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县域农村科技信息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12-06 18:27

  【摘要】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农村生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讨当今农村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服务支撑体系,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对策。


  【关键词】农村;科技信息化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迫切需要科技信息化的推动。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探讨新时期农村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对策。


  要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网络系统化、信息最新化、传播快速化、服务多样化、投入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政府公益与市场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一个有效探索,最关键在于政府支持引导,部门协作配合,企业积极参与。坚持实用、有效、以用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的重点是农民的需要,农业产业链的需要,现代农业推广的需要。核心是统筹一个“建、用、运营”一致的方案,关键在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互联互通。程序上做到了“定点布局、专家队伍、信息采集、运营制度、热线服务、试点展示、设备跟进、评估机制”等项目建设同时推进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农村科技信息化之路。


  1.发展方向


  科技信息化是一个公共产品,一类叫基础公共产品,一类叫应用公共产品,那么如何把这一公共产品形成“公益化、普惠化、实用化”进行推广运用。也就是如何把握农村科技信息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明确服务的主体是农民。在这一主体中重点是一批种植户、养殖户、运输户、经纪人和农村科技示范企业、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大户。其次要明确围绕主体服务的公益化、普惠化,依靠政府引导、统筹资源、带动市场,推进信息化进入农村社会。第三要明确解决的问题是粗放、分散、低效农业。这些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由此在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开展中要有明确的思路:针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服务方式在农村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发展。充分体现政府扶持与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普惠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机制,实现科技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助推农村经济繁荣与发展。


  2.服务支撑体系


  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支撑体系。


  2.1合理定点布局县、乡、村三级站点建设


  县在科技部门或农业部门设立综合服务指挥中心,便于总体协调、指导、研究农村科技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问题;乡(镇)应将科技信息化服务内容纳入公益服务项目抓,组建信息服务站;村在农村综合服务社、协会、龙头企业、示范基地设立服务点,这样县、乡、村、企四级互动,实现区域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农民进行技能推广、培训,提高信息获取、信息应用能力。


  2.2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以县为主,培育一支专(兼)职人才队伍,统筹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乡(镇)农技员、农村拔尖人才组建科技信息人才库,推进管理方式创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推进。重点整合县域高素质的人才为服务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切实提高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2.3拓展农村信息化运用广度和深度


  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快农业应急信息、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理,及时收集、整理、录入发布推广农业先进科技、示范生产模式、特色产品展示,利用信息化手段培育治灾能手,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促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3.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民对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农村信息流动不畅,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不专业,咨询成本较高,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信息化推进。


  4.建设对策


  4.1加强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加快农村科技信息采集标准、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发布系统开发,为农村科技信息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大幅度提高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水平。一是注重区域特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针对基层的需求进行整理、归类。二是及时在同一行政体系内或同一行业内进行深度研究,建立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库,寻求相关专家进行资源配置,有序组织并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三是从形势上整合文本文件、计算机软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有效缓解使用资源与付费问题的矛盾,因而,要特别重视加大政府投入进行公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4.2发挥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在企业、协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农村科技信息化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关键在于它能使信息的普遍性、针对性、先进性、时效性集于一身,而广大农民对科技信息服务的认知程度、依赖程度则取决于接受信息服务后经济效益、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程度。实践证明,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个体起初只被动接受一些普通技术信息,对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要么不认知,要么不信任,很少在生产中应用。然而,通过信息服务面扩大至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协会、农业示范基地等对象,运用企业、协会、示范基地的人才优势、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在新科技信息中得以充分推广应用,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科技信息运用的示范,利于促进农业的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农民自愿加入协会,接受企业、协会、基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服务,使农民得到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从而使服务区域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程度不断推进,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4.3优化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依托县级来建立区域服务中心,作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中枢和纽带。实现文本、视频、音频等不同农村科技信息的宽带、传输,让终端用户通过电脑、电话(手机)、电视至少能用其中一种方式获得信息服务。探索一条大容量、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路子。


  4.3.1公益普及化模式


  以农村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为基础的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需要快速推进农村科技信息的普及。特别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生产方式改变,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公共技术服务需要公益普及化。因此政府要主导这一模式,整合人才、融合资源实施公益岗位和项目支持,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融合,科研机构与推广机构融合,多学科专家与农民及经济组织融合,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4.3.2产业集群化模式


  针对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某一种具体现象,某一项具体农艺措施,加强专业化技术服务,特别是针对产业集群专业化服务对象,建立高速先进信息网络传输渠道,强化应急处理措施。对数据收集、整理、发布、推广、培训等需要进行集成,解决分散、混乱、低质、不适用的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集成问题。这一模式应主张以市场化运营为主体,以有偿服务为保证,让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


  4.3.3网络媒体化模式


  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广泛应用。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它传媒手段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高效组合的信息传输方式,这种模式以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并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易于推广。同时,多网合一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值得在农村科技信息化进程中探索。本文来自《农村科技》杂志

上一篇:加强农机科技推广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应强化人参产业科技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