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实社会主义与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刍议
论文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选择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可以分为“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自从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最大特点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通过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始终坚持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论证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必然性。但是,对于将来的这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要经历自身的哪些发展阶段,他们都认为只能由处在这个将来社会中的将来的人们,依据其当时的实践去做出判断,而决不能在这种实践产生之前,就毫无根据地凭空猜测。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一、理想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
要认识社会主义,有必要区分“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理想社会主义是指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从典型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形态中推演出的能够完全替代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高级形态。
现实社会主义则是指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和20世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有所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却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很大的差距。过去曾经存在过和目前仍在发展的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产生在资本主义没有高度发展的不发达国家,其最大特点是经济、文化落后,尤其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越南、朝鲜等十几个经济比俄国更落后的国家,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各民族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确立怎样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要受各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
二、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
20世纪产生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一个是苏联,另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当代社会主义而言,与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有关的两个事件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一个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崩溃,另一个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一)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
苏联在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环境中,根据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现代化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一套体制,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被推行到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曾取得过历史成就。但是,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这种现代化模式的历史局限性日益显露,并最终成为导致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不符合世界现代化规律。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集权型的现代化国家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计划指令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工业赶超等为主要特点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但后来这种模式被当作优越于资本主义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固化了。现在看来,一种模式是否优越,应当在把它放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审视,是否适合历史条件,是否符合现代化规律。
其次,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苏联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等同于现代化规律并且认为优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忽视落后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而偏重强调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模式,却又没有区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与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而是从教条式的社会主义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把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化了的情况下,用现实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按照理想社会主义目标,进行现代化建设,实际上主要是搞工业化,结果严重地束缚和扭曲了现代化,也葬送了社会主义实践。
最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国家国情不同于苏联,苏联却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把苏联模式强行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中断了东欧各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导致现代化进程受阻并一再出现危机,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种模式在东欧走到了尽头。这时苏联自己也逐渐陷入了发展性危机,并且引起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变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是双向选择的进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逐步明确起来。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主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拓展和深化而越发显示出中国特色。
首先,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选择和现实要求中国现代化在艰难推进过程中呼唤出了社会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才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始终强调,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其次,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联并进过程中得大于失。毛泽东开创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相联并进的道路,但是,毛泽东领导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终未成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代表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及时地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强调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确定了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拓了一条新路。************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总体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我们越来越突出了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初级阶段的特色。
再次,在重新认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概念包括“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在时间段上是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现代化只是这个长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在现代化实现之前,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目标和任务、战略和途径等方面是重合的、一致的;在实现现代化之后,中国还要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直到实现共产主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生长点和着力点。
三、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当代意义
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和成长起来的,其出现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现实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现实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资本主义的扩张一方面导致经济全球化,另一面又造成分裂,抑制落后国家资本主义因素的发育。落后国家现代化起步晚,虽具有后发优势,但在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中很难通过传统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必须冲破帝国主义体系。这就是中国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原因。因此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与资本主义迥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以全体人民的福利为根本取向。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中国而言,现实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使一个动荡百年的国家趋于稳定,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使这个国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在自身历史发展中的一次伟大胜利。
中国确立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典范。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中国家举步维艰。中国没有走许多拉美国家那样的依附性发展道路,也不可能像个别小国或地区借助国际政治、经济冲突中某些有利的因素而实施现代化。中国依托社会主义的制度资源解决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例如,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广泛地动员了人力资源;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找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解决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重大难题,如此等等。作为发展中国家来讲,中国解决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难以解决的难题,当然是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大贡献。
事实说明,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以此为前提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
(二)现实社会主义将会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总是要与一定的民族国家形式相联结的,这就必然首先要求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迅速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国际领域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表现为两者既相互竞争又合作共处的国际外交关系。社会主义既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她自始就与资本主义相比较而存在,以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和战胜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己任,这就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文明主干道上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方向,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在社会制度层面上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与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超越目标是密切相联的。换言之,没有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赶超,社会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就不可能最终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在实现后发赶超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本性。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嘲。邓小平同志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显然,要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唯有循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轨迹不断探索前行,才是一条科学的光明之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既要不断地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内在矛盾,更要充分重视克服各种前工业文明势力或思潮的干扰,充分重视“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唯有如此,才能成功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目标。历史的经验和客观的现实都告诉我们,随着人类历史沿着现代工业文明主干道更深入地进入到全球化的阶段,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也必将为社会主义各国迅速实现后发赶超的现代化目标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必将为美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