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管理对策控制分析论文(共4篇)
第1篇:卫辉市农业环境问题及污染控制对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就要推进绿色惠民、绿色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加强废弃物处理[1]。
卫辉市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和棉花基地,尽管多年来卫辉市农业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少环境问题。笔者以卫辉市唐庄镇岗槽村为例,综述了该地区的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1.1区域位置
卫辉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中原腹地,古黄河北岸。地理坐标为113°51′~114°19′E,35°19′~35°42′N。西北部窄,东南部宽,空间直线距离南北长约43km,东西宽约35km,总面积为858.86km2,是新乡市地缘最近的卫星城,属新乡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下辖7镇6乡。山区占29.28%,丘陵占17.88%,平原占52.84%[2]。唐庄镇地处卫辉市西南部,东临卫辉市市区,西接新乡市郊,面积70km2,辖34個行政村[3]。岗槽村位于唐庄镇东北角,属平原地带(图1)。
1.2人口与耕地
2010年全市户籍人口494542人,2015年年底岗槽村户口230余户,人口1100多。2015年全市耕地面积33229.20hm2,唐庄镇面积3419.00hm2,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0.29%,岗槽村面积115.85hm2,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39%。
2主要农业环境问题
2.1秸秆弃置、焚烧
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岗槽村部分农民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弃置在田间地头或者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占用了大量空间,还污染了环境。秸秆随地焚烧,污染环境,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有减少的趋势,但并不明显,且目前缺乏针对该问题的处理技术。
2.1.1秸秆的来源。
该村农作物主要为粮食类,有冬小麦、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为花生,另有少量芝麻、棉花和蔬菜作物,林木类仅有少量桃树。这些作物中,除蔬菜和桃树外,都能产生秸秆。由于小麦秸秆体积小、质软,易于粉碎,且粉碎成本低,故大多数小麦秸秆都在收割时粉碎还田。玉米秸秆因其体积大、质硬,粉碎困难,加之该村牲畜存栏量不多,消耗不完该村的秸秆,故玉米秸秆成为该村秸秆的主要来源。其他作物秸秆因易于燃烧、质量较轻,多作为农民的辅助、备用燃料或饲料,随着经济的发展,该村的燃料结构在不断变化,秸秆作为辅助、备用燃料,有减少的趋势。
2.1.2秸秆的弃置、焚烧地点。
经实地考察发现,该村的秸秆弃置、焚烧问题较为严重,在农田间的大路边、小道上及农田周边的空地上均能发现不少弃置、无人管理的秸秆。笔者发现,有不少2015年夏季产生的秸秆,到2016年夏季仍然堆积在原地,且无人管理,这些长期堆积的秸秆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均由个人将自家秸秆焚烧,属小规模,未发现大规模集中焚烧事件。焚烧地点多在自家地头或小路边,有些也直接在自家农田焚烧,时间大多在作物收割后1~3个月。在焚烧秸秆时往往会将地头和路边的杂草一同烧掉,也总会有少量秸秆未能烧尽,烧尽后留下的灰烬和残余秸秆无人管理,任由风吹散在各家的耕地中。
2.1.3隐患及环境问题。
该村耕地中高压电网分布极为密集,且近年来不断增加电网线路,高压电线高度也越来越低,一旦高压电线因为某种原因发生断裂,大量弃置的秸秆便成了火灾隐患。而秸秆的焚烧不仅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威胁人与牲畜的健康,同时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使空气能见度下降,易引发交通事故。另外,由于秸秆的焚烧发生在农田中,易引发火灾。
2.2生活垃圾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向城市居民看齐,消费品种越来越丰富。农民在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原来存在于城市中的生活垃圾问题在农村也逐渐显现出来[4]。
2.2.1垃圾的产生量。
据调查,2016年岗槽村人均约产生0.72kg/d固体生活垃圾,一年产生量达289.1t,且仍在不断增长。生活垃圾数量如此之大,加之该村生活垃圾丢弃方式多样、地点分散,给该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带来很大压力。
2.2.2垃圾的成分。
该村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厨余垃圾,即蔬菜果品、肉食禽蛋等,且有增加的趋势。岗槽村目前尚未铺设天然气管道或煤气管道,燃料以蜂窝煤为主,辅以木材、干玉米芯等,少部分用户把煤气作为主要燃料,故蜂窝煤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煤灰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村镇住房统一规划,家禽和牲畜的养殖量大为减少,牲畜粪便又常常作为农家肥使用,故禽畜粪便占生活垃圾的比例基本为零。当前该村已处于住房规划建设末期,新修建筑不多,建筑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总体来说该村生活垃圾以塑料、废旧衣物、废纸、煤渣、厨余垃圾为主。
2.2.3垃圾池数量少,随意倾倒,收集困难。
该村的卫生设施不像市区、镇区那样齐全,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普遍较低,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村里的垃圾池仅分布于一条主干道上,没有分类设置,均于2015年8、9月经镇政府拨款修建。由于部分村民担心垃圾池中的垃圾影响家门口的环境,在仅有的10个垃圾池中,7个被人为封堵,无法使用。由表1可知,垃圾池数量少、容量小,服务半径难以满足村民需求,可利用率仅为30%,很多村民便就近找片空地将垃圾随意倾倒。房前屋后、街道两旁,常常会有垃圾堆。由于丢弃分散,集中度不高,将垃圾集中处理的工作就比较困难,而且相对偏僻的垃圾堆常常难以清理干净。
2.2.4处理不及时、方式简单,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该村的垃圾收集方式为混合收集,没有分类,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腐烂的水果蔬菜、干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直接进入垃圾,难以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一些可回收利用物(如废纸、塑料瓶、旧衣服等)也直接当作垃圾,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使得垃圾成分在处理时更加复杂。处理方法主要是单纯填埋、临时堆放。只有在镇政府派人检查和逢年过节时,村委会才会组织村干部和一些村民清理垃圾,之后由铲车集中倾倒在岗槽村与侯庄村(岗槽村西邻)交界处的一些人工开挖的沟、坑中,这些沟、坑距离农田不足10m,表面也没有任何覆盖物,更没有经过压缩、消毒处理。这些垃圾不仅侵占了土地,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漏液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5]。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的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常会有垃圾从运输车上散落,滞留在运输途中,造成“二次污染”,而对于这些滞留在途中的垃圾,并没有专人去清理。而且在收集垃圾时,未形成与周围村庄的整体规划,在与邻村的结合地带存在无人管理的死角。
2.2.5农民卫生意识不强,管理落后。
由于经济和教育等的因素,村民尚未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垃圾乱堆乱放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之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缺乏该方面的工作经验,对生活垃圾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而村干部对于环境保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也是促成该村生活垃圾管制难、收集难、处理难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农业环境问题对策
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后,通过文献查阅法、访谈法等结合岗槽村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以此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6]。
3.1农作物秸秆的污染控制对策
3.1.1秸秆发酵制取沼气。
秸秆厌氧干发酵产沼气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过粉碎并添加发酵菌剂进行堆汇等预处理后,加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来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7]。而且把发酵后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养分丰富,腐殖酸含量高,肥效缓速兼备,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良好选择。村委会可以筹措资金建立一个中型发酵池,或者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建立户用小型沼气池,通知村民将不愿还田的秸秆送往发酵池,对于那些弃置的秸秆,可以派专人收集,利用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并给予收集人员一定报酬。在这方面,卫辉市有着很好的技术基础。该市发改委和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该市共建成户用沼气池4万余座,池容32万m3,沼气工程20座,池容4600m3。并且该市成立了沼气协会,架起了政府与沼气农户的桥梁。例如,后河镇庄里村农民阮景生算了一笔账:建1个10m3的沼气池需要2000元,财政补贴1200元,利用农村自产的牲畜粪便和秸秆做原料,不用花钱就能用来做饭洗澡,每天能节约5块煤球,1块煤球按0.5元算,每天就能节约2.5元,1年能节约900余元[8]。
3.1.2腐熟还田。
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是一种应用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生物技术,而将秸秆制造成优质生物有机肥在国外已实现产业化[7]。针对该村秸秆数量不是特别庞大、收集时间空间不集中的特点,建议利用秸秆腐熟剂将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腐熟剂腐烂秸秆高效快速,不受季节限制,堆肥质量好[7]。目前,卫辉市农业局已在部分村庄试点,初见成效。
3.1.3生产饲料(青贮)。
该村部分农民养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等牲畜,秸秆可用于生产饲料。青贮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使秸秆长期保持青绿多汁的营养特性,提高消化率(仅限于青绿玉米秸秆)。青贮秸秆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牲畜的好饲料。目前常用的青贮方法有窖贮、塔贮和袋贮3种[4]。由于塔贮成本相对较高,袋贮不如窖贮经济,故推荐窖贮。青贮窖有地下式和半地下式2种。该村已有2座半地下式户用小型青贮窖投入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3.1.4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9]。
3.2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3.2.1做好收集处理工作。增加垃圾池的数量,增大池容,扩大服务半径。由村委会指定人选将垃圾池中的垃圾清理收集,并运输至填埋场或堆肥地点,安排专人清理路上掉落的垃圾,一并送至填埋场或堆肥地点。
3.2.2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指将生活垃圾经过焚烧或其他方法处理过后的残余物送到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其原理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将垃圾埋入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并对气体、渗漏液、蝇虫等进行治理,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7]。这种方法技术简单,能处理多种类型的生活垃圾,但填埋场必须科学选址。
3.2.3堆肥。
该村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含量高(厨余、瓜果皮、植物残体等),可采用堆肥法进行處理。堆肥是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降解,使其变成稳定的有机质,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微生物,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7]。
3.3政府政策引导
市、镇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环保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环保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这与农业环保投入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有一定关系,政府可尝试为社会资金承担部分风险,鼓励社会资金的进入,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环保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社会资金得到回报。
3.4加强舆论宣传和知识普及
发挥新闻媒体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舆论引导及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对资源节约、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随意丢弃和焚烧对环境、交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10]。类似的措施还有创办农业环保知识讲座、张贴农业环保标语、组织村民学习农业环保知识等,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监督管理中,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9]。
4结论
(1)岗槽村面临的主要农业环境问题是秸秆的弃置与焚烧、生活垃圾在田间的不当处理。秸秆弃置、焚烧问题较为严重,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处理简单、不及时,污染农业环境。
(2)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解决好岗槽村农业环境问题,在技术层面,可以对秸秆进行发酵制取沼气、腐熟还田、青贮,建议筹措资金对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或堆肥。
(3)在社会层面,建议市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环保领域,并加大推广农业环保力度,以此来共同解决该村在农业发展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做好农业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4)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和知识、技术的普及,提高农民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技能。
作者:史卫新等
第2篇: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1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1.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导致的污染问题。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新鮮的空气,人们的健康就无法得到最基本的保障。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扬尘。例如工人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装卸和对方时以及搅拌混凝土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扬尘的产生使得空气中的悬浮物大量增加,人们在呼吸时这些悬浮物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并且无法通过人体自身代谢排出体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1.2废水污染
废水的来源有很多,不光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工厂的生产以及平时的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这些废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对于环境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一些机械设备,当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转时就换排放出一定量的机油和燃油,如果机油和燃油污染到水源,那么将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周围居民一旦引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1.3光污染
光污染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污染形势。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电焊技术的运用,其过程中出现的弧光如果强度达到一定限度就可定义为光污染。还有在夜间施工是由于照明的需要场地提供的强光,都会对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人的裸眼造成极大的伤害,长时间生活在光污染的生活环境中,对健康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觑。
1.4废气污染
废气的主要来源是装修以及装饰材料。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从沥青、油漆以及化学产品当中挥发出的甲醛、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有害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降低,在装修结束后很长时间这些物质还有可能残留在用户的家中,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分子运动更活跃,更有可能被人体吸入。当人们超标摄入这些物质后,就会对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解决城市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2.1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首先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施工管理人员要建立环保意识,普及环保重要性,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重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中,要注意施工现场的高墙围挡,实行施工场地的封闭管理,禁止施工现场环境污染蔓延到周边地区。最后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如果现场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工程开展,就会造成返工现象出现,在拆除违规建筑时会造成粉尘污染和废渣产生,一定程度上加重环境污染。
2.2“三废”防止措施
(1)大气污染
首先现场垃圾要及时清理,适量进行洒水消灰。高层垃圾清理时,需要采用封闭容器吊运,杜绝出现高空抛洒。对于粉尘、颗粒状建筑材料要进行封闭库房存储,在使用中要进行及时遮盖,减少扬尘产生。其次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设备要设置围挡,在使用中要安装除尘装置,保证其施工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现象。最后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要严禁超载情况出现,所有建材装车中不得超过槽帮上部位置,减少颠簸带来的材料掉落。
(2)污水污染
首先在进行建材搅拌中,产生的污水要经过沉淀才能排放,对于污水流向要及时的控制,减少其蔓延带来的污染。其次在食堂用水上,要建立简易的隔油地,所有的污水处理都需要进行隔油地处理,并定期进行掏油。最后施工现场要设置油料库房,将所有油漆材料进行单独放置,油料库房地面要做好防渗漏处理,以防出现渗漏污染。
(3)噪音污染
针对噪音污染,建筑单位严格的控制施工时间,容易产生噪音的成品以及半成品加工要在封闭室内完成。特殊仪器设备在使用中要注意安装消除噪音设置,减少噪音扩散。另外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出现野蛮装卸、打闹等制造噪音的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噪音污染产生。
2.3重视环保新科技的适应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环保设备可以运用到建筑施工中来,现代化的环保设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科技水平有重要意义。例如:脚手架与新型模板应用技术,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模板的使用数量,节约了建筑材料,使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并且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
2.4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增强大气污染物的吸收
在实施某种具体的施工项目之前,应该提前调查好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未来有大风天气,那么就尽量不要装卸或者搬运材料,也要避免在露天的环境搅拌混凝土,防止因为大风使得粉尘大面积散落。另外在施工现场往往会有很多运输车辆在产地来回穿梭,而且运输车辆都是自重很大的运载性货车,因此要在施工之前提高行车路面的硬度,并且当行车路面有大量尘土是要及时喷水,防止运输车辆驶过后将地面的尘土扬起。
2.5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往往会堆放大量的施工材料,但是可以利用的却很少,这一现象不但增加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对施工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很多施工材料的外包装在施工结束后就会成为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不但可以防治污染,更可以节约施工预算,一箭双雕。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单位如果想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但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该同时向前迈进,不能只注重其中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防治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并且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指定法律,用法律的手段约束相关从业人员,从而保护环境。
作者:浦家飞
第3篇: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我国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我国也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原理为我国生态问题提供对策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资本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依据
近些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环境的相关产业,其中也包括中国,其结果,使环境污染态势不断扩大,也使污染更加难以治理和控制,而最重要的就是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1)经济因素分析
我国很多地区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产业接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来看,我国政府及人民必须看到其本来面目,将目光放长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产业转移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想发展经济但是又不想将污染严重的产业放在本国,那么在这种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丑陋面目就显现出来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学家阿格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已经转移到了消费领域,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对于资源的需求本质,想尽办法为个人消费提供丰富的消费品,满足其需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加速了工业的增长,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最终导致自然界失去平衡,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2)生态角度分析
从生态角度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了更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中提到,生态危机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人的本能结构危机的综合体现。在资本主义的社會体系中,资本的扩张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本身就是与自然相对立的,只要资本继续扩张,生态危机就永远不会改变,人类也就无法消除。
我国环境问题
人的行为在自然界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的行为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1)我国新型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经济支柱就是工业化,工业化也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工业化处在中等发展水平,科技比较落后,大多数仍然使用高排放、高消耗的经济模式,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发展,出现了许多违背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情况,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甚至危害了人类的生存。工业化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生态学家也指出:工业化的发展是立足于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并且无止境的竭取自然资源。更有社会学家指出: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工业化的发展使生态环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
(2)政府部门监管措施不得当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从而忽视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再利用,环保意识非常薄弱。除此之外,我国的环保部分权利较为分散,不能有效地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从而使政府的环境治理效力极其低下,生态环保等理念也自然很难立足。
监督监管不力是我国生态理念无法实行的重要原因,当地的污染企业不但隐瞒其污染的真实情况,而且定时会给当地政府一定的好处,这样的上下齐“努力使得双方共赢,政府增加了额外的财政收入,企业也获得了相关的利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自然就暴露无遗,污染也就愈发严重。这就是没有相关政策监督的严重后果,企业不需要为破坏环境支付任何成本,当地的老百姓也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久而久之,环保腐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积怨加深,政府与人民在生态环境上的矛盾也会日益突出。
(3)科学技术理论的弊端
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这个弊端就直接体现在生态环境上。长期以来,人类在自然界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将自然资源引用到科学发展之中,人类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代价则是环境的破坏,人类一直用如此狭隘的眼光看待科学。基于这种条件下,人类只会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用经济的眼光看待生态环境。最后的结果是:经济必然会向前发展,但是自然资源大量消耗,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也必然会导致相应的苦果。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要想找到解决生态环境的对策,首先我们必须要树立个人意识,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态责任,我国的生态文明主题主要是政府、企业、公民等。
(1)政府生态理念转型
长时间以来,政府的监管不力和权利分散,在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面前必须要转型。首先,政府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到其工作的方方面面。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兼顾,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其次,政府要将分散的权利集中起来,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同时要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制进行保护措施。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陷入危机,党和政府也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早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就已经提出要走工业转型的道路,坚持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是创造性的发展,只有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处理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矛盾。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这个概念,让我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生态文明的工作中取得了相关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可以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作者:高丽然
第4篇:现代化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1导言
地表水资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城市地表水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城市地表水污染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因此,采取增强水资源再生能力、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并确保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实施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等针对性措施,定将有效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1]。
2城市地表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2.1城区难以彻底截污
部分未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的地区,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此外,由于居民生活习惯,阳台落水多为洗涤污水,此类污水基本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沿街商铺、洗车店等的排水中含有油污等污染物,也通过道路雨水管最终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
2.2雨污污染比较严重
初期雨水对于河道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雨水在降落、地表径流过程中携带了空气中和地面的污染物,在汇入雨水管道后又冲刷混杂了管道内的沉积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随初期雨水一同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水质恶化。
2.3河道底泥污染
在各种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后,有部分最终将沉积并逐渐富集到河道底泥中,成为河道的内源污染源。虽然可以通过疏浚等方式暂时清除,但排入河道污染物不减少,底泥污染无法根除。
2.4骨干河道整治进展滞后
城市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整治一般涉及投资大,按照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一环扣一环、耗时长,导致一般当年计划,隔年施工,如遇征地动拆迁推進困难,将进一步拖延工程进度[2]。
3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的整治对策
3.1水环境功能分区,加强源头水保护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依据。要制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按照规划合理利用水源,规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排污行为;搬迁或关闭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如畜禽养殖场等,严格控制水产围箱养殖,逐步淘汰投饵或养鱼网箱;严禁新建、扩建对水体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3.2完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
要加强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又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要满足区域水污染控制要求与相应的排放标准,也要考虑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
3.3强化水污染防治工程
利用水系之间的沟通,通过合理的调水措施,对严重污染的水体进行稀释置换,使河水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控制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实施污染防治再提高工程,这是进一步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重要措施。
3.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合理调度,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入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在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需求管理和退水管理,采取系统工程,实施综合措施,变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开环结构为各环节相互影响的闭环结构,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首先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养鱼、养殖藻类等水生生物,其次可作为工业用水,此外还可用作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市政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环境。
3.5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采取总量控制方法严格限制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严禁工艺落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城市企业上马。努力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对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排放。根据不同水功能区水环境保护要求,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水域纳污总量控制,使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3.6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于目前城市水资源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管理,而“多龙治水”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这是形成目前供用水不良局面的重要原因。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重点解决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多年来在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水权管理,只有实现了水资源的水权管理,并通过逐步培育水市场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采用动态的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协同控制,最适度地利用水环境容量资源。
3.7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
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依据省级规划的要求,建立、完善城市水资源规划体系,并编制相应的专题规划。下一级规划必须符合上一级规划,并根据本地区实际予以细化,进行水功能区划,并划定水源保护区,树立标识牌,强化对水环境、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并制定辖区内水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3]。
4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人们逐步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有其客观原因,提高地表水质仅仅依靠工程措施很难有持续显著的成效,必须多管齐下,在科学开展水务工程建设、加强水环境长效管理力度的同时,需要增强全社会保护水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和支持,待到人人爱水、惜水、护水之时,方是水质持续改善之始。
作者:鲍朱杰等
热门论文
- 环境问题管理对策控制分析论文(共4篇)
- 农村环境保护制度问题对策发展论文(共4篇)
- 工程监理控制问题分析思考论文(共4篇)
- 环境管理制度问题对策研究意义论文(共5篇)
- 企业人才管理措施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
-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问题对策目标论文(共4篇)
- 公共事业管理应用问题及困境对策思考论文(共4篇)
- 腐败问题成因对策分析研究论文(共4篇)
- 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应用分析硕士论文(共6篇)
- 国际环境法发展问题对策原则分析论文(共6篇)
- 水文地质运用勘察问题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大学化学教学问题应用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
- 企业会计的应用问题管理对策论文(共4篇)
- 环境保护问题对策治疗措施分析研究论文(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