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
摘要:教育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真正的发展与命运。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面临着如教育经费、师资队伍、留守儿童、优秀教师流失、软硬件设施、生源流失等问题。就这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教育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117-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真正的发展与命运。我国传统意义上又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相应的,农村教育的得失,直接关系着国家整体的教育发展与长远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师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各层次办学水平与质量日新月异。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与城镇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相对来讲,存在不少差距,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教育经费问题、教师水平问题、软硬件配置问题、优秀教师流失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教育的共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这些教育的共性问题,不断探索该问题的解决之道,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更与“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不谋而合。
二、背景分析
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一项农村发展政策,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进行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无疑对农村、农业、农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农民的思想、观念、行为相互碰撞着既积极又相互矛盾的火花。在这样的现实下,农村教育顺其自然的卷入了这股不可逆转的滚滚潮流中。当然,肯定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无论如何,在这样的潮流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得到迅疾发展,大量的农民工走向城市,增加了就业,拉动了消费,提高了收入,有一定技术和能力的农民工甚至在城市立足了脚,融入了城市。确切地说,现在的农民工,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应该说是“半产业工人”,其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非农收入,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时间,远远大于农村时间,据调查,大部分农名工只是在春节、中秋节等比较重要的节日和家中发生重要事情的时候才回家,平时一般都是生活、工作在城市。条件好的可能会带孩子一起到城市生活,绝大部分是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或者妈妈一起生活。人员的流动,会带来资金的流动,相应的会带来收入的相应变化,收入的不平衡在这种不知不觉主动的流动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逐渐演变的,每个时期有自己不同的问题与特点,本文主要着眼于当下比较凸显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发现目前的主要问题所在。
(一)教育经费问题
这是个老问题,之所以称之为“老问题”,主要在于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发生时间较早。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由来已久。如果从宏观数字来讲,每年国家给教育部的经费并不少,用于农村教育支出的预算也不少,但实际情况却是,农村教育经费就是不足!不但农村教育经费如此,城镇教育经费也不宽裕。当然,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联系。整体看,东南部发达地区教育经费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教育经费优于农村教育经费。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致使农村教育后劲不足,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整体的质量和未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纵观世界发展历史,每个发达国家的背后都有完善而发达的教育体系。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方向变化、发展的。
(二)师资队伍问题
师资队伍直接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前些年相比,农村师资队伍有了很大的改观,无论从教师的学历层次,还是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农村师资与城镇师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某些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其很多年轻教师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在农村,这样的师资水平很稀缺。相对应的教育质量可想而知。受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很少,农村师资队伍整体视野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有的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一个老师可能教几门课程,语文是这个老师,数学是这个老师,音乐是这个老师,甚至体育还是这个老师!这样的教育值得深思!虽然这些年,农村师资队伍整体上优化很多,但是,与整个教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差距甚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离开家乡,走向城市,成为时代的“农民工”。农民工这几年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挣钱快、挣钱多。尤其是年轻人,只要肯吃苦,有技术,勤快,挣钱不是问题。但是,据调查农民工的孩子大部分是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挣钱。一年回家几次,平时最多是电话联系,孩子的真实生活、学习,父母很难知道。好一点的,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妈妈陪着孩子一起生活。特别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个问题。爷爷奶奶的爱不等于爸爸妈妈的爱。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生活的这种感情是爷爷奶奶给不了的。如果爷爷奶奶年龄偏大,身体又不好,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无暇顾及。留守儿童教育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比较棘手,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和创伤。
(四)优秀教师流失问题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但是,如果优秀教师跳槽离开了某个学校,对学校、学生将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不时发生。伴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收入增长带来收入不平衡,收入的不平衡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农村教师的工资整体上增长幅度不太明显,整体收入低于农民工。迫于生存的压力,个别教学优秀的教师就想离开这个岗位,想方设法到条件好的城镇学校工作。如果这个老师名气比较大或者能力较强,有可能被条件好的学校给挖走,或者离开教学岗位,从事其他收入和条件较好的工作。流失的一般都是優秀的或者能力强的教师。这无疑会对农村学校的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这又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五)软、硬件设施问题
农村教育软、硬件设施,与前些年相比,确实提高了很多,特别是近几年,有些农村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盖起崭新的办公楼、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办学条件都有了很大改观,软、硬件设施在逐步完善、提高,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与我们期待的目标,或者与当下整体城市教育软、硬件条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有些硬件设施配置的规格不高,刚刚满足教学使用,有些配置甚至落伍,根本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使用;软件设施问题较多,有些软件设施配置不到位,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求,有些软件设施配置错位,无法正常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些更新换代、升级不及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等等。
(六)生源流失问题
近几年,农村教育中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生源流失,生源减少,有的农村小学招生甚至一个标准班(30人)都招不够,有的孩子上到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或者初中不毕业,就不上学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整体来讲,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及城市家长。有些农村家长想法很简单,孩子上学,认识字会算数,就行了,没必要上的太高。早点打工挣钱,娶个媳妇就行了。孩子早早离开学校,提前踏入社会。2.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压力。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少生孩子,经历长时间的累积,直接导致生源的减少;现在虽然允许生育二胎,但是现在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同程度的导致人口的减少。3.流入到条件好的城镇上学。有的农村家长重视孩子教育,认为农村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将子女安排到条件好的城镇学校上学,也是农村教育生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政策建议
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关系着整个教育的质量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搞“一刀切”,要循序渐进。本文主要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政策保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充分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的下拨和使用,使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真正的用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联合有关部门(财政、审计、教育等)成立相应的督查、审计小组,不定期对农村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教育经费的挪用、浪费。根据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农村教育的发展得到充分的资金保障,使农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互相补充,使农村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相适应,让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可适当提高教师工资福利,理顺农村教师晋升通道,稳定、吸引农村教师队伍。
加大对农村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力度。使软、硬件设施的配置与教学需求相适应,与国家教育的目标相适应,设施配置不浪费,但也不能落后,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二)加强对农村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除了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农村教师以外,还需加强对农村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让教师愿意到农村来工作,来了之后,有好的设施条件保障,有正常的晋升通道,有提高学习的环境。让其切实感觉到农村和城镇一样,甚至于农村比城镇还强,这就成功了一半。充分调动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教育部门工作,发挥其学历和年龄优势,充分保障其权益,用好的条件吸引毕业生。这是一条很好的解决师资不足的措施。政府应该创造一切积极有效条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对现有教师,要定期、不定期的到条件好的单位、学校接收培训或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强有力的农村教师团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农村教育搞好了,农村生源流失的现象就会相应减少。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心
这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还是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联系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身心个性的发展,积极做好心理安慰和辅导。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的让农民工在家乡附近就业,为家乡做贡献,同时也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作者:胡晨光等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小型古镇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