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0 15:17

  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道德意识的模糊和道德行为失范。我们必须认识到,造成这种道德意识的混乱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的原因有多种,这些因素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制约,再加上网络交往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影响其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因素更加多样和复杂。


  下面我们从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1外部原因


  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环境差异导致了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现实社会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成因也是造成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为造成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外部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


  (1)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


  针对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未能构成关于防止网络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体化、成系统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


  (2)缺少网络伦理道德准则


  由于网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社会整体对网络交往可能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只着眼于少数的突出矛盾,而忽略了大量的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能。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滞后


  网络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历程己接近年,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有关网络方面的教育还集中在网络基础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上,而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一些高校中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与网络技术知识的普及相结合。


  (2)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枯燥


  (3)德育队伍力量薄弱


  3、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关爱缺失


  父母与大学生之间缺少经常性的沟通和了解,对其网络交往的具体状况几乎一无所知。家庭生活中存在的沟通少,沟通难,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选择了在网络中排解孤独、郁闷,长此以往,成为形成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行为失范的心理因素。


  (2)家长疏忽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不足造成了家长们对子女网络道德教育的疏忽,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使他们在网络里失去方向,在网络世界中进行交往活动时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1.2内部原因


  1、大学生特殊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一个身心状态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是现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缺乏坚定的意志品质,缺乏对情感、情绪的有效控制,容易冲动、感情用事,是当代大学生生理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典型变现。与现实生活充满着压力、竞争以及各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相比,网络空间则相对自由、没有约束。正因如此网络成为大学生尽情渲泄负面情绪的场所,他们为了摆脱这种现实的束缚和压力,在网络交往中以态意妄为和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内心的强烈诉求,从而做出一些网络不道德行為。


  2、大学生道德情感淡漠


  心理学中,情感是通过一个中介产生一种主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这个中介就是人的需要。道德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为深沉同时也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们通过体验社会生活和接触道德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一旦道德情感形成了,就会控制道德主体也就是人类选择符合其道德情感的正确行为。情感本身才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主体和核心。失去了情感的道德,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而只是一些无聊枯燥的空谈。关于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也是极其多样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他人的道德情感,如同清、尊重等另一类是对于自我的到达情感如羞耻、自尊等。而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匿名、虚拟等特性将交往主体之间所存在的尊重、羞耻等道德情感完全掩盖,致使伦理道德问题大量产生。


  3、大学生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对道德认知过程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主体对道德认知,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离不开精细的观察、持久的注意和专注的思考,没有道德意志的参与,这些都是无法做到的。在实际交往中,一些道德意志薄弱、不能做到时时自律的人,也可能出现其道德行为的失范。总之,人是社会的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最重要的是具有社会属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成长,时刻处于来自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之中,他们的道德意识的形成也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最终通过内化才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识。因此,对道德意识的培养要从外部环境的宣传、教育和个人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两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防止产生不良道德行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最终驱动道德行为的产生。


  2应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伦理道德问题的对策


  面对现今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只有结合了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四方面共同努力,将四方面融合为一体全方位进行针对有效的管理,才能既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作用,又能同时从各方面规避网络交往中的不利因素,应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中所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


  2.1社会层面


  1、建立科学的网络管理制度


  2、规范网络行业运营行为


  3、健全网络法律


  4、倡导网络伦理道德


  2.2学校层面


  1、加强校园网建设,构建健康上网环境


  2、加强法制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2.3家庭层面


  1、加强家庭成员沟通


  2、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3、引导参与社会实践


  2.4个人层面


  1、培养道德情感


  2、提升道德素养


  3、规范道德行为


  2.5道德伦理缺失的应对方法简述


  道德伦理的缺失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只是限于网络交往中,也不只限于大学生中。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上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有许多专家教授探脉诊治。现根据自己的体会,综合略述如下:


  1、道德伦理的外部建设


  加强网络法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交往行为。这在现阶段道德伦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起步阶段,通过加强外部力量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对网络交往可能带来的危害要时时提醒,加强认识,也同样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力解决目前道德教育严重滞后的问题。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要体现出温情与关爱,突出道德伦理的情感关怀。要用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来教育和引领学生和孩子。


  2、道德伦理的内部建设


  目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大学生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比较混乱,有的甚至不健康,失去了善恶是非判断能力。人的一生,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什么?那就是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善恶是非判断能力,可以说价值观引领人生一辈子。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同样忽视了自我道德的修养,忽视了对孩子的“家教”,同时,也为找不到“家教”的内容而苦恼,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学校。现代大学教育注重科技,注重就业,成为了技术培训机构,同样也忽视了人文教育和道德提升,忽视了先做人,后做事的传统警示,使我国的教育普受垢病。习总书记对于传统家训家规的重视,同样极具针对性,同样可以解决大学生道德伦理缺失的问题。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加强,经典读诵在全社会逐步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杨东柱,尹建军,王哲编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0.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 

  [4]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李卫东.网络道德与社会伦理冲突琐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 

  [6]鲁兴虎.网络信任—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挑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 

  [7]徐云峰.网络伦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 

  [8]胡平,刘俊,董冰.大学生人格与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人际SEM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2). 

  [9]王麗丽.网络交往的内涵与特征当议[fJ].活力,2010, (6). 

  [10]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11 ]张涛.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31). 

  陈亮锦等(作者单位: 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0000) 

上一篇:浅论曾国藩伦理道德对公共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下一篇: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及其精神形态