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发展应用问题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城市雾霾治理中化学工艺的应用
一、雾霾灾害天气的成因与危害
自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在冬季均出现了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严重危及民众的身体健康,成为近几年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为此,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指出,要重点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着重解决严重威胁民生健康的环境问题。
所谓PM2.5,经专家论断是导致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因素,而车辆尾气、煤炭燃烧以及硝酸盐等化合物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PM2.5与其他空气中的污染成分相比,前者颗粒直径小、毒性大且不易沉淀或扩散至高空,传播距离远是PM2.5的主要特点。鉴于此,处理雾霾的工作任重道远,以下将对采用化学工艺方法来处理雾霾进行简要介绍。
二、雾霾的治理技术
1.气相反应法
(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利用烃或氨作为还原剂在一定催化剂和温度条件下,有选择地将NOX还原为水或氮气的方法。该技术目前已经颇为成熟,且有较高的脱硝效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是环保部门最为常用的脱硝技术。SCR法的具体流程为:由催化剂与还原剂进行反应,将PM2.5中的NOx中和为水或者氮气。此外,注意催化反应温度控制在380℃左右。该反应的最终产物无毒副作用,且脱硝效率可到80%以上。
(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此方法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在1000℃高温环境下,在烟气中添加氨、尿素等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并选择性的将烟气中的NOx还原为水和氮气,达到治理雾霾的目的。温度的控制是SNCR法中最为关键的工作。该方法因无催化剂,所以操作温度高于上述SCR法。同时温度也不可调整过高,以免NH3发生氧化。现阶段普遍使用尿素作为该还原法的还原剂,同时SNCR法可降低50%左右烟气中的NOX。
2.等离子体活化法
(1)电子束法。使用电子加速器,借助其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照射含有氨的烟气,将其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为硝酸铵和硫酸铵的一种脱硝脱硫技术。
(2)脉冲电晕等离子法。该方法是在普通反应器中利用脉冲高压电源所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而生成高能电子。然后将烟气中SO2、NOX、H2O和O2等气体分子经由高能电子电离并激活,产生如OH、HO、O、O3等强氧化性的基团,并与SO2和NOX分子相互反应,形成SO3和NO2。同时在有氨充入时,可再次反应为硝铵等颗粒状气溶胶,而后通过静电除尘器或布袋过滤器对其进行收集,进而使烟气得以完全凈化。
3.固体吸附法
(1)分子筛法。丝光沸石Na2A12Si10O2·7H2O是常用于分子筛法的一种化合物。氮元素比较容易吸附在其表面,如果在空气环境中,可以将NO进行氧化,并使之成为NO2后加以吸附。
(2)泥煤法。使用泥煤作为NOX废气的吸附剂是国外常采用的方法,泥煤在吸附氮元素后,可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绿色且环保,但是化学反应比较繁杂,在我国仍处于试验阶段。
(3)硅胶法。NO经硅胶吸附剂氧化为NO2,可再次用硅胶进行吸附。但是对于NO2和NO的浓度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当有固体颗粒包含在烟气中时,由于吸附剂空隙会被固体颗粒所堵塞,进行失去吸附作用,所以此方法便不再适用。
(4)活性炭法。NOX通常在吸附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当活性炭表面吸附NOX后,NOX会在其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但是此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活性炭的吸附量小,且难以二次使用,一旦处理不当,会成为二次污染源,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略显复杂。但是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处理N废气的过程中有所突破。“碳还原”法的原则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接近,只是将活性炭取代为焦炭。具体工艺步骤如下:少量的空气经由鼓风机鼓入,NOX被吹出后进入管道并运送至NOX处理装置中。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处理装置中的焦炭与NOX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以N2作为最终产物排放出。
4.液体吸收法
(1)仲辛醇吸收法。此方法处理NOX尾气的吸收液通常选择蓖麻油裂解的副产物-仲辛醇。仲辛醇本体被氧化后可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并借由这些中间产物来有效吸收NOX,而且在氧化中间产物后,可以获得关键的化工原材料——乙酸。同时有一部分NOX被还原成氨气,绝大部分则反应成为N2排放室外。
(2)氧化吸收法。对于含NO较高的NOX废气,用浓HNO3、O3、KMnO4等作氧化剂,先将NOX吸收法中的NO部分氧化成NO2,然后再用碱性溶液吸收,以提高净化效率,费用较高。
对于严重的雾霾天气,相应职能部门必须抓紧出台对策,让城市的环境治理纳入政策性管理中去,加强各行业间的协调和监督,做好统筹和规划,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为人们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环境污染问题不再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作者:黄睿
第2篇: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
1.雾霾的本质与危害
雾霾,包含雾和霾两个概念。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90%以上,可形成雾,低于90%形成的则是霾。一般来说,霾是由于空气中硫酸、硝酸等颗粒物较多,形成气溶胶系统进而形成的。通常来说,当空气中直径为2.5微米或以上的颗粒物质含量超标,即PM(particulatematter)达到2.5时,会出现雾霾天气。
当空气中的颗粒物直径达到2.5微米时,或者说当PM达到2.5时,空气中的颗粒物会伴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由于颗粒中所含硫酸、硝酸、灰尘等危害物质较多,通常会对人们的呼吸道系统造成刺激。更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总体的心肺水平,导致心血管疾病或者影响人体肺功能等。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可以总结,当每立方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质上升20微克,就会有34万人因吸入有害物质而死亡。且长时间的雾霾情况有可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减产,不利于人们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2.雾霾的形成机理
2.1社会经济因素
综合雾霾的形成情况来看,空气中的硫酸、硝酸等颗粒的形成与我国城市汽车数量增多导致的尾气排放量增加、生活生产中煤炭消费的增长等不无关系。
尤其从我国近30年的研究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升,同时城镇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大城市发展。而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刺激了社会大众购买汽车的需求,加剧了交通拥堵的情况。另外,虽然我国总体的经济结构还在调整,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依然是耗能较高、环境污染程度较大的第二产业,因此加大了煤炭的消耗量,同时也增加了雾霾产生的可能性。
2.2生产方式因素
从国内PM2.5超标城市的分布情况来看,乌鲁木齐或者兰州等城市受到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占据受污染城市的少数。大多数雾霾笼罩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从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依然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相应地,高耗能也意味着高污染,因此给环境治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2.3能源结构因素
从我国现有能源消耗结构来看,由于第二产业依然作为支柱产业存在,且北方冬天取暖多用煤炭,我国煤炭的总体消费量依然维持在65%及以上,石油消费有所上升,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则无明显增加。另外,水电、核电的一些节约能源的生产还未普及,能源消耗水平虽有上升,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煤炭是主要消耗能源,其燃烧之后会产生更多的硫酸、硝酸等的颗粒物质,对空气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能源消耗结构不够合理的现实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雾霾天气产生的危险。
2.4其他因素
作为一种天气现象,雾霾的产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一些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城市建筑类型等的影响。比如北京地区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多,且受煤炭消耗影响较大,总体建筑结构中大面积的高层建筑也是造成控制无法循环,进而导致空气中颗粒物增多的重要原因。再如兰州等地区群山环绕,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向外扩散,因此向内沉积,进而造成了雾霾现象。
3.雾霾气候的防治策略
3.1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受到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影响,雾霾现象一度严重。因此,为提高雾霾治理水平,需要着重改善现有能源消耗结构,尽可能减少对于煤炭等一些传统能源的依赖度。从具体方式来看,如一,加强对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二,加快建设一些高附加值的环保性产业;三,加强机动车排放管理工作,倡议大众积极选择绿色出行等。
3.2将PM2.5治理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将PM2.5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需要制定明确的PM2.5控制目标以及目标达成的限期,明确治理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开展重点,比如确定到达某一时期,空气中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PM2.5以下。另一方面,则需要确定明确的PM2.5治理监测和奖惩机制,确定具体的检测标准以及考核规范,保证奖惩工作的有序展开。
3.3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空气不分国界,同样,空气污染也不分国界。在此形势下,我国为体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需要加快与其他国家的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做出明确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管理工作员。另外,国内各级环保部门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结合我国环保部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进行污染治理情况沟通,以凝聚治理合力,提高大气污染总体治理水平。
3.4积极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雾霾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使得我国雾霾治理工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在当前大气污染影响因素众多的现实条件下,为加大对多种污染物的有效防控和治理,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建设,使之能够与环境保护法、再生法能源等相互协调,共同致力我国大气质量的改善。
结语
综合雾霾的危害以及形成因素来看,我国雾霾气候的治理工作,需要从现有发展方式、空气质量考核方式、空气污染治理方式以及空气污染治理制度等几个角度进行完善。雾霾的形成非一夕之功,同样也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多方努力,以便尽快转变我国空气质量情况,还大家一片晴朗的蓝天!
作者:赵铀章
第3篇:雾霾防治需制定环境与经济共生发展的法律思考
2016年隆冬至2017年新春,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和华中,甚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都被浓浓的雾霾天气所笼罩。雾霾所带来的危害成为这几年各类媒体不断追踪的主题,常常处于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关注与焦虑,雾霾防治已成为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雾霾治理纷纷作出相关指示。全国深受雾霾困扰的地区相继出台雾霾天气防治措施和行动计划。历年“两会”期间,广大代表和委员均针对雾霾问题提出建议和质询,希望通过加强环保法律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以确保大气环境治理更有成效,笔者希望难能可贵的“APEC蓝”“北京蓝”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梦。
对于如何防治雾霾,我国正加强研究,从立法到执法层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治标效果不明显。认为雾霾防治效果难现、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等惯性思维还普遍存在,依法治霾尚有一定的制度空白与缺失,这也是造成雾霾天气防治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树牢环境和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理念,提升依法治霾和人民共治层级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对雾霾天气进行有效防治。
一、雾霾和雾霾成因
1.雾霾
何为雾霾?气象学解释,雾是气溶胶系统,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雾和霾的区别在于水分含量的不同:水分含量达到90%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处于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
2012年入冬以来,雾霾频繁肆虐中国北京以及广大中东部地区上空,覆盖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受影响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高达6亿人。众多城市变身为“雾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大气重度污染事件,多个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重,令全国乃至世界震惊。
2.雾霾成因
传统观念认为,雾霾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相汇合,使空气污染,天空阴沉灰暗。其归因也有多个方面,从宏观经济结构看:能源消费总量增量很大,但利用率很低。我国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通过简单燃烧排放大量的粉尘小固体,引起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从消费方式看: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尾气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等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加快雾霾形成。此外,还有气候状况、城市布局、建筑扬尘等因素。
当今,科学界认为,雾霾的形成与气溶胶有直接关系。研究显示,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情况下,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其中的气溶胶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各种气溶胶污染物逐渐堆积而产生雾霾。
3.我国雾霾与土壤水等面源污染密切相关
(1)雾霾的普遍性特征。一般情况下,小风、高湿、逆温等稳定的气象条件易导致雾霾。针对我国雾霾问题,既要对其普遍性特征进行研究,更要对其特殊性进行深入剖析。如美国与英国雾霾结构和组成不同,有其地域特征,我国也是如此。
(2)我国雾霾的特殊性。微生物最主要的特点为体积小、种类多、繁殖迅速、环境适应能力强。研究发现,我国雾霾频发和严重性与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種群有直接关联。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各种基本要素,具有保温性能好、缓冲性强等优点。土壤中尤以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
水环境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微生物生长最重要的养分就是氨和氮。研究发现,氨和氮产生的根源是水源的富营养化污染。我国水体营养物污染或富营养化,在过去50年里呈指数增长,为土壤中微生物大量繁衍提供了条件,造成微生物大量富集,可随着气流运动而携带到空气中。通常,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但土壤、水体、腐烂有机物以及人和动物、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都可随着气流运动被携带到空气中。
微生物因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而促成雾霾。当微生物飘移到大气中,吸附在气溶胶凝结核表面,加上土壤中水分蒸发所携带大量氨氮营养物,与气溶胶凝结核结合,就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水分、养料和氧气,使微生物进入对数生长期,其繁殖速度仍比高等生物高出千万倍,使气溶胶体积迅速增大,最终形成雾霾。
这也揭示了一个不被常人注意的现象:如北京下大力关停重点大气污染企业,但效果难现,就与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目前北京已经被2000多座垃圾场包围,每天垃圾处理缺口高达8000吨,但微生物仍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相当大,雾霾快速形成与扩散也快。
我国冬春季为微生物繁殖创造了天然条件。研究发现,雾霾以冬春最为严重,此时正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处在5~20℃温度区间,北方干旱冷空气南下易引发土壤水分携氨氮营养物蒸发,当温度、水分、氧气和养分条件满足,微生物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微生物群时,会为产生重雾霾创造条件。
二、雾霾大气污染法治和防治状况
1.防治雾霾的必要性
雾霾天气易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超标导致高速公路关闭、交通事故增加、飞机航班取消,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雾霾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停产,影响经济发展。雾霾还会污染水体,对建筑物造成腐蚀和损坏。雾霾造成的巨大损失,仅医疗成本就相当于GDP的1.2%。运用法律积极治霾势在必行,这也是政府最有效的制霾手段。
2.雾霾大气污染防治的法治状况
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将“大气”列为首要环境。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专项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并于次年开始实施,且历经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订。此间,除全国性法律法规外,我国各部委和各省市针对不同的大气污染源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1996年修订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10纳入标准体系;2013年2月27日环保部发布《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紧接着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的常规监测指标。环保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制定《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亦发布针对性的制度,防止雾霾天气频繁发生。
当前,虽然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立法很多,但大部分是应急立法,缺乏前瞻性,存在法律定位不清晰、政府环境责任难落实等问题,很难满足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和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的需要。为遏制雾霾污染继续扩大,针对雾霾地域特征与成因,树立新的法律思维,更新立法理念已势在必行。
3.我国雾霾在减排中仍逆势增长
我国雾霾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逆势增长。20世纪,伦敦发生严重雾霾后,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案,规定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通过征收气候变化税、设立碳基金、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等激励和惩罚机制,促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多管齐下,逐渐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而我国,近年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术,严格做到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气等达标排放;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2013年天然气消费量就突破1600亿立方米,当年全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也即减少2.2亿吨煤炭消耗;政府通过补贴,取消家庭燃煤取暖,推广使用电取暖器,有效控制京津冀地区粉尘量。但雾霾问题却在近两年有所加剧。特别是北京区域雾霾并没有随着上述节能减排和粉尘增长速度下降而减少,反而频率越来越高,重度雾霾越来越多,同样呈逆势增长。
我国雾霾并不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呈正相关。研究发现,与欧美不一样,我国雾霾与新能源应用比例呈正相关。一般认为,欧美国家雾霾发生的强度与大气污染物,如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等产生和排放强度呈正相关,易于掌握雾霾的产生规律和强度变化。而我国大范围产生的雾霾在宏观上并不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呈正相关。如在夜间,运行的汽车大幅减少,工厂停产,工地停工,职工下班,商业打烊,发电厂负荷下降,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的强度大幅降低,但雾霾强度却显著增强;早上,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的强度增大,但雾霾强度却稳定或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并不是偶尔发生的现象,而是已形成一般性规律。
三、我国雾霾成因的特殊性最新研究与当前雾霾防治状况对雾霾治理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雾霾防治状况呈现在减排中仍逆势增长的特点,而大气污染治理立法大部分又属应急立法,缺乏前瞻性,存在法律定位不清晰、政府环境责任难落实等,难以满足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和保障人们生命健康的需要。为有效遏制雾霾污染,建立完善且既治标又治本的大气污染治理法律体系,树立新的法律思维,更新立法理念已势在必行。
1.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环境提供了社会基础
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过去,我国防霾治霾呈现减排中仍逆势增长、防治效果难现的特征,既有对雾霾成因特殊性认识不到位的原因,没能实现对症治理、有效治理,也存在环境治理影响发展的困扰,出现认为环境与发展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等错误观点,这已长期成为决策者、执法人和建设者的惯性思维。内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尚不成熟,没有形成足够的体量。现在,作为世界新兴经济的“领头羊”,有足够的体量给雾霾治理提供回旋余地,给合供给侧改革可以对涉污企业进行关、停、并、转,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
同样,三十多年的大发展,为中央决策新的农业政策,搞好农业供给侧改革,稳妥推进“三农”发展,实现对土壤、水环境等微生物大本营实行去富养改造,提供了经济保障。
2.生态经济理念已深入人心,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环境提供了思想基础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以及多年重度雾霾污染,为生态、环保理念入社进村,步入平常家庭铺垫了基础。人人讲生态、家家要环保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环境提供了思想基础。但要形成现实效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仍然需要靠法律的强力支撑。只有立下人人面前平等的法律,强调法的运行符合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霾,才能构筑美好的两型社会。
3.借鉴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环境提供了实践基础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以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和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也正加强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和框架分析,这将有力助推我国经济运行新模式的发展,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进行系统研究,加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研究与探索,开展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的新实践。
4.以现行环保法为基础,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环境提供了立法支持
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2014年4月24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其宣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調”的环境优先思想,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基础法律,立法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也为构建环境与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环境提供了立法支持。但如何在根治雾霾的基础上依法治霾,还应多措并举,如落实“三同时”的环保法律要求,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对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寿利
第4篇: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问题研究
近几年来,雾霾一词几乎已经妇孺皆知,它笼罩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同时也在提醒着人们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改善环境时不我待。雾霾的出现一方面带动了环保产品、医药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同程度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有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那么这些小颗粒到底来自何处?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这值得我们思考。中国多数城市被不同程度的雾霾笼罩,这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北京市雾霾形成原因
第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北京三面环山,大气稳定风速小,空气不易流动,微小颗粒聚集,空气污染严重。第二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因素。北京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城市现代化进程快,大开发大建设使空气中扬尘增多,再加上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烧煤炭,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废气,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增多,导致空气污染严重。据对北京近来五次雾霾污染研究得出,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扬尘、硫酸盐、硝酸盐等,这些污染物和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贡献”最大。北京年平均PM2.5排放中燃煤占百分百之二十六、机动车占百分之十九、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可见,人类活动对雾霾天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三是外来输送因素。北京部分SO2来源于周边燃煤,沙尘输送。北京雾霾受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从多方面治理。
二、雾霾影响问题研究
(一)雾霾对旅游业的影响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作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旅游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雾霾的困扰下,北京的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考虑到健康,人们选择较少出行,因此北京旅游需求减弱,旅游区游客数量减少,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海外赴中国大陆旅游的游客人数比上年减少了3.5%,经济收益较以前有所下滑。
(二)雾霾对劳动力的影响
在北京,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上的空氣质量报告,PM2.5的值牵动着太多人的心。2016年逃离北上广的话题越发引起公众注意,大家纷纷思考,顶着这么大经济压力生活在一个环境问题这么严重的城市到底值不值?有些人选择了离开,这也让外省劳动力望而却步。据报道,北京因雾霾天气就诊人数增多,就诊的患者多半是呼吸道疾病,这些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能提供正常劳务,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消极作用。
三、雾霾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一)雾霾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的持续,不仅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造成不便。雾霾中的大量颗粒会覆盖供电设备,对列车供电系统造成影响,容易产生雾电从而影响到列车正常运行,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二)雾霾对公路运输的影响
由于雾霾的笼罩,直接导致能见度低,平均车速下降,使交通比往日更加拥堵,同时雾里看花的感觉使驾驶员提不起精神,致使驾驶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严重雾霾事件发生时,高速路口大多封闭,公路出行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估计结果显示,雾霾导致告诉封路收费损失总额约为1.88亿元,北京损失金额达到1455万元。
(三)雾霾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飞机起飞降落的影响是极大的。雾霾会影响飞行员的视线,缩短了跑道视程,增加了降落的难度,就要考虑延误甚至取消航班,这样就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造成了经济损失。官方数据统计2016年1月至3月,北京首都机场实际出港的班量71579架次,起飞平均延误了27.65分钟。2015的年平均航班正常率是68.33%,航班不正常的比例中其中天气原因占29.53%,比上年提高5.19个百分点,2014年的平均航班正常率是68.37%,其中天气原因占24.3%,2013的年平均航班正常率是72.34%,其中天气原因占21.8%。通过比较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或者取消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四)雾霾对农业的影响
当雾霾天气出现时,最大的危害就是减少了阳光照射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农作物植株矮小,病变等症状。雾霾中的尘粒常常吸附在农作物的叶片、枝条、果实的表面,阻碍农作物呼吸,严重可导致农作物组织变软弱,抗病能力降低,植物病菌趁机侵入,造成农作物病害发生,大大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作者:王如意
第5篇:电动汽车与雾霾相关性分析
1研究背景
雾霾是气象科学中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总称。大气环境科学将相对空气湿度高于90%时大气能见度低的现象叫做雾,大雾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细小的水滴含量过多;而将相对空气湿度低于80%的大气低能见度现象叫做霾[1],霾又称灰霾,其形成原因是空气中尘埃、有机物质、水滴、硫化物和氮化物等聚集成的小颗粒增多[2]。二氧化硫、氢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3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3]。空气中的PM2.5颗粒增多导致了雾霾污染的加重,且其携带的大量细菌和病毒被人体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巨大的伤害。除此之外,雾霾污染还会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影响交通运输、影响人类的心情及工作效率。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新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工业化进程也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自2012年入冬以来,空气质量恶化加速,雾霾污染在全国诸多城市大范围肆虐开来,“雾霾污染”“空气质量”“PM2.5”和“环境治理”也成为媒体和人们讨论的高频词语。
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有3个:雾霾污染物本身产生量的增加、气象因素如风或者大气湍流及雨雪因素、地形因素(影响雾霾污染扩散)。但从源头来看,空气中PM2.5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而从排放主体角度,人为污染源的增加,如建筑垃圾扬尘、汽车尾气和扬尘、工业废气、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烟尘等均是造成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的原因[4]。PM2.5是形成霾的主要污染物,而机动车尾气是空气中PM2.5的主要元凶。机动车尾气排放中包含了雾霾中导致能见度减少的物质其中的3种成分(有机烃、氮氧化物和黑碳),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科技产业界,不同的新能源方案各有利弊得失,而当前比较可行且已走出实验室,开始商业化尝试的新能源动力方案主要是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当前,国内雾霾天气频频发生,控车治霾的思路又被广泛提及,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长远的有效环保途径——零排放的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因其干净、噪音小、无污染的特点,大力推动该产业的发展成为缓解交通对能源和环境压力有效途径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列入国家安全战略,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发改能源〔2015〕1454号),预计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因此,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发展节能、低噪、环保的电动汽车作为防治雾霾、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既是回应环境污染和人民健康呼声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的政策选择。
2电动汽车与雾霾相关性分析
电动汽车能否为减少雾霾污染做出贡献,还需从经济增长、燃油汽车尾气与雾霾污染之间的相关性开始分析。
2.1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
从文献检索来看,Coondoo和Dinda以世界部分国家为研究對象,以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能确定经济增长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5];Soytas等人在2009年对土耳其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能源消费是环境污染的最直接影响因素[6]。我国学者邓明、钱争鸣在2010年应用有向无环图技术分析了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建立了SVAR模型,研究了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他们认为,三次产业的增长结构与能源消费类型在长期对经济增长量、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但是能源消费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只是短期的,缺乏长期动力[7]。
2.2机动车尾气排放与雾霾发生正相关
多项研究证实,机动车尾气排放与雾霾发生呈正相关。申孟宜认为PM2.5的浓度跟城市高的汽车保有量有关[8],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雾霾强度也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9-10]。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2年机动车尾气排放约占北京全市PM2.5来源的22%,在2013年雾霾污染源构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31.1%。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发布的监测结果,汽车污染是北京雾霾污染的首要因素,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北京强霾污染的“贡献”超过50%,对局部区域的贡献度大于80%[11]。上海约25%的空气污染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珠三角”PM2.5贡献率汽车尾气为30%。
从政策层面来看,雾霾发生后,中央和各地均对机动车使用采取了应对措施,环保部重点抓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其2016年年底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新增了颗粒物粒子数量(PN)污染物控制项目,并更加严格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商务部于2012年发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明确根据机动车使用和安全技术、排放检验状况,对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实施强制报废。雾霾严重时期,北京先是启动应急方案,包括责令部分机动车停驶等,接着宣布率先施行“国五”排放新标准,天津、青岛、济南、武汉等城市继而响应号召,纷纷将机动车限行、汽排新规作为防治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的重点措施。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机动车尾气排放与雾霾发生之间的直接关系,由此推出大力发展纯电动及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是解决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电动汽车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而且还能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依赖,而雾霾治理、节能减排也成为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汽车产业在中国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零排放的电动汽车也将是未来汽车转型的必然方向。
2.3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机动车之所以被认为是PM2.5的“元凶”,是因为机动车排放出尾气在大气中产生二次污染所造成的,即汽油用车本身不直接产生PM2.5,而是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合物排放到大气后,与大气中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氨形成硫酸铵、硝酸铵,这些物质会结成微晶颗粒,成为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其强调对PM2.5的控制应该是综合性的控制。
另外,重点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汽油车和小型客车,机动车尾气的产生主要源自柴油车使用,其占到机动车尾气排放PM2.5的半壁江山;2014年全国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包括PM2.5)中,小型客车约占3.5%,其他载客车辆约占17.8%,货车约占78.7%,而当前我国城市公交车、货车等主要是柴油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宣称,柴油汽车对城市等地区的空气污染物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负有更多的责任。小客车与PM2.5没有直接相关,而现在通过限制小客车总量来治理PM2.5,治标不治本,治理雾霾应从根本上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交通运输结构。
3結语
研究发现,目前的电动汽车与雾霾关系的研究思路是汽车尾气产生雾霾、电动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来反证新能源汽车会降低污染,以及通过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验与政策证实新能源汽车有助于降低雾霾严重程度。
实际上,雾霾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也是我国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电动汽车可以说是防治雾霾的一项措施。防治雾霾是一项运输、环保部门等多部门、多主体参与的活动,雾霾源的治理需要控制机动车数量的过快增长、引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及加强对政策法规实施的监督,还需得到电动汽车生产者、机动车使用者的支持,因此让生产者有积极性、消费者有意愿购买使用、管理者公正负责也是摆在防治雾霾道路上的重要课题。目前来看,电动汽车在我国发展比较缓慢,电动汽车的“硬伤”在于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电池成本昂贵等,加上技术设施不健全、网络不配套、充换电成本高等,消费者使用起来不方便,这些困境仍亟待破解。
作者:耿嘉琪
第6篇:石家庄市雾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霾是由氣溶胶和气体污染物造成的一种城市和区域性空气污染现象[1]。雾霾天气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SO2、氮氧化物等,其中衡量雾霾指标的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即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PM2.5、PM10浓度增加时直接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致使大量有害污染物产生,其发生时能见度明显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威胁人体健康,严重阻碍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国外来讲,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已经经历过现阶段中国的雾霾天气,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雾霾事件酿成灾难,英国人自此大力整治环境,并实现产业转型,打造生态社会[2]。时至今日,伦敦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其污染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治理工业污染和取暖污染,主要措施有关闭城内电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等[3]。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因此主要是抑制交通污染[4]。此外,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设大型环形绿地,在街道使用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微粒下降了14%。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国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近一步提升空气质量[5]。
从国内来看,研究多关注区域和城市范围的霾变化趋势、形成机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成因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等[6-8]。且雾霾形成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气象因素,而关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涉及较少。近年来,关于石家庄市雾霾天气的研究有所增加[9-13],但对于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对雾霾的认知度,以期为防治雾霾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
针对石家庄市2015年全年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数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PM10浓度为连续24h在线监测,来源于石家庄市的8个监测点位,分别为世纪公园、西南高教、化工学校、人民会堂、高新区、西北水源、职工医院和封龙山。研究区域涵盖石家庄市区所有区,封龙山位于鹿泉区,作为数据参考点,从而分析石家庄的3指标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通过环保监测网站统计2015年全年石家庄市气象等自然因素数据(包括日均相对湿度、气温、风速等),并统计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民用汽车拥有量等),来分析研究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各监测点位PM2.5、PM10实时浓度计算出的各监测点位PM2.5、PM10日均、月均浓度,采用GIS空间插值的方法做出PM2.5、PM10浓度在石家庄市区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根据2015年石家庄市全年气象日均湿度、气温、风速等数据以及2015年社会经济数据,再结合2015年PM2.5、PM10浓度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各要素的相关程度,研究石家庄市雾霾天气的形成机理。
2结果与分析
2.1石家庄市雾霾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2015年全年气象资料,统计出石家庄市雾霾出现的月平均天数(图1),从中得出石家庄市雾天、霾天常年都有分布,其中霾天多分布在1-3月和11-12月,即秋冬季节。
2.1.1PM2.5、PM10时间分布特征据石家庄市各监测点实时发布的污染物PM2.5、PM10浓度数值,求算出各监测点位污染物的月平均浓度,绘制污染物PM2.5、PM10浓度随月份变化的曲线图,如图2、图3所示。各监测点位PM2.5和PM10浓度全年分布相似,其中污染物浓度在12月增长率最高,在次年3月急剧下降,分析得出两者的浓度在秋冬季较高,春夏季浓度较低。
图4和图5分别是石家庄市PM2.5、PM10月均、日均浓度曲线分布图,是各监测点的综合,以此分析整个石家庄市的污染物在时间上的分布状态。由图4和图5知,石家庄市影响雾霾形成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秋冬两季。
2.1.2PM2.5、PM10空间分布特征PM2.5、PM10空间分布规律与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现状有关,利用遥感解译分析出石家庄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如图6所示,石家庄市用地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和其他用地[14],其中8个监测点位除西北水源和封龙山分布在市区中心外,其他均分布在市区中心内,即建设用地范围内。且石家庄市建设用地以“摊大饼”的形式逐渐向外扩张,与PM2.5、PM10空间分布规律相符合。
根据石家庄市2015年全年统计的PM2.5、PM10浓度来分析该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状态。图7、图8是依据石家庄市8个监测点位2015年全年的有关雾霾天气的污染颗粒物PM2.5、PM10浓度的季度平均值采用GIS空间插值做出的,两组图分别给出了石家庄市PM2.5、PM10春、夏、秋、冬4个季度各自的浓度值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由图7、图8可知,同一个季度颗粒物的浓度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區域分布不均的现象,分析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现状得污染性颗粒物浓度值由石家庄市中心向市郊呈散射状逐渐降低;同一种污染颗粒物所处的季度不同,其分布同样不同,春夏季度污染颗粒物整体浓度值普遍较低,秋冬季污染颗粒物整体浓度普遍较高,整体还是污染颗粒物浓度值由石家庄市中心向市郊呈散射状逐渐降低;不同污染颗粒物PM2.5、PM10浓度值分布趋势随着季度的不同而变化,但相同季度其分布状态相似,同时与雾霾天气分布状态保持相似。
综上,污染颗粒物在空间上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经济越发达的地域,污染物浓度值越高,反之,较低;时间上呈现周期性变化,且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
2.2石家庄市雾霾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雾霾污染物PM2.5、PM10的时空分布规律,对石家庄市影响雾霾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气象、地形、社会经济3个方面进行研究。
2.2.1气象因素采用SPSS软件对2015年全年雾霾直接因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各气象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1)气温。由表1可知,气温与PM2.5、PM10日均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指数分别为-0.463、-0.437。这是因为春夏季气温高,白天受太阳直射作用,地面升温较快,温度升高促进空气中水蒸气上升,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反之,秋冬季降水量小,大气层空气稀薄,太阳的辐射使得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现象,石家庄市天气系统比较稳定,而稳定的天气更有助于逆温现象产生,导致大量空气污染物难以扩散,聚集在城市上空,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空气质量变差,最终导致PM2.5、PM10浓度偏高,极易形成雾霾。
2)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大气水平扩散能力的主要指标,直接决定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大小[9]。由表1可知,风速与PM2.5、PM10日均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278。
石家庄市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春季节以北风为主,市区内由于高层建筑比较密集,致使摩擦系数升高,风速较低,造成城市静风现象[10]。石家庄市日均风速在1.5m/s,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不利于扩散,聚集在城市上空形成雾霾天。平均风速处于三级的时候,PM2.5高浓度的天数明显增多,平均风速处于三级以上时,PM2.5高浓度天数较少。由此可见,三级风是PM2.5浓度开始积累的界限值。当风速低于三级时,PM2.5浓度开始积累,并向周围转移,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当风速高于三级时,PM2.5会迅速扩散,浓度降低,雾霾减弱[15]。石家庄市盛行风力多集中在二级和三级,正好处于雾霾积累的风力级别,因此石家庄市出现严重的雾霾与风力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3)降雨量。图9为2015年石家庄市雨雪天数月均分布图,对照雾霾天数月均分布图来看,雾霾多形成在降水量小的天气。因为降水对雾霾天气中污染物起到很好的冲刷作用,削减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对2015年全年PM2.5、PM10日均浓度与年降水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出年降水量与PM2.5、PM10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0.076,相关性不显著。
4)湿度。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气溶胶粒子中含水溶性成分时,相对湿度大时,可溶性气溶胶更易吸收水汽而变大,从而使散射作用增加,能见度降低,加剧霾的产生。由表1可知,湿度与PM2.5日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M10日均浓度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小粒径污染物的产生。
5)大气压。由表1可知,大气压与PM2.5、PM10日均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297,说明大气压也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冬季冷空气下沉,地表空气相对增多,即气压升高,不利于城市上空空气的流动,进而使得污染物无法扩散,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此情况下,雾霾天气极易形成。
综上可知,石家庄市形成雾霾的直接因子PM2.5、PM10的浓度受自然气象因子平均风速、气温、大气压的影响较大,湿度对PM2.5有一定的影响,降水量对雾霾的产生影响不大。
2.2.2地形因素图10是石家庄市的地形,可以看出石家庄市西依太行山脉有两条明显的输风带,一条是从邯郸市磁县到石家庄市的汇聚风带,另外一条是从天津市到石家庄市的汇聚风带[16],而两条汇聚风带的交汇正好处在石家庄市。受此影响,石家庄市上空的污染物浓度非但没有降低,输风带还给石家庄市上空带来了新的污染物,使得污染物浓度增加,空气质量下降,易形成雾霾天气。因此,地形也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因子之一。
2.2.3社会经济因素石家庄市是新型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工矿企业入驻也越来越多,致使空气质量下降。
1)产业布局。石家庄是以钢铁产业为主,同时还兼有制药、化工、冶金、印染、纺织等的新型工业城市。石家庄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南部和西南,部分产业靠近市中心,甚至还有的在石家庄市常年风向的上风向,布局的不合理是导致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9]。
石家庄市PM2.5浓度的高低与第二产业具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通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能耗进行分析,排名前十的行业占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5%,但是平均产值能耗也较高,为0.535t(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21t(标准煤)/万元。
由于石家庄市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在市区的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外加石家庄市地形的影响,部分市中产业新建厂区已经外迁至三环外,但是位于市区内的老厂区仍然没有停产,依然会加剧市区空气的污染。
2)扬尘。扬尘是石家庄市雾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PM10的首要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其对PM10和PM2.5来源的分担率分别为0.375和0.225[17]。随着石家庄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各种建筑施工、道路施工以及机动车扬尘量剧增,也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3)机动车尾气。在造成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各因子中,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排放尾气主要污染成分有CO、CH、NOx、SO2、HCO及可吸入颗粒物[16],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所占百分比为48.9%,占污染物总量将近一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机动车的数量也在逐年提升,据统计,石家庄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07.52万辆,尾气的排放量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而上升,每天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量(CO)在7500t左右[15]。
4)城市能耗。石家庄市是一座“煤烟型”城市,主要燃料是燃煤。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能源消费燃煤6100万t,其中冬季采暖和热电厂发电仍然是煤炭消耗的主要途径。燃煤会产生大量的SO2及颗粒物,对石家庄市的雾霾天气有一定影响,而且燃煤的利用率不高,低效的除尘、脱硫设备以及低效燃煤工艺都是促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3讨论
3.1自然因素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雾霾严重的区域之一,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是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西依太行山脉,东边是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马蹄形”避风港地形,从东面过来的大气污染物遇上太行山脉不利于扩散,淤积在石家庄城市上空。此外,两大输风带无疑给石家庄市大气输送了更多的大气污染物,再加上石家庄市常年风速低,降水量小,干燥的气候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各种大气污染物淤积而不扩散,最终使得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状况降低,给雾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2]。
3.2社会因素
石家庄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是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已经逐步由自然现象演变为一种城市灾害性天气。
石家庄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南部和西南,部分产业靠近市中心,甚至还有的在石家庄市常年風向的上风向,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及污染物的高排放是石家庄雾霾天气形成最主要的污染源头;外来工矿企业的加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先天不足、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迅速等也是石家庄市雾霾形成的因素。
石家庄市的雾霾形成的三大因子[6]分别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通过对石家庄市年消耗燃料量、工业生产环保措施效率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和其年排放总量的分析,得出大气污染的三大因子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与10%,对石家庄市雾霾的空间分布及雾霾强度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4小结
石家庄市PM2.5、PM10在时间上具有演变规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在空间上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有助于其成因分析。根据对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气象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燃煤、交通、工业生产是石家庄市污染的主要来源,气象要素是雾霾集聚、转移与扩散的重要影响因子,而社会经济要素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频发的根本性原因。
应对雾霾天气,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大力整改污染企业,优化绿化设施、生态系统,提高空气质量状况。本研究成果对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空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的形成与防治有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作者:刘征等
下一篇: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解析
热门论文
- 雾霾发展应用问题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共6篇)
- 舒适护理的应用影响及效果研究论文(共6篇)
- 中国应试教育发展实践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发展心理学应用过程及研究方法论文(共6篇)
- 农村物流构建发展策略因素影响研究论文(共6篇)
- 信息检索教学应用影响作用研究论文(共6篇)
- 服饰文化的应用结合研究影响论文(共6篇)
- 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措施应用影响论文(共6篇)
- 动画设计教学共改革应用影响研究论文(共6篇)
- 水资源利用设计应用问题研究论文(共6篇)
- 声乐表演艺术运用技巧问题影响研究论文(共6篇)
- 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创新问题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6篇)
- 生态美学特征渗透影响关系论文(共6篇)
- 雾霾研究论文
- 研究雾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