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技创新模式对江苏的启示
0引言
2014年,WIPO等机构在悉尼联合发布了《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瑞典创新表现领跑整个欧洲,在世界排名中创新表现得分超过美国、加拿大、曰本和欧洲其他国家,位列全球第三位。对于瑞典而言,创新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整体协调的结果。它尝试将价值链上的各个参与者一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联成一体,形成创新群落。瑞典的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成果市场化环境、人才培养环境、创新文化以及创新的微观组织都是其成为“创新大国”的重要原因。
1瑞典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
1.1良好的创新环境
瑞典具有悠久深厚的创新文化,是世界上拥有最佳创新环境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瑞典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据瑞典统计局公布的研发预算报告,瑞典2013年公共部门研发预算为315亿瑞典克朗(约合48亿美元。其中,高校研发投入预算在2012年预算基础上增加约7亿瑞典克朗,达到157亿瑞典克朗,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提高至50%;对民口通用性科研(具体包括数学与科学、技术、医药、农业科学、社会科学、人文、交叉学科等的资助在2012年预算基础上增加10亿瑞典克朗达到227亿瑞典克朗,占总研发预算的比例由2012年的68.5%提高至72%。
多年来,瑞典政府在加强对教育研发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科研以及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投入。研究表明,瑞典在世界上研究和发展方面是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瑞典科研经费占GDP已达3%,比美国高出近0.5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后,瑞典进一步加大了科研投入。根据瑞典中央统计局统计,2012年,瑞典R&D投入相当于GDP的比例达到了3.41%。人均R&D经费达到了1460.09美元,是OECD国家中最高的国家。
1.2政府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人口不足1000万的北欧小国瑞典,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位居世界研发强国行列。作为一个依赖于出口的小经济体,瑞典必须具备独特、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这促使瑞典多管齐下调动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加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拓展,提高科技创新研发的能效,最终保证了瑞典整体经济的快速良好发展。
长期以来,瑞典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2001年,瑞典为了鼓励和支持创新研发,专门成立了VWNOVA(瑞典创新局,作为瑞典的政府机构,负责对国家创新体系规划与建设,资助对瑞典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对瑞典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做重点扶持。2004年,瑞典政府颁布《创新瑞典革新增长战略》,该战略旨在把瑞典建设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最有活力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2008年,瑞典制定发布了《2009-2012年研究与创新条例法案》,首次将创新明确列入法案之中。2011年,瑞典制定了《瑞典改革计划2011》,该计划的愿景是到2020年,瑞典政府和企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4%,在环境和健康兼容的前提下,保障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极可持续就业。
1.3协同合作共同创新
企业创新水平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一把标尺”。瑞典企业创新能力10年来一直保持在全球前10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不断的产业变革和市场变化中,世界领先的瑞典制造企业开始调整经营理念,将研发事务提升到公司高层管理的高度;从客户的角度来审视研发工作;整合产业链,剥离次优生产环节,将资本、技术、人力资源集中到核心高精尖业务的发展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瑞典企业强化对研发的投入,除了提升自身研发能力之外,还选择和世界上发展快的地区合作,和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科研成果、技术、资金、人才等优质创新要素在企业的聚合,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政府的长期培育下,瑞典形成了以科教部门为主导,以高校研究机构为主体,以企业应用和造福人类为最终目的的产学研体制。在这个体制的带动下,鼓励发明、表彰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风尚。通过发展科技园区,鼓励在大学内设立高技术创新中继中心,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行业能力中心等措施,瑞典政府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1.4风险投资保证企业研发
瑞典风险投资业对制造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这种外部资金注入已成新产品开发、企业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保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瑞典风险资本市场比较活跃,投资者的构成日趋多元化,其中包括商业化投资者、私营风险投资商、风险投资管理基金、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外国投资者以及隶属大型企业集团的风险投资公司等。它们为瑞典高技术产品开发提供了全套资金支持,从研究出成果一直到形成产业规模。除一部分成果开发得到政府拨款支持外,大多以风险融资方式获得支持。风险投资已成为发明创造的市场风向标,而在科研转化为产品后,那些优秀的科技人员自然会有丰厚的回报。
根据欧洲私募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协会(TheEuropeanPrivateEquityand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的数据,在2012年,瑞典的高科技公司一共吸引了1.08亿欧元(约合1.39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仅次于法国(1.4亿欧元、德国(1.76亿欧元和英国(2.53亿欧元),但远高于欧洲第五大经济体西班牙7000万欧元。此外,瑞典的这一数字还使得它的北欧邻居们相形见绌一丹麦为5100万欧元,挪威为5500万欧元,即便是重视科技产业的芬兰也只有4100万欧元。
1.5创新体系国际化
在当今的国际化浪潮中,面对创新全球化,瑞典又主动迎接挑战,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国际化,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尤其是与其他欧盟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合作,为瑞典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创造条件。瑞典在技术开发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注重利用全球各地分散的研发资源进行创新,有效利用了国际技术和人力资源。为了加强瑞典参与国际研发合作的力度,瑞典国家技术开发与创新中心不仅鼓励瑞典的公司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全球性的研发项目,而且非常注重支持瑞典的企业参与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
2012年,瑞典企业向欧洲专利局(EPO)提交的专利申请数增长了7.5%,专利申请数增至5004项。来自瑞典公司和投资者的专利申请数占欧洲的2%,瑞典在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总数方面全球排名第10,欧洲排名第6。2013年全年来看,爱立信不仅是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瑞典公司,更是全球数字电信领域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公司,在此领域中,领先于华为、高通、阿尔卡特朗讯、三星、诺基亚、中兴、NEC和LG等。
2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研究
2.1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形势良好
2.1.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
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由2008年的排名第4上升到第1名的位置,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并将这一名次一直保持到2013年。显示出江苏创新能力领先优势明显,尤其在以下两点上十分的突出。一是江苏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投入全国领先。二是江苏的创新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据江苏省统计年鉴发布数据显示,2009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2%,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071.96亿元,首次跃过1000亿元大关,约占全国的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提前4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487.45亿元,位居全国首位。2.1.2企业总体创新能力名列全国前茅
(1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48771家,约占全国(36.97万家的13%。大中型工业企业数7316家,仅低于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二位。
(2企业已经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数据显示,江苏省超过8成的研发投入经费和研发人员来自企业。2013年在江苏省全社会全部研发经费投入中,由企业提供的经费占85.49%;在江苏省全社会全部研发人员中,企业R&D人员占81%。
(3)普遍推进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江苏省十分重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企业数为157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32.35%;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企业数达5757家,是2010年的近3倍;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数7231个,是2010年的2.68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比例达78.69%,较2010年增长42.44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产出较为突出。近几年,江苏省企业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江苏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和能力曰益增强。2013年,江苏省企业专利申请量93518件,是2010年的3倍,年均增长达44.2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3090件,是2010年的4倍。2013年,江苏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社会专利申请的比重有2010年的13.19%提高至18.54%。2.1.3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2013年12月20曰,国务院批复江苏南通高新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此江苏省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1家,占全国比重达到9.6%。截止2013年年底,我省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含软件园)121个,比2010年增长51.25%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46家,比2010年增长48.17%;在孵企业数和孵化场地面积均比2010年增长超过60%,其中在孵企业数达到24930家,比2010年增长61.63%,孵化场地面积2416万m2,比2010年增长60.64%。
2.1.4科技创新产出成果显著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度,江苏省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21907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19.09%淇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6660件,同比增长3.82%。全省专利授权总量达到200032件,占全国授权总量的16.5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9671件,同比增长17.16%。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五项指标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2.2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研发投入力度不够
与科技创新排名靠前的发达国家相比,江苏省的科技投入强度仍不足。一是R&D经费投入偏弱2013年,江苏省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45%,远低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瑞典科研经费占GDP达3%的水平。与国内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江苏省的科技投入强度也不高,根据科技部发布的《2013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数据显示,江苏的R&D经费投入强度远低于北京、上海,不到北京的1/2。二是我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进展不快,2013年,全省R&D人员全时当量46.62万人年,仅比2010年增加15万人。三是我省R&D人员人均经费偏低。2013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人均R&D经费不到北京的1/5,不到上海的1/2,低于山东,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2.2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
江苏省企业的R&D投入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户均企业在创新要素方面的投入并不高,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上都规模偏小。一是户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高,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研发经费内部支出254.16万元,低于北京(585.17万元、上海(413.21万元)、广东(300万元)、山东(260.16万元,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24.98万元。2013年,江苏省大中型企业户均研发经费内部支出1217.74万元,低于北京(2238.02万元、上海(1988.26万元)、山东(1599.18万元。二是人均R&D人员研发经费不高,2013年,江苏人均R&D人员拥有研发经费为24.26万元,低于上海(34.65万元、山东(32.22万元,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万元。2013年,江苏省大中型企业人均r&d人员研发经费31.83万元,低于北京(38.62万元)、上海(46.91万元)、山东(46.85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万元。
2.2.3专利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
2013年,江苏省发明专利授权量16790件,低于北京、广东。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江苏没有一家企业入围。
2013年,我国PCT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尚网整理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江苏也没有一家企业入围。
截至2013年底,代表较高专利质量指标、体现专利技术和市场价值的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江苏共有62112件,低于广东(95475件)、北京(85434件),位列全国第三位,显示出江苏省的专利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瑞典科技创新模式对江苏的启示
3.1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上市后备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推动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工作重点由企业研发机构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高,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行动计划,突出培育百家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建设千家左右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稳定发展万家左右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强化抓人才、抓投入、抓管理、抓产出等“四抓”能力建设。
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创造条件吸引投资,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成果洽谈会的方式,来进行科技成果的展示和转化;加快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格局,建立江苏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集聚优质科教资源,推动产学研共建载体和创新服务机构建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协同创新动力机制和组织模式,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引导各地围绕目标产业差别化集聚科技创新资源,错位发展,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快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选派教授、博士等高科技人才到企业服务,加大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整合各类人才为江苏科技创新服务。
3.2进一步优化的科技创新环境
江苏需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集聚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最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营造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首先要留住人才。一是对确定的资助对象给予奖金资助;二是按照国家、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各地为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工作条件、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支持;三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人才类评选表彰;四是享受我省各地、各部门制定的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是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行为有法可依。二是通过知识产权护航行动、检查卖场、检查商品等方式维护专利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对知识产权工程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专利管理和中介服务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精通专利业务、能够熟练处理专利事务的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专利咨询服务、专利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人才和专利代理、专利资产评估、专利信息检索、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人才,不断提高专利工作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3)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政策。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企业创新扶持政策,对已有科技政策实施到位,使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雅进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实现了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加快建设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汇集银行、创投、科技小贷公司、科技保险、证券等多家机构的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信息。
马丽,马永浩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0)
下一篇:以科技创新促进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