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在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指导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做到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实质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核心和灵魂就在于理论创新。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关键词〕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运用和创新。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继承、创新和实践,就不可能有今天世界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要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从根本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传播、继承、创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一、坚持真正马克思主义与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是要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开始,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都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对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也给出了形形色色的“观点”。判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或者说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邓小平曾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我们既不能把它当作纯学术问题,也不能把它当作纯政治问题。如果从马克思的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可以归结为自由劳动与人的解放学说。即通过揭示人的本质和历史规律,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案,为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开辟道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是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个构想”是诉诸社会运动的思想。可以贯彻落实的,也就是具有实践意义,并的确产生了巨大历史影响的,正是以马克思名义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中国而言,在全面性和整体性视角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一个科学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它既指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基本内容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学说体系,也包含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历史与实践证明,在今天的中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次是要回答马克思主义怎么样的基本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敌视、攻击、背弃和否定,认为马克思主义没用了、失败了、过时了、消失了。一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支持、学习、借鉴和使用,认为马克思主义还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还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面,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虚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阳奉阴违,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标签,随意采用。二是教条式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金科玉律,到处搬用和套用。三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创新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既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又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把第三种类型的正确性、可取性上升为执政党的认识,成为全党遵守的一种方法。
只有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才具备了正确的基础和可能性。也只有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才能促使人们去认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去研究、信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历史总是在前进的,我们不能要求前人具体地谈到他们身后的事态及其变化,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绝对不是靠权力、靠地位获得的,而是靠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取得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高度统一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多次表明,他们不愿意和那些曲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在一起,对于那样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宁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在书信中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表明,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纪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列宁也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为了防止后人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恩格斯也指出,谁要是想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除非是一些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科学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邓小平曾强调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是我党创造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既没有所谓的地位与权势,也没有物质力量的优势,更不可能投机取巧。而是实实在在地去研究中国国情,去凝聚群众、扩大影响,去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开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可见,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还要回答怎么认识和坚持的问题,也就是方法问题。我们不是去讨论具体用哪些方法,而是从本质特征、精神实质上怎样去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实质上是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并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去运用它、发展它。马克思主义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树立错误的、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会误读、曲解甚至歪曲马克思主义,就会在实践中背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会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正确的解读、正确的运用、正确的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要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够随着历史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三、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是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观上的激烈斗争。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就是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主观上愿意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客观条件上能够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实质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所要求的解放思想,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运用和实践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所要求的实事求是,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运用和实践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书,不唯上,以老实人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出了科学解释,并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并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所要求的与时俱进,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运用和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抓住时代精神,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要求,使马克思主义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把握规律性就是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统一起来,使人们的思想理论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固有规律,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富于创造性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中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科学辨析各种社会思潮,大胆利用全球化以及资本主义等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来化解中国问题的,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失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成功的和失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曾经发生过。如1927年11月出现的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1930年6月出现的立三路线,1931年1月出现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属于失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寻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国初期实践成功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探索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属于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中国革命、建设和实践带来了巨大危害,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失败的实践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一个阶段的结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在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以后,就迈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新历程。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始终抓住其实质,处理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它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要认真研读原着、认真研究国情、认真研究世界,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国家形势、了解世界潮流。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要求不能把各种经验神圣化,不能把革命和建设道路模式化,不能因为“现实的需要”而把马克思主义片面化、绝对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要求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所取得的一切成果,要适应时代要求、要有时代特色。
五、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的情怀为理论研究的使命,以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来考量包括自己思想在内的思想,它所创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好符合科学理论实现时代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充满时代气息,不因时代的发展而丧失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其历史命运,科学认识和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和处理好了这三大重要关系,就能够巩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已经取得的良好发展势头,又能够正视和解决面临的和前进中的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六、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实现这个目的,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掌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由理论说服群众到由群众掌握并通过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精神力量变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其规律性,科学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