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型”城镇化趋势及其对中原经济区新型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的三个重要支撑。中原经济区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认清世界城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总结其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启示,对中原经济区构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世界“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特点
随着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聚集与扩散并存、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动力机制现代化、城市发展个性化和生态化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逐步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
城镇化的集聚趋势是指大城市、大城市群(带)和巨型城市区域逐步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城镇化最具活力的区域。首先,国际大都市地位凸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成为控制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枢纽。其次,大都市区化明显。1990年,美国大都市区的数量由1940年的140个上升为268个,人口接近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0%。大都市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地域空间与规模,而且也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政治、社会结构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再次,城市群(带)发展迅猛。城市群无论是在美欧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以英、法、德为首的西欧城市群,分布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沿岸的美国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及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城市群,分布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中国城市群。此外,巨型城市区域也是21世纪伊始正在逐渐形成的城市形态。根据RichardFlorida等人的研究,在全球40个巨型区域中生活着1/5的世界人口,制造了全球2/3的经济产出和超过85%的全球创新。根据等人的研究,欧洲已有英格兰东南部、兰斯塔德、比利时中部、德国鲁尔地区、莱茵一美茵地区、瑞士北部地区、巴黎地区和大都柏林等八个巨型城市区域,它们是欧洲经济最发达、基础最雄厚的区域。
城镇化的扩散趋势是指逆城镇化和郊区化趋势。逆城镇化即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地区以外的中小城市迁移和扩散的过程,郊区化即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边缘地区扩散的过程。逆城镇化和郊区化的主要特点是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区域不断扩大。从19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镇化的现象。逆城镇化现象首先开始于北欧和西欧,随后在1970、19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例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大城市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郊区化现象。但是,其郊区化发生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间,郊区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更加广泛的区域范围,是中心城市聚集发展的一种表现,其结果是形成了中心城市更大规模的发展,大城市成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
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人口、工商业开始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为此,许多城市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积极开发中心城区,通过中心城区更新实现再城镇化,依托中心城区实现再发展。在城市中心区的规划中,很多城市都有一整套更新发展战略。比如美国城市中心区更新所广泛应用的7个规划和发展战略是:增加步行街、改建室内购物中心、历史文物的保护、临水区域的开发、写字楼的开发、建设重大活动场所、提高交通能力。我国深圳市也出台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制定全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及其更新方向、目标、时序、总体规模和更新策略。
(三)动力机制现代化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兴起,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化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在许多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取代传统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也随之由产品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商业商务中心转变,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同时,现代世界城市已经开始步入数字化时代,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在进行着城市数字化进程。美国约有50个城市正在建设“数字城市”,香港也开始建设“数字港”。此外,服务业逐步成为城镇化新兴的产业支撑力量。许多城市的服务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有的超过80%,美国城市在1997年已平均达到63%,荷兰城市在1975年平均达到58%,上海2000年已经超过50%。
(四)城市发展个性化和生态化
城市发展日趋突出个性和特色。现代国际竞争导致世界城市之间的国际分工,不同城市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国际优势产业,城市发展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比如德国的展览名城汉诺威、印刷机械和大学城海德堡、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意大利的服装名城米兰、瑞士的钟表之都洛桑等城市,都靠一两个特色产业、强势产业闻名世界。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增强,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城市逐步成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将进入共生、共享、共荣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符合世界城镇化的发展潮流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健康城镇化道路。其实质是:能够适应和推动生产力提高与社会进步的城镇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城镇性质、状态不断扩展与深化的发展进程。
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强大动力机制。包括经济发展机制、社会发展机制、基础设施发展机制等发展动力机制,以及行政促进机制、行政控制机制等辅助机制。2.坚持多元化道路。包括城镇规模、区域差异、动力机制、城镇特色等方面的多元化。3.实行集约经营。通过人口的集聚带动其它要素的集聚’产生一种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高的综合效应。在加快城镇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还要为全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造条件。4.营造优良环境。“友好”地对待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5.追求功能优化。既要不断完善城镇的基本功能,又要进一步强化城镇特色,不断完善和突出城市的主导功能。6.促进城乡统筹。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7.推崇社会和谐。使生活在城镇的每一个人都能共同创造和平等分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最终实现人在城镇的全面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若干区域,具有鲜明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综合体,河南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河南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要充分发挥中原的比较优势,加快实现中原崛起,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原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人多地少、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其“三农”问题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更好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更好地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发展,为全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中原经济区要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即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协调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三)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符合世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潮流
由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世界“新型”城镇化发展最新趋势,还是我国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原经济区提出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都具有相似的本质。即城镇化不仅是城镇规模的扩张,而且是城镇质量的提高、城镇结构的优化、城镇功能的增强、城镇环境的改善、城镇个性和特色的塑造,以及城镇各种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等。可以说,中原经济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符合世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潮流的,而目前中原经济区城镇水平非常低,2009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城镇化率只有37.7%,在全国排倒数第5,在中部六省排倒数第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9个百分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发展必须适应世界城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和带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三、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世界“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中原经济区构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其城镇化发展要顺应世界城镇化发展潮流,同时要密切结合中原地区实际,走出一条在传统农区和粮食主产区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进入新世纪,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成为提升
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主战场,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主导世界的主要动力’未来世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成为全球化时代区域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式。中原城市群由于享有区位、资源、交通、文化等优势,在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核心和领先地位,是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支点。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原城市群的作用’依托郑州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功能’力口强分工合作’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乡体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城乡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障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内在要求。中原经济区要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体系’这就不仅要高度重视中原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发展,也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还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增强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
实现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多数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产业也逐步成为其城镇化发展新兴的产业支撑力量。而现阶段,中原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较弱。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城乡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是中原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城市对城镇化发展的拉力。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率,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推力。
(四)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增强城市功能与特色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从长远动态角度来认识、建设、管理城市的思想正逐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城市更新作为一个常变常新的系统工程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新时期’中原经济区城市更新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二是城市更新要站在城市系统、城市发展的高度,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问题,实施渐进式、综合性的城市更新,注重城市各部分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更新中’更要注重解决好保护和开发的突出问题。三是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集约节约与城镇化的关系,促进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上一篇:探索生态城镇建设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