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社科论文

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技思想的丰富和

发布时间:2015-09-09 09:38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技思想  科教兴国  科技资源

   论文摘要:******同志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科技思想,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同志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指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同时又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丰富和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解决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问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同志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认为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作用。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新论点,强调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体现方式及其在先进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将我党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但是,科学技术不会自动地或者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而是需要形成某种机制,才能使其作为一种要素广泛渗透于社会生产力的结构之中,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怎样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说:“十八世纪,数学、力学、化学领域的发现和进步,无论在法国、瑞典、德国,几乎都达到和英国同样的程度。发明也是如此,例如在法国就和在英国差不多。然而,在当时它们的资本主义应用却只发生在英国,因为只有在那里,经济关系才发展到使资本有可能利用科学进步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98页)现代国际的新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例如在苏联,科学技术领域的发现和进步在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达到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的水平,上世纪50年代第一座核电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船都出现在苏联。苏联的科研开发费用占GNP之比高达3%以上,超过了西方工业化国家,但是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一个能够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机制。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需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呢?对此,******同志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建立一个创新的机制。******同志认为,首先,“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次,“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第三,要“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第四,“要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同志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的决定,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研究开发投人,2001〕年研究开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结束了长期徘徊在0. 7%的局面;中国科学院实施了技术创新试点工程,包括大学、企业、科研院所在内的一个新的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正是带着一个有利于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步人21世纪的。

    ******同志关于创新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指导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全面阐释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丰富内涵及战略部署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益明显,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1994年美国就提出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社会”的战略目标,1995年日本也开始推进“科技创新立国”,1997年欧盟宣称要“将知识放在最优先发展的地位”。面对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国发展战略变化的新特点,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崭新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新的考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正确驾驭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创造性地作出了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等一系列科学论断,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论述,首先深刻地回答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全面的兴国观和全面的科学观,正确把握科教兴国的目标指向和依靠力量。

    ******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所要兴之国,就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各种学科日益综合化的趋势,必须牢牢把握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必须同时注重发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加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科学认识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面向问题。

    ******同志指出,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才能蓬勃而持续地发展,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只有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在深刻把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同志明确强调,科技工作必须更加白觉地面向经济建设,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刻洞察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科学制定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策略和原则。

    ******同志坚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源泉。他从对科学本质的准确把握出发,强调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愈益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他从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同志特别强调我国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原始性、重点性和持续性。指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等等。******同志的这些论述,奠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2、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推动科技进步的战略部署。

    实施科教兴国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关系,即实行五个结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结合,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的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同志根据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指出:“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相结合,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相结合,传统经济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将形成推动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志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开辟了一条同传统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谱写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光辉篇章。

    三、实现了知识分子历史定位的飞跃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加紧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同志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到“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这一历史定位的飞跃,是******同志对科技思想的发展。知识分子这一历史定位的变化,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延伸。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中已经讲到,“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在这里谁起主要的作用呢?是科技人员。******同志把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提到“新生产力的开拓者”的历史地位,和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四、强调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规律性。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一方面要处理好科学技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等的关系,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科学技术内部结构的关系,例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关系,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关系等等。他强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强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同志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导和源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也强调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强调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三方面合理配置力量。

    ******同志说:“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它的发展水平是一个民族的智慧、能力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基本标志之一”。“基础研究的成果不但会带来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社会的进步,促进工程技术科学的发展,而且将拓展和深化人们对客观世界与自身的认识,直至引起哲学的革命”。总之,要有一个很好的配置,使之各得其所。”“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方面,我们的研究力量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配置”,要“注重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有机衔接”。这些论述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思想。

上一篇:试论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丰富和发展马

下一篇:试论推进科教兴国实现民族振兴的行动细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