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和制定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新林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把积极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加以部署和全力推进。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和谐、发展和谐、政治和谐、人际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1. 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开发建设初期,林区各项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以林为主的资源型林区。改革开放以后,林区经济结构开始调整,社会结构有了新的变化,社会事业相应发展,实施“天保”工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县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思路,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前提下,不断发展社会事业,使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更加突出发展社会事业,有力推动了林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1.1推动林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认真总结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和汲取开发建设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构建林业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关系,坚持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充分调动林业人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创造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使经济社会在总体平衡中健康向前发展;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在加快林区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使全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总体和谐。
1.2构建林区和谐社会是解决林区不和谐问题的需要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缺少大项目拉动;对外交通仍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林区职工群众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对因灾因病等特殊情况致贫人员救助难度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我们要通过构建林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 构建林业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2.1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和谐大业,生态为本。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是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宁可不要gdp,也要保护大森林。因此,必须以建设现代林业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确保森林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突出抓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县、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农村保护建设五个重点。抓好植被恢复,加强嫩江、黑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控制。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等,为林业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
2.2实施“天保”工程,使森林资源进一步得到休养生息:继续争取国家“天保”工程政策支持,争取延长实施年限,使森林资源进一步得到休养生息。做好实施方案的调整、修订和完善。强化对“天保”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工作。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根据森林资源的承载力,合理确定木材产量,“十一五”期间活立木生产在现有基础上每年下调10%,直至停止主伐生产,实现由用材林基地向生态公益林区转型。继续实施分类经营,加快林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促进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使资源管理与利用分开,建立有利于管理和保护的体制机制。
2.3实施资源培育工程,提高森林蓄积和覆被率:继续巩固营林基础地位,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森林蓄积和覆被率。坚持培育市场价值高的目的树种,坚持重点区域培育和“见缝插绿”相结合,能造林的地块都要造林,能补植的地块都要补植。抓好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实施营林工程,开展公益林抚育和低质林改造。对近山区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废弃场址和采矿迹地进行人工造林或植被恢复,对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和次生林地加快人工更新,对远山区实施封山育林。逐步提高单位面积森林公顷蓄积量,实现森林质量与和森林覆被率的“双增长”。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通过精深加工吃干榨净“三剩”资源、推行“以煤代木”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非经营性资源消耗。
2.4实施资源保护工程,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坚持把森林防火作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航空护林、生物防火隔离带、基
础设施、重点火险区治理和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防灭火能力,力争在15年内达到国际现代化林火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三总量”管理。实施自然保护区工程,使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在抓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使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和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争取工作。
3.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接续产业
现有产业结构与构建林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加快发展接续产业,以产业化和工业化为和谐社会提供经济支撑。除森林资源外,我区的旅游、气候、山特产品、土地、药材、矿产和地缘等资源都很丰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比较大,资源对资金、技术的吸引力比较强,未来发展的物质潜力条件比较好。要突出发挥中国最北地缘优势和大森林、大界江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要加快标准化小区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养殖,切实抓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科学管理、饲料供应等各个环节,把新林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鹿养殖基地与优良马鹿引种集散地,做强特色养殖业;要大力开发加工利用食用菌、山野果、山野菜等山产品,统一组织、统一收购,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坚持采集和种养相结合,突出纯天然、无污染、疗效好、药效高的特点,大力开发以地产资源为主的高科技产品,同时,还要建设繁育基地,扩大栽培面积,逐步实现产业化;对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的产业,对矿产资源开发要本着既获利又保护生态的原则进行,当前要把煤炭开发作为重点,提高现有煤矿生产能力和回采率,增加煤炭产量,培育税源,并坚持保护性开采,确保采矿企业边开采、边恢复或闭矿停产后全面恢复,做好矿产开发业。
4.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积极向上争取把新林区建设纳入全国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享受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瓶颈、改善林区生产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工程。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林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好林农利益关系,加大林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统筹城镇与农村、林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新林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海洋环境对沉船遗址保存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