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3月13日,国务院做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戴卫同志以《依靠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努力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题,全面介绍了中关村20年来创新发展的情况。特别是根据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提出了“中关村下一步发展向那里去”的重大问题,为此提出的“政策”、“特征”和“举措”,很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中关村20年令世界瞩目的变化引发思考:“引领创新”是神圣使命,“敢为天下先”呈鲜明特色,“产学研”联袂共舞乃重要基础,高端产业聚集辐射为突出标志,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蕴藏深厚内涵。
今日中关村,变化之大,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
第一,中关村的重大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
中关村的技术创新,从计算机汉化起步,领域不断扩大,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众多重大创新成果。
自1988年以来,中关村企业所获得的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已经达到11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0项,国家标准达150余项。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16000件。中关村每年技术交易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关村完成技术研发后,在外省市建立了产业化生产基地和销售分中心,直接带动各地经济发展。
第二,中关村的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目前,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资源与环境等为主的庞大产业群,建立了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电子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十多个特色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台式计算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笔记本计算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随着中关村的发展,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国际竞争的企业迅速成长。计算机产业领域的联想、方正、曙光,软件产业领域的神州数码、用友、中软、文思创新、软通动力、博彦科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领域的中星微、龙芯、北大众志,网络与通信产业领域的普天、大唐、信威、新浪、搜狐、百度,已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三,中关村一大批企业“走出去”,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20年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从1000万美元增长到197亿美元,占北京市的40.3%,占全国高新区的11.4%。TD-SCDMA、SCDMA等技术和产品已走向世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商业化应用。
中关村国际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吸引境外创业投资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占全国的一半。中关村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中关村Z-Park的国际品牌已经逐步确立。例如,2002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了全球新兴的8个文化圣地,中关村名列其中,被称为是“一个高新技术的孵化器”。2008年初,中关村在清洁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进展引起了联合国大会主席的关注,专门邀请我们在联合国大会的专题会议上做演讲。目前,中关村已经与美国硅谷、法国索菲亚、日本京都府、韩国大德等国际科技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国外政府界、企业界、金融界、科技界人士纷纷到中关村访问和考察。初步统计,仅中关村管委会,平均每个工作日就要接待一个外国来访团组。
第四,中关村吸引聚集了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
20年来,中关村吸引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研究开发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专业管理人才,成为我国创业最活跃、高素质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中关村三代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既有以柳传志为代表的80年代初科研人员“下海”创业先行者,也有以王文京、冯军为代表的90年代以后第二代创业企业家,还有以邓中翰为代表的新世纪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海归”创业者,这些创业者是我们这个时代创新创业的杰出代表。
目前,在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近百万人,从业的留学人员累计约1万多人,由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累计超过4500家。中关村平均每2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本科学历,每10个人中有1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留学归国人员。
第五,勇于并坚持改革探索,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先试区。
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关村一直是改革的先行者。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关村按照“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建立了科研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的新机制。90年代,中关村全面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深化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为我国高技术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了多个“第一”,诸如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机构、第一家科技成果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中国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等。
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开展“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的改革试点后,到2008年底,中关村企业在代办系统挂牌预计达到50家左右,有的企业已实现了定向增资。中关村围绕自主创新开展的这些综合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创新资源配置的效率,激发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活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结20年的经验,意在着眼未来:今后我们怎么去看中关村,怎么跟着中关村一起继续往前走,怎么去认识中关村,我们的认识是:
一是必须始终发挥中关村引领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这是中关村人最神圣的使命。中关村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其他四方面的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支撑和条件。中关村是北京的,更是中国的。中关村的使命不仅在于自身的持续发展,更要率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发展,为首都和全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做出示范和贡献。
二是必须始终发挥中关村推动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作用,这是中关村最鲜明的特色。中关村不仅是我国技术创新的发源地,也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的直接产物,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中关村的先行先试,其目的就是不断探索我国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实现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方式。这项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在中关村继续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投融资、国有资产、财税、知识产权、信用、行政管理、国际化等改革开放措施,使中关村不断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新鲜经验。
三是必须始终发挥中关村整合产学研资源的平台作用,这是中关村最重要的基础。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中关村的三支创新大军。企业既是市场主体,又是技术创新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主体,并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和支撑。中关村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无一不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的。中关村的创新和发展还需要投资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协会组织的广泛参与,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中关村,只有不断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整体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创新网络,才能形成共同促进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
四是必须始终发挥中关村高端产业的聚集辐射作用,这是中关村最突出的标志。转化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化是创建高科技园区的根本目的。中关村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将创意、创新、创业和创投有机结合,培育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集群,发展以研发型、总部型、服务型为特征的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因此,中关村不仅保持了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更通过技术辐射、产业转移、对外投资和人才流动,推动中国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
五是必须始终弘扬中关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文化,这是中关村最深厚的内涵。中关村继承了我国“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的理念,又坚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与时俱进,将科技创新的理想、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回报社会的责任紧密结合,形成了“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最早提出了“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业报国”和“率先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宣言,确立了“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的市场经济法治原则。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为中关村凝聚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构成了中关村文化软实力,从而推动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的孕育发轫,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探索尝试,再到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批复为中关村后20年发展指明方向:战略定位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特征为“创新驱动”,“高端聚集”和“国际化发展”。
与国内的一些开发区和高新区相比,中关村具有一些突出的特色。一是,在企业方面,中关村的企业以研发型为主。二是,在产业方面,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创业型、成长型的特点。三是,在改革方面,中关村的改革具有市场化、合作型的特点。
同时,在与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比较的时候,我们也能明显地看到中关村仍然存在的不足。特别是与硅谷、新竹、班加罗尔等世界知名科技园区相比,中关村在核心竞争力、经济带动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还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与硅谷相比,中关村有共同点,但也有差别,更有差距。与硅谷相同的是,都是以创新为核心,都是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都是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硅谷也不是一个封闭的行政区域,而是由29个城市组成的。差别在于:一是发展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不断完善;二是硅谷的区域范围更广,大约是4000平方公里。这是表面差别,更实质的差距是,硅谷不断产生一大批影响全球的高技术和企业,引领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潮流。而中关村虽然在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中总体上仍处于跟踪追赶的位置。硅谷只有240万人口,创造了全美6%的GDP,我国现有54个高新区,加起来创造了中国7.1%的GDP。中关村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7%,而硅谷超过了12%。因此,与国际科技园区比较,中关村的明显不足是“大而不强”。
中关村下一步发展向那里去?
国务院批复的重大意义
今年3月13日,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刘淇书记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国务院批复的重大意义。
批复是适应形势要求,以自主创新来提升经济结构,提高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批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时期,往往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我们要紧紧围绕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关村的科技智力优势,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依靠自主创新,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转“危”为“机”。
这个批复是国务院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把中关村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对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内容
这次国务院批复是中关村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文件,我理解,批复在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对中关村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是,批复明确了中关村新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是,批复提出了中关村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三是,批复明确了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8条政策措施。包括,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中按规定开支、间接费用等方面的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进一步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税收政策,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支持北京市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试点和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
中关村要做出示范的内容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精神,我理解,中关村要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出示范。一是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创造出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的自主知识产权;二是要发挥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三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四是要在投融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政府采购、政府职能转变等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是要大力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成为首都高端人才就业创业的聚集区;六是要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关村品牌走向世界。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
国务院批复明确中关村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从中关村的发展来看,应当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创新驱动。把中关村发展与世界新技术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技术战略实施紧密结合,着力研发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把中关村发展与国家重大制度创新的试点工作紧密结合,在探索不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创业金融体系建设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大制度试点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高端聚集。吸引和聚集国内外创意、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发展以研发型、总部型、服务型为特征的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形成一批技术集成度高、功能齐全、配套能力强、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提升首都竞争力,支撑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三是辐射带动。以中关村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形成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创新发展带动体系。依托中关村科教资源密集、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势,推动科技奥运理念和成果的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在全国各地的产业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依托中关村产业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优势,实现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布局,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依托中关村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四是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创新资源分配和高端产业分工,大力引进人才、技术、创业投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高端创新资源,培育扎根本土、具有影响国际分工能力的世界级高技术跨国公司。
更形象地来说,就是要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努力使中关村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区,世界前沿技术研发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区,国际性领军企业的发展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技术产业的辐射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试验区。作者: 戴 卫,本文来自《全球科技经济瞭望》杂志
上一篇: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