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引言
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是指文化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创造和开发新需求的过程,其实质是科技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和演进。新兴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融合,不仅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培育和开发新兴文化产业,而且带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重组,促进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创立新的销售渠道和运行模式,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同样百老汇音乐剧、好莱坞影视都依赖于现代科技实现了传统文化科技化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文化底蕴通过科技手段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挖掘与传播。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二次革命的重要篇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运用高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构建新的文化传播体系。2009年8月,文化部推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完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并认定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0年6月,文化部印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提出了文化产业重大战略导向项目、前沿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等培育计划。2012年6月科技部颁布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文化事业服务能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建设等五项任务。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6,412多亿元,到2013年已经超过2.1万亿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7%,年均增长率达到21.87%。
二、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内涵
(一)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意义。作为文化产业创新的细胞,文化企业是以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作为投入要素,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取商业利益的组织。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而文化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践行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不仅要推动创新环境、服务和平台建设,更要推动创新产品、服务和市场的发展,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升级、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而科技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微观来看,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文化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内在需求者。因此,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目的是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安全监管、文化诚信评价等服务能力,以文化企业为核心,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研究,开展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二)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内涵。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是针对文化企业创新需求,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有助于政府、行业及相关机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了解,并作为资助、合作、交易、贷款等的依据;其次,有助于文化企业间进行创新能力的比较,了解企业文化科技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改进技术创新;第三,有助于企业衡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内涵,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保护,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创新投入、运用和产出三个层面,全面反映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但是,国内文化企业受地域、企业规模、行区差异的影响,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差异性较大,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兼顾可获得性与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开放性、代表性与可比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原则,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创新投入指标。创新投入包括文化企业对人才、技术、设备及研发的投入情况,反映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愿意和投入力度。
1、创新人力投入指标。主要反映文化企业对创新人才的投入情况,包括对人才投入的数量与质量。数量指标主要包括企业高技术职称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高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研发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等;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企业高技术职称人员工资薪金占全体员工工资薪金的比例、高学历人员工资薪金占全体员工工资薪金的比例、研发人员工资薪金占全体员工工资薪金的比例等。
2、创新技术、设备投入指标。主要反映文化企业对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投入情况,是一种外源性的创新指标,包括绝对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主要包括新设备的年投入额、设备的年技术改造支出额、专利技术的购买和使用的年支出额等;相对指标主要包括新设备的年投入额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设备的年技术改造支出额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专利技术的购买和使用的年支出额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技术投入比率等。
3、创新研发投入指标。主要反映文化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及研发投入情况,是一种内源性的创新指标,包括绝对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年创新投入额、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年研发投入额;相对指标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年创新投入额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年研发投入额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研发人员年人均研发费用等。
(二)创新运用指标。创新运用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运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指标。
1、合作创新指标。用于反映企业与相关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能力。包括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额、新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占企业研发项目数的比例、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额占年度研发费用比例、新技术消化吸收费用占年度研发费用比例等。
2、自主创新指标。用于反映文化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运用和保护的能力。包括企业知识产权总量、企业发明专利占知识产权总量的比例、每万元研发费用投入的知识产权获取量、知识产权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知识产权保护费用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等。
(三)创新产出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是用于反映文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的指标。
1、企业发展指标。主要从财务角度反映文化科技创新后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资本积累率、可持续增长率,上市公司还应考虑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等。
2、创新价值实现指标。主要从企业和市场的角度,反映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提升的指标。包括新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新产品和服务自主品牌数量及知名度、新产品和服务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奖项数量。
四、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对策
(一)明确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模式。文化企业与传统科技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文化企业是依托现代科技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以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文化企业创新模式一般分为“软件+硬件”、“平台+研发”、“服务+科技”三类。不同的企业及行业背景决定了文化企业创新模式的不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对文化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创新模式的差异。
(二)完善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价文化企业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帮助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改进和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持,政府应用政策性和市场化双重引导的方式,将技术研发、担保融资、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功能进行整合与共享,为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2014年由科技部发起建立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成都成立,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集文化、科技、金融等资源的跨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建设文化企业产权融资机制。靠企业自身积累往往很难满足企业科技创新所需的大量资金,多样化的资金支持是推动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首先,政府要建立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文化载体和装备创新等,以项目化的方式择优支持;其次,鼓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创新能力强的知识产权开展形式多样的产权融资,拓宽企业的创新资金来源;第三,鼓励其他企业围绕文化知识产权开展合作开发、授权使用、产权交易等,在解决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人、财、物需求的同时,促进产权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五、小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文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国内文化企业的特征,从投入、运用和产出三个角度,构建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文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测度文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剖析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计算技术创新的成效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作者:朱佳俊 程蓉
下一篇:现阶段幼儿科技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