。313F5

5结果分析与结论

结果分析

从表5结果来看:第一主因子F1的Wald值为4。938,大于其它主因子的Wald值,且显着性水平达到了0。05。第一主因子F1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流量。由回归系数符号,我们得知作为样本的IPO公司的上述几个指标对利润质量有影响,且为负向影响,则意味着这些指标值越大,企业的利润值越不高,股价的波动性越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比率的最佳值都存在一定的范围,若超过这个范围,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的最佳值为2:1,但在研究的85个样本中只有4个样本的流动比率接近于这个最佳值。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投资值对一个企业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该企业的偿债能力。第四个主因子F4的wald值为4。89,其显着性水平达到了0。05,这个主因子包括了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增长率。从上表中,我们得知?4为0。606,回归系数符号为正,则表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质量增长率对利润质量是正向影响。即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大,税后利润质量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利润质量越好,投资者向这些公司投资的风险越小。主因子F2,F3,F5主因子的Wald值都没有通过检验,说明这些因子包括存货周转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净资产收益率对利润质量的影响不显着,但并不能说明这些因素可以忽略。

结论

本文用股票价格的变异系数代表利润质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不能全部解释利润质量的影响因素,因为影响股价的因素不仅包括利润质量方面的信息,还要受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方曙红,李正逸(2007)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础,分析利率变动对我国股票股价的影响,最后得出在一般情况下,利率的上升,将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下降[10]。所以回归结果虽然不够理想,但是总的来说仍然可以接受。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质量增长率对IPO公司的利润质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现金比率对IPO公司的利润质量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因此,管理层在对公司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关注公司的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以及负债等,不断提高公司的利润质量。

1.以企业文化为重点的一些资料---“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是当今企业界的热点话题。何谓“做文化”。把实施文化战略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从企业实际出发,透过文化现象,把握文化规律和本质,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这就是“做文化”的体现。任何一个企业自诞生起,就存在了企业文化现象。固然,这些现象有优与劣、好与坏、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企业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祛除文化劣根,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创新发展,驭势而为,就要透过企业文化现象,抓住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在传承和创新基础上,挖掘和提炼企业的优秀文化元素,并形成先进的、特色化的企业文化体系。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独特性,而且是让企业赢得起输得起的有力武器。一般说,它的独特性由企业文化传统、企业家、地域和行业所决定。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是软东西,它不能改革,只能改良。因此,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着传承性。一个企业的文化烙印,总是在企业文化的演变中积淀而成。企业背景、发展历史、重大事件、创始人、领导者、先进模范等,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形成了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传统、企业精神、企业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形成了有别与其它企业风格和风貌。比如,军工企业的军队历史和背景,使得他们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党性、特别重科技、特别重质量和特别讲奉献,”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军工特色文化。二、企业家风格很大程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和行为规范就是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念,所奉行的经营思想,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在整个组织的扩大化。而且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方向、主流、品位和风格。三、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人。因为所在的地域的传统、风俗、习惯、礼节等不同,所以会形成不同心理架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些直接为企业文化特色性提供了最鲜活的有机组成元素。比如说,东北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精明、晋商的诚信、渐商的低调,无不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格调。四、行业性不同行业,产品与服务、竞争对手、主业盈利模式就不一样。正因如此,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就不同。它影响着企业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也是决定企业文化特色性的重要因素。譬如,航空企业的服务必然不同于生产企业的服务,家用电器业的文化肯定不同于汽车制造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特色性一定要体现出行业性。企业文化的特色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形成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方面要继承企业传统、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的精粹,比如,敬业乐群、以人为本、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它正是铸就特色化企业文化的根基。一方面要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以适应时代、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史蒂夫·乔布斯带领的苹果,新近被《商业周刊》推举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公司之首。斯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他因创建苹果电脑公司而出名.,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苹果是“酷”的代名词。虽然它一向以高端专业的形象饮誉业内,就苹果电脑从来都不平庸。从1976年4月1日成立,到1977年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Markkula的92000美元。1978年苹果公司启动上市,之后创出了着微机历史上许多第一:第一次有塑料外壳;第一次自带电源装置而无需风扇;第一次装有英特尔动态RAM;第一次在主板上带有48K容量;第一次可玩彩色游戏;第一次设内置扬声器接口;第一次装上游戏控制键;第一次具有高分辨率图形功能;第一次实现CPU和主板共享RAM……苹果电脑公司通过AppleII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Macintosh的推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彻底改造了个人计算机。通过其创意性的硬件、软件和Internet技术及设备,苹果公司致力于将最佳的计算机使用体验带给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创意专家及普通消费者。于是乎,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苹果公司及其产品一直扮演着潮流领导者的形象,创造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第一”。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标、打印机、扫描仪,应有尽有。苹果成功开发了用于高速连接数码设备的火线接口和USB;第一个在PC中装进了DVD刻录机;第一个推出史无前例的17吋笔记本电脑。苹果自主开发的许多小软件都很优秀,比如,编辑小电影的iMovie,浏览数码像片的iPhoto,制作DVD的iDVD,用于组织和制作个人MP3的iTunes,都是行业的先行者,操作很简便,功能相当强大。最终成为拥有iPod和iTunes的媒体巨擎,这些,让那些忙于制定固化标准,躺在品牌上睡大觉得公司吃不消。过去18个月中,苹果已销售了1300多万部iPhone。即使处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中,乔布斯依然痴迷于开发新产品。他知道,只有“小物件”,而不是那些美好的概念和宣传词,才能转动“大世界”。2.综合来说影响企业的因素---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那么,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这就是通常所言的投资环境,其二是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1.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当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时,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原材料的组织供应、人力资源的投入、正常的生产秩序、产品的销售等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会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发挥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又可简单地分为三部分,一是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另外就是经济发展情况,其三是社会服务条件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或政府的稳定状态、是否有战争发生、社会安定情况等。(1)战争。战争对股价的影响有长期的,亦有短期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良的方面;有范围广的,也有单一项目的;到底影响力度如何,要视战争的性质而定。战争会使武器及医疗等工业需求增加,与此相关的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如果战争中断了原材料或产品的运输,影响了购买力或原料的供应,相应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但总的来说,在一国国内发生的战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不良的,因为它既影响社会的安定,也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2)政权。政权的转移、政府的更叠,都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及人心的稳定,它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如美国股市,曾就因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复发、肯尼迪的遇刺而大幅下跌。而在我国沪深股市,每到一个阶段性的顶部,就有关于领导人健康问题的传言,从而导致股市的暴跌。(3)社会安定情况。当一个社会安定,治安情况良好时,就有利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就会影响所在地企业的经营。经济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产业政策。(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从谷底向上翻升,经扩张期到高峰后,复又下降,经收缩期再跌至谷底,构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复苏、繁荣、危机和萧条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市场建设尚待完善,经济的周期性并不十分明显,但我国将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经济进入危机和萧条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此时,社会的总需求不强,产品的销售发生困难,原材料的供给也不通畅,许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状态,企业的经营处于较困难时期,其经营业绩低下。而当经济走出低谷从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过渡时,此时的经济发展会处于一种高速增长状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显得生机勃勃,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处于极度的旺盛状态,此时的企业经营水平一般都会发挥到最佳状态,经营业绩也处于较高水平。(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能刺激企业的生产,又能压抑企业的经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面造成的物价上涨现象。货币供应量增加,开始时能增加市场需求并拨高产品价格,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并导致利润的增长。但当通货膨胀对国家的经济生活以至社会安定造成威胁时,中央政府一般会采取如紧缩银根、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又抑制了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萎缩,引起经营水平的下降。(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某些产业制订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措施等。毫无疑问,当企业所处的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时,企业的经营如相关项目的审批、原材料和资金等的供给乃至税收等方面都可能会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从而有助于经营水平的提高。反之,如企业处在产业政策的限制之列时,企业的经营将要受到较大的影响。如1996年,我国政府为鼓励和扶持汽车行业的发展,曾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汽车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企业所在地的社会服务水平及配套设施情况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方面主要包括运输、通讯、电力供应等等。如通讯设施落后,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就会发生困难,影响信息的传递及产品的销售等等。如我国过去违反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将一些工厂建在偏僻的大山沟中,当地的水、电供应及通讯、运输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从而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这些企业的大部分现在都陷入困境。2.企业的内在素质。除了外部的经营环境外,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就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文化素养、生产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工艺水平和企业的外部形象等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成本的增减,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1)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这是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决定因素,企业领导者的品质优良,思维敏锐、作风正派、处理问题果断、决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就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反之,即使一家再好的企业,如果领导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也难以为继,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本来一家企业经营得好好的,换了一个厂长或经理后,用不了几年,企业就陷入了倒闭的边缘。所以在香港,证券管理机构对企业的领导人都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多少年内曾有犯罪记录的人就不得就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及经理等等。(2)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一是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及支住产业,如钢铁、汽车、房地产等,它们的兴衰对国民经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时,都对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照顾,如我国近期在经济上所制定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着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目标进行的;其二是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经济不景气或发生经济危机时,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倒闭得多,而大型企业承受能力较强,且政府一般也不会对大型企业的倒闭坐视不管,因为大型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及安定。其三是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强,它们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物质基础雄厚,它们往往能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及解决生产及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且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大,它们一般都能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如汽车生产,其经济规模一般都在每年二十万辆以上。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就要差得多。如我国的一汽集团、二汽东风集团及上海大众公司,其经营效益就比其它中小型汽车制造厂要好得多。(3)产品。产品是企业生存的依托,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企业不但难以发展,甚至连生存都非常困难。在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都有好的产品作为依托,如众口皆碑的春兰空调、海尔电器、美菱电器等,其产品都是市场中的名牌;而业绩较差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导产品,主营方向不明,或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价高质次。影响企业内在素质的因素有许多,但最关键的是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和产品三项。3.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一些材料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企业的的产品成本中,管理成本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管理成本的构成中,获取信息、分析决策、协调以及购销过程的信息搜索和推广等项经营活动的成本将占主要部分,管理产品成本和产品创新应该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管理的运行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仔细分析当前影响我国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问题:首先,存在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的制约,管理流程不清晰,岗位职能不明确;其次,对于迅速变化的市场反应迟钝,缺乏市场风险的防范机制、应急策略以及风险的转移能力,对市场供应链缺少基本的整合能力;第三,对于迅速变化的技术反应迟钝,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踪和发现能力,技术需求的定位不准确,因而丧失了产品创新的能力;第四,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成本高,不善于利用金融市场,同时企业内部的资金监控不得力、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第五,管理人才以及与产品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缺少完整的人才吸引、使用和培养的机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也已经提出许多年了,但是从建设投入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如何建设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摆在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研究人员以及众多企业经营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结合对经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得出一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方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结合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全面的企业过程重组(BPR)。BPR侧重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为了实现两者的目标,BPR和ERP几乎是互为条件,与此同时在流程管理与资源管理方面又互为补充。因此,BPR的实施与ERP系统的应用能显著地改善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两者结合是比较有效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和领导,通常是设置企业副总裁级的信息主管(CIO),其任务为协助第一把手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实现本单位的战略目标;建设和管理本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单位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施BPR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检查的过程,在这个检查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目前市场上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业务外包方式。一些自己做成本高,又做不好的事情,可以交给市场上其它的企业做,自己则专心于自己的价值链中最高效率的一部分业务。其次,按照新的电子商务(EC)的环境,还应发展和扩充企业MIS。EC的中心环节是每个企业都关心的事情:购买和销售,以及企业运作,所以EC是要把购买和销售放在INTERENT上,以简单的方法把企业过程管理、运作最大程度地联接到全世界,并在其中改变企业管理流程。它将精力集中在三个方面:基础设施服务,包括网络集成、安全和目录服务;应用集成,包括企业资源计划和已有软件;基于WEB的企业应用重组。其目的在于为企业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EDI阶段,企业MIS与EDI系统集成到一起,不同的企业系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实现企业到企业的最佳贸易合作。但它们都是局限在一个相当范围的独立环境中的,是隔绝于外界尤其是小型合作企业和最终消费者。而EC需要的是全部贸易角色、贸易手段的集合,处于世界贸易之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是环球企业,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系统MIS和EDI系统都必须集成到全球的公共网络中去,这样才能与原来的盲区联接起来。例如,随着市场中的提供网络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采购业务可以首先到一些采购网站或B2B网站上进行相关的价格搜索,包括替代产品的搜索。原来这些信息搜索的成本较高,但是现在通过传统企业逐步融入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环境中,这类信息搜索的成本可以极大的降低。第三,对于管理的其他方面,也要尽量把信息的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意识强化起来。例如,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的应对和管理机制,把对于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作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把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作为员工的考察和任用的重要依据等等。好啦~~估计够用了哦~~~呵呵~~~2个材料都有案例,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相信可以给你一些灵感~~~望有所帮助!!

企业成本管理意义与影响因素

业成本的降低意味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资源的节约,即用较少的经济资源来更多地进行生产,有效地防止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使得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出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企业成本管理意义与影响因素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目前,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的不断深入,客户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使得企业依靠传统的旧有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所以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模式的革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主要介绍了进行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影响企业作出成本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并就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成本管理模式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企业成本管理;影响因素;管理模式举例;研究意义

一、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的意义

就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研究意义的考虑:

1. 进行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有助于企业节约劳动耗费,提高单位成本的产出比例。

企业成本的降低意味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资源的节约,即用较少的经济资源来更多地进行生产,有效地防止由于生产成本过高而使得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出现。对于企业而言,若能够以有限的资源来获得更多的产品,就能够在竞争市场上占据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利于其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2. 进行成本管理模式研究可以降低成本,使企业在产品定价上取得一定的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成本占据了其价格的绝大部分比重。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相似的情况下,较低的价格成为其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价格的降低主要依赖于生产成本的降低。若成本不能获得有效的较低,则降价策略就会严重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最终造成企业经营失败。

二、影响企业选择成本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1)市场竞争因素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是促使整个经济环境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竞争促使企业为了生存不断地进行经营创新与改革,同时在成本管理上水平上不断地寻求突破。就整个市场环境而言,在成本管理上的竞争促使企业之间采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方法来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可见竞争因素是影响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模式选择,不断减小其成本的根本因素。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企业不仅要注重降低投入方向的成本管理,也要注重控制产出方向的成本管理;不仅要注重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也要注重缩减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不仅要注重对产品要素取得时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也要注意对组合各产品要素形成产品过程中消耗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不同的企业往往会处于不同的.竞争环境之中,且同一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周期也往往处于不同的竞争环境之中,可见企业的竞争环境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其在选择成本管理模式上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2)生产技术因素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技术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随着目前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目前企业在形成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技术因素都显著影响到了其最终的成本构成,技术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了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对成本大小及最终处于何种等级的竞争地位。现代技术的改革与进步,已经消除了许多行业的成本进入壁垒,而且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其单位成本带来的生产效率要明显高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对于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外部成本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识别与评价关键技术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可见技术因素也是影响企业选择成本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是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会直接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策略产生影响,甚至会最终影响企业各个战略计划是否能够顺利得到实行。消费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就必须要对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等流程作出一定的改进,这往往也意味着其成本模式发生了改变。

宏观环境下经济周期的不断更替,会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地发生改变,并且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变化模式和变化幅度上都有所不同。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类型的企业在经营活动、成本管理模式上受到的影响一般要小于普通的制造类型企业,而同属于制造行业的企业在出于不同的经营周期时,其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可见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也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选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因企业类型和企业所处的经营周期而不同。

三、常见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举例

(1)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指的是企业在产品策划、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同时也包括产品后期的维护、使用、废弃处置等成本,其成本的管理涵盖了产品从出生到灭亡的整个过程。这种成本管理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优势在于对成本管理范围进行了较为丰富的扩充,而不是仅仅将管理范围简单地局限于几个单一的方面,使得成本管理更具有战略意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在产品价格、质量等满意度上的要求,有助于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提高其竞争能力。

(2)产品生产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

作业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从作业成本管理的本质上来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为客户提高更多的价值和从该价值创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两个目标。作业成本法指的是将企业的管理重心放在作业层,对企业的作业链条进行全面恰当的分析,消除那些并不产生价值增值的流程,使得整个价值增值链条更加高效,促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进行作业分析,确定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对象,应注意作业成本法的分析对象应该集中于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上,而不是非价值增值作业,非价值增值项目应该直接被消除。同时在价值增值作业中,企业应该分析重点作业,通常企业的作业数量较多,如果每一个作业都分析,会大大增加成本管理的成本,违背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应重点分析价值增值量大、重要性凸显的作业。同时在选择作业时,可以将企业的作业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的可比企业进行充分的比较,来得出更为准确的重点作业范围。第二,在选择了要重点分析的作业对象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作业成本进行计算与分析,以此来作为进一步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与依据。第三,在计算得出作业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对作业的分析,寻找可以降低成本的方法与途径,改进作业的价值增值过程。第四,对作业成本管理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建立相关的责任中心和一定的指标评价体系,体现对作业成本管理结果的重视,奖惩分明,使激励效果达到最大化。

(3)考虑环境成本的管理模式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经济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都要求企业不能将经济效益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还要同时注意社会效益的实现,包括要注意对资源的更高效利用,降低对破坏环境的物质和能源的消耗。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核算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成本取得的治理效果分析等,这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一个新课题。对环境保护的这一共识,迫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原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治理成本。

所以现代企业在选择生产模式时,必然要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采用更多的高科技生产技术来提高对能源等的利用效率。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缺乏统一的界定,所以企业在核算环境成本时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在对环境进行治理时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例如环保基金或者绿化费用;第二种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我为了达到环境标准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例如污水治理费用、改进资源利用技术花费的费用等。

由于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正越来越受到成本问题的约束,所以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企业迫切地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成本管理模式,加强自身的成本核算能力,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这对于促进我国整个经济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翟欣瑜.浅析企业成本管理[J].冶金财会,2015(06).

[2]陈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

[3]刘玉梅.企业成本管理与决策[J].中外企业家,2015(18).

企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1.以企业文化为重点的一些资料---“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是当今企业界的热点话题。何谓“做文化”。把实施文化战略视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从企业实际出发,透过文化现象,把握文化规律和本质,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这就是“做文化”的体现。任何一个企业自诞生起,就存在了企业文化现象。固然,这些现象有优与劣、好与坏、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企业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祛除文化劣根,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创新发展,驭势而为,就要透过企业文化现象,抓住企业文化本质特征,在传承和创新基础上,挖掘和提炼企业的优秀文化元素,并形成先进的、特色化的企业文化体系。特色化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独特性,而且是让企业赢得起输得起的有力武器。一般说,它的独特性由企业文化传统、企业家、地域和行业所决定。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是软东西,它不能改革,只能改良。因此,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着传承性。一个企业的文化烙印,总是在企业文化的演变中积淀而成。企业背景、发展历史、重大事件、创始人、领导者、先进模范等,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形成了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传统、企业精神、企业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形成了有别与其它企业风格和风貌。比如,军工企业的军队历史和背景,使得他们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党性、特别重科技、特别重质量和特别讲奉献,”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军工特色文化。二、企业家风格很大程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和行为规范就是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念,所奉行的经营思想,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在整个组织的扩大化。而且企业家文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方向、主流、品位和风格。三、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人。因为所在的地域的传统、风俗、习惯、礼节等不同,所以会形成不同心理架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些直接为企业文化特色性提供了最鲜活的有机组成元素。比如说,东北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精明、晋商的诚信、渐商的低调,无不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格调。四、行业性不同行业,产品与服务、竞争对手、主业盈利模式就不一样。正因如此,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就不同。它影响着企业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也是决定企业文化特色性的重要因素。譬如,航空企业的服务必然不同于生产企业的服务,家用电器业的文化肯定不同于汽车制造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特色性一定要体现出行业性。企业文化的特色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形成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方面要继承企业传统、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的精粹,比如,敬业乐群、以人为本、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它正是铸就特色化企业文化的根基。一方面要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以适应时代、全球化与信息化发展。史蒂夫·乔布斯带领的苹果,新近被《商业周刊》推举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公司之首。斯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他因创建苹果电脑公司而出名.,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苹果是“酷”的代名词。虽然它一向以高端专业的形象饮誉业内,就苹果电脑从来都不平庸。从1976年4月1日成立,到1977年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Markkula的92000美元。1978年苹果公司启动上市,之后创出了着微机历史上许多第一:第一次有塑料外壳;第一次自带电源装置而无需风扇;第一次装有英特尔动态RAM;第一次在主板上带有48K容量;第一次可玩彩色游戏;第一次设内置扬声器接口;第一次装上游戏控制键;第一次具有高分辨率图形功能;第一次实现CPU和主板共享RAM……苹果电脑公司通过AppleII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Macintosh的推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彻底改造了个人计算机。通过其创意性的硬件、软件和Internet技术及设备,苹果公司致力于将最佳的计算机使用体验带给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创意专家及普通消费者。于是乎,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苹果公司及其产品一直扮演着潮流领导者的形象,创造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第一”。苹果既做台式机,也做服务器,还做笔记本,从PC整机到鼠标、打印机、扫描仪,应有尽有。苹果成功开发了用于高速连接数码设备的火线接口和USB;第一个在PC中装进了DVD刻录机;第一个推出史无前例的17吋笔记本电脑。苹果自主开发的许多小软件都很优秀,比如,编辑小电影的iMovie,浏览数码像片的iPhoto,制作DVD的iDVD,用于组织和制作个人MP3的iTunes,都是行业的先行者,操作很简便,功能相当强大。最终成为拥有iPod和iTunes的媒体巨擎,这些,让那些忙于制定固化标准,躺在品牌上睡大觉得公司吃不消。过去18个月中,苹果已销售了1300多万部iPhone。即使处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中,乔布斯依然痴迷于开发新产品。他知道,只有“小物件”,而不是那些美好的概念和宣传词,才能转动“大世界”。2.综合来说影响企业的因素---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那么,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因素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这就是通常所言的投资环境,其二是企业本身的内在素质。1.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等。当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较差时,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原材料的组织供应、人力资源的投入、正常的生产秩序、产品的销售等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会处于相对困难的境地,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效益的发挥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又可简单地分为三部分,一是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另外就是经济发展情况,其三是社会服务条件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或政府的稳定状态、是否有战争发生、社会安定情况等。(1)战争。战争对股价的影响有长期的,亦有短期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良的方面;有范围广的,也有单一项目的;到底影响力度如何,要视战争的性质而定。战争会使武器及医疗等工业需求增加,与此相关的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如果战争中断了原材料或产品的运输,影响了购买力或原料的供应,相应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但总的来说,在一国国内发生的战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不良的,因为它既影响社会的安定,也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2)政权。政权的转移、政府的更叠,都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及人心的稳定,它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如美国股市,曾就因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复发、肯尼迪的遇刺而大幅下跌。而在我国沪深股市,每到一个阶段性的顶部,就有关于领导人健康问题的传言,从而导致股市的暴跌。(3)社会安定情况。当一个社会安定,治安情况良好时,就有利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就会影响所在地企业的经营。经济发展情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产业政策。(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从谷底向上翻升,经扩张期到高峰后,复又下降,经收缩期再跌至谷底,构成一个循环,这就是复苏、繁荣、危机和萧条四个阶段。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市场建设尚待完善,经济的周期性并不十分明显,但我国将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将会对股市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经济进入危机和萧条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此时,社会的总需求不强,产品的销售发生困难,原材料的供给也不通畅,许多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状态,企业的经营处于较困难时期,其经营业绩低下。而当经济走出低谷从复苏阶段向繁荣阶段过渡时,此时的经济发展会处于一种高速增长状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显得生机勃勃,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处于极度的旺盛状态,此时的企业经营水平一般都会发挥到最佳状态,经营业绩也处于较高水平。(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能刺激企业的生产,又能压抑企业的经营。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面造成的物价上涨现象。货币供应量增加,开始时能增加市场需求并拨高产品价格,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销售额并导致利润的增长。但当通货膨胀对国家的经济生活以至社会安定造成威胁时,中央政府一般会采取如紧缩银根、提高银行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又抑制了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萎缩,引起经营水平的下降。(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某些产业制订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措施等。毫无疑问,当企业所处的产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时,企业的经营如相关项目的审批、原材料和资金等的供给乃至税收等方面都可能会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从而有助于经营水平的提高。反之,如企业处在产业政策的限制之列时,企业的经营将要受到较大的影响。如1996年,我国政府为鼓励和扶持汽车行业的发展,曾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汽车产业的生产与消费。企业所在地的社会服务水平及配套设施情况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方面主要包括运输、通讯、电力供应等等。如通讯设施落后,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就会发生困难,影响信息的传递及产品的销售等等。如我国过去违反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将一些工厂建在偏僻的大山沟中,当地的水、电供应及通讯、运输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从而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这些企业的大部分现在都陷入困境。2.企业的内在素质。除了外部的经营环境外,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就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文化素养、生产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工艺水平和企业的外部形象等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成本的增减,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1)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这是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决定因素,企业领导者的品质优良,思维敏锐、作风正派、处理问题果断、决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就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反之,即使一家再好的企业,如果领导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也难以为继,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本来一家企业经营得好好的,换了一个厂长或经理后,用不了几年,企业就陷入了倒闭的边缘。所以在香港,证券管理机构对企业的领导人都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多少年内曾有犯罪记录的人就不得就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及经理等等。(2)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一是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及支住产业,如钢铁、汽车、房地产等,它们的兴衰对国民经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时,都对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照顾,如我国近期在经济上所制定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着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目标进行的;其二是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经济不景气或发生经济危机时,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倒闭得多,而大型企业承受能力较强,且政府一般也不会对大型企业的倒闭坐视不管,因为大型企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及安定。其三是大型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强,它们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物质基础雄厚,它们往往能集中相当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及解决生产及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且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大,它们一般都能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将产品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如汽车生产,其经济规模一般都在每年二十万辆以上。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的,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就要差得多。如我国的一汽集团、二汽东风集团及上海大众公司,其经营效益就比其它中小型汽车制造厂要好得多。(3)产品。产品是企业生存的依托,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产品,没有相当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企业不但难以发展,甚至连生存都非常困难。在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都有好的产品作为依托,如众口皆碑的春兰空调、海尔电器、美菱电器等,其产品都是市场中的名牌;而业绩较差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导产品,主营方向不明,或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价高质次。影响企业内在素质的因素有许多,但最关键的是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规模和产品三项。3.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一些材料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企业的的产品成本中,管理成本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管理成本的构成中,获取信息、分析决策、协调以及购销过程的信息搜索和推广等项经营活动的成本将占主要部分,管理产品成本和产品创新应该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管理的运行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仔细分析当前影响我国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问题:首先,存在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的制约,管理流程不清晰,岗位职能不明确;其次,对于迅速变化的市场反应迟钝,缺乏市场风险的防范机制、应急策略以及风险的转移能力,对市场供应链缺少基本的整合能力;第三,对于迅速变化的技术反应迟钝,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踪和发现能力,技术需求的定位不准确,因而丧失了产品创新的能力;第四,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成本高,不善于利用金融市场,同时企业内部的资金监控不得力、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第五,管理人才以及与产品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缺少完整的人才吸引、使用和培养的机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也已经提出许多年了,但是从建设投入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如何建设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摆在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研究人员以及众多企业经营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结合对经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得出一些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方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结合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全面的企业过程重组(BPR)。BPR侧重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为了实现两者的目标,BPR和ERP几乎是互为条件,与此同时在流程管理与资源管理方面又互为补充。因此,BPR的实施与ERP系统的应用能显著地改善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两者结合是比较有效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和领导,通常是设置企业副总裁级的信息主管(CIO),其任务为协助第一把手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实现本单位的战略目标;建设和管理本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单位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施BPR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检查的过程,在这个检查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目前市场上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业务外包方式。一些自己做成本高,又做不好的事情,可以交给市场上其它的企业做,自己则专心于自己的价值链中最高效率的一部分业务。其次,按照新的电子商务(EC)的环境,还应发展和扩充企业MIS。EC的中心环节是每个企业都关心的事情:购买和销售,以及企业运作,所以EC是要把购买和销售放在INTERENT上,以简单的方法把企业过程管理、运作最大程度地联接到全世界,并在其中改变企业管理流程。它将精力集中在三个方面:基础设施服务,包括网络集成、安全和目录服务;应用集成,包括企业资源计划和已有软件;基于WEB的企业应用重组。其目的在于为企业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EDI阶段,企业MIS与EDI系统集成到一起,不同的企业系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实现企业到企业的最佳贸易合作。但它们都是局限在一个相当范围的独立环境中的,是隔绝于外界尤其是小型合作企业和最终消费者。而EC需要的是全部贸易角色、贸易手段的集合,处于世界贸易之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是环球企业,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系统MIS和EDI系统都必须集成到全球的公共网络中去,这样才能与原来的盲区联接起来。例如,随着市场中的提供网络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采购业务可以首先到一些采购网站或B2B网站上进行相关的价格搜索,包括替代产品的搜索。原来这些信息搜索的成本较高,但是现在通过传统企业逐步融入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环境中,这类信息搜索的成本可以极大的降低。第三,对于管理的其他方面,也要尽量把信息的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意识强化起来。例如,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的应对和管理机制,把对于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作为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把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作为员工的考察和任用的重要依据等等。好啦~~估计够用了哦~~~呵呵~~~2个材料都有案例,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相信可以给你一些灵感~~~望有所帮助!!

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 企业战略 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 方法 ,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盈利能力的角度出发,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四个方面分析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现状,同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盈利能力分析,这样可以使我国钢铁类上市企业对其盈利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为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盈利能力的角度出发,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四个方面分析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现状,使我国钢铁类上市企业对其盈利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为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2010年的公司财务报表。

(二)指标选取

鉴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现状,本文选择了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计算出上述四个指标,具体数值见表1。

表1:安阳钢铁盈利能力指标数据

(一)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营业净利率的平均值为,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7年的营业净利率比较高; 其它 年份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安阳钢铁的营业净利率还是比较低,分布比较分散,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甚远,自有资金积累能力不足。总之安阳钢铁以后应该着重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盈利能力,加速自有资金的积累。

(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总资产净利率的平均值为,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较高,2002年、2003年、2004年的总资产净利率比较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总之安阳钢铁的大部分年份总资产净利率还是比较高的,以后应该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资产规模而忽视资产的盈利能力。

(三)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较高,2002年、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远远低于。总之安阳钢铁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是不错的,以后多注意资本结构的调整,权衡好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提高股东价值。

(四)收益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具有现金流量保障。从上表可以看出,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平均值为,其中大部分年份大于1,2009年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高;少数年份比较低,尤其是2010年为负值。总之安阳钢铁整体的盈利结构是合理的,但是不太稳定,最高和最低相差甚远。公司应该在提高盈利能力和实现现金均衡收付的同时,注意盈利结构的适当调整,保证企业盈利的稳定性。

四、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我们借助于SPSS16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阳钢铁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导入到SPSS16软件中,就可以得到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解释)、Component Matrix(主成分矩阵)和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我们提取的1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为,也就是说,此次分析具有的可信度。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主成分是这4个指标的综合反映,并且可以得出主成分的表达式,即y=。最后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就得到了主成分得分排名表。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安阳钢铁盈利能力最好的年份是2003年,其次是2002年和2004年,其它年份比较差。实际上,安阳钢铁被中联资产评估公司、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国资委等部门组成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估课题组评选为2002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百强第9名、2003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百强第1名。自从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供需矛盾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利润不断下跌。因此,我们分析的结果与事实基本上相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安阳钢铁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展望;钢铁企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成本高;钢铁产品质量偏低。上述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我国钢铁行业应该不断开拓市场空间,通过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行业规范等一系列 措施 和手段,促进钢铁行业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李文美.财务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郭显光.如何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

内容摘要:平衡计分卡(BSC)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分析思路,提供了绩效分析的新方法,但BSC方法在理论和现实上还有不完善和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在分析BSC方法隐含问题的同时介绍马歇尔•W•迈耶先生提出的一种基于活动的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活动 ABC ABPA

平衡计分卡的局陷性

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于1992年提出了平衡计分卡(BSC)理论。该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BSC以企业战略为基础,包含财务指标、顾客角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使组织能够一方面追踪财务结果,一方面密切关注能使企业提高能力并获得未来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这样企业既具有反映“硬件”的财务指标,又具备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软件”指标。

现代企业努力构建一套平衡指标体系:它所包含的非财务指标内涵能够补充财务指标所不能反应的企业绩效内容。然而企业竞争环境是如此多变,能时刻找到真正“向前看”的非财务指标吗?确定BSC指标体系的过程(尤其是非财务指标)必然具有先天的主观性, 企业管理 层必须能控制和驾驭这种先天的主观性所引发的不确定性。主观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必然是员工对自己在BSC体系下所得到的绩效信息,薪酬奖励和晋升发展的合理性、公正性产生怀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组合:一方面企业希望BSC体系中的非财务指标能尽可能补充财务指标的缺憾;另一方面BSC指标确定中的主观性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考核、奖罚合理性的争议。

从ABC成本核算法到基于活动的盈利能力分析

ABPA的产生

ABPA源于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ABC),ABC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形式:它可以确定交付产品、服务于客户以及维持经营所需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ABPA扩展了ABC,ABPA的焦点是客户,客户被当作是成本和营业收入的交汇点。ABPA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应该怎么去为那些产生超过成本的营业收入的客户提供服务。如银行,有的客户在银行中有基金代理、 保险 委托、支票业务等多项业务。而另一些客户,只是把工资存在银行,并不能带来多大收益。

ABPA的组成要素

ABPA四个核心要素:企业活动、活动关联成本、客户、营业收入。

企业活动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这些活动引起活动成本,而客户则提供企业的收益。在客户层面上,而不是在经营单位或企业整体的层面上,活动、成本以及营业收入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最充分的理解。客户是企业最大的利润中心。

ABPA指出企业若想获利,要么使用成本领先战略,要么找出那些无利可图的客户,然后或给他们重新定价,或鼓励他们去别处交易。ABPA鼓励企业寻找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收益的客户,把他们的利益放置在企业关切的核心位置上。企业要推广和细化对有利可图的客户关系有贡献的交易和产品,摒弃那些对核心业务无助的鸡肋业务。建构一种以面向客户,基于客户活动成本和客户盈利能力的综合系统可以提供给企业以对手难以超越的组织优势。

因此找出对有利可图的客户关系有贡献的交易和产品至关重要。其简化的流程体系为:

第一步是把当前的客户盈利能力——客户净营业收入减去当前的交易和产品的成本——为先前的交易和产品利用的函数。第二步是重新配置交易和产品,以使客户关系的盈利能力最大化。这可以通过特定交易和产品的利用、抑制或重新定价其它的交易和产品来实现。ABPA的精要就在于:使用ABC来估计逐个客户的盈利能力,然后把那些对客户有吸引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大量回报的产品和服务与那些引起成本激增的相区别。

如何通过ABPA找到企业营业收入的驱动要素

ABPA模式能够找到可盈利的产品和服务,它要求系统有能力追踪客户与业主的所有交易以及其所产生的成本。简化流程来看:首先把客户交易分解为客户发起的交易(前台交易)和支持交易(后台交易)。然后,找出这些交易的直接活动(操作活动)和间接活动(监督、配置活动)接着按照实际动产和不动产的成本投入来逐一确定成本额。最后将成本分为:对客户交易敏感的短期可变成本(前台员工);对交易有些敏感的长期可变成本(监督);当交易放大时引起固定资产增加所引发的生产能力成本。据此企业要依照成本基数,鼓励和引导那些有利可图的客户进一步的为企业带来收益;分流那些无利可图但占据成本份额较大的客户部分,对他们的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节约资源。

ABPA的优势和缺陷

ABPA与平衡计分卡的优劣比较

从测量标准和单位来看:BSC针对的是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财务结果和非财务标准;ABPA则分析客户盈利能力和针对细分客户的客户交易盈利能力。绩效驱动因素:财务标准是可测量的,BSC的财务结果驱动因素一般是已知的;ABPA则必须重新分析找出那些企业营业收入的驱动因素。薪酬管理时:BSC基于财务和非财务一揽子综合评价要素;ABPA则基于员工个人和对团队、组织整体创造客户盈利能力和客户交易盈利能力贡献的奖励。学习和成长维度上:BSC通过财务和非财务标准的综合利用,将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落地,企业方向变得明确;ABPA则对客户盈利能力的驱动随着 经验 的积累而愈加深刻。技术实施方面:BSC中的财务标准显然比非财务标准更有确定性,更易测量。ABPA则必须贴近客户,追踪客户营业收入和交易,这样成本有时也是高昂的。

ABPA所能带来的战略优势

ABPA通过向集中化的客户销售和服务单位提供细化的成本和营业收入数据,使它们可以依靠这些数据进行战略选择,ABPA为分散化的决策开辟了道路。其次ABPA使得前端单位和后端单位有可能追求不同但互补的战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想仅依靠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吸引客户注意越来越难,现在更多的企业选择走差异化和低成本结合的中间道路。

ABPA的局限性

ABPA本身并不排斥非财务测量标准,但只有当非财务的测量标准对于单个客户可用时,ABPA才是有效的。ABPA需要能够时时关注客户交易的系统,其所带来的成本是一般小企业难以承受的。企业如果没有职业分析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而且ABPA本身有其不适应的情景:当通过绩效测量标准来显示承诺和价值观,而不是要度量未来现金流量的先导指标时,ABPA和类似于ABPA的框架也是难以适用的。

ABPA本身并不完美,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马歇尔•W•迈耶先生也承认该体系尚不到足以充分运用的地步,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和深入到企业更深层次上。但这种思想的引述,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看待绩效测量的角度。

参考文献:

1.马歇尔•W•迈耶(美).绩效测量 反思 ,超越平衡计分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彭剑锋主编. 人力资源管理 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摘 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财务分析既是财务预测的前提,也是过去经营活动和企业盈利能力的 总结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从而在项目财务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因此, 文章 主要从战略和财务角度分析了康芝药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竞争战略;整体战略;盈利能力

一、背景

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儿童药为主业的上市企业,主要从事儿童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造与经营业务。康芝药业现拥有海南、北京、河北、沈阳四个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康芝”为主品牌推动的儿童药产品集群,2013年,康芝药业完成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上升,成功入选亚洲品牌五百强企业。现有医药产品100多种,目前,康芝药业在儿童用药领域的研发能力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哈佛分析框架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不足,在科学的预测上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三位学者提出的财务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等,分析框架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合,能够有效把握财务分析方向。

二、战略分析

1.竞争战略分析

一般性的竞争战略主要有两种:一是成本领先战略,二是差异化战略。康芝药业采用的主要是差异化战略,专业从事儿童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康芝药业之所以采取差异化战略原因及优势如下:首先,药品能够充分实现差异化。其次,差异化产品,即儿童药品的需求巨大。再次,康芝药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最后,康芝药业有较强的 市场营销 和销售能力。。

总之,康芝药业通过增加儿童用药种类、改善儿童药品的内外包装以及不断向研究开发、品牌形象及商誉等进行投资,以取得并保持其竞争优势。

(1)产品差别竞争

药业的竞争方式与药品的分类有很大关系。专利名药具有市场独占性, 可以通过高价格和扩大市场销售来保证收回投入,获取一定甚至高额利润;康芝药业市场构成是以儿童药为主的市场和 渠道 ,公司主要从事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当前儿童用药中销量最大的解热镇痛类、感冒类、抗生素类、呼吸系统类、消食定惊类和营养类等六大类的西药和中成药,此外还拥有17个成人药品种。

(2)相对垄断竞争

专利新药是药业竞争的制高点,世界药业市场表现为新药的局部性、暂时性垄断。由于疾病的

复杂性,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即使针对同一疾病的各个药物的作用范围也有差异,这使药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个企业可以垄断某个专利新药市场,但不可能垄断整个药品市场,也不可能垄断某一类药品市场。同时,由于专利新药具有时效性,专利期满后将面临仿制品的竞争。康芝药业目前生产经营5种剂型11个儿童药品种,涵盖了我国当前儿童用药中销量最大的解热镇痛类、感冒类、抗生素类、呼吸系统类、消食定惊类和营养类等六大类的西药和中成药。目前很多药物在全国同类产品与儿童解热镇痛类产品中销量第一。可以看出,康芝药业制药的一定领域实现了垄断。

(3)规模优势竞争

药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融合了各个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新药研究开发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高,并且成功率很低,所以企业需要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才有能力从事新药开发,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普药特别是原料药,需要靠规模经营才能获得成本优势。由此可见,药业资本表现为一种集中化趋势。康芝药业主要从事儿童药为主的产品生产,从医药市场的大格局来讲,儿童药份额仅占整体药品市场的25%左右,因此,拓展剩下的75%市场份额,拥有完整的药品市场的产品结构是很有必要的。2011年6月,公司以超募资金约8000万元并连续追加投资天合制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是合理市场结构调整的必要,同时逐渐实现规模竞争。

2.企业整体战略分析

由公司财务年报可见,康芝药业虽然专业从事儿童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但其有约四成的收入比例及五分之一的利润比例来自于成人药,此外还涉及食品行业。在药业中属于多元化经营。

康芝药业采用多元化经营原因及优势,一方面,康芝药业有一些资源,例如品牌、专有技术、稀有分销渠道等,其在组织内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康芝药业的专有资源与其经营的业务组合能够较好地匹配。例如,2011年7月,康芝药业使用超募资金亿元收购并后续增资延风制药(100%),延风制药拥有多个儿童用药,同时延风制药还拥有小儿硫酸亚铁糖浆等儿童药品制剂,在儿童补铁及儿童咳嗽的治疗领域对康芝药业现有的儿童系列品种进行补充,弥补其在该剂型上的空白。

三、财务分析

1.衡量整体盈利能力

根据康芝药业发布的2012年报显示,康芝药业2012年比上一年的盈利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公司 报告 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上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万元,同比增加。

2.盈利能力分解:替代方法

分解净资产收益率时,对经营要素和融资要素的分解如下(数据采取比率形式):2012年度中,经营净利润率为,净经营资产周转率为,同时,经营资产收益率=经营净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得出经营资产收益率为;息差为,净财务杠杆为,财务杠杆利得=息差×净财务杠杆,得财务杠杆利得为;而净资产收益率=经营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利得,得出净资产收益率为。同时得出2011年度数据,经营净利润率为,净经营资产周转率为,经营资产收益率为,息差为,净财务杠杆为,财务杠杆利得为,净资产收益率为。

从数据分析来看,康芝药业2012年与2011年相比经营资产收益率出现了大幅上升,从而整体上净资产收益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经营资产收益率上升主要由于销售收入上升。2011年初,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可能导致儿童死亡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波澜,不少药店和医院撤架停用。直接导致了其在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成以上。2011年收购包括河北康芝在内的三家药企被认为是康芝药业弥补“尼美舒利事件”造成影响,挽救主导产品“失势”的重要举措。因此,在2012年度经营资产收益率较2011年度有了大幅上升。

从2011年报可以看出,康芝药业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减少,而利润总额仅有万元,同比减少。对于这种营业收入没有大幅下降,利润却直线下降的现象,康芝药业在年报里的解释是“主导销售产品大幅度减少、新产品 广告 费的投入大幅增加、员工薪酬福利增加、研发费用增长等原因”。 康芝药业2012年第一季度延续了这种高营收、低利润的模式。第一季度康芝药业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7月6日公告的2012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也显示,康芝药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75%。

参考文献:

[1]黄妍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李艳艳.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竞争战略探析[D].山西 财经 大学,2012.

[3]杨兆平.基于哈佛框架下中石油财务报表分析[D].吉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1. 创业心得体会报告

2. 十大最新盈利商业点子

3. 马云成功学演讲 马云谈创业

4. 上海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5. 90后网络创业奋斗经历

6.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论文

1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的内在基础是技术多元化,企业技术能力是推动企业走向多元化最重要的力量,并且,技术范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领,因而企业技术能力对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其构建和维护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企业用于构建技术能力的资源是有限的川。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要求企业以不同的方式配置其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例如,单一业务型企业将所有资源和技术集中运用于单个业务,而非相关业务型企业则将资源和技术分散给不同行业的业务。所以,实施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构建和开发技术时的资源投人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其技术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

在实施不同的多元化战略时,企业学习和吸收企业外部的知识和技术以满足战略实施的需要。何一种战略的实施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存在差异,例如,单一业务型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学习与现有技术存在很大差异的其他专业技术,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的实施肯定要求企业从外部学习和吸收各类新技术和知识。

因此,从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学习与吸收两方面考虑,并不能明确哪一种多元化战略会更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己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战略类型的选择等方面风,,并没有涉及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可以弥补这一研究空缺。

本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的技术能力联系在一起,结合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主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企业研发强度如何调节多元化战略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弥补了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空缺;明确各类多元化战略对技术能力的影响差异以及最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战略类型,从而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多元化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2理论分析与假设

2. 1概念

多元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广为采用的一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进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或不相关的产品领域寻求发展的一种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将多元化战略分为单一业务型战略、主导业务型战略、相关业务型战略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困。而Rumelt将多元化战略仅分为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技术能力包括宏观和微观两重含义。宏观的技术能力是指国家技术能力,而微观的技术能力是指企业技术能力。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企业技术能力。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资源和技术活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 2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

一般地,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组织的技术来提升和拓展白身的技术能力。企业的技术发展是沿着企业原有的技术发展轨道进行的,即技术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技术轨道是在技术范式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常规”解题活动。当需要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己有知识相关时,其学习效果最好mu。吴贵生等认为学习的对象与己有的知识和技术越相似,学习者需要克服的困难越小,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成本也越低。如果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企业就必须学习与新业务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来满足该业务经营的需要。己有业务与新业务之间的跨度越大,其相关性越小,企业己有的技术与其需要学习的技术之间的技术跟离越大,因而其技术学习的难度越大,技术学习的效果越差,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越慢。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很大程度上是想在各业务间共享己有的知识和技术,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协同效应。但是知识和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转移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知识粘性。知识粘性是Von Hipple提出的,他认为知识粘性就是在技术信息的获得、转移以及应用于一个新地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张莉研究发现知识粘性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粘滞”现象存在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以及同一组织内不同部门间或个体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所以,企业内外部知识和技术转移都是需要成本的。而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所经营的各业务间的技术跟离加大,知识和技术在各业务间的转移成本,即知识粘性不断增加,企业实现知识和技术转移的难度也会加大,因而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变差。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单一业务型战略倾向于将资源和技术集中使用于某一特定业务,而多元化战略则是将资源和技术分配给不同的业务。研究表明资源分散化的战略将促使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过度投资,并且使企业倾向于将剩余资本投资于前景堪忧的业务中。因此,多元化战略所带来的资源分配方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并不符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原则,也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3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年龄越大,其内部技术的积累时间越长,技术积累量越多,并且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研发活动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的研发强度更大,所以企业总体技术能力水平更高。

同时,本文证实了采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其技术能力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并且单一业务型战略的实施最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则最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主导业务型战略、相关业务型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所以本研究证明了企业经营业务过度多元化不利于其总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创新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风险。它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财务风险管理也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问题。文章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例,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

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04).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1).

[3]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带来的无法偿付债务所遭致损失的可能性,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企业扩张则是企业得以成长壮大的必经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财务风险具有全面和系统的特点,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所以每一部分和模组的变动都会影响整体的发展,在企业资金的流转过程中,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如果资金在分配的阶段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流程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全面的工作。

2财务风险的多样性。财务风险不是单一的风险,一个方面是外部环境会影响财务的稳定性;另一个方面是内部环境也会影响财务的稳定性,即使外部的巨集观环境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施工企业内部的现状也会对财务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比如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人为的贪腐等等。

3财务风险的突发性。财务风险之所以叫风险,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发性,财务风险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企业没有任何前期的预料和准备,如果有充分的准备和预防的时间,也就不能叫做风险了,所以突发性是由财务风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4财务风险的可防可控性。虽然财务风险有着这样那样难以预料的特点,但是并非不可防范,财务风险是必然可以防范并且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的努力了,健全的风险防范制度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来源

1融资。施工企业的来源一般通过融资的途径实现,融资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工程专案比较庞大,涉及到很多环节,很多原材料和装置,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这些资金来源一旦切断,工程就会面临停产,这种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就出现专案融资风险。

2专案投资。在专案投资环节也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很多原因,这样或那样的,确定性的或不确定性的,一个专案投资以后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目标不能实现,而同时专案又是一项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很难预料工程的结果,投资的回报率也难预估,所以这样一个过程,就面临资金回收难的问题。

3投标。投标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是承诺难以兑现,因为现在投标竞争都是采取低价中标,在同等条件下,低价的企业中标,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在投标的时候投标企业为了竞争取胜,就会下大力气降低价格,一旦中标,在以后的承诺过程中,就会出现难以兑现之前价格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引发财务风险,还会造成信誉危机。

4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如果不结合专案规模、特点、复杂程度及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施工组织方案,就可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械装置增加,投入的成本费用增加,最终导致专案实际收益低于期望值,形成施工专案亏损。

5结算。在结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一般状况下,财务的结算工作是工程结束时候进行,如果金融市场环境想多宽松,结算的工作就比较迅速,一旦外界金融环境紧张,结算工作就容易出现风险,因为在施工结束时,验收之前工程尾款不会到账,验收完成后才会到账,如果资金困难,这笔钱很可能就难以到账。

三、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本文针对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提出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这是预警机制的必要环境,凡是涉及到资金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计算工作,不能没有章法可循,预算工作是预警机制的必要环节。其次要形成长效机制,这种机制的制定必须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制定完成以后不代表就不用继续监控和维持,因为外界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一定要长期监督,确保落实,不断完善。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施工企业应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会计核算、内部稽核、内部牵制、财产清查、内部审计、原始记录管理、岗位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组织等一系列领域形成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基础,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3完善资金管理排程机制。在资金运作上要实行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在满足发展需要基础上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在资金排程体系方面,应进一步强化施工专案资金的总体规划,明确相关流程、责任和许可权。此外,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尽量拓宽融资渠道,避免单一的资金筹集模式以分散财务风险。

4完善成本控制机制。成本控制机制包括施工方案的科学性、材料采购的优质性、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第一,施工方案制定的时候要综合各方意见,经过专家论证、集体性讨论再确定方案;第二,材料采购工作要确保质量合格,价效比高,没有质量问题;第三,成本管理工作,要确保有效性和落实性,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这也是施工企业做好风险控制的关键。

一、引言

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的部分企业也未能幸免于难。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而盲目进行投资、融资和生产,由于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缺乏风险管理经验与意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或者投资受损,严重的还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要求集团公司必须对每一个变化都要做出迅速的反应,特别是对于那些影响到集团公司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与目标的变化,集团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集团公司的优劣势,并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但是,由于个别集团公司自身的管理特点、组建原则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不能及时获得真实的、科学的财务资料资料。因此,有效地防范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将企业发生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是目前各企业必须正视与深思的问题。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未能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有的企业集团在进行投资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对风险管理采取的是分散的状态;由于有的集团并未能制定明确的、统一的战略发展目标,对于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的差异、集团下属公司所处的地区差异等缺乏客观的认识,因此导致集团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在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评估的情况下,看到什么行业挣钱、效益好就跟风进行投资。这种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投资最终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断更替,例如某集团,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将自己的业务触角探到众多的行业领域,如汽车工业、纺织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等领域,投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导致集团对市场的掌控能力不断下降,从而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有的传统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规模上涨快、发展势头好,企业比较顺利,因此也就缺乏风险意识。例如,某集团在经过长达3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在境外拥有2家上市公司、30多家子公司、3万多名员工的大型集团公司。这么大的企业集团公司,不论是人事部门、技术部门、企业文化的建设等都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但是由于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复杂,很多联络只能通过统一的制度来维系,集团的管理者认为子公司应无条件的服从集团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由于缺乏对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制衡,使得集团内部管理风险增加,一旦出现内部问题必将给集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缺乏对资金的优化配置。

企业集团中多元化的经营理念使得很多集团的资金处于分散状态中,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率下降。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理念,集团中效益较好的子公司会自由支配销售资金,不将资金上交到集团进行统一调配;相反,在一些效益不太好的子公司中,由于缺乏筹集资金的能力,只能向集团申请资金,无形中增加了集团的贷款金额和筹资成本,从而导致了资金管理的失控,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另外,有的集团的对外投资量不断增加,有的投资已经占到企业所得收入的30%以上,而一旦投资市场出现问题,集团的资金问题将十分严重,从而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四资讯系统发展滞后。

很多集团的业务比较复杂,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业务往来也较多,而在业务往来中产生的大量资讯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汇总,必将使集团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集团的经营与发展现状。例如,有的小公司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故意向集团隐瞒各种财务资讯,使得集团的资讯汇总缺乏完善性、科学性、准确性,从而为集团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影响,同时更加大了集团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有效防范集团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将财务风险管理融入集团战略管理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的冲动、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是很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通病。大企业、大集团作为 *** 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很多企业集团将制定出跨越式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风险。这样的集团战略是缺少对财务风险战略管理的一种不全面的极值分析,因此集团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例如,集团公司可以将价值最大化作为导向,制定出财务风险管理的战略。

二采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集团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还应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产品特点、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因此,集团应遵循尊重现状、立足长远发展的实际情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

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

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

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

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

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

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 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风险刍议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调节、组织、控制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它表现为目前、将来的费用成本升高或收益减少。由于财务活动是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其总体观念出发,并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

一、财务风险的内容

根据企业资金活动的特点,财务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种风险。

(一)资金筹集风险

当前,企业的筹资万式和筹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化。除向银行借款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实行租赁、联营以及用广泛的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形成资金成本率不同,不同的筹资结构会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的条件下,借人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愈大,自有资金的收益就越低。如果对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投资收益较少,投资者股利分配也较少,企业就面临着投资人低价转让原有投资或不再追加投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决策失误。

(三)资金使用的风险

资金使用的不当必然会发生不能及时偿债的风险。由于对资金调度的不合理,对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在时间、金额上的规划和安排的不妥,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和调转失灵。另外,由于对企业的效益事先估计不足,对市场信息分析的失误,以及不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产品滞销积压,企业投入生产领域的资金搁浅,借款无法到期归还,企业必然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和经营危机。

(四)分配资金的风险

企业取得的最终收益,首先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税后的利润一般应由企业自行安排。如何分配税后利润,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企业的任意公积金和公益金应提取多少?公积金是否转增资本金或股本?本年的利润是全部分配,还是作为本分配利润结转厂年?这些问题的抉择,都可能产生~定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股份公司在股利发放与保留盈余的比例以及支付股利方式的选择上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股票价格及产生不同的现金流量风险。

(五)资金回收风险

产品售出后,要经过从产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这两种转化过程中,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抗是资金的回收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扩大销售,搞活经营,采用赊销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扩大销售,同时也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增加了坏帐损失的可能性。

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化,即要求产品能尽快实现销售,这是影响企业顺利回收的重要环节;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即销售产品的资金回笼。为顺利实现这两种转化,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同时,要注意商业伙伴的资信状况,利用一些回避和转移的方法,力求降低风险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几种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在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目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条件下,就应该研究和探讨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有助于增强企业财务风险观念,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当学会规避、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同时还应该把财务风险提高到作为财务管理内容的高度上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变被动为主动。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组织资金来源,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

现行制度给了企业自主筹资权,同时在会计核算上也明确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不同权力与责任。通常负债资金的来源有一定的期限、固定的利息,并要求负债到期还本付息;所有者投资是永久性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不会抽回,但有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以适度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负债经营、其负债比重保持在多大限度内,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良好,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企业以举债方式取得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率时,就不宜以借款方式组织资金,而应通过增加所有者权益,如增发股票或减少税后利润分配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对财务风险也有一定影响。当企业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过高时,容易发生危机,财务风险就大。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负债大致相当于流动资产时,财务风险就小。因此,企业要正确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把握适当的负债比例,科学组织资金来源,以规避未来的财务风险。

(二)计提坏帐准备金,防范坏帐损失的潜在风险

坏帐损失的处理方法在现行制度中有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两种。针对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会计期间配比原则,均衡负担坏帐损失,正确反映经营成果,采用备抵法更为科学。这样,企业就能避免某一会计期间确认坏帐损失而带来财务危机,充分体现了稳健原则。

(三)预防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1)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信誉高的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小。企业首先应摸清客户的情况,如单位性质、实力如何等;其次,应对客户进行资信排队,尽量选择那些资信等级高的单位销售产品,对资信度低的单位,则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款到发货或收取定金等。

(2)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处理办法,以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如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还应办理信用证,委托银行进行监督。

(3)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帐龄分析,对各种应收帐款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如发函、上门,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四)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实行多种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规定有弹性区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允许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依法自行选择折旧方法,自行确定折旧年限。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企业可选择加速折旧法和低区间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有利于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需要,也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增强支付能力,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模板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带来的无法偿付债务所遭致损失的可能性,是财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企业扩张则是企业得以成长壮大的必经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财务风险具有全面和系统的特点,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所以每一部分和模组的变动都会影响整体的发展,在企业资金的流转过程中,财务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如果资金在分配的阶段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流程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全面的工作。

2财务风险的多样性。财务风险不是单一的风险,一个方面是外部环境会影响财务的稳定性;另一个方面是内部环境也会影响财务的稳定性,即使外部的巨集观环境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施工企业内部的现状也会对财务的稳定性造成冲击,比如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人为的贪腐等等。

3财务风险的突发性。财务风险之所以叫风险,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发性,财务风险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企业没有任何前期的预料和准备,如果有充分的准备和预防的时间,也就不能叫做风险了,所以突发性是由财务风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4财务风险的可防可控性。虽然财务风险有着这样那样难以预料的特点,但是并非不可防范,财务风险是必然可以防范并且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的努力了,健全的风险防范制度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来源

1融资。施工企业的来源一般通过融资的途径实现,融资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因为工程专案比较庞大,涉及到很多环节,很多原材料和装置,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这些资金来源一旦切断,工程就会面临停产,这种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就出现专案融资风险。

2专案投资。在专案投资环节也存在很多风险,由于很多原因,这样或那样的,确定性的或不确定性的,一个专案投资以后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目标不能实现,而同时专案又是一项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很难预料工程的结果,投资的回报率也难预估,所以这样一个过程,就面临资金回收难的问题。

3投标。投标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是承诺难以兑现,因为现在投标竞争都是采取低价中标,在同等条件下,低价的企业中标,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在投标的时候投标企业为了竞争取胜,就会下大力气降低价格,一旦中标,在以后的承诺过程中,就会出现难以兑现之前价格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引发财务风险,还会造成信誉危机。

4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如果不结合专案规模、特点、复杂程度及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施工组织方案,就可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械装置增加,投入的成本费用增加,最终导致专案实际收益低于期望值,形成施工专案亏损。

5结算。在结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一般状况下,财务的结算工作是工程结束时候进行,如果金融市场环境想多宽松,结算的工作就比较迅速,一旦外界金融环境紧张,结算工作就容易出现风险,因为在施工结束时,验收之前工程尾款不会到账,验收完成后才会到账,如果资金困难,这笔钱很可能就难以到账。

三、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货币政策趋紧的形势下,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本文针对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提出以下几个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这是预警机制的必要环境,凡是涉及到资金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计算工作,不能没有章法可循,预算工作是预警机制的必要环节。其次要形成长效机制,这种机制的制定必须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分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制定完成以后不代表就不用继续监控和维持,因为外界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一定要长期监督,确保落实,不断完善。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施工企业应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会计核算、内部稽核、内部牵制、财产清查、内部审计、原始记录管理、岗位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组织等一系列领域形成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基础,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3完善资金管理排程机制。在资金运作上要实行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在满足发展需要基础上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在资金排程体系方面,应进一步强化施工专案资金的总体规划,明确相关流程、责任和许可权。此外,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尽量拓宽融资渠道,避免单一的资金筹集模式以分散财务风险。

4完善成本控制机制。成本控制机制包括施工方案的科学性、材料采购的优质性、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第一,施工方案制定的时候要综合各方意见,经过专家论证、集体性讨论再确定方案;第二,材料采购工作要确保质量合格,价效比高,没有质量问题;第三,成本管理工作,要确保有效性和落实性,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这也是施工企业做好风险控制的关键。

一、引言

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的部分企业也未能幸免于难。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而盲目进行投资、融资和生产,由于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缺乏风险管理经验与意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或者投资受损,严重的还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要求集团公司必须对每一个变化都要做出迅速的反应,特别是对于那些影响到集团公司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与目标的变化,集团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集团公司的优劣势,并最终做出科学的决策。但是,由于个别集团公司自身的管理特点、组建原则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不能及时获得真实的、科学的财务资料资料。因此,有效地防范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将企业发生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是目前各企业必须正视与深思的问题。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未能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有的企业集团在进行投资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对风险管理采取的是分散的状态;由于有的集团并未能制定明确的、统一的战略发展目标,对于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的差异、集团下属公司所处的地区差异等缺乏客观的认识,因此导致集团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在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评估的情况下,看到什么行业挣钱、效益好就跟风进行投资。这种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投资最终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断更替,例如某集团,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将自己的业务触角探到众多的行业领域,如汽车工业、纺织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等领域,投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导致集团对市场的掌控能力不断下降,从而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有的传统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规模上涨快、发展势头好,企业比较顺利,因此也就缺乏风险意识。例如,某集团在经过长达3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在境外拥有2家上市公司、30多家子公司、3万多名员工的大型集团公司。这么大的企业集团公司,不论是人事部门、技术部门、企业文化的建设等都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但是由于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复杂,很多联络只能通过统一的制度来维系,集团的管理者认为子公司应无条件的服从集团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由于缺乏对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制衡,使得集团内部管理风险增加,一旦出现内部问题必将给集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缺乏对资金的优化配置。

企业集团中多元化的经营理念使得很多集团的资金处于分散状态中,这样一来,必然导致企业集团的资金使用率下降。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理念,集团中效益较好的子公司会自由支配销售资金,不将资金上交到集团进行统一调配;相反,在一些效益不太好的子公司中,由于缺乏筹集资金的能力,只能向集团申请资金,无形中增加了集团的贷款金额和筹资成本,从而导致了资金管理的失控,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另外,有的集团的对外投资量不断增加,有的投资已经占到企业所得收入的30%以上,而一旦投资市场出现问题,集团的资金问题将十分严重,从而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四资讯系统发展滞后。

很多集团的业务比较复杂,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业务往来也较多,而在业务往来中产生的大量资讯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汇总,必将使集团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集团的经营与发展现状。例如,有的小公司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故意向集团隐瞒各种财务资讯,使得集团的资讯汇总缺乏完善性、科学性、准确性,从而为集团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影响,同时更加大了集团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有效防范集团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将财务风险管理融入集团战略管理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的冲动、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是很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通病。大企业、大集团作为 *** 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很多企业集团将制定出跨越式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风险。这样的集团战略是缺少对财务风险战略管理的一种不全面的极值分析,因此集团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例如,集团公司可以将价值最大化作为导向,制定出财务风险管理的战略。

二采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集团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还应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产品特点、产业结构、资源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因此,集团应遵循尊重现状、立足长远发展的实际情况。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论文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面临的破产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由于营运资金不足导致经营风险,进而演化为破产风险。造成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当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财务目标,以至于引发企业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伴随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的认同和实施。目前,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因此,综上所述,企业应当逐渐完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增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平,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主要来自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代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其相关的财务数据存在被粉饰或修改的风险,以至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财务报告中关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则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原因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易遭受修改或调整。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水平最终也要反映在现金流量的金额上,总之,合理的现金流量对于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从而使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企业必须引入以现金流量为代表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然后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指标的变化状况,从而及时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对非财务风险指标的重视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守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其中不应该仅仅包含财务指标,也应当引入非财务指标,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重视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对于非财务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调查发现,只有财务指标来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是不够全面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水平、研发能力、市场地位等非财务因素设计指标,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照应,从而提高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工作效率。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满足标准要求。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其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重视对最新的财经法规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工作步骤。也有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业务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不熟悉不了解,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

以往的财务风险指标比较重视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而缺乏对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的重视,合理的'现金流量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偿付债款的能力,企业应当逐渐引入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实现其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现金流量特点,适当引入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综合分析多种因素,设置恰当的现金流量参考指标以及浮动范围,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防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持续运营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作保障,企业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能够偿还企业债务的不是企业的资产,而是银行存款、现金等现金形式的货币资金,因此,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水平。另外,在综合评定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企业可以依据利润指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来反映净利润为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而使得盈利能力的反映更加的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依赖于财务指标的运用,而缺乏对非财务类指标的使用。企业的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的评价同样重要,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经营状况,甚至会引发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竞争,因此,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职业特点,来设计、选取非财务指标。在非财务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因素,比如研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因素、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因素等,从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更加高效、科学。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需要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管理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决定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实施水平。因此,企业在具备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的推动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从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角度出发,设置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应当重视理论方面上的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做出适当调整,增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加强对非财务风险指标运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从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

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

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

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

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

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

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 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风险刍议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调节、组织、控制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它表现为目前、将来的费用成本升高或收益减少。由于财务活动是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风险,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其总体观念出发,并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

一、财务风险的内容

根据企业资金活动的特点,财务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种风险。

(一)资金筹集风险

当前,企业的筹资万式和筹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化。除向银行借款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实行租赁、联营以及用广泛的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形成资金成本率不同,不同的筹资结构会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利息率的条件下,借人资金对自有资金的比率愈大,自有资金的收益就越低。如果对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投资收益较少,投资者股利分配也较少,企业就面临着投资人低价转让原有投资或不再追加投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因此,企业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要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减少决策失误。

(三)资金使用的风险

资金使用的不当必然会发生不能及时偿债的风险。由于对资金调度的不合理,对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周转,在时间、金额上的规划和安排的不妥,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和调转失灵。另外,由于对企业的效益事先估计不足,对市场信息分析的失误,以及不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产品滞销积压,企业投入生产领域的资金搁浅,借款无法到期归还,企业必然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和经营危机。

(四)分配资金的风险

企业取得的最终收益,首先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税后的利润一般应由企业自行安排。如何分配税后利润,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对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企业的任意公积金和公益金应提取多少?公积金是否转增资本金或股本?本年的利润是全部分配,还是作为本分配利润结转厂年?这些问题的抉择,都可能产生~定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表现得更为突出。如股份公司在股利发放与保留盈余的比例以及支付股利方式的选择上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股票价格及产生不同的现金流量风险。

(五)资金回收风险

产品售出后,要经过从产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这两种转化过程中,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抗是资金的回收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扩大销售,搞活经营,采用赊销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扩大销售,同时也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增加了坏帐损失的可能性。

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化,即要求产品能尽快实现销售,这是影响企业顺利回收的重要环节;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即销售产品的资金回笼。为顺利实现这两种转化,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努力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同时,要注意商业伙伴的资信状况,利用一些回避和转移的方法,力求降低风险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几种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在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目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条件下,就应该研究和探讨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有助于增强企业财务风险观念,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当学会规避、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同时还应该把财务风险提高到作为财务管理内容的高度上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变被动为主动。

二、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科学组织资金来源,合理确定负债经营规模

现行制度给了企业自主筹资权,同时在会计核算上也明确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不同权力与责任。通常负债资金的来源有一定的期限、固定的利息,并要求负债到期还本付息;所有者投资是永久性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不会抽回,但有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以适度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负债经营、其负债比重保持在多大限度内,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良好,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率,企业以举债方式取得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就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率时,就不宜以借款方式组织资金,而应通过增加所有者权益,如增发股票或减少税后利润分配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对财务风险也有一定影响。当企业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过高时,容易发生危机,财务风险就大。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负债大致相当于流动资产时,财务风险就小。因此,企业要正确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把握适当的负债比例,科学组织资金来源,以规避未来的财务风险。

(二)计提坏帐准备金,防范坏帐损失的潜在风险

坏帐损失的处理方法在现行制度中有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两种。针对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会计期间配比原则,均衡负担坏帐损失,正确反映经营成果,采用备抵法更为科学。这样,企业就能避免某一会计期间确认坏帐损失而带来财务危机,充分体现了稳健原则。

(三)预防和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1)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信誉高的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较小。企业首先应摸清客户的情况,如单位性质、实力如何等;其次,应对客户进行资信排队,尽量选择那些资信等级高的单位销售产品,对资信度低的单位,则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款到发货或收取定金等。

(2)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处理办法,以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如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还应办理信用证,委托银行进行监督。

(3)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帐龄分析,对各种应收帐款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如发函、上门,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四)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实行多种折旧方法,折旧年限规定有弹性区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允许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依法自行选择折旧方法,自行确定折旧年限。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企业可选择加速折旧法和低区间折旧年限计提折旧,以提高固定资产折旧水平,加速固定资产成本补偿,有利于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需要,也有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增强支付能力,防范财务风险。

  • 索引序列
  • 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 企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 企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 创新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
  •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