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供热热源配置促进低碳坏保城镇建设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现代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区域供热系统已成为基础设施。在新时期背景下,区域供热系统需要实现热电联产、提高热能利用效率,还要求参数容量沿着规模化的轨道发展。在这宏观性目标的指导下,城市需要选择与本区域实际情况相吻合的供热热源配置方式,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减排节能、保护环境的目标。具体而言,如何优化区域供热热源配置,是决定区域供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区域供热热源配置的具体方式
目前区域供热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燃煤热电联产热源供热、燃煤热水锅炉房热源供热和电厂冷却水余热供热,这三种供热方式各有优势,需要将其优化配置,方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供热需求。
1.燃煤热电联产热源供热
这种供热模式是我国当前积极倡导的区域供热方式之一,主要利用燃煤热电联产供热机组进行区域供热,具有节能、环保和低碳的理想效果。如今,在我国现有技术的支持下,燃煤热电联产供热机组的容量至少是135MW单位。按照机组的不同,这种区域供热热源配置方式还可以具体划分为背压机组和抽凝机组两种类型。前者的能源利用率在101%以上,后者的能源利用率在65%左右。
2.燃煤热水锅炉房热源供热
这种供热方式是目前区域供热中非常流行的热源配置方式之一。煤的热值可以对锅炉燃烧方式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供热企业的热源以热水锅炉为主,那么区域性煤的价格会对企业供热运营的经济效益发挥决定性影响。
3.电厂冷却水余热供热
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冷凝发电厂在运营期间可以产生大规模的冷却水水量,由于水温较低,所以无法完全用于采暖供热,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如今,应用电厂冷却水余热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低温水直接供于供热系统:二是在热泵技术的支持下,与高温水系统有机联结,供于供热系统;三是根据具体情况,借助冷凝机组的余热,再结合髙温水系统的作用,供于供热系统。
优化区域供热热源配置的策略
优化区域供热热源配置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方能见到明显成效:
1.从环境效益方面选择
目前在燃煤热电联产热源供热方式中,“2X80MW”背压机组供热负荷为498MW,年耗原煤量大概是40万吨;“2x350MW"抽凝机组供热负荷为675MW,年耗原煤量大概是200万吨。换言之,在相同供热热负荷的情势下,抽凝机组的排放物总量是背压机组排放物总量的3.7倍。在当下国家提倡节能减排、控制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建议采取背压机组供热。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热电联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由此产生燃气锅炉供热和燃气蒸汽轮机热电联产两种新型的供热形式。毋庸置疑,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天然气将成为主要的燃料供应源,这就需要区域铺设天然气管道,将天然气直接输送给用户端,这样可以避免灰渣等问题,也不会影响城市交通。
2.从成本效益方面选择
燃煤热水锅炉房热源供热如今是我国主要热源选型,采取这种供热方式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其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煤价。以太原地区为例,在目前行业市场的价格体系下,标准煤的价格是700元/t左右,与之相对应的企业供热成本的价格至少是47元/GJ。简言之,在成本耗费比较高的情况下,供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并且根据区域情况下调供热标准,方能从容维持供热。如果标准煤的价格是500元/t左右,与之相对应的企业供热成本的价格至少是38元/GJ,在这种形势下,供热企业可以获得少部分利润维持有序运作。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采用燃煤热水锅炉房热源供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和可行性等多种条件,认这些条件来看,优化区域性供热的根本措施在于大面积推广大型热电联产,在这种模式的支持下,可以采用大型高温热水锅炉来成为调峰热源,以此促使供热企业收获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从利润程度方面选择
电厂冷却水余热供热分为低
温水直供方式、冷凝“余热”参与高温水系统联供方式和借助热泵技术参与高温水系统联供这三种方式。针对第一种方案,直供的配置方式简单易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费用较高的问题;针对第二种方案,由于有了热泵技术的支持,所以可以高效获取冷却水的热量,因而作为区域供热热源的配置方案具有可行性;针对第三种方案,由于有了凝汽器对供热系统进行适当改造后,会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具备进一步推广的价值。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各有优势,应该将其结合起来使用,满足区域供热的要求。
结束语
我国北方的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分散式生活转变为集中式的楼宇住宅方式,对于城镇、城市的能源利用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在城市、城镇建设之初,规划设计时,对城市能源供应方式,建筑供暖方式要有前置考虑,如何低碳、环保,减少雾霾形成条件,提高居住舒适性是必须要面对的。
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区域需要选择最佳供热方式,以应对减排的压力,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宋国祥
(北京建筑大学)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