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创新与标准化
曰本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和技术大国,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的背后,除了持续大量科技研发投入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外,日本标准化活动支撑也是不可小觑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为了确立国家生存的基础和加强基础研究,陆续制定了各类技术领域推进的国家战略,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日本提出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和"日本标准化战略"。该两大战略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把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产业基础技术领域作为重点发展的标准化领域的规划,使技术研发与标准化活动的结合更加密切。
为了更好地理解标准和标准活动在日本产业技术发展中,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对日本的标准体系与其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和解读。
1曰本标准体系
1.1概述
研究日本标准体系,不得不提的是两部重要的法律,_部是1949年通过并经多次修订的《工业标准化法》(JIS法)。JIS法规定了通过制定工业标准来促进日本工业标准化,从而达到改善工业产品品质等目的,并将日本工业标准按其性质划分为基本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三类;另一部是1950年通过同样经多次修订的《农林物资标准化法》(JAS法)。」AS法规定了通过研制农林物资标准,从而达到改善农林物资品质等目的,并将日本农林物资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和生产方法标准两类。
两部法律除了规定标准研制相关内容外,还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实施JIS和JAS合格评定制度,将"质量标识标准制度"和标准研制活动相结合,无疑大大提升了日本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
相应地,依据两部法律的规定,日本政府设立了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和日本农林产品标准调查会(JASC),分别负责组织研制和审议JIS标准和JAS标准及指导合格评定活动,上述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日本除了两大官方标准化机构外,还有数百个专业团体、行业协会从事标准化工作,它们大多数接受JISC和JASC的委托,承担JIS和JAS标准的研制、印刷出版、贯标、培训等工作。此外,还有大约200个行业团体也自行研制供本行业使用的行业标准,如日本汽车行业团体的JASO标准等,可以从图2中看出曰本标准化机构的属性关系。
目前,日本政府机构中由经济产业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经济产业省下设产业技术环境局(Industrial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yandEnvironmentBureau)负责标准化和认证行政管理工作,前面提到的JISC,就隶属于经济产业省的产业技术环境局。从标准化活动发展脉络来看,日本的标准化活动经历了以采用ISO、IEC标准为主的政府主导,向民间研制为主的转型的过程,并已将标准的研制与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将标准化过程与行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推进。
1.2日本重要标准机构
1.2.1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
根据日本现行法律及行政管理体制,工业标准化活动的行政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负责,而具体工作则交由JISC负责落实执行。
JISC成立于1946年,其起源于1921年4月成立的日本工业品规格统一调查会(JESC),1949年,JISC经《工业标准化法》授权作为日本全国性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研制和审议」IS标准及指导相关标准化活动,1952年和1951年,JISC分别成为ISO和IEC中代表日本的官方机构。根据日文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4月,JISC机构组成如图3所示。
JISC设置了一个理事会,再下设标准部和合格评定部。理事会从日本的产业界、高校以及政府机构中选举了秋田彻(日本电气制造商协会执行董事)等22名总委员会委员(2012年4月数据)负责JISC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该22名委员由经济产业大臣任命,任期一般为两年。标准部由环境与资源循环专业委员会等27个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下设2,000多个技术委员会,拥有2万多名委员)组成,合格评定部由专门的认证认可委员会组成。
除了标准部和合格评定部两个常设部门外,JISC意识到在高效、快速研制标准的同时,需要强化标准的评价机制,要建立和强化事前的评价和研究机制,以及进一步反映消费者的意见,因此,还设置了两个特别顾问委员会负责对标准化活动密切
相关事务进行预研,即知识基础特别委员会和消费者政策特别委员会。
JIS标准是日本以法律明确规定的国家标准,其范围涉及除药品、农药、化学肥料、蚕丝、食品以及其他农林产品外的各工业领域,类型上分为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等三类。根据JISC2010年年报,截至2010年3月,现行有效JIS标准已达到10,202件。通常,JIS标准由经济产业省批准公布后,日本规格协会(JSA)负责出版发行和相关的贯标、培训工作,JSA还会将JIS标准翻译成英文,并向丨SO成员国发送。据统计,日本80°%以上的JIS标准草案均由企业或社会团体提出并负责研制,再提交JISC通过审查后,上升为日本的国家标准。
1.2.2日本规格协会(JSA)
曰本规格协会(JSA)是由日本航空技术协会和曰本管理协会于1945年12月合并而成立,是日本推广工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活动的民间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承担JIS标准的部分研制、出版和培训及标准化刊物出版等其他标准化交流、宣传活动。
JSA还有一项比较有特色的工作是接受政府或相关机构委托,从事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政策等的预
研以及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例如:日本为了在信息技术领域占领先机,早在1985年就建立了JSA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心,从事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调研工作,并加强与欧美等国家有关标准化组织的联系,JSA的这些相关信息技术标准的预研和国际标准化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日本信息产业技术及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2曰本标准化战略如何推动技术进步
2.1日本标准化战略背景
曰本标准体系与多数国家一致,以集权为主,但比较注意吸收美国元素,强调发挥民间力量。应该说日本是一个经济和技术强国,但却不是标准强国,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方面,与欧美相比差距不小。但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世界推广领先技术时,认为"只要技术一流、产品质量高就不怕没人买"的观点,让日本吃了不少亏。因此,日本对"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是确立产业主流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感受颇深,也促使日本重新思考如何加强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
因此,JISC于1996年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确定了日本21世纪标准化的重点领域;21世纪国内标准化战略和国际标准化战略,以及与标准政策关系密切的知识产权政策、技术政策及其关系;合格评定政策的基本方向;21世纪新的工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内容,2000年5月,汇总并形成了《21世纪委员会报告》,该报告要求JISC的电子、信息等27个分专业委员会开展专题研究,在了解本专业领域标准化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分别起草分专业标准化战略。2001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根据该报告成果,在JISC下新设"标准〃与"合格评定〃两个部。2001年9月,JISC的"标准部"在汇总27个分专业标准化战略内容的同时,最终提出了《日本标准化战略》。
2.2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2.2.1与国际标准研制方式的一致性实现国内标准活动的国际化
《曰本标准化战略》明确提出标准化活动不是仅凭描述其整体定位及重要性就能_朝_夕完成的任务,因为标准化活动不仅包含了与各类产品/服务相关,而且代表了技术及市场两方面的高水平活动。
曰本在2001年的时候就敏锐地捕捉到国际标准研制活动的电子化和快速化趋势,《日本标准化战略》中指出实现日本标准化活动的电子化。包括了国内标准草案受理、审查、发布到ISO/IEC国际提案或标准草案的国内审议及国际答复,均实现电子化、网络化;27个专业委员会要积极承担JIS草案的实质性审查工作;在技术创新等需要快速标准化的领域,应积极应用"技术报告"(TR)等新标准形式;在标准修订期限上不拘泥年限,要密切关注相关IS0/IEC标准的动向,伺机灵活迅速地修订标准。
由于国际上要求放宽法规限制的发展趋势,标准已成为建立社会柔性规则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增强曰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标准化战略》提出的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成为有效促进产业升级的强有力的外部推手。2.2.2与国际标准指标的一致性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曰本标准化战略》指出日本要在IS0/IEC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加IS0/IEC国际标准的审议,充分反映日本的意见。根据日本的需要,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标准制定机构(ASME、ASTM、API)积极配合。当预料到有的国际标准很有可能成为IS0/IEC标准时,原则上要迅速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JIS标准。对有待修订的IS0/IEC标准,应要求其迅速修订,并以JIS标准(包括与亚太地区标准制定机构联合开发的标准)为基础递交国际标准提案。
《曰本标准化战略》指出曰本政府要像美国NIST财政支持ANSI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一样,对可能获得世界市场的战略性领先技术,应积极支持行业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日本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标准提案,对于保证日本产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2.2.3产业界专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机构活动
《曰本标准化战略》指出今后将积极争取承担更多的IS0/IEC各委员会(TC/SC/WG)主席、召集人和秘书的职务。培养一批熟悉IS0/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和国际标准化专家。在企业内外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起企业和跨行业国际标准推进体制,提高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参与度。对于中长期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必须保证同一专家能够长期持续参与。一揽子推进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对策,实现IS0/IEC国内审议团体和JIS标准草案制定团体的一体化。相关领域的曰本国内审议委员会之间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确保国家利益的体制。
研究表明,《曰本标准化战略》的执行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通过提前战略布局后,2002~2004年,来自日本东芝技术顾问的高柳诚一成功担任了IEC主席,而2005~2006年来日本化学专业协会田中正躬会长成功担任IS0主席。
3科技创新加快标准研制模式的变革
3.1强调技术标准和技术研发的协同发展
曰本是一个强调吸收优秀经验的国家,尤其注重学习欧美先进经验,从最大程度应用和普及技术开发成果的角度出发,关注标准化作为联系新技术和市场工具的重要性。因此,日本政府提出要推进设立标准化研发机构,扩充所需的相关科技预算,将标准化视为产业技术政策的两个支撑(研发政策+标准化政策=从技术创新到实用化和普及的政策)之-同步推进。
曰本科技发展迅速,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WTO协议的落实,日本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研制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引进国际性标准化战略,特别是在高科技研发过程中,率先引入了技术标准和技术专利的同步转换等理念。
在技术标准和技术研发的协调发展上,日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推进。
3.1.1以标准化促进科技研发工作
曰本科技管理部门提出,技术研发要在研发的策划阶段就形成研究者和标准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开发及其成果的普及,要想获得巨额市场,在商品化的同时实现标准化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阶段,就必须确定形成标准的形式和类型。
3.1.2发挥技术基础研究机构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直面应用科学,但是支撑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的技术基础研究工作,例如计量标准、化学物质安全管理、材料等领域研究机构的很多活动都与标准化密切相关,日本政府非常鼓励这些机构通过标准化活动,将大量测量方法与评价方法所积累的数据和成果进行有效利用和推广。
例如,日本政府非常鼓励那些国立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等机构,在标准研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联手,从大学和产学联手的角度出发,重视研发成果的标准化。并且在开展市场及社会标准化需求调研课题时,这些机构应该明确要求研究人员确实投入标准化研究,并支持其顺利开展相关工作。
3.2创新的标准研制模式I-曰本的标准联盟(Consortium^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演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技术标准以及围绕技术标准开展的标准化活动的需求相当旺盛,尤其是在新兴的信息技术、电子消费等领域。
由于传统的标准化组织需要遵循协调_致原则,采用公开、利益均衡、正当程序、解决分歧观点的书面程序来研制标准,通常一件标准的研制需要3~5年的时间。而在新兴技术领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传统的标准研制程序无法满足行业/产品对标准的需求。因此,_类新型的标准研制
组织行业标准联盟或标准制定组织(standard-settingconsortia,SSO)应运而生,SSO通过改变传统SDO的标准研制模式,通过降低协调一致性程度,并根据标准的不同成熟度依次发布为参考报告和标准规范,可以大大缩短标准研制的周期,并能够快速的发布和应用。
如果说德国是世界相机工业的发源地,日本则是相机工业快速发展的沃土,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曰本照相器材产业发展稳居世界第1,在这世界第_的背后与日本科技的研发投入、产业链的完善成熟密不可分,但日本将这些优势技术通过标准联盟(SSO)快速的固化为标准,并为全世界照相器材行业所通用,这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照相器材产业的标准联盟CIPA进行介绍。
曰本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Camera&ImagingProductsAssociation,CIPA)成立于2002年7月,当时的大环境是照相器材数码时代的来临,不同于传统的胶片照相器材,数码照相器材产品间的兼容性、互用性问题开始显现,由于各个相机研发、制造厂商之间的数据并不共享,不同产品之间接口相互无法互用,数据存储设备无法兼容等问题比较突出,并进一步衍生出贸易、公平性竞争问题,建立并推广摄影器材之间兼容性或互用性的标准刻不容缓。
因此,由各大相机制造商和相机配件厂商,如尼康、佳能、适马等,联合成立了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由协会出面协调有关照相器材标准和商业事务。根据CIPA对外公布的组织结构图可以看出,CIPA除了秘书处外,还下设了两个部门,_是标准委员会,另一个是商业事务委员会。其中,标准委员会下设标准研制工作组、技术工作组和知识产权工作组,标准委员会采用不同于传统标准研制机构的模式,通过牺牲部分协调一致性,仅在会员间部分协调一致即可快速发布协会标准,即CIPA标准,相应地,CIPA联盟标准便可以快速获得应用,例如:PictBridge标准的应用。
2002年以前,通过数码相机获得一张数字图片很容易,但是想要将数码相机通过打印机连接并打印图片却比较麻烦,因为相机和打印机连接技术一般都是厂商的专利技术,用户只能用同_家厂商制造的相机连接同一厂商的打印机才能获得照片。2002年12月,先是由佳能、富士等6家数字影像巨头公司联合推出了一个名为直接打印标准(DirectPrintStandard,简称DPS)的标准,即:符合DPS标准的数码相机可以与符合DPS标准的打印机相连,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可以相互识别对方,打印机可以按要求打印数码相机中需要打印的图片。2003年2月,在DPS标准的基础上,CIPA通过部分协调一致形成了更具一般意义的影像设备的数码照片方案,即DigitalPhotoSolutionsforImagingDevices方案,简称PictBridge方案,并立即发布,各大相机厂商相继米用,PictBridge方案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大大便利了数码图片的印刷化。我们可以看到,从部分厂商间协调一致标准到CIPA协调一致标准发布并应用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在传统标准研制机构的工作方式中并不多见的,这充分印证了技术进步对标准研制模式变革的强有力推动。
作者简介:潘柯良,工学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基础研究和应用。
上一篇:科技金融及其培育
下一篇: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