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规制概述
环境规制的定义是: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针对社会边际成本和厂商边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对厂商及其他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尽可能地把环境污染带来的外部不经济降低到最好水平,以达到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李旭颖,2008)
环境规制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经济性环境规制,是指由制造污染的经济活动主体决定排放量,并根据其排放量支付相应的费用,即“买污染权”。这虽然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是没有满足社会公平、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二是社会性环境规制,是指政府规定允许厂商排放的污染总量,规定统一的排放标准,强制管理,对违规者给予严惩,效果显着但是存在效率损失。
二、环境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一)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传统经济学原理基于资源稀缺性假设,把环境当作经济系统的子系统,认为生态环境是经济系统的外部条件,把经济活动凌驾于自然系统之上,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过度消费。把环境和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制度同等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作为经济系统的投入要素,可以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部性。外部性理论作为环境规制的理论依据,在经济效率上,以默认厂商有“污染权”为前提,在风险可控时通过价格工具,实行间接规制,使这部分外溢的有害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在风险不可控或巨大时实行总量控制,直接规制。新制度学派认为,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就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只有当政府从实施规制政策中获得的社会收益大于社会成本时,才意味着政府的规制政策是有效率的。
(三)公共物品属性。环境资源的非排他性体现在人们可以对其自由使用,而且几乎不具竞争性,易导致“公地悲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规制使得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建立起了有机联系,以期达到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经济效率和福利损失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实现代际公平。
三、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规制对企业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的影响。环境规制毫无疑问会增加企业的环境成本,包括服从环境规制的成本和环境规制以外的机会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环境方面的产品差异化,提高销售量或价格而增加收益。产品差异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由于存在各种差异,导致的产品间替代关系不完全性的状况。在环境规制日趋严格、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绿色产品”来建立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二)企业内外部因素对环境规制引起的企业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的影响
1、企业内外部因素对环境规制引起的成本增加的影响。环境外部性的类型和程度表示经济行为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可以用企业的污染密集度和资源使用密集度来衡量。对环境损害越大的企业,环境规制所产生的企业净成本的增加程度越大;反之,越小。在技术和资本因素方面,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高低以及是否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决定了它在将环境成本内部化过程中实际成本的增加数量。
2、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所处产业链的位置等因素对环境规制引起的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影响。①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产品几乎是完全同质的,基本上就是价格竞争,差异化战略实施的余地很小。相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在环境差异化方面就会有很大的空间;②企业所处产业和产业链的位置不同,产品差异化的效果也会不同。与最终产业的企业相比,处于中间产业的企业的环境差异化程度较小。
3、产品差异化的实现程度受到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将会影响着产品差异化的实现程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环境差异化的偏好程度;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愿意为差异化产品付出多高的代价。如果消费者对这种差异化有较强的偏好,而且产品的价格低于其所愿意付出的代价,那么产品的环境差异化便会实现。
基于企业内外部因素对环境规制引起的企业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的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
四、企业环境战略选择
企业环境战略选择在向企业提供激励的同时应该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不出现亏损,即企业环境战略应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因此,企业环境战略应包括两类:积极环境战略和消极环境战略。
(一)积极环境战略
1、经济补偿战略。经济补偿政策主要用以部分弥补由于环境规制导致的成本上升,防止企业因服从环境规制陷入长期亏损而倒闭。主要的经济补偿政策是直接针对污染治理行为的补贴。环境规制中补贴政策的作用存在较大争议。观点一认为,当污染者认识到其行为对管理当局的影响后,补贴制度将使企业在一开始就生产更多的污染变得有利可图。观点二则证明,针对企业削减污染的补贴能够降低企业排放量,但会增加行业的总排放量。观点三认为,只要企业仍然承担部分成本,削减污染的投资就不会有吸引力。实践证明,科学定位的税收和补贴政策在发展中国家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2、支持性战略。支持性政策主要用来帮助企业克服各方面的经济与非经济约束。这类政策具体包括:建立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向企业提供有关污染治理或清洁生产方式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为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供培训;协助企业查找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加强环境宣传,优化供应链;促进中小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供中小企业经营者参与环境政策制定的途径。
3、弥补规制体制缺陷的战略。环境规制体制缺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规制机构缺乏监督处罚能力。增进监督处罚能力可以有效减少中小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其服从环境规制的意愿,进而促进中小企业治污能力提高。一方面需要为规制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提高环境规制机构独立性,并减少规制机构与污染企业之间出现串谋、寻租、规制俘虏等问题的可能性。
(二)消极环境战略
1、“规制俘虏”战略。规制俘虏理论认为,政府规制是为满足产业对规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即立法者被产业所俘虏。规制俘虏本质上是各种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牵扯的利益越多,规制俘虏的过程越复杂。污染企业作为被规制者,是环境规制的主要目标群体,对环境规制的敏感性也是最强的,这决定了被规制者有强有力的动力与政府规制方进行博弈,通过规制俘虏使得环境规制有利于己方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误导性策略。在估计削减污染的成本与收益方面,企业则通常被认为具有某种程度的信息优势。除非规制者的目标恰好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否则排污企业会采取隐藏信息或误导信息的策略性行为,从而影响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期优于己方的利益。相对于规制者而言,企业是更为精明的,会凭借该优势采取策略性行为来影响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逃避规制的污染行为。在我国的经济总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普遍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尤其是大量的乡镇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城市工业部门淘汰的技术。这些企业只能选择末端治理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污染治理意味着在产出和收益不变时企业投入增加,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可能导致企业因亏损而倒闭。在长期均衡下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就会试图规避环境规制,产生违规污染环境的动机。
五、基于环境规制的企业环境战略选择建议
(一)鼓励企业展开积极环境战略
1、提高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支持环保技术研发创新。为了鼓励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政府应当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研发的成功概率;另一方面应当为企业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包括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财税政策、以财政资助形式推动研究开发,对从事环保技术研究开发的企业提供无偿拨款或补贴,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收政策。
2、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观念。企业选择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取得的经济绩效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环境属性的认同度。当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较弱的情况下,那么企业为形成产品差异化而改进产品环境属性的行为就难以得到消费者的市场认同,缺乏改进产品环境属性的根本动力。而在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较强的情况下,产品的环境属性将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所提供产品的环境性能差异会给企业带来产品差别化收益。因此,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抑制企业进行消极环境战略
1、避免“规制俘虏”可能性建议。污染企业一般都具有俘虏规制者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要打消排污企业俘虏规制者的动机,降低“规制俘虏”发生的可能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规制体制方面的完善着手。
2、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规制政策建议。实现这一目标有三条途径:一是选择对信息依赖程度较低的政策;二是削弱企业利用信息优势采取策略性行为的意愿;三是降低规制者获取信息的成本,缩小规制者与污染企业之间的信息差距。
3、防止企业逃避规制违规污染政策建议。针对企业逃避规制违规污染环境的问题,一方面规制机构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规制约束,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污染处罚力度,对违规企业形成震慑;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企业的污染治理,从政策上扶持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针对中小企业的经济补偿和支持性政策。
作者:解光东(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上一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下一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