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05 16:37

  引言


  要想从根本上保护与改善环境,主要在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仅能够妥善的解决之前发展溢流的环境问题,促进当代人的发展;还能为后代人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环境保护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构成


    2.1基础环境教育


  基础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在将小学的环境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中时,一般从“三个一、五个不”开始,以此来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身边_草_木,从而净化、绿化、美化生存环境。在将中学的环境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中时,通常是以引导中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方式,使其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情操以及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2.2专业环境教育


  专业环境教育是将大、中专学生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作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环境教育形式。在70年代,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就开始设置环境保护专业,这使得各个学校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课程列入学校非环境专业本科生公共基础课,开设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有关的选修课。2.3在职环境教育


  在职环境教育主要是将环境保护在职人作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环境教育模式。通过开展系列讲座与培训班、成立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在成人教育学院开设成人环境保护专业等形式,对从事环保的在职人员进行进一步教育与岗位培训。


  2.4社会环境教育


  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宣传途径来对社会大众进行环境教育,进而激励全社会人员都积极的、广泛的、主动的参加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9.6“国际臭氧日”、9.22“无车日”、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纪念日中举办各种公众宣传咨询、纪念讲座和环境保护活动。


  3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的现状分析


    3.1基础环境教育的普及作用开始形成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中小学校大多以渗透的教学形式为主要方式,并且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国开展环境教育的中小学校已经达到了5万多所,培训中小学教师已经超过了62万次。其中,有15个省市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超过了80%,并且还有21个省市的环保局与教育部门联合出版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参考书。


  3.2专业环境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


  设了环保专业,在校学生达到了3万多人,毕业的环保专业人才10万多人,并且还有不少学校还在非环境专业开设了环保相关公共基础课及选修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3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取得了进展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我国总共开展了上万次各类环保培训班、研讨班,培训人员已超过40万人次。此外,部分省市党政领导干部和县以上环保局长的培训工作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社会环境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


  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宣传、文化、教育、环保等部门配合,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渠道,组织公众参与地球日、爱鸟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和“绿色志愿者”等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民众的环境意识。


  4我国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4.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知识


  4.1.1立足课本,挖掘教材


  地理教材有极其丰富的环境教育的内容,且大部分的地理知识自身就是环境知识。基于此,教师要基于现有的课本内容,充分发挥其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教育“双长双赢”。


  4.1.2用好课堂,穿插知识


  课堂教学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基础。当前,我国中学地理课时较少,但地理课程本身内容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并且还要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穿插、扩展,使得课堂紧张有序。


  4.1.3紧扣实例,拓展思维


  在挖掘教材过程中,还需要适当补充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环境问题实例,认真剖析重大环境事件影响和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敏锐性,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4.2利用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意识


  4.2.1开展环境调查


  ①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②可对家庭、学校以及其他单位的用水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以此来设计最适宜的出节约用水方案。③调查学校环境问题或本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


  4.2.2组织社会实践


  ①开展义务植树护绿、清除白色污染及收集废弃物品活动。②组织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以此来体验和感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系列环境问题,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4.2.3参与环保宣传


  在有效结合“6.5”世界环境日的基础上,采用板报编辑、漫画创作、文艺演出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此外,还可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班会、环保知识讲座、环境保护征文和环保演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全面的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促进学生环境品质的养成。


  4.3利用课程选修,培育环保能力


  教师要在有效结合环境特征与污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参观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使得学生对我国环境现状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不断增强其环保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当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引出环境伦理观,并且还要阐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危害,归纳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和政府的主要手段,促进学生正确人地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环境管理能力。


  5结语


  环境保护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是国家教育事业和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若干年来我国环境教育的成就及其不足之处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才能抓住机遇,在实施正确对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我国环境教育,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 (回顾篇)

下一篇:黄山市酸雨形成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