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西部区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9 16:27

  本文用计量的方法对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不良是阻碍西部科技创新发展主要原因的结论,并针对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

 

  科学的进步及创新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决定要素,也是区域发展之根本。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科技创新、地域经济、人才资源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研究试图利用计量的方法,从自我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现状的角度,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以了解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希望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战略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手段与方法,区域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的科技发展。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现状,可以从自主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现状两个方面来分析。

 

  1.基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从科技研发的投入与科技成果的产出对比效果可看出自主科技创新的能力如何。科技研发的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投入与经费投入。我国的科研经费的内部支出大部分集中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达到全国总支出经费的19%,西部地区的科研经费投入只占了全国的12%。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会对人力资源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研究科研人力资源采用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而科研成果采用科技论文、专利申请量、相应标准等指标进行分析。

 

  从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来看(如表所示),西部地区的R&D人员全日当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3%,而东部地区已经达到全国总量的67%,充分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科研人力投入较少。从人力投入的科研方向来看,东部地区在实验发展研究方面的科研投入最大。实验发展研究是利用所获得的现有知识,对产生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工艺等技术改进的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东部地区的科研技术开发的重点是创新技术,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投入重点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各占21%,西部开发更多用于理论与应用研究。总之,我国西部地区对创新技术的人力资源投入过少,势必会造成科技产业化处于弱势状态。

 

  在科研成果产出数据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与形成行业标准是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因为行业标准形成后,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捆绑很多专利技术,捆绑的专利技术越多,受到的技术保护范围越大,通过许可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所以这两个指标是技术转化为高利益的决定性指标。

 

  我国西部地区科研人力资源的投入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科研环境及经济发展有限,自然很容易得出科技产出成果也处于落后状态的结论。但事实上,我们通过对《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于2015年发布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西部地区的科技成果产出量远超中部地区,其中专利申请也大大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且大部分为高技术与高开发价值的发明专利。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种种不利于科技创新的限制,但西部地区已拥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

 

西部区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2.基于西部地区协同创新的分析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只靠单一的主体承担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只有多方面整合优质资源,优势互补,才能实现科技创新进程的加速。区域协同创新是通过各方因素的合作,掌握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提高区域竞争力。协同创新体现在技术、人员、资金及信息的流动,这种流动会产生趋势,进而会出现磁铁效应,吸纳相关各资源的汇聚。为得出西部地区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能力如何,需要对地域技术流入与流出的趋势做个判定。为了体现趋势的准确性,本文数据选取了尽可能长的时间段,根据2000年至201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发布的科技市场技术流出/入合同金额数据,最终形成西部地区技术市场技术流入与流出金额趋势图。

 

  技术的吸纳与输入都是衡量区域协同创新的标准:技术的输入,说明在技术市场中科研实力强,基础设施雄厚;技术的吸纳也体现了地区的科技开放程度,所吸纳的技术可以推动地区的科研与技术实现产品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丰富,但与其他地区的技术合作一直不多。2011年以前,技术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当水平,金额不大,基本处于协同创新的沉睡状态。2011年是西部地区的转折年,自2011年起,西部地区开始大量引进技术,说明西部地区的协同创新活动开始活跃。2013年出现技术流入与流出下降的趋势,说明了西部地区的协同合作出现弱化。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西部地区作为技术的吸纳者参与协同创新,但大量的技术输入并未有效地带来产品化,没有产生高收益的经济促进效应,过多的技术引进不能被充分地消化吸收,所以2013年以后出现了技术饱和状态。

 

  3.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现状

 

  通过以上的计量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我国西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匮乏,科研环境、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但具有相对丰富的科研产出,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特别在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科研能力。

 

  (2)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思想还不够开放。2011年起,西部地区的科技协同工作日渐活跃,但只是处于技术的吸纳状态。但从2013年开始,西部地区的技术吸纳与输入都趋向萎靡,说明与区域外的科技协同活动有所降温。本文结合科技文章、专利等科技成果的产出情况分析,无论是自主科研还是技术引进,都未提高西部地区的生产水平,过多的技术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导致协同创新停滞不前。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成果转化能力弱是阻碍西部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促进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应对措施

 

  1.实现产学研+应用+资金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西部的发展要求,更多的科技研究成果要为企业的产业化服务。因为只有实现产业化,才能优化区域经济环境,从而加大科研经济及人力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科技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政府化解这些风险的措施与所提供的资助都杯水车薪。引入创新基金社会资本模式是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2.提供互联网+”时代的协同创新平台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领域供需双方沟通的桥梁。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处于地理位置的劣势,开放程度不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更显重要。虽然西部地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是功能还是运作机制,都处于比较僵化阶段。大数据、零距离的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加速科技中介服务的网络化与信息智能化,是促进科技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必然趋势。西部地区可以效仿浙江省的相关做法。浙江省已经建立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在互联网上进行技术成果展示,通过技术评估和网上订购等形式,成功签订合同36678份,成交合同额达到3624950万元。对于西部来说,这是很好的借鉴。

 

  区域创新体系中,各区域的优劣势、科技需求、创新层次都有所不同,制订前瞻性的科技发展规划,需要对西部地区在协同创新中的定位有更加客观与准确地把握。

 

  本文的相关研究从我国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运用计量学方法,针对西部地区的科研人力投入、科研成果产出及技术的区域流动性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一定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由于未能及时地实现成果转化,造成协同创新活动后劲不足。笔者认为,除政府的引导外,还应从协同创新模式、科技中介机构两个方面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战略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作者:刘丽娜 韩晶 来源:求知导刊 201617

上一篇:酉阳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下一篇: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国科技服务业创新平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