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助力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区域“三农”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特色小城镇健康发展之路,具体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强化特色小城镇发展制度保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对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节点等专业特色镇。同时指出“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镇”。省有关单位和各市县也相继出台了支持特色镇发展的具体举措,形成了上下衔接、共同支持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产业、城镇、土地、生态和公共服务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科学编制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以产业所能吸纳的就业人口确定镇区人口规模, 以人口规模确定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努力做到每个镇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特色鲜明的功能定位。
三是坚持产业为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坚持“一镇一品”,引导小城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对有工业园区(专业园区)的示范镇,推进园区与镇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位于中心城区、重要交通通道节点或临近中心城区的城镇,建立仓储配送、采购销售物流园区,培育成为特色商贸大镇;引导具有资源禀赋的镇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如许昌市神垕镇,坚持把钧陶瓷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围绕“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国际陶瓷小镇,聚集186家钧瓷企业,从业人员2.1万人,年产值17.9亿元。同时,围绕“千年古镇”与“钧瓷之都”两大主题,加大保护古镇明清民居风貌,大力挖掘、弘扬、宣传钧瓷文化,进一步提升钧瓷的文化品味和神垕古镇的知名度、影响力。
四是坚持为民惠民,打造优美宜居环境。以开展专项建设为重点,补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实施交通设施建设专项, 加强与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连接,基本形成覆盖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实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 加强供排水、电力、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独特文化标识和特色风貌,建设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十二五”期间,特色小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75.6%、79.1%和24.6%。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小城镇发展动力。在全省选定100个经济发达镇,作为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如太极拳发源地温县赵堡镇成立陈家沟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与赵堡镇实行套合管理,实施简政放权,积极探索直管镇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效率;信阳市明港镇,以建立项目库为重点,在不改变专项资金管理权限和分配权限的前提下,把所有的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到项目预算中,先后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的专项资金约2.9亿元,用于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河南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二五”期间,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4.8%,户籍人口增长了14.3%,人口超过5万的建制镇达到7个,超过10万的2个。特色小城镇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的作用。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8期
上一篇:以特色小城镇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